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格分裂”不是电视剧里那样

“人格分裂”不是电视剧里那样
发表人:骆遥特

前一秒是孔武有力、行事活泼的“肌肉男”,下一秒变成沉默寡言、思维缜密的“笔记专家”,再下一秒又变成只有十几岁心智的少年———近日,电视剧《刑侦日记》热播,男主角的“人格分裂”引起观众热议。现实中的“人格分裂”真是这样的吗?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仙岳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骆遥特与厦门“爱恩”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辅导师吴痕,请他们从专业角度给出解读。

多重人格现实中确实存在

“在描述‘人格分裂’时,绝大多数专业医生用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一词汇”,骆遥特副主任表示,“人格分裂”并不是严格的医学术语,电视剧中的“人格解离障碍”,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失调的表现。

门诊中,骆遥特曾遇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患者,在频繁更换男友后十分痛苦。因为她很难控制情绪,总觉得会被抛弃,于是每次都“先下手为强”地抛弃别人。“她平常看起来很开朗,但情绪来了便控制不住地摔东西、自残。”骆遥特解读说,但她又不是真的想轻生,只是用这种方式宣泄压力,寻找存在感。在外人看来,她很“作”。专业检查发现,她就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

骆遥特解读说,这类人的性格是分裂成碎片状的。举例说,就是你不同时间去见她,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人。不同人跟她交往,评价也是不一样的。也许大家以为认识的是不同的人,但实际是同一个,即我们所说的多重人格。

童年动荡或为发病主因

骆遥特表示,此类患者大多有一个动荡的童年,或频繁更换抚养者,或婴幼儿时期有被抛弃的经历。骆遥特认为,对于这样的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干预,还需专业心理辅导配合治疗。对此,厦门“爱恩”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辅导师吴痕表示认同。

吴痕告诉记者,他曾接诊过一个厦门女患者丽丽(化名)。丽丽是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后,发现自己嫉妒心特别强。看到哪个同事业绩好或表现好,就会想尽办法破坏,之后非常痛苦,但下次又不受控制……后来经确诊,丽丽患上了“双重人格”这样的边缘型人格障碍。介入心理辅导后,吴痕发现,这与她的原生家庭关系密不可分。“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非常受宠,还经常会欺负她。丽丽整个童年都过得小心翼翼。她心里憎恨哥哥,又觉得这样很不对,便一直压抑和隐藏。”吴痕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丽丽终于压抑不住,于是情绪爆发。

两位专业人士均表示,与电视剧中所说的不同,“不受控”是此类精神疾病的主要表现,但也并不是当事人或身边人“召唤”一下,另一人格就会出现。电视剧中的男主角从事警察一职,两位医生都表示,如果此类患者情况严重,不建议再进行压力较大的工作,尤其是任职于职能部门的,需先考虑稳定病情。

作者:房舒

本文来源:光明网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精神分裂样人格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段时间,《女心理师》热播,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让“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走到了大众面前。

     

     

    本剧改编自毕淑敏的小说,而她的身份除了作家外,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女心理师》也正是她结合了自己的从业经验而创作的。

     

    剧中分别涉及了家庭矛盾、产后抑郁、职场生存、空巢老人等······这些话题,每一个都与生活紧密相关,有不少观众就表示“从剧中看到了自己”。

     

     

    不过,围绕着本剧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比如有很多人表示本剧的拍摄“悬浮”,导演也有“炫技”之嫌。

     

    那么,抛开这些争议——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哪些情况可以做心理咨询?做咨询前又应该进行哪些准备?

     

    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当我们谈心理咨询时, 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其实,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还仍然在遭受着很多人的误解。

     

    比如网上那些段子:“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能看出来我现在在想什么吗?”或是“你学心理学,那我昨晚上做了个梦,你能不能帮我解释”……这些显然就是因为不了解而造成的误会。

     

     

    事实上,心理学既不是读心,也不是释梦,更不是算命,而是一门严肃的现代科学。

     

    心理咨询师,自然也不会上面这些超能力。他们要做的,是基于自己专业的心理知识,帮助你解决心理困扰。

     

    “我怎样才能知道, 自己需要心理咨询?”

     

    或许是因为眼下这场蔓延至今的疫情,也或许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国内民众对心理咨询的看法正在改变——

     

    今年年初,“简单心理”等多家机构曾联合发布了一份《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其中指出:

     

    就在5年前,还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心里太脆弱引起的”,但到了去年,就仅有十分之一这样认为了;5年前,有26%的人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而到了去年,就只剩下5%的人固执己见。

     

    这些数据都表明,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认识到:

     

    心理咨询其实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就像生了病需要去医院拿药一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只不过,它要医治的问题在“心”上。

     

    所以,只要你觉得自己心理方面遭遇了某些困扰,比如在家庭、职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或是在情绪上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却还没有缓解的迹象,而且已经对日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那其实就可以考虑一下心理咨询了。

     

     

    另外,如果生活遭遇了重大变故,像亲人离世、情侣分手等,如果感到自己有些难以承受,也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其实,就算你没有上面这么严重的问题,但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的边界,或者说得通俗一点:“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其实心理咨询也可以帮到你。

     

    做一场心理咨询之前, 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首先,咨询师的选择非常重要。

     

    有研究表明: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和咨询师之间能否建立起情感联系。所以,选择一位你觉得值得信赖的咨询师,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要在治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上达成共识,并建立起情感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这又有一个前提——

     

    你要明白:心理咨询并不能直接帮你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在一些人生大事上,咨询师并不能直接给你建议,告诉你应该怎样选,但他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需求,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毕竟很多时候当事人真正想要的,其实并不是自己一开始所想的那个答案,这种情况就需要心理咨询师来帮你厘清自己的内心。

     

    我相信,很多问题,只有打开了最底层的那个心结,那由它而衍生的问题也自然会得到缓解。

     

    而且,心理咨询往往并不会一次见效,通常会有一个周期,而这有需要视来访者的不同情况而定。

     

     

    不过,还有一点也是在进行咨询之前必须要考虑的,就是价格:

     

    目前市面上比较正规的心理咨询师,收费往往都在几百甚至上千块钱一个小时。显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这种经济上的负担显然也是需要纳入考虑的。

     

    总而言之,在我国,心理咨询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熟知,乃至参与进来,也相信将来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就像重视身体健康那样。

     

    京东健康已推出健康心理频道,上线心理咨询、心理课程,覆盖近400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遍布全国近60个城市,为正在遭受心理困惑的用户提供线上或线下的专业帮助。

     

    免费领首次咨询体验价低至9.9元

    更有咨询助理免费为您答疑解惑

    为您推荐定制化服务方案

    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体验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生入戏,全靠演技。的确,人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都不只扮演一个角色。

    单从男性来讲,有时候是调皮恶作剧的小孩子;有时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有时候是乖巧听话的儿子;有时候是低声下气、满脸媚俗的伪君子。

    演技自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别入戏太深。一个好演员,能够骗过所有的观众,一个更好的演员,可能连自己都给骗过去了。

    已故的影星张国荣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的演技不可谓不好,一部《霸王别姬》,让所有人都记住那个程蝶衣。在戏里饰演霸王的段小楼是一个好演员,演技高超,和师弟程蝶衣饰演的虞姬因为《霸王别姬》这部戏,名震梨园。

    不过段小楼只是一个好演员,对于师弟只是同门之宜,戏外喜欢的是别人。而更好的演员程蝶衣就不同了,在戏外,他对师兄的感情就像戏里虞姬对霸王的感情一样,至死不渝,多次为了师兄以身犯险。

    不过毕竟两人都是男性,后来段小楼还是提醒程蝶衣不要忘了自己的男儿身份。

    从此,程蝶衣可以说是心灰意冷,选择了和虞姬一样的命运,用段小楼送给自己的宝剑自刎而死。戏外的张国荣呢,最终也是选择于2003年的愚人节,从高楼上纵身跳下,自杀身亡。他的一生就像是自己戏中饰演的程蝶衣一样,最终悲剧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给人间留下一首绝唱,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人生真的如戏吗?

    是否我们都像演员一样,可以被戏中的人格所掌控?

    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进行过一个声名狼藉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他随意指派一群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扮演监狱中的不同角色,一组人扮演监狱的狱卒,一组人扮演犯人。

    狱卒会对犯人进行各种监狱中可能发生的不人道处理,比如语言上或者生理上的虐待,犯人会有越狱等行为。

    但这个实验的进行慢慢地脱离了原来的主旨。实验中的各种角色并没有按照剧本的设定进行,特别是狱卒们,他们表现得越来越粗暴和野蛮,不再是基于实验的设定,而是基于他们本来的情绪。

    人性的阴暗面开始暴露出来。囚犯被要求快速地报数,这种做法可以加强他们囚犯身份的思想。

     

    之后,看守们就开始使用体罚,他们不允许囚犯上厕所,使得监狱内卫生条件急剧下降;他们拖走犯了错误的囚犯的床垫,让他在水泥地上睡觉;还有一些囚犯被迫裸体,被性侮辱。

    而囚犯们也因为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忘记了这仅仅只是一个实验,变得压抑,不敢反抗,甚至很多人都表现出严重的情绪障碍。

    后来这个实验因为超出了原先的设想受到了伦理学的追问,进行了仅仅6天,就不得不草草结束。不过这个实验却成为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实验,因为它有效地证明了处境对人的影响。

    我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人格,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所处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的。正如我们的人生,不同的境遇、不同的角色造就了我们现在的面目,而你本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65岁的郭先生,因心肌梗塞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发现他合并心房颤动导致心脏衰竭。接受病患的医院心脏管理室和心脏功能室的检查显示,郭先生的心血管狭窄,在接受心脏管理手术的同时,还设置了3个心脏支架治疗,出院后容易呼吸、头晕、检查后,受心肌梗塞的影响,他的心跳每分钟只有3、40分钟左右,肯之前已存在心脏神经系统短路的问题。

     

    窦房结异常心跳漏拍 安装无导线心脏节律器治疗

    病窦症候群是心脏窦房结机能异常而导致心跳缓慢。经心电图检查,郭先生心脏曾“断片”停跳3秒,晕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因此得在心脏“装电池”,植入心脏节律器。

     

    做过心脏重大手术的他,必须持续服用抗凝血药物,以免血栓引起中风,但传统的心脏节奏器必须在锁骨上做皮下伤口,连接导线到心脏,必然有出血问题,手术风险高,他可以适用无导线心脏节奏器,无需开刀。

     

    大家要知道,无导线的心脏节律器是通过心脏导管的方式,直接进入心脏,通过心脏瓣膜嵌入右心室内,术后患者没有特殊情况,第二天可以出院回家。传统的心脏节奏器必须在术前和术后施用抗生素,以防止术后感染。没有导线的心脏节奏器可以免除这种预防药物。

     

    手术通过导管,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可适用

    没有导线的心脏节奏器比拇指小,但电量和传统的心脏节奏器一样可以维持10年到12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也没有问题。此外,可适用于洗肾患者、人工血管等血管状况差的患者。

     

    这里分析一下,没有导线的心脏节律器不需要经历外科手术的局部麻醉过程,不需要依赖患者的意识,不能协助动作,只需通过心脏导管固定自己,手术稳定性更高,从过去的手术1小时到2小时术才能完成,现在一个小时都不到。

     

    郭先生接受治疗后,不再呼吸、晕厥,独自去公园散步、小跑也没问题。指出,植入心脏节律器的患者,术后应定期回诊,及时矫正心脏节律器,还应注意有以上症状,怀疑心律不整齐的,应尽快就医,通过心电图检查提前发现治疗。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会伴随着什么样的人。

     

    01

     

    案例:我的来访者瑶瑶,一位大三的学生,哭着对我说:“我不知道我哪里做得不好,从小到大,总是有人喜欢处处跟我做作对。”

     

    瑶瑶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女孩,高中的时候,坐她后面的一位女同学,总喜欢把桌子往前面挪,瑶瑶忍了她一段时间,后面忍不住了,她告诉后桌,自己的位置已经够窄了,再往前挪都坐不下人了。可是对方却说她自己长那么胖,怪谁?

     

    在寝室里,瑶瑶每天是学习得最晚的,她也怕打扰到其她同学的休息,所以把灯光调得很暗,可是室友却说瑶瑶的台灯影响到她们休息了。瑶瑶见室友这样说自己,只好乖乖上床睡觉。

     

    进入大学,瑶瑶本以为可以摆脱过去的影响,重新开始新生活,不料,遇到的室友一样处处针对她,很莫名其妙,明明不是她的错,总是将所有的错误怪罪于她。

     

     

    瑶瑶说:“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管我到哪里,总是有人看我不顺眼,处处与我作对,我真的觉得很心烦!”

     

    当我了解瑶瑶的家庭时,她说自己的父亲是个很大方的人,可是不管他怎么对别人好,别人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他,父亲基本上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总是吃亏的那个人。

     

    而她的母亲,自私、冷漠,对家庭不管不顾,家里很多事情都是父亲一个人管。她很讨厌自己的母亲,她说母亲从来都是只管自己,下班后就是与同事出去玩,没有做过一顿饭,她说母亲不负责任,母亲却说:“我生你养你,一天还要上班,我这么累,你不应该给我做饭吗?”

     

    瑶瑶觉得母亲也挺不容易的,自己只好像父亲一样,学会隐忍母亲的缺点,可是又为父亲打抱不平,希望自己不要像父亲一样,只会隐忍。

     

    从瑶瑶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她习惯忍受母亲对自己的指责,包容母亲,像她父亲一样,不与他人起争执,遇到问题自己一个人承受。

     

    她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也沿袭到了她以后的人际关系中,习惯忍受对方对自己的指责,并且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哪怕自己吃亏,也隐忍着自己的不满。

     

    瑶瑶的问题其实就是原生家庭模式给她的影响,她在自己的人生当中,重复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哪怕她自己不愿意,却很少能避免。

     

    02

     

    一百多年前,精神分析流派的鼻祖佛洛伊德,从孩子的行为观察和研究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佛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比如,大多数小孩子都会喜欢把玩具仅仅抱在怀中,这是用来抵抗母亲不在时候的焦虑,让自己安心。

     

    但是,我们也常看见,孩子会把玩具反复丢出去,然后大哭。闹着要把玩具要回来,然后再丢出去,接着再要回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这样的行为在佛洛伊德看来,是在重复体验母亲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的痛苦焦虑的分离体验。

     

    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强迫性重复。

     

     

    当一个人长大,他的一生当中,如果小时候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是冲突不断,那么长大过程中,他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呈现出冲突不断,不断复制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相反,如果他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很亲密、和谐、友好,那么在他以后的人际关系以及亲密关系中,也会与人相处得很愉快。

     

    在情感关系中,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长大后会形成这样的路径依赖,哪怕他自己不愿意与别人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关系,可始终不能跳出这个循环,这便是强迫性重复。

     

    所以有的人会说:“为什么我总是遇到同类型的人,不管我去哪里,离开一个环境,到另一个新环境,虽然遇到的人变了,本质上他们和我的关系始终在重复以前遇见的人的影子。”

     

    如果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过一次,可能是运气不好遇到了意外;如果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三次,那么真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03

     

    很多时候,你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别人总是处处与你做对,便把自己总是遇到人渣的经历怪罪于自己的命运。

     

    殊不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身边就会伴随着什么样的人。其实命运是在你不知不觉间的不断重复造成的,因此,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也不是无道理的。

     

    强迫性重复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的无意识里,很难被人真正发现。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无法意识到,所以把它归结为命运,认为这就是一个人的命吧。

     

     

    案例中的瑶瑶,很讨厌自己的母亲,却不愿意自己成为父亲那样只会吃亏的角色,而当她重新进入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希望隐藏自己的情绪,与人友好相处,获得较好的友谊时,重复的关系又一次出现。

     

    她又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角色,忍受他人的缺点,却要包容对方,自己吃亏。这样的角色身份对她来说,是不愿意的,也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摆脱这样消极的强迫性重复呢?

     

    首先,你要看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创伤来自哪里,体会和面对自己的创伤,只有先清楚自己的问题,才能知道如何改变。

     

    其次,与他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如果童年你的依恋关系是不安全、恐惧的,那么你与他人相处就会变得紧张、不信任。

     

    你要找个一个你信赖的人,让自己变得坚强、自信,才会得到真正的爱。

     

    最后,对世界建立新的认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就像学习心理学,你知道了强迫性重复是怎么一回事,它对我们未来造成的影响。

     

    那么,你懂得了这个知识,并知道了如何解决,你可以学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去改变这样的重复关系,让自己获得新生。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关博元 王春雪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16年前,香港文华酒店,他纵身一跃,传奇落幕。

     

    张国荣,除了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还留下“抑郁症”这个悲伤而沉重的话题。

     

         

    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困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困扰,遍布各个年龄组。

     

      “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是浑浑噩噩……”

      “最近一直不开心,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听说抑郁症会自杀,吃药会有依赖……”  

        抑郁症的阴云仿佛挥之不去,然而我们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情绪不高”“不开心”“不高兴”只能叫做“抑郁情绪”,大约1/5的人都会存在一定的抑郁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可以通过旅游、散心、运动等方式“烟消云散”。

     

    抑郁症患者的压抑、绝望往往比较严重、持久,很难自己恢复。

     

     

    抑郁症包括三个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以及七个全身性的症状,包括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

     

    一般来说,具备至少2条核心症状或2条附加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轻度抑郁状态;核心症状至少2条、附加症状至少3-4条,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中度抑郁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不爱笑”不代表就是抑郁症,因为有的人的确个性拘谨,但是内心仍然充满喜悦并保留自己的兴趣;反之,看上去总是笑嘻嘻的人很可能却饱受抑郁的折磨,尤其夜深人静时,常睡不着或者早醒,第二天精神疲惫,生活也逐渐失去了色彩......

     

    总之,识别抑郁症需要科学全面地进行判断,普通人很难通过“自测”等进行确诊,如果感觉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应尽快向专业医生求助。

     

    得了抑郁症很丢人?

          

    事实上,有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也有观点认为,抑郁症是心理因素导致。

     

    在我们很多人心中,由于不了解或其他原因,对于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仍有偏见甚至歧视,患者走进精神类疾患的相关医院、科室,需要面对各种压力,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就导致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时常出现“病耻感”。

     

    偏见、不了解、恐惧,导致了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直到发生悲剧时才后悔莫及。

     

    记住,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病,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得流感一样。

     

     

    得了抑郁症就没有办法了?

          

    错!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坚持治疗,抑郁症没有那么可怕!

     

    数据显示,采取规范的治疗,抑郁症症状越早纠正,症状消除越彻底,社会功能将恢复得更好,复发的可能性越小。

     

    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受影响例如不能应对工作,有自杀观念、计划,甚至自杀行为者,主要给予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治疗过程应遵照医师建议,切忌妄自停药减药换药!

     

    对于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者,可给予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为心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运动治疗等。

     

    抑郁症用药治疗的原理是,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HT”含量减少,需要使用药物提升“5-HT”的含量。随着神经脑网络重塑,最终一部分患者药物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停药的。

     

    研究证明,症状改善后,如果给予持续的心理治疗、运动等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抑郁症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只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寻求帮助,接受规范、足疗程的治疗,希望就在前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中风后,尽管身体恢复缓慢,但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无理取闹。也许是“血管性失智症”

    什么是血管性失智症?

    动脉型失智症是继退化性失智症之后第二大失智原因,约占所有失智症患者的20~30%,发生于脑血管病变之后,如果是严重中风,在康复后1年内有5%的机率转变为失智症,5年内机率上升到25%,算是蛮高了。

     

     

    一般而言,小中风,受损的血管比较不会影响认知功能,但复发或发展为小中风的机率会越来越高,所以还是要特别注意;而阻塞小中风的血管,如果恰好位于认知区域,也会引起失智,而一些小中风在出现症状之前并不会有症状,直到出现症状时,可能已经是多次中风,从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

     

    由于血管性失智症一定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因此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就成了常见病,同时也可能伴有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失智症,如阿兹海默症等。但中风后所致的单功能减退,不能说就是“失智症”,如失语症、语言障碍等,一定要有记忆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才属于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症和阿兹海默症的区别是什么?

    它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开始发病后认知功能下降,并且病程加快,不仅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的症状也更加明显。但是血管性失智症是由脑神经损伤引起的,在接受治疗后可得到轻微缓解,再下降,因此又被称为“阶梯退化”。

     

    血管性失智患者性格变化较慢,一开始可能仅仅是反应迟钝、健忘,或有晕眩感觉,在快要中风的时候,或在中风后还能行走的人中,也可能会出现步态不稳、行走迟缓,但也会逐渐合并其他心理问题。

     

    比如无名的哭泣,抗压减低,变得不喜欢接触人群,甚至有忧郁情绪,但有时又会自己开始大笑等重复行为;这些很容易被身边的家人认为是中风、卧床所致的心理问题,其实是失智症的症状。而且在发病较长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怎样预防血管性失智症?

    一旦出现认知功能紊乱,失智患者很难治愈,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脑血管病变,可以像电脑断层、核磁共振一样对其进行筛查;而如果颈动脉出现狭窄,供脑血液流动,也会因脑缺血而导致认知功能紊乱,高血压更是一种高风险的病变群体。

     

    简言之,避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是防止血管性失智症的方法,如吸烟、饮酒、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等,并且要注意多喝水,如果有家族病史也要尽早筛查。

     

     

    然而,与阿兹海默症相比,血管性失智症只要在早期恢复脑供血,就能阻止一些轻微损伤,并恢复一些认知功能;就像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导致的脑缺血一样,可以放入血管支架扩张,减缓脑神经病变。

     

  •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段子:

     

    “青春痘长在哪里你比较放心?”

    “长在别人脸上。”

     

    虽然只是一句笑谈,但这段话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现代人对青春痘的恐惧。

     

    诚然,从医学角度上说,“青春痘”是一种非常常见、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危害的病变。但要命的是,它长在脸上。

     

     

    对我们的生活、社交来说,脸上的痘痘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多的人“靠脸吃饭”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生,越来越“谈痘色变”,甚至有“一痘毁所有”的说法。

     

     

    比如,知乎上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五官再漂亮的女生长了一脸痘都会被嫌弃?”,结果下面的评论出奇的一致——

     

     

    痘痘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可见一斑。

     

    但另一方面,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却是大有人在,工作压力大、暴饮暴食、熬夜······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促进了痘痘在我们脸上的生长。

     

     

    那么,痘痘究竟是如何生长的?它分为哪些不同的种类?当脸上长了痘痘之后,又应该怎样正确地应对?

     

    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痘痘“探奇 

     

    正常情况下,为了让我们的面部皮肤保持良好的润滑,位于皮下的皮脂腺会分泌皮脂,并通过毛孔到达我们的皮肤表面,一方面防止干燥,另一方面也将毛囊脱落的死皮细胞带出身体。

     

    但,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造成毛孔堵塞,皮脂排不出去,再加上细菌感染等因素,最终就形成了痤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痘痘”、“青春痘”。

     

    根据痤疮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粉刺(包括“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 1级痤疮,轻度

    丘疹(微微发红的隆起)—— 2级痤疮,中度

     

     

    脓疱(丘疹的顶端出现脓疱)—— 3级痤疮,中度

    结节与囊肿(形成坚硬而疼痛的肿块)—— 4级痤疮,重度

     

    而痤疮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下面这几种:


    皮脂分泌过多

     

    在青春期的发育阶段,人的荷尔蒙变化幅度比较大,尤其是雄性激素的旺盛分泌会导致皮脂增多,因此痤疮多发于这个时期,这也是“青春痘”这一称谓的来历。

     

    而即使对成年人来说,熬夜、工作压力大等也会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增加皮脂的分泌,产生痘痘。


    毛囊周围细胞角化异常

     

    会导致毛孔变狭窄,甚至堵塞,里面的皮脂无法排出,就会和皮肤细胞混合形成白色小颗粒,也就是粉刺。

     

    整个埋在皮下的粉刺被称作“白头粉刺”,而如果顶端暴露在皮肤之外的空气中,露在外面的部分就会变黑,这就是“黑头粉刺”,即我们平常说的黑头。

     

    细菌感染

     

    有一种细菌叫做痤疮丙酸杆菌,就生活在我们的毛孔里的脂肪酸上。当毛孔堵塞,它们就会在内部过度增殖,引起毛囊发炎,出现红色、隆起的丘疹,甚至脓疱。

     

    而如果这期间再熬夜的话,就会降低免疫力,使得感染加重。

     

    此外,痤疮的形成也与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在生活习惯方面:油炸、甜食、奶制品吃得多;工作压力大、熬夜;以及女性使用的部分油性化妆品等,也都会引发痤疮。

     

    脸上长痘 ,千万别抠!

     

    其实,如果脸上长了痘痘,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完全可以自行将其解决的,我们只需静静等待几天。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注意防范的,不是什么细菌病毒,而是我们欠打的手!

     

    没错——千万,千万不可以挤!尤其是鼻根到两侧嘴角之间的“三角区”之内,更是务必要小心防护。

     

    演员黄晓明就曾在一档节目中坦言:自己曾因为乱挤乱抠脸上的痘痘而引发了败血症。

     

    黄晓明自述抠粉刺引发败血病

     

    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尽量预防痘痘的产生:

     

    洗脸时,应避免过度用力;减少使用油性大的护肤、护发产品;注意防晒;饮食上尽可能避免辛辣、油腻、高糖,多吃含维生素B的蔬菜、水果、粗粮,保证营养的均衡;放松心情,少熬夜。

     

    最后,再次向大家强调一下:如果脸上长痘,一定不要用手抠!

     

    如果想要问诊痤疮等皮肤问题或了解更多护肤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能拥有滑嫩无暇的肌肤。

     
    参考资料: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
  • 稍微对精神病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晓,精神分裂症就是精神病的其中一种发作类型,而且精神分裂症还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精神病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危害不容小视。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还不是十分明确,遗传、大脑结构、神经生化以及后天环境可能共同激发了精神分裂症的发展。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大脑结构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大脑结构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以及一些神经生化上面的缺陷。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遗传因素

     

    根据临床调查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作的一大原因,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尤其以孪生兄弟姐妹的居高。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是确切的遗传模式还不清楚。有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证明,精神分裂症病因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其遗传度为60%~80%。因此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成长背景

     

    患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背景对今后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据调查,很多精神分裂患者在幼年时期经受天灾人祸、亲友暴毙等重大精神刺激,在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些很有可能就是以后精神分裂发作的触发点。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身体素质

     

    部分精神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就是体内代谢异常而产生某种毒物使自身中毒,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存在一些生化代谢的异常,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胎儿时期受到感染,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以使胎儿的神经细胞错位,胎儿出生成年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概率也大很多。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之个人心理

     

    部分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低于正常人,在经历强大的精神打击之后,情绪不稳定、内分泌也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精神分裂的发作,因此,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精神分类症一旦发作其危害非常大,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从它的病因开始做好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自己受到精神分裂症发作的困扰。

  • 精神分裂症大部分的患者患病年龄起自15~25岁,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且男性的患病高峰年龄是在10~25岁,女性的患病高峰年龄是在25~35岁左右。15岁~55岁的人群多因各种压力、无家可归、缺乏社会援助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可常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诱发。那么精神分裂常有哪些分型呢?

     

     

    1、单纯型


    于青少年期缓慢起病,一般无明显诱因,以孤僻懒散、冷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为主要特征,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早期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神经衰弱症状群,常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病程发展缓慢,往往短者l一2年,长者3— 5年;因此早期易被误认为性格或思想问题。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易逐渐迁延为慢性精神衰退。


    2、青春型


    在16~23岁的青春期起病,大多为急性骤起失眠兴奋。行为紊乱、幼稚,常冲动打人毁物。情感不稳,无外界诱因而独自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瞬间即转变。思维明显破裂,言语增多,无论唱歌或讲话都是杂乱无章,可有片断离奇的幻觉妄想。这种类型着重早期控制兴奋症状,如发展为疾病充分期则难以控制。此型大多呈反复发作,发作多次后易趋向精神衰退。

     

    3、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情淡漠行为抑制为其主要特征。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时呈木僵状态,躺着不言、不动、不食,毫无表情,活象一个木头人。但要警惕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突然起来打人、毁物、逃跑,常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此类型一触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4、妄想型(偏执型)


    青壮年起病,起病形式缓慢,早期为敏感多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观念,大多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疑病或影响等妄想。由于妄想及幻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但其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此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大多可痊愈,只有少部分会遗留性格改变,极少数逐激发展为慢性精神衰退。

     

    5.其他类型

     

    残留型:在进行治疗或不再发生妄想、幻觉等症状后,还残留部分精神障碍的症状。

    未分化型:指患者行为不稳固,即会发生妄想等症状还会有懒散等行为的产生。

  • 一、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现代医学有何不同?

     

    现代医学是把身体、情感和意识分开看的,身和心被当作两个东西。他认为抑郁症或者所有的心理问题,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变化导致的。比如说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受这种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现在很多精神类药物的研究基于这类认识。抑郁症难道真的只是大脑的化学递质的变化吗?

     

    但是,身心在中医来看其实是一个东西,叫形神一体,中医的神包含了心和意。在现代医学里面常说的抑郁症,在中医来看,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我们都知道,哪怕你平时是很积极、很正面的一个有精神的人,假设让你连续三天不睡觉,三天就给你吃了两顿饭,然后还让你干很多活,那个时候你还能有精神,还会很积极吗?
     

     

    二、中医如何认识抑郁症?

     

    当我们身体的能量低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精神、意识和心智的运作能力都会下降。所以,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他的身体状态会很低,他的内心状态、意识状态也会很低。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低版本的状态下,他在跟世界万物交流的时候,他很多东西都消化不了,包括食物和情绪。很多体力活或者复杂的运动他做不到,很多事情都变成了阻碍。身体内部的运行也出现问题,比如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这些其实都是能量低之后身体无法负荷、无法运转了。在情感上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能量低的时候,可能他的表达和接纳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他在意识、思维和社会交往上,可能相对来说就会封闭一点,可能只能吸收某一类他愿意吸收的东西,其它的都拒绝,甚至以前能吸收消化的东西也开始拒绝。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其实就成了“被压缩的人”,他的形、气、神或者说身、心、意都被压缩了。当我们现在说某人是抑郁症,一般人会想这只是一个心理的问题。但实际上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

     

     

    “很多疾病,都是心病。当你把情绪处理好了,一切问题,自然游刃而解。回到生命本身,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中医眼里,去具体分析抑郁症有多少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更重要的是,所谓心理问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

  • 人格分裂和躁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人格分裂的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早期表现为茫然状态,类似于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躁郁症的病程通常在1-2周,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减退等。在治疗上,人格分裂患者可服用奥氮平片等药物,躁郁症患者则需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两种疾病预后不同,人格分裂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而躁郁症容易反复发作,较难彻底治愈。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保证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人格分裂是一种心理疾病,它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人格状态。要诊断人格分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包括临床观察、人格测评量表、人格解体验表以及寻求心理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在临床观察中,医生会注意患者在不同人格状态下的表现差异。人格测评量表则通过一系列问题来评估患者的分离程度、情绪状态等。人格解体验表由医生根据体检结果综合判断,而专业医生的诊断则基于全面的评估。此外,患者也可以前往三甲医院或心理咨询门诊进行就诊。

  • 心理疾病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社交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分裂、双向情感障碍、自闭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疾病的出现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差异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心理疾病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认知处理和社会互动能力。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抑郁症则伴随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焦虑症的核心体验是过度担忧和紧张,而强迫症则通过反复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人格分裂涉及身份分离和思维混乱,双向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自闭症的主要特征是社交交往障碍和限制性兴趣,躁狂症伴随着情绪高涨、冲动行为和言语活动增多。精神分裂症包含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则由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的持续心理反应引起。诊断这些心理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心理评估测试、脑电图、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及实验室检测。治疗方面,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则依据具体情况选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剂。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对于维护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焦虑型人格分裂是一种可能由遗传、精神刺激、压力较大、亲人去世等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对生活缺乏热情,并伴随心烦、多虑、敏感等症状。针对这种疾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药物治疗如盐酸丁螺环酮片、复方地西泮片等,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疗法,旨在通过心理疏导改善不良情绪,建立正确的认知。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此外,运动治疗、与亲友沟通以及培养兴趣爱好也是缓解焦虑型人格分裂的有效方法。

  • 人格分裂可能是多重人格障碍的表现,这一心理状况通常涉及个体对自我身份的感知与控制能力的损害。这种障碍可能由遗传、童年创伤或环境压力等因素引起。症状包括记忆丧失、身份认同混乱和情感反应不一致,这些症状对个体的日常生活有显著影响。若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所致。在此情况下,应及时就医。面对疑似患者,应尊重其隐私和个人尊严,避免使用贬低性语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

  • 人格解体和人格分裂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状态改变,它们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各有不同。人格解体是一种功能性改变,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对环境的敏感性增高,有时会将事件与生理上的不愉快联系在一起。人格分裂是一种病理性改变,可能与遗传、神经发育、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患者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身份识别障碍,而且在两者之间没有边界,可能会出现身份转换的障碍。治疗方面,人格解体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心理治疗的方式改善,而人格分裂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并辅以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诊,进行评估、判断,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 人格分裂症与癔症在症状性质、症状控制、心理测试结果、病程特点以及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人格分裂症以身份认同障碍为核心,患者出现多重人格,症状固定不变;而癔症症状与心理因素相关,如情感爆发、表演型行为,症状可能随情境变化。人格分裂症患者无法主动控制分裂状态,而癔症患者可通过暗示或自我催眠控制症状。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人格分裂症患者的测试结果不一致,癔症患者则较为一致。人格分裂症病程较长,癔症病程较短。人格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稳定持久,癔症患者人格特征灵活易受外界影响。

  • 早期人格分裂的识别和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首先,观察患者的人格特征,如情感淡漠、反应迟钝等,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其次,通过观察症状,如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差距,以及行为异常,来初步判断。此外,量化评估患者的情感状态、焦虑程度等,也是检查人格分裂的重要手段。心理测试,如可卡因分辨障碍量表和分分离障碍访谈表,可以进一步了解人格分裂的程度和阶段。若怀疑患有此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中度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通常不会直接导致人格分裂。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个体的人格特质。尽管中度抑郁和人格分裂都与遗传因素有关联,但中度抑郁本身并不会增加个体发展人格分裂的风险。然而,如果个体在应对压力时出现认知或情绪调节障碍,可能会增加人格分裂的风险。因此,对于中度抑郁患者来说,重要的是积极寻求专业治疗,并采取适当的自我管理策略,以维护心理健康和减少潜在的风险。

    在治疗中度抑郁时,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的结合。药物治疗通常用于缓解症状,如焦虑和抑郁情绪,而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此外,患者也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来辅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度抑郁不直接导致人格分裂,但患者仍需警惕可能的并发症,并遵循医嘱进行持续的治疗和监测。

    人格分裂,也称为解离性身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身份状态。这种疾病通常与早期生活中的创伤有关,如虐待、忽视或其他形式的心理创伤。由于中度抑郁和人格分裂在病因和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中度抑郁患者通常不会发展为人格分裂。但患者仍需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变化,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 人格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虚假信息或歪曲现实的信念,这可能导致他们制造谣言。这种心理障碍涉及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分离,使得患者对现实的理解出现偏差。症状包括妄想、幻觉和情绪反应迟钝等。诊断需要临床访谈、心理评估和实验室测试,如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支持。谣言的传播可能加剧患者的社交孤立感和误解,因此需要通过社会教育策略提高公众对人格分裂症的认知。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