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之三伏贴

中医之三伏贴
发表人:住院医师任海成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冬病夏治的原则,将一些特定的膏药贴在身上特定的部位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三伏贴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不仅可以延缓疾病的不适症状,而且能从根源上治疗疾病,即便是在治疗之后,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三伏贴在中医上的全称为三伏天灸,是在夏天三伏天时,将特制的膏药贴在人体的某些穴位上,对于一些慢性疾病进行治疗或者是调理,主要是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内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季节的顽固性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可以起到减轻症状、根治病源、预防复发的作用。

二、三伏贴的作用

1.穴位作用

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引导经络发生正面的变化,调节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使体内各个器官的阴阳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进而对已出现不良症状的身体机能产生温和、有效的调节作用。

2.药效作用

使用三伏贴,直接将中草药敷在人体表皮,其分子可直接通过皮肤毛孔进入人体内环境,发挥其生物效应。此外,由于穴位刺激,药物分子还可以通过经络运行到达身体各个需要调节的器官。因此,三伏贴的中药材也将直接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调和、经络调理,并进一步发挥对冬季慢性疾病的控制作用。

3.综合作用

三伏贴是一种综合性的疗法,其对穴位的要求和对中药材的要求,能够起到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药物调节的"多管齐下"的效果,这几种作用方式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因而三伏贴的效果明显而稳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李晓军

    足底筋膜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足部炎症疾病,主要是由于足底的肌腱或者是筋膜发炎感染所导致的,这一疾病的发生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为此建议患者应该要积极地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有效地治疗,那么,足底筋膜炎贴什么药膏比较适合呢?

    1、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膏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用药膏,这一药物对于一些跌打损伤所引起的局部疼痛红肿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足底筋膜炎患者在出现疼痛,患者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一些云南白药膏来进行局部治疗,另外也可以外喷一些云南白药进行治疗。

    2、消痛贴膏。足底筋膜炎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个别患者无法正常的行走,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选用一些消痛贴膏来进行治疗,消痛贴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所引起的不适症状,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要停止使用。

    3、通络祛痛膏药。通络祛痛膏作为一种外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有川芎、红花、山柰、花椒、当归、胡椒、丁香等,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通络祛痛膏使用比较方便,可以直接敷贴于足部受损的部位,坚持敷贴一个疗程,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足底疼痛不适的症状。

    在生活中,患者应该要注意自己足部的健康变化,如果出现足底筋膜炎的症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到医院检查治疗,可以外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还需要做好预防的工作,不宜负重行走,应该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影响到足部健康的恢复。

  •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一个事。去医院一看,大多是小儿厌食症,一般是3-6岁小儿多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严重的孩子则会出现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毛发枯稀,头大颈细,腹胀中满等。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会使消化系统异常,还可能出现焦虑,抽动,贫血等情况。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厌食呢?

     

    首先是喂养不当,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溺爱娇惯,又缺乏育儿保健常识,唯恐孩子营养不足,让孩子摄入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致脾胃超负荷运行,日久出现积滞,同时大量的瓜果冷饮会损伤脾阳,导致寒从中生,正气不足,百病由生;

     

    其次是药物影响,现在好多父母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发炎了”、“上火了”,常给孩子吃抗生素和下火药,小儿脾胃虚弱,这些药物更易损伤脾胃;

     

    最后还有缺锌及甲状腺、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可能。

     

    那么如何解决宝宝厌食呢?

     

    以前在农村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丁香、肉桂和小茴香做脐贴。

     

    三药合用共同温运脾胃,由小茴香理气开道,肉桂引导入源,丁香乘势直达病所,加之生姜汁这一“呕家圣药”调和,加强药物透行力,使诸药直达中脘,消食化积。

     

    选择敷脐是因为:

     

    1.脐即神厥穴,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是调理脾胃之要穴;

     

    2.人出生前脐部乃先天之精进入通道,小儿脐带虽然已断,但此通道亦还联通五脏六腑,此处用药,更易吸收,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内里,而随着年龄增大,肚脐的这一功能会逐渐退化;

     

    3.脐部外用药物,属自然疗法,药物透皮吸收,不刺激消化道,不损害肝肾,安全有效。

     

     

    具体做法是:

     

    丁香、肉桂和小茴香比例是1:2:2。将三药打粉后用姜汁调和成粘团备用,每次使用时取一小块,压平后大小约为一元硬币,用脱敏敷贴贴于肚脐正中,每日睡前贴,次日早晨取下,一周为一疗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一些宝宝会对这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反应时,应当及时取下,用碘伏清理局部。

     

    此外,经常给小儿进行摩腹、捏脊等推拿也都有很好的效果。小儿推拿有病可治病,无病可防病,而且简单易操作,又安全有效。

  • 双手掌心爆皮,其中双手都有一小块硬皮,而且痒 医院看过是湿疹我这个到底是属于什么皮肤病,严重吗?用什么药物最有效?谢谢! 

     

     

    这是一个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湿疹,就好比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和感冒不一样,湿疹会影响到人的生活。我见过一个湿疹患者,双手皮肤干燥皲裂,瘙痒厉害,平时不敢出门,老担心别人看到他的那双手。 

     

    湿疹的治疗方法很多,内服外敷药物很多,中药西药中成药可以见到很多。市面上,尤其是网络商店里有很多药品都被认为能够治疗湿疹。所以很多湿疹患者,得了疾病首先想到的是买点药抹抹就可以了。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是抹抹就好了,更多的是抹不好还加重的现象。这就到医院了,如果到一些小医院或者皮肤科不太强大的医院,结果会发现医生开的药和自己在药店买的药差不多,无非就是一些激素类药物还有一些别的药物。 

     

    所以到我这里看病,我从来不用中成药或者西药外敷给患者,因为能够找到我的基本上都是在别的地方治疗好久,能够用的药都用了一遍,所以我就不再用那些药了。我的办法是中药外敷,也就是今天的中心。方子很简单,3味药,量很小,效果很好。关键是药到处都有,随时都能找到。 

     

    方子组成:苦参5克,马鞭草5克,马齿苋5克。用的时候有技巧,那就是熬药的时候多放水,我的经验是一副药至少两升水。泡二十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熬二十分钟。把药物滤好,放凉了泡手即可。每次泡十分钟,每日两次即可。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马齿苋,酸,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痢脓血,热淋,带下病,痈肿恶疮,丹毒。马鞭草,性凉, 味微葳, 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

     

    三个药一起,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具有止痒作用。临床上治疗湿疹效佳!

     

    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很多父母头痛的一个事。去医院一看,大多是小儿厌食症,一般是3-6岁小儿多见,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严重的孩子则会出现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毛发枯稀,头大颈细,腹胀中满等。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会使消化系统异常,还可能出现焦虑,抽动,贫血等情况。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厌食呢?

     

    首先是喂养不当,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溺爱娇惯,又缺乏育儿保健常识,唯恐孩子营养不足,让孩子摄入过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致脾胃超负荷运行,日久出现积滞,同时大量的瓜果冷饮会损伤脾阳,导致寒从中生,正气不足,百病由生;

     

    其次是药物影响,现在好多父母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发炎了”、“上火了”,常给孩子吃抗生素和下火药,小儿脾胃虚弱,这些药物更易损伤脾胃;最后还有缺锌及甲状腺、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可能。

     

    那么如何解决宝宝厌食呢?

     

    以前在农村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丁香、肉桂和小茴香做脐贴。

     

    三药合用共同温运脾胃,由小茴香理气开道,肉桂引导入源,丁香乘势直达病所,加之生姜汁这一“呕家圣药”调和,加强药物透行力,使诸药直达中脘,消食化积。

     

    选择敷脐是因为:

     

    1.脐即神厥穴,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是调理脾胃之要穴;

     

    2.人出生前脐部乃先天之精进入通道,小儿脐带虽然已断,但此通道亦还联通五脏六腑,此处用药,更易吸收,并且可以直接影响内里,而随着年龄增大,肚脐的这一功能会逐渐退化;

     

    3.脐部外用药物,属自然疗法,药物透皮吸收,不刺激消化道,不损害肝肾,安全有效。

     

     

    具体做法是:丁香、肉桂和小茴香比例是1:2:2。将三药打粉后用姜汁调和成粘团备用,每次使用时取一小块,压平后大小约为一元硬币,用脱敏敷贴贴于肚脐正中,每日睡前贴,次日早晨取下,一周为一疗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一些宝宝会对这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皮肤红肿、瘙痒等反应时,应当及时取下,用碘伏清理局部。

     

    此外,经常给小儿进行摩腹、捏脊等推拿也都有很好的效果。小儿推拿有病可治病,无病可防病,而且简单易操作,又安全有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读中医经典多年,颇有心得,每每与中医大夫讨论验方,虽然显露身手的机会不多,但往往一击即中,药到病除。

     

    当时科里收住一病人,男性,五十多岁,因四肢末端疼痛住院。该患者从心内科转科而来,已排除心脏方面的问题。转科后查风湿性疾病相关指标均正常,唯有CRP和血沉明显升高。患者疼痛的特点是白天正常,夜间子时开始发病,而四肢远端皮温,肤色均正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不予以治疗,天亮后可自发缓解。

     

     

    反复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未能与西医诊断的任何一个疾病相符合,类风湿,风湿性多肌痛,反应性关节炎…均不相符,而即使应用糖皮质激素,曲马多(编辑按:止疼药)等药物仍罔效。

     

    迁延至约三周,患者及其家属焦灼万分。而作为医生这边而言,患者配合做各种检查,而耗资两万余元,竟然不知道是何病,甚至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烦恼异常。晨起交班,主任问计当如何是好,众皆默然。最后领导发话,让我去看下,于是领命而去。

     

    问诊持续约十分钟,秉承一个理念,病皆有缘由,特别是新发的疾病,我于是详细问了发病由来的生活情况,患者自谓当时已是冬日天寒,徒手驾驶三轮车去集市,来回过程觉寒冷异常,自此发病,几乎夜夜不息;再问有无好转之时,答曰有,自发病以来只有一晚上未疼痛,再问当时是何种情况,答曰因当时有发热,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值班医生遂给予吲哚美辛栓(编辑按:退烧药)1/3粒肛塞,结果大汗淋漓,衣服被单尽湿,当晚未发疼痛,但第二日夜又恢复原状,疼痛依旧。

     

    病史问诊清楚,其实当时胸中已有丘壑,缘于当时正在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越看越与一段经文所述病情相似,且患者伤于寒病因明确,并已有实验验证,虽然药症并不十分相符,用镇痛消炎药大汗淋漓后后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就恍悟该用麻黄汤,先开三剂试用:

     

    就五种药物,麻黄,桂枝,甘草,白术,杏仁,开三天量,嘱其按时服用。

     

    翌日晨,问患者感觉如何,答曰似乎有好转,再问有何好转,答曰似乎发病的时间有延迟,原来子时必疼痛发作,而今丑时后才发作且疼痛程度似有减轻,遂嘱其继续应用,隔日晨再问,答曰药太好了,疼痛明显减轻且下肢疼痛已消失,唯余上肢疼痛且疼痛已经明显减轻,能耐受,不影响睡眠,再一日,已霍然痊愈。随后患者出院两月后电话随诊曰:已痊愈,未再发。

     

    遂在科室内名声鹊起,传为佳话。

     

     

    细思整个治疗过程,真的可谓是效如柎鼓,而其思路却是来源于约1600年前的东汉末年,按仲景方书所云,是为病因--伤寒,病位--太阳表证,病机--虽发病约3周,病情并未六经传变,仍在太阳经,脉浮紧,患者药后发热,微微汗出,再观仲景书云,药后应微微汗出而解,不可大汗淋漓,若药后不出汗,应予热粥做引。

     

    推而广之,全国又该有多少这样的病例,又有几例能完美解决,即使动用所有的所谓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又岂能窥得疾病之一二,而这在仲景书中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稀松平常的一方。

     

    中医西医孰高孰低,无需多言,再读仲景书,可叹仲景书字字珠玑,全书一百余方,若能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则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至少所见之大部分疾病均可治愈,可叹当今又有几人读仲景书,又有几人能娴熟应用,更遑论有几人相信老祖先的智慧,继承尚且不能,更不用说发扬了,中西医结合更是一句空话。可叹,可悲!

     

    编辑团队按:

    该患者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异常,却又未符合任何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这时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本例中的不被疼痛困扰,当西医方法已经无效而且花费高昂的时候,张大夫勇于果断采用补充与替代疗法——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阔别家乡多年,再次回到了故居,惊讶地发现故居后方的老槐树还是那样郁郁葱葱,大风吹过,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老槐树大约有100多年的树龄,据说是我姥姥的妈妈亲手种的。槐树为什么是木字旁边一个鬼字呢?古人认为槐为木中有鬼,其树干上有许多树瘤,为鬼魂寄托之处,但也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之说,不知道宅后有槐有什么说法。

     

    记得每到5月份槐花飘香的季节,儿时的我们便开始了槐花的采摘。老槐树很粗,大约得3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树干上裂纹纵横,我们便用手扣着树缝像猴子一样爬上了老槐树,手里用一个前端带铁钩的长杆子采摘槐花。之后,将槐花开水过一下,然后调上油盐酱醋包饺子吃,吃得满嘴槐花香,现在想来还是那么美。老槐树的叶子也吃过,记得小时候肚子里有虫,煤炭、墙皮吃过之后,就开始吃槐叶,吃得嘴巴绿油油的。有时老槐树上时不时地掉下一根根银丝,银丝的下方吊着一个个绿色的肥虫子,一不小心就掉到了身上,这些虫子成为了我们吓唬女孩的“法宝”。

     

     

    儿时食用的槐花(洁白色)来源于洋槐树,药用的槐花(浅绿色)、槐米、槐角则来源于国槐,槐花是已开的花,槐米是未开的花,槐角是成熟的果实,三者药效相似但也有不同。

     

     槐花、槐米、槐角均具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其中槐花止血力强,槐米清肝效优,槐角润肠止血。现代研究发现芦丁、槲皮素是槐花、槐米、槐角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感染、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预防中风等作用。

     

    常见用法如下(仅供参考):

     

    1. 痔疮:

     

    槐花散:槐花12g,侧柏叶12g,荆芥6g,枳壳6g,日1剂,分3次口服,疗程6日(《普济本事方》)。

     

    槐角丸:槐角200g,地榆100g,当归100g,防风100g,黄芩100g,枳壳100g,粉碎成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45~55g炼蜜调水制成水蜜丸,或加130~150g炼蜜制成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水蜜丸6g/次,小蜜丸9g/次,大蜜丸1丸/次,日2次(《中国药典》)。

     

     

    2. 高血压:

     

    三花茶:槐花、金银花、菊花、山楂、夏枯草,代茶饮。

     

    降压茶:槐花、菊花、草决明,代茶饮。

     

    本文旨在科普,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蛇盘疮”、“缠腰火丹”等,疼起来非常厉害。西医认为,这个病是水痘病毒通过人体的口腔黏膜或者鼻黏膜,病毒先附着在黏膜表面,然后逐步的渗透到体内。之后沿着肋间神经游走,所以我们能看到,得了蛇串疮之后,会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起疱疹。

     

     

    很多人经过治疗,疱疹控制住以后,还会后遗神经痛,这个神经痛可长可短,短则一周,长的话可以疼好几年。很多人深受其苦。

     

    现在我们治疗带状疱疹的手段有很多,西医的抗病毒治疗,中医的清热解毒疗法;有内服,也有外用的。虽然如此,但是疗效仍不尽如人意。

    治带状疱疹的小方子

    这张方子是在邹孟城的书里读到的。邹孟城说这方子也不是我发明的,我是从明朝医书《医旨绪余》里悟出来的。为什么说邹孟城悟出来的呢?

     

    因为在这本书里记录了一则医案,主人公是孙一奎的弟弟,突然左侧胁肋部疼痛,疼的地方发红,有碗口那么大。并且在这顶上还有三五个小水泡。当时孙一奎还在学医,碰到这种事自己也不敢下药,连夜就请来大夫给他弟弟治病。

     

    大夫来了诊断为肝经郁热,用了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这样清肝泻火的药。没成想当晚疼痛加重,第二天早上皮肤上红的地方变大了,从碗口大小变成了盘口大小。小水痘从三五颗变成了三十多个。

     

     

    孙一奎又给大夫请来了,大夫就让孙一奎给准备上白矾,用水调了敷在疱疹上。内服的方子在前边的基础上加了青黛和龙胆草,增强清肝泻火的力量。

     

    没想到这这方子吃下去,孙弟弟的疼痛又加重了,第二天看到皮肤上,半个身子都红了。水泡从30个变成了几百个。病的已经非常严重了,孙一奎就赶紧去请他的老师黄古潭先生出手。

     

    黄老师看了病情和孙弟弟的用药经过,说这是燥郁而非火郁。于是就用了一张仅有3味药的小方子。孙弟弟吃了以后呢,当晚没疼,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皮肤红的范围、水泡和疼痛都好多了。

    瓜蒌草红汤

    这方子被邹孟城记住了,邹大夫用这个方子治了很多带状疱疹的患者,很多人症状都比较重,用上之后症状都有很大的改善。因为孙一奎也没给这方子起名,所以到邹孟城这就给这方子暂定了一个名字,叫“瓜蒌草红汤”。

    使用心得

    了解这张方子以后,也曾经给一位带状疱疹的朋友用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恢复的差不多了。

     

    回头再来看这张方子,从郁论治带状疱疹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在这个基础上,能细微的区分是燥郁还是热郁,这就非常能体现出一个医生的水平了。使用这张方子还需要注意药物剂量的配比,瓜蒌的量不能少,红花和甘草的量不能多。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通常凌晨三四点醒来睡不着的人,都会服用一种西医名为:褪黑素的药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西医用药见效快,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是适合西医医治的,如果我们对于褪黑素不起效果的情况下,其实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失眠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中医治失眠,病因要找到


    中医医治根,西医医治症,所以中西医治还是会有一定的区别,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阴血亏虚在内,阳气亢盛于外而引起的。因为我们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脑补思维比较多,而且作息也不是那么准时,再加上我们的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失眠的发生。

     

     

    失眠其实分为两种,不能一概而论,一种是由于邪实失眠,一种是由于体虚失眠。


    第一种:邪实失眠,是由于心神不灵,也就是可能是开心过头,或者生气过火,另外,如果常吃辛辣,高盐,重口味饮食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第二种:体虚失眠,是由于气血无法润养心神导致的,过度劳作容易引发体虚,另外,如果身体有不舒服或者损耗气血的期间也容易发生这种体虚失眠的情况。
     

    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


    第一:治五脏,并非症状,针对五脏的平衡,开适合内在的药方,从内脏下手,并非仅仅针对症状。


    第二:精神调理。其实,失眠和我们的精神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烦恼多,常紧张,多疑心,抑郁型的人比较容易会有失眠的症状,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用药。


    第三:节律。中医不是吃个药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它有效,长期有效,副作用小,不过我们要对于日常生活有所节制,有节律,按照医生嘱咐要进行一些饮食,饮料,生活习惯等等的禁戒。

     

     

    第四:心肾,肝脾的调节,因为“火不归根”容易导致失眠,所以对于内脏的调理非常重要。
     

    中医3招,治失眠


    第一招:针灸。针灸能够驱邪,很多穴位能够起到很好的调理阴阳的效果,对于失眠人群来说,针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二招:推拿。不要少看推拿,但是我们要选择医院等等比较保险的场所进行为最佳,因为推拿如果手法不好,很容易让身体受到损伤,推拿可以缓解疲劳,而且推拿可以让身体发热,哪怕是揉眼眶,也会让眼睛看得更清楚,这是推拿的功效。


    第三招:足浴,如果我们用酸枣仁,茯神,远志等等的中药泡脚,对于治疗失眠来说是非常好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加上红花,郁金,路路通等等来一起煎,然后用于泡脚,特别是在睡觉前泡,能够对失眠产生很不错的功效。
     

    拥有好的睡眠,除了以上方法以外,我们平常还可以多吃一些小米,黑枣,核桃等等,这些食物是能够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作用,能够调节我们的脾胃,起到补血安神的作用,如果我们想保持良好额的睡眠,可以坚持这样做,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一个好的睡眠。

  • 老家有个老头,中医的爱好者,脑袋里存了很多好玩的小方法。他有一次告诉我,如果身上被小刀等划伤,用一种东西抹上去就好了,而且不会留疤。这种中药的原料很好找,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头浓密秀丽的头发,它除了让我们的容颜更加靓丽之外,还是一种极好的止血药。它在中药上的学名叫血余炭,既然名字中有炭字,肯定不是剪下来后直接使用,制法很简单,把收集的头发洗净晒干,焖煅成炭即可。

     

     

    血余炭,味苦、涩,性平,入肝、胃、膀胱经,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之功,可用于治疗衄血、咯血、吐血、崩漏、便血、尿血、血淋等。其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煎服常用剂量是6~10g,研末服1.5~3g。

     

    在临床上,治疗上部出血如吐血、衄血等,常将其加入鲜藕汁中服用,效果极好。治下部出血之崩漏下血、血淋、小便不通等,常配滑石同用,以增化瘀利尿之功。

     

     

    现代还有医家用其治疗烫伤,将适量的血余炭(研细)与凡士林混合调匀涂敷创面上,再用消毒纱布包扎好,涂药前创面如有水泡,需刺破,再用消毒棉球拭干,头面部每天一次,其它部位2~3天一次,据报道,疗效极好。

     

    此外,《本草纲目》言“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名医别录》:“合鸡子黄煎之消为水,疗小儿惊热”,“主咳嗽,五淋,大小便不通,小儿惊痫,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已。”《唐本草》“疗转胞,小便不通,赤白利,哽噎,鼻衄,痈肿,狐尿刺,丁肿,骨疽,杂疮。”

     

    其作用如此之多,效果如此之神,我们可要好好爱护自己的一头秀发,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进行自救。

     

    (附:血余炭,中药名。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炮制方法: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 1、 苦参洗剂  

    组成:苍耳子15g、蛇床子30g、苦参50g。

    功效:外用止痒并且能够祛湿消肿。

    使用方法:将对应的药物量放在锅中煮开后再用小火炖20分钟,将汁放入盆子中晾凉可直接使用浓汁来涂抹患处,也可以兑水清洗皮肤。


    2、 侧柏叶洗剂

    组成:侧柏叶50g、蝉蜕10g。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止痒。

    使用方法:将侧伯叶先剪碎,然后和蝉蜕用纱布蜜蜂可以碾碎,倒入适量的水烧开后再煮10分钟,可以直接用汤汁涂抹患处。


    3、 土茯苓洗剂

    组成:土茯苓20g、苡米30g、木通10g、蒲公英20g、甘草3g。

    功效:清热解毒、止痒。

    使用方法:将其和1000ml的水一起炖煮,煮开后再继续小火15分钟然后将水晾凉后兑水清洗患处治疗湿疹。


    4、 无花果叶洗剂

    组成:50g无花果叶、20g明矾。

    功效:透疹止痒。

    使用方法:将无花果叶先洗干净然后加入明矾一起煮水,煮开后可以兑水清洗身上皮肤,也可以不兑水直接清洗治疗皮肤瘙痒和湿疹。


    5、 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60g、白术60g、防风30g。

    功效:益气增强抵抗力,治疗慢性湿疹。

    使用方法:将其一起打磨然后搅拌均匀每天喝9g,可以加入大枣2颗和水一起煎服饮用。


    6、 消风散

    组成:木通3g、甘草3g、石膏6g、牛蒡子6g、苍术6g、荆芥6g、胡麻6g、苦参6g、知母6g、蝉蜕6g、防风6g、生地6g、当归6g。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除湿。

    使用方法:将药物煎服后每天喝一剂,是治疗湿疹风疹皮肤瘙痒的药。


    7、 凉血祛风汤

    组成:生地15g、丹皮10g、炒黄芩15g、僵蚕10g、防风9g、蝉蜕10g。

    功效:凉血止痒、清热透疹。

    使用方法:每日煎服一剂,可分2-3次饮用,适用于皮肤瘙痒的皮肤疾病患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