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家庭有孩子,常备药

家庭有孩子,常备药
发表人:曾沣

身体出现小毛病时,临时去医院配药比较麻烦,平时备一些常用药很有必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非处方药,但不必全部都备在家里,应根据孩子年龄和住所买药便利程度来决定。

买药不方便的地方就多备些,否则就只备退热止痛药(儿童剂型和成人剂型各备一种)、补液盐、消毒剂、驱蚊剂、止痒药、防晒霜、体温计、创可贴、纱布、胶带等即可。

一、退热/止痛

  •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注 1
  • 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6 个月以上)
  • 美林-布洛芬混悬液(1 岁以上)
  • 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溶液(1 岁以上)
  • 百服咛-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1 岁以上适用,不会咀嚼的小婴儿慎用)
  • 对乙酰氨基酚栓(因呕吐不能口服时使用)
  • 必理通-对乙酰氨基酚片(6 岁以上)
  • 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12 岁以上)
  •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仅适用于成人)

注 1:国内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只有 1 岁或体重在 10 公斤以上孩子的剂量,对于 3 月龄以上、体重在 10 公斤以下的孩子,看看产品的标签,如果浓度是 100 毫克 /1 毫升的话,就可以参考《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建议的剂量来给药:

  • 2.7-5 公斤: 0.4 毫升/次
  • 5.5-7.7 公斤: 0.8 毫升/次
  • 8.2-10.5 公斤: 1.2 毫升/次

对于体重在 10 公斤及以上的孩子,则建议按标签说明的剂量来使用。

二、感冒

  • 生理性海水滴鼻液/喷雾
  • 吸鼻器
  • 泰诺-酚麻美敏片(12 岁以上)
  • 惠菲宁-美敏伪麻溶液(不含退热成分。4 岁以下遵医嘱)
  • 艾畅-小儿伪麻美芬滴剂(4 岁以下遵医嘱)
  • 泰诺-酚麻美敏混悬液(4 岁以下遵医嘱)
  • 日夜百服咛(12 岁以上)
  • 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12 岁以上)

三、止咳

  • 联邦克立停-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2 岁以下遵医嘱)

四、腹泻/补液

  • 口服补液盐Ⅲ
  • 口服补液盐Ⅱ
  • 口服补液盐Ⅰ

五、驱虫剂/驱蚊剂

  • 避蚊胺(DEET,浓度 10% 到 30%)(2 月龄以上可用。2 岁前每天只能用一次)
  • Picaridin(浓度 5% 到 10%)

六、止痒

  • 炉甘石洗剂

七、消毒/防感染

  • 碘伏
  • 聚维酮碘溶液(浓度 5%)(用于小面积创口的消毒)
  • 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局部外用抗生素,防感染)

莫匹罗星软膏的替代品:复方多粘菌素 B 软膏、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诺氟沙星乳膏、苯扎氯铵喷雾剂(这个属于消毒剂,非抗生素)。

八、其他

  • 电子体温计
  • 创可贴
  • 医用纱布
  • 医用胶带
  • 医用棉签
  • 防晒霜(SPF15+)

九、药品小常识

  • 药品名称通常由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如「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中的「美林」是商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滴剂」是通用名称。
  • 同一商品名的药品可能有多样剂型,如「美林」有「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和「美林-布洛芬混悬液」,他们的成份都是布洛芬。滴剂适合 6 月龄以上婴儿,混悬液适用于 1 岁以上儿童。
  • 同一通用名称的药品可能有不同厂商生产的不同品牌,如相同成份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有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必理通」,也有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极雪」。

注意:用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不可过量用药,错过服药时间不可两顿的量并一顿吃,避免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功效类似的药,尽量使用成份单一的药。感冒药跟退烧药不能同时吃,因为感冒药通常含有退烧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发烧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孩子肚子疼发烧可能是由于感冒、胃肠炎等原因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烧和肚子疼,可以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午时茶颗粒、小儿肠胃康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胃肠炎引起的发烧和肚子疼,可以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健胃消食口服液、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家长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孩子的衣物,保持清淡的饮食,并注意孩子的休息和情绪管理。孩子肚子疼发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切勿擅自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很多宝宝发烧以后,父母看到宝宝小脸通红,难免有些慌乱,着急想给宝宝退热。你有没有在宝宝发烧的时候,犯以下这些误区呢?

     

    误区一:出汗“捂热”退热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儿,等汗出来了再烧”,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怕冷,所以要多穿点衣服,盖上盖子,这样就能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除了露出一张憋得通红的小脸之外,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烧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实际上,这样做并不科学。

     

    小孩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得更差,手和脚接触可能会更冷,但这并不是因为小孩穿得不够。而小孩在发烧时,包得紧反而会影响机体的散热,使体温升高,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代相传扩张,使出汗增多,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处于这种闷热高热环境下,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注意:小孩发烧时,将小孩的衣服稍微松开,让它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的流动,但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孩子发高烧也得等医生来处理

    一些父母担心给孩子吃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或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孩子已经烧得小脸通红还是没有积极降温,非要等到医生来看,或是孩子已经发高烧,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焦急地等在诊室外面。

     

    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摄氏度以上,就应积极地先给孩子降温,特别是对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不处理,容易导致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现象发生。

    误区三:一发热就用药退火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发烧就给孩子吃各种退烧药,吃了不能立即起作用的退烧药后,就立刻换了另一种。事实上,这也是不对的。

     

    正确做法:一般而言,儿童的体温低于38.5℃,我们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时,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现在市场上的退烧药品种很多,家长在选择退烧药时,最好选择儿童剂型,特别是幼童,可以选择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父母还应该注意到,在使用退烧药时,如果孩子的体温在服用退烧药后仍然没有下降,也不要立即重新使用退烧药或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才能再次使用,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四:肉汤补血

    高热量还会导致各种营养素代谢增加,消耗的氧气增加,所以要注意给宝宝补充营养。但用给宝宝喝肉汤的方法来补充营养是不对的。由于高烧使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婴儿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食物,不但无法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缺水。

     

     

    婴儿发烧时,应给予婴儿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菜汤,果汁,蛋羹等为主。此外,要给宝宝足够的水喝,最好是盐水。这一方面可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成人反复发烧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探讨成人反复发烧的可能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建议。

    一、成人反复发烧的原因

    1. 炎症性疾病:如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反复发烧。

    2. 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细菌感染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受到攻击,从而引发发烧。

    3. 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从而引发反复发烧。

    二、成人反复发烧的治疗方法

    1. 退烧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用于缓解发烧症状。

    2.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3.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带状疱疹等。

    4. 抗炎药物: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三、成人反复发烧的日常护理建议

    1.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开水。

    2.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四、成人反复发烧的就诊建议

    1. 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较高,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关节痛、皮疹等,应及时就医。

    2. 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包括发烧的时间、程度、伴随症状等。

    3.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病因。

    4. 根据病因,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宝宝发烧降温至35度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宝宝发烧是常见的现象,但体温降至35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将探讨宝宝发烧降至35度的危害,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宝宝发烧降至35度的危害

    1. 呼吸衰竭:宝宝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出现呼吸衰竭。

    2. 休克: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宝宝出现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 神经系统损伤: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如意识障碍、抽搐等。

    4. 血压下降: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宝宝血压下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5. 循环衰竭: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等。

    二、应对措施

    1. 保持体温:及时为宝宝保暖,如使用毛毯、热水袋等。

    2.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体温过低,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3. 静脉补液: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静脉补液,以改善宝宝体内的循环状态。

    4. 营养支持:给予宝宝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以补充能量。

    5. 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三、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在寒冷季节,为宝宝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感冒。

    2. 合理饮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定期为宝宝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宝宝发烧降至35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家长应引起重视。了解相关危害及应对措施,有助于保障宝宝的健康。

  • 无症状发热,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可能的健康隐患。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症状发热?它又是如何引起的呢?

    无症状发热,顾名思义,就是指患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却出现了体温升高的现象。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我们的体温调节中心,位于大脑的丘脑下部。当身体受到热原的刺激时,这个中心就会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然而,当感染发生时,热原会促使体温调节中心的上调设定点,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在临床上,无症状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细菌和病毒感染,还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肿瘤:某些肿瘤细胞会产生类似热原的物质,导致体温升高。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产生发热。
    •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发热。
    •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发热作为副作用。

    当出现无症状发热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以确定发热的原因。如果确诊为感染,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的保养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充足的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 多喝水:水分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降低发热症状。
    • 注意饮食: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助于保持空气新鲜,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无症状发热不容忽视,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八个月大的婴儿发烧38℃,作为新手父母,您可能会感到有些焦虑。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应对宝宝发烧,包括药物治疗、物理降温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烧的原因。发烧是宝宝身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正常反应,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表现。当宝宝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八个月大的宝宝发烧38℃,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针对宝宝发烧38℃,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对于38℃以下的发烧,可以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需要立即使用药物。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可以迅速降低宝宝体温,缓解不适症状。

    2. 物理降温:除了药物降温,还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可以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窝、颈部等部位,帮助散热。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

    3. 日常护理:宝宝发烧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受凉。同时,保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适量增加水果、蔬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此外,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除了治疗发烧,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宝宝发烧:

    1. 保持室内卫生:定期清洁房间,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2. 注意个人卫生:宝宝和家庭成员都要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3. 预防感染: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 小儿流感发烧是家长们常见的困扰,那么,当孩子出现流感发烧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流感的常见症状。

    小儿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烧、咳嗽、流涕、乏力等。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烧及其他感染引起的发烧,退烧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在众多退烧药中,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比较常用的口服退烧药。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虽然都是退烧药,但它们的药效和作用机理略有不同。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除了退烧作用外,还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而对乙酰氨基酚则主要起到退烧作用。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除了使用退烧药外,还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对流感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也很重要。首先,要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其次,要多给孩子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在给孩子进行退烧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使用退烧药。
    • 低烧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使用温水擦拭身体、穿着宽松衣物等。
    • 中等度发烧或高烧时,需要采取口服退烧药,并结合物理降温的方法。
    • 在使用退烧药时,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进行,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总之,小儿流感发烧需要综合治疗,既要药物治疗,也要注意日常保养。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小儿流感发烧问题。

  • 发烧不排大便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针对发烧不排大便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病因分析、治疗方法、日常保养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应对这一症状。

    一、病因分析

    发烧不排大便的原因可能包括:

    • 发热引起的肠道蠕动减慢
    • 饮食不当或饮食不足
    • 精神紧张或焦虑
    • 某些疾病,如肠炎、便秘等

    二、治疗方法

    1. 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小于38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物理降温:

    • 温水擦拭身体
    • 冰块冷敷头部或腋下

    2. 解热镇痛药物

    如果体温大于38度,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3. 通便治疗

    对于不排便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 开塞露纳入肛门,润滑肠道,刺激肠道蠕动
    • 温肥皂水或中药汤剂保留灌肠

    4. 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持续不改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口服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

    三、日常保养

    1. 饮食调整

    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规律作息

    保证规律作息,养成定时起居的习惯,每天定时排便。

    3. 适当运动

    适当增加活动,增强体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4.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面对人生,消除紧张因素,克服不良情绪。

    四、医院与科室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可以前往消化内科、内科或急诊科就诊。

  • 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家长们常常会担心是否会引起发烧。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蚊虫叮咬并不会导致宝宝发烧。

    蚊虫叮咬后,宝宝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局部出现红肿,但这通常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退。然而,也有极少数情况下,宝宝可能会因为反复抓挠叮咬部位而导致局部感染,从而出现发烧的症状。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家长们仍需引起重视。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宝宝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可能会感染乙脑病毒,进而出现发烧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发烧是乙脑病毒感染的一个明显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发烧并不一定意味着两者之间有直接联系。有时候,宝宝发烧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恰好同时被蚊虫叮咬,这只是巧合。

    为了预防宝宝被蚊虫叮咬,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避免蚊虫滋生;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通风;使用蚊帐保护宝宝;选择合适的驱蚊产品;给宝宝补充B族维生素,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如果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烧,家长们应该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为局部感染或乙脑病毒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还需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修剪宝宝的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此外,如果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局部红肿、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在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药物、局部消炎等治疗。

    总之,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发烧的情况并不常见,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心。但为了宝宝的健康,仍需做好预防措施,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 发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当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如感染、炎症等,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发烧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冰袋等,可以帮助降低体温。药物方面,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发烧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多喝水:发烧时身体会流失大量水分,因此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2.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3. 避免受凉:发烧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寒冷刺激,所以要避免受凉。

    4. 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5. 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

    如果发烧症状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持续高烧、意识模糊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发烧的发生。

  • 发烧,又称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理状态的一种防御反应。在发烧期间,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同时消化系统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如何合理饮食,补充能量和营养,对发烧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发烧时食用会增加身体基础代谢率,反而可能使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情恢复。除了鸡蛋,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等也不宜多吃。发烧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并搭配新鲜水果。待烧退后,再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发烧患者应多补充水分,因为发烧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以选择蒸馏水或果菜汁等,它们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能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

    以下是一些发烧期间的饮食禁忌:

    1. 忌多吃鸡蛋:发烧时过多摄入鸡蛋,会导致体内产生额外热量,使体温升高,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2. 忌多喝茶:浓茶会使人兴奋,加快脉搏,升高血压,使体温升高,并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3. 忌多喝冷饮:对于由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过多摄入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4. 忌多食蜂蜜: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过多摄入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有效清理,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5. 忌多食辛辣:辛辣食物会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和康复。

  • 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疾病早期的重要信号。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孩发烧的原因,并从感染因素、治疗方法、日常护理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

    一、发烧的原因

    小孩发烧主要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这些感染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扁桃体、支气管、胃肠道、颅内脑膜等,导致相应的症状。

    1.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

    2.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咽痛、乏力等。

    3.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隐球菌感染等,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

    4. 支原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感染、沙眼支原体感染等,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

    5.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钩虫感染等,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二、发烧的治疗方法

    针对小孩发烧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两种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类型,可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

    2. 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拭、冷敷、使用退热贴等方法,可帮助降低体温。但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降温仅适用于体温不超过38.5℃的情况。

    三、发烧的日常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注意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 保证充足的睡眠,帮助身体恢复。

    4.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持续不退、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医。

    四、预防发烧的措施

    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2. 保持室内卫生,定期开窗通风。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病人、宠物等。

    5. 接种疫苗,预防相关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