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15杯水是男性健康最好的药?

15杯水是男性健康最好的药?
发表人:医者荣耀

近年来,关于喝水对健康的益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每天喝8杯水’的说法深入人心,甚至有人提出‘19岁至30岁的女性每天要喝11杯水,男性要喝15杯水’的观点。这些说法引发了人们对饮水习惯的重新思考,那么,水到底该怎么喝?喝多少才算适量呢?

事实上,每个人的水分需求量因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过量饮水可能导致‘水中毒’,出现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痉挛、昏迷等症状。因此,盲目追求‘多喝水’并不利于健康。

那么,如何科学饮水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水量: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等途径会丢失约2.5升水分,因此,每天补充2-3升水分是比较合适的。但具体饮水量还需根据个人情况(如体重、活动量、气候等)进行调整。

2. 注意饮水时间:将一天的水分摄入均匀分配到各个时段,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在早晨起床后、餐前、运动前后等时段适量饮水。

3. 选择合适的饮用水:白开水是最佳选择,其次可以选择矿泉水、茶水等。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饮品。

4. 注意饮水温度:喝温开水有助于消化吸收,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

5. 饮食中补充水分:食物中也含有大量水分,如水果、蔬菜、汤品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分需求。

此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水误区,需要注意:

1. 水越纯净越好:过于纯净的水(如蒸馏水)中缺乏矿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对健康不利。

2. 喝水可以减肥:虽然饮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但单纯依靠饮水减肥并不现实。

3. 多喝水可以排毒:水分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并不能直接排毒。

总之,科学饮水对健康至关重要。了解自己的水分需求,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了解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夏季溺水的原因、类型、症状以及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应对突发溺水事件。

    夏季溺水的主要原因包括:不熟悉水性、游泳技能不足、嬉水玩耍、水下地形复杂等。根据溺水发生时水的成分,溺水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淡水淹溺主要发生在江河湖泊等淡水环境中,海水淹溺则主要发生在海洋、海滩等海水环境中。

    夏季溺水可分为以下类型:

    • 干性淹溺:指入水后因惊慌、恐惧等原因,导致喉头痉挛,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
    • 湿性淹溺:指入水后,因吸入大量水导致呼吸困难,进而引起缺氧和窒息。

    夏季溺水的主要症状包括:

    • 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 面色苍白、口唇发紫
    • 意识模糊、昏迷
    • 心跳减慢、血压下降

    夏季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 保持冷静,尽量放松身体,采取仰面位,使口鼻露出水面。
    • 深吸一口气,尽量使身体浮于水面。
    • 如有条件,可利用救生圈、浮板等漂浮物。
    • 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夏季溺水时的互救方法:

    • 迅速脱去外衣裤、鞋靴,游向溺水者。
    • 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将其救向岸边。
    • 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以免双双发生危险。

    夏季溺水时的医疗急救方法:

    • 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
    • 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 根据溺水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 夏日炎炎,江边游泳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近日一起发生在黄埔区江边的溺水事件,却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5名学生相约到江边游泳,其中2名不慎被江水冲走。虽然一名学生被及时救起,但已不幸身亡,另一名学生至今下落不明。

    这起事件反映出,未成年人游泳安全意识薄弱,家长监护不到位等问题。以下将针对游泳安全进行科普,提醒大家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一、游泳前的准备工作

    1. 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抽筋等意外情况发生。

    2.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游泳项目,避免过度运动。

    3. 了解游泳场所的安全情况,如水深、水流、救生员配置等。

    二、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1. 不要独自游泳,最好有熟悉水性的人陪同。

    2. 不要在陌生的水域游泳,避免发生意外。

    3. 遇到危险情况,要保持冷静,及时呼救。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2. 对溺水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3.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四、预防溺水,从你我做起

    1.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2. 学校要加强游泳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3. 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游泳安全问题,共同营造安全的游泳环境。

  • 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让我们深刻反思生活中的各种意外。对孩子来说,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意外也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将防灾减灾的常识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家,本应是温暖的港湾,却也可能成为意外伤害的温床。60%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家庭或家庭周围。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及早教会孩子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技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远离危险。

    家长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急救知识不足、居家环境不安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受伤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儿童在遇到意外时生存率更高。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应变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八招,帮助孩子提高防范意识:

    一、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会孩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映。

    二、学会识别危险信号

    教育孩子识别潜在的危险,如陌生人、危险物品等。

    三、警惕陌生人的搭讪

    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求助。

    四、学会求助

    教孩子学会向警察、家长或其他可信赖的人求助。

    五、勇敢说“不”

    鼓励孩子在面对危险时勇敢拒绝,并寻求帮助。

    六、学会保护自己

    教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如躲避危险、逃跑等。

    七、关注网络安全

    提醒孩子注意网络安全,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八、定期进行演练

    通过模拟演练,帮助孩子提高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此外,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针对儿童安全的智能产品,如儿童专用报警器、GPS定位手机等,家长可以根据需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安全产品。

  • 近年来,儿童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人们对儿童安全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见死不救,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冷漠的反思。如何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

    关于见义勇为,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但各地立法不同,同样见义勇为行为待遇不一。如何完善立法,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政府也应承担起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的责任。除了资金保障外,见义勇为公民的安全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和其他救济,都应当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小悦悦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社会道德建设。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纷纷选择到河湖游泳纳凉。然而,由于安全意识不足,溺水事故也时有发生。近期,浙江桐乡市就接连发生了两起小学生溺水事件,令人痛心。

    事发当天,一名二年级女生沈烨和三个同伴到村里的河里戏水,不幸发生溺水。幸好,及时发现并救援,但女孩已不幸身亡。同一天,另一名10岁男孩张志坚也在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

    专家表示,溺水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 缺乏安全意识;2. 缺乏游泳技能;3. 水域环境复杂。因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教会他们基本的游泳技能。

    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 学习游泳技能,提高自救能力
    •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到复杂水域游泳
    • 结伴同行,互相照应
    •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避免孩子私自下水

    溺水事故的发生令人痛心,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预防和应对。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 在炎炎夏日,游泳和洗澡成为许多人的消暑方式。然而,河南巩义6名男孩在河中洗澡时不幸溺亡的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那么,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溺水的科普知识。

    一、溺水的原因

    1. 水域环境复杂: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环境复杂,深浅不一,暗流涌动,容易发生意外。

    2. 游泳技能不足:不会游泳或游泳技能不熟练,遇到危险时无法自救。

    3. 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意识,盲目下水游泳。

    4. 饮食不当:空腹或饱腹下水游泳,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二、预防溺水的方法

    1.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选择有救生员、水质干净、环境安全的游泳场所。

    2. 学会游泳:提高自己的游泳技能,掌握自救和救人方法。

    3. 注意安全:不要单独下水游泳,结伴同行,互相照应。

    4. 饮食调节:游泳前后不要暴饮暴食,避免身体不适。

    5. 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游泳规则。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呼救:发现有人溺水时,立即呼救,寻找救生设备。

    2. 救援方法:根据溺水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援方法,如抛掷救生圈、救生衣等。

    3. 施救原则:不要盲目下水救人,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4. 人工呼吸:如果溺水者意识不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

    5. 紧急拨打急救电话: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总之,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自救和救人方法,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愿意到水边消暑解暑。然而,溺水事故的死亡率却很高,因此了解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溺水时,水会进入气道,刺激上呼吸道引起痉挛,导致窒息。因此,及时的救助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溺水急救的要点:

    首先,救助者要确保自身安全。如果不懂救护知识,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可以尝试使用救生圈、竹竿、绳索等工具将溺水者拉上岸。

    如果溺水者已经失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溺水者平放在地上,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畅通气道,检查呼吸和脉搏。如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如果溺水者意识不清,应将其置于复原卧位。如果溺水者清醒,给予保暖和热的饮料。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用救护车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治疗。

    关于心肺复苏前的控水问题,目前医学界存在争议。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在心肺复苏前需要先控水,以排出溺水者体内的水分。然而,一些医生认为,溺水者体内的水分已经进入血液循环,而胃内的水分不需要排出。控水还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在心肺复苏前是否需要控水,目前尚无定论。

  •   在繁华的都市中,珠江两岸的景色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令人痛心的悲剧。

      酒精,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常常成为悲剧的导火索。酒后闹事、酒后驾车、酒后投江……这些事件,每年都在上演,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酒精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其次,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此外,酒精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酒精带来的危害呢?首先,要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其次,要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烈酒。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搭配,避免空腹饮酒。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将健康放在第一位。

      对于已经出现酒精相关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目前,治疗酒精相关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对酒精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酒精危害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酒精的危害,让生活更加美好。

  •   儿童溺水迹象与预防措施

      近年来,儿童溺水事故频发,许多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儿童溺水时往往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挣扎或呼救,而是以一些不易察觉的迹象表现出来。本文将介绍儿童溺水的一些常见迹象,以及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一、儿童溺水常见迹象

      1. 站立或坐在水中,头低垂,眼睛无神,表情呆滞;

      2. 手脚无力,无法维持平衡,身体下沉;

      3. 漂浮在水面上,头部露出水面,但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4. 呼吸急促,声音微弱或无声;

      5. 面色苍白,嘴唇发紫;

      6. 头部后仰,无法正常控制头部位置。

      二、预防儿童溺水措施

      1.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告知他们不要单独到水边玩耍;

      2. 在儿童游泳时,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不要分心做其他事情;

      3. 在水边玩耍时,为孩子配备救生衣等安全装备;

      4. 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时,应先了解水域情况,避免发生危险;

      5. 学习基本的溺水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救助。

      三、溺水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异物;

      3. 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4.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总结

      儿童溺水事故令人痛心,家长和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儿童的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警惕,共同预防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

  • 婴儿游泳作为一项有益于宝宝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活动,近年来备受家长们的青睐。然而,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近期,上海发生了一起婴儿游泳溺水事故,再次提醒我们,家长在带宝宝游泳时需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宝宝的安全。

    婴儿游泳的好处有很多,可以促进宝宝骨骼、肌肉和呼吸系统的发育,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但是,由于婴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所以在游泳过程中,家长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安全措施:

    1.全程看护,寸步不离

    家长在宝宝游泳时,必须全程陪伴在侧,时刻关注宝宝的动作和表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2.选择合适的泳圈

    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泳圈,家长应选择符合宝宝年龄和体重的泳圈,确保泳圈的安全性。同时,要定期检查泳圈是否漏气,避免发生意外。

    3.控制游泳时间

    宝宝的游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为宜。游泳后要及时为宝宝擦干身体,防止感冒。

    4.保持水温适宜

    宝宝游泳的水温应控制在36-38度之间,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宝宝造成伤害。

    5.注意宝宝的情绪

    宝宝在游泳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紧张或害怕,家长要耐心安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游泳。

    除了以上几点,家长还应了解以下知识:

    1.婴儿游泳的最佳时间

    一般建议在宝宝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游泳,每周1-2次,每次10-15分钟。

    2.婴儿游泳的注意事项

    宝宝游泳前应先进行沐浴,清除皮肤上的污垢;游泳后要及时为宝宝擦干身体,避免感冒;游泳过程中要避免宝宝吞咽水,以免引起窒息。

    总之,婴儿游泳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但家长在带宝宝游泳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宝宝的安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