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了解这种疾病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检查手段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是一种发育异常的疾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人。囊肿及瘘管多发生于眼肌圆锥外,多附于眶内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内、眶内各有一部分。
二、症状表现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睑、眉外侧、鼻根、枕部等处出现圆形、柔软、无痛的囊肿,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筋膜或骨粘连,不易推动。囊肿内容物呈粥样,浓稠,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或毛发等。眼球前下突出,不能复位,无搏动,无眼痛,视力多正常。
三、治疗方法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1. 手术治疗:彻底切除囊肿及瘘管是根治的关键。手术方法包括:切除囊肿囊壁、面裂囊肿囊壁、摘除死骨、刮除炎症骨质、拔除病牙等。皮肤缺损小者,直接分离缝合;大者采用移植皮肤和皮下组织蒂游离三角形皮瓣推进整复等。
2.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四、检查手段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的检查手段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局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有无囊肿隆起、局部感染、外伤史、牙病、牙痛等。
2. 局部检查:仔细检查瘘管位置、走向、深浅及通路等。
3.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
五、预防与日常保养
1.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2. 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病。
3.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颅底骨折,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颅底的骨折,通常以线形为主。这种骨折可能局限于某一颅窝,也可能横跨颅底两侧,甚至贯穿前、中、后颅窝。由于骨折线常常会累及鼻窦、岩骨或乳突气腔,导致颅腔与这些窦腔相通,形成隐性开放性骨折,从而引发颅内继发感染。
颅底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保守治疗,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大多数颅底骨折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着重于合并脑损伤和其他复杂损伤的治疗。耳鼻咽喉科出血和脑脊液漏不应封堵或冲洗,以免引发颅内感染。大多数脑脊液漏可以在两周左右自行停止。如果持续四周以上或长期伴有颅内积气,应及时手术修复脑脊液瘘,闭合瘘口。
对于骨块压迫造成的视神经或面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取出骨块。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属于开放性损伤,需要抗生素治疗。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等,以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恢复期患者还应注意饮食禁忌,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辣椒、大蒜、白酒等。这些食物会加重病情,影响骨折修复。
颅底骨折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以免降低免疫力,影响骨折修复。在骨折完全愈合前,患者不能做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加重骨折损伤,影响疾病的恢复。但对于一些小范围的运动,患者可以适量进行,有助于疾病恢复。
颅底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部位、程度、是否伴有其他损伤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颅底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耳鼻出血、脑脊液漏等。此外,医生还会进行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骨折部位和程度。对于颅底骨折的治疗,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治疗。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一个在广州工作的普通上班族,突然感到一阵头疼,伴随着鼻涕中带有血丝的惊恐。我立刻想到了脑脊液漏的可能,这是我之前从未遇到过的状况。
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因为它便捷、高效。在经过一系列的在线咨询后,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
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可以使用洗鼻器进行日常护理,但对于我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的鼻内镜检查和清洗。
我按照医生的指示,在河源当地进行了初步的护理,但由于技术限制,无法进行深入清洗。我焦急地询问医生,如果回到本院大概要清洗多少次,因为我在河源这边上班,好安排时间。
医生详细解答了我的疑问,并告诉我负压清洗不建议,鼻内镜清洁更为适合。他还告诉我,如果当地没有鼻内镜换药的条件,我们可以选择来本院进行。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立刻安排了时间,决定在23号早上9:30去本院找这位医生。医生告诉我,这个时间点是来得及的。
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治疗。这位医生不仅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他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真诚和关爱。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和高效。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利用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了解这种疾病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检查手段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是一种发育异常的疾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人。囊肿及瘘管多发生于眼肌圆锥外,多附于眶内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内、眶内各有一部分。
二、症状表现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睑、眉外侧、鼻根、枕部等处出现圆形、柔软、无痛的囊肿,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筋膜或骨粘连,不易推动。囊肿内容物呈粥样,浓稠,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或毛发等。眼球前下突出,不能复位,无搏动,无眼痛,视力多正常。
三、治疗方法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1. 手术治疗:彻底切除囊肿及瘘管是根治的关键。手术方法包括:切除囊肿囊壁、面裂囊肿囊壁、摘除死骨、刮除炎症骨质、拔除病牙等。皮肤缺损小者,直接分离缝合;大者采用移植皮肤和皮下组织蒂游离三角形皮瓣推进整复等。
2.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四、检查手段
先天性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的检查手段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局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有无囊肿隆起、局部感染、外伤史、牙病、牙痛等。
2. 局部检查:仔细检查瘘管位置、走向、深浅及通路等。
3.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
五、预防与日常保养
1.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2. 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牙病。
3.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瑜伽作为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然而,近期却有一位名叫孙女士的女士在练习瑜伽时,不幸患上了“自发性颅内低压症”,导致脑子“漏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孙女士在练习瑜伽时,由于动作过于激烈,导致包裹大脑和脊髓的“水囊”破裂,脑脊液漏出,从而引发了头痛、耳鸣、耳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医生提醒,这种情况多发于40岁左右的女性,尤其是柔韧性较好的女性要特别留心。
那么,什么是“自发性颅内低压症”呢?它是一种由于脑脊液漏出导致的颅内压力降低的病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在颅腔内流动,维持着大脑和脊髓的正常功能。而当脑脊液漏出后,颅内压力降低,导致大脑和脊髓受到牵拉,从而出现头痛等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自发性颅内低压症”呢?首先,要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尤其是瑜伽等对柔韧性要求较高的运动。其次,要避免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如果出现头痛、耳鸣、耳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瑜伽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我们应该科学地练习,避免过度激烈的动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脑脊液漏,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它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脑脊液漏会自愈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情况下,脑脊液漏是可以自愈的。
然而,自愈并非易事。要想让脑脊液漏自愈,患者需要采取特殊的体位,比如绝对卧床休息至少7天,以减少颅内压力的改变,从而降低脑脊液漏的复发风险。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营养摄入,也是促进脑脊液漏愈合的有效方法。
如果脑脊液漏超过一个月仍未明显好转,那么就需要考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腰大池持续引流或颅骨修补手术等。
脑脊液漏是指鼻腔、耳朵或头皮的伤口有清水样的异物或混有一点血水样的异物流出,医学上分别称为脑脊液的鼻漏、耳漏、切口漏。其中,脑脊液的鼻漏主要是由副鼻窦损伤或黏膜损伤引起的,合并有脑膜炎时,蛛网膜和硬脑膜同时受损,脑脊液就通过这些漏的缝隙流出来,随后有气体进入,就可能造成气颅或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安静平卧、预防感染等,手术治疗则是对漏口进行修补。脑脊液鼻漏通常是由前颅底、中颅底骨折引起的,治疗上需要采取平卧休息,早期尽量不要打喷嚏,不要用力排便,一般情况下1~2周漏口处可以愈合。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上要清淡,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因此要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脑脊液鼻漏,这一听起来陌生的症状,其实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当鼻腔内间断或持续性地流出浅红色或清凉的水样液体时,这可能是脑脊液鼻漏的表现。
脑脊液是保护大脑和脊髓的重要液体,正常情况下它应该在大脑和脊髓周围循环。然而,当头部受到外伤时,可能会导致脑脊液通过破损的颅骨或鼻窦壁渗漏出来,形成脑脊液鼻漏。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症状可能包括鼻腔间隙或持续流出浅红色或清凉的液体,低头时液体流出增多,甚至可能伴有头痛、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与脑脊液外漏引起的颅内压降低有关。
针对脑脊液鼻漏的治疗,首先应保持头部高位,并适当控制进水量,以减少颅内压。此外,腰大池外引流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促进漏口愈合。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手术,根据漏口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脑脊液鼻漏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颅内感染,因为脑脊液外漏会导致大脑与外界隔绝,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涕、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症状的行为。
总之,脑脊液鼻漏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近日,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团队成功救治一例特殊脑外伤患者,为其取出了一块长约13厘米的金属刀片。患者目前恢复良好,语言和运动功能已完全恢复。
患者在工地上工作时,一块开槽切割刀片飞出,直接插入额头。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刀片从额部劈入,造成额骨、前颅底粉碎性骨折,脑内长度约6cm,前端3cm处已经折弯。刀片经过之处,脑组织直接被切割破坏、出血。右侧眶顶骨性结构已经彻底破坏,右眼肿胀,视力只剩下光感。
为了取出刀片,医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医生成功取出了刀片,并对脑组织进行了修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为了保护自己,我们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防护措施。
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团队在颅脑外伤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一些预防颅脑外伤的措施:
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妈妈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出现了脑脊液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起初,我们对这种情况一无所知,感到非常的无助和焦虑。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医生,他详细解释了这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并且给出了明确的康复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我的妈妈逐渐恢复了力量和信心。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面对疾病,及时的专业指导和正确的康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体验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由于我们所在的小县城离大医院比较远,通过线上问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交流,获取最新的治疗信息和康复建议。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我们感到更加安心和放心。
我希望通过分享我们的经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减少他们的恐惧和困惑。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利用互联网医院的资源,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海口市的一家医院里,面对着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医生,描述自己的病情。然而,开颅手术后的第三周,我的伤口开始掉痂,晚上睡觉时流水,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但结果却让我更加困惑。直到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他的耐心解答和专业建议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在与这位医生的对话中,我逐渐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可能是脑脊液漏。这种情况在开颅手术后并不罕见,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医生建议我尽快去找主刀医生,或者他们治疗组的医生,重新缝合伤口,并且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压迫伤口。
虽然我仍然感到担忧,但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孤军奋战。有时候,一个专业的医生和一个可靠的医疗平台,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的救命稻草。
血性耳漏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颅底骨折引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脊液漏。面对这种情况,患者首先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平稳的状态,避免体位变动对脑脊液漏造成影响。一般来说,经过2-3天的休息,血性耳漏会有所缓解。如果一周后仍未见明显好转,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以减少脑脊液对脑脊液漏的压力,促进脑膜愈合。如果超过一个月仍然无效,可能需要进行开颅颅底骨折修补手术,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需要慎重考虑。
预防血性耳漏,首先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同时,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如慢性扁桃体炎等。保持耳内清洁,避免用力挖鼻。预防鼓膜外伤,已有鼓膜外伤未愈或陈旧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时需防止水进入耳内。哺乳期的妈妈应正确掌握哺乳姿势,哺乳时应将宝宝抱起,使头部竖直。如乳汁过多,应适当控制流出速度。使用温暖湿润的敷料、热水瓶敷于患者耳部,以减轻炎症和疼痛。使用棉签轻轻清理耳部或局部应用药物。在室温下保存滴耳液,滴入冷的滴耳液可引起患者眩晕。如果患者听力受损,确保向其解释所有事情并获得患者理解。建议有慢性耳疾的患者在有上呼吸道感染时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受感染的分泌物进入中耳。同时提醒患者只用毛巾清洁耳道,避免将任何东西插入耳朵如发夹或棉签造成损伤。
血性耳漏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烟草、酒精等;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血性耳漏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但只要及时治疗和做好日常保养,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生活。在此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血性耳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病毒药物等,用于控制感染、缓解疼痛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的血性耳漏,如颅底骨折修补手术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热敷、按摩等,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
血性耳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避免用力擤鼻、挖耳、游泳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感冒患者,以免感染病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血性耳漏患者在饮食上也需要注意,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咖啡等。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