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朋友们常常会发现,到了40岁左右,肚子开始逐渐隆起,形成俗称的‘将军肚’或‘啤酒肚’。这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40岁以上的男性,肌肉的可锻炼性较年轻时下降约25%,体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坚持进行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慢性疾病、保持良好的体力至关重要。
国外科学家提出,中年男性要想健康长寿,运动必须保持一定的强度,多流汗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血管弹性、消耗过多脂肪,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减轻精神压力,改善胃肠道功能,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率。
具体来说,中年男性每周应进行至少25公里的慢跑或快步走,或选择打网球、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以及做一些繁重的家务。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水分,运动时更要注重水分补充。
此外,运动时还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运动损伤。40岁左右的男性,骨骼已经停止生长,钙质逐渐减少,因此运动时要加强防护,尤其是对膝、踝等容易受伤的部位。刚开始锻炼时,要掌握适当的运动强度,控制好运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渐冻人”这一疾病的关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种罕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然而,由于渐冻人初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误诊为颈椎压迫,导致患者四处求医,延误治疗时机。
运动神经元疾病,又称“渐冻人”,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轻微,如手脚无力、肌肉萎缩等,容易被误诊为颈椎压迫、帕金森病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据统计,美国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需要10个月时间,这期间患者往往在各科室间辗转求医,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61岁的陈先生,半年前出现左手逐渐无力、无法握物的症状,就医做颈椎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有轻微的颈椎骨退化性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安排颈椎牵引复健治疗,但经2至3个月的治疗,左手肌肉萎缩和无力的情况越发严重;转向寻求中医治疗,2个月后却发现右手掌也开始无力和萎缩。
最后,陈先生找到台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廖益圣医师,经过初步评估和检查,怀疑是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初期症状。为了确诊病因,医师安排了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四肢的肌肉都有纤维颤动变化,代表肌肉去神经化,再加上临床神经学检查四肢的肌腱反射增强,颈椎核磁共振无明显脊髓神经压迫,排除其他颈椎压迫等状况后,确认为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要件。
廖益圣医师指出,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有5%至10%的病人为遗传因素,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1.5:1。由于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因此患者需要提高警觉,及时就医。
对于渐冻人的诊断,廖益圣医师强调,患者如有手脚萎缩、行动障碍或吞咽困难等症状,经检查确认无颈腰椎压迫,透过药物或复健2个月后仍无法改善者,应及时到神经内科门诊求治,通过进一步检查及早诊断,以免耽误治疗时间。
目前,渐冻人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渐冻人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廖益圣医师还提醒,公众也应提高对渐冻人的认识,了解其症状和危害,以便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就医。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被称为“重症”,但其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等眼部肌肉无力症状。那么,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能否被治愈呢?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属于成年型重症肌无力的一种轻型,约占成年型重症肌无力的15%至20%。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通常起病隐袭,病情呈进展型或缓解复发交替发展,部分严重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症状。
针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溴吡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溴吡啶可以改善症状,激素治疗主要针对免疫调节,而免疫抑制剂则用于调节免疫系统。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瘦肉、豆腐、大豆等,同时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辛辣、冷食等刺激性食物。此外,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值得注意的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虽然被称为“重症”,但其症状相对较轻,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疲劳。许多患者都经历过从面部表情减少到四肢无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那么,重症肌无力不治疗能好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
首先,重症肌无力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应尽早开始治疗。
目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抗胆碱酯酶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改善肌肉无力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吡啶斯的明、新斯的明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轻肌肉无力和疲劳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3. 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4.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于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或重症肌无力危象,可以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5.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胸腺切除术等。
除了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以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功能。在儿童群体中,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或斜视、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和全身无力等。由于儿童MG发病较晚,10岁以下儿童仅占发病人数的10%,其余多数为中年及老年人,男性多见。
儿童MG的病因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胸腺瘤等因素有关。部分病例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后代发病概率增加。MG症状易波动,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和休息后减轻,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儿童MG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治疗和胸腺切除术等。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疑似儿童MG的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出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
重症肌无力专科门诊是治疗儿童MG的专业科室,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诊疗设备。家长应选择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