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著名音乐人布仁巴雅尔因心梗不幸去世,享年58岁。
这位在《吉祥三宝》中扮演‘爸爸’角色的音乐人,用他优美的歌声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然而,生命的无常再次提醒我们,健康是多么的宝贵。
近年来,心梗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因心梗离世。这背后,既有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心梗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如牙床疼痛、肩膀酸痛、烦躁不安等。因此,了解心梗的预防措施和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预防心梗,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能有效降低心梗风险。
当出现心梗症状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至关重要。同时,家中常备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药品,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最后,让我们缅怀这位优秀的音乐家,愿他在天堂安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预防猝死,从日常做起
猝死,这一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汇,却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据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介绍,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炎等疾病都可能引发猝死,其中,心脏病是导致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90%。尤其是冠心病,其引发的猝死病例更是占到了80%。因此,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危人群外,还有大量的低危人群也不容忽视。他们看似健康,实则可能存在心脏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隐患,甚至可能成为猝死的受害者。运动性猝死就是其中一例,尤其在运动员中高发。这部分人群往往缺乏防范意识,更容易受到猝死威胁。此外,特殊基因、严重缺氧、用药不当等也可能导致猝死。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洪波指出,现在猝死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焦虑,这些都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过度疲劳或兴奋的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引发心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预防猝死,不能“临时抱佛脚”,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时刻警惕猝死信号。若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
2. 定期体检。年轻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
3. 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4. 避免酗酒、过度劳累。中青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休息,避免持续疲劳和紧张。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平和,有助于降低猝死风险。
总之,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才能远离猝死的威胁。
冠心病,这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病,一旦急性发作,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胸痛、大汗淋漓,甚至心跳呼吸停止,情况危急。这时,家属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家属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慌乱无措,甚至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反而加速了患者的死亡。那么,面对冠心病急性发作,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呢?
一、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
首先,家属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应立即怀疑冠心病急性发作,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二、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让患者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就地坐下或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心脏负担,延缓病情恶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患者的衣领,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氧气吸入。
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可以每隔5分钟含服一片,最多不超过3片。
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六、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具体方法如下:
1. 打开气道: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用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上推,使头部后仰,打开气道。
2. 人工呼吸: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2秒,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3. 胸外心脏按压: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1/3处,另一只手重叠于上,垂直向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心肺复苏要坚持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本文将从心脏病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脏病。
一、心脏病的原因
心脏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脏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3. 疾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4.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避孕药、抗抑郁药等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5. 情绪因素:情绪波动过大,如过度悲伤、愤怒等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二、心脏病的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胸闷、胸痛:这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
2. 气短、乏力:运动后出现气短、乏力,休息后可缓解。
3. 心悸:心跳过快或过慢,感觉心脏跳动不规律。
4. 恶心、呕吐:部分心脏病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 脸色苍白、出汗:部分心脏病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出汗等症状。
三、心脏病的预防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4.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
5.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四、心脏病的治疗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降血脂药物、降血压药物等。
2.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3. 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少白领阶层因高压工作而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心研所心内科钱卫民主任医师指出,近年来,因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而患病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这些人群普遍存在以下不良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睡眠不足、情绪不佳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并非心血管疾病的偏好人群,因为绝经前的女性可受到雌激素的保护。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职业女性因工作压力导致心脏问题。一些女性因过度劳累而出现心跳过快、血管收缩等问题,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导致血运不畅,引发严重后果。
钱卫民主任医师指出,压力对心脏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五十岁以上人群: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损害血管和心脏。同时,心率加快还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会。此外,长期处于紧张兴奋状态还会导致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细胞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最终导致心脏病。
2. 五十岁以下人群:
五十岁以下的人群则表现为胸闷、心慌、胸痛、全身出汗、肌肉紧张等类似心脏病的反应。这些症状可能与精神压力有关,如焦虑、抑郁、躁狂、惊恐等。这些精神疾病会引发心脏问题,如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等。
钱卫民主任医师提醒,要预防心脏病,首先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等。此外,还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