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软腭裂影响听力吗?

软腭裂影响听力吗?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作者:谢红霞 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儿科

目前医学上还不能确切知晓唇腭裂的发生根源,通常由以下两大原因造成:环境因素主要是母亲怀孕早期(怀孕3个月以前)出现下述某种状况可能会导致宝宝唇腭裂:病毒感染:如孕妇上呼吸道感染、风疹等。药物作用:如服用抗癫痫药、类胆固醇、抗过敏、抗癌药物等。内分泌:精神性或损伤性的因素,如遭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身体外部遭损伤等。营养因素:早孕期的呕吐,厌食,偏食等导致维生素D、叶酸、铁、钙等的缺乏。其他因素:如照射X线、吸烟、酗酒、缺氧。另外,唇腭裂有相当部分是遗传的,一般唇腭裂发生在第一胎的概率为1/600,如果第一胎是唇腭裂的在第二胎发生唇腭裂的几率为3/100。

唇裂修复手术的时间一般在出生2个月以后,腭裂在18个月以前实行手术。 对同时患有唇、腭裂的小儿,一般分两次手术,腭裂在唇裂修复术后3-6个月进行。若家长要求迫切,刚出生的患儿也可以进行唇裂修复术,但效果并不比2个月后进行手术者优越,而手术和麻醉的风险以及护理的困难要大一些。不论唇裂或腭裂,在等待手术期间,家长要保证患儿的营养和正常发育,避免呼吸道感染,以使患儿在全身健康状态下接受手术。若新生儿的裂隙很宽,或双侧唇裂者前颌高耸,家长最好尽早与医院联系,医生可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提前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利于手术的进行。

手术前医生会向患儿家长说明手术的有关问题,包括手术和麻醉的方式、可能的危险和并发症、注意事项等。

唇裂手术的原则是在裂口两侧切开,延长白唇转移红唇。按照设计的标志点,将两侧肌肉、皮肤和红唇对位缝合达到正常的形态。术后早期切口会有些发红,一般在半年后逐渐消退。在此期间可以外用一些药物以抑制瘢痕增生。

腭裂手术时医生在上腭的两侧作切口,游离后将软组织向中间推移,分层缝合两侧的肌肉、粘膜和粘骨膜而重建上腭。腭裂手术的创伤比唇裂大,手术后疼痛和不适会影响患儿进食,应设法补充高营养的流质,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

首次唇、腭裂修复后还可能遗留一些问题,例如切口的瘢痕增生、鼻翼和鼻小柱畸形等,这些可在学龄前作进一步处理。为更好地提高腭裂患儿的语言功能,手术后2-3个月可开始进行语言训练。若因牙槽嵴裂隙发生牙齿扭曲或牙列不齐,可在5-6岁后进行牙齿正畸治疗。为了修复牙槽嵴裂隙,使分离的上颌骨愈合在一起,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牙槽嵴植骨手术。

牙槽嵴裂植骨修复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部分, 一般在7岁后进行。手术时自唇侧和腭侧掀起牙龈组织瓣,严密缝合形成植骨腔隙,取自体松质骨植入其中。通过牙槽嵴植骨术可以恢复前颌骨的稳定和牙弓的完整,诱导异位的牙胚萌出并长入缺牙间隙。

唇裂有损患儿的容貌,腭裂会影响患儿的发音。唇、腭裂患儿有吸吮困难,有的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家长应特别注意其营养和护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曹兴军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口腔科

    很多人认为,配戴助听器之后听力也会越来越差。有需要而不配戴助听器,这样只会加重听觉困难,加速退化过程。反过来说,配戴适合自己的助听器本身,不会导致听力越来越差。就像近视又不戴眼镜,近视的程度会加重,这是因为自身需要而没有眼镜的帮助,只能导致视觉上的过度疲劳,加速近视的过程,听觉也一样。需要助听器而不用助听器,只会加重听觉困难,加速听觉退化。确切地说,配戴经过准确验配的、适宜的、质量合格的助听器不仅不会导致听力越来越差,更不会加重耳聋的程度,反而有利于减缓耳聋进程。

    无论何种的原因造成耳聋,只要科学选配、使用得当,均不会对原有听力造成损伤。例如:200度近视眼镜戴用800度的近视镜显然有害而无益,助听器也是如此。所以,助听器也需要验配,而且比眼镜更复杂、更细致的验配。听障人戴上助听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助听器不戴时,听力反不如从前了,因此担心助听器会越戴越聋。事实上,这种情况是因为大脑已经适应了配戴助听器后的声音感觉,突然取下助听器,一下子难以适应,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不戴助听器会恢复原来的感觉;就像眼睛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比较暗的地方,会看不清楚,过一会后,才会慢慢适应,能够看清楚。此时检查听力,一般听力并没有下降,有人反而因为助听器的声音刺激,部分频率的听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也有些耳聋病人在使用助听器过程中,听力持续下降,但这也与助听器无关,而是疾病本身的作用或是听力自然衰老的结果,就像老年性耳聋和某些遗传性耳聋都会导致听力的不断下降。

    突然发生的耳聋,不要急于配戴助听器,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若仍没有改善,再考虑配戴助听器。过早配戴助听器可能会因接受强声刺激而加重耳聋。在使用助听器时,必须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各人不同的听觉下降程度,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助听器。不可自行选购,随意配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

  • 现在走到哪都能见到戴耳机听歌、打电话的人们,耳机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适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包括最近很火的“吃鸡”游戏,不戴耳机就很难知道敌人的方位,于是很多玩家除了吃饭时间,平时基本上都是戴耳机的状态。

     

    耳机在带给我们时尚、便利的同时,又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损伤。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反驳说我天天戴耳机听歌打电话,听力不还是很正常吗?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听力,到老年时可能比同龄人更早的出现老年性耳聋。

     

     

    长期戴耳机之所以会对听力产生损伤,并不是因为耳机播放的声音就是噪音,而是我们在使用耳机时,很多时候音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噪音标准,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知。我们国家规定的噪音标准是在85-90分贝,当一个人长期处在11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时,会使人内耳的毛细胞受到过度刺激而导致死亡。

     

    噪音对我们的听力损伤大致可分为3种

     

    一种为暂时性阈移,即我们的听力灵敏度暂时性的下降,同时有可能出现耳闷、耳鸣等症状,一般这一症状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这与我们受到噪音的强弱和时间有关。

     

    另一种为永久性阈移,当我们在受到一次噪音损伤后,听力尚未完全恢复,又再次受到噪音的损伤,如此反复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永久性阈移,即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第三种为急性声损伤,其特点为受到一次极强的噪音,如爆炸声,除了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外,还会导致鼓膜和听骨链的中断。而耳机对我们听力的损伤属于前两者。

     

    为了减轻戴耳机对听力的影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耳机的声音不能超过手机音量的60%。有的耳机音量最高分贝可达120分贝,远远超过了噪音的标准,所以一定要控制耳机的音量。

     

    2、一次戴耳机时间尽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长时间戴耳机会产生听觉疲劳,应该让耳朵休息一会,切忌夜晚戴耳机听歌入睡。

     

    3、目前市面上的耳机类型有入耳式、耳塞式、头戴式耳机等,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机漏音少,相较于头戴式耳机声音强度可提高7-9分贝,对内耳的刺激更大。

     

    4、选择降噪性能好的耳机。目前市面上的耳机价格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但一分钱一分货,降噪耳机一方面有较好的音质,不容易出现破音现象,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我们在公共场合等噪音较大的环境中,不自觉的调大耳机的声音。

     

    5、戴耳机时,尽量双耳同时戴,只戴一只耳机会使一侧刺激大脑皮层劳累,出现耳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总之,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耳朵,提高噪声的防护意识,及早防患于未然,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 感冒之后出现耳鸣、耳闭塞闷胀感,很可能是感冒引发了中耳炎。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咽鼓管这一解剖结构的存在。咽鼓管是一个半骨性半软骨的管道,一般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当我们做吞咽、捏鼻鼓气动作时,咽鼓管就会打开,来调节中耳内的气压。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增多,刺激咽鼓管黏膜水肿,继而造成的咽鼓管的堵塞,出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若伴有细菌经咽鼓管上行至中耳,就会出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临床表现

      
    一、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以耳闭塞感为主,很少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症状较轻的分泌性中耳炎可自行缓解,中耳内的积液可逐渐被吸收,但当分泌性中耳炎积液较多时,则需要到医院服用些黏膜促排剂,帮助积液的吸收与排除,必要时可采用鼓膜穿刺置管术,使积液从外耳道排除。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耳部的剧烈疼痛,鼓膜穿孔后疼痛症状立刻缓解,不及时治疗可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时需静脉输注足量抗生素,可配合使用喷鼻剂及滴耳液,以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还可消炎止痛。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在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发作时,及时治疗,注意正确的擤鼻方式;在洗澡及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内的污水,游泳时尽量避免池水呛入鼻腔,掌握游泳技巧也很有必要;饮食上注意清淡,尽量少食坚果类的食物。

  • 听力丧失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1000~1/8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丧失,另有2~3倍于此的新生儿有程度略低的听力丧失。随着环境噪声的加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目前全世界听力损失的人数正不断增加。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听力研究学会估计,到2005年全球听力损失程度在25分贝以上的总人数将超过5.6亿,而中国听力障碍的患者约有1.2亿多。

     

     

    一、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耳聋?

     

    听力丧失好发于熬夜、抵抗力差,合并有鼻炎、鼻窦炎患者,长期过量饮酒者、直系亲属(、姐妹)有父母、兄弟神经性耳聋病史者、病毒感染者。耳聋的常见诱发因素有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内耳组织。精神刺激、创伤、生气、熬夜、劳累、过敏等诱发耳聋。如果身体其他疾病影响耳部供血,也会导致耳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如果长期处于噪音较大的环境,可能会诱发耳朵内部受损。年龄增长过程中,耳部组织结构也会受到损耗,造成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二、耳聋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害,剩余听力程度跟病情程度有关。

     

    复聪现象: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
    复听: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
    病理性听觉适应: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著增高。
    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
    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

     

     

    三、发现哪些症状应引起重视积极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对于有疑似耳聋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早期耳聋症状,如交流打岔、听得见却听不清、看电视音量大、对周围人的打招呼无反应等,或突然出现眩晕、耳鸣或已有耳鸣加重均提示可能岀现听力减退,需要就医检查听力状况。对新生儿而言,应尽量按照规定时间完善相关听力筛查;若未完成,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难以吵酲、语言发育明显迟缓等表现。

  • 一、确诊耳聋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检查:检查耳廓、外耳道及鼓膜等,通过一般检查,确定患者耳部的大致情况。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如因感染导致耳聋,需进行此项检查。

    纯音测听:用于判断患者听损程度和类型,对疾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音叉测试:主要用于鉴别耳聋的性质(传导性耳聋或感音性耳聋)。

    眼震电图:患者伴有眩晕症状时,通过观察眼震情况,判断内耳前庭的功能状态,进行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耳聋性质。

    影像学检查:CT显示骨质结构非常清晰,可以观察患者的中耳结构有无畸形。此外,有时也会应用颅脑MRI协助排除肿瘤。

    眼震电图:在眼球运动时,测试眼球电场变化,经放大后描记出来即为眼震电图。用于对周耳部前庭病变的诊断。
    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听力检查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听阈超过25分贝可以确诊听力损失。

     

    二、耳聋的分级有哪些?


    轻度聋:听低声谈话感到困难,26~40dBHL。
    中度聋:听近距离谈话困难,41~60dBHL。
    重度耳聋:耳旁大声呼喊,61~80dBHL。
    极度聋:听不到耳旁大声,大于80dBHL。
     

    耳聋患者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促进听力恢复为目的,提高生活质量,传导性耳聋手术治疗可以治愈,神经性耳聋,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干预,疗效越好。传导性耳聋可以恢复,部分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早期可以恢复,绝大部分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永久性,无有效药物治疗。手术患者应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神经性耳聋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三、耳聋患者的日常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

     

    耳聋患者日常饮食应均衡营养,注意用耳卫生,防备噪音,保持听力,逐渐配戴和维护助听设备。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尽早治疗,早发现,早干预。平时注意耳道保护,避免频繁掏耳朵,洗头、洗澡时避免耳朵进水,预防感冒、受凉,有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相关疾病,尽早治疗,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积极进行病情监测,观察听力,有下降,尽早治疗。传导性耳聋患者建议一年复查一次纯音测听、耳内窥镜检查,神经耳聋患者建议半年复查纯音测听一次,中间出现听力突然下降,及时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出现耳部流脓,耳部感染症状,尽早、足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突然下降,需立刻急诊就医,完善检查,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

     

     

    四、如何预防耳聋的发生?

     

    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疾病发生机率,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出生后进行听力筛查,必要时聋病基因检测。锻炼身体,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预防感冒。健康饮食,营养均衡。注意调节心理健康。避免嗓音环境,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不随便挖耳。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若有耳聋病史,就诊开药时应向医生说明。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鼻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 噪声性耳聋是因长期接触噪声刺激所引起的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职业病,又叫做职业性耳聋,损伤部位主要是内耳,损伤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噪声的时间有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是一个由生理反应到病理改变的发展过程。它有別于由一次或多次高强度脉冲噪声瞬时暴露所引起的急性声损伤。

     

     

    一、噪声性耳聋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噪声性耳聋好发于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是因为长期暴露在噪音的环境。噪声对听觉损伤的原因可归纳为机械性、血管性和代谢性三个方面,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机械学说:高强度的噪声经听骨链或蜗窗传导后,可引起强烈的内、外淋巴液流动,对内耳听觉感受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加重或继发引起血管性和代谢性的病变。
    血管学说:强噪声可损害耳蜗内的微循环,导致耳蜗缺血、缺氧,造成听觉感受器的退行性变。
    代谢学说:强噪声可以引起毛细胞、支持细胞酶系统严重紊乱,导致氧和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变性、死亡。
    诱发因素: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伤程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取决于噪声的特性(是稳态噪声还是脉冲声、噪声的强度及频谱)和受噪声连续暴露的时间(或脉冲噪声暴露次数)。遗传易感性人群容易患有噪声性耳聋。

     

    二、噪声性耳聋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噪声性耳聋引起的临床症状常因噪声的强度、暴露时间和个人体质的不同,每个患者的表现也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头昏,病情时间较长者可出现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等系统的症状。

     

     

    1、典型症状

     

    耳鸣:早期即可出现耳鸣,常出现在听力下降之前,多为双耳持续性高调耳鸣,少数为其他性质的耳鸣。耳鸣的频率常与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相近。
    听力减退:为缓慢进行性,初因程度轻,能完全恢复或因劳累及高频区对语言交流影响不大,未被及时觉察,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语言频率受累致语言交流障碍始被发觉。
    前庭功能障碍:长期的噪声、尤其是噪声加震动的刺激,可以引起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眩晕、视物摇动、平衡和协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等。


    2、其他症状

     

    长期接触噪声者可引起头痛、头晕、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3、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疾病:血压升高、心悸等。

    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食欲减退、恶心、消瘦、月经失调等。

    失聪:拖延时间过长导致治疗不及时,将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病力性损害,可以终身失聪。

  • 作者 | 夏寅  王璞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老王是个好人,一辈子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家庭和谐,妻贤子孝,退休之后在家帮忙照顾自己的孙子,生活其乐融融,但最近老王陷入了苦闷之中。

     

    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个月前,老王突然感觉听不清别人说话了,尤其是觉得老伴说话突然变得细声细语,听得他很是费劲,心情也变得烦躁起来。老伴也发现老王最近一说话就大声嚷嚷像吵架一样,还总爱发脾气,看电视的声音也总是开得很大。

     

    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来到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小王医生检查后告诉老王,您这是患了老年性耳聋,需要佩戴助听器了。

     

    老年性耳聋多是生理机能退化的结果,是人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系列衰老现象,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

     

    那么,老年性聋都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1、听不见或听不清电话和门铃的声音。

    2、接听电话时感到困难或明显困难。

    3、看电视、听广播时,声音小了听不见,声音大了又嫌吵。

    4、 早期与自己熟悉的人和儿童交谈还可以,跟不熟悉的人交谈时感到困难,后期跟所有的人交谈均有障碍。

    5、在安静环境中,与人交谈尚好,但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吃力,特别是在许多人参加的集体活动中明显感到交流困难。

    6、大部分人同时伴有耳鸣或颅鸣,在安静环境中特别明显。

     

    老年性聋需要去医院看医生或者需要治疗吗?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如果不治疗的话,就会像上面例子中老王那样,渐渐出现心理问题,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社交的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变得沉默寡言、心理自卑;

     

    其次,易患老年痴呆症,人体听到声音,大脑接收到声音信号才会兴奋;而听不到声音,意识则会处于不兴奋的状态,大脑就失去活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慢,久而久之,听力下降会使老年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最后,老年聋患者常伴有耳鸣,以蝉(知了)鸣声为主,尖细刺耳,也有人形容耳鸣低沉隆隆声,不绝于耳。常年耳鸣,有些人已经习以为常,不太在意;也有人感觉烦躁难忍,甚至无法安睡。

     

     

     

    老年性聋需要怎样治疗呢?

     

    建议尽早佩戴适当的助听器。

     

    有些老年人对助听器有一种误解,戴上助听器就会认为自己是“残疾人”了。其实,佩戴助听器就像是近视需要佩戴眼镜一样,这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针对老年性聋的助听器主要有气传导方式和骨传导方式。

     

    气导助听器简单的说就是将传入的声音像喇叭一样放大,达到听声的目的。市面上气导助听器有不同的厂家,价格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也有不同的佩戴方式。

     

    例如有深耳道式、耳背式、耳道式及耳内式,气导助听器种类多,适用面广,但有些患者可出现“闷、涨、瓮声瓮气”的堵耳效应;有些患者长期佩戴助听器还可能出现外耳道发痒、流水甚至流脓等症状。

     

    骨传导助听器是声音信号振动颅骨,不通过外耳与中耳直接传输到内耳去,但适用范围比较小。目前市场上最新的骨导助听器有骨桥以及BAHA Atract,二者均可以通过手术将植入体埋入皮下,外部装置可经磁铁贴上皮下装置,以达到传声的目的。

     

    无论选择哪种助听器,佩戴之前,建议患者先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助听器,比如专业医生会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患者的喜好和美观程度、耳道大小、佩戴的舒适性以及否会出现回声、振动或空洞声选择相应的助听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耳朵后面是淋巴结最多的地方,在我们身体有炎症的时候,淋巴结就会肿大,这个时候耳朵后面的淋巴结多数都会配合肿大,所以在孩子被感染到疾病之后,耳朵后面如果出现肿块,多数就是由于淋巴结肿大造成,而且这种现象还告诉家长孩子已经被细菌感染了,那么小孩耳朵下面有个肿块怎么办呢?

    一、圆润的肿块一般是淋巴结。淋巴结规律: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炎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防御杀菌时均会肿大。这个做为病因的炎症好了之后,但淋巴结不一定随之好。做为免疫系统的淋巴结的病治起来难度大,有的慢性淋巴结炎能持续几年十几年。

    二、淋巴结肿大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或是吃一些普通意义上的消炎药,打些消炎针,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三、淋巴结肿大称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一般急性炎症时肿大的淋巴结有疼痛及压痛,表面光滑呈严格的局限性,有时可见淋巴管炎所致的“红线”自原发病灶走向局部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可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往往伴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经治疗后淋巴结常可缩小。建议淋巴结炎症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四、平时注意营养,增强体质并注意预防感冒或其他感染。最好的方法还是在宝宝的饮食上下功夫,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调理体质。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让宝宝偏食而导致营养失调。

  • 正常人的听阈是在25分贝或者30分贝以下的,当出现电视调大声、左右耳代偿性的听声音等的时候,就代表的出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而且这种下降已经挺严重了,如提问者所说的听力下降的确很受嘈杂工作环境的影响,一般是工地、车间这种的,但是在排除了这类因素外,就得考虑别的原因了。

     

    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的,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鼓膜的振动、通过中耳的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的耳蜗、然后传入大脑的听觉神经、最后成为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所以4个部位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听力。

     

     

    外耳:常见的是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中耳:常见的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内耳:耳蜗毛细胞的病变、膜迷路积水等。神经:听神经瘤。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会引起听力下降:

     

    1、外耳中耳耳蜗的先天畸形,鼓膜及锤骨柄未发育或内耳功能障碍,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

     

    2、老年性的耳聋,器官功能的老化就是机体的衰退,耳周血液循环变差及耳蜗毛细胞的退化,听力也会下降。

     

    3、外伤,比如耳廓外伤、颞骨骨折、鼓膜外伤等。

     

    4、服用耳源性药物导致的药物性听力损伤。

     

     

    5、长期佩戴耳机,长期音量过大,会损伤耳蜗的毛细胞,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用耳机能损伤听力是真的吗?

     

    在路上我们经常会看见年轻人耳朵里塞着耳机,一边听歌身体一边跟着舞动,所过之处周围的人也能听到耳机的声音,非常的嗨呢。当然很多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上下班路上的寂寞,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车祸,另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听力下降。

     

    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经过外耳道的传播、鼓膜的震动、经过中耳传导至内耳耳蜗,最后到达大脑神经反射。耳机对听力的损害目前持有的说法是:在声音传递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耳蜗,耳蜗里生长着毛细胞,其实用来感受声波并向大脑传递信号的,戴上耳机后,耳朵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而我们正常耳朵是接受85分贝的声音,而耳机可达到120分贝的的声音,长期戴耳机会损伤到毛细胞,耳机发出的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对毛细胞的损害越大,则听力发生改变。

     

    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耳机:

     

    1、戴耳机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且得间断使用。

     

    2、注意耳机的音量,在安静环境下,耳机音量能听到或者稍微有点低也无所谓,在嘈杂环境,音量最好不要超过60%,或者就不要戴了。

     

    3、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

     

    如果你是长期戴耳机的人士,请立马摘掉耳机,如果出现耳鸣的情况,就得小心注意,如果直接出现了听力损伤,则赶紧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 外耳道胆脂瘤的症状与胆脂瘤大小及是否合并感染有关,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性,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长期有外耳道湿润未清理或外耳道上皮细胞的老化等,可能诱发外耳道皮肤的长期刺激,引起发病。

     

     

    一、外耳道胆脂瘤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典型症状:初期可无症状,随其体积的增加,外耳道有堵塞感,可有单侧慢性钝性耳痛。当有水进入栓塞的外耳道或伴有感染时,患者感耳部胀痛或剧烈疼痛,耳内流脓或脓血性分泌物,有臭味,伴听力下降,其程度取决于其堵塞的程度及对中耳影响的程度。

    2、其他症状: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剧烈者夜不能寐,感染严重者可并发颈侧脓肿和瘘管。

    3、并发症:可出现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二、需要做的检查

     

    耳镜检查:见耳道深部为白色或黄色表皮样瘤阻塞,其表面被无数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较大的表皮样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遭破坏、吸收,骨段明显扩大,软骨段一般无明显改变。
    影像学检查:颞骨CT多表现为外耳道内软组织密度影,呈膨胀性生长,可侵入乳突及中耳,破坏骨质边缘光滑,与中耳胆脂瘤表现类似。但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变首先位于外耳道且以外耳道骨部下、后壁破坏为主,经此破坏可侵入乳突腔,造成乳突大片骨质损伤,面神经垂直段骨管破坏,硬脑膜暴露,而远离外耳道的乳突气房常存在,鼓室腔结构仍可保持完整。
    听力学检查:医生采用不同言语频率(如0.5、1、2kHz)气导平均听阈判断听力情况。

     


    三、如何确诊外耳道胆脂瘤?

     

    根据病史以及患者体征,如果检查耳道时可见外耳道有特征性白色胆脂瘤样团块嵌顿,耳道皮肤出现充血、肿胀、狭窄和肉芽形成等现象,即可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明确分期、指导治疗,建议进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检查,了解外耳道病变的相关情况及骨质破坏的范围,邻近组织的大致破坏情况,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面神经乳突段与外耳道胆脂瘤之间的关系。手术后取胆脂瘤样组织送病理检查进行确定诊断。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