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童年对人的一生有何影响,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童年?专家解答→

童年对人的一生有何影响,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童年?专家解答→
发表人:汪瞻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童年的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家长要如何给孩子一个治愈的童年?

 

京东健康特邀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汪瞻为您解答↓

 

问题一:讲讲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为什么有“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样的说法?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童年影响人生的说法,是存在问题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童年需要一生治愈”和“童年可以治愈一生”2种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成年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时,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关注或回忆童年的诸多事件。只是当我们习惯把注意力放置在童年上,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童年时,集中冗思这些不可改变的过往,痛苦就会激增,情感会无力。这些实际上是源于对童年错误的认知。

 

讲个形象的故事吧,一只幼年的大象,小时候被一个绳子捆住不能挣脱,而当大象长大后,明明可以轻松挣脱绳索,但由于童年的误解,仍旧以为绳索的束缚不可挣脱,突破的行为也不会去尝试。这其实是因为童年的错误认知,延续到了成年,而未做出适应或功能良好的纠偏,最终跌入了思维的陷阱中。

 

专家观点2:心理学全新的认知,是全民需要关注的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号召大家对心理学提升认知水平,也应该通过正确的科普,进行知识的更新。错误的信息存在误导的作用,也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问题二:作为家长,如何能给予孩子健康的童年陪伴?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每5名青少年,就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最近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中国青少年焦虑抑郁的指数,已经增长到23%左右,换言之,每5名孩子就可能有1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历史数据认为“成年早期为抑郁症高发期”,但现在青少年抑郁问题更值得关注,目前抑郁症年轻化的确已是一个大趋势了。

 

专家观点2:中国孩子创新力弱、抑郁率高,引发了对教育与思维模式的思考

 

大家通过很多报道能了解到:中国孩子普遍成绩优秀,但是创造力缺乏,同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也会比较高,这都与填鸭式教育、思维固化相关。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有1项著名的研究发现,人的思维分为2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中国的教育领域对思维模式的培养反而是缺乏的。

 

如果一个孩子数学成绩比较差,中国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帮助其排除对于数学的恐惧”,而是直接给孩子安排数学补习班,这种处理往往会让孩子出现对于学科的厌恶。“哪里不会,补哪里”的思维模式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也会造成孩子的固化思维。更灵活的思维,可以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要记住,每一场失败都值得纪念,每一次的教训,都是为了找到正确的路。固定型思维使孩子无法“胆大妄为”的去想象,也不能“肆意妄为”的去生活,更不能“兴致勃勃”的去失败。孩子害怕失败的出现,强化了对自我的不认可,最后可能终日郁郁寡欢。

 

专家观点3:家长的鼓励式教育和正向引导很重要

 

其实,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侧重,家长要明白,结果并没有过程更重要。比如,某一个学科的成绩,家长应该在不同阶段给到不同的奖励,帮助孩子回顾失败、总结经验、突破问题,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不可怕,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过程,这也是家长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式,避免思维僵化、生活内耗的发生。

 

问题三:孩子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后天可以改变吗?做父母的,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积极的纠正?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汪瞻:

 

专家观点1:性格组成有3部分:50%基因、15%父母与社会环境、35%自主意识的选择

 

基因与外在因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值得关注的是自主意识这一部分,很多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一旦去塑造新的习惯之后,大脑就会发生改变。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自主意识选择的优秀案例,她生下来存在先天残疾,性格是急躁且自卑的,外界的环境影响了她的认知,但她逐渐通过自主意识的提升,慢慢塑造了性格,这也是可以突破先天问题的。

 

所以,先天与后天因素同样重要,我们不能极端的判断“先天”和“后天”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理解性格的影响占比,这两项对整个人生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改变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专家观点2:强势输出的父母,可能会扼杀孩子独立面对的能力

 

虎妈狼爸的教育角色,的确会一定程度地纠正孩子的成长“弯路”,但同时也间接扼杀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未来一旦脱离了强势引导,可能就会不知所措,甚至出现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受到挑战。强势的过程,往往会忽略孩子情感的表达,帮助孩子的先决条件是尊重孩子的反馈,不要单方面的强加,这样也能避免孩子叛逆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小胖子。这些肥胖孩子的健康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一定要引起高度的关注,以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肥胖对于身体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1、内分泌与代谢问题

    2型糖尿病:随着肥胖现象的日益严重,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呈现低龄化,而且青少年时期的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其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微小血管的病变等;代谢综合征:这是以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包括有血压的升高、血脂的异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发生率。

     

    2、消化系统问题

    主要表现为非酒精性的脂肪肝、胆石症以及消化道功能受损的表现。

     

    3、呼吸系统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容易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研究报道肥胖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

     

     

    4、运动系统

    肥胖容易对骨骼肌肉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容易导致关节、骨骼以及肌肉的损伤,在进行X线检查时可发现其病变。

     

    5、社会心理的影响

    肥胖对于孩子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有自卑感、焦虑以及压抑,总感觉自己容易被他人所疏远。尤其是对于女孩子的成长来说,对孩子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人几点

     

    第一,严格控制孩子的一日三餐,既要营养丰富,但是也要低脂低盐;

     

    第二,尽量不要让孩子食用零食,可以让其多食用水果,但是含糖分大的水果还是要少食用;

     

    第三,要鼓励孩子多吃绿叶蔬菜,适量的给予鱼虾、瘦肉、蛋奶等食物;

     

    第四,要让孩子远离垃圾食品,远离碳酸饮料,以白开水为宜;

     

    第五,除了饮食注意,还要督促孩子加强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活动,还可以带孩子进行爬山等运动,不仅可以领略自然风光,还可以锻炼身体。

     

     

    对于父母来说一定要切身关注孩子,要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进行相处,共同努力减轻体重;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不要一贯的迁就孩子的饮食口味,要注意健康为主;不要强迫孩子吃不愿意吃的蔬菜,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如果发现因为肥胖引起相关的疾病,一定要及时就诊,切不可延误。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1.胎儿期:自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

    怀孕第6周时,乳牙开始形成;16周时,恒牙胚开始发生。

     

     

    这段时间是胎儿生长分化的高峰期,容易受到基因突变和环境的影响。如母体缺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素,将影响乳牙的形成和钙化,引起釉质发育不全,出生后易患龋;母亲患有梅毒,则孩子将来便会长出先天性梅毒牙(恒牙—表现为中切牙的切缘出现一深深的凹陷,六龄齿失去正常的形态,长成桑葚样);母亲口服四环素族药物,可使孩子牙齿着色,呈现为棕褐色至深灰色。

    2.新生儿期:胎儿出生到出生后4周

    胎儿刚出生时,牙的位置上可见到白色米粒大小的球状物,俗称“马牙子”,这是发育过程的正常残留物,不需做处理,不久可自行脱落。而且由于此时唾液腺不发达,引起口干,易于发生各种感染,最为常见的是“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粘膜上雪白色的屑状物,可伴有发热或啼哭不安的表现,要注意喂养时器具的消毒。

    3.婴儿期:4周-1岁

    6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恒牙的硬组织也逐渐形成和钙化。若孩子出现营养不良或者经常患病,都可导致牙齿萌出迟缓及恒牙釉质发育缺陷(孩子在为长牙之前,需用沾有凉白开的湿棉哺食后及晨起清洁口腔;萌出第一颗牙齿后,就要开始刷牙)。

     

    哺乳方式和喂养习惯也会硬性颌骨的发育(如正常的母乳喂养时,能适当的刺激下颌骨的发育,使其与上颌骨保持协调;而平躺吸奶瓶时,由于婴儿需要更大的力气进行吸吮,往往导致下颌骨过度发育,引起下颌前突畸形,即地包天。所以要极力避免平躺喂奶)

    4.幼儿期:1-3岁

    正常情况下,3岁左右,乳牙全部长齐,孩子口里可见到20颗牙齿。但此期,乳牙硬度低,且随着断奶,饮食量及进食次数增多,甜食及加工研磨较为精细的食物居多,较易患龋;而且随着孩子活动量及活动范围的增大,比较容易磕碰,导致前牙外伤。但由于乳牙不但是儿童的咀嚼器官,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其功能性活动还可刺激颌骨的发育,顾乳牙发生龋坏或是外伤后,需及时治疗。

    5.学龄前期:3岁-6~7岁

    5岁时乳牙在口腔内的时间已较长,各种有害因素的积累,导致龋病高发,需注意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要学会自己刷牙。

     

    6岁时,口内会长出4颗大牙,即六龄齿,在余生中将承担极其重要的咀嚼功能。它是恒牙中萌出最早的,更易患龋,所以在其萌出达到合平面时,要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6-7岁时,上下前逐渐开始替换,部分家长可发现孩子口内有双排牙,即新牙已经萌出,老牙还未脱落,需及时拔除乳牙,防止因其占位作用而导致牙列不齐。

    6.学龄期及青春期:6~7岁-20岁

    7-12岁(替牙期),乳牙逐渐被恒牙替换,可暂时出现牙间隙,牙列不齐等替牙期的特有现象;12岁时,乳牙全部被替换,口内可见28颗恒牙,不齐的牙齿多会随着颌骨的发育而自行调整到正确位置。此期不但要注意新生恒牙的龋坏,还要特别关注间隙的保持。如果乳牙因为龋齿或外伤导致提早拔掉,需用保持器维持间隙,防止邻牙的移位。

     

    智齿多于17岁开始萌出,易出现智齿冠周炎;但随着牙颌系统的退化,好多人现在已经不长智齿。

  • 孩子对食物的敏感是有生具来的,从婴儿时期第一次抓起东西往嘴里送开始,就注定了家长对他们的饮食指导之路。孩子肠胃健康与否,与家长分配的饮食密不可分,看看怎么才能让宝宝有一副好肠胃吧。 

     

    如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但有检测资料显示,孩子们的体质却在日益下健康。体质的好坏与胃肠功能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肠胃好的人光吃大米饭也能获得无尽的能量,肠胃不好的人即便吃了天上的龙肉也吸收不到营养。所以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锻炼出一副好肠胃。

     

    5个月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把手里抓到的东西往嘴里送,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需要磨牙了。此时的宝宝强烈要求获得固体食物的那种“口感”,他们的胃肠也做好了迎接固体食物的准备。妈妈应及时大胆地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而且食物越是粗糙,对宝宝口腔、胃肠壁的刺激就越大,肠壁肌肉的推动力也就越大,这样才能“炼”出宝宝强大的消化道推动力。

     

     

    宝宝进食固体食物的初期,经常是东西吃进去时是什么样子拉出来就什么样子,大便中带着整块的菜叶、整粒的豆子等,大便的次数忽多忽少。以上情况一般是正常的,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照吃照玩,父母就不必过于担心。食物未经消化就整个地拉出来,虽然食物没有起到添加营养的作用,但它充当了锻炼肠胃的训练器械。宝宝的肠胃会慢慢适应训练,对吃进去的食物逐渐能够完全地消化吸收,大便的性状也会转好。

     

    如果此时父母怕固体食物“磨坏”或“扰乱”了宝宝的肠胃,喂给他们吃的食物一味地求精、求细、求软,宝宝也就失去了锻炼肠胃的最好时机,肠道的推动力及适应能力便会停止发展。以后只要食物的冷热、硬度、数量略有变化,宝宝的胃肠道都会难以适应。因此锻炼宝宝好肠胃的工作要及时持续地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在宝宝的婴儿期给他们喂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造成热量过剩。尽管婴儿时期的孩子脂肪组织增长大多不明显,即便明显也被众人认为是可爱的“婴儿肥”。一旦孩子长到青春发育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迅猛的变化,就会激活其婴儿时期的进食模式,产生亢奋而导致孩子肥胖。

    保护肠胃的基本原则

    早在宋代,就有论述如何调理小儿肠胃的书——《小儿药症直诀》。由此可见,小儿的肠胃非常重要,一定要保护好。有几个保护肠胃的基本原则,第一是少吃油炸食物,油炸食物最易生热,热又会引起燥。第二是生冷食物要适度,因为过多生冷食物可能阻碍脾胃运转。第三是少吃肥厚之物,如黄鳝、泥鳅、鲍鱼等,这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偏高,孩子吃下后,多余的蛋白质无法消化,就积存在肚子里,引起肠子蠕动不正常。肠胃出现病症的孩子,有很多都是吃了煎炸食物。这些食物消耗体液,里面的调料也会伤及孩子的肠胃。

     

    如何发现肠胃问题

    孩子的肠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伴随一些特别的症状,家长如果了解这些症状,就能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当然,常见症状家长都比较清楚,如打嗝时有酸臭气、腹泻、呕吐等,这些显示孩子可能有肠胃方面的问题。还有,孩子如果拉“米汤尿”和“白屎”,即排泄物呈白色,也是肠胃出现问题的征兆。

     

    另外,有些孩子喜欢趴着睡觉,其中部分孩子属于习惯问题,而有的孩子就是肠胃不舒服,他只好通过趴着睡觉来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按摩,以减轻腹部的不适感。这类孩子的肠胃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就有问题了,需要慢慢调理。

    饮食调理效果好

    要让孩子拥有一副好肠胃,调理饮食是好办法。提供几个食疗小方,可供家长选择。一是买慈姑10个,敲碎后加入麦芽糖(即叮叮糖),加水熬煮饮用。还可用灰冬瓜皮,加入炒黄的糯米,熬水加麦芽糖服用,这道冬瓜饮有健脾开胃除湿的效果。由于脾胃不足引起的小儿厌食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治疗具有绝对优势。如葵花健儿消食口服液是专门为0-14岁儿童量身定制,调理脾胃促消化,它不但能够促进孩子消化吸收,更能补气脾健,在帮助孩子消化功能恢复正常的同时,保证孩子脾胃运化正常,从根本上调理孩子的脏腑,让宝宝能够更充分的吸收营养,茁壮成长。或者用30g白蔻熬煮成500ml水,再加入100g黄豆,煮至皮起皱,然后把黄豆烘干。这种白蔻黄豆可以当作孩子平时的零食,也有护理肠胃的效果。并且除了饮食之外,情绪也很重要。如果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打、骂、追、灌,会影响他的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到他的肠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孩子都是父母的手心宝,平时生怕宝宝磕着碰着,但孩子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吐奶、厌食、腹泻、哭闹不止等等,让父母们为此焦头烂额。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积食厌食的情况。

     

    首先,小孩子积食厌食是很常见的。原因是宝宝的胃容量比较小,刚出生的婴儿胃容量大概在30至50毫升,三个月左右长到90至150毫升。所以家长喂多了,孩子就容易积食。

     

    此外,孩子的贲门括约肌比较松弛,非常容易漾奶或呕吐。不仅如此,宝宝的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如果吃太多东西,就会难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积食甚至厌食。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生活中父母的一种错误思想,特别是老人,觉得孩子一哭就是饿了的信号,就会一股脑给其喂奶,这样很容易出现积食。

     

    孩子积食了,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然宝宝可能会有以下影响:

     

    (1)消化能力下降

     

    孩子出现积食,食物大量在胃部堆积,降低了消化功能,儿童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果长此以往,肠胃道功能下降,宝宝容易动不动就拉肚子、呕吐等等。

     

    (2)睡眠障碍

     

    如果儿童长期积食,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下降。失眠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习以为常,但对孩子来说危害非常大,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积食比较严重的孩子,半夜容易醒来,或者多梦,半夜哭闹不止,难以哄睡。

     

    (3)发热

     

    长时间积食,还会导致孩子发烧。身体发热会对宝宝的大脑健康造成损伤。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孩子一般会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的情况,此时宝宝身体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没能及时提供,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需求,看上去就会又瘦又黄的,精神不佳。

     

     

    所以,再也不要宝宝积食是小事,也不要盲目宝宝喂食。那么,父母如何得知宝宝出现积食了呢?

     

    1、食量减少

     

    与同年龄段的宝宝相比,吃的奶量或辅食减少了,平时没什么食欲。

     

    2、呕吐物有异味

     

    宝宝发生漾奶后,漾出的奶中会有一股酸馊的味道,有的时候大便里也会有这种味道。

     

    3、舌苔异常

     

    若是孩子舌苔又白又厚,常是积食的表现。

     

    4、其他异常

     

    此外,积食还会让孩子腹胀、睡觉不踏实、哭闹、大便形态不规律等等。

     

    当宝宝有以上表现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引起注意,孩子可能正难受着呢。虽然孩子十分脆弱,但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点心,宝宝就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

  •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心头肉,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比较重视孩子的健康与身体发展,对于孩子的饮食相信家长们都是非常重视的,有一些饮食上的误区我们也需要提出来,让孩子饮食更好非常重要,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如果能够避开误区,那孩子能够发展得更快,快迅速,能够在同龄孩子当中更加拔高,相信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也能够理解饮食对于孩子来说,重要性是极其重要的。


     
    误区一:盲目选择低脂食物

     

    对于成年人来说,低脂食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孩子如果不是肥胖的情况下,不建议选用低脂食物,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不仅仅小孩子,大孩子也是,没有必要特意去选择低脂食物给孩子,因为孩子的消耗量,需要的营养都是巨大的,营养够了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起来。

     

    所以给孩子选择营养全面的食物更重要,过度肥胖的孩子应当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低脂食物,切不可盲目选取。


     
    误区二:孩子饿了才吃饭

     

    其实建议是按时吃饭,因为等到孩子饿了的时候,不一定还会给他留有主食,正常的送菜,如果没有的情况下,孩子吃进去的就是零食了,孩子吃零食有什么不好的后果,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哪怕有剩余的饭菜,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打折扣。

     

    所以让孩子准时吃饭是最好的选项,而且准时吃饭对于肠胃活动也有好处,肠胃会按时运动不会造成消化不良,肠胃病等等的疾病发生。

     

     

    误区三:不给孩子吃零食

     

    孩子如果不吃零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家长也不要刻意不让孩子吃零食,因为有些孩子消耗能力比较快,吃零食是一种补充,他身体里面存起来的饮食能量提前耗没了,需要增加一些。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膨化食品,比如说饼干,饮料,这些食物比较容易影响正餐。

     

    我们建议让孩子喝一杯豆浆,或者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水果类的食物,瓜子,奶制品等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营养而且能够补充能量的零食。

     

    误区四:补血要吃动物肝脏

     

    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自身我们也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以形补形,实际上是大错特错,儿童食用肝脏食品,其一胆固醇高,其二维生素A高,所以一定要注意量,摄入维生素A过高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小孩子胆固醇高那更加不是好事,所以一定要小心摄入。

     

    误区五:不爱吃蔬菜可以用水果代替

     

    其实这两类食物哪一类都不能够代替哪一类,因为蔬菜类食物含有非常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合物等等,而水果里面含有的最多是果糖,他们两各有千秋,并不是一概而论。

     

    而且深绿色的蔬菜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护眼作用,水果则不一样,所以两者并不能够相互代替,但是两者都不可或缺,如果双臂一样,缺一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儿童饮食应当走出以上的误区,这样能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让孩子吃得好。孩子才会更加棒,身体才会更加强,少儿强,则国强,国家未来更强大。

  • 前段时间,身边的一对90后新人夫妻遇到了一些难题:

    二人全身心的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无奈备孕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毫无动静,眼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地都抱上了宝宝,心里是越来越着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关于备孕,又有哪些知识是新人夫妻必须要知道的呢?

    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孕前须知&体检

    首先要说明的是,“最佳生育年龄”这回事,在男女双方都是存在的。

    我们知道:女方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5~29,或者再放宽一些到34,总之,过了35岁就算是高龄产妇了。

     

     

    但关于男性,可能很多人会误以为男人是终身能生育的。但事实上,男性也有一个最佳生育阶段,大概也是25~35岁,再大的话,精子的活力会有下降,畸形比例则会上升。

    孕前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常要在孕前3~6个月就要做,因为我们首先要确定男女双方在身体条件上是否能达到要求。

    通常来说,男方要检查精液常规、泌尿生殖系统等;女方要检查B超、性激素6项。

    男女双方还都应进行一些常规检测,如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等,以及,叶酸基因检测。

    我们知道,男女双方在备孕期间都应摄入充足的叶酸。特别是女性,在受孕前一个月以及怀孕后的3个月,都应该坚持服用推荐剂量的叶酸,以此来避免胎儿的神经管畸形(常导致裂脑儿、无脑儿、脊柱裂、唇腭裂)。而男方如果体内缺乏叶酸的话,可能会导致精子密度低、活性减弱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叶酸过量也是有害的:女方过量叶酸会导致胎儿生长缓慢,男方过量叶酸可能反而会导致精子活性下降,所以要进行叶酸基因检测,更加个体化、更加精准地补充叶酸。

    而且,体检之前要注意:前一周保持正常清淡饮食,不要抽烟喝酒同房,前一晚10点之后就不要再吃东西了,早上起来也是,直到空腹项目结束后方可进餐。

    而如果孕检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准备开始为爱鼓掌造娃了~

    “造人”指南

    饮食上,在备孕期间,双方都应多吃肉蛋奶、水果蔬菜、豆制品,保证饮食多样化,以及饮水量的充足。同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让双方的身体素质都达到良好的状态,是迎接小宝宝的基础。

     

    双方都应戒烟戒酒,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或者导致女性的激素紊乱。

    另外,以下这些“备孕小工具”也都要齐全:体温计、排卵试纸(或到医院检测排卵)、早孕试纸或验孕棒等:

    1. 体温检测可以帮助找到排卵规律——一般女性在排卵前的体温会在36.5℃左右,排卵后体温会升高0.3~0.5℃,达到37℃左右(当然要排除发烧生病的可能)。

    2. 排卵试纸,可以帮助判断是不是快排卵了——在排卵前一两天,体内的促黄体生成素(LH)会升高,用试纸检测其浓度,就能判断出是不是快排卵了。或者到医院做排卵检测也可以。

    3. 早孕试纸或验孕棒,用来检测是否怀孕。不过这个结果有可能不准确,所以也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测。

    综合下来,这个流程就是:

    记录月经周期——找到排卵规律并预测排卵日——同房——同房后10天开始检测怀孕。

    如果成功怀上了的话,那在高兴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产检;

    而如果真的是积极备孕了很久,却迟迟没有结果,那可能就需要去医院再做做检查。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约有12%~18%,也就是说,每7对中就有一对。而这其中,单纯男方因素的占8%~22%,单纯女方因素占25%~37%,剩下一批则是双方的因素都有。

    不过就算检查处理,也不用太担心,无论如何,我们还有辅助生育的手段——

    辅助手段

    如果真的始终是没有结果,也不要太担心,还有一些辅助生育的“人工授精”方法可以借助——所谓人工授精,就是将男性的镜子或女性的卵子取出体外,经处理培养成胚胎后,再植入体内,像我们经常听到的“试管婴儿”就属于此类。其大致流程如下——

     

     

    但话说回来,生宝宝最重要的,还是调整好心态、锻炼好身体。就算真的力有不逮,我们现在的科技也完全可以帮助到你,所以一定保持良好心态哦~

     

    参考文献:
    [1]钱麟,覃晓洵 .做好孕前体检,规避孕期风险[J].《中医健康养生》.2019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1、肺长好了,就可以生啦

     

    每个宝宝在出生之前要在妈妈肚子里面呆长达278天,宝宝长到275天的时候,最后一个器官——肺长好了。它是最后一个发育成熟的器官,却是最重要的器官。

     

    当我们的肺部停止工作,就意味着其它所有器官都要停止运作。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好好爱护我们的肺。

     

    当孩子的肺部长好之后,就会给妈妈发一个信息:妈妈,我长好了!妈妈接受到这个信息之后会立即给孩子一个信息:赶紧出来!

     

    孩子收到指令之后,马上和妈妈有个 “约会”,俩人同时释放一种叫乳化酶的东西,妈妈是由产道释放,孩子是从头顶没有闭合的杏门释放,两人里应外合,就把羊膜这儿烂个洞,孩子就从这个洞里出来了。

     

    2、妈妈体质 PK 宝宝体质

     

    如果孩子的体质比妈妈强,他里头分泌的乳化酶就多,此时妈妈的反应就是先破水,孩子生下来体质较好,但如果后天带的不好,孩子的体质会变差;

     

    如果妈妈的体质较强,她分泌的乳化酶多,反应就是先见红,孩子生下来体质较差,但如果后天抚养的好,孩子的体质会慢慢变好。

     

     

    3、分娩时间长短有讲究

     

    孩子在释放乳化酶的同时,会把妈妈体内的大量的氧和糖偷偷地储存起来,贮存在脐带里,供自己出生时使用,但是只存12个小时的量。

     

    如果孩子在6-12个小时内生出来,则称为正常分娩。

     

    如果超过12个小时,那么孩子就处于低氧、低糖的状态,从而有可能导致脑损伤,这在产科里称为高危登记。

     

    如果超过24小时,一定会导致脑损伤,因为这时孩子就处于缺氧、缺糖的状态,脑细胞大面积死亡。关键看死哪的问题,有的是小脑、有的是脑干、有的是大脑。

     

    如果是死的是小脑,轻则共济失调(比如拿杯子几次都拿不到,走路时总是梗着,腿抬得比较高,俗称公鸡步),重则脑瘫甚至是终身瘫痪。

     

     

    4、剖腹产好不好?

     

    有的家长说,我们选了个日子,一剖就出来了。这更糟糕!因为剖腹产并不是一种分娩方式,而是解决难产的一个手段。

     

    我们的生命千百万年来的进化,为每一种生命的出生和成长都设计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如果我们想绕过这个生命中必须的程序,实际上都是在损害生命。所以如果我们不让孩子经过子宫收缩的挤压和产道的挤压,轻易地选择剖腹产,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

     

    全世界的剖腹产率在6%-8%,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控制。近几年在中国,剖腹产率竟然已经高达60%以上,是很可怕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因为好多家长都不知道剖腹产对孩子的危害。

     

    剖腹产剥夺了孩子几个最原始的学习行为

     

    1、剥夺了呼吸的学习

     

    在妈妈羊水破之前,孩子一直都悬浮在羊水之中,当羊水慢慢破掉,羊膜就会贴着宝宝,使他们不舒服,从而开始反抗。在怀孕末期的时候,子宫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撑长了8倍,任何外力都有可能导致子宫一个由盆神经管理的收缩,俗称宫缩。

     

    宫缩会把更多的羊水排出去,使得胎盘跟孩子贴服得更紧,从而让孩子更不舒服,更不舒服就更加反抗。宫缩是一阵一阵的,这种挤压会促使孩子要出去。

     

    从哪出去呢?生命有一个了不起的记忆,就是我从哪儿进来的,还从哪儿出去。在宝宝出生时,妈妈子宫和产道的收缩,会把宝宝的肺部内1/3到1/4的体液给挤出来,将呼吸道打通。再加上宝宝出来的时候,大气压会先作用于鼻腔,再作用于胸腔和腹腔,所以孩子有一个呼吸学习的过程。

     

    但是剖腹产的孩子失去了这个机会,一上火就会出现呼吸道问题,不是咳就是喘,此时就需要吃药,而止咳镇喘的绝大多数药都是中枢神经抑制剂,服用过多会产生副作用,使得大脑总是抑制状态,昏昏沉沉。大脑抑制多了,必定就要兴奋,所以有的孩子表现过于“闹腾”,往往跟吃的药有关系。

     

    2、剥夺了触觉的学习

     

    顺产的孩子通过胎盘的紧裹,产道的劲压,慢慢产生了触觉的学习。触觉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感觉器官,早先的这些刺激让孩子在脑子里建立一个我身体的地图。如果这个地图没有被建立,就会导致孩子出生之后出现感觉运动统和失调,简称感统失调。而感统失调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剖腹产的。

     

    3、受到极大的惊吓

     

    孩子原本是悬浮在羊水当中的,非常舒服,剖腹产的时候,产科里的二助必须快速地把孩子往外拽(拉慢了会导致新生儿羊水吸入性肺炎)。这个惊吓使得孩子肾上腺素的分泌量相当于一个心脏病人发病时候的30倍,孩子为了活命也“忍”了。

     

    但这个惊吓将会持续生命的第一个周期(女孩到七周岁,男孩到八周岁)。表现在他们的睡眠状况也和自然分娩的孩子不同,喜欢趴着睡,经常一惊一乍,夜里面突然哭,不许关灯或者不许关门。现代研究发现,剖腹产的孩子得精神分裂症的几率是自然分娩孩子的10倍。

     

    4、降低了新生儿的疫力及抗感染能力

     

    剖腹产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并且容易肥胖。

     

    当然,有些宝宝因为客观因素,不得不采取剖腹产的方式,这就另当别论了。

     

    出生时的损伤,好多都是不可逆的。有些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是平平安安的,就因为出生这天出了事,从而造成终身的遗憾。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活着是运,平安是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因近期疫情形势缓解,想要走亲访友或是出门旅游的人较多,春节期间,会出现大范围的人员流动。流动途中,儿童二次感染如何避免?身边给孩子准备什么,有备无患?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亚军为大家带来了分享。

     

    问题一:流动途中,儿童二次感染如何避免?身边给孩子准备什么,有备无患?

     

    专家观点1:「二次感染」的窗口期还没到,不必太过焦虑

     

    二次感染即再次感染,一般是在初次感染3个月后,身体内再次检测出新冠病毒抗原阳性或是核酸阳性,才能称为二次感染。即使从最早感染的时间12月1日开始算,目前还没到达3个月的时间窗口。因此,大家不必太过焦虑。另外,感染新冠病毒后,血清中会产生高浓度的保护性抗体,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会持续3~6个月的时间,这也是新冠病毒感染后3个月内不建议接种新冠疫苗的原因。

     

    专家观点2:提前准备退热药、促消化及腹泻用药即可

     

    除新冠病毒外,儿童还应该注意冬季常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的防护。无论是感染哪类病毒,儿童都很容易出现发热症状,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1盒退热药,以备不时之需。过节期间,孩子吃东西种类较多,量也较大,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或是腹泻,可提前准备一些1~2盒促进消化的中成药及腹泻药。

     

    问题二:能预料的感染后的儿童急症都有哪些?

     

    专家观点1:出现发热惊厥时,辅助孩子侧躺,千万不要往口中放物品

     

    感染后的儿童容易出现发热,而发热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高热惊厥,可能会引发抽搐,父母小时候有过类似经历的儿童更容易出现。

     

    如果出现儿童高热抽搐的情况,家长不要惊慌,可以辅助孩子侧躺,避免呕吐物误吸带来的气道梗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抽搐是颅内神经异常放电的表现,一般持续几十秒钟就会停止,此时需要耐心等待,千万不要往孩子口中放入筷子、压舌板等物品,孩子是不会因为抽搐咬伤自己的舌头或是口腔的。

     

    高热惊厥后,孩子可能会出现乏力、嗜睡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也不要担心。但要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时,应积极给予退热药来缓解发热症状。

     

    专家观点2:婴幼儿每分钟呼吸超过60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过敏体质儿童还可能出现哮喘的急性发作,此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观察口唇颜色、呼吸频率等。如果1岁以内的婴幼儿每分钟呼吸超过60次,且精神状态萎靡,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专家观点3:提前准备口服补液盐,防止因腹泻发生脱水

     

    冬季往往会有肠道病毒的流行,比如诺如病毒、冠状病毒等,儿童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腹泻,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家长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等,防止孩子因腹泻导致脱水的发生。

     

    问题三:除了感染,春节期间,儿童还可能面临什么危险?

     

    专家观点:春节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

     

    春节期间,很多孩子会从城市回到乡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爬高、燃放炮竹,滑冰等,可能会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建议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监护,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比如滑冰时一定要选择有人经营的冰面,并在监护人的视线范围内进行。

     

    还有一些家长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带孩子去滑雪。滑雪运动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对于没有滑雪经历的家人,建议邀请一位教练,既可以教授滑雪技术,还可以保证儿童滑雪时的安全,避免出现跌倒以及他人冲撞。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年幼的儿童边玩边跑跳边吃东西,容易导致气道异物的发生。如果出现了呛咳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要用手指去抠孩子的喉咙,很容易造成黏膜损伤,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此时,家长可以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挤压腹部的横膈肌,使肺部气体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防止发生窒息。

  • 孩子活泼好动,是让父母开心的事,活泼好动原本不是错,但是如果得了多动症,那家长就需要留神了。

     

    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生。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活动过度 

     

    部分在婴儿早期就开始,格外活泼,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走。

     

    患儿稍大,看小人书看不了几页,就换一本,或干脆把书撕了。有时翻箱倒柜,搞得乱七八糟。

     

    注意力集中困难 

     

    注意很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玩游戏时往往也不专心。专心听课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倒置和解释错误。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 

     

    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做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要求非得立刻满足,情绪不稳,会无故叫喊或哭闹,又无耐心。

     

    学习困难 

     

    多动症的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的情况下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的症状可减轻。

     

    家长该如何做?

     

    家长要求要合理

     

    家长对于多动症的了解一定要充分,对于这些小孩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的要求,要适当的降低你的标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过分的情况下,就是很不错的进步了,不要有太多的要求。

     

    要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出来

     

    对于有多动症的小孩,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通过运动来发挥出来,这个方法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来完成的,在日常可以让小孩多去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可以经常跑步打球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精力。

     

     

    加强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这类患儿来说,应该要在生活中逐渐去培养他们注意力几种的习惯。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事情,如看书、听故事,逐渐的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把他们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让小孩子的睡眠时间充足。不要太过迁就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长时间看电影看动画片到深夜,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睡眠。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消除孩子存在的紧张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可以自己去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更加有信心。

     

    孩子有多动症,家长要及时发现,不要过分苛责孩子,慢慢把孩子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习惯。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经典案例

     

    我的女儿上初二,最近发现她有早恋的现象。以前女儿从来不怕我看她手机,现在却遮遮掩掩,总是把手机带在身上,一次,她在洗澡的时候,我偷偷翻了他的手机,看到她的QQ与一位男生有亲密的聊天记录,前面的聊天记录被删了,就留下了当天的。

     

    我知道孩子现在处于青春期,况且又是正当该好好学习的年纪,我不希望她谈恋爱影响了她的学习。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她开口,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劝我的女儿不谈恋爱吗?

     

     

    孩子的早恋一直是家长和老师重点关注又令人头疼的问题。你的女儿现在的情况是叛逆期与青春期并存,这个时候,恰好遇上了懵懂的爱情,如果家长教育的方式不当,她很容易就能作出不理智的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能硬碰硬。

     

    医生答复

     

    从你的描述中能看出你是位很理智的母亲,知道了孩子早恋,没有大发雷霆地对孩子进行吵闹与说教,而是寻求理智的帮助,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确实站在了孩子的立场上。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01、不惩罚孩子,但是告诉她你的感受

     

    一般的家长发现孩子早恋,都会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严加管教,没收手机,还给孩子的日常规定时间。

     

    比如,几点必须回家,或者放学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自己亲自去接孩子,杜绝孩子与异性接触。家长以为这样孩子就会知难而退,殊不知,这样既伤害你与孩子之间的亲密距离,也会在孩子心上留下阴影。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是阻拦她做某事,她的逆反心理就越强,孩子在家长的严厉管教下,也许会作出极端的事情,因此,一定不能用以上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你可以告诉孩子,现在谈恋爱对她有什么意义,你希望她能够把精力花在学习上,并说:“孩子,我不反对你谈恋爱,可是,如果你谈恋爱影响了学习,妈妈会很难过的。”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母亲难过,她多半会作出理智的决定,不让妈妈伤心。

     

    02、教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犯错,他们的早恋也是正常现象,孩子对爱情有着憧憬与新鲜感,学生的时代的感情很单纯,没有夹着许多复杂的东西。

     

    若你的好意劝阻没有起作用,但是你又不能时时刻刻管住孩子,那么,让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以坦然的心态,对孩子进行直白的性教育。

     

    2.不打击孩子的尊严,是为了以后孩子在适婚年龄可以顺利的结婚生子。

     

     

    3.认同孩子的爱情观,才能了解更多孩子的内心世界。

     

    4.爱护孩子不是替孩子做决定,而是让孩子自己明白怎么做出明智的选择。

     

    5.对男孩表示欣赏,对女儿表示理解,让孩子能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在出现事情时告诉你。

     

    6.随时跟进孩子的恋爱进度,发现有成绩下滑或者越矩行为时给予提醒,才是时代爸妈的明智做法。

     

    总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批评与打击式的教育,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想要与孩子增进关系,又不伤害她的自尊与感情,就要真正做到走进孩子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告诉你她的想法,才不会躲躲藏藏,才会坦然面对你。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