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众所周知,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或有异物时人体自然作出的一种表现,但咳嗽也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贴身救星”,很多人会大惑不解。但读完下面的介绍您就会明白这并非是天方夜谭,而是千真万确。
医学专家研究证明,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属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在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病人都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或医务人员未来得及抢救时,作为一种应急的自救术。
在老年心血管病人发生猝死时,其中50%至70%缘于心脏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发病后半小时以内死亡。临床实践证明,咳嗽是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病人免于死亡,给以后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人,心血管的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稍久或蹲厕起来后,因血压调节“不到位”,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发生晕厥。为防意外,在起床或蹲厕至起身时,先吸足了气,再用力咳几声,就能防止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在咳嗽时,能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使心脏加快收缩,收缩期血压可上升50/80毫米汞柱,对改善大脑供血既是未雨绸缪,又是雪中送炭,能有效地防止晕厥和跌倒,特别是有这类症状的老年人不妨试试这种方法。
心脏猝死多在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发生。这种没有预兆在瞬间发生的意外,前后不过几分钟,除非自身随身携带有自动除颤器,病人多是凶多吉少,这时病人常无力或来不及呼救。这时最可行、有效、迅速的和可能做到的救护措施就是大声咳几声。研究证明,咳嗽大约能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随机被转化为生物电,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有同样的效果。
那么,濒死的心脏使人危在旦夕,能有力量和时间做咳嗽这样的自救吗?专家认为肯定有。因为心脏在停跳前人们都有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只要不惊慌失措,求生的欲望足以让人大声地咳几声。这种自救措施随时可以应用,并且是任何现代心脏自救措施难以取代的。
除了咳嗽自救外,老年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2. 适量运动:坚持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之,咳嗽自救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心脏意外自救方法,老年人应了解并掌握。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才能更好地享受健康的生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寒冷的冬季,泡脚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养生方式。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市民在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泡脚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冬季气温骤降,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该市民患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在泡脚时遇到天气转冷和深夜这两个诱因,导致血管受到强烈刺激,最终引发悲剧。
以下三类人群泡脚需谨慎:
1. 习惯性冻脚者
脚部受冻后,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若突然用热水烫脚,温差过大,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肌肉与骨剥离。建议适当揉搓,使脚部逐渐发热。
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易被烫伤。水温过高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病情恶化。建议水温以37℃为宜。
3. 心脑血管病患者
高水温会刺激神经,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心脏、血管负担,加重病情。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避免泡脚。
此外,泡脚也有其他注意事项:
1.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即可。
2. 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3. 泡脚后应及时擦干,避免受凉。
4.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泡脚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近年来,随着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运动员的猝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悲剧的发生,让人们开始反思心脑血管疾病低龄化的问题。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但过度运动、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却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等,其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阻碍血液流动,导致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引发猝死。
为了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5. 服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心络胶囊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药物。它可以通过清除血液中的脂质和血小板,减少斑块的形成;还可以消融已形成的微小斑块,疏通血管,改善心脑的供血情况;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斑块包膜的厚度来稳定易损斑块,有效防止心肌梗死、脑梗塞或猝死的发生。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血管扩张,出汗增多,这导致一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夏季是高血压的“安全季”,血压会自然下降,从而擅自停药。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63岁的高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下半年,他被查出高血压,一直按时服用降压药。但近半个月,他发现自己血压偏低,于是从网上看到一则帖子称,夏季高血压会“不药而降”,便自行停服降压药。不料,前日他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检查,高先生的血压飙升,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武汉市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余信强表示,虽然夏季的血压确实会比冬季低一些,但高血压患者不能盲目乐观。白天血压虽然有所下降,但到晚上血压很可能会出现反弹。如果患者被这种假象迷惑,擅自停药,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并损伤心血管,甚至引发心梗、猝死。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即使夏季血压偏低,也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即使在血压已长期控制的情况下,也不要随意减药、换药,避免导致心脑血管危重急症的发生。
除了按时服药,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
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逐渐增多,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中以心脏性猝死最为常见。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迅速死亡。了解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猝死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猝死的原因
1.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
3. 高血脂:血脂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负担。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5.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猝死风险。
二、猝死的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3.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猝死风险。
4.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猝死风险。
5. 学会急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三、猝死的急救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2. 将患者平躺,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异物。
3. 进行心肺复苏:按压胸部,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呼吸。
4.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作为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的用户,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其中,喘不上气是否是猝死的前兆,是一个常见的疑问。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喘不上气并不一定是猝死的前兆。事实上,许多健康问题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包括但不限于哮喘、肺炎、肺栓塞等。然而,如果喘不上气伴随着其他症状,如胸痛、头晕、恶心等,则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问题。
其次,对于那些担心自己会猝死的人来说,了解如何预防猝死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都是预防猝死的有效手段。此外,定期体检也是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的关键。
最后,如果您在使用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时遇到任何健康问题,请务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他们能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并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职业压力与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导致猝死事件频发。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容易导致身心俱疲,引发猝死风险。
以下五大职业被列为易引发猝死的高危职业:
1. 广告行业
广告设计师作为广告行业的核心人员,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项目,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身心俱疲,引发猝死风险。
2. 医生
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常常需要加班加点,精神紧张,容易导致猝死风险。
3. IT工程师
IT工程师长时间对着电脑编程、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容易导致颈椎病、近视等职业病,同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容易导致猝死风险。
4. 媒体人士
媒体人士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奔波,生活不规律,容易导致身心俱疲,引发猝死风险。
5. 一线工人
一线工人工作强度大,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使之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如何预防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5.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冠心病,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冠心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种疾病的成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一、冠心病的成因
1. 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脂质等物质逐渐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流不畅,最终引发冠心病。
2. 高血压:高血压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脏肥厚、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 高脂血症: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4. 糖尿病: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狭窄、血流不畅,增加冠心病风险。
5.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二、冠心病的症状
1. 胸闷、胸痛: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常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后发作。
2. 气短、乏力:冠心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起气短、乏力等症状。
3. 心律失常:冠心病可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心律失常。
4. 脸色苍白、出冷汗:冠心病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脸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三、冠心病的防治
1.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等。
3. 介入治疗:对于狭窄严重的血管,可进行介入治疗,如冠脉支架植入术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变的血管,可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四、预防冠心病,从现在开始
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关键在于及早预防。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抵御冠心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