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近视的早期症状

孩子近视的早期症状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作者:包德刚 主治医师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科

近视症状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带上了眼镜,我们也知道,近视对于日常生活造成的麻烦相当的大,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尽早的发现近视,那么近视是能够被我们所治愈的,那么近视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孩子经常眯眼

近视患者看东西时经常眯眼,这是因为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这样就能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可以暂时提高和改善视力。因此,当您的孩子经常眯眼看物体时,应考虑到其可能患了早期近视。

孩子频繁眨眼揉眼

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近视,增强视力。因此,当您的孩子出现频繁眨眼的症状时,应考虑其是否患了早期近视。一些孩子因为近视而看不清物体时,经常用手揉眼睛,为的是更好地看清物体。因此,当发现您的孩子经常揉眼睛时,应及时带其去医院检查视力。

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一些患有早期近视的儿童常常会歪着头看物体。这是因为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其视力的影响。因此,当发现你的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一定要带其去医院检查视力,并要纠正其看物体的错误姿势,以免使其养成歪头的习惯。

孩子经常皱眉斜视

一些患近视的儿童有皱眉的习惯。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法。但经常皱眉会使眼外肌压迫眼球,这反而会加快近视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发现您的孩子经常皱眉时,要及时带其去医院检查视力,并要帮助其改掉经常皱眉的毛病。部分患近视的孩子常会合并有斜视(即当其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眼睛会不自主地向外侧看)的习惯。因此,当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斜视的习惯时要考虑其是否患有近视。

看东西贴得近或看不清

当您的孩子看物体时总要跟物体贴得很近,读书写字时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时,要考虑到您的孩子可能患有近视。当您的孩子见了熟人常常不打招呼、在暗处行动时常被东西绊倒或碰伤,或是常常看不见黑板上写的字迹时,也应考虑您的孩子是否患有近视。

上述这些症状就是近视的常见症状,家长们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出现了上述的症状的话,那么建议家长们立即带孩子去做一些矫正治疗,而且一定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大家都以为青光眼是老人的专利,其实儿童也会出现青光眼。儿童青光眼是会引起视神经损伤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会导致视神经严重受损,严重的会失明。儿童出现青光眼会有很多明显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的症状。

     

    儿童青光眼对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但是大家对这个疾病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孩子出现早期症状的时候,没有检查治疗,后果会非常的严重。儿童在出现青光眼以后会出现很多症状,如果家长发现这些问题就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儿童患青光眼的症状


    1、头痛眼胀


    有青光眼的人眼压会急剧升高,三叉神经会受到刺激,反射性的引起三叉神经疼痛,然后患者就会感觉有偏头疼和眼睛肿痛的症状了。

     

    2、视力减退


    很多有青光眼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特别是在夜里会出现雾视的现象,第二天早上消失。这个也是因为眼压过高,视神经受损引起的。

     


    3、虹视


    由于眼压升高,眼内体液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这个时候看日光就会出现外圈变红,内圈紫红的现象,这个就是虹视。


    4、恶心呕吐


    眼压过高对引起迷走神经以及呕吐神经兴奋,然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了。


    5、畏光、流泪

     


    畏光是青光眼患者很常见的症状,儿童出现青光眼也会畏光,还有的孩子会有流泪大的症状。


    6、看书写字会出现跳行


    很多孩子早期青光眼,在长时间写字或看书的时候就会出现跳行的现象,眼睛也特别容易疲劳。


    很多儿童出现青光眼都是先天性的,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最怕的是病情很严重以后才开始治疗,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手术治疗是治疗青光眼最好的方法,主要就是对房水引流进行疏通。手术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发现有青光眼以后就不要一次性喝很多水,会使眼压升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们总喜欢用明澈亮堂来形容孩子的双眼,但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越来越多的孩子过早地带上了厚厚的近视眼镜。

       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基本上每十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五个是近视患者,且比例在过去几年中迅速提高——2011年,这一比例约为40%。

      中小学生成为近视重灾区

      来自*教育部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4亿多近视患者,其间青少年已成“重灾区”:小学生中近视率在30%以上,中学生达70%。基本上每两个孩子就有一个近视。

      中小学生近视呈现出两个趋势是:孩子们的近视患病率越来越高;同时,逐步往低龄化方向发展。而有医生在临床检查中发现,最低的近视患者年龄仅为5岁(非遗传性近视)。

      记者在武汉市第一中学采访时发现,在学生们的眼里,近视现已不是啥稀罕的事。“我们班上女孩子差不多都是近视。”学生刘拓说。

      暑假孩子视力又将迎来一波下降期

      “去年暑假里,孩子没事就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一个夏天,眼睛就近视了。”家住长沙市望月湖小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每到暑假,眼科医院视光部都会听到很多家长焦急地向他咨询孩子视力急剧下降的原因。此外,每逢暑假,就会有大批的中小学生前往该院接受眼视力检查、配镜、摘镜手术。

      “双眼之所以会近视,即是由于长期、近距离用眼。”刘辉亮说,不论你是看电子产品,或许仍是看小人书,只要是孩子们近距离用双眼,写字、看书或许是做游戏,这都是近距离用双眼。“暑假近视频繁发生与视力下降加剧,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们大量长时间地使用平板电脑、手机、IPAD和看电视造成的。”

      据长沙某眼科医院2013年暑假数据统计,这个时期内前往该院配镜的中小学生人数比平常月份要多将近千例,而且,发现视物模糊初次配镜的有三百余例,到医院复诊发现度数上涨的有两千例。由此可见,暑假期间孩子视力出现了严重的滑坡。

      孩子的眼健康,需要大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小学生日益严重的视力问题,早已引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市教育局、卫生局一直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大力营造全民学生近视防控的氛围,宣传用眼知识,增强学生爱眼意识。

      “在学校里我们还可以多面维护,但出了校门,我们也爱莫能助了。”哈尔滨二中一位辅导员不无遗憾:“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多一份细心。”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著名视光专家杨智宽教授说,3岁前是视觉功能的快速发育期,而3~13岁视觉功能进入慢速发育期,视力的变化(除先天因素外)会受到比如灯光照明度,看书、写字的姿势,玩电脑游戏,长时间看手机等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关键的还是应给孩子眼睛减负。”杨智宽说,户外运动对预防孩子近视有好处,特别在假期,家长要管控孩子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长和频率,多带孩子去爬山、打球、逛公园等户外活动。

      在近视控制方面,他提出:青少年或儿童如视物不清,切勿盲目配镜,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做医学诊断,确诊是否是因近视造成视力不佳;第一次配眼镜,应到专业的眼科医院接受双眼视功能检查、医学验光。

  • 一岁小孩脑瘫的体现?脑瘫是如今患儿对比多见的病症之一,该病是因为有各种缘由此引发的非进行性脑安排损害,损害的缘由及损害的部位及程度不同,脑瘫临床体现区别也较大。脑瘫对宝宝的健康生长简单形成严峻的影响,而且跟着孩子年纪的增大,影响特会随之扩展。

    对于脑瘫疾病,专家表明早发现早医治有助于患儿的前期恢复。新生儿脑瘫病人穿衣时肢体生硬,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时难以分隔大腿,洗澡时双手握掌,四肢生硬。全身乏力、四肢发软或发紧。喂奶艰难,吸吮无力,吞咽艰难或易呛奶,吐奶,这也是小儿脑瘫的前期体现。新生儿脑瘫病人呈现语言妨碍,语言表达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新生儿脑瘫体现。新生儿脑瘫2-3月还不会笑,昂首,手指紧握,不会打开,易惊、易哭吵、睡觉不安,这即是新生儿脑瘫体现。

    4-5月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乃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新生儿脑瘫体现有婴儿的嘴不能极好地闭合,哭声弱小或阵阵尖叫。运动妨碍,这也是较为首要的新生儿脑瘫体现,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敏或蠢笨,严峻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脑瘫病人乃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运动发育迟滞。例如,3~4个月小儿俯卧位不能竖头,4个月后仍不能用前臂支持负重,双手常握拳,不能将手伸入口中吸吮,6~7个月仍不能翻身和独坐顷刻,扶站时以足尖着地或双腿委曲不能负重,或两下肢过于笔挺、穿插等,这也是新生儿脑瘫体现。

    一岁小孩脑瘫的体现?以上即是相关内容的介绍。小儿脑瘫是小儿多见的瘫痪性疾病,爸爸妈妈必定要多了解一些对于脑瘫的常识才干够协助孩子远离脑瘫困惑,信任经过以上介绍以后,咱们对“多见脑瘫儿的体现有哪些”这个疑问现已了解的十分明白了。假设您还有啥疑问,能够向咱们的专家免费征询,他们会为您竭诚服务,祝福病人早日恢复。

     

  • 作者:琚晓 副主任医师 长治市中医医院 普通内科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染色体疾病、先天性感染、脑发育畸形引起的,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患者会出现癫痫、智力低下、感觉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发现小儿脑瘫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患有小儿脑瘫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患者不要盲目用药,要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式比较多,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下面介绍小儿脑瘫早期症状的表现。

    1、频繁吐沫

    小儿脑瘫患者会出现频繁涂抹的症状,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患者的舌头会不停的伸出来活动,导致频繁涂抹,很多家长都不是很重视,认为只是小儿的正常情况,其实是不对的,当小儿出现频繁吐沫的时候一定要十分的重视,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患有脑瘫要及时的治疗。

    2、过度激惹,持续哭闹

    小儿脑瘫患者会出现过度激惹,持续哭闹等症状,这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患者都会整夜一直哭,很多家长只是认为孩子的身体不舒服。当孩子出现持续哭闹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十分的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3、非常敏感或激动

    小儿脑瘫患者非常敏感或激动,一旦小孩子出现情绪激动时一定要十分的重视,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患有脑瘫要及时的治疗。

    4、护理困难

    小儿脑瘫患者护理起来也比较的苦难,给患者穿衣服的时候都比较困难,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的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如果患有脑瘫一定要及时的治疗,目前治疗脑瘫的方式比较多,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家长要经常到医院检查,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对患者的身心有很大的危害,发现小儿脑瘫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患有小儿脑瘫要及时的治疗,患者不要盲目用药,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家长要懂得如何护理患者,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家长要尝试给小儿患者做心理治疗,要多和医生沟通一下,多了解治疗小儿脑瘫的方式,并尝试多种治疗方式。

  • 现在一个班里一多半孩子都戴眼镜,其实有一种近视是可以恢复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假性近视”

     

    一、什么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也叫可调节性近视,主要是由于用眼过度、缺乏营养等原因导致的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出现晶状体厚度增加,视物模糊不清。    假性近视经休息调理缓解疲劳,使肌肉放松,多数视力可恢复正常。    假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控,逐渐发展会导致眼轴变长而成为真性近视。这非常值得家长们警醒,重视孩子的眼睛状况。

     

     

    孩子的眼睛检查建议半年一次,及时发现孩子视力的变化。当孩子出现经常眯眼、眨眼睛、歪着头看东西等情况时,家长一定要重视,去医院检查一下孩子的视力,诊断为假性近视的时候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采取正确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防止孩子的视力继续下降,那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近视呢?其中,关口前移,早发现、早防控,预防是根本!

     

    二、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近视的发生

     

    (1)书写姿势正确:要牢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约33厘米);胸离书桌一拳远(约6—7厘米);手离笔尖一寸远(约3.3厘米)。(2)读书姿势要端正应采用坐姿,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走路时或乘车时看书。(3)改善不良学习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很重要,采用左侧采光,不在强光下看书;学习用品也不能忽视,如纸张不能太白,印刷字体要清晰等。(3)控制阅读时间阅读时间不可太长,必须有间断性休息,可以采取远眺、闭目、散步、做眼保健操等方式。(4)定期检查视力、注意休息、少看电视、电脑和手机、做好眼保健操、合理佩戴眼镜等也是保护眼睛很重要的措施。

     

    三、发现孩子近视后,需不需要散瞳?

     


    常常会有家长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孩子近视了,用不用散瞳啊,听说散瞳对眼睛不好?散瞳验光是通过散瞳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1%阿托品眼药膏)麻痹睫状肌,散大瞳孔,测出真正的屈光度。只有通过散瞳验光,才能测出真正的屈光度,以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由于散瞳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眼睛不能像平时那样进行调节,在遇到强光时会出现怕光、流泪、眯眼、视物不清等情况,但这都是药物的一时作用,药效一过,症状就会消失。阿托品类药物,药效时间较长,一般在10-12天左右。

     

    整体来说,散瞳验光的准确性高,可助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所以家长们应该放下对散瞳的恐惧,不该过分担心散瞳会损害孩子的眼睛。但是散瞳后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眼睛,避免强光照射。

  • 河北一男童牛牛(化名),有着别人羡慕的长睫毛,总喜欢眨眼睛,家人都以为他是睫毛太长才爱眨眼睛,也没多想。刚满六岁的时候,家长安排他上附近的幼儿园上学。谁知开学第一天,孩子就说看不清楚黑板,家长以为是坐的太靠后,一问孩子坐在第二排。起初家长以近视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配镜,结果发现孩子是弱视。

     

     

    若是近视还好说,配副眼镜矫正视力即可,但是弱视就麻烦了。弱视虽然没有表现出眼睛器质性的病变,但实质上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就算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状态的眼病。这种病多数是由于儿童在出生后的视力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光刺激不够充分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视力减弱。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弱视好发于12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概率高,在100个儿童里可能会出现1~3个弱视儿童,治疗上多采用遮盖疗法、药物压抑疗法、屈光矫正及知觉学习等,六岁的牛牛就是采用的最常用的遮盖疗法,把视力好的眼睛蒙上纱布,锻炼视力弱的那只眼睛。

     

    此外,很多家长不知道弱视的危害,未能及时带孩子就诊治疗,殊不知弱视要尽早发现治疗,年龄越小越容易治疗,尤其是8岁以前治疗效果最佳。

     

     

    弱视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严重的甚至失明。牛牛是幸运的,视力得以及时的矫正,但是有很多孩子到了十几岁才发现自己弱视,有的是因为家长认为是近视,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戴眼镜,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年龄;有些弱视的成年人由于缺乏立体视觉功能无法从事精细的工作,而这种功能在成年后是不可恢复的。

     

    不得不说,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盛行于世,夜晚各种灯光闪烁,夜如白昼。繁华璀璨的背后,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眼病隐患。儿童患眼疾的概率也越来越高,很多儿童早期近视、弱视容易被忽视。家长责任重大,不仅要合理用眼做好榜样,还要注意孩子的用眼行为和时间,注意调节好室内光线,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减少或避免悲剧发生。

  •   夏天让孩子戴太阳镜,不仅起不到护眼的效果,还可能会伤害眼睛。近日,记者从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获悉,儿童太阳镜风险监测显示,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儿童太阳镜存在着安全风险。

      儿童太阳镜风险监测是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第一批重点产品风险监测的项目之一,由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共同承担风险监测任务。目前,风险监测已进展过半。监测显示,儿童太阳镜透射比超标、顶焦度偏差不达标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伤害孩子的眼睛。

      ■紫外线透射比

      实验:最高超标45个百分点

      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三副儿童太阳镜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三副儿童太阳镜的价格分别是39元、99元、248元。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儿童太阳镜的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人员参照了成人太阳镜的国家标准,用光谱透过率分析仪对样品逐一进行了检测。

      根据成人太阳镜的国家标准,太阳镜镜片的紫外线透过比最高不得超过5%。“儿童太阳镜的紫外线透射比最好比这个标准更低。”检测人员说,如果儿童太阳镜的紫外线透射比为0,紫外线就可以全部被镜片遮挡,保护孩子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

      然而,实验结果发现,三副儿童太阳镜的紫外线透射比均超过了5%,最高达到了50%,最低也超过了10%。

      风险:眼睛更容易受紫外线伤害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轻工中心的专家表示,此次儿童太阳镜风险监测,紫外线透射比超标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紫外线透射比体现的是紫外线透过镜片进入眼睛的能力,数值越小越好。

      儿童太阳镜紫外线透射比超标,会存在怎样的安全风险呢?“简单来说,就是戴上太阳镜进入孩子眼睛里的紫外线,比不戴时更多。”专家解释说,孩子戴上太阳镜后,因为镜片的遮挡,孩子的瞳孔比不戴太阳镜时更大。这时,如果太阳镜不能阻挡紫外线,眼睛就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提醒:买浅色太阳镜或遮阳镜

      市面上存在安全风险的儿童太阳镜,不少都是“三无产品”。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儿童太阳镜时,一定要看清吊牌信息,尤其是儿童太阳镜执行的相关标准。

      据了解,太阳镜按QB 2457-1999《太阳镜》分为浅色太阳镜、遮阳镜和特殊用途太阳镜,按GB 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 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依据可见光透射比分类可以分为1类、2类、3类和4类。根据儿童视觉发育需要,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浅色太阳镜或遮阳镜,或者光透射比分类为1类、2类和3类的太阳镜。

      镜片颜色以灰色、茶色、黄绿色为好,纯黑、粉红、大红、明黄或过于鲜艳的颜色不建议购买。

      ■顶焦度偏差

      实验:三副太阳镜两副镜片有度数

      检测人员参照成人太阳镜的国家标准,对记者送检的三副儿童太阳镜进行了顶焦度偏差检测,也就是检测太阳镜的镜片是否有近视度数。

      根据儿童视觉发育需要,儿童太阳镜最好是平光镜,度数应该为0。但是实验结果显示,三副儿童太阳镜,有两副太阳镜的镜片都有度数,而且近视度数均超过了10度。度数最高的一副,近视为18度,散光为15度。

      风险:可能诱发近视

      顶焦度偏差不达标也是此次风险监测发现的一大安全风险,这样的太阳镜可能诱发孩子成为近视眼。

      “戴这样的太阳镜,就如同给孩子戴了一副近视眼镜。”专家说,儿童如果长时间佩戴有度数的太阳镜,很容易导致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症状,影响孩子视力。

      提醒:看竖直物体会变得扭曲

      如何判断一副儿童太阳镜是否有度数?专家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拿着太阳镜对着远处的竖直物体进行观看,如果物体变形扭曲,就说明太阳镜带有一定的屈光度数。同时,专家建议儿童佩戴太阳镜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一旦处于室内或者阴暗环境应立刻摘掉太阳镜。

  • 终于开学了,在家带娃的老母亲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由于在年末,一些地区突然爆发疫情,所以各个学校要么提前放假,要么延后开学,所以漫长的假日里,不管是跟孩子“鸡飞狗跳”的“作业大战”,还是日常互怼,都让无数老母亲焦头烂额。

     

    然而邻居林哥头痛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自己的女儿媛媛在寒假期间,近视度数竟然增加到了400度,林哥告诉我,因为过年期间,孩子的上网时间增加了,不仅仅是每天玩手机,还要上网课等等,前几天带孩子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孩子从原来的75度增加到了475度,而且带孩子检查的时候,林哥还发现,很多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就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其中还有一些3-4岁的孩子。

     

     

    其实,林哥看到的只是一个缩影,有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我国少年儿童的近视率是53.6%,其中6岁以下占14.5%,小学生占36%,初中生为71.6%,而高中生则占比81%,中小学的近视人数每年都在增加,甚至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如果你家娃出现以下症状,那么就要警惕孩子是否近视


    1.看远模糊


    如果孩子反应自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迹,或者是远处的某个东西,而且经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就需要警惕是否近视了。

     

    2、看远处时经常眯眼

     

    我们知道,如果想要看清远处的东西,可以试着眯着眼来看,这就是“小孔效应”,而如果发现孩子看一些不是很远的东西时,也需要经常眯着眼来看,那么就可能是孩子近视了。

     

     

    3、经常皱眉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皱眉头,这不是孩子在扮鬼脸,而是因为孩子在试图改善视力,这也意味着孩子的视力可能出现了问题。

     

    4、歪头看物体

     

    歪头看物体可以减少光线对视力的影响,而孩子经常歪头看物体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近视了,也有可能是斜视引起的。

     

    5、写作业眼睛贴得近

     

    孩子写作业或者是看书的时候,喜欢贴很近看,或者是看近处的东西后再抬头,出现短暂视物不清的情况。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面5种情况,就赶紧带孩子去检查,而且近视是不可逆的,家长一定要重视,近视虽然不可逆,但是是可以预防的。

     

     

    保护孩子视力,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以身作则,多带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去学习如果科学用眼。


    2.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天不超1小时,若是上网课等以学习为目的的单次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30-40分钟,之后应该远眺放松10分钟。

     

    3.多带孩子外出活动,让孩子在阳光下多待一会,不仅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有预防近视的好处,建议是每天尽量1-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

     

  • 作者 | 胡兴伟
    文章首发于 |  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服务号

     

    睑内翻俗称“倒睫毛”,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本篇文章仅对先天性睑内翻做简单介绍。


    先天性睑内翻在出生后就会存在,通常在下眼皮。因为睫毛刺到眼球,所以孩子经常会出现揉眼睛、眨眼睛、畏光流泪的症状,先天性睑内翻长期不予治疗的话甚至会导致视力下降。


    案例分享

     
    强强(化名)早在五岁时由于双眼畏光、流泪,就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睑内翻”,医生当时就建议手术,但是强强的家人因为孩子当时年龄小,对手术怀有恐惧心理,所以就一直拖着,期望着随着强强长大后症状可以自愈。

     

     

    这一拖,差点酿成大祸。


    今年已经十岁的强强,近期由于视力下降才来我院检查时发现,强强双眼下睑内翻、内眦赘皮,角膜上皮大片点状糜烂,下方的透明角膜上长入了少许的新生血管,双眼视力分别只有0.3、0.4。

     

    我院医生为强强详细的做了检查,并为他做了全麻下“Z”改型法内眦成形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术后1周拆线,强强的畏光、流泪症状完全消失,1个月后复查视力双眼裸眼视力提高到0.6,矫正视力1.0。


     
    为什么会出现“睑内翻”?

     

    先天性睑内翻多发生于婴幼儿,常常由于内眦赘皮、睑缘轮匝肌肥厚或睑板发育不全所致,比如较肥胖的儿童,或者鼻梁发育欠挺拔,容易下睑内翻。


    生长方向异常的睫毛,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长的睫毛,不但经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宝宝眼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等症状,还会引起眼球充血,结膜炎,角膜炎,进而影响视力。

     

     

    发现“睑内翻”要如何治疗?

     

    大家可能会想,既然是“倒睫毛”,把不安分的睫毛拔了不就行了?


    这个想法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症状。

     

    正所谓“春风吹又生”,睫毛被剪短或拔除后会再次长出,且可能变得更粗更硬(如果刮胡子或腿毛应该深有体会),对角膜的刺激更加严重。


    睑内翻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医生会根据孩子睑内翻的程度、病因的不同,进行手术方案的设计。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缝线法及下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近年来一些医生开始重视内眦赘皮对术后效果的影响,开展了内眦成形与下睑联合的手术方式。
     

    缝线法优点是无切口,手术时间短,但是往往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

     

    单纯皮肤轮匝肌切除术在下睑皮肤堆积较多、眼轮匝肌发育肥厚等患者者中均具有适用性,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眦赘皮对眼睑的牵拉,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尤其在肥胖患者群体中;

     

    内眦成形与下睑皮肤轮匝肌联合的手术方式则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的概率,而且可以使眼部恢复正常比例,取得了一定的美容效果,缺点是术后内眦部瘢痕比较明显,术后恢复期较长。

     

    内眦赘皮手术有多种方法,如:一字法,Z成形术,Y-V成形术,四瓣法等等,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术后也有诸多问题出现,比如:瘢痕问题,退缩问题,变形问题等等。

     

     

    1996年Park医生提出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Z瓣的目的第一能够改变力的方向,通过两个臂的互换达到我们需要调整的方向去,张力降低了自然就减少了瘢痕的形成;第二,Z瓣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通过两个瓣的互换,能够延长中轴的距离。因此Z瓣能解决大多数内眦赘皮问题,但Z瓣术后早期也会有瘢痕和不对称等问题产生。

     

    近几年,逐渐有医生改良了Z成形术,采用分段式手术。多位医生临床实践显示:此方法使瘢痕更隐秘,皮瓣张力减小,术后瘢痕及退缩等问题都大大减少。

     

    临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伴有内眦赘皮,其赘皮遮盖内眦角,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较明显地纵向牵拉下睑而加重下睑内翻,内眦赘皮增加了传统手术方法的复发率。

     

    “Z”改型法内眦成形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的特点::


    (1)手术方法简便有效,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

    (2)术后瘢痕不明显,睑裂横径延长,形态满意,获得较好美容效果。

    (3) 提高了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疗效,明显降低复发率。

     

     

    因此本手术方法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的常规手术方法及传统矫正手术后复发的患者。此外,手术中还应注意: 应合理设计需切除的皮肤量,科学选择皮肤切口位置;内眦皮瓣下的彻底分离减张及转位后采用对合精细缝合是降低瘢痕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有很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就已经早早地戴上了眼镜,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关于近视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近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

     

     

    大家可能都听老一辈的人说过“近视会遗传”,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那么这种说法可信度有多高?我们身边很多夫妻双方都是近视眼,由于近视造成生活中很多的不方便,他们就有了以上疑问。那么今天就来给大家解答这个近视会不会遗传的问题。

     

    现在的医学研究表明近视属于多因子控制的遗传病之一,它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患者,其遗传因素具有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作用。近视程度越高,遗传程度就会越高。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近视是会遗传的,尤其父母是高度近视的。如果父母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上者,自己应该意识到宝宝会有遗传的倾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在视觉上与同龄人的差距,发现问题时尽早去医院诊治,或者自己判断不了时尽早带孩子去医院眼科检查。

     

     

    虽说遗传对近视很重要,但是个人生活习惯对近视影响更重要,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为了防止孩子近视,平时就要培养孩子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下班后在孩子面前不要一直玩手机、看电视,要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健康的用眼习惯。

     

    饮食上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果发现孩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时一定要进行纠正,定期带到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近视是一种可控可矫正的疾病,一般都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并且有人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这是一种误区,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如果发现孩子已经近视,要到医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