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分享一位42岁女性通过5个月的努力,成功减肥的经验,帮助更多需要改善体型和健康状况的朋友。
这位女士在减肥前,身高155CM,体重61公斤,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轻度脂肪肝。2004年,她在云南旅游时,因高原反应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医时发现血压偏高。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
为了实现减肥目标,她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并购买了一本名为《我要终身美丽,135天瘦身日记》的书籍。书中一位香港女孩通过10个月的坚持,成功将体重从114公斤减至59公斤,并详细记录了每天的食谱。这给了她巨大的动力。
从2004年中秋节开始,她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主要方法包括:
1. 管住嘴:低脂、低盐、低糖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多吃蔬菜;
2. 加大运动量:每天晚饭后进行散步、快走、慢跑等运动,并做腰腹部运动。
经过5个月的坚持,她成功减重,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减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合理饮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2.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肥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分享这位女士的减肥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保证营养均衡。肉类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肉类尤为重要。
动物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样重要,尤其是肉类中的优质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
在选择肉类时,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新鲜的原汁原味的肉类,少吃加工肉类。
2. 选择“没有腿”的鱼类,“两条腿”的禽类,“四条腿”的畜肉类。
3. 鱼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糖和预防并发症,建议每周食用2-3次,每次80-150克。
4. 禽类中鸡肉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较低,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5. 畜肉类中,牛羊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猪肉脂肪含量最高。
6.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营养均衡,合理设计每日热量摄入。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电脑前,打开了我所在的城市——郑州市的互联网医院。屏幕那头,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助理向我微笑着,告诉我她将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以便医生能更快地给我诊疗建议。
医生助理的细心让我感到温暖。她告诉我,这次问诊将持续两天,她会一直关注我的病情变化。我感到十分安心,因为我知道,有专业的团队在为我保驾护航。
问诊开始了,医生询问了我的身高体重,得知我身高190厘米,体重250斤,膝盖和脚后跟都承受不住,走路时疼痛不已。医生关切地询问我是否使用过司美格鲁肽,我点了点头。医生又问了我用量,我告诉她是0.25毫升。医生说用量有点少,建议我使用1.5毫升的剂型。
医生开具了处方,药师审核后,我就可以一键预约药品了。用药期间,我感到身体有所改善,疼痛逐渐减轻。医生也提醒我,如果用药期间有不适,要及时线下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医生和医生助理的专业素养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的关心和细心让我感到温暖。我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细加工食品越来越多,而粗粮、蔬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却越来越少。这种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我们的身体摄入了过多的糖分和热量,进而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据最新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居世界第二位,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面对这个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呢?以下四个生活要素,可以帮助你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要素1:合理饮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建议选择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瘦肉等。同时,要限制精制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如糖果、甜饮料、蛋糕、饼干等。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暴饮暴食。
要素2: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到10%,就可以显著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控制体重。
要素3:戒烟戒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吸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饮酒则会干扰血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因此,戒烟戒酒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要素4: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病情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近年来,关于肥胖与糖尿病关系的‘肥胖悖论’一直备受争议。过去,一些研究表明,体重超标或肥胖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反而较低,甚至比体重正常者寿命更长。然而,近期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却推翻了这一观点,揭示了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潜在危害。
该研究从‘美国护士健康状况跟踪调查’和‘卫生保健专业人员随访调查’数据中,选取了超过1.14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确诊糖尿病时体质指数(BMI)正常的患者相比,BMI过低和过高的受试者死亡率均显著增加。其中,体质指数越大,过早死亡的风险越高。这表明,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肥胖为何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呢?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肥胖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肥胖会加重2型糖尿病的病情,导致血糖控制困难,从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 肥胖患者往往伴随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也会加重病情。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控制总热能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清淡的食物,如冬瓜、山药、绿豆等。
2. 运动方面:进行适当的有氧锻炼,如快走、跳舞、游泳、骑车等。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切勿随意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
5. 心理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心理支持,有助于控制病情。
总之,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最近,一项发表在《J Hypertension》的研究揭示了空腹血糖升高与高血压之间的密切关系,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对2004年接受年度体检的13201名日本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水平每增加10mg/dl,高血压的5年累积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和饮酒习惯、血脂异常、慢性肾病、血清尿酸和空腹血糖水平等因素后,较高的基线血糖水平依然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表明,空腹血糖升高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代替血糖进行分析时,并未发现其与高血压之间存在关联。这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2. 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
5. 关注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空腹血糖升高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关注空腹血糖水平,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慢性疾病,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那天,我正在成都的家中,因为肥胖和高血脂的问题感到十分困扰。我听说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便捷的问诊服务,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
一开始,医生助理热情地与我沟通,告诉我他们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以便更快给出诊疗建议。我感到非常放心。
问诊开始了,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详细记录了我的病史。为了用药安全,医生在开药前与我确认了线下诊断的结果,并提醒我必须遵医嘱用药。我认真阅读了医生发送给我的信息,并回复了“确认”。
很快,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并告知我可以预约医生复诊。我还注意到了便捷复诊卡片,方便我随时联系医生。
在用药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医生在京东APP上回复了我,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我觉得医生非常专业,也很关心患者。
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身体不适,于是立刻联系了医生。医生建议我停药并线下就诊。我非常感激医生的关注和指导。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非常信任。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日接收了一位年仅12岁的肥胖合并糖尿病的女孩,通过微创手术成功减重,为儿童肥胖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2岁的玲玲(化名)身高158cm,体重却高达170斤,患有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疾病,并已出现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在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无效后,玲玲的父母决定为她寻求手术治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微创外科主任王存川教授为玲玲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认为她符合“袖状胃手术”的适应症。这种手术通过切除胃的一部分,减少胃容量,从而控制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由于手术创伤小,更适合未成年人。
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玲玲恢复良好,一周内减重5斤。王存川教授表示,袖状胃手术虽然有效,但仍需注意饮食控制,避免肥胖复发。
专家提醒,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避免过度溺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肥胖症的发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比例更高,已占到15.5%。然而,大量的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对于糖尿病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面临着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腰围过大是糖尿病的信号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在新发糖尿病人群中,白领糖尿病人占很大比例。体检中,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的“大肚细腿”体型,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除了空腹血糖,腰围也是糖尿病预警信号。腹型肥胖的标准是腹内脂肪面积大于等于80平方厘米。腹围反映身体脂肪组织的含量,而脂肪增多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果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今后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三四倍,尤其是大肚子细腿体型的人。
控制腰围,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首先要控制腰围,避免肥胖。饮食合理,运动是关键。糖尿病患者合理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运动治疗方案包括三部分:热身活动;运动锻炼;运动后放松活动。
热身活动:5~10分钟。如步行、太极拳、保健操等。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使心血管适应,并提高关节、肌肉的活动效应。
运动锻炼:20~30分钟。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
放松活动:5~10分钟。如慢走、自我按摩等。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瘀血,回心血量下降,引起昏厥或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内脏器官重量减轻、腺体分泌能力下降、代谢功能下降、免疫能力也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中老年人的减肥问题,以下是一些科学的饮食原则:
1. 控制热量摄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因此需要适当减少热量摄入,避免热量过剩导致肥胖。建议采用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2.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维持身体机能的重要营养素,中老年人应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3. 适量摄入脂肪: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中老年人应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植物油、坚果等,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建议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
5.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6. 适量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中老年人容易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如钙、铁、维生素D等,建议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满足身体需求。
7.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肥胖症不仅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还会增加癌症、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等风险。
针对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发现和开发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人员在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以下进展:
1. GLP-1类似物:GLP-1是一种肠道激素,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GLP-1类似物具有与GLP-1相似的药理作用,但不受DPP-4酶降解,半衰期更长,作用更持久。目前,已有多种GLP-1类似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Exenatide、Liraglutide等,显示出良好的降糖效果。
2. CR1A拮抗剂:CR1A是大脑中的一种受体,能够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CR1A拮抗剂能够抑制食欲,降低体重。目前,已有多种CR1A拮抗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Rimonabant、AM-251等,显示出良好的减肥效果。
3. 中枢作用药物:中枢作用药物通过作用于大脑中的特定区域,调节食欲和能量代谢,从而降低体重。然而,这类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抑郁、焦虑等。
4. 外周作用药物:外周作用药物通过作用于肠道、脂肪等外周组织,调节能量代谢,从而降低体重。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但效果相对较弱。
总之,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正在不断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患者还需结合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