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神分裂症与2型糖尿病

精神分裂症与2型糖尿病
发表人:主治医师牟宗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 3%-4%,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肥胖人群增加等原因,其患病率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预计到 2030 年糖尿病的患病率会比目前增长约一倍。糖尿病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 1 型糖尿病约占 10%-15%,主要表现为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2 型糖尿病约占 85%-90%,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不良生活方式、内分泌、遗传及代谢等多个因素有关,此外,亦有研究报道首发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患病率高于健康对照,提示精神分裂症本身就是 2 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两病之间联系的确切机制依然不明。

一 、抗精神病药物与糖尿病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副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早在 1956 年就有服用氯丙嗪引起血糖升高的报道,研究显示,无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还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均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质代谢异常、血压改变、糖耐量异常及 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等代谢紊乱症状。

目前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升高及糖尿病的机制主要有几下方面:
  • 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
  • 阻断葡萄糖转运体:
  • 阻滞 H1 受体:
  • 阻滞 5-HT 受体:
  • 瘦素水平升高:
  • 阻滞多巴胺受体:

二、遗传学研究 分子遗传机制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均为多基因遗传相关疾病,且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故此许多学者推测很有可能存在共同致病基因。

三、精神分裂症代谢性因素

早在 20 世纪初抗精神病药物尚未应用于临床时,就有报道指出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可能存在一些代谢因素的异常改变,并且独立于药物治疗,如糖代谢、脂类代谢、心血管风险等,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也发现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风险显著增高。患者的年龄、种族、性别、病程、家族史及各种心因因素均可能是代谢变化的易感因。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精神分裂药物往往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也是精神分裂治疗的基石,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帮助患者适应工作,提高社交应对与他人正常沟通有所助力,对减轻症状和健康生活至关重要。多数情况下,精神分裂症需要全程治疗,及时针对症状已经消退。

     

    1.药物治疗

     

     

    因为我们目前并没有确认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因此要想根治疾病还存在一些困难,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疾病发现,但是专家表示根治精神分裂还是要早期对疾病进行治疗。一般急性用药大概治疗6~8周,具体的治疗周期主要决定于患者的病情与患者治疗的效果。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适用于患者表现出来的妄想、幻觉、躁动等症状,药物包括有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等。苯甲胺类主要适用于焦虑、抑郁、妄想的症状,常用的药物为舒必利。


    2.心理治疗

     

    自我监控学习应对压力识别复发的早期预警。社会技能的培训,提高沟通,社会互动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家庭治疗为患者家庭提供教育支持职业康复和就业支持。大多数患者需要某种形式的日常生活支持,通过社会帮助计划,包括工作自助团体等,帮助患者提高适应性。

     

    3.其他治疗

     

    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没有好的疗效必要时可进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导致患者大脑短暂痉挛,从而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4.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经过治疗之后,以下因素预示着预后不良或不利于患者康复。慢性发病;发病无明显诱发因素;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儿童期和青少年早期发病;独身、分居、离婚、寡居者;病前性格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病前工作和社交能力较差;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懒散、被动、行为退缩;具有反复洗手、反复思考一句话等类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不明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很多患者都在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服药和观察,因此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也不可忽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给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一份关爱,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

  • 精神分裂症大部分的患者患病年龄起自15~25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且男性的患病高峰年龄是在10~25岁,女性的患病高峰年龄是在25~35岁左右。15岁~55岁的人群多因各种压力、无家可归、缺乏社会援助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可常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诱发。那么精神分裂常有哪些分型呢?

     

     

    1、单纯型


    于青少年期缓慢起病,一般无明显诱因,以孤僻懒散、冷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为主要特征,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早期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神经衰弱症状群,常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病程发展缓慢,往往短者l一2年,长者3— 5年;因此早期易被误认为性格或思想问题。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易逐渐迁延为慢性精神衰退。


    2、青春型


    在16~23岁的青春期起病,大多为急性骤起失眠兴奋。行为紊乱、幼稚,常冲动打人毁物。情感不稳,无外界诱因而独自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瞬间即转变。思维明显破裂,言语增多,无论唱歌或讲话都是杂乱无章,可有片断离奇的幻觉妄想。这种类型着重早期控制兴奋症状,如发展为疾病充分期则难以控制。此型大多呈反复发作,发作多次后易趋向精神衰退。

     

    3、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情淡漠行为抑制为其主要特征。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时呈木僵状态,躺着不言、不动、不食,毫无表情,活象一个木头人。但要警惕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突然起来打人、毁物、逃跑,常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此类型一触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4、妄想型(偏执型)


    青壮年起病,起病形式缓慢,早期为敏感多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观念,大多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疑病或影响等妄想。由于妄想及幻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但其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此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大多可痊愈,只有少部分会遗留性格改变,极少数逐激发展为慢性精神衰退。

     

    5.其他类型

     

    残留型:在进行治疗或不再发生妄想、幻觉等症状后,还残留部分精神障碍的症状。

    未分化型:指患者行为不稳固,即会发生妄想等症状还会有懒散等行为的产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如病情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会遗留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使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因此患者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心理病病情的评估检查,了解患者的预后情况。那么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饮食生活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让预防?

     

     

    一、饮食注意

     

    精神分裂症患者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加重症状发作,叶酸维生素C和烟酸缺乏会加重症状,而均衡的饮食可以保持健康。

     

    1.戒烟戒酒;戒烟有益身体健康也会改善心理健康,酒精会导致抑郁和精神问题,抗精神药物和酒精也会混合出不良反应,应当停止饮酒。

     

    2.低碳水化合物:低碳水化合物、无麸质饮食能帮助改善症状发作。

     

    3.日常护理:尽管很多人不可避免症状复发,但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治疗下会达到临床恢复。坚持全程积极的药物治疗,已控制住病情,避免疾病对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要注意休息和疾病的监测。

     

    4.按时服药:日常要坚持服用药物,按处方服药很重要,必须遵医嘱持续用药,防止断药、停药,导致复发。患者会有严重的睡眠障碍,通过一些助眠方法,腹式呼吸、采用健康作息时间表,轻度运动、逐渐降低压力,提升睡眠质量。进行日常病情检测,学会观察记录疾病的迹象,学会自我监控不良思维和认知。

     

    5.病情监测:家人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观察和记录疾病的迹象,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制止。

     

    6.心理护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促进自知力恢复,纠正不良行为。耐心安慰患者,解除其自卑心理,协助患者维持身心平衡,鼓励患者说出对疾病和症状的认识及感受,做好支持和认知性心理护理。

     

    特殊注意事项:患者和家属要特别注意,患者在治愈前可能出现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要进行及时制止,治愈后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与行为,避免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

     

     

    三、精神分裂症如何预防

     

    针对精神分裂症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防。首先要进行早期筛查,如果患者自己怀疑或者家属担心患者可能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评估。出现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诊断和治疗。要特别关注家族里面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群,也要注意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对于家人中有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要更加的注意,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父母对孩子要进行正确恰当的教育,不要过于严苛和放纵,相互关系要和谐。对于治愈后的患者也要时刻关注他的情绪和行为,多关心,多呵护,避免疾病的复发。

  • 1.5型糖尿病(LAD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又称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我国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容易被误诊、漏诊,从而导致治疗方法不正确或者不及时,加重病情。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及各级医生的重视,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现如今,糖尿病是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但是人们可能对于LADA这个名字并不熟悉。糖尿病分型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较多被大家知晓,对于女性来说,妊娠期的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也是在逐渐的升高,孕期的产检就包括糖尿病的筛查。

     

     

    LADA不属于前面所有的分类,LAD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类型,被称为1.5型糖尿病。之所以称为1.5型糖尿病,是由于即具有1型糖尿病的特点,同时具有2型糖尿病的共性。

     

    它的患病是和自身的免疫机制有关系的,又叫做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患者年龄多为成人,这一点和2型糖尿病相似,但是在临床表现中,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比较明显,这点又和1型糖尿病相似,故名为1.5型糖尿病。

     

     

    LADA在临床中患病率是高于1型糖尿病的,它在临床中有两个明显的分期,即非胰岛素依赖期和胰岛素依赖期。非胰岛素依赖期胰岛的功能破坏尚不严重,三多一少的症状比较典型,这个时期不需要胰岛素来治疗,给予饮食的控制配合适量运动可以控制好血糖,必要时也可以加用口服的降糖药物。另一时期是胰岛素依赖期,这个时期胰岛的功能被大量破坏,治疗中只能依赖体外给予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对于LADA的推荐治疗是,一旦发现是LADA就要给予胰岛素治疗,因为胰岛素具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相反给以口服胰岛素促进分泌的药物,可以加重胰岛的负担,进而使病情进展加快。另外由于发病是和免疫机制有关,那么免疫抑制剂的加用就是不可缺少的,免疫抑制剂可以缓解病情的进展。

     

    在临床中要注意鉴别LADA,要点主要是患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发病在成年,在半年前的时间内治疗不需要胰岛素,胰岛素的相关免疫抗体提示阳性,在半年以后有的甚至在数年的时间内,胰岛功能进行性的下降,需要依赖于胰岛素,并且容易发生酮症。

  • 稍微对精神病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晓,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的其中一种发作类型,而且精神分裂症还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精神病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不容小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还不是十分明确,遗传、大脑结构、神经生化以及后天环境可能共同激发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大脑结构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大脑结构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以及一些神经生化上面的缺陷。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遗传因素

     

    根据临床调查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作的一大原因,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的居高。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确切的遗传模式还不清楚。有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证明,精神分裂症病因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其遗传度为60%~80%。因此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成长背景

     

    患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背景对今后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据调查,很多精神分裂患者在幼年时期经受天灾人祸、亲友暴毙等重大精神刺激,在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些很有可能就是以后精神分裂发作的触发点。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身体素质

     

    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就是体内代谢异常而产生某种毒物使自身中毒,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存在一些生化代谢的异常,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胎儿时期受到感染,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以使胎儿的神经细胞错位,胎儿出生成年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概率也大很多。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个人心理

     

    部分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于正常人,在经历强大的精神打击之后,情绪不稳定、内分泌也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精神分裂的发作,因此,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精神分类症一旦发作其危害非常大,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从它的病因开始做好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自己受到精神分裂症发作的困扰。

  •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说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为“神经质”,其实神经衰弱和神经质并不是一个疾病范畴。神经衰弱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所引起。有些人就问了,神经衰弱会不会跟精神分裂有关系,下面就来听一下专家是怎样回答的。


    心理专家提醒您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长期患有神经衰弱也不可以转变为精神分裂,因为它们是两个从病理上就具有不同的分类。所以患有神经衰弱的病人千万别以为自己哪天会变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相反精神分裂患者也不能轻意地认为自己只是些许的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这个病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经衰弱不可能变成精神分裂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大量的病案资料,多少代人的悉心对照研究,都没发现神经衰弱变成精神分裂症的依据和迹象。

     

    神经衰弱属轻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属重型精神病,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转归都不一样。不能转变的道理就像树木和野草一样虽都是植物,但树木长的再矮小,还是树,它与草有本质的区别,野草长得再高大,也不能变成树木。神经衰弱病人不会因为自觉症状重而变成精神分裂症。


    也有少数原来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人,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这决不是疾病本身的演变,而是诊断上的错误。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初期会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和疑病等,以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逐渐明显,表现出对自身的疾病并不焦虑,不主动求治,即使是就医诉说也不生动。

     

     

    仔细检查可发现他们的情感反应减退,对亲人冷淡,对工作不关心,甚至有的还有奇特的言语和行为。由于神经衰弱具有自身不适感较多,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害怕自己会患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问题,而若干年后他们真的患了精神分裂症,这不能认为是神经衰弱变成精神分裂症的依据。


    从专家的介绍中,大家可以发现,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不属于同一种疾病,相对于神经衰弱来讲,精神分裂的严重程度会更大一些。而且不容易治疗。所以,如果大家患有神经衰弱,不要有太多顾忌,怕会出现精神分裂,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疾病。

  • 患者出现逃避社交、表达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变化等这些症状时,并在发病时表现出许多精神病的特质,诊断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可能性很大。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界定精神分裂症普通人一般是不知道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便于在生活中及时发现这样的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产生不好的社会后果。

     

     

    一、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障碍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语言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感、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1个月,单纯型青少年期的发病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五、精神分裂就是精神病么?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增高,轻微的称之为心理障碍,严重的称为心理疾病,甚至演变为精神疾病,变为精神疾病就相对严重得多了,不少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这是一样的吗?精神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这其中包括了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分裂症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属于精神病,但二者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精神病的范围更大。其中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双相障碍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两者可鉴别。孤独症也需要与本病鉴别,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古怪的行为方式,没有幻觉妄想。

  •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病中非常严重的一种类型,发病年龄往往是在青壮年时期,可以隐匿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包括人体的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出现障碍。发病的初期,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商是不会受到损害的,但是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如果又没有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造成严重的精神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典型症状

     

    1.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妄想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思维内容障碍,最常出现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统妄想等

     

    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伴随的其他症状:

     

    1.意志和行为障碍: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2.认知功能障碍:约85%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信息处理和选择性注意、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和学习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

     

    3.精神衰退:曾经发育正常的精神智力能力由于精神分裂症导致社会功能值下降。它是以情感淡漠、意志缺乏,以及社交能力和创造劳动能力的丧失为主要特征。

     

    4.精神残疾: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五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的状况。
    就医

     

     

    三、精神分裂症病情评估


    精神科医生或心理专家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和举止,询问其思想、情绪、妄想、幻觉以及使用暴力或自杀的可能性,来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还包括讨论家庭和个人历史。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自己怀疑,或者家属怀疑患者可能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评估治疗精神分裂症越早越好。当发现患者可能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当患者出现了自伤或伤害他人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 作者:黄兴兵

      抑郁、焦虑、孤独、多动、精神分裂......这些心理障碍在中国的数字触目惊心,据心邻医疗创始人胡三红医生介绍,1993年第二次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心理疾病时点患病率11.18‰,终生患病率13.47‰,近年来,而这比例也在与日俱增,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比较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而各类精神心理障碍人群数量在1亿人以上。

      1亿精神心理障碍人群,真正得到治疗的又有多少呢?“除了精神心理科医生不够外,患者更追求隐私性、美好的医疗环境。“医生患者都追求美好的医疗环境,心理科更加迫切,大家都希望能在一个很舒适的环境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咨询。”创办人胡三红医生向到场嘉宾介绍创办心邻的初心。

      

    IMG_6805

      心邻医疗广州门诊部开业剪彩仪式

    诊所图片1 (1)

      在6间诊室中的一间进行仔细的专业的诊疗,或心理咨询

      为此,2018年2月3日,心邻医疗广州门诊部在50多位心理界同仁的见证下开业。据悉,,依托由胡三红医生创办的广东心邻医生集团管理有限公司,聚集优质心理专科临床专家、心理咨询师资源,提供心理疾病诊疗、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队(小组)心理辅导等,能在高端写字楼就能享受到 “星巴克氏”的心理服务。

      专家:医生多点执业是发展趋势

      广州市惠爱医院副院长黄兴兵指出,目前医生岀来开诊所,符合国家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政策,是医生的先行者。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吴小立也认为,医生多点执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医疗行业的趋势,心邻诊所给我们心理科医生多点执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促进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相兰表示,希望心理卫生协会能与心邻医疗合作,为全省人民开展一系列促进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淡漠表现有情感波动较小、社交互动减少、表情和语调变化少等。

    1.情感波动较小: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反应较弱,缺乏正常的情感波动。

    2.社交互动减少:由于情感淡漠,缺乏热情,对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失去兴趣同时缺乏与人互动社交的兴趣,严重者可能表现出疏离、孤僻的行为。

    3.表情和语调变化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调等可能较为平淡,表情和语调变化少,难以捕捉到其内心情感的变化。患有精神分裂症出现脾气暴躁,行为过激等行为,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误伤自己。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