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稳住肝炎,休息是关键

稳住肝炎,休息是关键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治疗急性肝炎的过程中,合理的休息至关重要。

卧床休息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为肝细胞再生修复提供充足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与站立相比,卧床休息时的肝血流量可增加40%,相当于自我输血。因此,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加快病情恢复。

在急性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特别是出现黄疸和转氨酶升高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消耗。随着病情逐渐好转,患者可以逐步增加活动量,但仍需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此外,饭后也应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促进消化。

除了卧床休息,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遵循医嘱,合理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病情恢复。

在治疗急性肝炎的过程中,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治疗肝炎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保肝药物等。患者应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

总之,急性肝炎患者应注重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以促进病情恢复。同时,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也是治疗急性肝炎的重要环节。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许多新手父母对此感到担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措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状况。

    一、新生儿黄疸的成因

    1.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及时分解血液中的胆红素,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这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通常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1-2周内消退。

    2. 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溶血、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重,胆红素水平较高,需要及时治疗。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1. 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新生儿黄疸最明显的症状。

    2. 精神状态不佳:新生儿可能出现嗜睡、吸吮无力、体温不升等症状。

    3. 大便颜色变浅:由于胆红素水平升高,大便颜色会变浅。

    4. 尿液颜色加深:胆红素在尿液中的浓度增加,导致尿液颜色变深。

    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蓝光治疗:通过蓝光照射,将血液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2. 早期喂养:及时喂养新生儿,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 药物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具体原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四、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

    1.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新生儿肝脏功能的恢复。

    2. 注意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应注意保暖。

    3. 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5. 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新生儿的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新生儿黄疸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 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其传染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戊型肝炎的传染性究竟有多强,传染期又是多久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戊型肝炎的传染性主要存在于发病初期,尤其是在潜伏期和急性期。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潜伏期,病人体内的戊肝病毒含量最高,此时戊肝的传染性较强。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传染性会逐渐减弱。

    一般来说,在戊型肝炎发病两周后,病人体内就检测不出戊肝病毒,此时戊肝病人已经不具有传染性。因此,对于戊型肝炎患者来说,在发病初期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

    除了传染性外,戊型肝炎的病情特点也需要我们了解。戊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之一,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此外,戊型肝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在治疗方面,戊型肝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加强保肝护肝、降酶等治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配合白蛋白来进行治疗。通过积极的护肝降酶等处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预防戊型肝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病从口入。
    • 改善卫生设施,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提高对戊型肝炎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

  •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引发高胆红素脑病、脑瘫、癫痫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1周内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长。

    重度黄疸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脑病,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脑损伤、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必须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光照疗法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血液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从而降低血胆红素水平。药物治疗则通过降低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增加胆红素的排泄来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换血疗法则通过换血将血液中的胆红素置换出来。

    除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保持新生儿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同时,加强喂养,保持排便通畅,有助于黄疸的康复。

    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新生儿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黄疸是人体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和黏膜黄染的一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现了黄疸呢?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

    首先,观察皮肤颜色。如果皮肤原本是金黄色或橘黄色,但黄染的颜色变淡,变成淡黄或浅黄色,这通常是一个好转的迹象。

    其次,关注黄疸的范围。如果一开始是整个全身皮肤都黄了,颜色很深,那么胆红素值就会很高。如果黄疸的颜色变浅,范围慢慢减少,只是上身出现黄疸,那么全身黄疸的值就不是很高。

    此外,观察巩膜的颜色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全身黄疸不明显,巩膜有点黄,那么孩子黄疸值一般是不会特别高的。因为孩子黄疸最后消退的部位是巩膜,所以如果孩子巩膜变白,那么一般孩子的黄疸是没什么问题的。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该注意卫生,避免不干净的食物,注意饮食节制,不沉迷于辛辣、甜食和脂肪食物,并戒酒。对于感染性患者,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30-45天,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感染病人。注射设备和手术器械应严格消毒,避免污染血液制品,防止血液感染。注意日常生活,不草率工作,顺应四季变化,避免正气受损、体质虚弱和邪气侵袭。

    关于本病的护理,急性黄热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在恢复期和成为慢性病患者期间,患者可以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和休息锻炼。保持愉快舒适的心情,肝气上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可以补充脾脏和肝脏。防止湿热,阻碍脾脏的运输和转化。密切观察脉象的变化。如果黄斑坏疽加深,或出现黄斑呕吐、头晕、痉挛,应认为热毒消阴活血,邪侵心肝,是病情恶化的标志。如果脉弱而急,或散而无根,心不在焉而躁动不安,这是想要摆脱正气的迹象,需要及时治疗。

  •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症状包括疲劳、厌食、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

    虽然甲肝不及时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常情况下,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甲肝的治疗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等。其中,休息和饮食调整是基础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减轻肝脏负担。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

    此外,甲肝患者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毒感染者接触,预防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甲肝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可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症状,称为母乳性黄疸。这种现象在婴儿出生后的4到7天较为常见,表现为皮肤、眼睛和黏膜发黄。本文将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 母乳性黄疸的成因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婴儿肝脏胆红素代谢导致的。胆红素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由肝脏分解和排泄。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抑制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从而出现黄疸。

    ### 治疗方法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治疗,西医和中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1. 不主张停止母乳喂养,而是鼓励母亲继续喂奶,采取多次少量喂养的方式,每天喂奶次数保持在10次以上。

    2. 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症状和吃奶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光照疗法。

    **中医治疗**:

    1. 服用中药,如金钱草、栀子、甘草等,煎煮后给婴儿口服。

    2. 用冬瓜皮和玉米叶煎煮后给新生儿口服,有助于治疗黄疸。

    ### 日常护理

    1. 母亲在喂养新生儿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合理搭配膳食,适当增加运动,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

    2. 多吃青菜、水果,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3. 避免添加糖水,以免加重黄疸症状。

    ### 预防措施

    1. 加强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2. 对于生产后2-3周即将出院回家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要建立必要的联系与检查,以便早期预防和治疗。

    3.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胸片、B超等检查。

  •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其病变部位涵盖了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整个肝外胆管。由于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了解胆管癌晚期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胆管癌晚期的主要症状包括:

    1. 黄疸:黄疸是胆管癌晚期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逐渐加重。由于胆管癌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黄疸。

    2. 腹痛:腹痛是胆管癌晚期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部胀痛或不适。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胆管癌晚期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可能与胆红素水平升高有关。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发痒、干燥,甚至出现抓痕。

    4. 消瘦、乏力:胆管癌晚期患者往往会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这可能与肿瘤消耗、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5. 肝脏肿大、腹水:胆管癌晚期可能引发肝脏肿大、腹水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胆管癌晚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放疗:放疗可以杀灭癌细胞,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2. 化疗:化疗药物可以杀灭癌细胞,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其健康状况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胆红素作为血液中红细胞的代谢产物,其浓度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状态。本文将介绍胆红素检查的临床意义,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肝脏健康状况。

    一、胆红素检查的临床意义

    1. 判断黄疸程度:胆红素水平与黄疸程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胆红素浓度,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黄疸,以及黄疸的严重程度。

    2. 区分黄疸类型:根据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黄疸的类型,如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3. 辅助诊断疾病:胆红素水平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肝脏疾病、胆管疾病、溶血性疾病等。通过胆红素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二、胆红素检查的指标解读

    1.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血液中所有胆红素的总量。正常范围:1.71-17.1μmol/L。

    2. 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结合胆红素,主要经肝脏排泄。正常范围:0-6.8μmol/L。

    3.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非结合胆红素,主要经胆管排泄。正常范围:1.71-10.2μmol/L。

    三、如何保持肝脏健康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食物。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肝脏代谢能力,增强肝脏功能。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应尽量戒烟限酒。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肝功能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肝脏疾病。

  •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但你知道吗,部分肺炎可能会引起黄疸升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肺炎引起的黄疸高是如何治疗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炎与黄疸之间的关系。部分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可见有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当肺部发生严重感染时,炎症反应会非常强烈,导致肺功能持续下降。同时,炎症会累及其他内脏,包括肝脏。这时,肝脏肝功能会急剧下降,对血液中的胆红素的代谢会发生障碍,从而引起黄疸。

    那么,如何治疗肺炎引起的黄疸高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照蓝光:当血清胆红素含量高于200时,可以考虑照蓝光治疗。蓝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由于新生儿肺炎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如果出现黄疸,建议优先考虑照蓝光治疗。

    2. 退黄药物:如果血清胆红素含量低于200,可以口服退黄药物和益生菌。常用的退黄药物有茵栀黄颗粒等,益生菌可以用妈咪爱、益活等。同时,保证充足的奶量,多喝糖水进行蓝光照射,有助于黄疸的消退。

    3. 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常用的益生菌有妈咪爱、益活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5. 医院和科室:患有肺炎引起的黄疸高,应及时就医,在呼吸内科或新生儿科接受专业治疗。

  • 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一病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病症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过高,导致皮肤、眼睛等部位出现黄疸症状。其中,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的女性在第二次怀孕时,更容易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使得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从而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这种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首先,对于Rh阴性血型的孕妇,建议在孕期进行血型检测,以及时发现血型不合的情况。其次,孕妇在分娩时,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黄疸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最后,对于已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包括光疗、换血疗法等。其中,光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而换血疗法则是通过大量输入正常的血液,同时换去患儿原有的部分或大部分血液,以快速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

    喀什二院新生儿科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手,成功开展了双倍换血术,为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喀什二院还建立了Rh阴性母亲婴儿的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流程,通过产时采集脐血,进行相关检查,在生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溶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以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