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众所周知,咳嗽是人体在呼吸道感染或有异物侵入时自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然而,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咳嗽却是一种重要的自救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何咳嗽会成为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贴身救星”。
医学研究表明,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监护病房都会对病人进行咳嗽自救训练,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时,作为一种应急的自救手段。
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心脏猝死是常见的意外。其中,50%至70%的心脏猝死源于心脏意外,而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发病后半小时内死亡。此时,咳嗽可以迅速、有效、简便地起到“心脏复苏”的作用,为后续的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老年心血管病人由于心血管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或蹲厕起身时,容易因血压调节“不到位”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和晕厥。此时,用力咳嗽可以帮助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使心脏加快收缩,从而提高血压,预防晕厥和跌倒。
心脏猝死多发生在心脏生物电活动紊乱,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时。此时,病人往往无力或来不及呼救。此时,大声咳嗽可以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转化为生物电,为濒死的心脏提供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相似。
尽管濒死的心脏看似无力,但研究表明,在心脏停跳前,人们通常有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只要保持冷静,强烈的求生欲望足以让人大声咳嗽。这种自救措施简单易行,是任何现代心脏自救措施难以取代的。
因此,对于老年心血管病人来说,掌握咳嗽自救技巧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其他的心脏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心输出量降低,不能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更是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因素。据统计,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已超过420万,其中约60-80万患者属于猝死高危人群。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它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且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预防心脏性猝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主要依靠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等器械治疗。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支持,我国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黄德嘉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针对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程度与欧美国家相似,甚至更高。这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了降低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黄德嘉教授及其团队呼吁,应加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推广ICD和CRTD等器械治疗,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指南。
此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2.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4. 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机构在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然而,近期某市医疗机构试行的“不满意就退费”方案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本文将对此方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据悉,该方案规定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中,若对试点医院提供的门诊、住院、医疗后勤保障等就医环节中的某一项服务不满意,可向院方投诉并申请退费。退费标准包括导诊、收费员、医生、检验等各个岗位,具体金额也有所不同。
然而,这一方案却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有人认为,将医院比作服务行业,将医疗服务等同于普通商品,是对医者救死扶伤精神的亵渎。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方案可能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医闹事件。
事实上,医疗服务与普通商品确实存在本质区别。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专业性等特点,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主观性较强。因此,将医疗服务简单地等同于普通商品,并采用“不满意就退费”的方案,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1. 满意的标准具有主观性,难以衡量且判断。
2. 超负荷劳动之下,片面强调服务是耍流氓。
3. 医疗行业是技术为先,服务不能喧宾夺主。
4.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不能把责任全推向医院。
因此,在医疗行业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 认清当下医疗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系统谋划,整体布局。
2. 从现实出发,从细微处改变,因地制宜。
3. 不断增强医疗行业的服务能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新途径。这些服务不仅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使得患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然而,很多人仍然对在线问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实际上,通过线上问诊,我们可以及早发现一些健康问题的信号,避免延误治疗,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人要猝死前几天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如果你注意到自己或家人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在线问诊可以作为一个快速、便捷的初步评估工具,帮助你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许多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都提供24小时服务,医生可以根据你的症状和健康历史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当然,在紧急情况下,仍然应该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直接前往医院就诊。
总之,通过在线问诊,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健康问题的信号,采取及时的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要忽视这些信号,及早寻求医疗帮助可能会改变你的生命轨迹。
著名音乐人布仁巴雅尔因心梗不幸去世,享年58岁。
这位在《吉祥三宝》中扮演‘爸爸’角色的音乐人,用他优美的歌声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然而,生命的无常再次提醒我们,健康是多么的宝贵。
近年来,心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因心梗离世。这背后,既有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心梗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如牙床疼痛、肩膀酸痛、烦躁不安等。因此,了解心梗的预防措施和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预防心梗,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能有效降低心梗风险。
当出现心梗症状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至关重要。同时,家中常备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药品,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最后,让我们缅怀这位优秀的音乐家,愿他在天堂安息。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除了常规的治疗手段,日常的护理和保健同样至关重要。以下七个要点,帮助冠心病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关注气候变化,做好保暖措施
寒冷的天气会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措施。
二、养成午睡习惯,降低冠心病风险
午睡有助于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午睡半小时可以减少30%的冠心病死亡率。
三、警惕“魔鬼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早晨6-11时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高峰时段,被称为“魔鬼时间”。冠心病患者要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剧烈运动,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夜间醒来时,冠心病患者要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先在床上躺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最后站立半分钟,再缓慢下床活动,以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五、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六、定期复查,合理用药
冠心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七、保持良好心态,预防心理因素影响
情绪波动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之一。冠心病患者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情况下,心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在心率异常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然而,当心脏功能不正常时,这种代偿能力就会丧失,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通过纠正心律失常,我们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其次,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许多心律失常患者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通过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抗心律失常治疗还能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其中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最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约80%~90%的病例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有关。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和安装起搏器等。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电除颤和射频消融是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消除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来调节心脏的节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心律失常、改善病情的重要措施。
总之,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案例频发,令人震惊。据调查,我国每年有55万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其中不乏年轻群体。
24岁的杭州淘宝店主艾珺,因连续熬夜工作,最终不幸猝死。她的离世再次敲响了年轻人健康的警钟。
那么,为何年轻人猝死高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过度劳累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导致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2. 心理压力
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3.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生活习惯不规律,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4. 先天性疾病
部分年轻人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容易导致猝死。
如何预防年轻人猝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注意饮食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当运动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