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刮油美食 多吃不胖

刮油美食 多吃不胖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然而,面对丰盛的餐桌,许多人却忽略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瓜果蔬菜,其实它们才是餐桌上的‘降脂药’。

黄瓜:黄瓜清脆可口,具有清热、解渴、利尿的作用。它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排出食物废渣,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此外,黄瓜中还含有一种叫‘丙醇二酸’的物质,可以抑制体内糖类转变成脂肪,有减肥和调整脂质代谢的功效。

茄子: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紫茄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黏着性,提高微血管弹性。医学研究表明,茄子能降低胆固醇,还能防止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损害,可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病症。

绿豆:绿豆是夏季清暑佳品,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脏、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绿豆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实践也证明,高脂血症患者每日适量食用绿豆有明显降胆固醇作用。

香菇:香菇具有消食、去脂、降压等功效。其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香菇还含有香菇嘌呤等核酸物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常食香菇能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番薯:营养学研究发现,适量食用番薯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质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皮下脂肪减少,避免出现过度肥胖。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番薯可使进食的总热量增加,反而不利于降低血脂。

山楂:山楂主要含有山楂酸、柠檬酸、脂肪分解酸、维生素C、黄酮、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促进胆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的作用。山楂乃酸性食物,故不宜空腹食用,亦不宜过多久食,最好在饭后食用。

苹果:国外有项研究表明,一天吃一个苹果,可使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下降一半,这归功于苹果中所含的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苹果中的果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因此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中医认为,肥胖是由肝水疏泄失匀,脾胃受制,水湿不运,痰脂停所致。因此,从食疗开始,调理好体内机能,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合理膳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定期体检,关注血脂、血压等指标。
  •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刮油美食不仅美味,还能帮助人们保持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饮食健康,远离肥胖带来的烦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外膜斑疾病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周身动脉的慢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关。病变从血管内膜开始,逐渐在血管内形成黄色粥样的脂质沉积,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动脉血管失去弹性、脆性增加并出现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病变累及冠状动脉、颅内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四肢动脉时,可出现胸闷、胸痛、头晕、水肿、肢体疼痛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如未进行控制,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者,一般预后不良。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冠状动脉是心脏供应血液的重要通道,若其发生粥样硬化,即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就会引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过程,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

    1. 高血脂:血脂过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4.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5. 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同时容易导致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6.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较高。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到狭窄、闭塞,最终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都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降血脂药、抗血小板药、ACEI类降压药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

    总之,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动脉硬化的常见类型,是引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它主要影响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和肾动脉等。那么,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是否可以食用蜂蜜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蜂蜜的。在饮食方面,应保持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在食用油的选择上,应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主。对于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患者,还应限制食盐摄入。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蛤蟆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综合利用价值的食材,具有强心抗癌的功效,对于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豆类及其豆制品、五谷杂粮等食物。同时,应避免食用动物肝脏、动物油、蛋黄、肥肉、油炸食品等。

    然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宜过多食用柑橘类食物,如柑橘、柚子等,以免加重身体负担。相反,应多摄入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豆类等,以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促进胆固醇排出。此外,低盐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食盐中的钠会增加血浆渗透压,导致血压升高。

    蜂蜜和花粉虽然对动脉粥样硬化没有直接的缓解作用,但它们富含丰富的营养,可以有效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因此,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生活中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除了饮食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都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疾病风险。

  • 随着岁月的流逝,步入中年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为了延缓衰老,保持青春活力,我们需要关注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其中,饮食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中年人应该如何通过食补来抗衰保青春呢?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食物:

    1. 水果蔬菜:大枣、刺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柑橘、葡萄等水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增强免疫力,改善代谢;冬瓜、黄瓜、南瓜、胡萝卜、番茄、大蒜、洋葱、油菜、芹菜、韭菜、扁豆、豆角、辣椒、生姜、芦笋、红薯等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利于消化吸收和预防便秘。

    2. 鱼类:鱼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促进人体蛋白质、酶、激素的合成,为机体活动和调节提供物质基础;鱼还含有磷、硒、钙等矿物质,可延缓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症。因此,中年人应多吃鱼,每周至少2-3餐鱼类及其它水产品。

    3. 菌类: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菌类食物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提高机体抗病毒、抗血栓形成及防止动脉硬化和抗癌的能力,还有助于消化功能,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所帮助。

    4. 坚果:核桃仁、松子仁等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增强体质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

    5. 藻类:紫菜、海带等藻类食物含有藻胶酸、海带氨酸、钾、磷、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C、P及多种氨基酸,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肿瘤和老年痴呆等作用。藻类食物中还含碘,可预防碘缺乏症,有利于能量代谢。

    6. 豆类: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多种氨基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大豆中的维生素E和大豆皂甙可防止氧化脂质生成,延缓衰老并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大豆中的磷可补充脑的需要,铁、钙含量丰富,可防止贫血和骨质疏松。

  • 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已成为百姓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位居全球之首。据统计,每年约有175万人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其中近一半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这种狭窄不仅使卒中更加严重,还显著提高了卒中再发的风险。

    一项由天坛医院牵头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揭示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预后。研究纳入了22家医疗机构、2864名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结果显示,46.6%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外同时存在病变的患者占9%,单纯颈动脉狭窄患者占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研究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与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卒中更为严重,且住院时间更长。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显著增加了卒中再发的风险。对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年后卒中再发比例为3.27%;狭窄程度为50%~69%、70%~99%的患者,一年后卒中再发风险分别为3.82%和5.16%;对于颅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一年后卒中再发风险高达7.27%。

    王拥军教授强调,单纯的颅内动脉硬化狭窄并不会引起脑卒中的复发增加。而一旦叠加其他独立危险因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卒中复发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例如,对于颅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合并1个危险因素,年复发率为2.87%;合并两个危险因素,几率增为10.54%;合并3个危险因素,年复发率增加至19.05%。这提示我们,在治疗颅内动脉硬化时,单纯使用支架或其他方式来解除狭窄对脑卒中二级预防是无效的,只有同时控制危险因素才有效。

    目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未引起公众及医务人员足够重视。尽管多数患者已普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他汀类药物等,但罹患严重颅内动脉狭窄且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卒中年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加强危险因素预防仍是未来我国脑卒中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天坛医院的研究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高我国脑卒中的诊疗水平。

  • 左前降支是心脏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心脏前壁提供血液供应。当左前降支近段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斑块时,会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影响心脏血液供应。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上形成硬化的斑块。这些斑块由胆固醇、脂肪、细胞废物等组成,会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动。而钙化斑块则是指斑块中存在钙质沉积,使得斑块更加坚硬,更容易导致血管狭窄和血管破裂。

    当左前降支近段狭窄程度未达到50%时,可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当狭窄程度达到50%时,则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因此,一旦发现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治疗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的方法包括:禁烟限酒、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预防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左前降支近段钙化斑块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血管,作为人体的重要运输通道,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将养分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高速公路也会出现老化、硬化等问题,导致交通拥堵,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血管老化,一方面会导致血管狭窄,血液流通不畅,出现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另一方面,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脆性增大,容易发生破裂,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保护血管健康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管老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老化的重要诱因。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弹性降低,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麝香保心丸具有以下特点:

    1. 保护血管内皮:麝香保心丸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2. 调节血脂:麝香保心丸可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3. 抑制血管壁炎症:麝香保心丸可以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 稳定易损斑块:麝香保心丸可以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5. 促进血管新生:麝香保心丸可以促进心肌缺血部位的血管新生,改善心肌血供。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保护血管健康: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3. 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冠心病的95%-99%。

    冠心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心绞痛、呼吸困难、出汗、头晕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预防冠心病,首先要了解其病因。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暂时性狭窄,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 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等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
    • 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冠心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合理饮食: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适度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冠心病风险。
    •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 避免长时间熬夜。
    •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慌的症状。心慌,又称心悸,是指老年人感觉到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伴随有不适感。引起老年人心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上会逐渐积累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液供应不足。当心肌组织缺血时,老年人容易出现心慌、胸闷、乏力等症状。

    2. 心律失常: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房颤、房扑、室性早搏等,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律,从而引起心慌。

    3. 休息不足:老年人由于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导致心慌。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波动也会引起心慌。

    4. 其他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低氧血症、心脏瓣膜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心慌症状。

    针对老年人心慌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疾病。

    3.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糖等。

    4. 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激动。

    5. 及时就医:如果老年人出现心慌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在当今社会,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而右脑作为人类记忆宝库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其开发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右脑开发方法,并探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右脑开发方法

    1. 运用图片:右脑擅长处理图像信息,因此,利用图片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右脑潜能。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图片,引导他们观察细节,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 左侧运动:左侧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的右侧区域,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例如,让孩子用左手刷牙、洗脸、用筷子等,或者进行一些左侧肢体运动,如左腿跳跃、羽毛球等。

    3. 左右手同时写字:让孩子尝试用左右手同时写字、画画,可以锻炼左右脑的协调能力。例如,先从简单的数字、字母开始,逐渐过渡到写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等。

    4. 图像训练:图像训练有助于开启大脑的间脑,激发右脑潜能。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见光训练”,例如,让孩子观察光线变化,感受光线对物体的影响。

    5. 创意游戏:鼓励孩子参与创意游戏,如拼图、绘画、手工等,可以锻炼孩子的右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右脑开发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饱食:过度饱食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影响智力发育。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大脑健康。

    3.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提高大脑活力。

    4.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大脑健康。

    5. 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摄入,避免挑食、偏食。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然而,许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血压高”的简单层面,忽视了其背后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事实上,高血压并非简单的数字,它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对血管、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造成长期损害。因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复杂性的认识至关重要。

    上海同济医院心内科刘学波教授指出,高血压患者不仅要关注血压数值本身,还要关注血压对靶器官的影响、血压波动、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等问题。

    针对高血压的防治,刘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平稳降压,避免“过山车”式降压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长效降压药,平稳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2. 关注清晨血压,选择长效降压药

    清晨是血压波动较大的时段,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长效降压药,确保24小时血压平稳。

    3. 夏季坚持服药,不要盲目停药

    夏季血压相对较低,但高血压患者仍需坚持服药,避免血压波动对心脑血管造成损伤。

    4. 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夏季血压偏低时,应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

    通过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复杂性的认识,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