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表人:主治医师阳湘安

概述: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麻痹。

病因:1、受凉或上感,导致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血液循环障碍;2、属于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

临床表现:20-40岁多见,绝大多数是一侧发病,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不能皱眉、呲牙和微笑时肌肉偏向健侧;闭眼落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

损害部位:1、膝状神经节病变:舌前2/3味觉障碍(鼓索神经)、听觉过敏(镫骨肌神经)、外耳道和鼓膜疱疹(病毒感染);2、茎乳孔病变:面瘫和耳后疼痛(耳后神经);3、面神经管病变: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 

面瘫患者起病后1-2周开始恢复,大部分在几周或2个月内基本恢复。1/3为部分性麻痹,2/3为全部性麻痹,后者有1/5不能恢复或恢复不完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常见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具体要根据病因和病情选择:

    1.物理治疗:超短波、针灸、按摩等方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每次按摩需要5~10分钟,每天数次。也可以使用眼罩、眼药水等保护暴露的角膜,降低因眼睑闭合不全导致结膜炎的风险。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来促进局部炎症消退和神经恢复。

    3.手术治疗:如果面神经麻痹尚未恢复时,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和面部肌电图检查无反应,无电位活动者,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 面神经麻痹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采用药物、按摩、理疗、针灸等非手术方法促进炎症消退、水肿减轻以及神经功能恢复,必要时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枢性面瘫,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促使局部炎症、水肿尽早消退,并促进面神经机能恢复,及早给予皮质醇类激素、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若考虑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合并症的治疗;避免角膜并发症可用眼罩防护和点眼药水预防。


    二、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及早给予皮质醇类激素可以减轻面神经水肿及受压,尽快开始应用强的松,最好能在发病24小时内给药。重症面神经麻痹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在发病头7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地改善面神经麻痹,可使缓解率在80%自发改善的基础上提高17%。
    阿昔洛韦:发病72小时内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在加用阿昔洛韦后恢复率提高,对本品有过敏史者禁用。肝、肾功能异常、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及严重电解质紊乱者需慎用。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需慎用。但不推荐单独使用阿昔洛韦或者其他任何抗病毒药物,除非患者有激素应用禁忌症。
    维生素B族:可促进神经髓鞘恢复。
    巴氯芬:可减低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个别患者不能耐受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副作用。

     

    三、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通过茎乳孔切开面神经的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移除受压骨质,减轻神经肿胀并阻止轴索进行性变性。没有可见的单侧面神经运动、肌电图显示没有自发运动电位、起病不超过14天等进行减压术可能有效。
    外科手术:可以缓解面神经受压,可是中颅窝开颅术风险大,可能会导致癫痛发作、耳聋、脑脊液漏和面神经损伤。因此,在对面神经麻痹患者行外科减压术不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四、物理治疗

     

    茎乳突附近给予热敷,或红外线照射或短波透热疗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药物导入等。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患侧面肌稍能活动,应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可对镜练习瘫痪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如对着镜子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辅以面肌按摩。

     

     

    五、中医治疗

     

    1.理筋手法施治


    充分运用指合力的作用和功能,于患者额部做揉抹、揉捏的理筋治疗;将脸板提捏,并做轻轻的轮转性按摩,令脸部肌肉由硬结变柔软,放手后,患侧眼皮即可闭合;然后将钳弓手的拇指指腹,置于攒竹至眼眶内上角的大皱眉肌所处的部位,施以切拨的理筋手法:顺将施治手法沿向眉心、眼眶上缘、眉梢,对小皱眉肌及颞肌、耳肌,分别施以切按、切拨及切揉的理筋手法施治;对眼与鼻骨间沟,运用拇指尖作为施治工具,从目内眦至迎香之间的鼻骨与泪骨间沟,施以切按手法治疗;对颧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等可提捏的小肌,尽可采用提捏捻转手法加以施治;对咬肌、二腹肌,用切按法、筋法及切拨法揉筋施治,令这些肌筋获得筋舒而络活,利于麻痹的康复。

     

    2.针刺治疗


    针对上述的筋结部位,运用毫针分次做筋结病灶针刺治疗。重点的刺治穴位是二腹肌二腹筋结点、咬肌的颊车点、提上唇肌的上唇筋结点、降口角肌的下唇筋结点。

     

    3.拔火罐治疗


    对接受拔火罐治疗的患者,可分别于眉上额部、颧部及颊部投拔火罐治疗。部分合并颈肩不适而查有伤筋者,予颈后侧、肩背部等拔火罐治疗。

     

    六、其他治疗

     

    由于长时间不能闭眼瞬目使角膜暴露和干燥,容易导致感染,可采用戴眼罩防护,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等预防感染和保护眼角膜。

  • 面神经麻痹一般预后良好,约85%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重度面部不对称患者可能持续存在症状,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枢性面瘫可往往预后较差,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治疗7~14天后可复查血常规、生化检查及离子测定等,查看病情恢复情况。

     

     

    一、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等症状,均应及时就医排查。发现乳突部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或过敏,舌尖味觉消失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果急性起病,表现为中枢性面瘫,且合并言语含糊、偏身无力、偏身感觉减退、复视等症状,考虑为脑血管病可能,尽早拨打120到神经内科急诊就诊。如面瘫持续不缓解,症状持续加重,合并四肢远端运动及感觉障碍,需要尽快到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二、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饮食调理

     

    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食时,食物很容易潴留在瘫痪侧的颊部,因此指导患者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有味觉与咀嚼功能的减退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辛辣食物食后能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鼓励患者选择富有营养、易消化半流质或软食,饮食宜清淡,避免干硬、粗糙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小麦、鸡肉、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二、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日常护理

     

    面神经麻痹患者需注意口腔卫生,注意眼部护理,适时进行康复训练,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眼睑不能闭合者需用眼罩、眼镜遮挡及滴眼药等进行保护。急性期少出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眼罩盖住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结膜及角膜感染;尽量减少用眼。可对患侧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面肌开始恢复时,需做面肌的肌力训练,以训练表情肌为主,做睁眼、皱额、吸吮、翘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颌等动作,每次约20分钟,每日1次,直至最终康复。日常注意自我观察面部表情肌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由于本病影响容貌,患者感到羞耻,对其造成恶性情绪,甚至导致焦虑和抑郁。家属应协助患者了解产生疾病的原因,对其进行生活上的疏导,稳定其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眼睑不能闭合者予以眼罩、眼镜遮挡及滴眼药等保护;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患者外出时可戴口罩、系围巾部受凉。

     

     

    三、如何预防面神经麻痹?

     

    预防面神经麻痹最好的办法就是患者平时注意正常规律作息,杜绝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于有高血压、高血栓等可能导致脑血栓发生的疾病的患者,需注意定期体检,日常需注意监测自身身体状况。

     

    合理饮食:三餐规律,饮食上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补充身体维生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应注意夏季天气炎热时,患者应注意,如果空调温度太低或空调风长时间对着面部直吹,则可能引起面瘫;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避免疲劳:心理因素也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避免疲劳、焦虑和压力可有效降低面瘫发病率。

  • 作者:赵微

    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就是感染性病变,这是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而引起的,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情况,同时也有眼裂不能闭合、口角下垂的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面部健康,而且还很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按摩脸部穴位来改善不适的症状,那么面神经麻痹可以按摩哪些穴位来进行改善呢?

    1、风池穴。这个穴位位于头额后面、大筋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的部位,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这个部位来缓解不适症状,长期按摩这个部位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有所减轻,同时也可以缓解眼裂不能闭合的症状。

    2、阳白穴。这个穴位位于眼部正中、眉毛上一寸的位置,这个穴位是面部很重要的穴位,通过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使患者的眼睑下垂,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它还可以缓解由于面神经瘫痪而产生的肿痛、头痛感,对于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3、下关穴。这个穴位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通过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改善患者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同时也可以使麻痹的面部神经肌肉得到一定的缓冲,帮助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改善。

    按摩以上这些穴位,都可以帮助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用力过度,使面部造成其他的损伤。因为面神经麻痹对于患者身体造成的损害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按摩穴位只能起到缓解改善的作用,并不能彻底根治,要想彻底根治这种疾病,只能采用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 当患者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等典型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多通过肌电图检查、脑部CT等检查可以确诊。面神经麻痹尽早就医对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1. 肌电图检查:


    面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或永久性失神经支配。如早期发病7天内完全性面瘫者受累侧诱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正常侧的30%或以上,则在两个月以内有可能完全恢复,如病后10天出现失神经电位,则恢复缓慢。

     

    2. 头部CT检查:

     

    CT不仅在测量面神经管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包括脑血管病、肿瘤、感染、炎症和先天性疾病等累及面神经的病变。

     

    3. 头部磁共振成像(MRI):

     

    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道内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和鼓室段,增强MR扫描可发现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存在的异常强化。

     

    4. 实验室检查:

     

    如生化、血常规、血脂、血糖及糖耐量测定,无特异性,可作为与其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等鉴别依据。

     

    5. 听觉检查:

     

    主要是检查镫骨肌的功能状态,以听音叉,手表音等方法,分别对患侧与健侧进行由远至近的比较,以了解患侧听觉有无改变,听觉的改变是由于镫骨肌神经麻痹后,失去了与鼓膜张肌神经的协调平衡,因此,使镫骨对前庭窗的振幅减少,造成低音性过敏或听觉增强。

     

     

    6. 泪液检查:

     

    亦称Schirmer试验,目的在于观察膝状神经节是否受损。用滤纸两条(每条为0.5cm×5cm),一端在2mm处弯折,将两纸条分别安置在两侧下睑结膜囊内做泪量测定,正常时,在5分钟末的滤纸沾泪水长度(湿长度)约2cm,由于个体差异湿长度可以变动,但左右眼基本相等。如膝状神经节以上岩浅大神经受损害﹐则患侧泪量显著减少。但是,由于患侧的泪运动障碍,故积滞于结膜囊内的泪液增加,为防止出现可能湿长度增加的偏差,故必须在放置滤纸条的同时,迅速将两眼的积滞的泪液吸干。

     

    如果患者有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感染性病变、肿瘤、中毒等病史。突发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根据肌电图、CT检查等可以进一步确诊面神经麻痹。

  •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1.糖皮质激素:为基础治疗药物,在急性期使用,可以促使神经功能尽早恢复,可改善病情,促进康复进程,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片等。

    2.抗病毒药物:一般不单用,常和糖皮质激素联用。与病毒感染有关时,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改善病情,如常用的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3.营养神经药物:如常用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甲钴胺等,可促进神经髓鞘修复。

    4.抗生素:如常用的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可用于治疗莱姆病或其他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可根据敏感菌和具体情况选用。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 美美的时代面瘫绝对是美颜相机都无法美颜的情况,这对于爱美的广大群众来说无疑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面瘫又叫做面神经炎,最典型的症状一般就是“歪嘴巴”,主要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了面瘫的病人有时候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导致这个面瘫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染、受凉等。很多时候在冬天多见,特别是一些摩托车盛行的地方,由于冬季骑车缺乏一定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导致面部神经和肌肉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加之行车过程中出现极速的冷气流,对面部的刺激更加强烈,这种类型的所见于年轻人。

     

    一般突发的没有基础性疾病的面瘫如果治疗及时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是那些有诸多基础性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出现的面瘫,就很难能够恢复全貌。如果是突发的面瘫,面瘫可能留下的后遗症有哪些呢?不能抬眉毛,有的眼睛闭不上,还有闭眼睛同事嘴角也跟着动,很不自然。面瘫后遗症,只会在得病的这侧面部出现,不会发展到另外一侧脸。面瘫后遗症若不治疗,有些症状会加重,比如面颊臃肿、口角下垂会逐渐加重;会越来越影响吃东西。但是不会发展到不能张嘴吃饭或嘴巴不能闭,或影响正常一侧脸。

       

    治疗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1.改善环境,防止面瘫症状加重,比如是因为受凉导致的面瘫,那么就需要外出做好防护措施,尽量戴上口罩,帽子之类的保暖工具。

     

    2.如果是感染导致的急性面瘫,无论情况如何,尽快赶往医院进行治疗,很多时候面瘫可能只是一个先兆,对于中风等疾病来说,如果面瘫早期出现反倒能提个醒,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无论是哪种面瘫,做了基本的防护措施之后都要尽快赶往医院治疗,相信专业医生的办法,很多医院都有面瘫的康复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很好的改善症状甚至是痊愈。

      


    4.现代医学所证实的针灸对面部神经的刺激能够很好的治疗面瘫,再配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能很好的缓解症状。这可能与面部神经的恢复以及传导性有关,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对于面瘫的患者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5.如果不小心被面瘫袭击,也没必要太过担忧中,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尽快治疗,绝大多数能治愈,但是也不排除个体差异性以及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还有面瘫程度也是影响愈合的关键因素。

     

    最后,平时要防止面瘫的发生,劝解骑车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能戴口罩头盔千万不要省,闲麻烦,不然发生了面瘫会更麻烦。

  •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消息,某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统计了近期所接收的面瘫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入夏以来3个月共接收面瘫患者30例,其中约80%的患者因吹空调所引起。

     

    门诊上还来了一位因吹空调而发生面瘫的病人。病人自述,晚上下班后回到家就打开了空调,因为天气特别炎热,便将空调温度设定在了23度,并且设置了强风。早上醒来后便感觉左面部有些僵硬难受,照镜子发现眼睛和嘴巴都歪斜了,急忙赶到了医院。通过面部相关检查,最后诊断该患者为面瘫。

     

     

    面瘫,又名面神经麻痹。面瘫俗称"吊线风"、"歪嘴巴",其在临床上一般分为2种类型:即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即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变平坦、眼裂扩大、口角下垂等,即使最简单的鼓腮、闭眼、抬眉毛都无法完成。面瘫为临床多发常见病,没有年龄限制。

      
    西医认为,导致面瘫的病因很多,而且引起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中枢性面瘫多是由炎症、脑外伤、脑血管病以及颅内肿瘤等所致,而周围性面瘫原因相对较复杂:

     

    第一、糖尿病等代谢障碍;

     

    第二、中耳炎等耳源性病变;

     

    第三、感染性病变;

     

    第四、中毒,如长期毒物的接触、酒精中毒等;

     

    第五、创伤性病变;

     

    第六、血管性病变;

     

    第七、自身免疫反应;

     

    第八、肿瘤;

     

    第九、神经源性及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

     

     

    中医多认为,面瘫是由于病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趁虚入中头面所致。夏季长时间吹空调虽然并不一定引起面瘫发生,但却是导致面瘫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体质差的人群,夏天吹空调更易发生面瘫。因此,建议大家夏天一定不要长时间开空调,或将温度设置太低,更不要将空调直接吹向自己。

     

    对于面瘫的治疗通常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即可,主要包括药物、针刺、按摩以及物理疗法等,以促进水肿和炎症的消退以及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目的;如若非手术治疗3个月仍无效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 2月前门诊来了一位26岁小伙小明。猛一看,长的还挺精神。但发现其左侧面部异常,眼睛闭不住,一直流泪,嘴巴也歪了。详问病史,才知两个月前,小明准备和未婚妻拍婚纱照,结果拍照前夕的一天晚上,喝了点酒,开着窗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嘴就歪了。赶紧去某医院挂了个急诊,做完检查后,大夫说“面瘫了,输液吧”。但一个多月后,仍未见明显好转,遂又赴京求医,甚至还打了肉毒杆菌内毒素,都未见明显好转,婚期也被无限期的推迟。

     

     

    经过多方打听,遂至导师门诊就诊,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症状基本消失。但因前期耽误时间较长,仍遗留部分后遗症需要时间慢慢恢复。通过小明的案例,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口眼歪斜”的一些事。

     

    先了解一下“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医学上称之为周围性面瘫,又叫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部分患者会伴头痛、耳后疼痛、舌麻、味觉减退等症状。

     

    近几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一般过年前后为高发期,且此病发病完全不分年龄、性别、种族、肤色。作者临床接诊的患者,小至8个月的婴儿,大致85岁的老人。

     

    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受风、受寒、感染病毒等。但作者认为除了解剖因素外,主要还是因为免疫力低下导致。一般多发生在劳累、高强度工作之后,但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是其潜在的致病因素。

     

     

     

    如果某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刷牙漏水,真的“口眼歪斜”了,切莫慌张,先动动自己的胳膊腿,看看有没有手麻、腿麻、活动不利。如果没有,先把心放放到肚子里,去医院挂个针灸科的号,积极配合治疗。

     

    通过小明的案例,给大家几点建议:

     

    1、此病的发病率极高,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为自己筑一道坚固的“护城墙”;

     

    2、针灸目前是治疗周围性面瘫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以局部腧穴为主,临床辩证加减;

     

    3、周围性面瘫有一周的发展期,如果在发病一周内接受治疗,症状加重,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疾病自身的特点;

     

    4、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高达70%,部分患者虽有后遗症,但无伤大雅;

     

    5、临床观察发现,心情因素对此病的恢复影响极大。

     

    因此,如果你或者身边的朋友不幸中招,“口眼歪斜”了。告诉他,放松心态,不要总照镜子,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早上一起床,我突然发现一边脸不会动了,一照镜子发现那边脸耷拉了,还不停流口水。”20岁的小刘来医院就诊时,和我们这样说,这也是大多数面瘫病人初诊时的描述。夏季是面瘫的高发时期。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症,中医称作“口眼喎斜”,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可出现额纹消失、闭眼露睛、流泪、口角下垂并向对侧歪斜、吹口哨或鼓腮不能、说话欠清晰等症状。

     

    面瘫是损容疾病,治疗不及时容易留下口眼歪斜的后遗症,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怎样才能预防面瘫这种疾病呢?

     

    1、夏天不能贪凉饮冷,这指的不光是冷饮,还包括过量食用瓜果。三十多岁的小张,身材肥胖,为了减肥,他每天晚上不吃饭,吃半个西瓜,20多天以后他就患上了面瘫。可见过量食用寒性的瓜果,也是有害健康的。

     

     

    2、夏天睡觉注意要关窗。就是天气很炎热,也要注意不要开卧室的窗户,尤其是睡在窗户下面直接被风吹。面瘫的大部分病人都有开窗睡觉的病史。

     

    3、注意休息,不要使身体过于疲劳。中医上讲疲劳伤脾,脾虚气血不足,使卫外不固,感受风邪容易导致面瘫。

     

    4、要避免吹风。包括空调、电扇和坐车开窗;也包括使用电吹风。二十多岁的小孟有一头飘逸的长发,每天早上有洗头发并用吹风机吹干的习惯。在一段时间工作劳累过后,某天早晨在吹头发的过程中,自己感觉一边脸不听使唤了。如果,已经得了面瘫,也不要着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服药及针灸等系统治疗。另外,还可以自我养护以辅助医生治疗。

     

    5、可以进行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现将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

     

    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罗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2分钟(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指端按压由轻渐重。

     

    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用食指点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

     

    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往返50次。

     

     

    6、应该注意饮食。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瘫都有帮助。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维生素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补充维生素族元素如B1、B12维生素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

     

    7、要注意休息,避风寒,少用水。中医分阴阳,水属阴。面瘫的病因是风寒,风寒亦属阴。故多用水不利于面瘫的恢复。五十多岁的白大爷,面瘫发病第二天就来医院就诊,治疗也积极配合,但是恢复缓慢。详问病史后发现,患者每日来医院治疗完后,回家要做饭和洗全家人的衣服,大量使用水。他说:“使用热水就没有问题了呀!”可这仍然影响了康复的进度。在注意到这点后,他的面瘫很快就康复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