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德嘉:慢性心衰猝死一级预防研究数据将为国内扫清障碍

黄德嘉:慢性心衰猝死一级预防研究数据将为国内扫清障碍
发表人:生命守护者联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患者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导致心输出量降低,不能满足身体对血液的需求。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更是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因素。据统计,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已超过420万,其中约60-80万患者属于猝死高危人群。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它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心脏性猝死发生突然,且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预防心脏性猝死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主要依靠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等器械治疗。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支持,我国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黄德嘉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针对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程度与欧美国家相似,甚至更高。这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了降低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黄德嘉教授及其团队呼吁,应加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推广ICD和CRTD等器械治疗,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指南。

此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2.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4. 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期,一名年仅19岁的男孩在网吧连续熬夜玩游戏,最终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肌衰竭而猝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悲剧再次提醒我们,过度沉迷网络、熬夜打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此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玩游戏,还会导致颈椎、腰椎、手腕等部位的过度疲劳,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等疾病。

    为了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应提高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重视。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青少年远离过度疲劳: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3. 避免长时间连续玩游戏,适当休息。

    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5.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接触自然。

  • 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白领人士为了缓解压力,选择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猝死。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运动虽好,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机。

    专家指出,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承受力下降,运动前应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避免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运动。运动时,如出现身体不适、头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针对办公室白领的运动建议:

    1. 运动前,应适当进食,避免空腹运动;

    2.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

    4. 运动时,应集中精力,避免一心二用;

    5. 运动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心理压力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脏病。因此,白领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喉咙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它是否会导致猝死。事实上,喉咙痛是否引发猝死取决于具体的病因。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病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1、咽炎

    咽炎是引起喉咙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急性咽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由粉尘、烟雾或有害气体等因素引发。咽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咙干痒、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对于咽炎的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同时,可配合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西瓜霜润喉片、蒲地蓝消炎片等缓解症状。此外,患者还需注意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炎症状。

    2、喉癌

    喉癌是另一种可能导致喉咙痛的病因。喉癌是一种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症状包括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喉咙痛等。早期喉癌的症状可能与其他慢性咽炎相似,如喉部异物感等。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肿瘤可能会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引发猝死。喉癌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组织病理活检、喉镜检查等方法。一旦确诊为喉癌,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同时,患者还需避免烟酒等刺激性因素,以免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

    3、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也是引起喉咙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扁桃体炎可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由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引发。扁桃体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治疗扁桃体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导致喉咙痛。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喉咙痛。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5、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也可能导致喉咙痛。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喉咙痛。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总之,喉咙痛是否引发猝死取决于具体的病因。若出现喉咙痛,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然而,心脏疾病却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其中,心源性猝死就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收缩,从而引起心脏骤停。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

    那么,哪些因素会导致心律失常呢?研究表明,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此外,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以及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如何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运动,减轻心理压力。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对于已经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的异常电活动区域,使其失去电传导功能,从而消除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是一种植入式心脏节律调节器,可以纠正心脏节律,预防心脏骤停。

    总之,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原因。我们要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要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法官杨先生因工作过度劳累,在家写判决时不幸猝死,引发了社会对于“工作带回家”现象的关注。那么,这种“工作狂”的生活方式是否可取?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带来的健康风险呢?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许多人习惯于将工作带回家,加班熬夜成为常态。这种“工作狂”的生活方式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成就感,但长期下来却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因过劳死,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其次,过度劳累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引发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避免过度劳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时间,避免加班熬夜。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4. 如有需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5. 遵医嘱,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拓展内容:

    1. 疾病预防: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2. 药品知识: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合理用药。

    3. 治疗建议:针对不同疾病,了解相应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4. 日常保养:了解如何进行日常保健,提高生活质量。

    5. 医院科室:了解不同医院的科室设置和专家团队,方便就医。

  • 长时间通宵对12岁女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在生长发育期,这种不良作息可能导致猝死风险显著增加。睡眠剥夺会影响身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同时,长期缺乏睡眠还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此外,长期通宵还可能增加感染、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作息规律,确保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并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

  • 猝死是突然发生的、非预期的自然死亡,它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身体机能的快速衰竭,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长期忍受痛苦的绝症或严重残疾患者而言,猝死虽然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但并不能消除他们所经历的身心折磨。对于没有既往病史的人,猝死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例如长QT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为了预防猝死,关键在于定期体检,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和有猝死家族史者。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都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降低猝死风险。

  • 猝死前可能经历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生命危险,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心悸可能由心脏骤停前的心律失常导致,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胸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血液供应,在发生痉挛时会导致胸骨后方出现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是因心脏泵血功能衰竭,血液循环不畅,肺部因缺氧而出现水肿。意识丧失可能由大脑缺乏足够的氧气引起,瞳孔散大可能表明脑干功能开始衰竭。相关检查项目可能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生化检查,治疗措施需紧急处理。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健身运动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然而,一些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健身运动的科学性,导致运动不当,甚至引发猝死事件。

    专家指出,适度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所谓适度运动,就是指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育锻炼,例如打2-3小时的乒乓球,或每天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活动量,如:下公共汽车后快走15分钟回家,再做20分钟的其他温和体力活动就足够了。

    然而,过度运动却往往适得其反。例如,辽足前主帅王洪礼在与朋友打网球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专家表示,王洪礼的猝死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承受压力过大造成的。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过度运动更是危险。相当多的中老年人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度运动不仅不会改善身体状况,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中老年人不宜从事疾起疾停、奔跑、跳跃过多的高强度剧烈运动,应该选择强度相对小一些的有氧运动。

    为了预防运动不当引发猝死,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等问题。

    2.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 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

    4. 运动时注意心率,避免过度运动。

    5. 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帮助。

  • 近年来,因用药不当导致的猝死病例呈上升趋势。心脏病的治疗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洋地黄类药物,若使用过量,可能诱发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因室颤而导致死亡。

    除了洋地黄类药物,以下药物也可能导致心脏病猝死:

    1.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洋地黄、地高辛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进而引发心室纤颤。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发心室颤动。

    3. 平喘药:如氨茶碱,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室颤。

    4. 抗疟疾药物:如氯喹,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5. 氯丙嗪类药物:如氯丙嗪,可能导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麻痹性肠梗阻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6. 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7. 补充电解质类药物:如钾盐、钙剂等,血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8. 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为了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猝死,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