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反复的头晕、头疼是脑缺血发作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常常是某些神经功能的缺损,比如突然不能说话,或者听不懂别人讲的话,也有的会出现短暂性的单侧肢体不能动弹,甚至头晕、头痛、一过性黑蒙、复视、吞咽障碍等等。
头晕、头疼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中只是一个伴随症状,很难通过头晕头疼来直接判断是否属于脑缺血发作。
但是有些头晕要警惕,大脑有两条主要的供血动脉,一条是颈动脉,一条是经过颈椎椎间孔穿行而上的椎动脉。
因椎动脉问题引起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时,往往伴随有眩晕,而且这种眩晕会让人感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心悸、大汗、耳鸣,这时候要积极就医,不要以为只是小小的眩晕。
及早识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意义重大,只有早期识别才能够针对性治疗。
然而由于该病具有可逆性,发作一次之后,自行好转,往往患者去看大夫的时候,症状已经不存在了,而且两个小时之内的发作,通过 CT 或者核磁共振也查不到病灶。
因此,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诊断金标准。这就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病情、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来进行积极的排查。
如果患者出现了类似情况,也要积极地到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者专科医院的专业科室,配合医生仔细排查,包括脑电图、CT 以及核磁共振等,以此来确定是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是目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最好办法。
如果及早干预,患者近期之内得脑卒中的风险减少 13%~20%,五年之内得脑梗死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同时,及早进行识别,就能及早清楚该病的高危因素,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如果患者有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情况:
第一,要仔细回想发病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一般情况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并没有意识障碍,能够清楚记得自己是不能说话了、还是听不懂别人说话了,是否有重影或者视物不清,肢体是否突然不能动了等症状。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发作持续了多久,发作结束后有没有遗留什么症状,是否是第一次发作,多次发作的话有什么不同等。
这都是很重要的病史,所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要充分回忆病史,如果记不住可以把这些东西写下来给医生看。
第二,如果患者发病时有旁观者,一定要仔细问问旁观者,自己发病时是什么样的,因为有些体征自己是看不到,比如口角、舌头往左偏还是往右偏,这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果旁观者刚好是家人,最好和家人沟通好,一起给医生讲发病时的情况。
第三,要特别留存好在医院做的相关检查。有的患者做完检查后,没查出病因,检查的片子、报告等东西全都遗失了,后来再次发作时,也没有以前的病历资料进行参考,诊断的难度加大,患者正在经历的更为严重的神经损伤很可能没法及时查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是怎么影响这个世界的?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3年国家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最高,且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中风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西方人早10年。
2019年6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分析了1990~2017年近30年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中风一直高居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榜首。
被贴上“老年病”标签的中风越来越爱找年轻人了:我国35岁以下人群发生中风占总数的9.77%。
中风是脑卒中(cù zhòng)的俗称,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或大脑血管堵塞导致大脑缺血的一组疾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从中风的危险因素入手,将这种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受访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彭斌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学》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对1990年~2013年间100多个国家的中风情况进行评估后发现,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情况不容乐观。
其风险因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行为因素,包括饮食、吸烟、运动等;
第二是代谢因素,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胆固醇等;
第三是环境因素,即空气污染。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中风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病例330万人;每年脑血管病死亡154万人,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控制好下面这些高危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代谢因素——高血压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71%的脑卒中死亡都和高血压有关。因此,建议普通人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脑梗死患者尽量控制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
代谢因素——高血脂
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极高危人群。
代谢因素——糖尿病
约20%的脑血管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一般情况下,建议密切监测血糖,对发生卒中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以下。
日常多吃低能量、高纤维素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同时少吃甜食及高脂、高动物蛋白食物。
代谢因素——体重超标
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患病风险都会随体重增加而升高。
国际上公认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普通人最好将其控制在24以下;心脑血管患者更要严格要求,BMI以20~22之间为宜。
同时日常少吃油炸食品、少喝碳酸饮料、避免暴饮暴食、每周至少保持3~5次运动。
生活因素——高钠饮食
国人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就是“高钠饮食”。除了食盐以外,“钠”还潜藏在面包、汉堡、腌肉、零食、咸菜、辣椒酱等食品中。
日常饮食要少吃以上食物,且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此基础上还应减量。
生活因素——吸烟
我国是烟草大国,烟民人数超过3亿,吸烟是导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同时远离二手烟甚至三手烟。已患心脑血管疾病,戒烟也能达到阻止血管进一步损伤。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还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
大家雾霾天减少出行,出行时尽量佩戴N95口罩。
室外空气质量不好时,早晨、傍晚别开窗通风,同时避免室内吸烟。
此外,房颤容易引起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如果平时有间断心悸、脉律不齐,一定要到心内科就诊。
同样是中风,为什么有的人康复后生活可以自理,有的人却瘫痪在床?这跟救治的时间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中风期间患者每小时有近1.2亿个脑细胞死亡,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脑每小时老化3.6岁。
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一个抢救黄金时间。
如果能在发病3小时内就接受溶栓治疗,超过50%的患者会康复或部分康复。
发病4.5小时内的静脉溶栓治疗,6~8小时内的介入取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
因此,早一点识别中风并及时就诊非常重要。识别中风,要记住“120”原则: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看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
通过这3步,基本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中风,如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应马上拨打“120”。此外,如果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动作不协调或没有先兆突然跌倒,也要高度警惕中风。
等待救护车期间,患者应侧卧于平坦处,注意保暖,并保证口腔无异物等。▲
本期编辑:张杰
我们经常会谈“中风”色变,因为它会导致患者严重偏瘫,甚至猝死。殊不知,“隐形”的中风更加可怕,因为它起病更隐匿,发生更广泛,当我们发现它时,大脑可能已经遭受了一段时间的损伤,更有甚者会有记忆衰退、平衡困难、情绪病态等诸多严重问题。它就像热带雨林中伺机而动的“毒蛇”一样,潜伏已久,突然击倒我们于无形!
人的血管在组织学上被分为大、中、小、微和毛细血管5种,血管的管壁又被分为外、中、内三层膜。我们把脑中管径不超过1mm,无内膜,中膜和外膜也很薄的血管称为脑的小、微血管。
“中风”指脑缺血或脑出血,而“隐身中风”其实就是人脑小微血管的损伤出血。脑微出血会引起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所以我们形象地把它比作脑子“生锈”了。其中最易“生锈”的部位有以下四个:
1.“司令部”——端脑
端脑是脑最大的部分,占据了颅腔的大部分区域。我们常说的大脑半球就是它的组成部分。它也是脑最高(gao)级的部位,机体各种重要活动的“司令塔”都分布在这里。端脑微出血虽然一般不会产生临床症状,但是严重时也会造成运动感觉方面的障碍,更会“弹响”中风的“前奏”。
2.“中继站”——间脑
间脑上有一个部位叫丘脑,是间脑含小微血管最多的部位。它也是全身各种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若此处小血管出血,将导致各种运动感觉功能的传导障碍。
3.“平衡器”——小脑
小脑与平衡、运动协调和运动学习有关,广泛的小脑微出血会影响小脑功能,引发平衡困难等问题。
4.“生命中枢”——脑干
脑干也是脑微出血的高发部位,在该处聚集着许多生命活动的反射中枢,如呼吸中枢,此处出血更像是在危险的“悬崖边”试探,一旦发生功能损害,后果不堪设想。
小微血管的出血量是极少的,再加上一旦出血,血管平滑肌、血小板、胶原纤维、凝血酶等就会动员起来,在数分钟内完成止血。如果脑微出血没有发生在关键部位,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它被很好地“隐藏”在我们的颅内,连CT都没有足够的分辨率“捕获”它的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检验出由于出血形成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斑块。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中风都表现为偏瘫,“隐形中风”起病隐匿,难以发现,一方面我们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减少这位会“隐身客人”的造访机率,另一方面要按时体检,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已经发生的“隐形中风”对我们身体的侵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或脑中风,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脑卒中的发生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慢病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也发布了通知,确定了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为“战胜卒中,再立人生”,口号是“早诊早治”!这绝对不只是个口号,预防脑卒中真的应该渗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为什么呢?
卒中发病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坊间也流传着一句话: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因此,识别卒中前兆非常重要。
“中风”前兆 注意七个反常现象
其实在脑卒中发生前数分钟,甚至数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大家可以在发作前提早就医预防。
① 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 。
② 感觉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
③ 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看东西有重影。
④ 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⑤ 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⑥ 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与往日不一样。
⑦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
这些症状可能只出现一会儿,也可能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大家要提高警惕。
“中 风”发作 三步快速识别
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此时间内及时救治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 “ 1 ” 代表 “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 “ 2 ” 代表 “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
• “ 0 ” 代表 “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
如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有中风可能,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家人突发脑卒中如何处理
家人突发脑卒中时应采取哪些家庭急救措施呢?
① 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把以下情况说清楚: 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患者的大致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及主要症状,既往疾病。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如建筑物或公交车站等。
② 应使患者仰卧,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引起呛咳,或者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未清醒,切忌盲目给患者喂水或饮料。
③ 解开患者领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去除。
④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哭喊或者呼唤患者,避免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⑤ 不要舍近求远,脑卒中患 者早期处理一刻千金,必须分秒必争,不要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⑥ 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如止血剂,安宫牛黄丸等,也包括平时服用的降压药,防止加重病情。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家属最好尊重急救医师的建议。
“中风”的预防
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我们尽量不要等到疾病发生时再去补救。脑卒中的防治就是要遵循“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8点:
① 饮食要清淡,每天饮水要充足;
② 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但不要超量运动;
③ 防止过度劳累,如加班熬夜、长途旅行、生活不规律等;
④ 避免用力过猛,特别是老年人不要过快改变体位,比如起床、转头不宜过快过猛。避免便秘,如出现便秘可咨询医生帮忙调理排便情况,切不可用力过猛;
⑤ 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⑥ 注意气候变化,气温降低要及时增添衣物。洗热水澡时间不宜过长;
⑦ 保持情绪平稳,保持乐观情绪;
⑧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控制好“三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我们要记住,中风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悄悄窥视。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肆无忌惮地熬夜上网、大鱼大肉、抽烟喝酒,这也是中风人群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所以,预防中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率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和年龄是呈现正相关的,年龄越大,其发生房颤的概率也就越高。
科学的讲,房颤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律失常;通俗地讲,就是心房的心肌细胞通过折返等原因,使得其自律性超过窦房结,从而使得心脏乱跳的一种疾病。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怎样识别房颤呢?
一、通过症状
房颤患者可有心悸不适等症状,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患者来到医院行心电图的时候,已经是正常的窦性心律,但根据患者发病时突发心慌等情况,可以考虑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可能。
二、通过听诊
房颤患者的听诊特点尤其具有特征性,“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是房颤患者心脏听诊的标准答案,也是特征性改变,通过听诊可以考虑患者房颤的诊断。
三、通过心率和脉率
房颤患者的心率大于脉率,是因为房颤患者的心跳中,有一部分是无用功,也就是其虽然有心脏跳动,但射血较少,未形成一次对外周血管的冲击,从而没有出现脉搏跳动,从而可以轻松考虑房颤可能。
四、通过心电图
其实,房颤的诊断,以上三点只能是考虑患者房颤,如果患者有发病时的心电图,我们可以轻松的诊断房颤,也就是说,房颤的确诊,是需要有心电图证据证实的,否则,我们也仅仅只能是猜测。有时候,如果患者发病时心电图正常,我们甚至需要带动态心电图来抓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来确诊房颤。
五、通过其他检查
比如心电监护、比如心脏彩超等,我们都可以看到患者心脏跳动时的不规律,从而判断患者房颤。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实,如果发病时有心电图,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的诊断患者房颤了,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就是——心电图!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张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中分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各种形式都会出现中风的现象,那么哪些误区会让我们误以为是中风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脑动脉出现硬化,患者的血压就会出现正常或偏低,脑动脉腔也会因此变得狭窄,或出现明显的血管斑块,或有血脂、血糖、血粘度升高等因素的出现,造成出现脑动脉阻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造成缺血性中风。
很多卒中的患者在发作之前出现过身体一侧的肢体有无力或麻木的症状,并伴有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是因上述症状经常在几分钟内就会消失,检查头部CT也会显示正常,所以不容易引起重视。其实这是因为出现了微小的脑血栓引起的脑局部瞬间出现缺血的症状,因此要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医防治。
预防脑栓塞用药时,应按医嘱服药,有些病人会根据自己的感觉服药。所以如果药物用量不足,就无法达到预防的目的。
一些病人使用抗凝药物,不进行监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偏瘫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此类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同时进行药物监测。不然,用药过多,会引起出血,用药不足,又会引起血栓。
有些老人因记忆力差,经常忘记或反复服药。因此,建议中老年人朋友们把自己经常服用的降压药、降糖药等分开包装,并在上面注明具体的时间。或将每日用药的种类按时间写在纸上,贴在家中醒目的地方,记为“特困户”。朋友们在工作忙的时候,应该备三套药,办公室里、家里、手提包里都有,随时提醒自己吃药。
有人认为瘦的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瘦子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稍少些。因此,无论胖瘦,都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以免中风。
尽管中风的大多数患者都是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也有少数的中风患者并非中老年人。青少年社交活跃,生活压力大,吃酒吃肉的机会多,常常忽视健康。实际上,近年来中风呈年轻化趋势。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季,外感风热所致。方用银翘散、桑菊饮、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等。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如何区分二者?
大家熟知的,靠鼻涕的清浊、痰的黄白等进行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但本文可能会颠覆这一说法。因为风寒与风热其实并不想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其实就是较为复杂的疾病。
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风热感冒确实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两天),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风寒与风热的正确区分
有的朋友会以发热和咳嗽来进行区分,其实是不对的。比如最近的流感,基本都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流感虽然在中医上属于温病的范畴,但不能归为风寒,也不能归为风热。如果用中药治疗流感,多数也会使用一些大苦大寒的中药。
大家一般会通过痰和鼻涕的颜色来进行感冒的区分,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区分,是下面这个:风热感冒,多伴有咽喉痛,嗓子疼,有咽干的情况,有上述情况,几乎可以判断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多伴有身体酸疼,头疼,出现这个症状则风寒居多。如果没有痰和鼻涕时,一般都是风寒感冒的居多。
总结一下:
1, 从治疗方式来看,因为风热感冒治疗方式有很多,除常规清热解毒外,还可以采用通便泄热的方式进行治疗,甚至喝点凉茶都有效果。2, 从疾病情况来看,风寒入里化热是造成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的主要原因。疾病占比多,开发的药物自然会多一些。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出现中风,中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对患者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影响,中风患者康复后会留下一些后遗症,那么中风后的后遗症有哪些呢?又该如何预防中风后遗症呢?下面让我为大家科普一下。
有人说,每一次中风抢救都是一场生死局,是因为中风的病因很复杂多样,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等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运动的肥胖等都是患中风的危险因素,所以,中风后遗症也是复杂多样的,那么中风后遗症具体有哪些呢?
1. 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为是我们人体的运动神经元性的瘫痪。是由于人体脑中的上运动神经元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后,从而导致对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了应有的抑制和调配的作用,使原有的脊髓的反射等功能对产生随意运动发挥功能的减弱或者消失。
2. 周围性瘫痪,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从而使得所要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和兴奋。
3. 麻木,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比如手指或脚趾或者偏瘫一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的感觉也有针刺的感觉,或者表现出反应迟钝缓慢等情况。有麻木的感觉是常常与天气的变化有关的,比如天气的急剧转变或者在下雨天前后天气不稳定等情况下,患者麻木的感觉尤其明显。但是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4. 口歪眼斜,是指眼袋以下的面积的瘫痪,表现为流口水,咬字不清晰,露齿等,在说话时表现尤其明显。
1. 高度重视中风的前兆,俗称:小中风,凡是有突然跌倒,说话不清晰,眩晕,肢体无力等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救治,首先先防止中风的发生。
2. 中风的预防就是要主动多喝水,防止秋燥,因为在夏天时很多人出汗选择多喝水,而在秋天则就忽略,其实是不正确的,人体脱水也是夏秋季容易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要多喝白开水,少量多次,保证人体的需求。
3. 随时关注气温的变化,出门要增加衣物,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在头部和四肢的保暖,切记不要在气候变化时饱餐后外出,因为人体在吃饱以后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其他部分供血相对而言在减少,影响血液流动,若遇到寒冷的天气时便会引起血栓从而中风等情况。
所以,我们家里的老人在身体不舒服有先兆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查看处理,防止中风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生活习惯从而预防中风的发生。
中风,也称“卒中”,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脑血管病。
就如同战场上那些危险的武器一样,非死即残,绝非空言。
如果错过了黄金治疗时间,中风患者即使被治愈,也往往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后遗症,原本正常的生活只能成为旧日遗梦。
而如今,我国现有中风病人,已超过千万人,发病率已经居全球首位。
所以了解中风,预防中风,已经刻不容缓。
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真正发病之前,中风其实有着各种各样的先兆表现。
首先,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几个简单的自测问题,查看自己有没有中风的倾向。
1、我有头痛、头晕嘛?
正常人都会有偶然的头痛、头晕,但如果是突然发生的眩晕,周围天旋地转,或者是与往常不同的持续性、剧烈性头痛,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2、我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嘛?
如果感到身体一侧胳膊或者腿突然出现麻木,或者是脸部、舌头发麻、僵硬,如果无法缓解,就要当心了。
除此之外,如果身体突然运动不协调,感觉胳膊或者腿没力,突然之间不灵活了,走路也不稳,那么也需要警惕。
3、我看东西正常嘛?
如果眼睛出现了视野缺损,就是原本能够看到的整个视野,突然其中的某一块看不见了,或者眼前突然发黑、什么也看不见,这种情况应当赶紧到医院进行检查。
4、我说话正常嘛?
如果突然出现了口齿不清、言语模糊,感觉说不清楚话,或者有些原本能够很清晰表达的语句,现在却突然不知道怎么表达,这些情况不容忽视。
5、我的意识正常嘛?
如果出现了嗜睡,或者是突然的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了智力障碍、意识丧失,这些情况不要单纯地认为自己是没睡好或者变笨了,而要怀疑是不是出现了中风前兆。
通过这五大自测问题,通常可以很好地发现自己是否存在中风先兆,从而尽早发现中风进行治疗。
所以,先问自己一遍吧!
这一曾经老年人多发的疾病,现在却越来越趋向于年轻态,熬夜,失眠,疲惫,放纵的生活,剧烈的情绪变化,导致越来越多人存在中风的风险。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中风呢?
中风,在医学上,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以及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因此中风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两种。
第一,我们大脑的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斑块,或者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例如心脏的血栓),栓子流到细细的大脑血管中走不动了,造成血管的堵塞。
就像是原本给庄稼灌溉的水管被堵住了,稻田没有水就要枯死,血管中正常的血液流动如果受到阻碍,受其支配的大脑区域组织就无法接受营养供应,从而会逐渐发生坏死。
第二,我们大脑的血管,原本就像橡胶一样,应当能够承受一定的血流压力,但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瘤等原因,我们的大脑血管渐渐失去弹性或者发生畸形,继而在血流冲击下破损出血,最终引起中风的一系列症状表现。
所以中风,有着它“偏爱”的人群。
1、高血压人群。
最容易得中风的,莫过于高血压人群。
作为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部分中风患者都曾有高血压病史。
2、高血脂、糖尿病人群。
高血脂和高血糖,同样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们会导致血管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吸烟、酗酒、熬夜、运动少的人群。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大增加了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也是如今中风在年轻人中逐渐出现的原因。
知晓了中风的先兆和原因,我们就要积极地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
最重要的,需要抓住两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基础慢性疾病作为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需要我们进行长期治疗,如果忽视了对于这些基础疾病的重视,中风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袭来。
第二,改善生活习惯。
相比于已经发生的基础疾病,自己的生活习惯其实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因素。
首先,戒烟限酒,不要久坐,每周要保持适当的运动,但也不要运动过度。
然后,避免熬夜、过度疲劳,如果累了就歇一歇,不要让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紧绷的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保证合理的睡眠,都将使我们的血管状态变得更加健康。
至于食物,低脂低盐是较为理想的状态,但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不摄入过多脂肪,偶然放纵一下去吃个火锅也并非不可以。
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许需要我们做出许多努力,但最终会使我们受益匪浅,远离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或脑中风,它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的发生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慢病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也发布了通知,确定了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为“战胜卒中,再立
人生”,口号是“早诊早治”!这绝对不只是个口号,预防脑卒中真的应该渗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为什么呢?
卒中发病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坊间也流传着一句话:一人
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因此,识别卒中前兆非常重要。
“中风”前兆 注意七个反常现象
其实在脑卒中发生前数分钟,甚至数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大家可以在发作前提早就医预防。
① 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 。
② 感觉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
③ 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看东西有重影。
④ 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⑤ 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⑥ 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与往日不一样。
⑦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 这
些症状可能只出现一会儿,也可能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大家要提高警惕。
“中风”发作 三步快速识别
中风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此时间内及时救治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呢?“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 “ 1 ” 代表 “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 “ 2 ” 代表 “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
• “ 0 ” 代表 “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
如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有中风可能,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家人突发脑卒中如何处理
家人突发脑卒中时应采取哪些家庭急救措施呢?
① 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把以下情况说清楚: 您或其他现场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患者的大致情况,如姓
名、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及主要症状,既往疾病。要求急救车到达的具体地点和该地点附近的明显标志,如建筑物或公交
车站等。
② 应使患者仰卧,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引起呛咳,或者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患者口鼻中有呕吐物阻
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未清醒,切忌盲目给患者喂水或饮料。
③ 解开患者领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去除。
④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宜保持镇静,切勿慌乱,不要哭喊或者呼唤患者,避免造成患
者的心理压力。
⑤ 不要舍近求远,脑卒中患者早期处理一刻千金,必须分秒必争,不要只顾到有名气的医院而延误抢救时间
⑥ 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切忌给患者服用药物。如止血剂,安宫牛黄丸等,也包括平时服用的降压药,防止加重病
情。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家属最好尊重急救医师的建议。
“中风”的预防
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我们尽量不要等到疾病发生时再去补救。脑卒中的防治就是要遵循“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8点:
① 饮食要清淡,每天饮水要充足;
② 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但不要超量运动;
③ 防止过度劳累,如加班熬夜、长途旅行、生活不规律等;
④ 避免用力过猛,特别是老年人不要过快改变体位,比如起床、转头不宜过快过猛。避免便秘,如出现便秘可咨询医生帮
忙调理排便情况,切不可用力过猛;
⑤ 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⑥ 注意气候变化,气温降低要及时增添衣物。洗热水澡时间不宜过长;
⑦ 保持情绪平稳,保持乐观情绪;
⑧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控制好“三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我们要记住,中风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悄悄窥视。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肆无忌惮地熬夜上网、大鱼大肉、抽烟喝酒,
这也是中风人群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所以,预防中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
进入冬季的医院,某些专科病房中也到了最害怕的时候,因为进入心脏及血管疾病的好发期,病人明显增多,常常会听见那个谁谁谁倒下了,大多是脑中风及急性心肌梗塞所造成的,此时这类的病人会比平常多出三到五成,也是冬季的死亡主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季节里,日夜及室内外温差变化大,如果又碰到冷气团来袭,那气温更是剧烈变化,人体生理的调节系统容易无法负荷,就会造成血管阻塞或破裂造成出血。
脑中风简单的定义就是“脑部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导致脑部功能损伤的疾病”,基本上分类为梗塞性(缺血)及出血性两大类,大部分的脑中风原因又以梗塞性占最大比例。
由于动脉硬化或身体其他部位有杂质或血凝块,被血流冲下形成栓子,导致大脑坏死和功能障碍。脑栓塞和脑血栓有两种常见的类型。
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凝块,压迫脑组织。脑组织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两种常见类型。
2017年脑血管疾病在国内十大死因排名位居第四,平均每17分钟就会有一位发生脑中风,而每44分钟就有一位脑中风患者死亡,105年度总计死亡人数为11,846人。在2016年在具有指标性的医学期刊《TheLancet》发布一篇32个国家中引起脑中风十大危险因素的统计数据,囊括了90%的罹患风险。
脑中风最近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在德国医学中心研究指出,在研究年轻化的急性脑中风患者身上,归纳出有四项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少运动、抽烟、酒精。
日前10月29号的世界脑中风日,医学协会推出简单易懂的口诀“临微不乱”,让民众清楚了解脑中风征兆,并把握黄金三小时的就医时效。目前当急性脑梗死发生时,最有效的两种治疗法,分为静脉溶栓术及经动脉的取栓术,都是在跟时间争抢生命,在黄金3小时内获得医疗的介入治疗,完成治疗后的患者独立生活的机会能达到四成以上,若是没有在时间内获得良好治疗,独立生活的机会将小于六成。
临:临时手脚软,出现单侧手臂无力下垂,双手无法平举。
微:微笑也困难,脸部表情不对称。
不:讲话不清楚,说话含糊不清。
乱:别乱快送医,请立刻就医并记下发病时间。
这四字口诀,提醒民众若出现上列征兆请立即拨打120送医治疗,把握黄金3小时的时间。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了解中风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中风的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中风病因与分类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根据中风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
二、中风治疗原则
中风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目标为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风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出血性中风患者。
3. 脑血管扩张药物: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4. 脑细胞保护药物:如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等,用于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损伤。
四、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中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肢体康复: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 语言康复:针对语言障碍,进行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心理康复: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五、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出血性中风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脑出血清除术、脑动脉瘤夹闭术等。
六、日常保健
预防中风的发生和复发,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3. 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中风的治疗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做好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运动与中风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男性中风的风险。
该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乔舒亚•威利博士主持,发表在《神经学》期刊上。研究团队对3298名纽约市曼哈顿北部居民进行了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进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的男性,中风风险降低了63%。而那些以高尔夫、保龄球等舒缓运动为主的男性,中风风险并未显著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对预防中风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网球、慢跑和游泳等剧烈运动对降低中风风险的效果尤为明显。
除了运动,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中风风险。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都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中风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指出,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运动指导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运动能力和耐力也会有所减弱。因此,针对老年人的运动方案应该更加注重安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总之,运动是预防中风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中风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大脑的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虽然中风来势汹汹,但事实上,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警示信号。
以下是一些中风发生前的常见预兆:
1. 面部或肢体麻木: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导致支配躯干和肢体的神经通路受损,表现为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2. 语言障碍:大脑皮层供血不足会影响语言中枢,导致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 眩晕:小脑供血不足会影响其平衡功能,导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4. 意识不清或嗜睡: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5. 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可能是脑出血的信号。
对于中风患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治疗中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降血压药等,用于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可通过溶栓治疗或机械取栓治疗,迅速恢复脑血流量。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中风,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与血管病变有关。然而,你知道吗?婚姻,这个看似与中风无关的领域,其实也可能“中风”。
小王,一个中年男子,因中风导致左侧身体瘫痪。面对亲友的安慰,他倾诉了自己的痛苦:他并不担心自己的病情,而是担心妻子会离开他。果然,不久后,妻子离开了。
亲友们责怪妻子薄情,但小王却表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他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在妻子忙碌时,他总是无所事事;在妻子生病时,他总是以工作为借口;在妻子需要陪伴时,他却沉迷于工作应酬。他说:“我们的婚姻早已中风,只是我没有察觉。”
小王的妻子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决定回到他的身边。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小王逐渐康复。
一次黄昏散步时,妻子问起他为什么会想到“婚姻中风”这个话题。小王说:“就像我的右手因蚊子叮咬而奇痒时,我的左手却没有任何反应。如果我没有中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我想,这就是婚姻中风了。”
如今,小王和妻子已成为一对恩爱夫妻。他总结了一套新的婚姻理论:夫妻应像左右手一样,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如果一方不能主动关心另一方,婚姻就会逐渐“中风”瘫痪。
那么,如何避免婚姻“中风”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增进沟通:夫妻之间要经常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感受。
2. 分担家务:共同分担家务,减轻对方的负担。
3. 关心对方:在对方生病或遇到困难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4. 情感支持:在对方需要陪伴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5. 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意见和选择,避免争吵。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200万人因中风离世。其中,缺血性中风尤为常见,且清晨时分是发病高峰期。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在睡眠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大,大脑皮层抑制,对循环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清晨醒来时若突然起身,容易因血压骤变引发脑部缺氧缺血,从而出现跌倒甚至中风的情况。
因此,中老年人在清晨醒来后,不宜立即起身。建议在床上静卧3分钟,避免头部晃动,保持原有姿势,闭目养神。同时,可以适当活动四肢和头颈部,帮助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张力,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降低头晕风险。
起床后,先慢慢坐起,稍作上肢活动,再下床活动。这样的起床方式有助于保持血压稳定,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总之,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预防中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复发率较高。预防中风复发,首先需要明确病因,通过CT、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判断是缺血性、出血性还是混合性中风,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
除了明确病因,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中风复发: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低盐低脂;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
2. 控制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需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3. 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
4. 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脑电图、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我们都知道,睡眠不足会引发各种疾病,但你知道吗?睡眠过多同样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近期,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50岁以上女性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中风风险会增加70%。这再次提醒我们,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长期睡眠过多可能引发以下疾病:
1. 中风和糖尿病
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中风风险。同时,睡眠过多也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每天睡眠时间在7-8小时的人,身体健康状况最佳。而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或超过8小时,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 呼吸道、心脏和消化疾病
长期睡眠过多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同时,睡眠过多还会影响心脏健康和消化功能。因为睡眠过多会破坏心脏休息和运动的规律,导致心脏收缩乏力。此外,睡眠过多还会打乱胃液分泌规律,影响消化功能。
3. 智力下降
睡眠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影响智力。研究发现,长期睡眠过多的人,智力会逐渐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维护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
2.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干扰。
3.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总之,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能远离疾病,保持身心健康。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高发人群为中年女性。据美国《预防》杂志报道,中年女性患中风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为了降低中风风险,女性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2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以有效降低中风风险。研究表明,每周散步2小时,中风风险可降低30%。
2. 保持乐观:抑郁症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女性应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保持乐观的心态。
3.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7小时最佳。过多或过少的睡眠都会增加中风风险。
4. 饮食健康:经常食用橄榄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降低中风风险。此外,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红薯、葡萄干等,也有助于预防中风。
5. 注意偏头痛:偏头痛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女性应关注偏头痛的症状,及时就医。
6. 关注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会增加中风风险。女性应关注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及时就医。
7.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女性应定期测量血压,并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8. 避免情绪激动:情绪激动会增加血压,增加中风风险。女性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激动。
9. 认识中风症状:中风症状可以用“FAST”概括。F指面部不对称,A指肢体无力,S指言语不清,T指时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近年来,中风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面对这种疾病,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其中,一种被称为“冷冻疗法”的治疗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冷冻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低温来治疗疾病。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冷冻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将低温冷冻剂直接作用于中风部位,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从而减轻中风带来的损害。
目前,冷冻疗法在治疗中风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冷冻疗法可以显著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此外,冷冻疗法还具有以下优点:
当然,冷冻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在进行冷冻疗法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冷冻疗法,中风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冷冻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中风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为更多中风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中风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脑中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将针对脑中风患者的饮食疗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进行饮食管理,促进康复。
一、脑中风患者的饮食禁忌
1.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2. 减少盐的摄入量,避免腌制食品、方便面等。
3. 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
4. 避免饮酒和吸烟。
5. 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如甜饮料、糖果等。
二、脑中风患者的家常食谱
1. 海带松
原料:浸发海带250克,香油、白糖、精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海带洗净,煮透,沥干后切丝。锅中放油,烧至七成热,加入海带丝,煸炒至海带松脆捞出,加白糖、精盐拌匀。时时服食。
功效: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冠心病和脑中风等。
2. 雪羹汤
原料:荸荠30克,海蜇头30克。
制作方法:荸荠洗净,去皮,切片。海蜇洗净,切碎。锅中加水,放荸荠和海蜇后烧开,续煮10分钟。温服,每日1次,连服2周~3周,或时时服食。
功效:特别适合阴虚阳亢、痰热内盛伴眩晕、大便燥结的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
3. 淡菜旱芹汤
原料:淡菜10克,旱芹50克。
制作方法:同煎汤。适当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服2~3周,或时时服食。
功效:适合腰酸、眩晕、口渴、面赤,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
4. 田七丹参汤
原料:田七切片10克,研末3克。丹参10克,可加少量花旗参或高丽参,高血压或失眠者不须加。
制作方法:加入瘦肉或鸡肉煲汤,每周2次~3次。
功效:预防脑卒中。
5.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山楂煎汤取汁,与粳米煮粥,调味服食。每日1次,时时服食。
功效:可预防脑卒中,尤适于眩晕、易怒以及心烦肝阳亢盛、口苦咽干、气滞血瘀等证型高脂血症患者。
6. 玉米糊
原料:玉米100克。
制作方法:玉米洗净,晒干,研成细粉,置锅中,加水煮沸后煨成糊状,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吃数月或时时服食。
功效:有预防脑卒中作用,尤适于口渴,舌苔黄腻属湿热内盛及腰酸、乏力属脾肾亏虚等证型的高脂血症、脂肪肝、血管硬化症等患者。
三、脑中风患者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高盐食物。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