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状腺形似蝴蝶,驻扎在喉咙两侧。虽然它是个微小器官,却控制着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一旦甲状腺失控,被牵连的头号器官就是心脏,心慌、胸痛、心肌梗塞都可能接踵而至。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为什么甲状腺疾病会连累心脏,并解读几种常见甲状腺疾病。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张俊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邢小平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张彤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康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有一套完整的传导系统,能自行“发电”泵出血液满足身体营养所需。但你可能不知道,甲状腺疾病是影响心脏健康的重要干扰源之一。
李康表示,一定程度上讲,心脏和甲状腺就像一对“好兄弟”,福祸相依。甲状腺位于颈部气管前方、喉结的下面,是人体三大腺体之一,其分泌的激素对心跳、脉搏、血液循环、心脏收缩和耗氧量都能起着调节作用,一旦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或分泌不足(甲减)都会给心脏造成影响。
打个比方,如果机体的发动机正常是100转,得了甲亢后,整体代谢加快,能使机体达到2000转。机体在100转时是很正常,如果到了2000转,各种“反常”情况就会发生。
甲亢会使心肌代谢加速,从而改变心脏结构,影响血液动力,导致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问题。同时,由于甲状腺亢进会释放过多的甲状腺素,这些甲状腺素会影响和刺激人体心肌细胞中的“酶”,从而出现电生理异常,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患甲亢性心脏病。
甲减则会使甲状腺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机体各器官和组织代谢率降低,会导致水钠潴留,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局部淋巴回流减慢,引发心包积液。同时,甲减还会导致心率减慢、血脂异常,甚至加重心衰。
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病变具有可逆性,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患者心血管病变通常也会迅速改善,关键在于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原发病。
3种甲状腺病各有特征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在内分泌代谢疾病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糖尿病。目前,全球甲状腺疾病患者约有3亿人。
甲状腺是新陈代谢的“主控制器”,分泌的激素参与到全身各个系统功能中,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对内分泌、消化、神经等系统都有调节作用。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没有症状,许多患者都是在体检中查出的。
以下是3种常见甲状腺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式:
甲状腺结节
体检或平时突然摸到甲状腺肿大,需要判断其良恶性、功能情况、大小、有无压迫症状。如果同时出现甲亢或甲减表现,加上检查指标异常,就说明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
判断恶性主要看4点:
甲状腺良性结节大多无需治疗,定期(每6~12个月)随访即可。如果结节比较大、造成局部压迫,则需要治疗,一般以手术、碘131治疗、左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为主。如果怀疑为恶性,需要手术切除。临床上,5%~15%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5%。甲状腺癌多数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与正常人几乎没有区别。
甲亢
甲亢是甲状腺腺体本身功能亢进,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导致的甲状腺毒症。
常见症状:易激、心悸、怕热、多汗、消瘦、食欲亢进、失眠、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伴有周期性麻痹和进行性肌无力,老年患者高代谢症状不太明显。
20~50岁女性显著高发,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6倍,家族遗传倾向明显。
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周期大概要1个月,因此起效较慢,往往两周或一个月后才能见效,要遵医嘱长期服药。
甲减
甲减即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障碍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的病症。
常见症状:怕冷、乏力、易疲劳、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便秘、腹胀、月经不调、胸闷、气短、面部浮肿、心率减慢等。比如,患者经常看着电视就睡着了,到了夏天还要穿毛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调研发现,甲减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女性患者比男性高8~10倍。
甲减一般采用替代治疗方法,也就是补充甲状腺激素。临床上,不少患者担心激素治疗会有副作用。事实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因、病情等,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医生还会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剂量,早期通常4~6周调整一次。激素水平维持正常后,3个月到3年复查一次即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终身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随意停药很可能导致甲状腺危象,甚至死亡。
一般来说,单纯的甲状腺结节无需治疗,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但甲减需要终身治疗,甲亢需遵医嘱接受规范治疗。甲状腺激素参与全身各系统功能,如不接受规范治疗,会危及全身健康。
甲状腺影响人体多种功能,美国《健康》杂志载文,刊出美国权威内分泌疾病专家罗宾·米勒总结出的“甲状腺失常的14个信号”。
1.头发变稀
头发变脆,容易折断或脱落是甲减症状之一。甲状腺激素偏低也会扰乱头发生长周期,使很多发囊(包括眉毛)进入“休眠”阶段,结果导致头发脱落。甲亢也会导致头发变稀。
2.嗓子沙哑
嗓子沙哑或喉咙出现肿块可能是甲状腺出了问题。可以自我检查脖颈是否粗大,是否发生甲状腺肿大。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食欲大增,味觉改变
甲亢会导致食欲大增,总感觉饿。但是由于身体消耗热量多的缘故,甲亢患者并不会发胖。另一方面,甲减则容易导致味觉和嗅觉异常。
4.肌肉疼痛
脚趾、手臂、双腿、脚部或手部莫名其妙地突然发生刺痛、麻木或疼痛,可能是甲减在捣鬼。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水平持续偏低容易导致大脑和脊椎传递信息的神经受损。
5.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瘙痒是甲减的又一症状。甲减导致的代谢缓慢会导致皮肤组织及表皮湿度降低,皮肤干燥。由于同样的原因,指甲也开始变脆,出现纹线。
6.便秘腹泻
甲减会造成消化过程减缓,容易导致便秘。而甲亢则容易导致腹泻。
7.性趣大减
性趣减退或消失可能是甲状腺疾病的副作用之一。甲减会导致性欲降低,甲减导致的乏力、身体疼痛等也会影响到性生活。
8.月经紊乱
女性月经周期长、经血多及痛经多发也可能与甲减有关。而甲亢也会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期短,经血少,两次月经之间时间更长。
9.怀孕困难
女性结婚后经过很长时间努力仍然难以怀孕,很可能是甲亢或甲减所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会感染正常排卵,影响怀孕。甲状腺问题也会导致更多的孕期综合征。
10.体温失调
甲减容易导致身上发冷。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偏低会导致能量被细胞消耗掉,身体能量低,畏寒肢冷。相反,甲亢患者体内产生能量的细胞过于活跃,容易导致身体发热或异常出汗。
11.疲惫乏力
感觉疲劳浑身没劲与很多疾病有关,也是甲减的头号症状。经过一夜睡眠后,早晨起床感觉累,或者全天提不起精神,可能是甲减。
12.睡眠紊乱
嗜睡是甲减的症状之一。甲状腺激素低会引起身体各项功能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浑身没劲,总是瞌睡。另一方面,甲亢容易导致焦虑和心率增快,入睡困难或失眠。
13.紧张焦虑
焦虑和“感觉异常”可能是甲亢的症状。甲状腺激素过量分泌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系统“亢奋”,让人难以放松。
14.情绪低落
极度抑郁或悲伤也是甲减一大症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太少会影响大脑中“欣快激素”——血清素的分泌。
甲状腺疾病对饮食摄入也有要求,根据不同甲状腺病的特征,推荐大家饮食上遵循以下原则。
甲状腺结节:控制碘摄入量
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影响,碘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会增加患病风险;食用加碘盐可满足人体碘的需要,如果吃碘盐的同时长期摄入含碘高的食物,可能造成碘过量。
因此,甲状腺结节患者不要长期高碘饮食,注意均衡适度摄碘。具体推荐:甲状腺结节不合并甲亢者,推荐低碘饮食,可食加碘盐,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甲状腺结节合并甲亢者,需忌碘饮食,吃无碘盐。
甲亢:三高三忌
“三高”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其中高热量需多吃主食,如米、面,保持健康体重;高蛋白质要多喝牛奶,多吃鱼肉、豆腐等优质高蛋白食物;高维生素需摄入足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A、C、D。
“三忌”即忌碘盐、含碘海产品和刺激性食物,如海带、海草、紫菜(干)、螺旋藻、海苔、海米(干)、虾皮等。
甲减:营养丰富
甲减饮食要求营养丰富,需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肉、去皮禽肉、蛋白、豆制品等;限制脂肪、胆固醇摄入,甲减患者由于代谢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常可升高,建议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坚果、芝麻酱、肥肉、五花肉等。每天食用油最好控制在20克以内。
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能出现红细胞合成障碍,容易发生贫血,且铁吸收能力下降,进一步加重贫血倾向。所以,甲减患者需摄入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瘦肉、动物血等。同时,注意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和铁的吸收。
此外,甲减患者饮食不宜过咸,避免加重水肿症状,应多吃各种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等。
不同类型的甲减,对碘的要求也不同:
甲状腺炎:避免高碘饮食
甲状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类甲状腺异质性疾病,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正常,可亢进,可减退,有时在病程中三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常见的有桥本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这类患者可正常摄入碘盐,但要避免高碘饮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离谱了!离大谱了!都2022年了,还有人听信这些谣言!今天,Dr.京就带大家来一一辟谣!
1 谣言:喝可乐杀精
一有男生喝可乐,经常会遭到人劝阻:别喝了别喝了!可乐会杀精!
Dr.京辟谣:可乐表示不背这个锅,不然大家都去喝可乐,谁还用避孕药避孕套?
男人精子的确脆弱,真正杀精还得看它们——
2 谣言:宫颈糜烂这是病
一听到“糜烂”这俩字,瞬间紧张,以为是什么严重的病。还会被一些无知人士误认为是私生活不检点才会有的毛病。
Dr.京辟谣:宫颈糜烂不是病,严谨点来说人家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宫颈糜烂不是因为性生活引起的,而是雌性激素的锅,是生理性的改变,也不要听信那些治疗宫颈糜烂的小广告啦,那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啊!
3 谣言:体外射精不会怀孕
渣男常用套路,为了自己爽骗对方说体外射精不会怀孕,遇到这种渣男,趁早say byebye~
Dr.京辟谣:在射精之前,男性分泌的前列腺液中就已经含有精子,体外射精最不靠谱了。除了体外射经,安全期同房、中途戴套都是极为不靠谱的避孕方法。可靠、安全的避孕方法有安全套、短效避孕药、皮下植埋避孕等等,但这些方法的避孕率都不是百分百,百分百的避孕方法只有完全远离性生活。
4 谣言:性高潮生男孩机率大
啊……这?这道理要是说的通,难不成,家里都是女孩的父母没有体验过高潮?
Dr.京辟谣:生男生女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且是由男性的基因决定的。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1对是性染色体,男性的为XY,女性的为YY,当和卵子结合受孕的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时,孩子为男性,当和卵子结合受孕的精子中含有X染色体时,孩子为女性。
记住,民间流传的那些“酸儿辣女”、“尖肚子生男,圆肚子生女”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怀孕后想要知道性别,还是得医学鉴定,但我国已经禁止鉴定性别啦。
生男生女不都是自己的小宝贝嘛,也不必过分纠结。
5 谣言:同房后倒立更容易怀孕
Dr.京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说法!!为了怀孕还真是什么都编的出来啊!
Dr.京辟谣: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倒立会更有利于精子顺利到达子宫。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精子能否到达子宫,和精子的质量、对方的身体情况等有关,完全不需要用姿势来“助力”。
想要增加怀孕几率,不如利用女性排卵期同房,如果怀孕确实有困难,可能是双方中的某一人出了问题,及时检查解决问题比用什么偏方都好使!
6 谣言:第一次肯定会流血
这又是哪个老古董说的话?
Dr.京辟谣:女性的处女膜形状是多样的,并非是一个密不透风的膜,不然经血是怎么流出来的?只有一部分女性第一次会流血,年纪大了,处女膜还会越来越薄。除了性生活,一些剧烈运动也有可能会让处女膜破裂。
处女膜只是一张没有意义的膜,才不是鉴别忠贞的方法,再说了,以爱情为基础,是不是第一次真的那么重要么?
7 谣言:酒后就会乱性
借口!都是借口!这绝对是广大渣男出轨的借口!
Dr.京辟谣:酒精相当于麻醉剂,摄入少量酒精后,的确会“助兴”,但此时脑子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当摄入的酒精量多到让人的意识模糊、六亲不认时,已经完全不会再想着啪啪,而是只会闷头呼呼大睡。
喝太多酒,也会影响性功能哦。
8 谣言:精液能美容
好家伙,这个要是真的,每个男的都能开个公司了!
Dr.京辟谣:精液这个东西,96%以上都是水,也没有研究证明其中有什么物质可以美容,还真有人当营养品?要是有男的说这句话,不如先让他自己用上一个月试试!如果真的为了情趣,这就不是Dr.京能涉及的范围了。不过,作为一种体液,都有传播疾病的可能,如果其中携带病毒呢?如果携带病菌呢?这些都要提前搞清楚呀。
9 谣言:胸越揉越大
脸越揉越小?胸却会越揉越大?逻辑不通啊!
Dr.京辟谣:首先,胸不会越揉越大,胸的大小和先天基因和后天的营养有关。按摩不会改变胸部的脂肪量,也不会让胸部的组织变大。其次,随意揉捏会揉出毛病的!用力不当、按摩手法不对,会伤害乳腺,引起癌变。所以不要乱按胸啦,无论胸大胸小,都有各自的美丽。
10 谣言:体毛越重,性欲越强
黑猩猩:??????
Dr.京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见到女孩子体毛重,就不怀好意地说女孩子性欲强。
Dr.京辟谣:体毛和遗传、雄性激素有关,雄性激素越旺盛,体毛也越浓密。而性欲和情绪、疾病、精神、年纪、伴侣关系等等很多因素有关,体毛只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体毛和性欲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欲望减退,需要考虑一下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等等,对症治疗~体毛重的各位,也不必太过焦虑,如果需要光滑的皮肤,那就乖乖脱毛~
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如果没有钙,根本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钙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生命之本。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神经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直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缓衰老等等,可以说生命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钙。
每天摄入钙量足够,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钙能增强人的耐力,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稳定。体内钙充足,才能有效预防脑溢血、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利于健康长寿。
人体的钙可以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有效减低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质流失,舒缓骨质疏松情况。减少铝质在体内积聚,有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对老人痴呆症、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毛病有预防作用。有助神经系统动作正常及受伤后血液凝固,有助肌肉收缩与扩张。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人体中的钙99%以上存在于骨骼及牙齿。骨骼是体内最大的储钙库。细胞外液中钙含量虽少,但在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应激性、腺体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统的活性,特别是在血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下:
(1)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2)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
(3)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是必需的,它能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是多种酶激活剂,如脂肪酶、淀粉酶等等均受钙离子调节。
(4)钙为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时起到催化作用,然后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聚合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
血液中的钙绝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弥散性钙,以离子状态存在,为生理活性部分;另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称为非弥散性钙,无生理功能。血清钙的水平受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及降钙素等调节。肾脏是钙的调节器官。
正常时,血清钙水平相当稳定。
血钙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广泛骨转移、结节病等。
血钙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钙吸收不良等。
因此,检测血中钙的浓度对很多疾病的诊断是相当有价值的。
硒元素是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发现的,历经几十年后,自美国科学家于1957年发现硒元素可防止肝脏坏死后,人们才认识到硒是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1。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硒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硒是维护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微量元素1。
硒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
人体的很多重要细胞活动过程均有硒的参与,如DNA合成就需要含硒的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催化基团参与。硒具有抗氧化、抗炎症作用。硒缺乏可能与癌症和炎症风险增高相关,也与男性不育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有关。
硒虽为微量元素,但发挥的特殊作用却有别于一般的微量元素,这是由于硒作为硒代半胱氨酸的构成成分整合到多肽链中形成蛋白一起发挥作用。
体内主要的硒蛋白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及甲腺原氨酸脱碘酶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的还原,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该酶中硒代半胱氨酸位于蛋白的催化部位,所以把硒认为是一个抗氧化剂。
硒与甲状腺
硒是多种含硒蛋白的主要成分,它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对保护甲状腺免受氧化损伤更有意义1,硒元素可以参与调节甲状腺素合成,维持强烈氧化应激下甲状腺的完整性,以及控制甲状腺素在非甲状腺组织中的代谢2。
甲状腺的功能是提高基础代谢, 增加组织的耗氧量, 在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对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及代谢起着重要作用1。脱碘是调节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的特别方式, 脱碘酶是甲状腺激素代谢中最重要的转化酶3,而我们体内的脱碘酶均为硒蛋白1。
甲状腺对硒的代谢也有其特殊性,甲状腺不仅是体内含硒量最多的器官,单位体积硒含量也高于体内其他器官;在体内硒不足的情况下甲状腺还具有优先利用硒的特性1。
曾有研究对陕西的两个县进行对比分析,这两个县被认作“富硒县”和“缺硒县”,除了土壤/作物中硒水平有较大差异外,其余生活方式、碘盐使用情况等完全相同。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总共选择了6152名参与者,其中,“富硒县”3038名参与者,“缺硒县”3114名参与者4。
统计结果表明4,“富硒县”的病理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的患病率显著低于“低硒县”。
较低的硒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硒摄入量增加可能会降低硒摄入量低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的风险4。
补充硒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1。但并不是硒越多越好,硒过多可引起硒中毒1。因此,无论是什么,适量补充各类微量元素,营养均衡摄入才对。
在医学领域,聊起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普遍会放一起叫成“泌尿生殖系统”,为什么要这么叫呢?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是两个关系十分密切的“兄弟”或“闺蜜”。
男生会注意到,小丁丁里的尿道既是泌尿系统的排尿管道,又是生殖系统射精的通路;女生也会发现,尿道和阴道像是一对邻居,宛如一对“闺蜜”。
这“兄弟”和“闺蜜”之间的具体关系,听我慢慢讲来。
从胎儿发育的过程上来说,它们的主要器官均起源于间介中胚层,也就是说,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同一个分支里的,就像一个树枝的两个杈,同父同母的“两兄弟”。
从身体构造上来说,男性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和尿道组成。
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和阴茎组成。
其中尿道为共同通路,前列腺位于膀胱和尿道之间,同时参与排尿和射精的过程。
从它们功能上来说,两者也是“兄弟”一样互帮互助的。
男性的尿道是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共同管道,既排出尿液,也排出精液。前列腺围绕膀胱颈和后尿道,可以说是“紧握”尿道的“关口”。
在老年发生前列腺增生时,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严重时甚至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影响肾功能。
发生感染时,“两兄弟”容易互相扩散。
因为两者的亲密距离,在发生尿道感染时,细菌会向上传染膀胱、肾脏,甚至前列腺、精囊腺、睾丸。
由于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紧密相连,血液中的细菌侵入肾脏后,则会向下传染膀胱、尿道,甚至前列腺、精囊腺、睾丸。
和男性一样,女性的泌尿及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也起源于间介中胚层,是一个树枝的两个杈。
从身体构造上来说,女性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和男性不同,女性的尿道较短,没有前列腺,有子宫可以孕育宝宝,并且会有月经。
从功能上来说,女性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关系不像男性那么大。
女性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是彼此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却是住得很近,共同开口于阴道前庭,所以两者容易相互感染。
尿道外口和阴道口都开口于阴道前庭,位置紧密,有尿和经血排出,离容易污染的肛门很近,又位于阴湿的犄角旮旯里,所以容易滋生细菌,也容易相互感染。
据统计,成年女性每年泌尿系统感染患病率近10%,主要由于女性尿道短且直;而生殖道感染(阴道炎、宫颈炎、内膜炎、附件炎)患病几率高达90%以上,主要由于性生活感染。两者可以互相传染。
怀孕时,孕妇子宫变大压迫膀胱,时不时就要上厕所。
中年及老年女性,在发生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时,也会压迫膀胱,常常尿频、尿急。
男性应注意小丁丁的卫生,特别是包皮过长时,包皮垢容易滋生细菌,发生感染。
其次,要洁身自好,守身如玉,避免感染艾滋、梅毒、淋病等传染病,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保护好肾脏至关重要,生活规律少熬夜,锻炼身体,不乱吃药,性生活有所节制,不要过度劳累,才能拥有良好的体魄。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出的时候,很可能是前列腺挤压了尿道,要及时就医通一通。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卫生!注意卫生!注意卫生!
解完手以后擦纸的时候一定要向后擦;月经时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清洁;同房前要让老公将私处清洗干净,同房后及时洗澡排尿和保持干净。
洁身自好,远离性病。感到不舒服要及时就医哦!
最后,在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强壮,生活幸福美满!
众所周知,体内胆固醇水平高,容易导致心脏病、脑卒中和其他问题的发生。临床上监测的胆固醇,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控制水平较普通人群更为严格。
普通人群胆固醇多高算异常?
普通人群的胆固醇分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指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指血液中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其他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含了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水平,是调脂治疗的次要干预指标。
我国普通人群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分层 |
总胆固醇(单位: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位: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位:mmol/L)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位:mmol/L) |
合适范围 |
<5.18 |
2.59-3.37 |
- |
<4.14 |
边缘升高 |
5.18-6.22 |
3.37-4.14 |
- |
4.14-4.92 |
升高 |
≥6.22 |
4.14 |
- |
≥4.92 |
如果你的胆固醇指标,达到升高的级别,就说明胆固醇水平异常。
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水平多高算异常?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控制指标更为严格,且依据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级推荐不同的血脂控制目标值。对于糖尿病患者,推荐采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作为降脂指标。
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4.5 mmol/L,或低胆固醇水平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超过下述标准,即为胆固醇水平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目标值推荐
分层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
<1.4 |
<2.2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的糖尿病患者 |
<1.8 |
<2.6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为低、中危的糖尿病患者 |
<2.6 |
<3.4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指:
其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靶器官损害包括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或视网膜病变。
普通人群胆固醇异常的水平和糖尿病患者胆固醇异常的水平不同,糖尿病患者拿到化验单,即使结果均显示正常,仍需要找医生解读是否存在胆固醇异常的情况。
参考文献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目前根据人类遗传和各种学说的推测,人类极限寿命是120岁,而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才80岁,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贫困国家只有70岁,甚至更低。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花式续命"的方法层出不穷,有的人去乌克兰打60万一针的干细胞,有的人通过换血液维持年轻的状态,还有的人通过吃各种各样的药物……这不,又出来一个新事物,艾沐茵。
艾沐茵是个什么东西呢?
听着像是食用菌一样,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食用菌, 而是一种商品,而这种商品的核心成分是一种叫做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东西,下面会给大家介绍:
艾沐茵能风靡,其实就是主打的延长寿命,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长寿药”。自古以来,只要是与长寿沾点边的,一定趋之若鹜,尤其是富豪们。这种有钱人眼中的长命百岁的“仙药”,真的那么神奇吗?
β-烟酰胺单核苷酸:这是一种人体自有的物质,它有生命周期,由青壮年到老年,是逐渐递减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作为一种前体,在人体内需要转化成NAD+发挥作用。说到NAD+这才是一个真正参与衰老的物质。不但参与衰老,而且参与人体上千个生化反应。可以说人体没有NAD+是绝对不行的!有朋友就会问了,既然衰老过程中NAD+大幅度减少,增加β-烟酰胺单核苷酸摄入,让它更多的转化成NAD+,这不正好能用来抵抗衰老了吗?问题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先说说β-烟酰胺单核苷酸好的方面
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研究情况来看,β-烟酰胺单核苷酸有以下一些方面的作用:保护脑神经和促进血管及神经再生,对脑出血及脑出血转化造成的神经损伤均有较好保护作用。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恢复能量代谢水平,改善能量代谢障碍。衰老方面,β-烟酰胺单核苷酸能明显的改善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衰退,如能抑制年龄相关的体重增加,增强能量代谢,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眼部功能,介导抗衰老作用。没错,这个物质确实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不好的方面:
事情总要分两面的说。上面说到了,这个物质在人体能量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只要它源源不断,细胞就能恢复能量代谢水平,而且细胞死的少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吗?
癌症几乎可以认为是衰老导致的疾病,如果在衰老的过程中,细胞该死的不死,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包括癌细胞,本该死,却因为有适合的环境而活了下来。所以说,衰老过程中NAD+的降低或许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也可能同时被抑制了。
至今,我们还没有完全的搞懂癌症的机理,也没有弄清楚衰老的确切机制,如果这样冒然的去打破人体的能量代谢,扰乱本来形成的进化规律,那么一些未知的后果,可能需要尝试的人来买单。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对人体很重要,但是它有他自然摄取和代谢的通道,请不要过多的干扰它!更需要说明的是,即便科技进步可以让人类突破死亡的限制,但健康依然比长寿更重要。许多人迈入老年后就饱受老年痴呆、糖尿病等老年病的困扰,即便活到120岁,生命缺乏质量也是得不偿失。无疾而终比饱受疾病痛苦的长命百岁更让人心安理得和切合实际。
很多人看到一部很好看的剧时,总是会熬夜刷剧。熬夜刷剧一时爽,第二天上班火葬场。
上班时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下,只能后悔:我昨天爆肝刷剧了!
肝游戏、肝论文、肝剧等一系列的“爆肝”行为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不知是从何时起,“肝”不再只是肝脏的意思,多了个动词属性。只要在后面加个名词就能表达出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意思。但是,你真的了解过肝吗?你问过肝,它愿意吗?
肝能被大家委以辛苦重任,绝对不是随便选的。肝是人体实质性器官中最大的那个,成人肝重1200-1500g,足足占了体重的五十分之一,新生儿中更是高达二十分之一。
这么大的个头儿要是啥活都不干,白白占据着体内的空间那得多浪费,所以肝主动承包了身体里好多个工程,其中大工程就有六个。
1. 分泌胆汁
分泌胆汁的可不是胆囊,而是肝。无论吃饭还是不吃饭,成年人的肝脏每天持续不断地分泌600-1000ml胆汁,帮助身体进行脂肪的消化吸收。
2. 参与代谢
肝脏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维生素代谢合成的主要器官,简直就是全能王。它还能把糖原储存起来,身体缺血糖的时候再放出来,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浓度。
3. 主管凝血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和某些凝血因子的唯一主要场所,肝细胞可以合成凝血因子V、VII、VIII、IX、X、XI、XII。另外,储存在肝内的维生素K对凝血酶原的合成也是必不可少的。
4. 负责解毒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物或外来的毒物,可以被肝通过分解、氧化和结合等方式转化为无毒的物质。
举两个栗子,肝脏摄取、结合、转运、分泌、排泄胆红素,任何一环的障碍都会引起黄疸;代谢产生的氨会在肝内转化成尿素啥的排出去,如果肝的解毒作用变差,那么就可能发生氨中毒,直至肝性脑病。
5. 吞噬免疫
有个很洋气的细胞叫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是位于肝脏内的特殊巨噬细胞,能吞噬血液中的异物、细菌、色素和其它碎屑。
6. 造血
肝内有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材料,所以间接参与造血。同时这么大的器官也储存了大量的血液,在急性出血时,还能输出300ml血液来江湖救急。
肝还有个特殊的绝活—再生能力强,它足够强大,以至于平时只有大约30%的肝细胞正常工作,就可以维持身体的生理平衡。并且肝脏即使被部分切除后,剩下的肝脏也可以很快地生长。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但,强大如斯的肝,也害怕这些事:
仗着肝的强大就肆意挥霍精力,丝毫不管不顾它的健康状况,现在再这么糟蹋下去,肝就只能“爆”了。
饮酒醉,肝受累
90%的酒精会在肝脏中进行代谢,但酒精代谢不是肝脏的主要任务,所以肝脏解酒能力有限。即使它能解酒,也架不住你开心喝、难过喝,随时随地都想喝……
男性日平均饮酒精量≥40g,女性≥20g,连续五年即可以发生酒精所致的中毒性肝损伤,也就是常说的酒精性肝病。即使是短期的严重酗酒也会诱发大量的肝损害乃至肝衰竭。所以,干杯=肝悲。
乱吃药,肝垮掉
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在你使用药物解决病痛的同时,肝脏在尽可能得帮助你把药物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但在这过程中,肝脏受伤累累,甚至有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所以但凡吃药,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里的这句话:大量/长期服用可引起严重肝损伤,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吃太好,肝也累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是武侠里的豪爽,是现实里的脂肪肝。
肝脏作为糖、蛋白质、肪代谢合成的主要场所,是有一定的代谢极限的,如果顿顿吃大鱼大肉,肝脏处理不过来,造成积压,就容易变成脂肪肝。真的就是你累它也累。
睡得少,肝病找
肝游戏、肝论文都是耗时间耗精力的,睡眠不足对所有器官都是损害,对肝也是如此。针对经常熬夜的人群所做的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同时睡眠不足也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原因之一。你想“肝”,肝可不想“肝”。
大家都是肝的负心汉,多年前打的那针乙肝疫苗是你对它最后的保护。现在开始宠爱肝也为时不晚,Dr.京在上面讲的很详细,护肝只要反着来就好了。
谁不知道爆肝伤身体,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们要学会科学可持续的使用肝,莫要爆肝一时爽,早晚火葬场。
Dr.京希望每一个肝脏都被爱护,每个人都有精力旺盛、百毒不侵的强壮肝。
“我肺都快气炸了”……这是很多人在极度愤怒下的口头禅,大家或许认为这只是种夸张的说法,但其实肺真的能“气炸”。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释肺是如何被“气炸”的,并告诉你生气是如何一步步损害健康、增高多种疾病风险的。
受访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金寿德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麦舜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小倩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肺气炸了,其实就是医学上的气胸,通俗地说就是肺破了,里面的气体跑到胸腔里面去了。
胸膜腔由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是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负压变成正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
哈佛大学曾发起一项670位退伍军人参与的研究,平均随访8.2年发现,敌意等愤怒情绪会导致肺功能下降。
韩国仁荷大学一项研究在91例自发性气胸的年轻人中发现,他们更易愤怒、抑郁、焦虑;研究人员分析,愤怒时呼吸加深加快,交感神经兴奋,炎症因子增加,血管容易被攻击。
临床上将气胸分为人工气胸、创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是最常见的气胸类型。根据脏层胸膜破裂口的情况及其发生后对胸膜腔内压力的影响。
自发性气胸又可分为3类,即闭合性自发性气胸、开放性自发性气胸和张力性自发性气胸。其中,自发性气胸多由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吵架、大声喧闹)、胸部外伤、胸腔穿刺等损伤脏层胸膜而引发。
单纯性气胸患者,因气量小,少量气体多可自行吸收,症状多轻微或无症状,所以有些人发小火、生小气时虽然也胸闷得难受,但却不至于“肺炸了”;但发生张力性气胸,则需要到医院进行排气治疗以挽救生命。
最好的预防方法自然是少生气。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情绪激动要做深呼吸,让气出得来,不给气胸创造条件。
人生气不只会“气炸”肺,对血压、心脑血管、肝脏都有不良影响。
伤心脏
生气时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血液涌向心脏,心脏则需要加倍工作。这时就会出现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免疫力下降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仅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经历,就会让免疫系统功能受到长达6个小时的抑制。
伤胃肠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教授马克巴比亚斯基完成的研究发现,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血流量降低,蠕动减速,食欲不振,严重时还可引起胃溃疡。
伤肝脏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气会导致慢性丙肝病人病情加重。杜克大学的研究发现,爱生气、充满敌意和轻中度抑郁人群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动脉硬化血栓血管生物学》杂志刊登以色列一项研究发现,CRP水平升高与肝炎和肝损伤关联密切。
精力受损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最新研究证明,相比脾气温和的人,脾气暴躁的人早亡风险增加1.57倍,美国生理学家爱荷马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长跑,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变丑
美国科学家对5000名脸上长色斑的女性研究显示,当她们处在情绪低谷时,药物治疗对其都不显著,而当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时,她们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
科学家分析指出,当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脸部,这时血液中氧气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深部炎症等皮肤问题。
人难免有激动、愤怒的时候,憋着火气害人又害己,最好的办法是尽快“灭火”。我们身边就有6个触手可及的“灭火器”。
镜子
照照镜子,看着自己生气的样子你可能会笑出声来。当我们意识到、看到此时自己的面目狰狞、丧气,怒火会马上平息下来,毕竟“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难看吗”。
水杯
不舒心的时候,多拿杯子接水喝,大口大口地饮水能转移注意力、缓和情绪。有条件的可以冲一杯豆浆或打一杯奶昔,用甜味的东西来安抚自己,效果可能更好。
纸笔
越想越来气的时候,不妨拿出纸笔,在上面随意涂鸦,这对情绪的发泄很有帮助。愿意写文字的人,也可以把自己此时的感受与想法毫无保留地写出来。这时我们就成了自己的听众,会感到自己被倾听和理解了。写完可以把纸折起来或销毁,负面情绪也会随之消失。
手机
怒火憋不住的时候,赶紧拿起手机给好友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这可以迅速发泄委屈和愤怒。尽量选择善于聆听又比较理性的朋友,他能给支持安慰,也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书
开卷有益,看书能让人平心静气。在气头上的时候拿起书来阅读并不容易,但可以尝试和练习,只要看进去几行文字,注意力就会从负性情绪上转移一点。
电脑
很多人在郁闷、紧张的时候容易冲动而上网购物,这虽然不是处理压力的最佳办法,但偶尔用一下还是可以比较有效地缓解情绪。“买买买”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有根弦:多买便宜的小物件或日常生活必需品,尽量别点开奢侈品,避免冷静下来后后悔。
维生素K12缺乏可能会导致凝血问题、骨骼健康问题、 心血管健康问题等。
1.凝血问题:维生素K12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K有助于合成凝血因子,并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缺乏维生素K12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异常。
2.骨骼健康问题:维生素K12有助于骨骼健康,参与调节骨骼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蛋白质有助于骨骼钙化和维持骨骼密度,维生素K12缺乏可能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骨质疏松症患者。
3.心血管健康问题:维生素K12参与调节血管内钙化的过程,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和心血管健康,缺乏维生素K12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维生素K12缺乏可能是膳食不平衡或消化吸收不良等问题导致的,是否维生素K12缺乏可以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
耳朵痒了,不少人都会很自然地用棉签或挖耳勺掏一掏,然后感觉身心都“爽”了。
有些人不仅喜欢掏自己的耳朵,还喜欢看别人掏耳朵:某短视频平台上,随意一个“掏耳朵减压小视频”点赞数量都能上万。
其实,掏耳朵这个看似享受的动作,早就遭到了耳鼻喉医生的集体声讨:轻则破损出血,重则鼓膜穿孔。《生命时报》通过几张“放大镜”下的照片,为你展示受伤的外耳道。
受访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王琪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陈崇学
掏耳朵给耳道造成的伤害,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除了皮肤破损、耳道发炎,挖勺耳、棉签进入耳道后,对深浅控制不当就会伤及鼓膜,如鼓膜被刺破穿孔,会有失去听力的风险。
在内窥镜下,当耳道被放大数倍,你可以直观地看到挖耳朵造成的伤害。
血痂
皮肤破损
血管增生
鼓膜异物
即使看起来很“温和”的棉签,在清洁耳朵的时候,也可能将耳垢往里面推,造成耳垢硬化,堵塞耳道。
自己挖耳朵不安全,那么去找“采耳师”采耳可以放心吗?
在医生看来,“采耳师”所使用的工具并非医学专业工具,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不卫生
采耳过程中,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掏耳勺,消毒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引发疾病。
不专业
“采耳师”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毛刷、耳勺和头灯,并不是医院里的专业工具。
比如医生在清理耳道时头顶带的是反光镜,会将光源聚集到一点,能清楚看到耳道内部。而采耳师所戴头灯,看似专业,照出的光实际上是散射光,无法看清耳道内部。
耳勺、毛刷也并非医用,一旦用力不当,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导致耳鸣、疼痛、听力下降。
耳屎学名叫耵聍,是油脂腺和汗腺分泌的产物,原本是个“好东西”,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
1 润滑耳道
就像眼泪能润滑眼睛一样,耵聍也能对耳朵起到润滑作用,避免发干发痒。
2防尘防虫
耳屎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灰尘进入耳道。而且耳屎具有特殊的味道,可防飞虫误入。
3 消灭细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耵聍对某些细菌起到明显的杀伤效果。
如果一点耳屎都没有,反而容易引发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
一般情况下,耳屎可借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不需要采耳。耳朵难受的时候可尝试这样做。
1自己清洁
如果日常觉得耳朵痒,可以用手轻轻拽一拽、揉一揉外耳廓和耳垂。
如果确实有必要掏耳屎,应先洗净双手,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稍微探入和擦拭外耳道,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带出。
不要用指甲等尖锐物,有些人存在越抠越痒的情况,就要考虑是否患有湿疹或外耳道炎,应该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2求助医生
出现下列3类问题时,需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再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有堵塞感
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耵聍无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十分明显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清理。
⦿听力下降
有些人年纪不大,也没有耳疾,突然出现听力不佳,需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
⦿耳朵不适
一些人经常随意采耳,不知不觉对耳道造成损伤,致使耵聍无法顺利排出,耳朵“越掏越堵”;或者是采耳时有异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严重时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此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