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恶性肿瘤的治疗

谈恶性肿瘤的治疗
发表人:袁来胜

西医治癌的模式:手术、化疗、放疗。

手术治疗:早期癌症一般常规手术切除,不仅切除癌组织也切除癌组织所在的器官,甚至连器官周围的淋巴组织一并切除,这就是常说的早期癌症根治术。手术治疗的利弊都有,利—把肉眼可见的癌组织切除,减少恶性肿瘤对组织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弊—把正常组织器官也一并切除,患者的体质就大大下降,特别是肝癌、骨癌、胰腺癌,即使是早期,是否合适手术切除也有很大的争议,毕竟这三种恶性肿瘤,即使早期手术切除,几乎都最终难逃死亡。

中晚期癌症因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切除已经没有意义。

化疗、放疗:这两种治疗是自杀性治疗,毕竟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难杀死,所以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又杀灭大量的正常组织细胞,这也是放化疗只能分期治疗而不能一次彻底治疗的根本原因,因为把癌细胞杀完了,人也走了。所以个人观点:早期癌症,可以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尽量少切除正常组织,不建议放化疗;中晚期癌症,手术不但不能做,放化疗也不能做,因为无效的治疗只会加快死亡,所以西方国家很多医生患了中晚期癌症不再治疗,在接下来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那么中医能不能单独治疗恶性肿瘤,答肯定能,只不过现在这样的中医越来越少。至于中医如何治疗就不讲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个人经验,如果早期癌症手术后接受中医治疗,效果一般很好,如果放化疗后再接受中医治疗,疗效就差多了;中晚期癌症也是如此,单纯中医治疗效果也行,放化疗失败后再中医治疗,疗效就更差了。当然如果是肝癌、骨癌、胰腺癌,就算早期都很难治疗,中晚期几乎无治。西医目前对癌症的病因是未知的,所有治疗都是针对结果的对症治疗,而不是针对病因的对因治疗;真正的中医从来不在意癌症的病名,只是按照中医的理论辩证论治,分清“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表则解之、里则攻之,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消之,说到底就是通过中药使人体气血畅通、阴阳平衡,从而达到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淋巴瘤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

     

    霍奇金病

     

    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照射方法以“斗篷式”或倒“Y”式照射野应用较多。一般4周内给予组织量约4000cGy,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

     


    对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首先应该明确其类型,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其症状表现会不同,而其治疗方式上同样是如此,目前来说,最常见的就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但在确定其类型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实行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

     

    对于结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剖腹探查术。对于原发于脑、脊髓、眼眶、唾液腺、甲状腺、肺、肝、脾等处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常先作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原发于肾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皮肤、乳腺等处的恶性淋巴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二、化学治疗


    极大多数采用联合化疗,要争取首次治疗即获得完全缓解,为长期无病存活创造有利条件。


    三、放射治疗


    (1)霍奇金病

     

    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照射方法以“斗篷式”或倒“Y”式照射野应用较多。一般4周内给予组织量约4000cGy,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


    (2)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


    四、细胞免疫治疗


    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免疫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细胞免疫治疗可以弥补传统手术、放化疗的不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更能调节恢复机体内的免疫功能,杀死成形的肿瘤细胞,抑制新的肿瘤细胞的形成,阻断肿瘤复发转移的本源。

     


    五、自体骨髓移植


    对5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结合异基因或自体骨髓移植,可望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目前国内外研究自身骨髓移植对弥漫性、进展性淋巴瘤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其中40%~50%以上获得肿瘤负荷缩小,18%~25%复发病例被治愈。自身骨髓移植尚存在自身骨髓体外净化问题需要解决。


    需要指出的是,恶性淋巴瘤具有复发的特点,并且根据其伤害性来说,其复发率比较高,一般来说能够达到1/3左右,这不仅仅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淋巴瘤的类型,主要就是指惰性淋巴瘤。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淋巴瘤基本无法彻底根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恶性肿瘤有可能被治愈吗?

     

     

    高级别脑肿瘤恢复良好,有可能会彻底治愈吗?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告诉你不可能,但是你可以延缓其发展。

     

    恶性肿瘤可能被治愈吗?


    分为几种,比如是恶性肿瘤比较轻的,处于初期,这时候马上进行处理,去除肿瘤组织并且用放疗或者化疗进行调整,这时候定期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在医学上可以称为“治愈”,只是你需要定期的检查、复查防止其复发,尤其是年轻人因为身体各个组织细胞比较活跃,所以定期的复诊比较重要。


    其次的一种是恶性肿瘤处于中期的,这时候情况比较棘手,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医疗技术帮助你将其解决掉,虽然“治愈”也有很大的可能,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定期复查,因为相较于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要时刻的观察,防止复发和转移,一般来说认真注意的话带“癌”生存的情况比较良好,这时候一定要同时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尤其是尽量避免烟、酒的刺激以及不良嗜好。


    最后一种是最危险的就是恶性肿瘤的末期,发生发展很快,有转移有复发,这时候最好的在医院治疗,但是也有很多跟病魔抗争取得了胜利依然生活的很好的,所以不要灰心,只是这种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院里适当的参加治疗,积极对抗,并延缓转移,注意心态,生活习惯的调整。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有营养不良风险或已有营养不良,需要做营养治疗的干预。营养治疗的时机,有明确的规定。在患者入院时和住院过程中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估。该评估包括:

     

     

    1、营养不良风险筛查;

     

    2、PG-SGA评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3、血液检查及其它检查。

     

    住院时营养治疗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或已经存在营养不良时,要立即进行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其治疗方式,适当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生存期的延长。癌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法有口服、管饲、静脉(胃肠外营养疗法)。癌症病人使用营养支持的营养成分包括能源(单糖、脂肪乳剂)、氮源(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胰岛素、水分和某些特殊氨基酸,如谷氨酰胺、精氨酸。

     

    一般认为,全血、血浆、血清白蛋白不宜作为胃肠营养疗法用。胃肠外高营养疗法不应该用于那些并无营养不良的化疗癌症病人,但是适当的营养支持,能增强化疗病人的耐受性,减少化疗药物的副作用,营养支持的某些成分可能与化疗有协同作用。

  • 没有“支气管炎试试5款食疗方”这种说法,食物不能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炎需要科学的治疗。食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营养价值,其中包括七大营养素,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除此以外,食物不能预防和治疗支气管炎。如果支气管炎患者盲目使用食物来治疗疾病,会耽误病情,导致疾病加重。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微生物感染、物理和化学刺激所导致的人体支气管部位的炎症。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

    治疗上主要是需要使用氨溴索等化痰,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患者可以选择布地奈德,异丙脱溴胺等雾化。如果伴有感染,可以选择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此外,支气管炎患者要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戒烟等。建议支气管炎的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治疗,避免擅自用药或者使用食疗耽误病情。

  •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需要再次到医院,通过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进行改善。

    1.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如果再次复发,说明体内仍然存在有癌细胞,没有完全切除,间隔一段时间后大量繁殖,导致病情再次复发。一旦确诊,需要再次到医院采取手术治疗,将病变组织完全清除。

    2.放射治疗:如果已经出现扩散或者转移,还需要搭配放射治疗,通过放射线进行局部治疗,可以消灭和根治原发病灶和转移灶,避免癌细胞继续繁殖。

    3.靶向治疗:如果个人体质比较虚弱,还可以采取靶向治疗,通过遵医嘱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等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在进入身体后,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置发生作用,使癌细胞死亡,作出针对性的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到医院咨询医生,在治疗期间同时要做好个人护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才可以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孩子有学习压力,青年人有找工作压力,中年人有养家的压力,老人有养老压力。面临各种各样压力时,我们应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如果不知该如何调整自己状态,将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可能先会形成一种焦虑状态,当焦虑状态不能很好解决时,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疾病——焦虑症。

     

     

    焦虑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两种形式。目前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总是坐立难安,出现睡眠障碍,焦虑患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还有表现为过度担心或者恐慌,一部分人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表现为对疾病的放大,将痛苦无限放大,根据自己的臆想出现临床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心悸、恶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沉不清亮等。

     

     

    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经过疏导情绪走出误区,然而有些严重焦虑症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走出焦虑。有很多患者对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有些误解,认为副作用大、戒断难,从而拒绝口服药, 但是如果放任病情发展不进行控制,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人们需要正确认识焦虑症,辩证的对待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当利大于弊时,应果断的选择药物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疾病的反复,所以焦虑症患者要做到对自己和主治医生有信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的面临生活中的困难。当症状完全缓解时,不可自行停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停药,以防疾病的复发。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 正常人的听阈是在25分贝或者30分贝以下的,当出现电视调大声、左右耳代偿性的听声音等的时候,就代表的出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而且这种下降已经挺严重了,如提问者所说的听力下降的确很受嘈杂工作环境的影响,一般是工地、车间这种的,但是在排除了这类因素外,就得考虑别的原因了。

     

    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的,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鼓膜的振动、通过中耳的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内耳的耳蜗、然后传入大脑的听觉神经、最后成为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所以4个部位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听力。

     

     

    外耳:常见的是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中耳:常见的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内耳:耳蜗毛细胞的病变、膜迷路积水等。神经:听神经瘤。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因素会引起听力下降:

     

    1、外耳中耳耳蜗的先天畸形,鼓膜及锤骨柄未发育或内耳功能障碍,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

     

    2、老年性的耳聋,器官功能的老化就是机体的衰退,耳周血液循环变差及耳蜗毛细胞的退化,听力也会下降。

     

    3、外伤,比如耳廓外伤、颞骨骨折、鼓膜外伤等。

     

    4、服用耳源性药物导致的药物性听力损伤。

     

     

    5、长期佩戴耳机,长期音量过大,会损伤耳蜗的毛细胞,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用耳机能损伤听力是真的吗?

     

    在路上我们经常会看见年轻人耳朵里塞着耳机,一边听歌身体一边跟着舞动,所过之处周围的人也能听到耳机的声音,非常的嗨呢。当然很多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上下班路上的寂寞,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车祸,另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听力下降。

     

    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经过外耳道的传播、鼓膜的震动、经过中耳传导至内耳耳蜗,最后到达大脑神经反射。耳机对听力的损害目前持有的说法是:在声音传递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耳蜗,耳蜗里生长着毛细胞,其实用来感受声波并向大脑传递信号的,戴上耳机后,耳朵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而我们正常耳朵是接受85分贝的声音,而耳机可达到120分贝的的声音,长期戴耳机会损伤到毛细胞,耳机发出的声音越大、时间越长,对毛细胞的损害越大,则听力发生改变。

     

    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运用耳机:

     

    1、戴耳机时间每天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且得间断使用。

     

    2、注意耳机的音量,在安静环境下,耳机音量能听到或者稍微有点低也无所谓,在嘈杂环境,音量最好不要超过60%,或者就不要戴了。

     

    3、不要在睡觉时戴耳机。

     

    如果你是长期戴耳机的人士,请立马摘掉耳机,如果出现耳鸣的情况,就得小心注意,如果直接出现了听力损伤,则赶紧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 早饭不吃,晚上大吃一顿,以零食代替正餐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日常。长此以往,“十胃九病”让“胃”变得更加艰难…提到“养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白粥,小粥,馒头,山药,猪肚,牛奶…于是问题出现了:这食品真的可以「养胃」吗?究竟还有「养胃食品」吗?

     

    对胃病患者,由于胃的功能受损,为了减轻胃的负担,医生常常会推荐一些好的消化的食物作为辅助治疗。但如果胃功能正常的人把好消化的食物误以为是“养胃食物”,把它们当作“神药”,一日三餐只吃这些食物,最终会给自己的胃带来严重的后果。

     

    白粥,小米粥,面条:不要经常吃。

     

    不管是白粥还是小米粥,它的蛋白含量都很低,几乎没有脂肪,又处于流食状态,消化迅速,不会给胃带来负担。因此,许多人在胃部不适时喝点稀饭就会感到舒畅。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能长期的以粥为主,当胃不舒服的时候,喝粥可以养活自己,当胃没什么问题的时候,就不可以长期以粥为主食。胃具有“用进废退”的特点:如果长时间一直吃特别好消化的粥、软饭,胃消化其他食物的能力就会下降。

     

    如果不觉得胃不舒服,建议多吃些糙米、燕麦等纤维素较高、消化速度较慢的杂粮做杂粮饭,或者混合主食,促进胃机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面包,馒头,各种饼干:小心反酸

     

    馒头和面包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一部分的成分转化为糖,能去除植酸干扰营养消化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有利于消化。

     

    但馒头和面包吃多了胃里的淀粉含量会出现胃胀或者是胃酸,我们买的面包大多是高糖、高盐、高油的,吃多了胃疼,体重也会下降。

     

    现在的很多饼干都打着养胃的称号,其实,它的油脂太多达不到养胃的功效,还是少吃为好。

     

     

    养胃茶:可能对胃部更有害。

     

    “养胃茶”现在是很流行的。其实,其实根本就没有养胃的茶。由于茶中都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对胃有刺激作用。红茶叶属于全发酵茶,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大大降低,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不伤胃也很好。

     

    牛奶:促进胃酸分泌。

     

    许多人在胃不舒服时,喝杯热牛奶可以缓解疼痛。现在的很多人认为,牛奶能够缓解胃酸,对胃形成一定的保护,但医生会告诉你,牛奶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强于对中和胃酸的抑制作用。患有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的胃病,不要选牛奶。

  • 黄连素在治疗结肠炎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作为主要药物。黄连素是一种抗生素药,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肠炎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口服吸收,对于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如脱水或呕吐严重者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通常治疗结肠炎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这些药物对于由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2.糖皮质激素:在必要时,医生会开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以减轻结肠炎症。

    3.免疫抑制剂:有时医生会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以帮助控制结肠炎的病情。

    4.其他药物:如果结肠炎伴有腹泻,医生可能会开出抗生素或止泻药。此外,补充营养和水分也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若患有结肠炎,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减轻结肠炎的症状。

  • 睡觉,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人们通过睡眠来调整新一天的状态。同时,也能让忙碌了一整天的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调整休息的方式不同,可能也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有的人习惯再回到家里以后,洗漱然后躺在床上玩一会手机在睡。但是等玩玩手机以后,时间总是已经到很晚了。关掉手机以后,脑子又总是会想起刚才在手机上看到的内容,导致自己更加睡不着了。

     


    有的人平时工作比较忙,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已经很晚了。一天的劳累本来是倒在床上就能立马入睡,但是可能因为手头上有一些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或者上级又突然说了什么事情,让本来的睡意全都消失不见了。

     

    有的人不是睡不着,而是本身睡眠比较浅,平时入睡又比较困难。周围如果发出一些声响或者半夜突然醒了,就怎么也没有办法再次入睡了。


    上面这些都是失眠的症状,平时大家可能也不怎么注意这一块。但是,如果长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会严重地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有的时候还会对一起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的伙伴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长期的失眠也就意味着,劳累一天的你晚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也会被打乱。在第二天白天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跑神、工作效率低,有的时候还会连累组里面的同事。新陈代谢出现问题的时候,比较明显的可能就脸上开始长痘痘,整个人的气色看上去也没有原先那么好,面色有一些发黄,皮肤也会变得比较的粗糙。

     

    除了平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会想到我们的睡眠以外,我们一整天的饮食也会对我们晚上的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

     

    白天的时候,如果吃得比较多,东西有比较油腻,会对胃部造成一定的负担。如果本身的消化能力就不是很好的话,对在身体中积压,给人一种胃里很难受,想吐但又吐不出来的感觉。因为胃部带来的不适感,就会引起没有办法正常入睡的情况。还有就是在睡前吃一些辛辣的东西,同样会对胃部造成强烈的不适,有一种胃部在燃烧的感觉,这同样会造成无法正常入睡的情况。


    白天的时候遭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自己一直耿耿于怀,没有办法释然。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就是造成情绪的低落,从而造成总是回想当时情况的现象。但是,越想越觉得不舒服,越不舒服就越睡不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一直挣扎到天亮,失眠了一夜。

     
    当然,失眠这种情况,肯定不是大家所希望发生的,谁都想要能够睡一个好觉,拥有比较高质量的睡眠。但是有的时候有天不遂人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来帮助我们自己。

     

    首先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通过助眠的药物来帮助自己入睡,但是药物终究容易使人产生依赖的心里,长期的服用对身体好还是会有一定的危害。


    除了药物,大家可以在睡前做一做按摩放松一下自己。整个人的身体放松了,心情缓和了,自然入睡就比较快了。

     

    最后给大家说的这个方法,是国外的卡罗琳斯卡学院研究发现的方法,大家可以通过盖着更重的坛子睡觉来缓解一下失眠的问题,而且这个方法还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因为更重一些毯子盖在身上,身体会受到毯子的压力。对肌肉造成一定的刺激,会有一种按摩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镇定的作用。而毯子对于身体造成的压力,会使身体产生有助于睡眠的肽类激素,达到改善失眠状况的目的。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有120位,盖着更重一些的毯子睡觉的人失眠得到缓解的可能性要高了将近20倍。所以,这种方法对于失眠的人来说还是值得一试的。平时的时候大家也要尽可能地抽一点时间出来运动,增强一下自身的身体素质,帮助身体提高一下新陈代谢的速度。

  • 是一种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蚊媒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约4亿人,每年导致近40万人死亡,并且正在严重影响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儿童。尽管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抗疟疾药物等公共卫生措施,使得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病例已经减少了50%至75%,但许多地区的疟疾发病率仍在增加。疫苗方面,在一项涉及5至17个月大的儿童的3期研究中,三剂RTS,S(一种以AS01为佐剂的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在1年内对临床感染提供了大约50%的保护,在4年内提供了28%的保护,功效显著降低。鉴于疟疾所造成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仍然需要采取额外的对策来更好地控制或消除这种疾病。

    根据以往的经验,抗体可以通过在感染肝脏中的肝细胞之前中和皮肤和血液中的传染性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来预防疟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是最丰富的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是寄生虫运动和入侵肝细胞所必需的,这使得它成为抗体中和和亚单位疫苗开发的关键抗原靶。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具有三个主要结构域:N端结构域、由以NANP重复为特征的重复四肽组成的中心区域和C端区域。

    研究人员此前发现了一个新的脆弱点,它横跨NPDP四肽,位于N端和中央重复区的交界处。这个位点是通过对一个新的人类单克隆抗体CIS43的结合分析而确定的,该抗体是从一个用减毒恶性疟原虫全孢子虫疫苗(Sanaria)免疫的临床试验参与者身上分离出来的。CIS43表现出了对连接NPDP表位的优先特异性,并且在几种疟疾感染的临床前小鼠模型中具有高度保护性。在分析的6500多个恶性疟原虫现场分离物中,99.9%的交界处NPDP表位是高度保守的。在对人类进行评估之前,CIS43通过对其Fc区进行定点诱变而被修改为CIS43LS,将蛋氨酸转化为亮氨酸,将天冬酰胺转化为丝氨酸,通过增加新生儿Fc受体介导的抗体再循环延长血浆半衰期。

    一组来自美国疫苗研究中心、生物统计研究处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一项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人体、开放标签、1期、剂量递增的临床试验,被称为VRC 612。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CIS43LS在以前没有患过疟疾或接种过疟疾疫苗的健康成年人中的安全性、初始副作用、CIS43LS在控制人类疟疾感染后预防疟疾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功效等。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是18至50岁,并且没有感染过疟疾或接种过疟疾疫苗的健康成年人。

    CIS43LS是一种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来源于中国仓鼠卵巢DG44稳定转染的克隆细胞系,试验中,在30分钟内以5mg/kg(每公斤体重5毫克)、20mg/kg或每40mg/kg的剂量静脉内给药,接受皮下注射的参与者接受5mg/kg,总剂量根据参与者的体重分为最多四次腹部注射,单次注射不超过2.5ml,在施用CIS43LS后的2至4小时对试验参与者进行观察。

     

    图表1:CIS43LS 的参与者和管理。

    VRC 612试验分两部分进行。在试验的A部分,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两次静脉剂量递增,以评估安全性。登记的第一组参与者接受了5mg/kg的单剂量。在向最后一组参与者施用40mg/kg的单次剂量之前,研究人员在单独的参与者中类似地评估了20mg/kg的单次剂量,安全性数据包括参与者报告的在每次给药后7天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在方案指定的试验访问时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在最后一次CIS43LS管理后,参与者被跟踪了6个月。参与者可以选择是否自愿作为对照参与者,对照参与者没有接受CIS43LS给药,但他们接受了受控的人类疟疾感染,并在受控感染后被跟踪了8周。

    试验参与者的前臂被感染了恶性疟原虫(3D7株)的史蒂芬按蚊叮咬。蚊子符合先前描述的标准传染性标准。在感染攻击后的前7天内,通过两次电话进行门诊监测,然后在第7天至第18天和第21天进行门诊就诊,以使用标准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评估寄生虫血症。寄生虫血症(即疟疾感染)被定义为单一的阳性PCR结果。如果参与者在感染后第21天保持寄生虫血症阴性,则认为他们受到了保护。连续3天使用1g阿托伐醌和400mg氯胍盐酸盐进行直接观察治疗,从确认寄生虫血症时开始,如果参与者尚未接受治疗,则从第21天开始。

     

    图表2:受控人类疟疾感染后的寄生虫血症。

    Kaplan-Meier分析显示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测量的寄生虫血症时间。比较接受CIS43LS的9名参与者与6名对照参与者的寄生虫血症的对数秩检验得出的P值为0.001。

    接受控制的人类疟疾感染并接受CIS43LS的9名参与者在第21天前均未出现寄生虫血症,而在感染后第8天或第9天,6名对照组参与者中有5名出现了寄生虫血症。接受控制感染的所有参与者在挑战时均符合预先指定的疟疾暴露标准,其中包括唾液腺评分为2或更高(评分范围为0到4,评分越高表示显微镜观察越多)的五次合格蚊子叮咬子孢子。

    结束疟疾造成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负担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被动给药具有长半衰期的强效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通过单次给药预防感染的新方法,具体取决于需要保护的时间长度。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或授权用于预防或治疗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感染。50多年前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被动给药从对疟疾免疫的成年人到持续血液阶段感染的人的伽马球蛋白降低了这些人的血液阶段寄生虫血症。该项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在单次施用针对覆盖感染子孢子表面的主要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后,可以在4至36周内预防疟疾。

    在这项小型1期试验中,并未发现与CIS43LS相关的安全问题。没有输液相关反应或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而持续较长时间的立即给药后保护是单克隆抗体在预防疟疾方面的一个有益特征。鉴于CIS43LS的半衰期为56天,比人IgG的平均21天生理半衰期长,CIS43LS显示出了与各种环境中潜在临床应用一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该试验的局限性包括其规模小,并且由于无法评估皮下给药,因此仅评估了CIS43LS的静脉给药。尽管如此,静脉给药产生的保护作用,即使是在少数参与者中,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概念证明,即被动给药单克隆抗体可以在控制感染后预防疟疾。目前仍然需要额外的试验来探索在不同人群的不同临床环境中给药途径的可行性。短期静脉输注后产生的数据最容易转化为旅行者、军人和卫生保健工作者的非地方性临床使用案例,对他们来说,一次旅行前静脉输注将代替每日的化学预防。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将会是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皮下注射CIS43LS或更有效的第二代单克隆抗体来实现保护,

    该试验在疟疾预防方面提供了两项重大进展。首先,CIS43LS靶向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的连接区域这一事实支持将该位点包含在下一代疫苗中。其次,该试验为被动预防疟疾提供了一条潜在的前进道路。单次施用CIS43LS可以预防疟疾的观察结果可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包括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季节性控制和消除运动中。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揭示新的途径、剂量和更有效的单克隆抗体,并可能允许在疟疾流行地区的孕妇和儿童等弱势人群中扩大使用单克隆抗体。

    参考文献:
    1. Gaudinski MR, Berkowitz NM, Idris AH, et al. 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Malaria Prevention. N Engl J Med August 11, 2021.
    2. World malaria report 2018.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3. The RTS,S Clinical Trials Partnership. First results of phase 3 trial of RTS,S/AS01 malaria vaccine in African children. N Engl J Med 2011;365:1863-1875.
    4. RTS,S Clinical Trials Partnership.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TS,S/AS01 malaria vaccine with or without a booster do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Africa: final results of a phase 3, individually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5;386:31-45.
    5. Kester KE, Cummings JF, Ofori-Anyinam O,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2a trial of falciparum malaria vaccines RTS,S/AS01B and RTS,S/AS02A in malaria-naive adults: safety, efficacy, and immunologic associates of protection. J Infect Dis 2009;200:337-346.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