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卒中发生有哪些前兆?

脑卒中发生有哪些前兆?
发表人:健康饮食指南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脑卒中发生前,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前兆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前兆,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脑卒中前兆:

1. 一过性单眼黑蒙: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单眼视力模糊或黑蒙,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恢复。

2. 一过性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3. 一过性意识不清或嗜睡:患者会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或嗜睡,持续时间较短。

4. 突发的肢体麻木无力:患者会出现突然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续时间较短。

5. 一过性记忆力下降: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记忆力下降,表现为遗忘近期发生的事情。

6. 一过性口齿不清:患者会出现短暂的口齿不清,表现为说话不流利、语言表达困难。

7. 突然的头痛: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剧烈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二、如何预防脑卒中: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5.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其正常水平。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7.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

三、脑卒中的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治疗脑卒中的急性期。

3. 抗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等,用于控制血压。

4. 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等,用于控制血糖。

5. 抗血脂药物:如他汀类等,用于降低血脂。

6.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原因多样,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咽喉疾病、食管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围绕吞咽困难这一主题,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1. 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多发性脑梗死、脑干梗死等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这些疾病会导致负责吞咽运动的神经受损,进而引起吞咽困难和呛咳。

    2. 咽喉疾病:急性扁桃体炎、咽后脓肿、急性咽炎、白喉、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等咽喉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3. 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异物、晚期食管癌、纵隔炎等食管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并伴有咽部疼痛。

    4. 其他原因: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帕金森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二、症状

    吞咽困难的主要症状是进食时感到困难,食物在口腔、咽喉或食管中卡住,吞咽时伴有呛咳或疼痛。

    三、诊断

    诊断吞咽困难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确定病因和病情。

    四、治疗

    治疗吞咽困难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对于咽喉疾病和食管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可以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五、预防

    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着凉,防止感冒。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过硬、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怎么调理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成为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其次,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例如,合理膳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等。

    此外,互联网医院或线上问诊平台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在线问诊,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了因交通不便等原因而耽误治疗的情况。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一点,那就是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脑血管问题。

  • 辣椒,这种充满辣味的调味品,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抑制糖尿病等。

    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够激活血管内皮上的受体,从而增强血管舒张功能、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此外,辣椒素还能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和抑制糖尿病。

    南方地区居民普遍喜欢吃辣,而北方地区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这或许与南方地区居民较高的辣椒摄入量有关。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祝之明教授表示,重庆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低,可能与当地居民爱吃辣的饮食习惯有关。

    然而,辣椒并非万能。范志红教授指出,辣椒素虽然有益,但过量食用也可能导致胃溃疡、皮肤感染、便秘、痔疮等不良反应。此外,辣椒素与黏膜接触时能引起灼烧感并增加胃酸分泌,因此,患有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谨慎食用辣椒。

    除了辣椒,防治心血管疾病还需要注意限盐、低盐膳食、补充叶酸、多吃蔬菜水果等。低脂低糖的低热量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辣椒作为一种调味品,适量食用可以带来健康益处,但过量食用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在享受辣椒带来的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泡腾片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给药方式,因其便捷、口感好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然而,近期研究表明,泡腾片中含钠量较高,长时间大量服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泡腾片是一种利用泡腾崩解技术制备的口服固体制剂,其崩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然而,泡腾片在制备过程中,为了使药物快速崩解,通常会添加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作为崩解剂,这些物质与水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帮助药物迅速崩解。此外,一些泡腾片还会添加氯化钠作为分散介质,帮助维持药片形态。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服用含钠较高的泡腾片,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摄入过多,从而增加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一项由苏格兰邓迪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服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含钠较高药品的患者,心脏病发作或死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其他患者高16%。

    因此,对于以下人群,应谨慎使用泡腾片:

    •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 有家族史或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 老年人
    • 长期大量服用泡腾片的患者

    此外,对于常用泡腾片的老人,应注意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服用期间应适当减少盐的摄入。建议药品像食品标签一样标出钠含量,便于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为了减少泡腾片对心脑血管的潜在风险,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 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泡腾片
    • 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泡腾片
    • 注意饮食,少吃高钠食物
    •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泡腾片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给药方式,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注意其潜在的风险。在使用泡腾片时,应谨慎选择,并遵循医嘱,以确保用药安全。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于5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并正式发布了由脑防委专家编订的《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等9本手册在内的“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国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为提高脑卒中防治水平,国家脑防委自2009年起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致力于制定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2013年,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2年编写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对外公布,为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发布的《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包括9个指导规范,涵盖了脑卒中不同病种、诊疗技术、管理流程等方面,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更全面、更实用的指导。

    以下为9本指导规范的具体内容:

    1.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

    3.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

    4. 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

    5.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脂管理指导规范

    6.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

    7.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8. 中国颈动脉狭窄诊疗指导规范

    9.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

    这9本指导规范的发布,将为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脑卒中诊疗水平,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

  •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脑血管病专科主任王艺东教授提醒,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尽早识别卒中症状,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会发生卒中,每6秒钟就有1个人死于卒中。在中国,卒中是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中风120’是一个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包括观察面部不对称、手臂单侧无力、言语不清等。王艺东教授还提醒,突发行走不稳、视力下降、视物重影也可能是脑卒中的症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于10月29日举行大型义诊活动,提供脑卒中的救治、预防、康复、中医调理和护理等全方位的咨询。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主要由大脑血管问题引起。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脑部血管的破裂或阻塞。根据血管阻塞或破裂的不同,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造成的。

    脑卒中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也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控制病情发展;手术治疗适用于出血性脑卒中,通过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力;康复治疗则针对瘫痪、失语等后遗症,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其次,要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此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急性延髓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本文将为您介绍急性延髓梗死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急性延髓梗死的病因

    急性延髓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

    二、急性延髓梗死的症状

    急性延髓梗死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

    三、急性延髓梗死的治疗方法

    急性延髓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血压药物等。

    2.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四、急性延髓梗死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五、医院和科室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急诊科和脑病科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导致城市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中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方法。然而,治疗时间的延误往往会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

    Door to Needle Time(DNT时间)是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急诊挂号到静脉溶栓药物开始治疗的标准时间。理想的DNT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DNT时间普遍在90-120分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急诊脑卒中中心成功救治了一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者柳阿姨在发病37分钟后被送往医院,经过医生诊断后确诊为脑中风。在医生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柳阿姨仅用了35分钟就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创下了该院脑卒中急诊溶栓的最短DNT时间。

    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通过不断优化急诊流程,提高了急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比例,并显著减少了院内延误时间。具体措施包括:针对院前急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卒中知识宣教,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卒中知识培训和家庭救治演练;对接120救护中心,对救护人员进行专项脑卒中课程培训;在医院内部推行“绿色程序”,优先检查与救治卒中患者,并设置卒中病人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我国是中风高发国家,每年因中风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传统治疗中,患者往往只关注疾病本身的治疗,而忽视了整体康复。许多患者认为,只要药物治疗有效,康复治疗就无关紧要。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恰当的按摩和康复训练反而可能加重残疾。

    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全面康复,应提倡卒中单元这一全新的康复模式。卒中单元由神经科专家、康复专家、护士、语言治疗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方案。

    卒中单元的优势在于:

    • 综合治疗:将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治疗。
    • 早期干预:中风后3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卒中单元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个性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

    • 运动治疗:通过锻炼,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 物理治疗:使用电疗、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作业治疗:训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言语治疗:针对失语或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言语康复。
    •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疾病。

    除了康复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保持健康饮食等,以预防中风复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