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不答应我就打你

宝宝:不答应我就打你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例如打人、扔东西等。那么,当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处理此类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的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宣泄和表达。因此,家长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惩罚。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要纵容他们的行为,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可以试着用平和的语气询问他们的想法,例如:“你是不是觉得我没理解你,你有些着急?”这样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时家长可以提供一些选择,帮助他们用语言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吃水果时,家长可以问:“你是不是不想要这个苹果?”或者“你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当孩子做出选择后,家长可以用语言帮助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原来这个苹果有点酸,宝宝不想吃啊。”

  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当孩子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例如,当孩子想要玩水枪时,家长可以说:“你看宝宝这回说得多明白,是想玩上次在姥姥家玩过的那个水枪。可是水枪还在姥姥家,等一会儿,宝宝和爸爸一起拿饮料瓶做一个怎么样?”

  最后,家长在解决问题时,要坚守原则,不要因孩子的情绪化而轻易改变原则。让孩子明白,清晰的表述比情绪化的反应更容易得到明确的结果。

  总之,面对孩子的情绪化行为,家长要善于倾听、接纳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童年情绪障碍疾病介绍:
童年情绪障碍,是指以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焦虑、恐惧、强迫、羞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患,其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或伴有某些生理反应。该病的发作与生物学因素、儿童气质及环境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包括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羞怯等。治疗上采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预后情况尚可。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争风吃醋”的情况,比如“我喜欢妈妈,但是不喜欢爸爸”或“我最爱的是爸爸,讨厌妈妈”。这种现象让许多父母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应对。其实,这都属于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称为儿童情感敏感期。

      一、儿童情感敏感期的原因

      1. 自我意识的觉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

      2. 模仿行为:宝宝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包括对父母的态度。

      3. 情感需求:宝宝需要父母的爱和关注,当父母之间出现矛盾时,宝宝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二、如何应对宝宝“争风吃醋”

      1. 保持冷静:面对宝宝的“争风吃醋”,父母要保持冷静,不要责备宝宝。

      2. 理解宝宝:了解宝宝的行为背后的原因,耐心地与宝宝沟通。

      3.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要相互尊重,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4. 加强亲子互动:多陪伴宝宝,增进亲子感情。

      5. 教育引导: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教育宝宝理解和尊重他人。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的父母经常争吵,小明因此变得焦虑不安,对父母的爱产生了怀疑。

      案例二:小丽的父母很注重亲子互动,小丽在家庭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因此对父母充满信任。

      四、总结

      宝宝“争风吃醋”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要理解宝宝的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引导,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尴尬场面,例如突然发脾气、满地打滚、大哭大闹等。作为妈妈,如何应对这些场面,保持冷静和控制力,成为关键。

      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1. 情绪宣泄:孩子可能因为受到挫折、压力大等原因,通过发脾气等方式进行情绪宣泄。

      2. 求关注:孩子可能通过制造尴尬场面,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3. 逆反心理:孩子可能出于逆反心理,故意与家长对抗。

      二、应对方法

      1. 保持冷静: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家长要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2. 沟通交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

      3. 转移注意力: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 设定规则:与孩子共同制定家规,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5. 加强引导: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日常保养

      1.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2.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家长之间的争吵和冲突。

      4.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四、医院和科室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心理咨询科、儿童心理科等进行咨询和治疗。

  •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一个焦虑的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着年仅15岁的儿子,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忧郁。我明白,他需要帮助。

    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打开APP,我填写了孩子的基本信息,提交了病历资料,然后耐心等待医生的回复。

    很快,一位精神科医生与我取得了联系。他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详细了解了他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以及心理状态。在得知孩子没有药物过敏史,也没有其他疾病后,医生给出了用药建议。

    医生告诉我,孩子被诊断为青少年情绪障碍,并建议使用帕罗西汀和喹硫平进行治疗。我感到一丝希望,但也有些担心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医生安慰我说,这两种药物在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他还详细解释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帮助孩子按时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情绪逐渐稳定,眼神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通过这次互联网医院的问诊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为我解答了疑惑,还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我相信,在医生的陪伴下,我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专家提醒,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症状时,家长切勿忽视,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近13%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行为问题,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分别达到2.5%和8.3%。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以下六种“生活技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社会能力:

    1. 自我认识能力: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

    2. 人际交往能力: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压力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会缓解压力,掌握宣泄和放松的方法。

    4. 换位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理解和关爱他人,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5. 应对能力: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应对挑战的技巧。

    6. 自律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意识,远离不良行为。

    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应关注以下方面:

    1.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温暖和支持。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4. 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

    5.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时间:2024年7月5日

    人物:我,一位忙碌的母亲,我的孩子小杨,一位精神科医生

    事件:

    小杨今年13岁,从11月开始,我们在贾主任的门诊接受治疗,针对他的情绪障碍。因为疫情原因,我们选择了线上复诊。这一天,我如往常一样,在手机上预约了线上问诊。

    医生首先询问了小杨近期的症状,我详细描述了他的情况。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建议我们继续目前的药物兰释、律康和乌灵,并调整剂量。医生还建议我们加强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限制看手机的时间,并保持良好的作息。

    在交流过程中,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关于孩子病情的疑问,并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他告诉我,孩子现在的症状属于青春期的情绪障碍,并非严重的精神疾病,我们不必过于担忧。医生还鼓励我要多与孩子沟通,引导他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引导他面对困难。虽然过程艰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孩子一定会战胜病痛,健康成长。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和高效。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倍感温暖,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自控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然而,有些孩子却表现出情绪自控能力差的情况,例如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打人摔东西。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孩子。

    首先,避免过度溺爱孩子。孩子偶尔的情绪失控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如此,家长需要反思是否过于溺爱孩子。要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适当拒绝。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孩子也会效仿。因此,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

    此外,要教会孩子合理宣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家长不能压抑孩子的情绪,要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如运动、涂鸦、吃美食等。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很重要。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生活规则,如按时作息、按时吃饭等,并坚持执行。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我约束,避免情绪失控。

    最后,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吵架,避免责骂和打骂孩子。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独立性,从而提升情绪自控能力。

  • 小儿屏气发作,又称屏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情绪激动时,如生气、受惊吓或受到挫折等,表现为突然停止呼吸,面色发青,四肢僵硬,但意识清醒。贵阳春季,天气多变,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屏气发作的发病率较高。以下是一些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1.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儿童的情绪波动。
    2. 注意儿童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避免让孩子接触过于刺激或惊悚的影视作品。
    4.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治疗策略:
    1. 保持冷静,安慰孩子,避免过度干预。
    2. 在发作时,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引导孩子深呼吸。
    3. 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4.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改善家庭氛围、调整作息等。

  • 小儿屏气发作,又称屏气性发作,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时期的短暂性、反复性呼吸困难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大声哭闹、呼吸急促、面色发紫等症状。该症状多在婴幼儿情绪激动、受到惊吓、饥饿或过度疲劳时发生。北京冬季,天气寒冷,婴幼儿更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预防小儿屏气发作尤为重要。
    家庭预防措施:
    1. 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避免婴幼儿受到惊吓或情绪波动。
    2. 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均衡,避免饥饿或过度疲劳。
    3. 在寒冷的冬季,加强婴幼儿的保暖,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4.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压力。
    5. 提高婴幼儿的抵抗力,增强体质。
    治疗策略:
    1. 针对婴幼儿的情绪波动,家长应及时给予关爱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2. 保持婴幼儿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3. 针对呼吸道疾病,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

  • 在幼儿的世界里,打架行为是常见的现象。面对幼儿园里的打架宝宝,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呢?本文将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冲突,避免暴力行为。

    一、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

    1. 发育阶段特点: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产生冲突。

    2. 情绪表达方式:幼儿缺乏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容易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表达愤怒、不满或恐惧等情绪。

    3. 角色模仿:幼儿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如果看到他人通过暴力解决问题,也可能学会这种行为。

    二、教育方法

    1.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教会孩子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

    2. 引导正确处理冲突:教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尝试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

    3. 树立规则意识:明确告知孩子打架是不正确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孩子明白行为的界限。

    4.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存在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行为专家的帮助。

    三、医学角度

    1. 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攻击性行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2. 儿童多动症:多动症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症状,并及时就医。

    3. 注意心理创伤:如果孩子遭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教育幼儿园的打架宝宝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知识,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冲突,避免暴力行为。

  • 线上问诊,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正在为孩子的异常行为感到困惑。自从上次应激事件后,我的孩子开始变得莫名的暴躁,一点小事就会大发雷霆。他以前并不是这样的,我感到非常担忧。

    我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互联网医院,我联系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青少年儿童心理科医生。她耐心地倾听了我的描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告诉我,孩子可能正处于应激反应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然而,孩子对去医院的态度非常抗拒,这让我更加焦虑。医生告诉我,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情况,她的判断只能作为参考。我决定再给孩子一些时间,同时继续关注他的情绪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孩子的情绪似乎确实有所改善,但偶尔还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医生建议我继续观察,并告诉我一些处理孩子情绪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没有立刻见效,但我仍然感到一丝希望。

    有一天,孩子突然开始嘴里重复“我不学习”。这让我非常担心,我又一次联系了医生。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感到压力,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她建议我继续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尝试着与孩子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我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陪在他身边,支持他。孩子似乎被我的话所打动,他开始向我倾诉他的烦恼和担忧。这次谈话让我更加了解孩子,也让我更加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会逐渐走出困境。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有疑问,就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在孩子面临困难时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