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通常,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可以适量选择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柠檬、橙子、杏子、青桃、猕猴桃等,也可以用蔬菜代替水果,如黄瓜、西红柿等。但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建议最好不要加餐,更不要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葡萄、香蕉、西瓜、榴莲、干枣、蜜饯、菠萝蜜等,吃这些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患者的血糖更不稳定。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合理的使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控制饮食外,患者日常也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这样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产科 副主任医师 种轶文
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膳食均衡,控制孕妇血糖升高,同时需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膳食治疗的原则是:孕妇不减肥,按体型调整食物结构比例及热量;少食多餐;少吃糖分高的水果;蔬菜每天400-500克,其中有色蔬菜不少于进食的一半。
二、控制淀粉摄入,淀粉高的食物如土豆、地瓜、山药、蚕豆等。这些食物血糖高的孕妇还是不要吃为好。
三、少食多餐,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让食物尽可能的被消化吸收,同时少吃肉类多吃青菜,少吃米饭,水果每天不可以超过200克,要选择在2餐之间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暂时不吃,如苹果、草莓、樱桃、哈密瓜等,待血糖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是否食用。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高血糖患者应该多吃富含有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增加毛血管弹性,降低血脂功效的水果,多种维生素、柠檬酸、苹果酸还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糖尿病吃水果应该选用升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例如樱桃、木瓜、草莓、仙桃、苹果。水果每日的总量控制在200g左右,火龙果降低血糖,因为火龙果里富含有高纤维、低糖分、低热卡,苹果膳食纤维比较多,膳食纤维可以调节机体的血糖预防血糖骤升,所以苹果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是比较好的水果。同时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吃生糖指数比较高的水果,例如香蕉等等。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贾克宝
糖尿病人能吃水果,吃水果一定要在吃完饭,过两三个小时以后再少吃一点水果,比如说小苹果一个,大苹果半个,吃橘子两三瓣就得,因为吃完饭以后,你吃饭的时候你吃了一些主食,吃完以后过半小时到一小时血糖达到最高峰,如果这时候你又吃点水果,水果又引起一个血糖高峰,两个高峰就叠加在一起了,一下噌一下血糖就高上去了,然后再逐渐的降低,这一高一低叫血糖的波动性,而这种血糖的波动性对身体血管的损伤是非常大的,所以咱们就说吃完饭过两三个小时以后,你吃饭引起的高峰下去了,然后再少吃一点水果是可以的。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管住嘴,迈开腿,减轻体重。
饮食方面要控制碳水化合物,避免进食粥或者面条等半流食,控制水果的摄入量。
运动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任何运动,应该选择在饭后半个小时开始有氧运动,如快步走,不要空腹或在饭后立即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或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每次的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3-5次,最好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游泳等有氧运动。
此外,糖尿病患者也要放平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作息时间规律,控制良好的心情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体重、运动、药物等方面全面控制血糖:
第一、饮食方面,在确保总热量平衡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多餐,多吃含纤维素较高的粗粮、麦芽糖、豆类及蔬菜等,但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第二、控制体重,如果你的体重已经超重,就要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来减少你的体重,降低体重,将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你的血压和血脂。
第三、运动,凡是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均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
第四、药物控制。目前降糖药很多例如二甲双胍、磺脲类等等,部分人血糖升高用药物治疗,如果血糖过高则需要胰岛素治疗,因此具体应该用什么样的药物,根据不同的病人以及并发症不同,需要到专科大夫指导下进行完成药物的治疗和调整。
视频简介: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饮食
作者:西安市第三医院 肾病内科 副主任医师 高祎
主要内容:一定不要吃含高糖的一些食物,比如说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不喝稀饭,不去吃一些油炸的食物,不吃粉条、不吃土豆这些,一定要严格的按糖尿病的饮食来进行三餐定时定量。
第二个对于有水肿、有血压高的患者,一定要限制盐的摄入,对于尿中蛋白丢失的患者,一定要优质蛋白的饮食,对于肾功不全的患者一定要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还有一部分患者存在高钾血症,这时候要严格限制钾的摄入,存在高磷血症的患者要限制磷的摄入,比如说不吃加工类的肉类,不喝碳酸饮料,一定要限制磷的摄入。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山东省立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韩文霞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少食多餐,多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
患者应该少吃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可以吃一些高纤维素的食物,比如说玉米等粗粮,可以每餐减少用量,增加用餐的次数,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定期吃蔬菜和水果,吃一些低油、低盐、低脂的食物,选择牛奶和鸡蛋等优质蛋白。不要饮用任何饮料和食用甜品,因为各种饮料和甜品含糖量很高,升糖指数也很高,会使病情加重,患者千万不要抽烟喝酒,影响病情的恢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要严格遵循以上饮食的注意事项,避免一切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风险。平时也要注意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避免感染等其他细菌或者是病毒,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损害,可以适量的做些运动,以增强自身的体质,肥胖者建议做减脂运动,每天定时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便身体快速的康复。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贾育梅
低血糖症日常需要注意:
第一、应当少食多餐,一天大约6-8餐。患有低血糖的人群在生活中更应该注意饮食均衡,要按时吃饭,同时每顿饭最好吃到七分饱即可,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饮食应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糙米、坚果、谷类、廋肉、鱼等。
第二、随身携带糖果,这种行为针对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因为他们随时会出现身体一些并发症,所以通过糖果可以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糖分,从而缓解身体不适。
第三、增加纤维食物摄入,高纤维的食物可以有助于血糖稳定,并且能够增加患者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
第四、不要喝太多的酒,酒精会让身体更难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尤其是没吃东西的时候,酒精的作用还能使持续出现低血糖症的症状。
视频简介
作者:郑州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宫凤云
糖尿病人低血糖时可以吃水果糖、喝糖水快速升高血糖。糖尿病病人出去时,为了避免外出昏过去,口袋里需要装着水果糖,如果水果糖服用以后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就应该赶紧去医院测血糖,甚至静脉补充葡萄糖,挂静脉点滴等,以免出现昏迷,然而有的低血糖病人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威胁性命。
所以要高度关注低血糖,它比高血糖更严重,容易诱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脑梗死后生活不能自理,如果是年龄偏大、有重症、伴随着别的病,血糖是不要求降到正常,而是偏高一点。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生活规律,有规律的生活对控制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如果糖尿病患者生活无规律,不注意饮食控制、不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及控制体重,可能会造成失明、肢体麻木、疼痛、尿毒症、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做好足部卫生及护理,以免发生糖尿病足。
3、避免受凉和感染,因为受凉后会使体内出现炎症导致血糖升高,使病情加剧。感染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加重。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肝炎、肠胃炎、疖肿、胰腺炎、结核病、肺炎、尿路感染等则应尽快治好,否则很易引起多种并发症。
4、注意眼睛保健,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可能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防止用眼疲劳及眼部感染。
5、注意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间应保持在8小时左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许多糖尿病患者常常感到乏力、消瘦,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针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1. 适量摄入主食: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摄入量不宜过少,建议在150克以上,以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
2. 规律进食: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以减轻胃轻瘫症状。
3. 控制盐分摄入: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4-5克,以减轻心、肾负担。
4. 肾病饮食原则: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遵循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减轻肾脏负担。
二、糖尿病的治疗
1. 口服降糖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等。
2. 胰岛素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胰岛素治疗。
3. 中医治疗: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2.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
3.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足部清洁,避免足部受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四、糖尿病的日常保养
1. 适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降低血糖、改善代谢。
2. 保持良好心态: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3. 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众多男科疾病中,勃起功能障碍(ED)是常见的一种,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E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ED并非仅仅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现象,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多种因素。
首先,心理因素是导致ED的重要原因之一。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会导致一系列生物化学因素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阻碍大脑细胞之间的交流,进而影响阴茎的血液供应,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同时,性问题的出现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糖尿病也是导致ED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的血管、神经病变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ED的发生。此外,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ED的发生率也会更高。
药物治疗也可能导致ED的发生。据研究,约25%的ED患者与临床用药有关。例如,治疗男性脱发的药物或治疗前列腺肥大的药物等,都可能抑制勃起功能,甚至抑制性欲。
此外,长时间骑行也可能增加ED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长时间骑行会导致会阴部受到压迫,进而影响通往阴茎的神经和血管,最终影响血液供应,导致ED。
高血压也是导致ED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不仅会损害血管,导致动脉硬化,影响血液供应,而且抗高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也可能增加ED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加重,ED的发病率也会呈上升趋势。
最后,神经疾病也是导致ED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等神经类疾病都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此外,脊髓水平的其他疾病如脊髓裂、椎间盘突出、脊髓空洞症、脊髓瘤等都可能影响传入和传出神经通路,导致ED。而大脑水平的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综合征、外伤等也可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骨骼,作为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承担着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等功能。然而,糖尿病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却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引发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肥胖曾被认为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在1990年以前,研究表明,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肥胖者由于体积较大,面积骨密度较高。然而,2000年以后的研究发现,肥胖者的骨折风险却有所增加。这是由于脂肪细胞因子激活PPAPY,导致骨髓脂肪沉积和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共同作用于骨骼,导致以下几种情况:
面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其防治。廖二元主任指出,肥胖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测量值可能高估,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应采用体积骨密度测量,以消除假性升高,避免诊断错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良好的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的糖尿病膳食原则,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
首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这意味着要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黄瓜是一种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它爽脆甘甜,含糖量极低,同时还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此外,黄瓜中还含有丙醇二酸,能够抑制身体内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对于身体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理想的选择。
莴笋和竹笋也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选择。它们糖和脂肪含量都很低,其中莴笋还含有胰岛素激活剂,对糖尿病患者有益。而竹笋富含高纤维素,能够延缓肠道中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此外,玉米须粥也是一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传统食疗方。将玉米须15克和粳米5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煮至粥熟即可。玉米须具有利尿、降血糖的功效,而粳米则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玉米须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
除了上述食物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本人、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膳食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过上健康的生活。
口干、口渴、眼干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可能对此不以为意,但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那么,经常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津液。津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基础,它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等症状。
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多饮。同时,高血糖还会导致尿量增多,进一步加重脱水症状。
2. 尿崩症:尿崩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内缺乏抗利尿激素,导致水分从肾脏排出过多,引起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3. 脾胃虚弱: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脾胃虚弱会导致津液生成不足,从而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等症状。
4. 肾脏疾病:肾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肾脏疾病会导致体内水分失衡,引起口渴、多尿等症状。
5. 生活习惯: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缺乏水分摄入、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等症状。
针对口干、口渴、眼干等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喝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补充津液,缓解口干、口渴等症状。
2. 调理脾胃: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等方法,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津液生成。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
4. 及时就医: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糖尿病,曾经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然而,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儿童期糖尿病,顾名思义,是指15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型糖尿病则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可能是诱发因素。这类患者体内胰岛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这也导致了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为了预防和控制儿童糖尿病,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肥胖。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症状。
4.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
5. 增强心理素质,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儿童糖尿病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战胜病魔,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老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35岁-59岁的中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成为生命的危险期。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二区邬英全教授指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以及吸烟、酗酒、超重肥胖、饮食习惯不好的人,都是易患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生活中要格外注意。
以下是一些预防脑血管病的方法:
1.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血压过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并坚持长期服药。
2. 预防心脏病
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容易引发脑梗塞。因此,要积极预防心脏病,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3. 控制血脂
高血脂是导致脑血管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控制血脂,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运动等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4. 注意血糖
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要定期检测血糖,并控制饮食,预防糖尿病。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超重肥胖、饮食习惯不好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预防脑血管病,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许多人认为,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必须远离美食,过上苦行僧般的生活。然而,这种观念是否正确呢?本文将为您揭开糖尿病饮食的真相。
主人公李先生,今年45岁,患有糖尿病多年。过去,他一直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要告别美食。然而,在接受了专业的饮食指导后,他发现,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要远离美食,而是要学会如何科学地享受美食。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控制饮食总热量,平衡膳食。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地享受各种美食,但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首先,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血糖指数是指食物摄入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可以缓慢地释放能量,有助于控制血糖。例如,燕麦、糙米、豆类等都是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其次,糖尿病患者应该适量摄入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健康有益。但是,水果中的糖分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血糖负荷的水果,如樱桃、草莓、柚子等。同时,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量。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会增加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含量,不利于血糖控制。建议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在饮食方面,李先生学会了如何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均衡。他每天都会吃一些低血糖指数的主食,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同时搭配一些蔬菜和瘦肉。在水果方面,他也会选择一些低血糖负荷的水果,如樱桃、草莓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李先生坚持服用医生开的降糖药。同时,他还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科学地饮食和合理的治疗,李先生的血糖控制得很好。他不再为美食而烦恼,而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除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限制,糖尿病患者还常常面临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在北京中医医院举办的“糖尿病与情绪”专题讲座上,心身医学科卢伟副主任医师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六旬老人在家中独自照顾3岁的孙子,不幸的是,孙子在睡醒后独自爬上了窗台,不幸坠楼身亡。老人因此深受打击,暴瘦近20斤,经检查发现空腹血糖指数高达16-17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
卢伟副主任医师指出,巨大的情绪刺激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显著。从医学角度来看,糖尿病与情绪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内分泌的范畴,扩大为心身疾病。其中,焦虑、抑郁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且心理问题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2倍。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心理问题,卢伟副主任医师提出了一种自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驱症状、典型症状和伴随症状。
前驱症状主要包括失眠、疲乏、无力、内感性不适(如嗓子堵、心脏跳动加快、胃部不适等),这些症状的共同点是检查结果并无异常。
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压抑、兴趣下降或丧失,无法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乐趣。
伴随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焦虑、躯体症状、思维迟缓、行为抑制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根据卢伟副主任医师提供的自测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针对以下5个问题进行自我评估:
1. 是否经常感到沮丧、情绪低落或无望?
2. 是否感觉没有兴趣或做事情没有乐趣?
3. 是否经常感觉自己对社会、家庭没有存在的意义?
4. 是否经常感觉注意力难以集中?
5. 是否经常想到死亡?
如果回答“是”的次数超过3次,建议您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除了自测方法,卢伟副主任医师还给出了以下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应对焦虑和抑郁问题:
1. 运动:运动可以增加大脑内啡肽的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适量的运动本身也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
2. 饮食: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深海鱼的鱼油中含有omega-3脂肪酸,这种物质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从而减轻心理焦虑。
3. 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基础。
4. 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心理调适:了解自身情绪,学会宣泄、转移和淡化。
6. 专业治疗:中药、针灸、心身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以维持血糖稳定。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食用粽子呢?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色食品,主要由糯米、红枣等食材制作而成。糯米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然而,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相对较轻,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适量食用粽子。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控制量: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粽子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血糖波动。
2. 选择咸粽子:咸粽子相比甜粽子,含糖量较低,相对更安全。可以选择不含红糖、红枣等高糖食材的粽子。
3. 运动消耗:食用粽子后,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
4. 规律用药:按时服用降糖药物,通过药物的作用帮助血糖降低到正常水平。
5.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除了粽子,糖尿病患者还应关注以下饮食原则:
1. 低糖饮食:尽量选择无糖食品,如低糖水果、无糖饮料等。
2. 高纤维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粗粮、豆制品等,有助于降低血糖。
3. 规律饮食:保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4. 远离烟酒:烟酒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应尽量避免。
5. 适度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肥胖,维持代谢。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适量食用粽子。同时,注意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调整,以维持血糖稳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