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才能成功抢救溺水者?

如何才能成功抢救溺水者?
发表人:医疗科普小站

溺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不仅发生在游泳场合,还可能出现在农业生产、防汛抗洪等活动中。了解溺水的原因和抢救方法,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溺水的主要原因包括窒息和呼吸中枢抑制。窒息通常发生在不会游泳的人意外落水后,水进入肺部引起肺水肿;呼吸中枢抑制则可能由少量水进入口腔刺激会厌导致,或因缺氧引起反射性抑制。

在现场急救过程中,迅速排出体内积水至关重要。具体方法包括:将溺水者俯卧,头偏至一侧,轻轻按压背部;清除口腔和鼻腔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轻拍溺水者面部,促使其苏醒;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送医途中,持续进行急救措施。

除了现场急救,溺水者的后续治疗也非常重要。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呼吸机支持、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康复过程中,加强体能锻炼,提高心肺功能,有助于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预防溺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安全意识,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在水中作业时,注意安全防护;遇到他人溺水,及时施救,避免盲目施救导致自身受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日常生活中,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对于救助溺水者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溺水事件的急救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此类紧急情况。

    首先,施救者要确保自身安全。在岸上,可利用绳索、救生圈等救生设施进行救援。如果条件允许,可穿戴救生衣等防护装备,避免发生二次溺水。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根据其状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清醒,有呼吸有脉搏: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暖,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同时,观察患者状况,防止病情恶化。

    二、呼叫无反应,但有呼吸或脉搏: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清理患者口鼻异物,使其保持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和脉搏情况,防止病情加重。

    三、无呼吸有脉搏:患者处于“假死”状态,此时需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并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四、昏迷,无呼吸无脉搏:立即清理患者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专家提示:在进行急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状况。

    2. 遵循正确的急救步骤,避免盲目操作。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4. 保持耐心,直至急救人员到来。

  • 近期,江西贵溪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幼儿园校车事故,一辆搭载15名幼儿园学生的面包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坠入水塘,造成11名儿童死亡。这起事故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幼儿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车的监管,确保校车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驾驶资格。

    此外,事故原因分析显示,司机超速驾驶、操作不当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对于事故中的遇难儿童,我们表示沉痛哀悼。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事故中的幸存儿童,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治疗,帮助他们走出事故带来的阴影。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炎炎夏日,海边游泳成为许多家庭消暑娱乐的好去处。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位4岁幼儿在游泳过程中,因使用不安全的卡通泳圈,不幸险些溺水丧命。

      据了解,这位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海边玩耍时,不幸被一个造型可爱的大白鹅卡通泳圈卡住双腿。由于泳圈倾斜,幼儿无法脱身,最终导致溺水。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安全意识不可松懈。

      事实上,近年来,因使用不安全泳具导致溺水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水中玩耍更加安全,会选择购买带有腿部洞口的卡通泳圈。然而,这种泳圈往往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的游泳用品商店购买泳圈等游泳用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 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腿部洞口的卡通泳圈,选择封闭式泳圈或救生衣等安全系数更高的游泳用品。

      3. 在游泳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避免让孩子离开视线范围。

      4. 学习基本的溺水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

      5. 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 夏季高温,人体出汗量增加,水分流失较多,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喝水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以下列举四大喝水误区,提醒大家科学饮水。

    误区一: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有些人认为大量饮水可以迅速补充水分,但实际上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水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水分,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引发头晕、眼花、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少量多次,每次饮用200毫升左右,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

    误区二:过量饮用冰水

    炎炎夏日,一杯冰水或冰镇饮料可以带来清凉感,但过量饮用冰水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冰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导致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建议饮用10-20摄氏度的温水,既能解渴降温,又不会刺激消化道黏膜。

    误区三:迷信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广告宣称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实际上,除非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通常情况下并不需要专门补充运动饮料。在温凉的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或饮用淡茶水,就能满足机体对电解质的需求。

    误区四:晚间饮用茶水

    茶水含有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本就容易造成睡眠质量不佳,若晚间再饮用茶水,更会影响睡眠。建议晚间饮用温凉的白开水,有助于改善睡眠。

    此外,以下是一些科学饮水的建议:

    1.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 饭前喝水有助于消化。

    3. 睡前喝水有助于美容养颜。

  • 安眠药通过镇静催眠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在服用后无法感知外界刺激和疼痛。在溺水情况下,服用过量安眠药的人可能不会意识到危险,无法自救,从而增加溺亡风险。若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并加强监护自杀倾向者。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溺水作为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本文将围绕溺水这一话题,从溺水原因、预防措施、急救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以提高公众的防溺水意识。

    一、溺水原因

    1. 水域环境复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环境复杂,存在漩涡、暗流等危险因素,容易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2.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人群缺乏安全意识,在游泳、戏水时麻痹大意,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3. 水性不好:不会游泳或水性不好的人在水中容易慌乱,难以自救,导致溺水。

    二、预防措施

    1.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水上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避免在危险水域游泳、戏水。

    2. 学会游泳:掌握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降低溺水风险。

    3. 配备救生设备:在游泳时配备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4. 注意水域环境:在游泳、戏水时,注意观察水域环境,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三、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大声呼救,寻找救生设备。

    2. 就地救助: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将溺水者救起。

    3. 人工呼吸:将溺水者救起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通畅。

    4. 就医治疗: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溺水事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自救技能,是预防溺水事故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每天适量补充水分,不仅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还能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保健养生功效。

    那么,如何喝水才算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关于喝水的科普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早晨喝水,需要注意什么?

    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是很多人的习惯。然而,喝什么水、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早晨不宜喝冰水:中医认为,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间,此时喝冰水会损伤阳气,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2. 早晨不宜喝盐水:喝盐水会加重高渗性脱水,使人更加口干。

    3. 早晨喝水量不宜过多:过量饮水会导致水中毒,对身体造成负担。

    二、如何喝水才科学?

    1. 少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糖分和咖啡因,容易导致钙质流失,影响身体健康。

    2. 不要边吃饭边喝水:水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

    3.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口渴已经是身体缺水的信号,应该及时补充水分。

    4. 运动后不宜猛喝水:运动后喝水过多会导致水中毒,对身体造成负担。

    三、温开水的好处

    1. 保护胃黏膜:晨起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疾病。

    2. 清洁口腔:温水漱口可以清除口腔细菌和食物残渣。

    3. 保护牙龈:35摄氏度的温水是牙齿进行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

    4. 促进吸收:晨起喝温水可以帮助有效吸收早餐。

    5. 解酒:温开水可以稀释酒精,保护肝脏。

    6. 减肥瘦身:水可以帮助脂肪代谢和糖类代谢。

    7. 预防感冒:喝水可以促使汗出和排尿,有利于体温调节,预防感冒。

    总之,喝水是一个需要注意细节的事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升高,人们纷纷选择游泳戏水来消暑。然而,溺水事故也成为夏季的一大安全隐患。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夏季都有大量的溺水事故发生,其中不乏儿童。近日,一名10岁的男孩在西枝江边玩耍时不幸溺水,被救上岸后由于未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导致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至今躺在ICU病房里昏迷不醒。

    夏季游泳,安全意识不可忽视。首先,游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身体不适。其次,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无救生员监管的场所游泳。此外,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当发生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溺水急救方法:

    • 迅速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 使溺水者头朝下,拍打背部,帮助其排出呼吸道内的水。
    • 如果溺水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除了现场急救外,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溺水事故的认识。
    • 在游泳场所设置救生员,加强安全管理。
    • 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看护,避免儿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私自下水。
    • 在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身体不适。

    总之,夏季游泳安全不容忽视。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

  •   在炎炎夏日,溺水事故成为儿童安全的一大隐患。7月4日下午,六盘水市钟山区某小学一名学生不幸发生溺水事故,幸好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出动,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搜救行动。

      事发当天,这名学生在凤池园人工湖游泳时不幸溺水,周围群众见状后立即展开救助,并拨打119报警。钟山消防大队二中队消防特勤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20分钟的紧张搜救,成功将溺水学生打捞上岸,但遗憾的是,学生已无生命体征。

      溺水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那么,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

      2. 不要让儿童单独到水域附近玩耍。

      3. 游泳时一定要佩戴救生圈或救生衣。

      4. 不会游泳的儿童不要下水游泳。

      5. 在水域附近玩耍时,一定要有成人监护。

      此外,当遇到儿童溺水事故时,我们也要学会正确的施救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溺水施救方法:

      1.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 将溺水儿童平躺在地上,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3. 对溺水儿童进行心肺复苏。

      4. 尽快将溺水儿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溺水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安全保驾护航。

  • 影视剧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但其中常见的医学急救错误可能会误导观众。例如,喉咙卡鱼刺时吞食物是错误的,应去医院或采取哈姆立克急救法;野外被咬时,用嘴吸毒并非正确做法,应绑扎伤口并冷敷;溺水者应先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再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时要注意黄金10分钟,及时拨打120并保持电话畅通。此外,影视剧中的心脏停止跳动和脉搏检测等场景也存在常识性错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