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神经萎缩的分类

视神经萎缩的分类
发表人:主治医师孙志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墨镜除了阻挡太阳光线之外,还可以耍酷。22岁的杨真在戴上墨镜后经常被朋友戏侃称:像个盲人。

     

    这个称呼让他由衷地感到不自在,甚至想有一些反击。在他就读学校为学生布置了一次“赋权行动”的社会实验,朋友的调侃激起了他想体验盲人的冲动。

     

    近期,随着北京温度的阶梯式下降,人们开始全副武装,出行多有不便。

     

    “那盲人呢?他们是否会更不方便?”杨真的脑海中浮现这样的想法……思考良久,终于,他决定去实现这个在脑中盘桓了许久的想法——体验做一天盲人是什么感觉。

     

    Dr.京记录了他的故事,下面是他的自述。

     

    拿上盲棍准备出发

     

    9:30 准备出发

     

    在体验前,我特意学习了很多盲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定向行走、识别盲文、用触觉去感知物体。

     

    然而在闭上眼睛戴上墨镜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进入黑洞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蒙眼捉迷藏找不到人时一样无助。

     

    出门前,我做过无数的心理斗争,如果有人刁难我怎么办?如果我请别人帮忙,不理我怎么办?如果被人识破怎么办?紧张的心情蔓延开来,手心里已经冒出了汗……但这一份为盲人赋权的使命感一直在鼓励着我迈出门。

     

    10:00 朝阳北路

     

    出门后,我向主路一点点地走着,凭着对之前出门的印象,我一边用盲棍清扫前面的障碍,稍一用力碰到铁杆会把盲棍弹出,一边用手摸着路边的物体,能感觉到灌木丛、车和垃圾桶等。

     

    不到1公里的路,我足足走了半个小时。能感觉到的是阳光的暖意和远处的车声,但眼前仍只剩漆黑,生怕踩到什么,更害怕跌一跤。

     

    万万没想到,往日最熟悉的共享单车即将成为本次出行第一道难关。

     

    用盲棍继续左右轻敲,感受到的是一个环状体,正疑惑时,伸手一摸正好握住车把手。我忍不住笑出声,原来是自行车。

     

    用手去重新认识自行车,让我有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感觉,很奇特。担心陷入自行车的矩阵之中,我一边用盲棍避障,一边从旁绕行。但脚离开盲道的瞬间是迷失的,一点儿方向感都没有了。

     

    横在盲道上的自行车

     

    10:30 金台路公交站

     

    默剧演员不能出声,但并不影响杰出的表演,盲人不能看见,但可以出声。以前有人问路,我都会爽快的回答他,这次等到身后有一对情侣边走边聊,我开始尝试着求助他们。

     

    但可能因为心虚、害怕尴尬,也可能是因为“你好”的声音太小了……第一次求助,以失败告终。

     

    过了一会儿,一位听声音大概40多岁的阿姨问:“怎么是一个人?”见我没说话,继续问我要去哪儿?我说,想请您带我去金台路公交站。

     

    表达感谢之后,她扶着我的胳膊,带我向公交站走去。期间她还提醒过我有台阶,我们两个人都没怎么说话。

     

    当我被她带入公交站等车,再向她致谢时,她已经默默走了。

     

    被带入公交站台的杨真

     

    10:50 公交126路

     

    早高峰已过,公交车站没什么人,隐约能感受有一两个老人在身旁,察觉这时没人关注,我心里的紧张感放松了一些,开始在心中默默练习等会上车后的步骤。

     

    等了两分钟后, 我听到了由远及近的提示音,应该是有一辆126路公交车到站了。声音是从车内发出的,很小,但还是能隐约大概地识别。在两辆车经过之后,我终于等到了目标公交。

     

    用手摸索着车门,我慢慢地走上车,向车厢中部的两侧摸到一个空位置。车起步很晃,我有些趔趄,害怕摔倒的恐惧让我差点睁眼。好险,有个好心人一把拽住了我,没让我摔倒。

     

    心中一暖,小声说了声谢谢。但来不及想太多,下一秒赶紧寻找扶手,握紧,站稳。

     

    在公交车上

     

    在车上的时候,我没敢动弹,人多的时候感觉有非常多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做贼心虚”,但紧张的感觉再次溢出。

     

    11:30 芳草地公交站

     

    “各位乘客,芳草地到了,请您从前后门下车,下车请刷卡”。伴随着到站声音响起,我慢慢地找到后门门把手,拖着试探的脚步下了车。

     

    走了大概20米,我听到街边卖水果的吆喝,正好有点渴了,我好奇地摸索进入到店里,问到老板有没有桔子?老板可能有些诧异,迟了几秒钟回答说:“你要什么品种的”?

     

    “普通的贡桔,帮我称10块钱的就行,自己吃不了太多”。

     

    “您看一下,这应该是50块,麻烦您找一下零钱”。

     

    买水果

     

    老板把零钱和水果亲手递到我手上,没说什么话。

     

    出门前,我特意取了现金。现金相对于盲人方便一些,纸上会有盲文提示。

     

    因为担心受骗,我事后还核实了一下,找回的零钱并没有差。

     

    为什么是买桔子,源于之前听过一则不太友好的脑筋急转弯,问 :“盲人怎么吃桔子?”答案是:“瞎掰”。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会心一笑。

     

    其实,相对于那些带刺的鱼和带骨的肉,吃桔子是相对方便的。我一边吃桔子,一边胡思乱想,盲人是怎么吃东西的?有可能会找不到食物位置,不知道食物和液体的温度,也不知道水杯的位置。

     

    想着想着,有点恐慌,从来没想过就连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也能把人搞的头大。

     

    午饭时间到了,我没敢去餐厅,决定找个便利店解决午饭。

     

    12:30 景华北街便利店

     

    一个大嗓门的热心大姐告诉我,前面50米就有一个便利店,我按照20cm一小步的步伐,踉跄地左右敲着盲棍缓缓向前挪。便利店的店员好像注意到我进来,主动问我:“需要什么我帮你拿”?

     

    我:“可以帮我加热一份面吗,谢谢您”。紧接着我又问“这里可以就餐吗”?顺着将兜里的纸币掏出来递给了他。

     

    店员:“您…稍等我一下”。

     

    他应该没见过盲人出现在店里,问我的时候明显很慌乱,感觉比我还紧张。先扶着我到一个座位,过了两分钟把面和找回的零钱也带了过来。

     

    尝下了面,是意面,番茄味的。过程中,我夹空了几次,但总体比较顺利。

     

    这时,紧张的心情随着填饱的肚子稍微缓和了一些。

     

    便利店就餐

     

    15:00 东大桥路

     

    午间饭后,在便利店休息了一会儿,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坐的这个位置有没有影响到其他人。抛除顾虑后,我走出便利店到东大桥路,想着打算去东大桥地铁站。

     

    行走

     

    在出便利店时,天气开始变冷,我有点不知道该向哪儿走,决定先走上盲道再找人问询。

     

    慢慢的左右敲击着盲棍,挪动着步伐,没想到就先被一个人撞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吓了我一跳。

     

    先撞上来是一个硬物,我猜可能是手机。

     

    一句“对不起”的声音从一个男孩儿口中发出,他说话的感觉很高冷。

     

    我:“我想问一下东大桥地铁站怎么走”?他停了一两秒,可能是注意到我的墨镜和盲棍,他很认真的给我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不小心撞到你了,刚才戴耳机没听见,你说什么”?

     

     被撞

     

    我:“我想去东大桥地铁站,往哪个方向走”?他边说边让我转过来:“往那个方向,不是很远,但是需要拐一个弯,到前面的路口你再问一下”。

     

    致谢之后,我继续摸索着向前走,没想到,刚走到路口,又被撞了。伴随刺耳的电动车刹车声,这次撞我的可能是个赶时间的外卖小哥。他没有正面撞上来,只侧着擦过肩膀,冬季穿着较为臃肿,感觉到了软软的碰撞。

     

    听小哥的脚步声,他停下电动车,匆忙的拿东西走了。

     

    接连被两个人撞,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挺害怕的,我不知道谁会撞上来,不知道我会不会受伤,强烈的不安全感让我对走盲道这件事的耐心已经快被磨尽了,我忍不住在心里抱怨,盲道难道不就是给盲人走的吗?

     

    现在我只想快点走到地铁站,可看不见路,心里也焦急。

     

    断头盲道

     

    也许一路上只有通过各种问路,和人交流,才能让自己感觉不孤独,就这样,我慢慢地走到了地铁站。

     

    16:30 东大桥站

     

    走进地铁,会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这种感觉在体验盲人之后会更加强烈。这种安全感可能来源于对于地铁里人性化的设施。

     

    东大桥站地铁通道

     

    本想乘坐无障碍电梯进入地铁,但在问询过后还需要通过马路。心里盘算着还是慢慢地摸着扶梯进地铁吧,于是先通过工作人员的帮助找到了购票机,用手去感知盲文、塞入纸币、取走车票,而后经过盲棍的反复左右敲打,不断确认脚下盲道的安全性。

     

    通过盲道后,我站在无障碍电梯门口等了很久,当门开的时候我感觉到非常多的人从我的身边经过。十几秒之后,很多很多人和我一起通过电梯到了站台。

     

    被簇拥在人群里,我在心里默默吐槽:无障碍电梯难道不是给有障碍或者行李较多的人准备的吗?

     

    不过我突然想起来,以前我也会经常使用无障碍电梯。哎,经过此事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不会再使用无障碍电梯了。

     

    电梯中的盲文

     

    18:00 金台路地铁站

     

    在乘地铁时,听声音感觉人很多,不知道有没有人用异样的眼神关注我,但我已经不在意周围的目光了。

     

    一天的体验,从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淡然,情绪的起伏间,我对于“盲人”这个群体有了更深的感悟。

     

    记忆中的无障碍通道出口应该是在C出口,到家的话还需要过一条马路,我费尽脑汁把眼前的黑暗和心中的记忆一一对应。

     

    出来的时候,眼中没有感受到太阳光的渗入,推测了一下,现在的时间应该是晚上五点多,此时应该快天黑了。

     

    摸索着继续向前走,我用盲棍避开自行车的障碍已经很熟练了,遇到盲道上的一大片自行车,我只能选择避开走…

     

    复杂的盲道

     

    杨真的故事讲完了,但是关爱视力残障人士这件事并没有结束。当他被我问到:“摘下墨镜,睁开眼的时候是种什么感觉”?他先是沉默,讲到:“我无法想象我真的变成盲人会是什么样”。

     

    你多久没在盲道上见过盲人了?横停在盲道上的汽车和自行车该如何安放?那些刷脸和签字的问题,盲人怎样应对?那些不能进入酒店的盲人该如何安排?这些赤裸裸的现实犹如“房间里的大象”一样被社会大众沉默对待。

     

    截止至2016年,我国视力残障人士已达1700万人。那么,他们的生活你有了解过吗?

     

    博主@盲探-小龙蛋(郑锐)是一名视力残障人士,经常会发布关于盲人的体验性视频,在他的评论里常会出现以下不和谐的声音:

     

    • “请不要用一副巨婴的态度来抱怨没有便利到你自己的地方”
    • “这个世界主要不是给盲人设计的,你别埋怨别人”
    • “社会为大众服务的,大众都是正常人,你也没有权利要求什么都以盲人为主吧”
    • “优胜劣汰吧,成本太高”

     

    但这些评论太过可笑。以个人偏见来剥夺少数群体的生存权利,以残疾为名寻找浅薄的优越感。其实,每个人在某种维度里,都有可能是少数群体。尊重需要帮助的别人,就是尊重逆境中的自己。

     

    Dr.京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关注残障人士的生活。

  • 自1984年的雅德利会议起,国际盲人组织将10月15日定为国际盲人日,中国也属于世界盲人联盟的会员国之一。

     

    据WHO统计,全世界有盲人 4000 万到 4500 万,中国每年新增盲人约 45 万。盲人需要学习很多他们独有的技能来实现正常人的生活,盲文对于盲人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你知道盲文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所讲的宋女士的故事,就与盲文有关。

     

    “我最庆幸的事就是学习盲文,是盲文给了我生活的希望,让手和耳朵成为了替代我眼睛的器官,虽然我生活早已没有色彩斑斓的光,但盲文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甜。”宋女士已经失明20多年了,说起下决心学盲文的经历,宋女士苦涩的笑了笑。


    那盲文到底是什么?Dr.京带领大家走进这个,我们熟知但不熟悉的世界里一探究竟。

     

    盲文:可以听得到的文字

     

    说起盲文,就不得不提一位天才: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他因为从小失明,从小就靠摸文字学习。当他在巴黎皇家盲人学校学习时,不甘于现状的他受够了直接摸文字的难处和凸版字母印刷课本的笨重,于是突发奇想发明了六点盲文。

     

    路易布莱尔

     

    6个凸点,加上空白,共有64种变化,代替了传统的凸版课本,用类似于编码的方式编排了各个字母,这就是最早的布莱尔盲文,现存的布莱尔字符表仍然是盲文编排的基础原则。

     

    不过,因为英文单词就是字母的组成,和6个凸点编排的盲文对应很容易。可中国汉字有数万种,且都是象形文字,直接编排起来几乎不现实。于是直接编排中文的拼音。

     

    所以盲文是一种可以听得到的文字,就是因为我们要不断地像解码器一样将6凸点翻译成拼音拼读出来每一个字,并且自行衔接成一句话,从这个过程来看,盲文阅读起来并不轻松。

     

     

    盲人的字母表

     

    字母表想必都不陌生,几乎占据了每一个人的小学生涯。对于盲人来说,此时的字母表所对应的就不再是我们所看到的a、o、e这样的文字,触觉替代了视觉,靠摸6个点位来练成记忆。这是需要长期大量练习的过程,就像我们背字母表和乘法表一样,一遍一遍不停地练习。说起6个点位组成的字母表,它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来源:盲人文化研究所

     

    左边就是6个点位的排布,盲人靠触觉摸到凸点的位置,条件反射般的想到这种点位的读音,就像我们看到字幕念出读音一样自然。学习过程虽然很艰辛,但是当熟练了之后,手就可以代替眼睛,去理解书里的世界。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只要背过那张字母表,盲文学习就已经入门了。接下来只要掌握拼读规则,手就会被赋予阅读的能力。

     

    盲人的拼读规则

     

    盲文在中国一般有两种,现行盲文和双拼盲文,为了方便理解,我们选取现行盲文。三方构成一个汉字,第一方表示声母,第二方表示韵母,第三方表示声调。紧接着张开嘴读出来,即是表达的字的读音,代入进句子意思里,基本上就知道是什么字了。


    不过第三方声调盲文中经常被省略,为了减少大家的学习难度,这里也省略掉。比如看下面这两方(黑点表示摸到的凸点)

     

     

    第一方对照表可以是g/j,第二方对表为ying/ing,这里试着拼读一下,读jing是不是更顺口,所以盲文不仅要靠手,还要靠嘴。

     

    前面的盲文,你学会了吗?

     

    盲文说很简单也很简单,说很难也很难,每一门文字的学习都是要花时间下狠功夫的,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在就假设大家已经将上文的韵母表背过了,来看看我们所陌生的盲文,到底怎么看。

     

    先来道最简单的题目热热身,说说下面这方代表着什么字母:

     

     

    手边常放上盲文符号对照表,对照一下,这个方就是:d。

     

    再进阶一点,说出下面这个盲文怎么读?

     

     

    第一方为d,第二方为ong,合起来就是 dong;具体是哪个字,还得需要代入句子中才能知道。

     

    学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盲文的词语了,新手要备盲文表,挑战一下这个盲文说了什么?

     

     

    依次是jing、dong;连着读一遍就是:“京东”。

     

    再提升下难度,看看下面这段盲文表达的是哪句话?

     

     

    没错,连着读起来就是我们用来告白的“我爱你”!

     

    学习盲文就像是解码一样,对照着盲文表读出来,我们基本上就能理解盲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最最主要的就是背过“盲文字母表”,盲文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需要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但这已经比之前直接摸字母好太多了。

     

    宋女士的老公因为陪着她一起学盲文的缘故,也开始切身的懂得宋女士的艰辛,前几年国际盲人日他们家里还迎来了新成员——导盲犬皮皮。

     

    我们平时所不关注的盲道、人民币上的盲文等,正散发着文明社会独有的善良,让他们勇敢踏出家门。正是这些细节的存在,让宋女士这样的盲人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柔。Dr.京愿意和大家一起,关注盲人群体,多一份关注,多一点理解。

     

    作者 | Dr.京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