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帝内经》养生之法

《黄帝内经》养生之法
发表人:沈洪军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中医的摄生的方法,摄生就是无病之摄养,目的就是预防击疾病与延缓衰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个是预防外感病以及疫病的方法,如春避风温,夏避酷暑,长夏避湿浊,秋避燥邪,冬避严寒,在疫病流行的时候需要避其毒气,也就是后人所谓的远离传染源。

第二是和调情志,摄养精神。首先就是需要调和七情,运用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七情过激发生之前,自觉的化解。充分利用喜乐的良性情绪对气血的和调畅达作用,保健身心。还有就是需要根据四季的特点,调节情志活动,同时需要心态安闲清静,了无杂念,以虚静养神,维护体内的气化活动。

第三是饮食有节,谨和五味。首先是需要合理的调配各类谷肉果蔬,以使其气味均平和谐,满足人体精气化生的需要。还有就是应当控制食量,基本要求就是饥饱适中,反对暴食,尤忌过饱。进食时需要讲究食物寒温适中,食后忌寝卧或剧烈运动。

第四是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主要是顺应四时、昼夜规律起居作息,还有就是选择理想的居住环境,最好是气候寒温、干湿相宜,水土软硬适中,风俗淳朴和善。不妄作劳就是要掌握劳作的强度和实施劳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意房事节制,要视年龄、季节、心身状态而定,以心身欢愉不疲劳为度。

第五就是和于术数,适当补养。需要注意适当的锻炼,学习专门的摄生技术和技巧,通过炼形、导引,吐纳等方式调理。还有就是通过针灸药饵来舒通经络,温运补虚,从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歌坛有歌后,在影坛有影后,在水果界有果中皇后,那么在药草界呢?也有皇后,那就是蒲公英。蒲公英究竟何德何能, 却能在药材这样的百草园中封后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蒲公英吧。

     

    首先,在古代很多本草中,都认为蒲公英是治疗女子乳房疾病的要药,比如《本草经疏》中就认为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医林纂要》认为蒲公英“疗疔毒乳痈”“通乳汁”;《本草求真》认为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本草正义》认为,蒲公英“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唐本草》认为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通过临床实践,蒲公英对乳房疾病的确疗效确切。

     

     

    其次,蒲公英解毒消肿作用明显,是治疗疮疡的必备药材。《本草正义》指出,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滇南本草》认为,蒲公英“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

     

    再次是泻火护胃的作用。《本草新编》认为,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医林纂要》认为,蒲公英“补脾和胃,泻火”。从这些可以看出,蒲公英的泻火能力极其强大。一般的泻火药都会有伤脾胃,而蒲公英则不然,不仅能够轻轻松松泻火,还对脾胃没有损伤,真可是一味良药啊!

     

    再其次,蒲公英也可以作为肿瘤的防治。《医林纂要》认为,蒲公英“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其实蒲公英的作用远不止此,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蒲公英“乌须发,壮筋骨”,《随息居饮食谱》认为蒲公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本草纲目拾遗》认为蒲公英能够“疗一切毒虫蛇伤”。《滇南本草》认为蒲公英“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蒲公英这味中草药,值得挖掘的养生价值实在是太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往后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良偶,忌讳早婚

     

    婚配是生育的第一步,古人有“婚配宜择优”“世有恶疾不娶”等说法,比如《广嗣纪要》里面的“择婚”一篇就己经提出“五种不宜”(俗称“五不女”)的说法,也就是说患有螺、纹、鼓、角、脉这五种生理疾病或缺陷的女子不适合婚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孕育重视婚前检查。

     

    同时,古人遵循“同姓不昏,惧不殖也”的婚配观念,避免近亲结婚,这与现代遗传学优生观点不谋而合。

     

    此外,多本古籍对结婚年龄有明确的记载,古人倡导适龄婚配,忌早婚。

     

    正如《济阴纲目》所言“合男女必其当年,男……必三十而娶;女……必二十而嫁”。《经效产宝》提出所言:“若产育过多……诸证峰起”等。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等优生优育思想高度吻合。

     

     

    二、合理选择孕育时机,同时注意不宜房事过多。

     

    古人除了认识到适龄婚配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证外,古人还重“视阴阳交合”的时机。古人重视“寡欲而求子”,认为房事过频会破坏父母气血,消耗男方精气同时引起女方气血不足,所以“寡欲乃有子,多欲则无子”,寡欲更有利于下一代健康。


    古人受孕讲求时机,如《景岳全书》《校注妇人良方》就告诫人们,只有在“天日晴朗,时和气爽”,自然气候环境好,人的“情思清宁,精神闲裕”的时候,男女阴阳交合,才能生出“少疾,且聪慧贤明”之子。

     

    如果在“大风大雨、严寒酷暑”等自然环境恶劣的时候交合,那么,即便怀孕了,也“宜下之,以免其祸”。

     

    此外,古人聚精之道还包括,息怒,指行房前应当心平气和;戒酒,指酒后不入室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在传统观念里,“人天合一 ”是一种贯穿于社会生活芳芳面面的一种理想状态。如:君王奉天命,以安抚万民;《孙子兵法》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古代建筑中的依山傍水以求合于自然等等。

     

    在中医养生的中则更是如此,古人讲求“法于阴阳”,即是要遵循大自然阴阳运动的规律,其最高境界也是“天人合一”。现在正是农历三月,气候寒温不定,常有倒春寒发生,流行病多发,应该多多注意保养身体。关于春季养生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春三月”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此谓发陈”是对春季,天地万物萌发生长、推陈出新特点的概括。“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也正是对“发陈”的真实写照,大自然展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人作为天地万物的一员应当顺应春天的特点来调养自己的身体,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晚睡早起,多在开阔的地方散步,适当运动,披散头发,梳个清新的发型,穿着宽松的衣服,是身体舒展而无约束感。

     

    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以使志生”,即让自己的精神情志焕发出同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在待人接物上应当心存善念,多生养、少杀戮,多给予、少敛夺,多鼓励奖励、少惩罚等等。这些做法才是春季顺应时令规律,保养生命的正确做法。

     

    春季,在五行属木,而木性调达舒畅,恶抑郁,与人体中与肝脏相通。顺应春天的特点调养我们的生命,也就是在调养我们的肝脏。

     

    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肝脏体阴而用阳,如果违背春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仅伤及肝脏,而且会导致身体阳气积蓄不足,等到了夏天就容易变生寒性病变。

     

    春天,自然与生体之中的阳气渐渐生发,量虽不足但势头很大。所以在春天饮食调理上多重视平补、清补、柔补等为主。多食用山药、枸杞、党参等药物。多食用当季的蔬菜,如豌豆、青椒、洋葱、西兰花等等。

     

     

    古人保养生命,十分重视顺应自然。《黄帝内经》:“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祖先的智慧,应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发。在春天,就应当遵循春季时令的生命生长特点,再加上适当的修生养性的方法,不能过度的透支生命,让我们的身体与精神都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最终使自己长命百岁,自然平和的走向生命的终点。

  • 几年前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一些中老年人总是在朋友圈中频繁转发养生知识。但是近来,这种现象要比之前减少很多。一方面可能是这些信息事实被删除或者被封号,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养生信息之间相互矛盾,叫人看了对养生更加困惑,久而久之人们也不愿意再去转发。人们每天看海量的养生咨询,这个刚发出来没一会儿,短时间内又被另一个账号辟谣,让受众真的不知道该去相信谁才好。

     

    现在的健康咨询中充斥着多种理念,有西医角度,也要中医层面,健身的,素食主义者。因为健康理念的不同,所以他们发表的观点之间也存在很多矛盾,这些中老年人看得久了会慢慢失去判断力。虽说是网络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但是读者是越来越迷茫了。今天就帮大家筛选掉那些让人困惑的信息,分享几个获得营养学界认可的健康观点。

      


    摄糖过多不利身体健康

     

    生活中应该有不少人爱吃甜食,就连喝水、喝粥 也要放很多的糖来调味。白砂糖中一般含量是果糖,与葡萄糖不同的是,果糖需要我们的肝脏来进行代谢,如果摄入过多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其实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很大概率是由摄糖过量引起的。除了我们平时喝的饮料当中会被商家加入大量的的糖分和果葡萄糖,经常吃的面包甜点中的糖含量也不少。

     

    另外,不只是这些能让我们感觉到甜味的食物中才含有糖,面条、馒头、米饭等主食当中也是糖的聚集地,我们在吃完主食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会急剧升高。糖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须的营养位置,但是过量摄入会刺激血液中的血糖升高,极有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由此引起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反式脂肪是引起心脏病的“元凶”

     

    可能大家对反式脂肪酸这个名字不是特别熟悉,但是你的嘴巴对它可能并不陌生。薯片、奶茶中的植脂末,人造黄油、沙拉酱、饼干以及各种西式快餐中都处处可见反式脂肪酸的身影。这种人造脂肪非常利于运输和保存,受到各大食品公司的青睐,被频频端到我们的餐桌上,但是它的营养成分和健康程度要大打折扣。已经有明确的研究表明,长期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大大增加血栓的概率,患上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会明显提高。

     

    另外,过量摄入人造脂肪还会在一定形成上阻碍青少年的发育生长速度,肥胖低龄化趋向也会越来越明显。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于各种精加工食品、油炸食品、以及精炼植物油当中。这些食物折辱太过不易被人体消化,残留的脂肪很容易堆积在腰腹,极易使内脏脂肪含量提高,导致向心性肥胖的发生。

      
    精加工谷物不可多吃

     

    关于脂肪和碳水的争论已持续多年,比较传统的营养学家认为脂肪不太健康,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碳水才是导致肥胖和各种慢性病的关键一环。但是争论的过程中也行成了一定的共识:过量食用精加工主食是不健康的。我国人民对各种主食的依赖性很高,比如说米饭、面条,以及各种谷物衍生出的主食,面包、甜点、米粉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一般情况下,那些未经加工的谷物中营养成分和抗氧化剂含量更高。经过多道程序加工后的谷物口感会好一点,同时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会流失不少。加工后剩下的大多是易吸收的谷类,但也是最容易让我们发胖的碳水化合物。我们在食用这些精加工的主食过后,血糖水平会在短时间内上升,尤其对于血糖本来就高的人群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那些糖尿病患者的负面影响更大。

      
    所以建议大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减少精致谷物的摄入量。另外,可以用杂粮和根茎类的蔬菜来作为完美替代。

     

    低脂饮食并不等同于养生

     

    “少油少盐”一直是我们印象当中健康饮食四字箴言,少油的潜在意思就是低脂。人们对脂肪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人们总认为脂肪就是肥胖的代名词。实际脂肪也有优劣区别,合理的食用脂肪也是我们身体所必须的。身体中很多营养的合成都少不了脂肪酸,而且大脑正常运作也少不了脂肪的摄入。营养专家提倡的地中海饮食脂肪含量也不低,但是摄入的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

      
    补充维生素D相当重要

     

    大家应该都知道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今天把维生素D单拎出来说是由原因的。维生素D与其他维生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它是人体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体内缺少维D的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佝偻等现象。补充维D并不一定非要服用营养剂,我们日常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也能自行合成足量的维生素D。但是,我们国家有不少地方日照的时间过短,还有一些人怕晒喜欢呆在室内,就会出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情况。

      


    所以,在做好防晒措施的情况下晒晒太阳也是可以的。如果实在怕晒黑,还可以服用一些鱼肝油。

     

    久坐伤身

     

    电脑加速文明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上班一族日复一日端坐在电脑前。长时间坐立会增加患上糖尿病、颈椎病、肥胖的几率。所以适量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经常进行户外运动,不但能增加身体的肌肉含量。还能提高心情的愉悦程度。

      
    总体来说,想要更加健康的说活就要放弃短暂的“口舌之快”,而将目光放在培养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要多多去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只有身体接收到了正向反馈,你才能坚持改变下去的决心

  • 滋阴就是滋养阴液,适合阴虚、潮热、盗汗、舌红口干等症状。女性阴虚会导致体重减轻、头晕、耳鸣、嘴唇红肿和颧骨红肿、易怒、失眠、潮热和盗汗等,在日常饮食中很多食物都能达到滋阴的效果。女性滋阴的食物有哪些?下面讲解一些滋阴益气的食物。

     

    1、牛奶

     

    牛奶的丰富营养已得到科学验证,其滋养阴部对人体的作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牛奶可以润泽肌肉,解渴,湿润大肠,湿润五脏,滋润补液等。此外,牛奶对失眠,多梦和乏力等阴虚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每天喝一杯牛奶可以滋养阴,补充钙和蛋白质。对于失眠,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温暖的牛奶,这将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猪皮

     

    猪皮富含胶原蛋白,对皮肤营养非常有效。清代医学家王梦英说:猪肾补液,胃液,滋补肝阴,滋润皮肤,解渴,在春秋季节可以多吃。

     
    3、甲鱼

     

    甲鱼可养阴凉血,养肝肾补肾,清虚劳。它对因慢性疾病和消耗体液,疲劳和伤害性液体以及女性阴虚所引起的阴虚和火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蛤蜊

     

    蛤蜊滋阴化痰。它的性营养有助于补充体液,滋润五个内部器官,适合糖尿病,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十二指肠溃疡和肿瘤患者。

     
    5、葡萄

     

    葡萄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抵抗衰老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此外,葡萄还含有一种抗癌微量元素(白藜芦醇),可以预防健康细胞的癌变并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它不仅是葡萄果肉,葡萄皮和葡萄籽,而且对富含花青素的女性也非常有益,其抗氧化作用是维生素C的18倍,可以说是真正的抗氧化星。

     
    6、黑芝麻

     

    黑芝麻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在维生素的作用下,氨基酸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多吃黑芝麻可以预防贫血并激活脑细胞。黑芝麻还可以治疗由肝肾虚弱引起的眩晕和四肢无力。

     
    7、阿胶

     

    阿胶可滋养血液和滋阴。对失眠,健忘,头晕,手足震颤,干咳无痰等阴虚血虚症状有很好的补品作用。

     

     

    8、龙眼干

     

    桂圆干不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对孕妇和孕妇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桂圆干味甘甜,具有滋补血液,丰富智力,滋补血液和安神的一流功效。

     
    为达到良好的滋养效果,除了注意饮食外,您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常规和休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性生活的频率,避免过度放纵的问题,同时学会减轻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要对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尽量少吃辛辣食物。

  • 今日小寒,俗话说的好“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冬至过后的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容易伤人体阳气,因此,小寒前后的养生关键在于封藏阳气。

     

    讲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疑惑,“冬主封藏”是什么?中医讲究的“冬主封藏”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减少消耗给身体的“节流”,二是在小寒前后,利用光给阳气“开源”。

     

     

    光与健康密切相关

     

    今天就来重点说说利用光给阳气“开源”。正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需要光照才能完成“光合作用”,人体也是一样的。

     

    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阳光可以促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相反,得不到充足光照的人,维生素D合成不足,患有结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将会提高。

     

    维生素D可以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如果缺少还会加剧神经细胞损伤,而能致命的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疾病都发生在细胞损伤的基础上。

     

    缓解抑郁情绪,预防抑郁症:

     

    冬季多晒太阳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预防抑郁症。根据研究表明:大约有38%的抑郁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而且非但抑郁症患者,至少有15%的普通人群在冬天有过抑郁的情绪体验。

     

    之所以秋冬季抑郁症情绪高涨,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个内分泌腺叫“松果体”,它对阳光非常敏感,秋冬日照时间短,松果体就要大量分泌“松果体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褪黑素”。

     

    这种激素会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此时人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愁肠满腹。特别是20岁至50岁之间,常年宅在室内,体质弱又极少运动的人,更需要在“小寒”前后提振阳气。

     

    提振阳气,又叫提振脾胃之阳,试试“光养生”

     

     

    有些人看到提振阳气,首先想到了中医的补阳药。其实,提振阳气不等于直接吃补阳药,而是在提振阳气的同时补阴,增加身体的积蓄。

     

    人体的阴阳是既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简单讲,阴主内,阳主外,就好像一个和谐的家庭,夫妻之间一定是互相配合的,身体也一样,阴阳必须平衡。

     

    小寒前后,在每天中午11点到下午3点的阳光充足时,最好到室外阳光下走一走,扩扩胸,晒晒后背。时间不需要特别长,每天坚持半小时即可。身体从阳光中的获益,才更有价值。

  • 立秋的到来,意味着一年秋季的开始,正式步入秋季。秋季,对很多地方的人而言,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但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可能和夏季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天气的炎热依旧是主旋律,甚至会出现“秋老虎”的情况,天气出现短暂的回热。虽然初秋时的温度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也十分的充足,早晚的温差较大,也不至于会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不过,无论如何进入秋季之后,我们需要注意的养生要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夏季的时候,首要是避暑降温,饮食上以清淡为主,而进入秋季之后,根据中医学的“四时五气”,两者之间的养生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那么,进入秋季之后,该如何正确地养生呢?其实在《黄帝内经》中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在原文中,是这样说的,“早卧早起”、“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使肺气清”,根据这段文字,其实我们可以将秋季养生的方法,简单地归纳为3个“诀窍”。

     

    任何时候都需要好好地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是对于秋季的睡眠而言,更需要注重气候变化的特点,会和平时有些微的差别,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早睡早起”。

     

     

    相比于夏季的睡眠,着重于晚睡早起,以顺应体内阴阳的变化,而秋季则是强调要早睡早起。秋季的时候,无论是我们体内,还是外界的环境,阴阳都在开始变化,从原来的阳长阴消,开始向阴阳平衡相互转变,阴气逐渐强盛,阳气也在随之减弱。根据中医学的“五运六气”之说,秋季的天气,主要以“燥”为主,有着肃降的特性,为了远离这种肃杀之气,秋季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便成为了最好的预防手段。

     

    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秋季的时候,一些人会感觉到很“急躁”,不同于夏季炎热所导致的浮躁,这种“急躁”的感觉更是由于秋季的肃降萧杀所带来的。秋季在五行中对应的是“金”,通过自然的变化,万物的枯落,变黄,这些均是由于“金气”所致。因此在情志上保持安定平和,安宁缓气,可以消除“金气”所带来的的肃杀之气。

     

     

    《黄帝内经》说过“秋季养肺”,那你知道为什么秋季是调养肺腑最好的季节吗?因为根本原因还是外界环境“燥邪”的影响,“肺为娇脏”,最害怕的就是干燥,有着喜润恶燥的特点。在病理上,燥邪更容易伤及肺腑的津液,甚至内生热邪耗损肺阴,肺腑失去津液的滋润,必将会导致宣发肃降出现异常。

     

    那么该如何进行调理呢?其实在《黄帝内经》原文中的“清”字,便是最好的体现。“清”有着清热的含义,一来可以对夏季残存的酷热,进行清泄,二来“燥邪”也是阳邪的一种,也具有热性,会很容易耗损肺阴,因此用“清”来调养,最合适不过了。

  •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后来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

     

    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上篇分享了,一、择良偶,忌早婚;二、选孕机,适时育。下面再分享三个:

     

    三、调理饮食、慎重对待起居

     

    古人讲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因此,调饮食、慎起居贯穿优生优育整个过程。受孕前应当养成规律的作息,以保证精充气足神旺?,饮食之类,必宜先有所慎,以免损伤后天,影响气血生化。受孕之后,饮食起居,尤当慎密。

     

    居处宜静宜燥,又要慎防风寒邪侵袭,饮食需注意养气以定五脏,不食粘硬难化之品,亦不可乱服汤药。否则,少有不和,就可能导致胎动不安,严重者还会导致堕胎等。

     

    四、注重胎教,谨慎言行

     

    胎教在中国历史悠久,昔太妊怀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生文王,己成天下。《娠子论》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可以看出母亲的各种活动能够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孕妇的喜、怒、忧、思皆可以使气血失和而致胎儿脏气不充,虽产而多疾痼。

     

    因此,若想“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则须行坐端严,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性情和悦,必慎所感,陈说礼乐”。

     

     

    五、疗母疾、下劣胎

     

    古人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十分注重母体的体质情况,也非常注重母体在受孕期间患病的治疗,即“疗母疾”,如《妇人良方》所记载:“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

     

    如果母体疾病难以治愈,或己因病重伤气血,不能养胎,其胎终不能成,古人认为应当及时“下劣胎”,“以免其祸”。这与现代优生优育所采用的人流术等手段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是一致的。

     

     

    综上所言,我国古代优生优育思想萌芽形成理论体系早,而且大多理论精辟科学,诸多观点领先于国外优生优育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挖掘学习,以更好地指导今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很重要一样,房事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发展仍然很重要,是人类本能的需要和追求。

     

    古人早就认识到性生活对于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食色,性也”以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说法。所以我国中医养生文化中,提到了房事养生。

     

     

    过去认为房事是丑陋肮脏或者难以启齿的。但是对中国古代房事养生文献资料中,又有诸多介绍,有关女性房事养生的内容。

     

    我国房事养生学历史悠久,其渊源于远古商周,《周易》、《诗经》、《内经》都有大量的房事养生论述,而奠定其理论基础。

     

    因程朱理学思想的盛行而严重阻碍了房事养生学的发展;徘徊于明清时代,明清时代中医学得到一度的飞速发展,也稍微带动房事养生学的进步,但封建理学思想的遗毒仍贻害无穷,故徘徊不前。

     

     

    纵览历代房事养生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出女性房事养生的基本原则即是要房事适度,乐而有节制,不过早开始性生活、保持规律的性生活、不纵欲。

     

    另外房事生活有一定的宜忌,要顺应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不饱食醉酒入房,并且女性要注意避开月经期、孕期和产后哺乳期。时至今日,这些原则对现代女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还对女性房事养生的主要方法做出了总结,主要概括了如何受孕的时机,补肾益精的方法,比如大量的食物方药和按摩导引等等。当然房事生活是两性之间的事情,在讨论女性房事养生内容一定会涉及男性方面。

     

    所以在总结女性房事养生的原则方法时,对男女性房事养生的差异性做了初步的探讨,从男女性生殖发育、性生理方面,以及男女房事养生的原则方法等方面来阐述其差异。房事除了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和体质的人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总之,房事养生和人的健康、寿命息息相关,对于女性房事养生原则理论和方法的整理归纳,有助于女性的健康、两性生活的和谐、后代的健康,深信中医养生必定能以自身独特的理论特色,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类的养性、优生等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燕. 女性房事养生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 养生一直是很受人们关注,现在虽然天气炎热,但初秋也马上到了!

     

    有人说养生要注意“一不贪”、“二不露”、“三冻”。这具体分别是指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一不贪:贪凉

     

    夏季炎热,所以很多人会爱吃冷食,比如冰啤酒、冰淇淋、冷饮和冰西瓜等。

     

    人们吃饭也爱吃凉菜,甚至有的人不吃饭,吃半个冰镇西瓜就当主食了。人们晚上睡觉会整宿的开空调或吹风扇,有的人在地上铺凉席睡觉。

     

    这些都是夏季很常见的行为,但其实这样会容易导致寒邪入侵,损伤阳气,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身体变弱。所以夏季不要过度的贪图凉爽。

     

    二不露

     

    (1)不露脐

     

    夏季是胃肠道疾病多发的季节,除了饮食要注意卫生之外,也要注意不要着凉,比如肚脐部位。

     

    由于我们肚脐的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所以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刺激,被寒邪侵袭,儿童出现腹痛、腹泻、女性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等。夜间睡觉要注意盖肚子,最好不要整夜的吹空调。

     

    (2)不露脚

     

    人们常说“寒从脚起”。我们的脚由于远离心脏,而且有丰富的血管,很容易受凉。

     

    夏季人们都爱穿凉鞋,晚上睡觉也爱露出脚。但是到了秋季,就需要保护好双脚,不要受凉。晚上也可以温水泡脚,可以缓解失眠、支气管炎等病症。

     

     

    三冻

     

    三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对于年老体弱、有慢性病的朋友,这些方法不适宜,因为可能导致寒冷诱发疾病发作,仅适合身体健康人士。

     

    (1)冻脸

     

    所谓“春捂秋冻”为了预防寒冷的季节我们面部皮肤出现冻疮、干燥、皴裂等症状,在秋季来临之时,需要适当的用冷水洗洗脸,吹吹冷风,刺激面部血管,让脸部皮肤提前适应冷的刺激。

     

    (2)冻鼻子

     

    在夏末初秋之际,可以适当用冷水清洗鼻子,增强鼻子对秋季转凉的冷空气的适应能力,预防因为天气变化而导致打感冒和流感。

     

    (3)冻呼吸道

     

    其实就是所谓的多呼吸冷空气,比如早晨出去呼吸一下冷的空气,锻炼我们的呼吸道,也是为了提前预防寒冷的气候导致的感冒、肺炎等疾病。

     

    结语

     

    无论是什么季节,养生都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过度。除了注意“一不贪”、“二不露”、“三冻”之外,还要注意营养丰富的饮食、适当运动和充足的睡眠休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