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肠癌患者术后的家庭护理

肠癌患者术后的家庭护理
发表人:医者仁心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后恢复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护理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围绕肠癌患者术后的家庭护理展开讨论,从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术后饮食:关注胃口与营养均衡

肠癌患者术后胃口不佳是常见问题,这主要与手术创伤、化疗药物以及心理因素有关。为了确保患者营养摄入充足,家属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尽量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瘦肉、蔬菜等。

2. 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肉、鱼肉、豆腐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3. 保持饮食多样化,避免单一食物造成营养不均衡。

4. 术后初期,患者可能对食物的气味和味道敏感,家属可适当调整烹饪方式,如蒸、炖等。

术后运动: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肠癌患者术后康复,并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以下是一些适合肠癌患者的运动建议:

1. 早期(术后1-2周):以床上活动为主,如翻身、深呼吸、腿部屈伸等。

2. 中期(术后3-6周):可进行散步、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

3. 后期(术后6周以上):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劳累,如有疼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术后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肠癌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病友交流经验。

3.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术后复查:关注病情变化

术后复查是监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总之,肠癌患者术后的家庭护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家属应关注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肠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众多肿瘤疾病中,消化系统的癌症高居不下,胃癌、结肠癌、大肠癌等消化道癌症占据着重要位置。专家指出,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测试,是预防肠道癌病变的有效手段。

    特别是有消化系统癌症家族史或息肉病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这项检查。相比胃镜,大便隐血测试痛苦程度更低,但同样重要。对于40岁以上,有胃部不适症状的病人,及时进行胃镜检查至关重要。肠镜检查则对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显著优势。

    除了常规检查,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新病的治疗方法也值得关注。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不仅会导致反流现象,还可能引发食管炎症、糜烂、溃疡等症状。了解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消化道癌症的发生率。同时,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变化,是预防和发现疾病的重要途径。

    总之,关注消化系统健康,从定期体检做起,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才能有效保障身体健康。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摄入的肉类和脂肪越来越多,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肠道外科专家马克博士指出,预防肠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饮食方面要注重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特别是玉米、燕麦等粗粮,可以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此外,适量摄入富含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的浆果,如蓝莓、草莓等,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

    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肠道细胞生长,预防癌变。除了晒太阳,还可以通过饮食补充,如鱼类、蛋黄、奶制品等。冬季阳光不足时,可以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来满足需求。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肠癌的关键。每天进行4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降低胰岛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运动还可以促进消化,加速肠道排空,减少有害物质的滞留。

    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食材,如咖喱、绿茶、白茶等。咖喱中的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绿茶和白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肠道肿瘤,提高治愈率。

  •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研究表明,大部分癌症的发病原因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食物污染。

    空气污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如PM2.5、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可以进入人体肺部,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肺癌、鼻咽癌等。

    水质污染也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水源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毒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饮水、洗澡等方式进入人体,引发肝癌、食道癌等。

    食物污染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胃癌、肝癌等。

    除了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吸烟、酗酒、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患癌风险。

    为了预防癌症,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接触有害物质。

    2. 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

    3.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 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免疫力。

  •   在每年的小年夜,东方医院都会组织一场特殊的慰问活动。这一天,五星级义工黄翠萍,以及其他同病种志愿者,都会与医护人员一同来到肿瘤科病房,为病人们送去温暖与关爱。

      20年前,黄翠萍因肠癌晚期住进了东方医院。当时的她,经历了从确诊到治疗的艰难过程,也体会到了绝望与无助。然而,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黄翠萍逐渐康复。如今,她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回报社会,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和帮助更多的病患。

      黄翠萍的经历并非个例。东方医院共有20多位像她一样的五星级同病种义工。他们曾经是医院的病人,如今却成为了患者的坚强后盾。这些志愿者经过医院社工部的专业培训,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

      除了志愿者,东方医院还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医院社工部主任吴晓慧表示,将每一个病人培养为义工,成为医院为病人服务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心理辅导和志愿服务,让病患们感受到关爱,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在东方医院,这样的关爱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小年夜。医院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健康讲座、病友交流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东方医院的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愿每一个病患都能在关爱中重拾希望,战胜病魔。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享受美食,尤其是鸡鸭鱼肉虾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然而,这种饮食习惯却可能成为肠癌的潜在风险因素。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李东冰介绍,35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喜欢吃海鲜、鸡鸭鱼肉且很少运动的人,应每隔三五年进行一次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以预防肠癌的发生。

    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发生在直肠,且2/3发生在手指能够触及的部位。肠癌的发展往往需要5年以上时间,因此,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在早期发现并治疗肠癌。

    除了体检,李主任还提醒,人们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并加强体育锻炼,以降低肠癌的风险。

    肛门指诊是一种简单、无创伤、费用低廉的检查方法,可以触及直肠内不同形状的异物。如果指套上粘有黏液,说明可能存在脓血性分泌物。此外,人们还可以选择进行肠镜检查,以更全面地了解肠道情况。

    目前,我国肠癌的筛检和预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李主任呼吁,人们应提高对肠癌的认识,主动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癌。

  • 日常生活中,便血往往被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而忽视了肠癌的可能。事实上,排便习惯的改变,如大便性状、颜色、频率等,都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教授指出,肠癌的发病年龄正在提前,且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肠癌,治愈率可高达90%。

    王东林教授强调,便血、黏液、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都可能是肠癌的信号。此外,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大便变细、变形等,也应引起重视。

    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王东林教授建议,预防肠癌应注意以下几点:

    •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 注意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总之,关注排便习惯的变化,警惕肠癌的早期信号,对预防和治疗肠癌至关重要。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正坐在电脑前,心中充满了焦虑。我的身体一直感觉不适,尤其是消化系统,经常拉肚子,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经过一番搜索,我决定尝试互联网医院,它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就医方式。我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的肿瘤内科医院,在线上进行了问诊。

    医生在详细了解了我的病情后,耐心地为我解答了疑问,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虽然我之前对互联网医院有所顾虑,但这次体验让我对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

    医生不仅给我开了蒙托石散、黄连素、氧氟沙星胶囊、易梦停和培菲康等药物,还详细说明了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按时服药,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不断询问我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我的反馈调整治疗方案。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爱,这让我对治愈病痛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我非常感谢互联网医院和那位不知名的医生,是他们让我重新找回了健康和快乐。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我那位熟悉的医生***给我回复。我已经两年没有做过肠胃镜检查了,但最近我的体检肿瘤标志物一直偏高,让我心里有些忐忑。

    “哪里做的检查?”医生的第一句话让我有些意外,但很快我就明白了,这是医生的关心。

    “粪便基因检测阳性,提示粪便中检测到和肠癌相关的基因,可能是肠癌或肠息肉。”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

    “建议进一步检查,做肠镜检查。”医生的建议让我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

    “在我们本地市医院检查的。”我回答道。

    “两年前做的肠胃镜未发现息肉。”我补充道。

    “再做肠镜检查是为了看看有息肉吗?”我问道。

    “肠镜检查,明确是否有肠息肉,肠癌。”医生回答得非常明确。

    “那如果没有息肉,就没事吗?”我有些担心。

    “用不用再做其他检查?”我又问。

    “先做肠镜,如果肠镜看没有息肉,肿瘤,就没事。”医生的话让我有些安心。

    “我就在我们地级市做检查就行吗?用不用去省级医院看看?”我又问。

    “我2019年2021年做过两次肠胃镜,都没有息肉。”我回答。

    “但这两年体检肿瘤标志物都高。”我又说。

    “是否有肠癌家族史?”医生又问。

    “两年了,该复查肠镜了。”医生最后说。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心。虽然我们没有见面,但他们的专业建议让我感到安心。我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会度过这个难关。

  • 近年来,便秘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很多人会选择使用肠润茶等泻药来缓解便秘。然而,长期使用这些泻药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据媒体报道,一位外企职员张小姐因为长期使用肠润茶等泻药治疗便秘,最终被诊断为结肠黑变病。专家指出,这类泻药中含有名为‘蒽菎’的化合物,长期使用会导致大量色素沉积在肠粘膜上,形成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黑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非炎症性肠病,其本质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大量脂褐素。近年来,结肠黑变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结肠黑变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多数学者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肠道黏膜病变,随着便秘症状的改善和泻药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MC的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

    因此,建议多摄入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喝水、多锻炼,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使用含有色素的泻药,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必要时,可以使用胃肠动力药和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缓解便秘。

    对于已经确诊为结肠黑变病的患者,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伴发的结肠息肉、腺瘤及结肠癌。就诊科室为消化内科和内科。

    在肠镜检查时,结肠黑变病患者在内镜下有以下表现: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改变,可网络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肠腔明显变暗。可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息肉隆起,个别病例黏膜无明显着色。

  • 1月3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正式开幕,标志着港大外科在深圳的科研基地正式成立。该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借助内地丰富的病例资源,推动外科常见肿瘤的研究,为内地及香港患者带来福音。

    深圳市副市长、港大深圳医院董事长吴以环,香港新世界集团执行董事兼联席总经理郑志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新世界集团慈善基金去年曾向港大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捐资1000万元。

    港大深圳医院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的成立,将为港大外科学系在港深两地提供更多科研机会。该实验室将主要进行外科常见肿瘤的临床研究,包括原发性肝癌、食道癌、大肠癌和神经肿瘤等,旨在研发治疗肿瘤的新措施,为建立个性化与联合治疗提供新依据。

    港大深圳医院自2012年开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将国际化的临床理念和技术带到深圳,为深圳医疗界带来新的启发。此次设立外科实验室,将在科研上为深港两地带来新的提升。

    港大深圳医院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包括临床副教授梁嘉杰医生、助理教授李佩瑜博士、助理教授彭咏枝博士、研究助理教授吴德斌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员刘小兵等。港大将致力于将该实验室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外科临床与转化实验室。

    香港大学外科学系的科研成果一直蜚声国际,近年来在国内屡获大奖。例如,2006年,范上达教授及其团队因“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技术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首次有香港学者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