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猝死其实是一种遗传病

猝死其实是一种遗传病
发表人:生命之光传递者

猝死,这一看似突如其来的生命终结事件,其实与家族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猝死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通过早期基因检测,我们可以找到潜在的基因缺陷,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降低猝死的风险。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了解这一现象。南京的陶某一家三口都曾出现过昏厥的情况。陶某的哥哥在30多岁时因猝死离世,而陶某的儿子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经过基因测序,陶某被诊断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这种疾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具有家族遗传性。

事实上,基因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人体约有3万个基因,任何基因的缺失、重复或突变都可能导致疾病。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基因改变有关。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都与基因改变有关。

早期基因检测对于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遗传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例如,对于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猝死的风险。

除了基因检测,日常保养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猝死的风险。

总之,猝死并非毫无征兆,通过早期基因检测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不仅会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风险,还会对男性后代成年后的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女性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卵子数量减少,从而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此外,孕期吸烟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风险。

    男性吸烟也会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吸烟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形态异常,从而增加不育症的风险。

    除了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孕期吸烟还会增加婴儿患呼吸道疾病、哮喘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增加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母婴健康,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和孕妇尽早戒烟,男性也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被动吸二手烟。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戒烟咨询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戒烟,降低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 心脏病的发作往往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近日,《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引发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排名。其中,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位列第一,用力过猛、大量饮酒位居其后。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份“伤心榜单”,并为您提供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建议。

    一、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最危险

    研究表明,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对心脏健康危害极大。因为骑车者需要吸入大量尾气,同时还要耗费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此外,拥堵的交通环境也会让人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在高峰期骑车上下班。

    二、用力过猛引发心脏病

    突然发力,如用力解大便、搬重物等,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压力增大,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心血管高危人群,应避免突然发力,必要时进行热身运动。

    三、大量饮酒危害心脏健康

    适量饮酒对心脏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弊大于利。酒精和咖啡能加快心率、升高血压,诱发心脏病发作。长期酗酒还会破坏心肌,导致心脏衰竭。因此,饮酒应适量,心脏不好的人应尽量避免饮酒。

    四、保持良好心态,预防心脏病发作

    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影响很大。长期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血压、心率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因此,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激动、发怒,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五、饮食健康,预防心脏病发作

    暴饮暴食、长期饱食、吃得太咸、太甜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避免过量进食。

    六、适量运动,保持心脏健康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

    七、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心血管高危人群,应定期就医,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常说‘睡得好,精神好’,但你知道吗?睡眠质量不佳,甚至可能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近日,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涛平教授指出,心梗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密切相关,这一疾病风险不容忽视。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各器官仍在辛勤工作。尤其是心脏,始终为全身输送血液。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即使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也在调节心脏稳态,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在觉醒—睡眠周期转换中,大脑参数的动态变化会影响心率、血压、心脏血供、呼吸等,这种波动在正常人可以耐受,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却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死的风险。

      据统计,美国20%的心肌梗死和15%的心源性猝死属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在我国,这一现象也并不少见。夜间或凌晨,我们常常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与夜间睡眠相关性心脏事件的高发不无关系。

      睡眠呼吸暂停,更是对心脏健康的‘雪上加霜’。在睡眠呼吸暂停期间,每夜可以发生数百次中枢性或阻塞性的呼吸停止,可能对心肺活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已知,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衰等多种心血管事件相关。

      例如,小张,40岁,体型偏胖,患有高血压。尽管服用多种降压药,但血压仍无法降至理想水平。经过医生询问,发现他夜间睡眠打鼾严重,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经过1个月的治疗,小张的血压得到明显控制,逐渐开始减少降压药的服用。

      据调查,5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中,至少30%患有OSAS。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OSAS患者比例更高,达到83%。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治疗OSA才是降压的治本之策。

      2008年,国美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基金会联合发表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科学声明》,2009年我国也出台了《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然而,全社会对睡眠呼吸疾患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我们需认识到,关注睡眠,也是关爱你的心脏!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职场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出现了体重飙升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劳肥”。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4.8%的受访者表示参加工作后体重增加,其中33.2%的人体重增加至超重。过劳肥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健康的第一杀手。

    过劳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工作压力大,导致胃口变大,爱吃甜品、奶油类食品和咸味小吃;2.整天坐着,很少运动,容易催生肥胖和大肚腩;3.长期睡不够,影响体内“瘦素”的分泌,增加变胖风险;4.白天吃得少,晚饭太丰盛,容易导致热量囤积。

    过劳肥的危害不容忽视,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患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因此,预防过劳肥至关重要。

    预防过劳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调整精神状态,学习转移和释放压力;2.多运动,尽量多走动;3.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快餐,少选辛辣、油腻、糖分较高的食物;4.减少熬夜,增加深睡眠时段。

    过劳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职业疾病进行干预。例如,日本法律规定每年体检测腰围时,男性不能超过85厘米,女性不能超过90厘米。一旦超出范围必须自行减肥,如果员工减肥不力,企业还可能因此受到处罚。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的潜在风险因素。近期,《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引发心脏病的十大诱因,其中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位列首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份“伤心榜单”,并提供预防心脏病发作的实用建议。

    榜首:闹市骑车,污染与交通压力的双重打击

    研究发现,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由于空气污染和交通压力的双重打击,心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骑车上下班,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第二:用力过猛,瞬间血压飙升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等需要瞬间用力的动作,可能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建议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等群体避免突然发力,提前做热身运动。

    第三:过量饮酒,心脏的“隐形杀手”

    适量饮酒可以产生抗氧化物质,保护心脏。但过量饮酒会破坏心肌,导致心脏衰竭。建议控制饮酒量,避免长期酗酒。

    第四:情绪波动,心脏健康的“定时炸弹”

    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会影响心脏健康,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第五:暴饮暴食,加重心脏负担

    过量进餐会导致胃肠道血液增加,减少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建议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十大诱因,吸烟、久坐不动、饮食过咸过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脏病风险。预防心脏病,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以下十种恶习最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

    1. 在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空气污染会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骑车者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2. 用力解大便:突发动作会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压力剧增,血管斑块活动性增加,容易脱落。

    3. 大量饮酒或咖啡:过量饮酒或咖啡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

    4. 心情抑郁:抑郁与焦虑相伴,导致睡眠质量差,血压、心率升高,对心脏健康不利。

    5. 暴饮暴食:过量进餐会导致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消化食物,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6. 性生活纵欲过度:过度兴奋会导致心脏血管痉挛,引发心脏病。

    7. 吸食毒品:吸食可卡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8. 吸烟或被动吸烟:吸烟会导致心肌梗死风险增加,戒烟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9. 吃得太咸、太甜:吃盐多会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10. 久坐不动:久坐会导致新陈代谢改变,血液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 心脏,这个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然而,心脏的健康并非总是稳定的,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心律失常,顾名思义,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律。这种异常的心跳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感。然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却可能导致眼前发黑、头晕、四肢无力、晕厥甚至猝死。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心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心脏无法正常收缩或“无效”收缩时,血液无法被有效地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导致全身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猝死。其中,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心室输出血量减少,引发心悸、憋气、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药物。手术治疗方面,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ICD)可以有效地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除颤,预防猝死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律失常,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在1小时内突然的自然死亡。这种疾病不仅令人闻风丧胆,而且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猝死的高危人群。根据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长期压力大、过度劳累、吸烟喝酒的职场人士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因此,心血管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反复感冒,心肌炎、风心病、心力衰竭的人要特别注意。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猝死的前兆。患者发病前,身体都会发出细微信号,比如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最典型症状是胸痛。此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胃疼、背疼,牙痛等。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那么,如何预防猝死呢?首先,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要过度劳累,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不当的剧烈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以慢跑、骑车、游泳、步行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宜。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猝死的‘魔鬼时刻’。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4000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急救。患者发生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在发病10分钟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除颤或心肺复苏。但如果患者发病时没有条件进行这两项急救措施,首先应该想办法向周围人呼救,同时一只手握成空心拳头,在胸前区偏左的位置迅速叩击2下。另外,心脏病突发时猛烈咳嗽几下,也能起到缓解作用,争取宝贵的时间。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脏病的风险似乎无处不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揭示了十大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最危险。车辆密集的路段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骑车上班者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此外,拥堵的交通还会引发血压升高。

    其次,用力解大便、大量喝酒或咖啡、心情抑郁、暴饮暴食、性生活纵欲过度、吸食毒品等,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

    吸烟或被动吸烟、吃得太咸、太甜、久坐不动等,也是潜移默化损害心脏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预防心脏病呢?首先,要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总之,了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远离心脏病的威胁,拥有健康的生活。

  • 昨天下午,我姐姐突然晕倒在家,情急之下赶紧送往医院。医生们紧急抢救,通过呼吸机帮助呼吸,但心脏总是骤停。经过肺部、心脏和脑部CT检查后,病情依然危急。医生们不断尽力抢救,家人们焦急等待,时刻为姐姐祈祷。

    医生们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给了我们家人莫大的安慰,他们用尽全力寻找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虽然最终结果令人心碎,但我们感激医生们的努力和付出。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