当前位置:首页>

父爱缺席,或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深渊

父爱缺席,或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深渊
发表人:漆靖

真实故事  

 父爱  如山  

20岁的小美(化名)因为情绪容易崩溃,反复有自杀的冲动来到心理科就诊。经了解,起因是小美读小学时就离开了的父亲再次回到家中,但小美和父亲相处得并不愉快。小美常与父亲发生争吵,对父亲的怨恨让她感到极端的痛苦。  

小美描述,父亲一直重男轻女,几乎没有夸奖过自己,他只想生个男孩,并为此经常与母亲发生争吵。在与母亲生活的这么多年,小美一直是寄人篱下,这让她感到自卑,敏感多疑,常感觉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甚至对自己充满敌意。这种心理又让她感到愤怒和委屈,心情低落,并常有伤害自己的行为。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一个绝望痛苦的年轻女孩,在爱与痛的边缘中挣扎,一面渴望能得到理想中父亲的认可,一面又憎恨着父亲。从小低自尊也让她感觉不到安全和被爱,时常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防止别人来 “伤害”自己。在她的人格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父亲。

在社会分工,社会赋予的角色以及传统的文化里,母亲在养育孩子中承担着大部分的功能,并且在亲子关系中也是最多次的被强调的角色,但从一个个体的童年到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过程来看,父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就是从父母开始,与他们的情感状态以及关系会不断的被内化,并在一生中不断的重复,我们现在的人际互动通常都来自于幼时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婴儿时期,我们与母亲密不可分,母亲的爱温暖而又包容,孩子对妈妈是绝对的依赖,同时也认为自己是妈妈最重要的人。  

但到了 6岁之后,进入俄狄浦斯期,孩子拥有了另一种关系,即与父亲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父亲帮助孩子逐渐脱离母亲,开始走向独立,进入现实世界。从父亲的爱中,孩子获得是边界感,规则感,感到对抗的力量与被否定的可能。得到父亲的爱与支持,孩子可以从与母亲的二元关系中分离,去探索自我的需要与价值。

但是,父亲若总是缺位,孩子会一直处在与母亲缠结的关系中, TA无法放下母亲,需要一直承担着让母亲快乐的责任,而无法去发现自我的需要。在心灵无法获得力量,也无法接受被否定的可能时,会常常感觉到自卑、恐惧、脆弱,并没有安全感,常常会有无力面对、无助、无所依靠的绝望感。  

男孩无法认同男性的性别或是男性化的品质,变得自卑软弱或是具有攻击性。  

女孩对父亲的幻想,会投注到亲密关系中伴侣的身上,渴望被时时关注,被无条件宠爱,被疼惜照顾,但在发现幻想破灭时,亲密关系也会随之破裂,因此也在不断的重复不被爱、不被接纳的体验。  

一个有良好的人格以及有爱的父亲,都是别人无法被替代的,他带给妻子的是承担与稳定,带给孩子的是成长与安全感。也正是有了父亲的爱,我们才能坚定而自信的绽放,成为自己。  

 

作者简介

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临床心理科副主任,中华心身医学会心理治疗学组秘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瘾与心身障碍协作学组组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治疗协作学组秘书,长沙市妇幼保健协会妇女心理保健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药结合学会第一届心理治疗学组委员。

2014年-2016年获得中德精神分析师连续培训项目证书,师从德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Wolfgang Merkle,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理精神状态测定 NOS疾病介绍:
心理精神状态测定 NOS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期望。

     

    孩子身体上的问题,比如有没有营养不良、是不是感冒了……我们总能第一时间注意到,可孩子的心灵是不是患「感冒」了,却常常被忽视。

     

    事实上,心理健康也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睡眠质量、心血管健康、免疫健康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也能帮助他们今后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有更好的心态去应对。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23年的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让我们一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孩子拥有一个治愈的童年。

     

    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正在增加

     

    提到青少年,很多人想到的是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模样和无忧无虑的笑脸,但很多孩子正悄悄地变得不爱笑了——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

    在参加调查的10~16岁的青少年中,有14.8%的青少年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4.0%的青少年抑郁得分较高,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有10.8%的青少年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风险也在逐步升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16~25岁的大学生调查人群中,有21.48%的大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有16.54%的大学生存在轻度抑郁风险,有4.94%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风险。

     

     

    抑郁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医学、心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

     

    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重视一些重要风险因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当不确定孩子是否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该如何识别呢?

     

    行为是否出现巨大的变化?

     

     

    如果孩子从前很活泼开朗,但现在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或者变得很偏激,容易被激怒、发脾气、大吼大叫等,那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问题。

     

    睡眠质量、食欲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睡不着或者梦多、早醒、睡眠质量差,或者抱怨没胃口,并且体重有明显变化的现象,也有可能表示孩子正在经受一定的心理问题。

     

    学习社交是否有变化?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愿上学,甚至逃学、打架斗殴或者变得更加孤僻、不再和朋友交往,也有可能暗示孩子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如果上述情况只是偶尔出现,那可能还并不严重。但如果持续了一段时间,且随着时间的推迟孩子的情况并未好转,就需要家长加以重视。

     

    呵护孩子心理健康,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孩子正在经历的心理压力和问题,很多家长也想要给孩子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才不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

     

    多与孩子沟通

     

    主动关心自己的孩子,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次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孩子,要注意与其交往的方式,他们往往更渴望的是父母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非言语上的控制。

     

    当孩子表现出心理行为上的异常时,一定要鼓励、耐心询问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进行有效、有深度的沟通,要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不要不以为然地觉得过两天就会好,或者说「好好学习,天天想那么多干什么」「你就是事多」等进行粗暴的判断和回应。

     

    鼓励孩子多接触同伴

     

    同伴是孩子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考框架,也是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同伴可以满足孩子归属感和爱、尊重的需要,为孩子学习他人反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鼓励孩子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成为有责任的人

     

    首先,家长要注意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注重言语的质量,尽量避免使用贬低、侮辱、挖苦等不良言语,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其次,父母的身教方面,要注意以身作则。

     

    父母应该做出一个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家长还可以教导孩子情绪调节、管理情绪的方法,以及人际沟通的有效方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

  • 抖动症可能并不直接预示着精神病,但若出现情绪高涨、冲动行为、言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碍等症状,应考虑及时就医排除相关疾病。情绪高涨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冲动行为可能是大脑额叶功能紊乱的表现,言语增多可能与边缘系统活跃有关,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基底节区域异常有关,睡眠障碍则可能由心理压力或神经递质失衡等多种因素引起。针对抖动症,建议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心理测试和MRI扫描,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质以及脑化学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方面,强迫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家族史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涉及大脑结构异常和神经递质不平衡,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可用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心理社会因素,如童年创伤和重大生活事件,也可能导致强迫症状。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而药物治疗如氟西汀可调节脑化学失衡。患者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基因检测、心理咨询、精神状态评估和MRI扫描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 抑郁症与狂躁症虽然都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但它们的生化路径不同。抑郁症转化为狂躁症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绝对不可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会交替出现抑郁和狂躁状态。抑郁症患者若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或行为冲动等表现,可能处于轻度躁狂状态。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定期评估精神状态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转换风险。

  • 爱丁堡产前抑郁自评量表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估产前女性心理状态的工具,它由基本信息收集、爱丁堡自评量表、焦虑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多个部分组成。基本信息包括孕史、产史、疾病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和环境危险因素等,旨在了解孕妇是否有焦虑或抑郁倾向。爱丁堡自评量表包含10个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患者可以自评抑郁程度,分数越低表示抑郁程度越高。焦虑量表包含7个问题,用于评估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同样包含10个问题,用于评估抑郁程度。此量表主要用于产前女性的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必要时与医生沟通以获得相应的治疗。

  • 人格分裂是一种心理障碍,其前兆可能包括情绪波动大,表现为兴奋、恐惧、愤怒等情绪难以预测和控制;思维障碍,如思维过程不连贯、跳跃性思维或强迫性思维;自我身份认同困难,可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行为冲动,如购物狂潮、赌博成瘾等;社交退缩,害怕与他人交往,更倾向于独处。若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应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诊断方法包括精神状态评估、心理测试和MRI扫描等。治疗措施可能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

  • 被害妄想是一种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相关的病理性思维模式,表现为患者持续地认为自己受到迫害。这种症状属于被害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会体验到持续的恐惧和不安,担心被攻击、跟踪或伤害。为了确诊被害强迫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而抗精神病药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患者应保持冷静,避免轻信他人言论,并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 狂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出现情绪高涨、冲动行为、言语活动增多、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睡眠障碍等症状。情绪高涨可能是由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冲动行为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去抑制效应导致的。言语活动增多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与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睡眠障碍可能由生物节律紊乱和心理压力等因素诱发。针对这些症状,建议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实验室生化指标检测以及MRI成像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大脑器质性疾病。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刺激性物质,鼓励参加放松技巧训练如冥想,以辅助管理症状。

    情绪高涨可能源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冲动行为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去抑制效应导致的决策能力下降。言语活动增多是由于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使思维联想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睡眠障碍可能由生物节律紊乱、心理压力等因素诱发。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需遵医嘱使用,并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狂躁症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判断心理疾病的方法通常涉及多种测试,包括对个人性格、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评估。性格测试通过专业量表如14种人格因素测验来测量个人行为和价值观的独特性。精神状态测试则通过评价量表如心理承受能力评价来分析个体的情绪和反应。人际关系测试通过社会测量和关系分析来评估个体的交往能力,常用社会成熟度测量等评价量表。为了预防心理疾病,建议人们平时减少压力,避免精神刺激,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 自罪妄想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表现出自罪信念、夸大妄想、被控妄想、罪恶感和自我谴责等症状。自罪信念使患者对自己的过错或失败产生过度责任感和内疚感;夸大妄想是由于神经递质紊乱引起的,患者对自己能力或成就进行不切实际的高估;被控妄想使患者难以区分现实与想象,将周围人的行为解读为对自己的指控;罪恶感源于对自身过错的高评价和对后果的过度担忧;自我谴责则可能由对患者自身不当行为或缺陷的过度苛责引起。针对这种病症,建议进行精神状态评估和心理成套测验以确定诊断,并采取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以缓解不适症状。

  • 产前抑郁症的检测可以通过多种量表和评估方法进行,包括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蒙哥马利-艾森伯格抑郁量表、抑郁筛查问卷和心理状态评估访谈。这些工具可以帮助量化抑郁程度,识别抑郁症状。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包含21个项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有17项,蒙哥马利-艾森伯格抑郁量表有9个条目,抑郁筛查问卷包含简短问题,心理状态评估访谈则通过面对面交流进行。在评估前应避免使用影响情绪的药物或食物,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