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药物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儿童药物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成人相比存在许多差异,这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在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每个阶段的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所不同,因此,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药物吸收与分布

1. 吸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有影响。口服给药受胃肠道生理功能的影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胃酸、消化酶分泌和胃排空时间与成人不同,影响药物吸收。肌内注射受肌肉丰满程度、血流量等因素影响,新生儿肌肉较少,药物吸收不可靠。皮下注射因皮下脂肪组织较少,血流缓慢,不适宜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直肠给药可避免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较高。

2. 分布:药物的分布受药物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体液量、血脑屏障等因素影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蛋白结合率低,未结合药物比例高,易产生中毒。体液量较大,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可能降低血药浓度。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药物进入脑的量可能增加,应尽量避免使用中枢抑制药物。

3. 代谢: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肝脏酶活性较低,代谢药物能力较差,易出现不良反应。细胞色素P-450酶在新生儿、婴幼儿体内氧化能力较低,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低,应加以考虑。

4. 排泄:肾脏是排泄药物的主要器官。新生儿的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应减少用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二、提高小儿用药依从性

1. 选用儿童易于接受的剂型和用药途径。

2. 减少用药次数和缩短用药疗程。

3. 家长密切配合。

三、遵守用药原则

1. 诊断正确。

2. 选药适当。

3. 剂量准确,用法合适。

4. 密切观察。

四、切忌滥用药物

1. 抗生素:选药不当、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不当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聋哑、肾脏损害等。

2. 激素类: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当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萎缩等严重后果。

3.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滥用可引起胃肠道严重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肾脏损害等。

4. 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类:过量摄取可造成机体损伤,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四肢疼痛、皮肤瘙痒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新生儿药物戒断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儿科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发生。该疾病的特点是肺动脉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向肺部。在哈尔滨这样的寒冷地区,春季气温变化较大,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新生儿受凉,尤其是在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时。
    2. 定期进行新生儿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PPHN的并发症。
    3. 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新生儿的整体健康。
    治疗策略:
    1. 急性治疗:包括氧疗、支持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如一氧化氮吸入等。
    2. 持续治疗:可能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如前列腺素E1(PGE1)等。
    3.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肺动脉导管插入术。
    家庭护理策略:
    1. 定期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
    2. 按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药物副作用。
    3.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和其他有害物质。
    4.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新生儿休息。

  •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内。在成都这样的冬季城市,由于气温较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介绍和该地区相关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无法有效处理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胆红素过高时,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新生儿黄疸非常重要。

    在成都冬季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措施包括:
    1.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新生儿受凉,因为受凉可能会加重黄疸症状。
    2. 给新生儿提供充足的水分,帮助代谢胆红素。
    3. 注意新生儿喂养的规律性,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
    4.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新生儿黄疸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5. 注意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策略包括:
    1.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促进胆红素从皮肤和血液中排出。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3. 饮食调整:适量增加水分摄入,帮助代谢胆红素。
    4.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冬季,由于日照时间较短,新生儿黄疸的光疗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家庭和医院应共同努力,确保新生儿黄疸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新生儿黄疸相关的注意事项:
    1.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
    2. 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3.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4.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病情变化。
    5.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需要家庭和医院共同努力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在成都冬季,家长应特别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和喂养,及时发现和治疗新生儿黄疸,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沈阳夏季较为常见。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一种现象。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但家长仍需了解如何进行家庭预防和治疗。

    一、家庭预防措施
    1. 保持新生儿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胆红素排泄。
    2. 定期给新生儿晒太阳,但要注意避免紫外线直射,以免晒伤。
    3.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4. 注意新生儿保暖,避免感冒。
    5. 定期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治疗策略
    1. 光疗:对于黄疸指数较高的新生儿,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帮助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
    2. 药物治疗:如出现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3.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指数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4. 饮食调整: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黄疸消退。

    在沈阳夏季,家长应特别注意新生儿的黄疸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儿科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新生儿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导致血液无法有效地从心脏输送到肺部进行氧合。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心率加快等症状。在香港夏季,由于高温和湿度较高,家庭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确保新生儿居住的房间保持适当的通风,避免过热和潮湿的环境,有助于减少PPHN的发生风险。
    2. 注意新生儿保暖:虽然夏季气温较高,但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注意适当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3. 饮食调整:家庭成员应合理膳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4. 避免接触过敏原:新生儿对过敏原比较敏感,家庭成员应避免接触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
    5. 定期体检: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治疗策略:
    1. 西医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血管扩张剂等,以降低肺动脉压力。
    2. 氧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可能需要给予氧疗,以帮助改善呼吸。
    3. 呼吸机支持:在严重情况下,新生儿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动脉瓣狭窄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家庭在新生儿出现PPHN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家庭护理。

  • 由于幼儿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发育特点,家庭用药不当往往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幼儿家庭用药的护理要求至关重要。

    一、避免诊断前随意用药

    许多家长在未明确诊断幼儿病情的情况下,便随意给孩子用药。这种做法不仅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例如,一些家长在孩子出现轻微不适时,便盲目给予退热药或抗生素,结果反而加重了病情。

    二、切勿盲目加大药量

    部分家长在求愈心切的情况下,会盲目加大孩子的用药剂量。然而,药物剂量越大,副作用的风险就越高。尤其是抗生素等药物,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甚至引发严重的副作用。

    三、避免频繁更换药物

    有些家长在孩子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某种药物效果不佳,便频繁更换药物。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导致病情延误,还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及用药知识

    家长应了解幼儿常见的疾病及其症状,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2.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3.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孩子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等。

    5.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孩子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在妊娠期间和分娩后,母亲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这些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和西酞普兰等。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ADAC)近期的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药物戒断症状、喂养困难、张力过低、嗜睡、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在妊娠末三个月服用SSRI类药物的母亲,其新生儿发生药物戒断症状的比例较高。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服用帕罗西汀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有22%因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低血糖症、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黄疸和喂养问题等。

    此外,通过乳汁摄入药物也是导致新生儿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发现,通过乳汁摄入药物的婴儿可能会出现警觉状态、嗜睡和易激惹等症状。

    为了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建议孕妇在服用SSRI类药物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考虑改用配方奶粉喂养,以避免通过乳汁摄入药物。

    总之,孕妇在服用SSRI类药物时应谨慎,并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在给宝宝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以下五项原则,是确保宝宝用药安全的关键。

    1. 不自行服用药物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是自己以前用过的药物,或者是亲戚朋友剩下的药物,就可以给宝宝使用。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不同的宝宝体质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药物也可能出现过期、变质等问题,自行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2. 使用方法经医师确认

    婴幼儿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区别,具体的使用方法需要经过医师的确认。例如,某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而有些则需要饭后服用。此外,医师还会根据宝宝的体重、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3. 不混合用药

    某些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将抗生素与抗过敏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避免混合用药。

    4. 用法用量要精准

    婴幼儿用药的剂量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差异,过量用药可能导致中毒,剂量过小则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好用药剂量和频率。

    5. 吃药前5项检查

    在给宝宝用药前,家长需要进行以下五项检查:

    • 检查药物种类是否正确
    • 检查药物是否标示有特殊注意事项
    • 检查药物是否仍在保质期
    • 检查药量是否正确无误
    • 检查大人双手是否清洗干净

    通过以上五项检查,可以确保宝宝用药安全。

    总之,宝宝用药需要谨慎,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遵循以上原则,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关注的重点,而宝宝生病时,如何正确喂药更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错误的喂药方式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能给宝宝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将针对给宝宝喂药过程中常见的8个错误,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错误一: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

    一些家长为了给宝宝喂药,会捏住宝宝的鼻子,迫使宝宝张嘴吞药。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药物呛入呼吸道,引发窒息。正确的做法是,用注射器或者喂药器将药物缓慢注入宝宝口中,避免药物呛入气管。

    错误二:给宝宝干吞药片

    干吞药片容易导致药物停留在消化道,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不适。建议家长将药片碾碎,用温水送服,或者将药物与食物混合喂食,提高宝宝的服药体验。

    错误三:欺骗宝宝药物味道就像糖果

    一些家长为了哄宝宝吃药,会告诉宝宝药物的味道像糖果。这种做法容易让宝宝误认为药物是甜的,从而产生依赖,甚至误食药物。家长应该如实告知宝宝药物的口感,避免误导宝宝。

    错误四: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家长应该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错误五:过长时间吃药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宝宝生病,就要持续给药。实际上,有些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应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用药。

    错误六:盲目应用退热药

    退热药并非万能,盲目使用退热药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婴幼儿发热,家长应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并及时就医。

    错误七:擅自分享处方药

    处方药的使用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家长不能擅自分享处方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错误八:没有依照指示喂药

    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服用方法,如摇匀、与食物同服等。家长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按照指示喂药,确保药物疗效。

  • 儿童用药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儿童用药事件的频发,家长和医生都迫切需要提高对儿童用药安全的重视。本文将围绕儿童用药的常见问题,如药物选择、剂量计算、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一、儿童用药选择需谨慎

    1. 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用药应首选儿童专用的药物,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儿童专用药物针对儿童生理特点设计,成分含量、剂型等方面更适合儿童使用。

    2.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家长和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二、儿童用药剂量计算要准确

    1. 按体重计算: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药物剂量是常用的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药剂量有所不同。家长和医生在计算剂量时,应参考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2. 按体表面积计算:体表面积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不同体重、年龄的儿童。

    三、关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

    1. 观察药物反应:家长和医生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如出现皮疹、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家长和医生在用药时,应了解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四、儿童用药安全日常注意事项

    1. 保管好药物: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儿童误食。

    2.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家长和医生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3. 定期复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复查,及时了解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 最近,我家宝宝出现了不好好喝奶的情况,让我有些担心。她最近精神状态还算不错,能够睡个好觉,但就是不太愿意吃奶,有时候还会呛奶。这让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决定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医生进行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一些专业建议。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我宝宝最近的情况,询问了她是否有感冒发烧的症状,以及是否打过疫苗。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发现可能和最近打疫苗有关系,但问题不大,也提到了可能是处于厌奶期。

    医生建议我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情况持续,可以尝试一些增进食欲助消化的药物,比如醒脾养儿颗粒或益生菌。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知道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经过和医生的交流,我对宝宝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如何正确处理。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更加放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