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内容已下线~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还记得《头脑特工队》里那一群情绪小伙伴吗?它们以不同的色彩和形态代表着喜悦、忧虑、愤怒、恐惧和厌恶这些小情绪,它们在脑内轮番登场,演绎着喜怒哀乐的交响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深入这片情感森林,揭秘情绪背后的奥秘,学会与内心的小伙伴和谐相处~ 情绪释放:表达与疗愈 有时候,找到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情绪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方法: ● 艺术创作:绘画、音乐或舞蹈可以作为情绪表达的出口,帮助你以非言语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情感。 ● 写作:通过写日记或创作故事️,你可以探索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是第一次清晰地理解它们。 ● 与人交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分享你的感受,可以获得支持和新的视角,帮助你从情绪中恢复。

  •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早上起来昏昏沉沉,每天只想瘫着不动,什么也不想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如果用最近最火的梗来说,就是正式确诊为「安陵容」:因为心真的好累。 代用影视或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来对自己的状态进行精准表达就是「确诊式文学」,不同的人物表达了不同的情绪意义——是发疯、疲惫、厌恶社交。 每一个「确诊」背后都隐藏着丧情绪,在社会的压力下,我们经历着迷茫、孤独、崩溃、压抑、委屈……这些情绪只能憋在内心,无从释放。 仔细思考一下:你最近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过得快乐吗?你的心理健康吗? 如果不快乐,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麻烦呢?如何缓解自己的痛苦呢?你会尝试做心理咨询吗? 我该去做心理咨询吗? 在决定是否进行心理咨询之前,建议大家先问自己这5个问题。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什么区别? ●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心理咨询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家的交流,目标是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增强自我认知和改变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心理咨询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冲突和挑战,可以包括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婚姻家庭、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则是一种更深入、更系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治疗通常由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提供,他们通过专门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来帮助个人应对和缓解心理疾病、情绪障碍、心理创伤等问题。 简而言之,心理咨询更侧重于一般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和支持,而心理治疗则更专注于治疗和减轻严重的心理疾病和情绪障碍。 1. 人群不同: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 2. 问题不同:心理咨询着重处理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心理治疗适应范围则为神经症、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 3. 时间不同:心理咨询耗时短,心理治疗耗时较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询? ● 先自我思考 1. 为什么会有想做心理咨询的念头?是因为太痛苦了自己解决不了?还是仅仅想找个人聊聊天? 2. 那这种痛苦持续有多久了?是否有超过两周?两周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感到痛苦? 3. 这种情况有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社交生活?有没有影响自己的睡眠、饮食情况? ● 根据情况选择治疗 如果你的答案是自己很痛苦,并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那就有必要去做一下心理咨询。 若是情况严重到上升为心境障碍、心身疾病、人格障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等等,那可能心理咨询不能完全帮助你解决问题。 当然你不需自己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找到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他们都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心理治疗或者咨询的建议。 你适合哪种类型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有很多流派,但所有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促使来访者成长、自立自强,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具体到不同的流派,治疗目标又各有不同。 可以选择询问咨询师,至于哪种方法最有效,咨询师会根据你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当代的咨询师一般会有一定程度的整合取向,而且咨询师会欢迎你和他讨论,你所需要和适合的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是做量表吗? 心理咨询不只是做量表,量表评估只是心理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前心理咨询大部分是谈话疗法,也有沙盘、绘画、催眠等技术和方法。 心理咨询时间长吗?价格贵吗? ● 时间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一次五十分钟,一周一次。 至于要做多少次,要根据自己症状的严重程度、求助欲望和实际情况来与咨询师协商。 ● 价格 不同的城市、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咨询时长以及资历等都会影响具体价格,但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才是最好的。 心理咨询,正在改变人生轨迹 心理咨询虽然不能直接帮助解决现实问题,但它可以让你认识平时无法认识到的、根源于内心深处的内部冲突。 帮助提高解决内心冲突的能力,从而拥有解决那些现实难题的信心和能力。 看清内心真实想法 有时候人们痛苦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 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看清内心真正的想法,从而做出适合的选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快乐。 认清现实 很多时候痛苦的原因往往在于面对问题时,采用逃避的方法来解决——缅怀过去或憧憬未来,从而缺乏「现在」的概念。 心理咨询能帮助来访者认识到「此时此地、此时此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是谁以及所处的现实环境。 以此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增加心理自由 正因为人生不能完美,所以我们才需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勇于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心理自由。 改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也能帮助来访者纠正认知偏差和非理性思维,学会建立诚实、理解、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更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真实的自我,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 改善身心健康 无疑,这是心理咨询最大的好处。 通过在与咨询师沟通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痛苦,并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从中学会放松,并发展应对机制,从而改善自己目前糟糕的心理状态。 做出有效行动 心理咨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心理咨询,学会控制情绪状态,采取应对的有效行动,解除压力源,从而提高工作生活的质量。 在咨询中,个体可以练习这一过程,与咨询师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应对日常生活压力,学习一些应对压力时的放松训练,以管理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将这一实践应对于日常生活,能够更自信的面对工作和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一次心理咨询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评估自己的求助欲望和动机。 如果你对咨询抱有积极的期望,那么咨询的效果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你对咨询本身就不认可,那咨询效果也就不会太好。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它指的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咨询不会直接帮助解决问题本身,它的聚焦点仅限于来访者个人,认清心理咨询的作用,强化「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放轻松 可能在最开始的阶段,面对陌生人讲述自己最难堪、最痛苦的经历是不太容易的。 但要慢慢放松,减少自己的戒备心理,真诚的面对咨询师,减少咨询中的阻力。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咨询室内,你可以表达自己的任何想法,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咨询师的看法,咨访关系越好,咨询效果也就会越好。

  • 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带给我们欢乐、爱情和支持,但也可能带来挑战和困难。 那优质的两性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京东健康特邀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临床心理科 二级心理咨询师 童立为您解答↓ 话题一:两性关系的情绪价值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二级心理咨询师童立: 专家观点1:家庭是两性关系的"港湾" 现在婚姻中的男女关系,和古时候"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完全不同。如今在中国社会,男女都承担着重要责任,家庭作为远离外部纷扰的"港湾",是应该给夫妻提供宽慰和释放的场所的。然而两个压力比较大的个体,都很难顾全到彼此,矛盾就会激发。所以,很多婚姻关系都存在着很大的"错位问题",经常闹矛盾或者冷战的夫妻,自己心理问题不小,影响的孩子也心灵受挫。 专家观点2:男女在婚姻中情绪需求不同 在婚姻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的情绪需求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女人常常要的是细水长流的爱,更多的关心,支持帮助,而男人想要女人无条件地信任、欣赏、认可。但不少婚姻中的女性想改造男人,让男人更加完美;而男人呢,粗糙寡淡,只顾自己无法为女人设身处地,结果都是为难彼此。情感的连接是情绪价值的交换,是彼此心理需要的满足,开诚布公的交流,身体的接触和抚慰,多为彼此设身处地,都能在长久男女关系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话题二:两性关系的相处模式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二级心理咨询师童立: 专家观点1:优质的沟通,前提是耐心的倾听 很多研究婚姻关系的专家,都会去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但是沟通有个前提——倾听,这就是一种接纳和试图理解对方的过程,看见对方的情绪,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才能针对问题展开有效的沟通。 而后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首先要做到"有回复",比如妻子到家了说了句"我回来了",丈夫如果抬抬头当没看见是一种效果,但要是重复一句"你回来啦"又是另一种效果,这就是很简单的情感连接方式——复述对方的话。;另外,尽量保证坦诚,夫妻双方是最亲密的爱人,藏着掖着就会心生嫌隙,你不问,我不说,大家都沉默,久而久之争吵或矛盾就滋生了;最后是从心态上,容许彼此的不同,求同存异,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包容,也是优质沟通的必要条件。 专家观点2:家庭中,男女分工要合理 在家庭中,男女应该共同承担责任,包括照顾孩子、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等。男女应该意识到,家庭事务不应该成为女性的专属责任,男性也应该承担起家庭事务的一部分。 其次,在家庭中,男女的职业和事业应该被平等对待。如果一个人在家庭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那么他/她在职业和事业上,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是财务的问题,出现风险要共同承担,提前规划是必要的,和经营一家小公司没什么区别。 专家观点3:养育方面的矛盾,与观念冲突相关 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很多观念是不相同的。但是,养育是夫妻双方合作的共同"项目",必要的探讨是可以的,无谓的争执不需要,只要目标一致,有商有量才能在养育这件事儿上慢慢达成一致。 问题三:优质两性关系指的是什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二级心理咨询师童立: 专家观点1:能够保证轻松和舒适的感受 两性关系即使结为夫妻,依然应该"我尊重你的感受,你有你的情感,然后绝不会以爱之名去绑架你"——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是一种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优质的两性关系是彼此面前,能够敞开自我,也能将自己脆弱暴露给对方,而另一方能够给予温暖陪伴。两个人愿意去做温暖彼此的小事,比如注视对方,拥抱对方,认真倾听对方,给对方准备他还吃的东西,都能让生活因为彼此的参与而亲密重叠在一起。

  •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恋爱脑呢?其实,恋爱脑的特征很明显: 1. 反复原谅对方的过错:重度恋爱脑的人,会将对方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即使对方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也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 2. 总是在单方面地付出:爱情讲究有来有往,而重度恋爱脑的人,却总是一个人默默承担着所有。 3. 把爱情当做人生的追求:向往爱情没有错,可我们仍需要谨记: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应该尽全力,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 该如何变清醒?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一些「重度恋爱脑」的时候,该如何变清醒呢? 1. 要认可自身的价值。 2. 去开拓自己的眼界,追寻自己的理想,始终坚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3. 就是对爱人「祛媚」,站在平等的位置去相爱,而不是仰视对方。 当然,我们也要学着在每一段感情中都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强求任何一段缘分,学会释然,要相信属于自己的终究会到来。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在爱情中保持自我、拥抱幸福!

  •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童年的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家长要如何给孩子一个治愈的童年? 京东健康特邀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汪瞻为您解答↓ 问题一:讲讲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为什么有“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样的说法?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童年影响人生的说法,是存在问题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童年需要一生治愈”和“童年可以治愈一生”2种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成年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时,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关注或回忆童年的诸多事件。只是当我们习惯把注意力放置在童年上,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童年时,集中冗思这些不可改变的过往,痛苦就会激增,情感会无力。这些实际上是源于对童年错误的认知。 讲个形象的故事吧,一只幼年的大象,小时候被一个绳子捆住不能挣脱,而当大象长大后,明明可以轻松挣脱绳索,但由于童年的误解,仍旧以为绳索的束缚不可挣脱,突破的行为也不会去尝试。这其实是因为童年的错误认知,延续到了成年,而未做出适应或功能良好的纠偏,最终跌入了思维的陷阱中。 专家观点2:心理学全新的认知,是全民需要关注的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号召大家对心理学提升认知水平,也应该通过正确的科普,进行知识的更新。错误的信息存在误导的作用,也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问题二:作为家长,如何能给予孩子健康的童年陪伴?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每5名青少年,就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最近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的指数,已经增长到23左右,换言之,每5名孩子就可能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历史数据认为“成年早期为抑郁症高发期”,但现在青少年抑郁问题更值得关注,目前抑郁症年轻化的确已是一个大趋势了。 专家观点2:中国孩子创新力弱、抑郁率高,引发了对教育与思维模式的思考 大家通过很多报道能了解到:中国孩子普遍成绩优秀,但是创造力缺乏,同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也会比较高,这都与填鸭式教育、思维固化相关。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有1项著名的研究发现,人的思维分为2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中国的教育领域对思维模式的培养反而是缺乏的。 如果一个孩子数学成绩比较差,中国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帮助其排除对于数学的恐惧”,而是直接给孩子安排数学补习班,这种处理往往会让孩子出现对于学科的厌恶。“哪里不会,补哪里”的思维模式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也会造成孩子的固化思维。更灵活的思维,可以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要记住,每一场失败都值得纪念,每一次的教训,都是为了找到正确的路。固定型思维使孩子无法“胆大妄为”的去想象,也不能“肆意妄为”的去生活,更不能“兴致勃勃”的去失败。孩子害怕失败的出现,强化了对自我的不认可,最后可能终日郁郁寡欢。 专家观点3:家长的鼓励式教育和正向引导很重要 其实,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侧重,家长要明白,结果并没有过程更重要。比如,某一个学科的成绩,家长应该在不同阶段给到不同的奖励,帮助孩子回顾失败、总结经验、突破问题,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不可怕,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过程,这也是家长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式,避免思维僵化、生活内耗的发生。 问题三:孩子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后天可以改变吗?做父母的,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积极的纠正?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性格组成有3部分:50基因、15父母与社会环境、35自主意识的选择 基因与外在因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值得关注的是自主意识这一部分,很多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一旦去塑造新的习惯之后,大脑就会发生改变。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自主意识选择的优秀案例,她生下来存在先天残疾,性格是急躁且自卑的,外界的环境影响了她的认知,但她逐渐通过自主意识的提升,慢慢塑造了性格,这也是可以突破先天问题的。 所以,先天与后天因素同样重要,我们不能极端的判断“先天”和“后天”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理解性格的影响占比,这两项对整个人生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改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专家观点2:强势输出的父母,可能会扼杀孩子独立面对的能力 虎妈狼爸的教育角色,的确会一定程度地纠正孩子的成长“弯路”,但同时也间接扼杀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未来一旦脱离了强势引导,可能就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受到挑战。强势的过程,往往会忽略孩子情感的表达,帮助孩子的先决条件是尊重孩子的反馈,不要单方面的强加,这样也能避免孩子叛逆的发生。

  •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明明自己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加班加点帮同事弄好了PPT。 明明自己不能吃辣,可为了让朋友开心,每一顿饭都硬着头皮吃下去。 明明是对方的错误,你却总是在自己身上挑毛病。 而这,就是讨好型人格! 当一个人总是在成全别人,委屈自己的时候,正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科技还是经济,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发展的背后是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所以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有不少人都患上了抑郁症。随着这种疾病的不断科普,我们知道这是属于精神范畴内的一种疾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生理因素 男性天生坚毅,而女性较为敏感柔弱。但是造物者却将生儿育女的重担放在了女性娇弱的肩上。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会迅速增多,所以这个时期她们的内心是平和而安宁的。 但是生产之后,雌激素水平会呈断崖式地下降。再加上照顾婴儿的劳累,升级做新手妈妈的不适应,都会让她们陷入抑郁之中。这个时候,要是家人没有注意到她们的精神变化,只会进一步刺激病情发展。 环境因素 女性本身的压力很大 ,不仅需要在工作的时候和男性们一较高下,回到家的时候,还要料理家务,监督孩子学习。 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一样都不得推卸。长期生活在这样高压的环境里,女性们容易精神紧张,从而出现焦虑的情绪。 这个时候要是再不引起重视,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压倒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你发现自己身边的女性有抑郁症的倾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以平常心来对待她们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她们每天都深陷在自责和自卑的漩涡中。她们努力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异常。如果我们已经悄悄察觉她们的病情,一定不要大惊小怪地当面求证。 更不要时时刻刻地想去开导她们。我们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她们。抑郁症虽然属于精神范畴,但是她们不是疯子。 默默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 人生短短几十年,谁不想活得安宁而温暖。但是肩上的责任,只能让我们披甲上阵。患抑郁症的女性就是因为担负了太多的责任,而忽视了对自己的疼爱。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种女性,就让我们默默给予她们更多的爱。当她们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水,或者是简单的几句问候,就可以帮助她们缓解一些压力。当她们需要倾诉的时候,我们只要静静聆听就好了。 虽然现在得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还没有找到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但是我们也不必谈抑郁症色变。只要我们每天坚持去锻炼身体,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并且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吃药,一定可以慢慢地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第二,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享受这个过程,体会其中主人翁的责任感,你会发现这个社会也有你出的一份力,渐渐的你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第三,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只看到生活不完美的部分。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不完美的生活,积极地去改变生活中的不完美的部分,只有去感受生活才会爱上生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酒瘾、烟瘾、网瘾、毒瘾……生活中那么多的美好瞬间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为什么还是有人会让自己陷入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今天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不仅仅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尽管明知某些行为伤身害己,但依然难以摆脱「瘾」的束缚,那这么大的「瘾」,都是哪儿来的?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