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的CEA手术为什么这么少?

中国的CEA手术为什么这么少?
发表人:王涛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居首位,2008 年我国国民回顾性死因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疾病。更可怕的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的发病率还将呈显著上升趋势,我国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 8.7%的速度上升!对未来 20 年世界人口构成变化进行的预测表明,卒中将会成为致残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治疗费用的“五高”特点,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 70%以上的卒中都是首发事件,有效预防仍然是降低卒中负担的最佳途径。

由于脑血管病中四分之三是缺血性卒中。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我国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起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动脉狭窄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多数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与狭窄。颈动脉狭窄大于 70%的患者,年卒中率高达 13%。颈动脉狭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许多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单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仍无法避免卒中的发生。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比较常见,由于斑块形成导致颈动脉狭窄,脑血流减少到临界状态以下从而导致低灌注脑梗死,或者斑块坏死、脱落、表面溃疡,脱落的斑块颗粒顺血流可阻塞各级脑血管,同时溃疡表面可有血栓形成,大的碎片、血栓脱落随血流漂流到脑部阻塞较大的脑动脉导致卒中,小的血凝块脱落也会造成小卒中及卒中发作,另外、斑块内出血可能造成颈内动脉突然闭塞,造成严重卒中或大面积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预防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简称 CEA)是去除斑块、治疗狭窄的最佳选择。确切的说,应该叫颈动脉斑块切除术、颈动脉斑块剥离术或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剥离的是颈动脉斑块和增厚的内膜。

事实上,CEA 已经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因为颈动脉分叉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下方,相对方便显露、比较直接、易行。神经外科通常在显微镜下进行 CEA 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就可下地活动,术后恢复较快,正因为如此,CEA 手术预防卒中的观点已被欧美等西方国家普遍接受,比如,2006 年 11 月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因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在德国接受了 CEA 手术。美国大约每年有 15 万患者接受此手术。

自 1953 年 DeBakey 实施第一例颈动脉闭塞的 CEA 手术,至今 CEA 已有约 60 年的历史了,上世纪 90 年代一系列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如 1991 年的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1991 年的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ACAS)奠定了 CEA 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金标准”地位。毋庸置疑,CEA 能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尽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简称 CAS)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没有取代 CEA 金标准的地位。到底 CEA 好,还是 CAS 好,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

既然美国每年有 15 万患者接受 CEA 手术,按我国的人口比例来算,我国至少每年应该有近百万例 CEA 病例。事实上 2015 年前后每年 CEA 不足两千例!这是卫健委的官方资料统计的数据。

那么,中国的颈动脉狭窄病人都到哪儿去了?我们的颈动脉狭窄手术病例为什么这么少?

有人认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于西方,似乎我们以谷物为主,西方以肉食、奶制品为主,但事实上随着全球同步化进程,国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好多人一顿饭没有肉都不行!尤其北方,“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随处可见,由于饮食习惯不好,加上生活习惯不好,久坐少动,看电脑、发微信、玩手机成了家常便饭,加上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龄、肥胖的控制不佳,事实上我们的颈动脉狭窄病人一点儿也不少!难怪我们的脑血管病已成为国人死亡的第一位病因!

我认为,造成国内 CEA 病例少的原因大致有:

首先是观念问题。国人历来就惧怕开刀,宁可脑梗瘫在床上,也不愿意提前开刀预防,即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当年曹操惧怕华佗“刮骨疗毒”,认为服汤药就能治好,甚至杀了华佗!就是先例。甚至有些老人认为“脖子上岂能随便动刀”,而似乎美国人倒是认为“宁死也不愿瘫在床上”!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医学基本都是以内科为主,因而“保守治疗”就成了多数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人不二的选择。

于是就出现了“千年古方”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奇效”的微信、帖子在流传,我有好多病人都亲身尝试过多年,因为再次 TIA 发作甚至脑梗而不得不求助于外科,很多情况下已为时过晚。还有人认为血管能“软化”,“醋蛋”能治颈动脉硬化,认为“保健品”能治病,甚至有宣传认为老年人应该每年冬春两季定期输液“扩张血管”,毫无任何科学道理,荒唐至极!难怪中国成了世界上人均输液最多的国家!

再者是医生的继续教育远远滞后。“没有无知的患者,只有无知的医者”。CEA 手术能预防脑梗的知识在好多医务工作者当中都不知道!就连好多临床医生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致使许多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检查、发现、确认有颈动脉狭窄。好多人知道“放支架”,但不知道还可以做手术!因此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是对民众的教育,包括对医生的教育,相关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卒中预防的重要性。

第三,受医院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 CEA 手术远未普及,仅在一些较大医院的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开展了此类手术,手术技术也参差不齐,手术前后的检查标准不一,好多医院仅是为了开展工作,缺乏相应的临床观察标准,甚至不做术后影像学检查,更缺乏术前脑评估、术中脑缺血耐受评估,缺乏专业的对术后神经功能观察和恢复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面对卒中的严峻现状,当务之急是要注重卒中的健康宣教,规范手术标准和适应证,加强手术技术培训,注重加强多学科学术交流和合作。对于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来说,美国年 CEA 手术量达 50 例、围手术期卒中/死亡率小于等于 6%才是合格的主刀医生,而国内达到这个量的医生、医院寥寥无几。能像北医三院神经外科有时一天就有六台 CEA 手术的医院并不多。CEA 手术看似简单,但因病人多数是老年、合并症多的患者,暗藏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围手术期的全面、得当的处理才是最终手术效果的体现。培养一个合格、全面的 CEA 术者,远比培养一个 CAS 术者周期要长,这是业内普遍公认的共识。

第四,我国卒中筛查、预防的严重滞后。甚至好多医院的体检中心、社会上民办的体检中心,没有把 45 岁以上人群的颈动脉超声作为“标配”检查项目!查不到,就谈不上去治疗和干预!好在国家卫健委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卒中的防治,成立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国内建立了上百家脑卒中防控基地医院,相信未来几年的情况会有实质性扭转。

第五,民众受教育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接受现代医学的程度。国家卫计委脑防委的官方资料显示,国人卒中发生的情况,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远高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农村发生率远高于城市。我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能看到,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中相当多的病人不愿接受手术,甚至一提手术病人就再也不来见医生了!其中多数病人认为“我现在能走能动,为何要手术?”,甚至不认为颈动脉狭窄是病!要知道如果到了不能走、不能动的地步,往往就不能做 CEA 手术了。临床上要让病人明白这个道理实在是太难了!

(此文作者 2015 年 4 月 8 日最早在 365 医学网发表,略有修改。

http://www.365heart.com/show/106547.shtml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血管意外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孕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疾病,但若忽视产检和血压监测,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将详细介绍孕期高血压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首先,什么是孕期高血压?孕期高血压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毫米汞柱。孕期高血压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早产、低体重等问题。

    那么,孕期高血压有哪些危害呢?首先,孕期高血压会增加孕妇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其次,孕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死亡。此外,孕期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针对孕期高血压,如何预防和治疗呢?首先,孕妇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其次,孕妇要控制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结构。此外,孕妇还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如果血压升高,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如降压药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子痫是孕期高血压最严重的阶段,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抽搐、昏迷等。一旦出现子痫,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如不及时治疗,子痫可能导致孕妇死亡,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总之,孕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疾病,孕妇要引起重视,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和治疗,才能保障母婴健康。

  • 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血压也会随之波动。高血压患者也不例外,他们需要根据季节变化以及自身血压水平,适时调整降压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以下几种情况下,高血压患者需要考虑调整药物:

    1. 换季时: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血压也会随之变化。夏天血压可能偏低,冬天血压可能偏高。患者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

    2. 血压突升时: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期间也可能出现血压短暂升高,如果血压明显升高,需要调整药物。

    3. 出现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时:如脑梗塞、心绞痛、左心室肥厚、蛋白尿等,需要调整药物控制血压。

    4. 不能耐受副反应时:如服用ACEI类药物出现咳嗽,可以更换为ARB类药物。其他药物如硝苯地平片、尼莫地平等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需要调整。

    5. 手术期间:高血压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降压药物,以便医生在手术中调整血压。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男性性生活的误区,其中“精尽人亡”的说法尤为常见。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秘“精尽人亡”的真相。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精液并不是人体能量的唯一来源。在性生活中,男性射出的精液量是非常有限的,远远达不到“精尽人亡”的程度。事实上,即使是太监,虽然失去了生育能力,但他们的寿命和健康水平与常人并无明显差异。

      那么,性生活中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容易导致性生活意外:

      ①心血管意外:性生活过程中,人体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这会使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②脑血管意外:性生活过程中,如果动作过于激烈,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③性窒息:一些性心理和性行为异常的人,可能会采用缢颈、勒颈等方式来控制呼吸,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窒息死亡。

      ④过度劳累:性生活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体力劳动,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很容易因为元气大伤而猝死。

      ⑤滥用壮阳药:一些男性为了提高性生活质量,会滥用壮阳药,这会导致身体过度兴奋,引发猝死。

      因此,对于存在以上问题的男性来说,要尽量避免性生活,并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性生活的频率应该控制在多少呢?美国学者提出过一个“性爱频率”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十位数X9。例如,20多岁的男性,性爱频率为18次/1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频率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总的来说,性生活是夫妻之间增进感情、满足生理需求的重要方式,但也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纵欲。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美满的性生活。

  •   随着季节的变换,气温逐渐降低,不少高血压患者会发现,原本稳定的血压出现了波动,甚至出现了头痛等症状。这让许多患者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那么,吃了药还有轻度血压升高要不要加药量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冬季血压升高的原因。冬天气温降低,人体为了抵御寒冷,会通过收缩血管、减少热量流失等方式来适应寒冷的环境。这种生理反应会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由于冬季天气干燥,人体水分流失较多,血液粘稠度增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那么,吃了药还有轻度血压升高要不要加药量呢?一般来说,轻度血压升高不需要立即加药量。首先,我们要观察血压波动的情况,如果血压波动不超过20mmHg,且没有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如果血压波动较大,或者出现了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建议患者自行增减药量或加服保健品,以免造成血压过低或过高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帮助控制血压: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 饮食要清淡,避免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 1秒入睡可能是由于短暂的意识丧失或压力反应,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如果这种快速入睡是由疾病或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可能表明存在睡眠障碍,如癫痫或脑血管意外等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或大脑血流改变,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关注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精神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睡眠环境和作息习惯。若症状持续,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脑部损害,并伴随偏瘫、言语障碍等后遗症。为了改善中风患者的预后,中医界推出了许多治疗方法,其中中风回春丸就是一种常见的药物。

    中风回春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功效,适用于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的中风患者。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脑部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

    临床研究表明,中风回春丸在治疗中风瘀血阻络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对血液、心、肝、肾等功能产生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也十分重要。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言语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预防中风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中风的风险。

    总之,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中风回春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康复护理和预防措施,也是改善中风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 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生活平淡无奇,直到那天早晨,我发现自己的手脚无力,头晕目眩。起初,我以为只是疲劳所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并未减轻,反而愈演愈烈。我开始感到恐慌,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尝试了线上问诊。通过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交流,我得知我的症状可能与肾虚有关。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生活习惯,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建议。虽然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我还是决定按照医生的指示去做。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CT和核磁共振,医生最终确认了我的病因:脑血管意外。幸运的是,我的情况并不严重,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调理,我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和便捷性。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线上问诊不仅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我也意识到肾虚可能是许多疾病的潜在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肾虚的诊断与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肾虚的常见症状包括手脚无力、头晕、耳鸣、失眠等。易感人群主要是长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 推荐科室 肾虚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到中医科或内分泌科进行。 调理要点 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可以考虑服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六味地黄丸等;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昏迷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

    1. 睡眠障碍导致的脑功能紊乱:睡眠障碍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导致昏迷。

    2. 电解质紊乱引起的晕厥:电解质浓度异常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晕厥。

    3. 脑血管意外:抑郁症患者可能因为血液循环问题而更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如脑梗死或脑出血。

    4. 代谢性脑病:代谢障碍可能导致低血糖症、高氨血症等,引发昏迷。

    针对不同原因,治疗措施也会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 虽然失眠一夜未睡并不会直接导致猝死,但猝死通常是指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常见的原因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如急性心梗和脑出血。短期失眠不会显著改变心脏负荷或大脑供血状态,因此不会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然而,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累积增加心血管风险,并可能导致慢性疲劳,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猝死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熬夜到何种程度会引发猝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睡眠时间不足以及作息不规律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连续熬夜数日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心脏病等严重疾病。

    为了维护健康,建议尽量避免长期熬夜。如果偶尔熬夜,应尽量缩短熬夜时间,并在熬夜后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猝死风险的建议:

    1. 睡前使用冥想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 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咖啡、茶和辛辣食物。
    3.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5. 如有严重睡眠障碍,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状况,降低猝死风险,维护身体健康。

  • 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优化,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将从疾病诊断、治疗手段、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探讨我国医疗改革的成就与展望。

    一、疾病诊断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医疗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诊断设备、检查手段层出不穷,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等检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二、治疗手段不断创新

    在治疗方面,我国医生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此外,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三、医院管理日益规范

    医院管理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院管理日益规范,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评价等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

    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基层医疗服务是医疗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

    五、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国医疗改革将继续深入,医疗体系将更加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生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