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孕期吸烟影响孩子生育能力 不孕不育烟民比例大

孕期吸烟影响孩子生育能力 不孕不育烟民比例大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不仅会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风险,还会对男性后代成年后的生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女性吸烟或被动吸二手烟,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卵子数量减少,从而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此外,孕期吸烟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风险。

男性吸烟也会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吸烟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下降、精子形态异常,从而增加不育症的风险。

除了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孕期吸烟还会增加婴儿患呼吸道疾病、哮喘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吸烟还会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增加患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为了母婴健康,建议准备怀孕的女性和孕妇尽早戒烟,男性也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被动吸二手烟。

此外,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戒烟咨询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戒烟,降低孕期吸烟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医生因过劳猝死的案例频发,令人痛心。这不仅引发社会对医生健康的关注,也让我们反思医疗行业的现状。

    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使者,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负担。高强度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长时间的精神紧张,都可能导致医生出现健康问题。

    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抑郁症等,都与医生的职业特点有关。此外,医生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疾病、辐射等。

    为了保障医生的健康,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应合理安排医生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其次,加强对医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此外,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也是保障医生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针对医生的保健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熬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许多人为了工作、学习或娱乐,常常牺牲睡眠时间。然而,熬夜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熬夜会导致心绞痛。这是因为长时间缺乏睡眠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心绞痛。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人群,如冠心病、严重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患者,熬夜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规律作息: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2.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3.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4. 减压放松: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如果出现心绞痛症状,应立即就医,找出心绞痛的原因,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猝死,这一看似突如其来的生命终结事件,其实与家族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猝死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通过早期基因检测,我们可以找到潜在的基因缺陷,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降低猝死的风险。

    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了解这一现象。南京的陶某一家三口都曾出现过昏厥的情况。陶某的哥哥在30多岁时因猝死离世,而陶某的儿子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经过基因测序,陶某被诊断为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这种疾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具有家族遗传性。

    事实上,基因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人体约有3万个基因,任何基因的缺失、重复或突变都可能导致疾病。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与基因改变有关。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都与基因改变有关。

    早期基因检测对于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遗传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例如,对于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猝死的风险。

    除了基因检测,日常保养也是预防猝死的重要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猝死的风险。

    总之,猝死并非毫无征兆,通过早期基因检测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降低猝死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随着季节的变换,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心血管疾病猝死率达到全年高峰,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冬季更是血压控制的一大挑战。

    冬季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外出时佩戴围巾,护住脖子和胸口。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容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

    除了保暖,高血压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低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饮酒和吸烟。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按时服药,根据血压峰值调整用药时间。一般而言,血压高峰出现在早上8点至10点,下午16点至18点,晚上凌晨2点至3点血压最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调整服药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要定期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值和心率,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监测血压时,建议使用电子血压计,并记录测量时间和数值,以便就诊时提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李虹伟指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高血压患者要格外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猝死。

  • 新生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这一悲剧让无数家庭痛不欲生。这种常见于2-6个月大婴儿的异常现象,被称为婴儿猝死综合征,俗称‘摇篮死亡’。据统计,‘摇篮死亡’的发生率约为1.5-2/千人。尽管其成因尚无定论,但专家们已列出了一些可能导致‘摇篮死亡’的风险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因:

    1. 过敏反应:婴儿可能对某些抗原(如牛奶、尘埃、聚酯气体、虫类等)产生过敏反应,或存在潜在的免疫机能缺陷,这可能导致‘摇篮死亡’。

    2. 过热中暑:婴儿穿戴过多、被盖捂得太严或气温过高,可能导致出汗增多,体液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呼吸暂停而死亡。

    3. 食道反流:新生儿食道下端与胃相连的贲门括约肌功能尚未健全,一次性进食过多可能导致食物反流,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呼吸和心跳过缓,甚至窒息死亡。

    4. 上呼吸道阻塞:呼吸道感染、鼻腔分泌物过多、软腭松弛、舌后垂、下颌骨活动度较大等原因可能导致气道失畅,引发呼吸暂停而死亡。

    5.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原因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体内缺氧应激反应低下,在气道失畅或低血氧时无法呼救,最终导致脑细胞受损和高碳酸血症,加速死亡。

    6. 代谢失常:肝糖原代谢异常、维生素B1缺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骤增等代谢失常可能导致猝死。

    7. 烟毒危害:母亲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婴儿睡眠环境密闭且被动吸烟过多,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8. 遗传因素: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引发猝死,但此类猝死者都有家族心律不齐史。

    9. 宫内感染:胎儿在子宫内受到病毒感染,出生后感染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淋巴组织增生或内毒中毒等,诱发猝死。

    10. 催产素催产:使用催产素促产的婴儿可能在宫内受到子宫动脉血管强烈收缩的挤压,长时间处于供氧不足环境中,出生后难以恢复血氧,导致猝死。

    11. 睡姿不当:趴着睡觉的婴儿猝死率是仰卧或侧卧者的4-5倍。

    12. 肾功能不全:英国科学家发现,2/3的猝死婴儿存在肾功能缺陷,这种发育缺陷在母体中就形成了。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及早发现猝死前的一些征兆,对预防‘摇篮死亡’有积极意义。例如,对体重增加缓慢、反射及肌张力异常、呼吸不平稳、爱哭及神经过敏的婴儿,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喂养,待确认猝死风险降至最低时再让其回家。避免使用催产素、加强孕期保健、避免产程过长、定期进行肾功能测定、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预防感染性疾病、每次不宜喂食过多、避免趴着睡觉、注意不要衣被捂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都是预防‘摇篮死亡’的一些要点。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相信未来能够完全揭示‘摇篮死亡’的成因,让这一悲剧不再发生。

  • 心脏,这个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然而,心脏的健康并非总是稳定的,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心律失常,顾名思义,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出现异常,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律。这种异常的心跳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不适感。然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却可能导致眼前发黑、头晕、四肢无力、晕厥甚至猝死。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心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事实上,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心脏无法正常收缩或“无效”收缩时,血液无法被有效地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导致全身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猝死。其中,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心室输出血量减少,引发心悸、憋气、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

    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药物。手术治疗方面,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ICD)可以有效地对恶性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除颤,预防猝死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律失常,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 心脏病患者如厕时的风险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马桶成为许多心脏病患者的“致命陷阱”。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病患者如厕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脏病患者如厕时可能面临的风险。研究表明,如厕时用力过猛可能导致血压骤升,从而引发心脏负荷加重,甚至可能导致心梗、心衰等严重后果。

    此外,马桶也成为许多心脏病患者猝死的高发场所。这是因为马桶空间狭小,患者如厕时可能因为情绪紧张、用力过猛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最终引发心脏猝死。

    为了降低心脏病患者如厕时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用舒适的马桶,避免使用过于狭窄的卫生间。

    2. 如厕时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用力。

    3. 如厕时适当调整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 如厕前适当活动,如站立、走动等,以降低血压。

    5. 如厕时身边可准备一些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以备不时之需。

    6. 对于有便秘困扰的心脏病患者,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总之,心脏病患者如厕时的风险不容忽视。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脏病患者如厕时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引发情绪波动,其中生气是常见的情绪之一。然而,生气并非无害,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生气对健康的危害:

    1. 诱发心血管疾病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长期生气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2. 加速衰老

    生气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皱纹、色斑等问题。此外,生气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速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加速衰老过程。

    3. 影响消化系统

    生气会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长期生气还可能引发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4. 增加患癌风险

    生气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增加患癌风险。

    如何调节情绪?

    1. 深呼吸

    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可以尝试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情绪失控。

    2. 运动放松

    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泳等。

    3. 寻求心理支持

    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情绪。

    4. 学习放松技巧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正念等,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5. 及时就医

    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 睡眠打鼾,看似平常,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许多人认为打鼾只是睡眠质量不好,但实际上,长期的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早期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从而引起身体缺氧,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5-15次之间,中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在15-30次之间,而重度患者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其中,老年患者由于中枢敏感性较低,更容易出现缺氧,甚至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肥胖、鼻部疾病、口腔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镇静剂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剂等。

    2. 物理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扁桃体切除术等。

    3. 呼吸机治疗: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

    4. 药物治疗: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我们还应该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等。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家人有长期打鼾、睡眠质量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脏病的风险似乎无处不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揭示了十大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污染严重的闹市骑车上班最危险。车辆密集的路段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骑车上班者吸入的尾气最多,同时还要耗费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此外,拥堵的交通还会引发血压升高。

    其次,用力解大便、大量喝酒或咖啡、心情抑郁、暴饮暴食、性生活纵欲过度、吸食毒品等,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因素。

    吸烟或被动吸烟、吃得太咸、太甜、久坐不动等,也是潜移默化损害心脏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预防心脏病呢?首先,要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总之,了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远离心脏病的威胁,拥有健康的生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