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召开

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召开
发表人:数字健康领航者

2011年1月13日至14日,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2010年中医药工作及“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就,并对“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思想和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

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在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会议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制定好“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会议提出,到2015年,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更加科学合理,中医医疗服务和应急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素质明显改善,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业态更加丰富,实现中医药立法,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更加显著。

会议要求,加强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网络建设,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主管中医药工作的卫生厅(局)长、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及直属单位负责人,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共24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15年中国儿童用药销售额将达669亿元。然而,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中药却缺席了。

    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儿童用药品种匮乏。在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102个中成药只有一个儿童专用品种,其他儿童常见病如肺病、脾胃病、脑病等中成药优势领域全无儿童专用品种。其次,儿童用药剂型单一,规格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许多家长反映,儿童用药常常需要成人剂量减半,但药物剂型单一,难以精确控制剂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中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二是临床操作难度大。儿童药物研发需要针对儿童生理特点进行,临床试验难度大,周期长。三是家长对中药认识模糊。许多家长认为中药是慢郎中,治疗急性病症效果不佳。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中药儿童用药研发。二是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药物研发效率。三是加强中药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中药的认识。

    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儿童用药的重视,积极开展儿童用药研究,为儿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 近年来,中药材质量问题频发,不仅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也损害了中医药行业的声誉。安徽药监局近日查获一批违法染色增重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暴露出中药材产业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染色增重是中药材作假的一种常见手段,不仅破坏了中药材的天然属性,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除了染色增重,硫磺熏蒸、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多个方面。首先,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农民和收购中介为追求利益,违规使用农药、化肥,导致中药材中残留有害物质。其次,中药材加工环节缺乏规范,小作坊式的加工方式难以保证质量。最后,采购单位受利益驱动,容易出现染色增重等作假行为。

    要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要加强中药材种植管理,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其次,要规范中药材加工环节,提高加工工艺水平,确保产品质量。最后,要加强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寿仙谷药业作为一家专注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到销售,全程把控产品质量。公司自主培育了铁皮石斛、灵芝等名贵中药材优良品种,采用有机产品与GAP相结合的仿野生栽培方式,以及现代化规范的加工,有效保证了中药材产品的品质。

    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是中药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确保中药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可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中药材产品。

  • 药品的研发和上市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不仅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更需要在上市后持续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在现实应用中,我们发现药品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药物经济学因素。

    首先,药物经济学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药品的经济价值。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价,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药品的成本和效果,从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药品。

    其次,药物经济学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评估药品的成本效益,医生可以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和资源浪费。

    那么,如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范围。其次,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药品的成本、效果、患者的偏好等。最后,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目前,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物经济学评价将在我国医疗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不断发展,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然而,一些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却面临着市场供应不足或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卫生部等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对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基本药物品种实行定点生产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药品定点生产将于2013年正式启动。

    该方案旨在通过定点生产的方式,确保基本药物品种的稳定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据悉,试点将选择5-10个用量小、临床必需的化学药品种开展,如儿童用药、急救用解毒药等短缺品种。

    在定价方面,方案明确“薄利”将是未来定价的首要原则。发改委将负责制定定点生产品种的统一采购价格,并保证给予生产企业合理盈利以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定点生产企业应具备综合实力强、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高、既往生产销售情况好、原料药配套能力强等条件。

    此外,方案还规定了定点生产企业选择、招标程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每个试点品种的定点生产企业原则上为2家,定点生产企业招标每2年1次。

    药品定点生产的重启,对于保障基本药物供应、提高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药品供应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

  •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在创新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其中,“两票制”作为一种新的招标采购模式,备受关注。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生产厂家到药品使用单位,只经过厂家——独家配送商——医院这两个环节,中间只需开票两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价,提高药品流通效率。目前,福建等少数省份已经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实施“两票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两票制”之外,我国部分地区还尝试建立补标备案制,为创新药物开辟绿色通道。这意味着,即使错过了招标采购或者没有中标,创新药物同样可以通过备案采购进入医院。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创新型企业的市场信心,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当然,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在“两票制”推广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2. 优化配送体系,提高配送效率;

    3. 建立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防止出现价格垄断;

    4. 加强对医药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合规意识。

    总之,药品招标采购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推动我国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药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涨价现象,几乎所有的中药材价格都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这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中药材最高限价政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药材价格飙升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中药材需求量大幅上升。此外,一些药材的产量有限,供不应求,也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其次,中药材价格上涨与资本炒作有关。一些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中药材市场,通过囤积、炒作等手段推高药材价格。这些资本炒作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中药材价格的波动。

    此外,中药材种植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土地、劳动力、化肥等成本不断上涨,使得中药材的种植成本也随之提高。

    中药材价格上涨,对中医药行业产生了诸多影响。一方面,中药材价格上涨,使得中医药的成本增加,降低了中医药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上涨,也使得中药材市场出现了诸多乱象,如假冒伪劣中药材、价格欺诈等。

    为了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只有加强监管、提高产量、规范市场,才能有效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挑战。

  •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中药专利保护方面,我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中药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疗效。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足,我国中药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实际需求。许多中药配方和工艺被国外药企抢注专利,导致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保护我国中药产业的合法权益,提升其国际化竞争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中药专利保护意识,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保护中药配方和工艺。

    2. 完善中药专利审查制度,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

    3. 加强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推动中药专利国际保护。

    4. 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5. 培养中药人才,提高中药产业整体水平。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中药产业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中药的优势和特色,为中药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中屡遭挫折,这促使我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中医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已发布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470多项行业及行业组织标准,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

    然而,中医药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不高,导致中医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表,明确中医药标准的范围和内容。
    • 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
    • 制定中医药行业标准,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
    • 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医药标准化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制定中医药标准,可以将中医药的诊疗经验、药物配方等知识体系化,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中医药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中医药行业标准,可以规范中医药产品的生产、检验和销售等环节,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中医药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可以消除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疑虑,促进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总之,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近年来,有关中药出口数据被误读的报道屡见不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药沦为日韩原材料基地’的说法。然而,事实真相并非如此。本文将从中药出口现状、市场占有率、国际认证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中药国际化进程中的误区。

    首先,关于中药出口数据被误读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国际上没有权威机构对传统医药的国际市场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一些报道中关于中药出口市场份额的数字可能存在夸大之嫌。

    其次,关于中药出口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有报道称,中国在全球中成药市场中仅占5%的份额。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权威机构的证实。事实上,中药在亚洲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日本、韩国的市场份额高达80%~90%。而在中国市场,中药的占有率更高。

    此外,关于中药‘走出去’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中药国际化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中药‘走出去’需要中医的支撑,而中医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加强。其次,中药的注册认证问题也是一大难题。目前,国外市场尚未建立针对中药的注册认证体系,这为中药‘走出去’设置了障碍。

    为了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业内人士建议,首先,要加强中医文化的传播,提升中药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积极推动中药的注册认证,建立国际认可的中药认证体系。此外,还要加强中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总之,中药国际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相信中药一定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市场持续火爆,其中,中药材及饮片成为增长最快的子行业,为中药出口注入了强大活力。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达到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4%,出口量基本与上年持平,但出口均价平均同比上涨40.37%。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等地区依然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主要出口市场,对这5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比高达85.3%。

    在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中,田七、党参、杜仲、白术、菊花、川芎、白芍、人参和地黄等品种对香港出口量较大;而半夏、人参、茯苓、甘草、白芍和田七等品种则主要对日本出口。其中,枸杞、地黄、田七、白术、杜仲和白芍等品种的出口数量同比大幅增加,出口价格也普遍上涨。

    除了出口价格上涨外,出口企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民营企业成为推动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的主要力量,占比高达69.8%。其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占比达到66.86%。此外,三资出口企业和国营企业也分别占据一定比例。

    然而,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企业劳动成本上升、部分国家加强对重金属及农残的标准检测等。因此,相关企业需要调整海外战略,推进我国中草药走向国际市场。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