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川崎病严重吗

儿童川崎病严重吗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

川崎病通常起病急骤,患儿会出现发热、皮疹、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1-2周,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眼结膜等部位的充血、水肿。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手指和脚趾末端的水肿和红斑。

由于川崎病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川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抗炎、抗凝等。此外,对于有心血管损害的患儿,还需进行长期随访和监测。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触感染源。
  • 给予患儿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 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感冒。
  • 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科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一旦发现患儿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川崎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疾病介绍:
本病是1976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发现的,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或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以发热、结膜炎、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及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呕吐、关节痛、关节炎等其它表现。诊断上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结合病史确诊。治疗上以控制全身血管炎症、减少冠脉损伤、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及血栓性阻塞为目标。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川崎病,又称儿童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它主要侵袭冠状动脉等血管,引发血管炎症。川崎病的复发症状与首次发作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充血等症状。

    发热是川崎病最典型的症状,患儿通常会出现持续高烧,持续时间可达5天以上。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常见于四肢和躯干,有时伴有手脚硬肿和指尖脱屑。充血症状包括双侧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咽部黏膜充血等。此外,川崎病还可能导致急性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抗炎、抗凝等。常用的抗感染药物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抗炎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等。

    为了降低川崎病的发病率,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注意预防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此外,加强孩子的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措施。

    在川崎病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如出现持续高烧、皮疹、充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了解川崎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和应对疾病。

  • 川崎病,又称儿童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由全身血管炎症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其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需要2到3年的时间。

    川崎病的炎症反应恢复期大约需要一年,而部分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可能需要2到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临床症状的恢复通常需要2到4周,而炎症指标的恢复则可能需要6到8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儿的恢复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在川崎病的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然而,患者在发烧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瑞氏综合症。此外,布洛芬、美林等退烧药也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

    为了促进川崎病的恢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和黏膜的护理:保持儿童口腔卫生,注意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刺激皮肤。

    2. 体温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体温。

    3. 并发症预防:注意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等。

    4. 定期复查:病情恢复后,应定期复查,并加强体质,以减少疾病复发。

    5.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川崎病的恢复需要时间,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才能尽快康复。

  •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疾病,由于该病多发生在幼儿身上,且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很多家长对该病缺乏了解。下面,我们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对川崎病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一、病因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链球菌、耶尔森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但至今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

    二、临床表现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
    • 皮疹:躯干部、四肢、面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不痒,无疱疹或结痂。
    • 眼部症状:眼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少数伴有化脓性结膜炎。
    • 口腔症状:口唇干裂、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
    •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5cm。
    • 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红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

    三、诊断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为典型川崎病症状,且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川崎病。

    四、治疗

    川崎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 并发症治疗:针对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扩张、心肌损害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预后

    川崎病预后大多良好,大部分患儿可自行恢复。但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总之,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家长需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川崎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热、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杨梅舌、手足硬肿、掌跖发红、指趾端膜状脱皮、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等。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抗炎、抗凝、抗休克,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激素等。

    预防川崎病的关键是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家长对川崎病的认识和重视,及时发现并治疗。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川崎病的重要措施。

    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科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家长和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

  •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虽然川崎病本身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热、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或出血、杨梅样舌、手足硬性水肿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5-11天或更久,体温常达到39℃以上。

    目前,川崎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以及阿司匹林等对症支持治疗。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川崎病患儿都可以得到良好的预后。

    对于川崎病的护理,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川崎病患儿在出院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特别是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需要长期关注。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的消化道管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川崎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家长和医生密切合作,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都可以恢复健康。

  • 川崎病停用肝功能药物后,约7 ~ 10天即可恢复正常。

    川崎病,又称儿童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侵袭5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该病最早由日本富士通医生在1967年报道。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炎、多形性皮疹、手脚硬肿伴指尖脱屑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血管并发症。

    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在感染诱因下,若个体存在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系统可能会异常激活,导致血管炎损害。

    部分川崎病患儿可能存在肝功能损害,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和药物因素。感染因素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治疗及时,肝功能损伤可在短时间内恢复。药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停药后7 ~ 10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

    川崎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易于消化,保证营养需求。同时,应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避免食用易损伤口腔黏膜的食物。

    若患儿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家长应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遵循医嘱,做好日常护理。

    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发现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儿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浦东卫计委于2016年签约建立了“儿科医疗联合体”。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东方医院分部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浦东儿科医联体工作得到持续深化。

    从“合作”到“托管”,浦东儿科医联体工作迈上新台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与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正式签约,将东方医院位于陆家嘴本部院区与世博园南院区的两个儿科,一并交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托管”。由儿童医学中心大内科主任王莹教授担任东方医院两院区儿科主任,并指定助手担任执行主任,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计划、确定优先工作项目并定期接受两院领导考核评价。

    托管协议明确规定,为促进儿联体内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儿中心将统一东方医院儿科队伍规范化培训和人才培养,逐步实现双方人力资源的统筹管理;深入规划东方医院儿科的学科规模、病种结构,实现双方床位和设备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双方将搭建儿科医疗及服务信息的统一发布平台,统一号源池、统一网上预约及统一就医等候信息发布。

    浦东儿科医联体的成立,为浦东新区儿童健康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儿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还将“早期生长发言促进示范基地”项目拓展到东方医院儿科,旨在针对早期生长发育监测中发现问题儿童,及时明确病因和诊断,精准干预治疗,为全市范围内儿联体推广提供经验。

    浦东儿科医联体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儿科医联体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它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是发热,热型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除了发热,川崎病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 皮疹:通常在发热初期出现,呈多形性,可融合成片,消退后不留痕迹。
    • 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质硬,表面不红,无化脓。
    • 眼结膜充血:表现为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
    • 口腔黏膜充血:表现为嘴唇干裂,口腔黏膜发红,有时伴有杨梅舌。
    • 手足硬性水肿:表现为手、足掌硬性水肿,恢复期可出现指、趾端脱皮。

    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预防川崎病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感冒病人。
    • 加强营养,提高孩子免疫力。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
    • 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川崎病的早期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病情,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川崎病,一种相对罕见的儿童疾病,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病,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川崎病主要以抗炎、抗凝、免疫抑制等药物为主,虽然见效快,但往往无法根治。而中医治疗川崎病,则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进行调理,虽然见效较慢,但疗效持久,且不易复发。

    中医治疗川崎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疏风清热、透邪解毒;清气凉营、解毒护阴;清涤余热、养阴生津。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方药,如银翘散、清瘟败毒饮、竹叶石膏汤等。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养也是川崎病恢复期的重要环节。恢复期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川崎病的治疗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复查:川崎病容易复发,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休息:川崎病患儿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避免交叉感染:川崎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以免交叉感染。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和患儿都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影响婴幼儿的疾病。近年来,我国川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四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了解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1. 发热:高热是川崎病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常超过39℃,持续时间可达1-2周,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发热。

    2. 眼部症状: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为明显,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化脓性结膜炎。

    3. 口腔症状:唇红肿、皲裂,甚至出血;舌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

    4. 皮肤症状: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面部、四肢亦可见,不痒,无疱疹或结痂。

    5. 淋巴结肿大:50%-70%的患儿早期出现淋巴结肿大,多为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

    6. 手足症状:病程第二周,80%的患儿出现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

    川崎病的病程可分为四期:

    1. 急性期:1-11天,主要症状为高热、眼结合膜充血、皮疹、口腔改变、淋巴结肿大等。

    2. 亚急性期:11-21天,体温波动,眼结合膜充血未痊愈,指趾端脱皮,血小板增高。

    3. 恢复期:21-60天,症状完全消失,眼结合膜稍留充血,白细胞恢复正常。

    4. 慢性期:60天以上,临床表现大多正常。

    川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目前,我国已有很多治疗川崎病的方案,预后良好。此外,患儿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定期去医院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治疗川崎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