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儿惊厥的病因及分类

小儿惊厥的病因及分类
发表人:李艳丽
 
 小 儿 惊 厥
 
    Convulsion   in   Children
惊厥的定义
 1、惊厥是不随意运动。
 2、以强直or阵挛等骨骼肌群突然
    发生不自主收缩。
 3、常伴意识障碍。
 4、皮层神经元异常同步性放电。
 5、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疾病。
惊厥发作可作为多种急性疾病的一个
    症状出现,
    随原发病好转而消失。
    如热性惊厥、
      脑膜炎时伴发的惊厥。
小儿时期惊厥发作的特点
1、发生率4-6%,较成人高10-15倍。
 
2、易有频繁或严重发作。
 
3、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发作。
 
4、惊厥的病因众多复杂。

鉴别惊厥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发作惊厥医院推荐专家
发作惊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脑瘫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小儿脑瘫对于宝宝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小儿脑瘫的症状有什么呢,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接下来大家就来听听小编的介绍吧!小儿脑瘫常见的症状:

    1、身体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一般脑瘫的症状会表现为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2、体位异常改变

    脑瘫医院指出,体位异常改变,比如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脚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这是小儿脑瘫的症状。

    3、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4、活动减少、运动发育落后

    其表现为不能抬头,后拇指向收,手张不开,不会伸手抓物,不会笑,不认人,面貌异常,这也是小儿脑瘫初期症状。

    5、反射异常

    小儿脑瘫症状是什么?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如坐位时,向各方向推患儿,患儿不会用手支撑。

    脑瘫在生活中已是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的严重的,而且人们要是没有及时的发现治疗的话,就会有更加严重的呃症状来危害大家。所以说在生活中大家要好好的了解脑瘫症状。

    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症状,而且出现最严重的现象就是过度激惹,持续哭闹、入睡困难,有些家长甚至反映“这孩子整夜地哭”。大约有30%小儿脑瘫小儿在生后3个月以内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突然发生剧烈的哭叫。

    还有一种就是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疾病患者,会时不时的就感觉到非常“敏感”或“激动”,正常小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在饥饿时会出现容易“激动”、“敏感”等现象也是小儿脑瘫常伴症状,但小儿脑瘫小儿即使在不饥饿时也容易出现。对突然出现的音响或体位改变很“敏感”,似惊吓状。

    大家听了以上小编对脑瘫症状的解释,现在对于这一问题应该了解一些了吧,所以我们提醒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测与治疗,以免再出现恶化的现象,危害大家。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饮食。

  • 小儿脑瘫的病发率是非常高的,很多的新生儿会出现此病的症状,遭受到该病的伤害,这种疾病的类型有很多,是大家必须要了解的知识,并且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那么小儿脑瘫疾病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呢,来了解一下吧。

    1、手足徐动型,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3、痉挛型,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早期诊断一般是指出生后的6~9个月内的诊断。其中3个月以内又称超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含义就在与可以使患儿得到早期治疗。过去以为脑瘫是不治之症,但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均可以治愈或正常化。早期治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月)尚未发育成熟,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被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

    综合了解到了上面的介绍之后,朋友们十分清楚的了解到了小儿脑瘫疾病的类型有哪些了,脑瘫的出现给很多的新生儿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导致孩子的发育异常,希望宝爸宝妈们可以将该小儿脑瘫重视起来,及早去预防此病。

  •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小儿手足口病,但是对于广大朋友来说,可能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在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儿手足口病,只有我们认真的了解了,才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些无知的举动。


    什么是小儿手足口病?有什么特点?


    手足口病是发生在小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来的,常发生在4~7月份,3岁以下的儿童较多见,可在一个家庭中散在发病,也可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校集体发生流行。


    发病初期,患儿可有发烧、口角痛、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

     

     

    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为微混浊的液体。由于疱疹为本病主要表现,而且多集中在患儿的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因此,称为手足口病。


    由于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因此,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哭闹不安。多数患儿在3~4天后,疱疹可自行消退,也不脱屑而痊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由于这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下述治疗措施:


    ①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等。


    ②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③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饭后漱口。

     


    ④局部可以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⑤当小儿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一般1~2周可以自愈。


    如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小儿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可以口服板蓝根冲剂以预防。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初步的知道了一些小儿手足的基本特点,小儿手足口病得了后我们该如何处理等方法。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就要认真注意这些方面,一旦发现,及早治疗。

  • 儿童多动症,即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儿多动症呢?现代科学总结了以下几种观点。


    至目前仍未明白,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

     

    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

     

    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

     

    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近年积累的资料提示本病有神经生理基础异常,认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脑内儿茶酚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等,其前身为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动物实验中用药物使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存储减少或耗竭时,动物出现活动过度症,给动物服用苯丙胺以提高脑内多巴农垦在突触部位的含量,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可使动物安静。

     

     

    临床上苯丙胺及丙米嗪(均有加强脑内突触部位多巴胺含量的作用)对治疗患儿活动过度有效,在丙磺舒试验中,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亦发现较对照组低。


    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通路,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

     

    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

     

    其它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独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明了多动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多动症倾向,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还是较乐观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出现肺活量减少的现象可能是非疾病因素,也有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如肺不张、胸廓畸形等。

    1.非疾病因素:肺活量减少可能与性别、年龄以及每个机体的呼吸肌肉是否发达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女性肺活量要低于男性。若不伴随病理性改变,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

    2.疾病因素:(1)肺不张:由于发生在胸腔内的占位性病变压迫肺部,造成肺组织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肺活量减小。(2)胸廓畸形:由于发育异常或脊柱侧弯等因素所致,可使肺扩张受限,肺活量减小。

    除此之外,外伤也可导致上述状况发生。建议及时查明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可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主要是由于脾脏功能增强过度,导致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从而引起脾大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护肝片、阿昔洛韦、吡喹酮等进行治疗,也可经脾部分栓塞术或脾切除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2.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由于自身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司坦唑醇、艾曲波帕等进行治疗。

    3.白血病:白血病多因自身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所致,可能会造成血液中白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尼洛替尼、干扰素、利妥昔单抗等进行治疗,也可经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休息,规律作息,平时应避免活动,避免外伤。

  • 钙对人体的骨骼发育,牙齿发育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约占体重的1.5%-2%。婴幼儿在出生第一年生长非常迅速,这就需要大量的钙质补充促进骨头的生长发育。因此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缺钙,经常从外界得到孩子需要补钙的信息,从而开始盲目补钙。那么0~3岁宝宝每天到底需要补多少钙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6个月

     

    宝宝每天需要钙200毫克。初生婴儿的唯一食品,是母乳或者配方奶,需要每天喝够奶量(600毫升以上)。另外要注意的是,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比较低,但它是促进钙的吸收利用、成功补钙的关键。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于出生后应尽快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配方奶粉必须添加维生素D。

     

    7~12个月

     

    宝宝每天需要钙250毫克。除了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这段时期爸爸妈妈们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质感从半流质过度到粗颗粒的形态。钙含量比较丰富的婴儿米糊,婴儿酸奶,蛋黄泥,蒸豆腐,碎菜末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1~3岁

     

    推荐宝宝钙摄取量为600毫克每天。钙质主要来源,从母乳转变到奶和奶制品。这时小朋友咀嚼能力大大增强,也是探索食物的阶段,宝宝可以尝试多种不同钙来源,多做一些食物探险。例如白煮鸡蛋,芝麻糊等。

     

    忽略的补钙窍门

     

     

    蔬菜中的补钙能手

     

    菠菜、苋菜等深色蔬菜本身含钙量不低,但稍稍有个缺点是含有草酸这样的抗营养因子。而芸苔属的蔬菜是一个例外,像是大白菜、青江菜、西蓝花和菜心等,草酸含量较低,可多吃,让它们成为宝宝钙质的好来源。

     

    选对豆腐很重要

     

    豆腐的含钙量和制作过程有关。传统豆腐使用的石膏(硫酸钙)或者卤水(氯化钙),使得豆腐的含钙量大增,而且都是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形式。豆腐含钙量排序:硬豆腐>软豆腐>豆腐花。

     

    多晒阳光多运动

     

    爸爸妈妈们除了饮食补钙,在有阳光的日子,经常带小朋友出去舒展下筋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加速人体钙质吸收,增加宝宝骨骼健康。​

  • 天气越来越暖和,是带孩子踏青的好时候。不过京东健康提醒大家:带着孩子外出的同时,也要警惕户外的一些过敏原环境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Part1:为什么孩子已成为哮喘圈的“老病号”?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哮喘儿童的气道反应性非常高,对外界的刺激,如冷空气、吸入花粉、灰尘、尘螨、动物皮毛、气候变化等十分敏感,可以引起气道的收缩、狭窄造成呼吸不畅,常在夜间或(和)凌晨发作或加剧。

    很多人误以为哮喘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多见,儿童得哮喘的少。其实,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儿童青少年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02%[1]

    当前,我国儿童哮喘控制得仍不太理想,但仍有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20%以上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2]

    由于不少家长对哮喘的认知仍有所欠缺,存在就诊不及时、治疗不规范、环境控制不理想等情况,不少孩子的哮喘病情总是时好时坏,年纪这么小就已经成为哮喘圈的“老病号”。

    Part 2:孩子有哪些表现?可能是哮喘

    很多家长朋友容易将支气管炎和儿童哮喘混淆,今天京东健康帮大家快速识别哮喘。

    支气管炎与常见哮喘、不典型哮喘的区别[2,3,4]

    疾病

    症状

    支气管炎

    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胸闷变异性哮喘

    典型症状

    咳嗽、咳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夜间和清晨发作或加重

    慢性咳嗽

    胸闷

    其他症状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才有可能出现气喘

    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病程>4周,咳嗽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存在持续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

    病程>4周,无喘息、气促,肺部听诊无哮鸣音,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或/和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一定要高度警惕哮喘的可能,及时到呼吸内科做肺通气功能检测、过敏状态评估、气道炎症指标检测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Part 3:哪些孩子容易患上哮喘?如何预防?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患上哮喘。

    也就是说,当您的孩子经常患湿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或有哮喘和过敏的家族史等情况时,家长就该引起重视了。

    哮喘虽然难治,但也可以早期预防,想要孩子不得哮喘,家长主要注意下面7点 [1]

    1. 母亲孕期宜进食富含维生素 D和维生素 E的食物。

    2. 母亲孕期及婴儿出生后避免烟草暴露。

    3. 提倡自然分娩。

    4. 鼓励母乳喂养。

    5. 出生1年内婴儿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6. 母亲孕期和儿童生命早期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7. 避免二氧化氮( NO₂)、二氧化硫( SO₂)和细颗粒物( PM 2.5)等室内外环境污染物的暴露。

    Part 4:孩子患了哮喘,怎么处理?

    儿童哮喘发作大多具有季节性、反复性等特点和规律,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可能发现自己的发病特点,寻找可能的环境和过敏原诱发因素并进行回避。

    比如感冒,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剧烈运动大笑哭闹等因素,容易诱发哮喘。

    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需要长期的规范化治疗。

    儿童哮喘发作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轻度哮喘发作时,可使用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类药物,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气道阻塞症状。

    中度至重度哮喘发作时,可使用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和糖皮质激素(ICS)联合治疗,以迅速缓解症状并减轻气道炎症。

    对于中至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如果规范使用SABA和糖皮质激素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可酌情考虑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在使用茶碱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及速度,注意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和血糖等[2,5]

    需要提醒的是,遵医嘱、规范治疗是控制哮喘最有效的途径,家长应注意不可擅自停药。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战胜哮喘!

    审核专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呼吸科主治医师董文芳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等.上海儿童哮喘健康教育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9):641-646.DOl:10.3760/cma.j.cn101070-20210223-00213.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建议(2020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09):708-717.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等.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9):641-646.DOl:10.3760/cma.j.cn101070-20230719-00017.
    [4]韩鹏,申昆玲.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22青少年哮喘管理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4):260-265.DO1:10.3760/cma.j.cn101070-20221125-01329.
    [5]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常用哮喘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及预防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20):1521-1528.D01:10.3760/cma.j.cn101070-20210720-00845.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就是小宝宝都受不了的,可是每次看着孩子嚷嚷着喊热了,打开空调,过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就会鼻塞流鼻涕,该怎么办呢?

     


    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孩子流鼻涕就是感冒吗?答案是:不确定的,孩子流鼻涕不一定就是感冒。


    宝宝吹空调产生鼻塞的现象,是因为空调的风太凉了,刺激到了宝宝的鼻内粘膜,就会使宝宝出现鼻塞的情况,当宝宝鼻塞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温毛巾给宝宝敷一敷鼻子,或者用温水给宝宝熏一熏鼻子,还可以用手捂一捂宝宝的囟门,都可以缓解宝宝的鼻塞现象,生活中家长要保证宝宝活动空间的湿润度,还要让宝宝在平时多喝一些白开水。


    那除了以上的这种情况还会有别的情况吗?有的。

     

    两个房间的温度是相差比较大的,一个房间开空调了,一个房间没开,孩子进进出出,忽冷忽热也会导致孩子一吹空调就会鼻塞流鼻涕,或者妈妈只打开了一个居室的空调,可是却抱着宝宝进进出出,让宝宝处于温差悬殊的两个世界里,这让宝宝娇弱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高低温的交替也容易使宝宝免疫力下降,感冒、发烧、打喷嚏自然容易惹上身了。因此,妈妈应该注意不要将空调的温度调的太低,以控制在25-28度最为适宜,把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差控制在3-5度内,而且不要将宝宝抱进抱出,一定要让宝宝进入房间内之后,再将空调打开,让他慢慢适应房间温度的变化。


    炎热的夏季,贪玩好动的宝宝从外面,玩耍活动回来,往往满身的汗水就直嚷着要开空调,这时候可别一时心疼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满身的汗水被冷风直接一吹,宝宝全身毛细血管会迅速收缩,容易引起发热、鼻塞、头昏脑胀等症状,到时候就更有得家长心疼了。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宝宝身上的汗水擦干,最好先洗个温水澡,让宝宝自然地静下来,适应了室内的温度,再将空调打开,同时注意不要将风口直接对着宝宝吹。

     


    宝宝一吹空调就鼻塞,该怎么预防会比较好呢?

     

    1,定期清洗空调

     

    空调使用久了,会积攒灰尘、滋生细菌。有宝宝的家庭,夏天到来前一定要清洗好空调,最好请专业的人士处理,清洗过滤膜、冷却盘,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微生物。空调干净卫生,吹出来的风才清新舒畅,有利于宝宝呼吸健康。

     

    2,别忘加湿

     

    空调制冷的同时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长期吹空调甚至出现鼻腔粘膜出血等不适。享受清凉的同时,别忘了给房间加湿哦,放盆水也是好的。另外,平时要注意给房间开窗通风,家里不要吸烟,以免引起空气污染导致宝宝呼吸道疾病,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加湿器。吹空调太久会导致身体对空调的依赖,早晚可以带宝宝到荫凉处透透气,这比吹空调更有益健康。


    3,温度别太低

     

    家有宝宝的空调温度别设置太低,一般28度左右最为适宜。宝宝在空调房间睡觉的时候可以穿个肚兜,以免小肚肚着凉导致感冒等不适。


    4,晒晒太阳

     

    夏季需要消暑降温,但整天闷在空调房间会导致身体机能和代谢缓慢。晒太阳不但能杀菌消毒,还能增强宝宝身体抵抗力。夏季早上7点前或下午5点后带宝宝出去逛逛,对增强宝宝免疫力大有裨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医生的患者群里,病友叙述:她的孩子今年五岁了,孩子上学没多久就出现咳嗽,咳痰,甚至高热不退。因为在之前的几年里孩子一直由他奶奶山西老家带着,小孩一有病便带去医院打点滴,导致孩子脾胃虚弱经常感冒。询问我是否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预防感冒咳嗽。

     

    孩子经常感冒流鼻涕,很多家长会选择立即使用消炎药以及抗病毒治疗。可为啥孩子每次感冒之后都是咳嗽不断?罪魁祸首就是喝了凉药!

     

    针对上述家长提出的疑问,我建议她去药店买紫苏叶和陈皮,晚上在家熬水给孩子喝,同时去水果店买橘子,给孩子烤着吃,配合着紫苏叶、陈皮水。之后他给我反馈:孩子的咳嗽慢慢缓和。连续吃了一个星期,不但咳嗽缓解,消化也变好了。我叮嘱她,最后收尾,熬了山药水给孩子喝。孩子消化系统明显改善,舌头由舌质由淡白转为淡红。

     

     

    为什么简单的两味中药就可以缓解咳嗽呢?

     

    《本草崇原》一书指出:“陈皮胸中瘕热清,下气止呕咳逆平,停痰脾不能消谷,开胃宽中小便分。”张志聪强调:陈皮是《神农本草经》上品药,留白则理脾健胃,去白则消痰止咳。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肺咳,非独肺也。”孩子的感冒、咳嗽,大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纳少纳呆,舌头上面白白一层,有时还伴有大便不通畅。尤其是一上来使用抗生素治疗,刚开始很管用,病情会迅速好转,但到后期不仅仅咳嗽好不利索,还会影响到食欲,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抗生素属于寒性药物,会伤及脾胃,导致饮食物消化失常。脾主运化,除了运化水谷,还要运化水湿,水湿运化不利,水聚生痰,也就导致感冒后或者咳嗽后期,有痰咳嗽不断。

     

    所以我建议上述家长去药店抓陈皮,烤橘子都是取自于本草经里面关于陈皮的叙述。陈皮理气化痰,烤熟的橘子不仅仅可以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也可以健运脾胃,促进食欲的恢复。

     

     

    那里面的紫苏叶又有什么作用呢?《神农本草经》指出:紫苏气味辛温,臭香色紫,其叶昼挺暮垂,秉太阳天日晦明之气。天气下降,故主下气。下气则能杀谷,杀谷则能除饮食。就是讲,紫苏叶可以下气,辅助胃肠道气机向下通行,助饮食消化 。此外,紫苏叶属于辛温解表药,可以祛风解表,驱散停留在孩子体内的风邪,促进感冒咳嗽的痊愈。

     

    总之,大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注意顾护脾胃,只有脾胃运化正常了,机体才有能量驱邪外出,疾病才可能迅速痊愈。

     

    本文旨在科普,患者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 新生儿低钙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指的是新生儿血清总钙低于1.8mmol/L(7.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的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早期低钙血症: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难产儿等,以及患有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等疾病的婴儿。

    2. 晚期低钙血症:多见于足月儿,尤其在人工喂养的婴儿中较为常见。由于牛奶、黄豆粉等代乳品中磷含量较高,且钙磷比例不适宜,导致钙吸收不良。

    3. 其他低钙血症:如维生素D缺乏、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

    1.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惊跳、手足搐搑、震颤、惊厥等。

    2. 呼吸改变、心率增快、发绀等。

    3. 胃肠平滑肌痉挛,如严重呕吐、便血等。

    4. 喉痉挛和呼吸暂停。

    【诊断】

    对疑似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婴儿,应结合病史和血钙、尿钙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心电图检查可见QT间期延长,有助于诊断。

    【治疗】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

    1. 静脉补充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

    2. 口服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

    3. 维生素D治疗。

    4. 调节饮食,强调母乳喂养或使用钙磷比例适宜的配方奶粉。

  • 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但长时间高烧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文将探讨小孩发烧时间长的潜在风险,包括惊厥、脱水、炎症、脑膜炎等。

    一、惊厥风险

    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长时间高烧更容易引发惊厥。惊厥表现为突然失去意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脱水与炎症

    长时间高烧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引发脱水。同时,高烧也可能引发炎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脑膜炎与脑损伤

    发烧可能由感染引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膜炎或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四、治疗建议

    1. 物理降温:当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洗热水澡、浸泡双脚等。

    2. 药物治疗:可使用退热药、抗炎药物等缓解症状。

    3. 密切观察:关注发烧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呕吐等。

    五、预防措施

    1. 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抵抗力。

    2. 及时就医:若孩子长时间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

    3. 接种疫苗:预防相关传染病,降低感染风险。

  • 新生儿惊厥,这一听起来就令人担忧的词语,背后隐藏着无数家庭的心酸和担忧。新生儿惊厥是指由多种原因(产伤、缺氧、代谢异常、感染及先天畸形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进性紊乱的一种症状,是脑组织部分神经元突然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随意的收缩运动。

    加加出生7个月,本应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反复惊厥而饱受折磨。这7个月里,加加的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心如刀割。每一次惊厥发作,都仿佛将他们推向死亡的边缘。

    面对新生儿惊厥,如何才能扭转乾坤,让孩子重获健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常见的惊厥原因包括:颅内疾病、感染、代谢异常、药物、先天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畸形、家族性良性惊厥等。

    针对不同的原因,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颅内疾病,医生可能会进行颅脑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感染,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针对代谢异常,医生会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的护理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惊厥的先兆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2. 避免孩子接触感染源

    3. 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

    4.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5. 学会简单的急救措施

    新生儿惊厥虽然可怕,但只要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大多数孩子都能战胜病魔,健康成长。

  •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维生素D缺乏症的症状、原因、预防和治疗,帮助家长了解并关注宝宝的健康。

    一、维生素D缺乏症的症状

    维生素D缺乏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 手足抽搐:宝宝会出现突然的手足抽搐、眼睑痉挛等症状。
    • 惊厥:宝宝可能会出现突发性的全身抽搐,甚至失去意识。
    • 佝偻病:宝宝骨骼发育不良,出现佝偻病症状。
    • 生长迟缓:宝宝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 免疫力下降:宝宝容易感染疾病。

    二、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日照不足:宝宝户外活动时间少,无法充分接触阳光。
    • 饮食摄入不足:宝宝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 疾病影响:如腹泻、吸收不良等疾病导致维生素D吸收减少。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代谢。

    三、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

    为了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让宝宝晒太阳30分钟以上。
    • 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奶制品等。
    •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宝宝的维生素D水平,及时补充。
    • 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

    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补充维生素D:根据医生建议,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 补充钙剂:根据医生建议,给宝宝补充适量的钙剂。
    • 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磷、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 加强锻炼:适当锻炼,促进骨骼发育。

    五、维生素D缺乏的注意事项

    在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过量补充维生素D: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导致中毒。
    •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宝宝的维生素D水平。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

    总之,维生素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营养性缺乏疾病,家长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婴幼儿时期,孩子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其中,发烧是常见的症状,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惊厥,对孩子造成严重危害。那么,婴儿发烧惊厥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一、婴儿发烧惊厥的表现

    1. 高热惊厥:通常发生在体温升至39℃以上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眼球凝视、斜视或上翻,意识丧失,甚至停止呼吸1-2分钟。严重者可能出现口唇发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2. 简单型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表现为全身性抽搐,持续时间短,不超过10分钟,一日内仅发作一次,抽搐后迅速清醒,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3. 复杂型高热惊厥:多见于半岁以内或4岁以上的孩子,一日内发作多次,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甚至已有4次以上发作。部分病例呈现部分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搐。发作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

    二、婴儿发烧惊厥的处理

    1. 保持孩子侧卧位,避免仰卧,防止窒息。不要给孩子喂药,以免误吸。解开上衣,保持呼吸顺畅。

    2. 用手绢等物品包裹小药盒,让孩子咬住,防止咬伤自己。清理孩子流出的唾液,特别是鼻腔分泌物,防止窒息。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孩子,不要随意搬动。

    3. 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进行物理降温。待孩子情况稍好转后,及时就医。

    三、预防婴儿发烧惊厥的措施

    1. 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感冒。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

    3.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预防肠道传染病。

    4. 合理安排饮食,增强体质。

    5.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与诊断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由于胎儿在宫内或出生过程中出现缺氧缺血情况导致。HIE的症状表现多样,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 轻度症状

    轻度HIE的患儿通常表现为过度觉醒、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如抖动、震颤等。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2. 中度症状

    中度HIE的患儿表现为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部分患儿会出现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10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

    3. 重度症状

    重度HIE的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

    新生儿HIE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但同时要做影像学和其他检查,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价。

    1. 病史

    有明确围生缺氧史,特别是围生重度窒息史患儿。

    2.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生后1周尤其头3天内出现异常神经症状,病情较重时前囟饱满、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等。

    3. 合并症

    常合并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同时存在颅内出血。

    4. 辅助检查

    颅脑CT及颅脑B超检查对诊断、分度、估计预后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

    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早产和窒息等高危因素。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出生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呼吸、心跳、面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1. 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等。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脑保护剂、抗惊厥药物等。

    3.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 occupational therapy、言语治疗等,以帮助患儿恢复功能。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等因素。轻度HIE的预后良好,中度HIE的预后取决于治疗效果和是否存在后遗症,重度HIE的预后较差,存活者常留有后遗症。

  • 新生儿的到来为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然而,新手父母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新生儿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和疾病。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可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新生儿反应低下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

    1. 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在宫内窘迫和严重窒息史后,容易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为反应低下、惊厥、颅内压增高,脑电图异常。此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脑CT和脑B超检查,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 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衰竭多由呼吸道病变引起,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低下、肌张力减退等。此时,应立即就医,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 低体温:新生儿体温降至35℃以下,表现为反应低下、肌张力减退。应及时给予复温措施,如用暖水袋、电热毯等,同时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

    4. 药物影响:母亲分娩前使用的降压药、镇静药或麻醉药,可能导致新生儿反应低下。此时,应告知医生母亲用药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其他原因: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合并低血糖、新生儿脱水酸中毒、心功能不全、贫血和休克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反应低下。应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新生儿护理要点

    1.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新生儿受凉。

    2. 定期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

    3. 注意新生儿喂养,避免呛咳和窒息。

    4.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5.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惊厥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那么,脑出血后出现惊厥是怎么回事呢?

    脑出血后的惊厥,通常被认为是由癫痫引起的。脑出血会导致颅内神经细胞之间的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等症状。这种惊厥发作可能会导致颅内再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控制脑出血后的惊厥,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给予患者安定或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

    2. 积极口服抗癫痫药物,以维持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3. 改善脑电图,明确诊断,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4. 通过电解质检查,排除低钙血症等引起的惊厥。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2. 选择易消化的高热量和高蛋白质食物,如豆腐、牛奶等。

    3. 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4. 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脑出血后的惊厥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一旦出现惊厥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小儿发烧惊厥是家长们较为担忧的一种情况,那么,这种惊厥是否会导致孩子留下后遗症呢?答案是有可能,但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受到影响。

    孩子的惊厥后遗症与病因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例如,如果惊厥是由于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如脑炎或宫内感染,那么后遗症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单纯由高热引起的惊厥,后遗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可能会导致脑缺氧、脑损伤、脑水肿等问题,从而增加后遗症的风险。

    导致儿童发烧和抽搐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发烧:当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可能会发生热性惊厥。

    2. 年龄因素:6个月至5岁的儿童更容易发生热性惊厥,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容易抽搐。

    3.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过抽搐史,孩子发生惊厥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4. 中枢系统感染:如脑炎和脑膜炎也可能导致儿童发热和抽搐。

    5. 中毒性脑病:患有严重肺炎和流感的儿童,由于中枢系统感染而出现发热和抽搐症状。

    为了预防孩子发生惊厥,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空气污染。

    2. 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

    4. 避免感冒,减少疾病的发生。

  •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脑膜炎,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脑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呕吐、恶心,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惊厥。

    对于新生儿以及三个月以下的婴儿来说,化脓性脑膜炎的危害更大。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全身中毒的症状,如容易哭闹、嗜睡、呕吐、尖叫、惊厥、发热,甚至呼吸不规则。

    当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和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以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等抗病毒药物。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可以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同时,要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多数脑膜炎患者体质虚弱,应保证营养供应,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为了预防脑膜炎,建议平时注意休息,经常锻炼,饮食健康,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提高免疫力。同时,要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流感季节。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患有脑膜炎,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