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足口病的症状严重吗?

手足口病的症状严重吗?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手足口病一般会在春秋季节的时候多见,这个时候孩子要是出现了突然发烧,而且手脚上有水泡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了,有可能就是孩子已经出现了手足口病导致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手足口病的症状严不严重。

1,一般来说孩子出现手足口病之后,就会出现发烧的症状,继而就会在手脚还有嘴巴或者是臀部出现一些泡或者是溃疡面,这样会给患者带来很明显的症状,家长们也可以很轻易的发现,一般来说孩子的症状表现的都不会很严重,而且之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孩子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被治疗好的,只要做好之后的护理就可以了,但是要是家长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的病情,耽误了治疗的话,患者的症状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会导致很多的并发症甚至是死亡的情况出现,所以这种病还是尽快进行治疗的比较好,以免造成一些不可收拾的后果。

2,孩子出现手足口病之后,需要及时到专业的儿童医院诊治,还需要按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一定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几天的时间才好,一般就是采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口服也可以输液治疗,具体还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适合孩子的治疗办法,病情轻的可以吃药,严重一点的话,就要输液治疗了,输液四五天的时间孩子的情况就会慢慢的好转了。

3,孩子还需要多喝点水,这样就可以帮助降温,而且对缓解口腔里面疼痛的感觉也会有很好的作用,这段时间孩子的饮食要保持清淡一些,避免吃热性的东西,而且一些坚硬的食物也尽量不要吃了,以免导致孩子口腔疼痛加重。

最后,手足口病的病情轻重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不管是严重的还是轻微的,都需要积极地用药治疗,不然孩子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糕的,家长还需要多给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情,不要总是哭闹,以免加重孩子的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张鹏勇

    现实生活中有的成年朋友由于各种意外因素会感染上手足口病,给患者朋友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大人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而很困惑。那么,大人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呢,下边就详细介绍一下。

    成年朋友感染上手足口病的时候,患者朋友的手,足,口,颈等各部位会出现很明显的大小不一的疱疹,其周围呈红色,里面有疱疹液,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是成年患者的疱疹面积和数量并不和婴幼儿那样广泛,而由于成年朋友的抵抗力比较强,所以恢复的也比婴幼儿快得多。由于疱疹很容易溃烂而容易传染给其他人,所以不管是成年朋友还是婴幼儿,都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手足口病,不要让疱疹溃烂,不然的话不仅会传染别人,而且还不利于患者朋友的病情恢复。

    由于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跟出疹子,水痘的症状很类似,所以很容易被朋友们所忽视,从而就会导致患者朋友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而加重病情。因此,当成年朋友发现自己的身体上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无正规医院就诊,因为手足口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容易导致患者朋友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疾病,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成年患者朋友除了积极治疗外,要多吃些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还要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不要吃发性食物如鱼,虾等海鲜类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然的话很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

    通过上述相信朋友们已经了解大人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了,建议朋友们手足口病都是由于个人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差所导致的,所以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的食物,要勤洗手,勤洗澡,而且还要多晒太阳,能够很有效的杀灭自身的细菌病毒。

  • 作者:张鹏勇 主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相信有很多家长都知道如何有效的预防小孩子的手足口病,但是这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有时候往往是防不胜防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脚红疹,对小孩子的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威胁性,那么对于这种可怕的疾病,我们不但要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也应当懂得一些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个人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5)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备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3.中药预防方剂

    (1)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2)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3)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手足口病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方剂:

    (1)双花防毒饮 方剂:金银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10g,甘草3g。制法:上药加水300ml,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2.中成药

    (1)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2)治疗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口腔炎喷雾剂对扁桃体炎效果最为明显;对小儿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雾化剂型易吸收。

    (3)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手足口病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治疗手足口病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在认真阅读之后能有所收获,在治疗期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怀有积极的心态,因为心态对治疗疾病也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的。同时小编传递医生的建议,我们成年人应及时的给小孩子灌输预防手足口疾病的知识。同时也要担当起小孩的预防责任。

  •  一般的幼儿园在手足口病高发期的时候,都会给家长们讲解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知识,而且学校的老师每天也会对小儿的身体和体温进行检查,和探测。那么手足口病到底要怎么来治疗才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上面的这些就是对于手足口病的一些治疗的方式和方法了,手足口病的起因最根本的就是,小儿对于自己懂得卫生情况还没有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而且小孩是免疫力相对比较低落的人群,所以说这样引起手足口病的几率就会比较大。

  • EV71及其所致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除EV71外,柯萨奇A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有些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致死亡,其中以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尤为严重 。近年来,EV71引起手足口病,特别是其所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由于该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接种安全、有效的针对性疫苗成为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

     

    手足口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手足口病么?

     

    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是我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根据Ⅰ、Ⅱ、Ⅲ期共计 3 万余名婴幼儿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后28天,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8.1%-91.7%,对于EV71感染相关HFMD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打上疫苗之后就不会再长手足口了,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现在注射的疫苗是EV71疫苗,EV71病毒是近年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和手足口患儿死亡的主要病毒之一,注射EV71疫苗之后,可以有效地预防EV71所导致的手足口病,和减轻该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能够预防其他的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注射完手足口病疫苗之后,还是要注意给小孩洗手,并且注意与其他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

     

     

    手足口病疫苗会引发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而手足口病疫苗是一种灭活病毒,不具有传染性和感染性,不会引起手足口病。所以手足口病疫苗并不会引发手足口病,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不止不会引起手足口病,对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疫苗还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一定要到正规的防疫机构进行接种。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防疫机构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候,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存在感冒,发烧,腹泻的症状,以免疫苗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

  •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那天真的笑是父母的振奋剂,他能让一个家庭重获新生;孩子的痛苦在父母身上是要加倍,这也许是对父母爱的良好的诠释。

     

    但有重病严重的威胁到了他们安全感,手足口病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痛苦也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更严重的苦楚。


    手足口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在38℃左右,有些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臀部和肛周等处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极少数儿童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可引起死亡。

     

    少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一)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要想为了孩子和自己家庭的幸福,平时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先有良好的免疫力,其次在远离会染病的病因,孩子的健康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就有了良好的保障,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朱薇薇谈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轻者可自愈

      这几年,我国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手足口病让每一个儿科医生都感到棘手。据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2012年4月手足口病发病病例为2011年同期的2.38倍,死亡病例也将近翻番。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科常见病,每年4月~6月是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小孩,3岁以下婴幼儿最易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7~10天可自愈。少数患儿会发展为重症病例,极少数可导致死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对于普通型的手足口病,一般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有发热等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一般无需住院,居家隔离两周左右,大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感染同种病毒后,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对病毒有了免疫力,一般短期内重复感染的几率不大。但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例如去年感染了EV71,今年可能感染柯萨奇A16,因为人体只对EV71产生了免疫力,而对柯萨奇A16没有免疫力。

      重症患儿发病急 死亡率高

      少数手足口病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就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在所有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当中,重症患儿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EV71感染发病后死亡率最高。朱薇薇主任说,重症手足口病发展快的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一到两天,甚至来不及采取任何措施。

      手足口病患儿在皮疹水疱干涸前不应外出,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若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患儿应在皮疹水疱干涸后2周才能出门。家长和医生还应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突发性肢体无力、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等,应尽快就医和加强救治。

      此外,部分病例在初期不一定有典型的症状,比如,2010年4月在广西发生的19例死亡病例中,大多未出现皮疹。所以,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在处理手足口病患儿的时候应非常仔细谨慎,因为稍一疏忽就可能延误了治疗时机。

      感染了手足口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有轻微的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者有轻微腹泻,但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如果出现了下列情况: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等,且患儿年龄小于3岁,应考虑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

      家庭预防护理很关键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唾液、一般生活接触、饮用水、食物等途径传播,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传播病毒。朱薇薇主任建议,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家长要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回到家,不只孩子要洗手、洗脸、换衣服,成人也要洗手洗脸,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如果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家长要做到:

      1.将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进行空气消毒。

      3.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等,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口腔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部位早日愈合。

      5.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疹。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记者 张玲

      专家简介

      朱薇薇 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

  • 手足口病的传染力强,一个班级中只要有一个孩子得手足口病,通常会引发一连串的传染,很快的两个、三个、四个…就开始拓展开来,传染力非常可怕。

     


     
    手足口病通常让父母们闻之色变,身为两个孩子的妈我也不例外。记得我第一个孩子得手足口病时,孩子才1岁半,他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疼痛感,只一昧的不吃不喝,若是发起烧时更是活动力差、易怒、爱哭;看着孩子不吃不喝又睡不好,体重下降加上气色又差,真是让人心里难过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得手足口病时没有特效药可以吃,只能利用多休息多喝水,让身体自然产生抵抗力而慢慢痊愈,一般需要7天的时间自然会慢慢痊愈,但是,若期间孩子不喝水、不吃东西的话,病程就会更加严重,除了造成脱水、昏睡等症状外,甚至还可能转变为‘手足口病重症’,影响到中枢神经甚至心肌炎等等严重后果。

     

    他就是不吃不喝,我该怎么办?

     

    ‘喉咙破了很多洞,怎么会愿意吃东西呢!?’

     

    ‘孩子不吃不喝,我又没办法硬逼他吞下去,这该怎么办?’

     

    没错,这是大多数的父母容易遇到的难题,很多人都为了‘孩子不吃不喝’而苦恼,因此我认为,此时主要的照顾者就要负起‘找寻适合的饮料’这项重责大任,这项任务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很难,这个我了解,因为我也是过来人之一,但是,既然遇到了问题就是要去解决,父母们只好辛苦点了!

     


     
    以下整理一些饮食重点让大家参考参考:

     

    1.补充水分,尽量以高热量、冰凉饮品为主

    由于喉咙疼痛,孩子的进食量一定会减少,因此我们必须选择高热量的液体做为食物,让他高效率的补充能量与水分,因此请父母们努力的找寻孩子们愿意喝的饮料、果汁、牛奶等,任何冰凉的高热量液体食物都可以,例如香蕉牛奶、木瓜牛奶、养乐多、酸奶、冰淇淋、奶酪等都可以,至于热的液体食物会让喉咙更加疼痛,例如热鸡汤、热米汤、热牛奶等都要放凉后再给孩子们喝。

     

    2.避免有‘渣’饮品

    有‘渣渣’的饮品会让喉咙更不舒服,例如绿豆沙牛奶、红豆汤、未过滤的豆浆、未过滤的蔬果汁等,这些都可能让孩子喉咙更不舒服,甚至因喉咙不适而造成呕吐。

     

    3.使用吸管小口喝

    喝东西时使用吸管小口吸、慢慢的喝,可以让疼痛感降低一些,吸管不要太粗,免得太大口让吞咽时疼痛感加剧,反而让孩子排斥进食。

     

    4.一整天水份至少摄取1000-1200cc

    每次喝的量不一定要很大量,有时逼他一次喝太大量也会让孩子反感,可以依照孩子喜好程度而定,例如他愿意喝鲜奶,一次200cc他也喝的下去,那就最好了,但是如果他不愿意喝,可以先从少量一口一口的慢慢喝,分很多次喝也可以,最主要是要计算一整天的总水量要至少1000-1200cc,有达到标准即可。

     

    5.必要时,购买口腔喷剂缓解疼痛感

    如果仍是喉咙疼痛的连口水也吞不下去,可以询问医生是否可购买口腔喷剂,口腔喷剂可暂时缓解口腔与咽喉的疼痛,在孩子吃东西前喷一下,可减缓疼痛感而愿意进食。


     
    6.心理支持

    无论是大人或小孩,嘴巴里有个破洞时真的会不想吃东西,更何况手足口病时是十几二十个破洞在口腔中,因此孩子们会特别无理取闹,这时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给孩子心理支持,耐心地陪他渡过病程。

     

    为了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的恶梦,平日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给孩子,让孩子的免疫力提升,减少受到病毒侵袭的机会,就算不幸中奖了,只要时刻观察病状、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尽快痊愈的。

  • 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此类儿童常常由于不注意自身卫生,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此疾病。喜欢和别人共用东西的人常常由于和手足口病患者一起用了被子、毛巾等东西患上此类疾病。该病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一、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调理

     

    手足口病患儿因口腔内有疱疹,故饮食护理尤为重要,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

     

    疾病早期,因口腔疼痛,患者可出现畏食,此时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如牛奶、豆浆、米汤等。食物不宜过凉、过烫,可用吸管吸食。疾病中期,可给予软食或流质食物,不宜食用坚硬、辛辣、刺激、冰冷、酸性食物,防止刺激口腔。退热期患者口腔疼痛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恢复期每天可以多次饮食,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羹、鸡汤等,大约10天之后恢复正常饮食。

     

    二、手足口病患儿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降温、皮疹消退为主,还需避免发生继发性的皮肤感染等。

     

    日常护理

     

    儿童患病期间宜休息,保暖,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持续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必要时暂用退热剂。

     

    病情监测

     

    可使用水银柱体温计或者红外体温计在家进行儿童体温监测。注意儿童有无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注意儿童有无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儿童有无肢体抖动、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及时发现脑炎、源性肺水肿等严重情况。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尽量穿纯棉、宽大的衣服。剪短患儿指甲,还可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如果患儿臀部有皮疹,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臀部清洁干燥。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预防手段,主要包括一般性预防措施以及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能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这种病一般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很典型,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经过相关治疗,手足口病基本都能很好的痊愈,而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经过介绍,家长首先要明白手足口病虽然是这个名字,但是跟指甲脱落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手足口病因为出现的疹子在手足部位比较多一些,所以才叫“手足口病”,而治疗后疹子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既然宝宝能很好的痊愈,就说明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抑制了,基本不会再有其他什么问题。如果家长担心宝宝的指甲问题和手足口病有关,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出现了指甲脱落,建议赶往皮肤科就诊,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问题,比如常见的真菌感染等。

     

     

    当然即使手足口病和指甲脱落没有太大关系,它的存在依旧是威胁孩子健康的一个常见因素,那么怎么预防它的出现也显得比较重要了。由于手足口病发生的病毒是肠道病毒,所以切断传染源也是很重要。1.家长一定要教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如果周围有孩子出现了手足口病,建议孩子暂时不要接触患儿,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导致的疾病传染。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由于这个病毒主要经过肠道病毒的传播,家长在处理孩子的排泄物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免得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温消毒。如今市场上有很多专门给奶瓶、水瓶消毒的工具,可以借助这些电器杀菌,以保护宝宝的健康。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性较强,所以一旦有其他孩子出现,没有生病的孩子尽量不要接触这些生病的孩子,以免传染到。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特别是对宝宝的粪便和纸尿裤要能够及时妥当的处理。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患病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在医院治疗的时候也要避免交叉感染。

      


    6.幼儿园应该及时观察每个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应尽快就医,以免传染更多孩子,同时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如果遇上手足口病的患儿增多时,医院相关部门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最后,家长特别是家里的男性应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不要盛行“丧偶似育儿”的社会中逐渐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方面,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全面的营养同时督促其多运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是防止许多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的手足口病又要来了。一旦班级中有一个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很容易造成班级内相互传染。虽然手足口病通常1-2周可自愈,但宝贝患病遭罪,家长还是倍感心疼。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一般多发于6个月-5岁左右的孩子。一般每年的4-6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及手、足、口、臀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可伴见咳嗽、流鼻涕、不想吃饭等症状。这是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一般症状较轻,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 1 -2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类似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的症状体征,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部分手足口患儿在病后 2~4 周有脱甲的症状,新甲于 1~2月长出。

     

    二、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了全球第一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 疫苗),并在年底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自 2016年9月起,EV71疫苗开始在全国投入使用。

     

    建议给满6月的婴儿接种该疫苗,需要接种两针,两针之间需间隔1个月,减量在孩子一周岁前完成接种工作。

     

     

    三、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一定要注意做好孩子的防护,降低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

     

     

    1.    在外玩耍时,多消毒洗手(尤其是接触不洁物品后),回家后立即洗手,更换衣物;本病流行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玩耍。

    2.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3.    对于孩子日常接触的玩具、餐具、地面等做好日常消毒;

    4.    尽早接种手足口疫苗;

    5.    患病之后,需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剧烈运动。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