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哭闹老不停,凶手竟是“肠套叠”

孩子哭闹老不停,凶手竟是“肠套叠”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叶国静

儿科是哑科,在门诊经常会遇到因为哭闹而过来就诊的孩子,孩子有时候不舒服都是通过哭闹表现出来,孩子一直哭闹,不知道什么原因,家长也是很揪心,经常会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孩子哭闹通常会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就是饿了,拉尿了,要排便了,太热或太冷了,需要安慰了等等,都会通过哭来表现,这种哭闹一般都不是特别剧烈,而且得到应有的处理后都会停止,但也要注意一些病理方面的哭闹,如腹痛、呼吸道感染时鼻塞、口腔疱疹、嵌顿疝等等,这种哭闹通常难安抚,声音比较高亢尖锐,哭闹时间也比较长,拥抱等安抚一般效果不好。

昨天有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孩子现在 6 个多月,今天一天都在哭闹,撕心裂肺的那种,也不吃,睡得很不踏实,睡一会又哭,尿包也换了,奶也不吃,身上也没见皮疹,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追问了一下病史,孩子陈发性哭闹半天,有呕吐奶瓣 1 次,拉了一次伴少许粘液的大便,量不多,精神反应一般,没有呛咳及外伤等病史,我让他赶紧带孩子过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到医院后我给孩子做了体格检查,口腔无疱疹,无鹅口疮,心肺没发现异常,腹部稍胀,因为一直哭闹,腹部触诊不满意,也没看到有腹股沟疝气的表现,综合孩子的情况,考虑造成孩子不适的位置在腹部,所以我还是建议让孩子去做个腹部的 B 超和查个大便常规。很快地 B 超结果出来就是提示肠套叠,大便常规见红细胞 2+,结果显而易见,就是肠套叠引起的,后面到我院的 B 超室进行空气灌肠处理,成功复位,孩子顿时止住了哭闹,沉沉入睡。

那么什么是肠套叠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可引起肠梗阻,常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以 2 岁以下的孩子多见,偶见于有肠道疾病的大龄儿童,大多数婴儿急性肠套叠原因不明,目前考虑和饮食性质和规律的改变、生理结构、肠道痉挛、自主神经因素、病毒感染及遗传、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肠套叠常见症状:发生肠套叠的孩子常见有阵发性哭闹,不易安抚,恶心呕吐(早期吐奶瓣、胃液等内容物,后期吐粪便杨物),排粘液血便或果酱样大便,伴胃口不好,后期可发生脱水,嗜睡,精神反应差,腹胀、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等表现,有经验的医生行腹部触诊可触及腊肠样包块,通常病史及腹部 B 超可确诊,有时也需要通过腹部 CT 进一步明确。

肠套叠的治疗:肠套叠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灌肠,钡灌肠和 B 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发病 24-48 小时内,一般情况好,无明显腹胀,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果孩子有腹胀、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的情况,灌肠复位失败,小肠肠套叠等情况一般会选择手术治疗。

肠套叠和肠绞痛的区别:肠套叠在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一段肠管套入另外一段肠管所致,属于肠道器质性的改变,需要通过空气、钡灌肠或手术等方式治疗;而肠绞痛是肠道功能性的改变,通常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肠道平滑肌痉挛所致,可通过药物及物理的方法解除肠道痉挛得到疼痛的缓解。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方法预防肠套叠的措施,如果孩子哭闹老不停,又无法准确指出不适的地方,还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现实生活中遇到宝宝咳嗽反复不愈,家长们也是愁断了肠,门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同行们看到这里可能立刻想到了“咳嗽变异性哮喘”,家长们则会焦虑的诉说:孩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咳嗽老不好,吃了好多药也没见好。其实这种反复咳嗽的孩子多有过敏史,患儿气道呈高反应性,所以治疗时采用哮喘的治疗原则,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多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酮替芬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但前段时间遇到一个病例,却是“似是而非”,患儿,男,5岁,一年来一直咳嗽,家长诉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天咳1-2声,一旦感冒则又咳甚,此次就诊已感冒一周余,感冒时即伴咳嗽,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3日,口服中药5日,无明显好转,现咳嗽白天为阵咳,睡前和晨起咳嗽较剧烈,干咳,痰少,伴鼻塞,饮食二便均正常,睡眠有时受咳嗽干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辩证推拿治疗一次后晨起及白天咳嗽缓解,睡前仍咳嗽明显,继续治疗3次,并对症开了中药口服,但患儿夜间的咳嗽仍无明显变化,家长提到平时曾间断给孩子滴过西替利嗪滴剂,但没有明显改善,我注意到孩子鼻塞也一直没有好转,虽然不流鼻涕,但是说话时有鼻音,家长说打喷嚏时会有黄黏涕喷出,于是建议家长到耳鼻喉科检查,结果提示为“鼻窦炎”,嘱家长先治疗鼻窦炎,一周后随访,家长诉咳嗽明显好转,夜间已基本不咳嗽。

     

    其实这个病例中的患儿属于“鼻后滴漏综合征”,其咳嗽的原因是患者鼻炎或鼻窦炎鼻腔的炎性分泌物倒流,经鼻后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发咽部不适而咳嗽,其病之根源在鼻部,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在遇到久咳不愈的患者,应多方面考虑,不能局限于观察咽、扁桃体、肺的症状体征,忽略“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反复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对于疑似患儿应行相应的专科检查,如鼻咽喉镜、鼻窦CT等,以确诊是否存在鼻咽部疾病,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向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对“鼻后滴漏综合征”的主要治疗多选用抗过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粘液促排剂等药物,局部配合使用减充血剂、鼻用激素等。中医通过个体化辨证,口服中药结合推拿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鼻后滴漏综合征应从源头上预防鼻炎、鼻窦炎的发生,勤洗手、多饮水、保持鼻腔卫生,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儿童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特别容易混淆。当孩子反复出现“感冒”症状,家长就要考虑一下孩子真的是感冒了吗?


    如果把过敏性鼻炎当做感冒治疗,鼻炎长期得不到对症根治,宝宝就会留下反复流鼻涕,鼻塞,鼻痒,打喷嚏的症状。


    有调查研究表明:60-8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发展成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一旦形成,是很难根治的。


    过敏性鼻炎还会让宝宝脾胃功能受损,影响孩子的饮食吸收,吸收功能差,孩子就会营养不良,发育也不会好。

     

    鼻炎会鼻塞,影响孩子睡眠质量,病理机制与其脏腑相关联,睡不好会折损伤害脾肾。


    孩子的身体素质会慢慢变得孱弱,情绪也会非常糟糕,变得焦虑不安,情绪暴躁,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作为妈妈,一定要掌握过敏性鼻炎和感冒的区别,才能及时对症下药。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的鼻腔内的炎症,它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过敏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吸入性过敏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

     

    二、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特别是某些药品,如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触物:比如有汽油、油漆、酒精等。

     

    感冒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

     

    症状:

     

    过敏性鼻炎除了连续打喷嚏之外,还会伴随着大量的清鼻涕,这种鼻涕清而稀,量特别多。

     

    与感冒不同的是,鼻炎一般没有全身症状,主要就是鼻子不舒服,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伴随着眼睛喉咙发痒。

     

    但是感冒时候会有并发症,包括发烧发热、浑身乏力,伴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痛或声嘶,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等。

     

    时间:


    过敏性鼻炎时间较长,比较规律,与季节有关,单次发作可能只有1~6个小时, 常年反复发作或季节性加重;感冒一般持续7-10天左右。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感冒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


    过敏性鼻炎不传染,但可以遗传,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有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过敏、药物过敏等过敏史,孩子发作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近门诊来了一位大娘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来看病。大娘说,这个孩子是她的孙子,现在才5个多月,但是最近几天一直是发烧的状态,用了退烧药当时降下去体温,过不了多久还是会烧起来,这让她很担心!

     

     

    我从病因开始问起,希望能得到有效的证据作为诊疗参考。没想到刚一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烧,这位大娘已经是委屈又气愤的样子了,开始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媳妇:“我就说他妈妈不会带孩子吧,好好地开什么窗通风啊,最后把孩子折腾病了,说她还一百个不乐意!”从大娘的抱怨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是80后上班族,平时也没空带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的奶奶在带。然而孩子奶奶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我捕捉到了重要信息,她说:“趁他父母不在,我赶紧带他来看看中医”。

     

    我隐约意识到,孩子的父母对于奶奶来纯中医门诊这件事可能不知情,草率处理并不是负责的表现。于是我耐心地劝说孩子的奶奶,这件事应该告诉孩子父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不让他们知情是不妥当的。孩子的奶奶一开始很不情愿,找出了理由来搪塞我,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拨通了儿媳妇的电话。我坐在大娘旁边,明显感觉到了孩子母亲的强烈反对,言辞间满是谴责…大娘悻悻地挂掉了电话,但还是坚持要求大夫给开中药退烧,抱着孩子在诊室不走。

     

     

    这个情景,让大夫很是为难。我跟大娘解释道:“不开药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并不同意您这样的处理方式。作为一家人,您最好还是征得大家同意,统一了意见再来就医比较妥当,否则即使开完药,回家后也可能因为吃药而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反复劝说下,最后大娘抱着孩子无奈地走了,刚出诊室就接到了儿媳妇催着回家的电话,“我知道了,我们不看了不就得了嘛,孩子出了事你们自己负责就好!我尽力了!”

     

    看着大娘抱着孙子走出门诊的落寞背影,再想想电话另一边儿媳妇声嘶力竭的“命令”,不禁感慨“小儿难养”。一方面现代社会孩子越来越金贵,父母得子不易,爷爷奶奶也视若掌上明珠,两辈人常常因为养孩子理念及习惯差异而闹矛盾,有的甚至导致儿子儿媳闹到离婚。另一方面,关于孩子生病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常常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也曾见过儿子儿媳妇责怪老人带孩子看西医的情况。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等西药副作用较大,所以排斥西医。


    笔者在此要告诉大家的是,中西医各有优势,找到负责任的医生,能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不论如何,做子女的应该尊重老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该好好说,动辄“训斥”,实在不妥。

  • 为人父母都知道,小孩只要安静准没好事!一位妈妈上网分享自家孩子的杰作,表示自己才看个手机,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好安静,一探究竟后却被“这一幕"吓到花容失色,照片发布后引发广大网友留言!

     

     

    这位妈妈当时与两个分别5岁、3岁的孩子在客厅,吃饱后她看手机,两个孩子则在一旁玩耍。突然间,原本很吵的两人安静下来,她好奇往沙发看过去后发现有个人脸"浮现"在上头,吓到放声尖叫!

     

    原来,这两个孩子正在沙发玩躲猫猫,5岁长子躲进沙发套里面,把整张脸用力往外推挤,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张浮在沙发上的脸孔,让妈妈直呼真的很可怕!

     

    虽然吓人,但5岁儿的"杰作"仍引来众多网友回应,"太吓人了"、"好可怕"、"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哭出来"、"我很久没这样尖叫了"、"看起来好像人面鱼"、"我内心可能会留下创伤"、"会吓到不敢睡"。

     

    有些网友则觉得"好可爱啊"、"半夜看到这个笑出来"、"妈妈还能冷静拍下照片,拍得很好啊"、"看起来可以在低预算的恐怖电影中使用"。

     

    不过,也有为人父母的网友感同身受,"孩子的行为果然都无法不可预测啊"、"我小孩也喜欢躲进沙发套"。

     

    居家安全不可忽视!儿科医生点出“10大危险处所”

     

    孩子通常好奇心重、天马行空、喜欢探索,常会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过针对幼龄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在家中玩耍,仍有许多地方有着潜在危险。

     

    为避免孩子受伤,需注意10个家中危险的地方,呼吁爸妈或照顾者留意居家安全:

     

     

    1. 浴缸、洗衣机

    即使浴缸的水深只有10厘米,也具有让婴幼儿溺毙的程度。平时要确定没有水在浴缸里头,并随手关浴室门。洗衣机周遭也不要放有垫脚物品,防止宝宝爬入。

     

    2. 门窗

    在开关门窗时,务必先确认孩子有无在门窗边,避免夹伤手指或撞到身体。

     

    3. 床铺、沙发

    不论宝宝在沙发或床上睡觉,只要孩子已会翻身,爸妈就必须要在一旁看顾,专家建议最好让孩子睡在“有装围栏的婴儿床”。

     

    4. 玄关

    家中若设有玄关,宝宝又正好处于‘喜欢四处爬’的阶段,建议可用围栏挡住玄关、防止孩子爬入。另外,也可在穿鞋区铺上材质松软的厚垫,以防宝宝不慎摔落。

     

    5. 柜子

    许多人会使用"玻璃装饰柜"摆放物品,建议最好能锁上柜子,避免宝宝被柜中物品吸引而打开柜子门、发生夹手意外。

     

    6. 插座

    婴幼儿常会把手指或其他物品插入插座孔,进而发生触电。建议爸妈可在插座插上安全挡板、或更换为安全插座(例如:插座安全防尘盖、电源插座保护盖、自动安全防护盖)。

     

    7. 楼梯

    会爬行的宝宝常会趁大人不注意时爬楼梯,要是一不留意可能就会滚落下来,因此建议,楼梯口最好能装置安全栏杆或围栏。

     


     
    8. 阳台

    阳台若未加护栏(或阳台门未上锁),甚至在阳台上堆放物品、让孩子有垫脚爬高的机会,恐容易发生意外。

     

    9. 厨房

    一般而言,厨房里的每样器具都有危险性,除了不要让孩子进入厨房之外,爸妈也切记不要带着孩子进厨房煮菜或洗碗。

     

    10. 桌子、桌巾

    婴儿幼容易撞到桌角而受伤,爸妈最好在每个桌角加上边角防护套,另外也不要铺桌巾,要是桌上有热食、重物或其他物品时,孩子可能会拉扯桌巾而使物品掉落,导致受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天气转冷,北风起,冬季至,正是小孩子生病的多发期,妈妈们又开始打响了宝宝健康的保卫战。怎样才能使宝宝远离冬季常见病的伤害呢?

     

    小编今天为大家搜集了宝宝冬天常常发生的一些情况以及预防措施,让妈妈们重视起来,让宝宝健健康康过冬。

     

     

    01 咳嗽经久不愈,孩子遭遇“百日咳”了?

     

    日常中经常会出现,小孩咳嗽了很久,但不见好转。这时候,我们的家长们就会怀疑宝宝是不是得了“百日咳”。

     

    所以,小编今天先来讲一下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所引起的。因为其发病期可长达3-4个月,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百日咳。这种疾病的表现多是突发、急促的咳嗽,终末伴高音调鸡鸣样吼声,咳嗽随粘液痰咳出或胃内容物呕出。

     

     

    因此,一旦发现宝宝久咳不愈,一定要警惕宝宝是否患上了百日咳,这种疾病会严重危害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到医院去做相关的治疗。

     

    02 穿多穿少和感冒有没有直接关系?

     

    穿多穿少,实际上是是否暖和是否受凉的问题。有人会问了,那穿多穿少与感冒有关系吗?

     

    当然是有关系的。

     

     

    因为在我们受凉后,我们人体的身体机能功能下降,特别是我们鼻腔内的纤毛结构。

     

    我们鼻腔的纤毛结构是我们呼吸时的一道保护罩。可以有效地清理空气当中的病毒和细菌。但是当我们身体受凉后,纤毛的运动能力降低,导致一些病毒和细菌无法清除。所以我们的宝宝们就很容易感冒。

     

    所以,宝爸宝妈们一定要让孩子做好保暖工作,但也不用穿得过多。

     

    03 孩子脸上总是起皴皮,是干燥还是皮肤病?

     

    冬季到来后,尤其是在北方,刮风天气增多了,空气干燥湿度低。因为小孩子的皮肤娇嫩,皮肤失水会比大人要快,所以常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发红、发痒、流水的症状。

     

    小编通过查询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咱们的各位家长对于小孩子皮肤出现的一些情况,判断到底是干燥还是得了皮肤病。所以呀干货来了!!

     

     

    • 皮肤干燥:此时宝宝的皮肤表现为干燥无润泽,会出现发红等症状。
    • 特发性皮炎/湿疹:此时我们的宝宝会出现红斑、水炮、结痂、发痒等症状。而且症状还会向四周扩散且分界不清楚。
    • 冻疮:此时宝宝的局部皮肤会出现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水疱、溃疡等情况。

     

    所以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况的话。各位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对照症状来判断是否出现了皮肤病,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哦。

     

    04 还有哪些冬季常见高发小儿疾病?

     

    小编说完了百日咳、感冒、皮肤干燥以及皮肤病。下面小编再来总结一些其他常见的疾病。

     

    第一个:小儿肺炎

    在冬季里,小儿肺炎也是高发的一种疾病之一。而且在婴幼儿时期是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的家长要重视起来呀。它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第二个:小儿水痘

    小儿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当中都可以发生,但是在春冬季节更为常见。所以家长们也要注意。

     

    它的主要变现有:发热、咳嗽,皮肤还会出现红色的小斑疹、丘疹、疱疹。皮疹大部分可见于躯干部、颈部、口腔等部位。

     

     

    这些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以及小孩子的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所致。下面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预防措施。

     

    1.在家里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疾病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家长和小孩子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同时避免接触患病的宝宝。

    4.外出时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尽量不要穿过紧鞋袜。

    5.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6.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参考文献:
    [1]徐周,王红梅,吴小颖,郭烽伟,邓继岿.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感染现况[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44):3650-3654.
    [2]王雪峰,尚云晓.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05):369-374.
    [3]梁源.儿童皮肤病学宝典诞生记[J].中国卫生人才,2020(04):74-75.
  • 去年9月,河南郑州的刘女士发现,自己那刚满一岁半的宝宝有天晚上突然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早上用手捂着肚子,显示出很疼的样子。刘女士冲了奶给孩子喝,但孩子喝完之后却直接吐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只是个开始——

     

    当天,孩子呕吐了二十多次,之后直接进了儿童医院的抢救病房。当时宝宝面色苍白,嘴也没有颜色,浑身无力、站不起来,有时甚至还翻白眼,连打针都没有反应。直到给孩子做了彩超后才发现:宝宝这是得了“肠套叠”。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那么,到底什么是肠套叠?会有哪些表现?通常有哪些治疗方法?又该如何预防?

     

    今天,就让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肠套叠”及其表现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用个简单一点的比喻的话,就像我们的袖子有时会出现一些褶皱,套在一起——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4~10个月的婴儿。通常2岁以后就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且男性比女性更多发。而对稍微大点的孩子或成年人来说,通常可能会继发于肠道的病理性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月大的宝宝往往还不会说话,而只能做出最直接的反应,所以即使出现了肠套叠,旁人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很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的肚子疼。

     

    所以,家长特别注意要提高警惕,注意“察言观色”,如果孩子符合以下几种情况,就要怀疑“肠叠套”了:

     

    ● 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而且平时用的安抚办法都不奏效;

     

    ● 呕吐,以及“拒奶”,特别是哭闹后仍然不喝(通常来说,孩子哭闹后给他喂点东西,多少都可以缓解一下孩子的情绪);

     

    ● 停止排便、排气,之后还可能出现便血(常为“洗肉水”样或“果酱样”的均匀一致的红色便)。特别是此前有过腹泻基础病的孩子,如果原本每天数次的腹泻突然减轻,那一定要特别注意;

     

    ● 还有一种情况是“非疼痛性肠套叠”,没有剧烈的腹痛、哭闹、呕吐,而是直接拒食、嗜睡(睡眠明显增加或叫不醒);

     

    ● 摸肚子时可以摸到包块。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情况,那这时家长就应该考虑:是否得了肠套叠。

     

     

    目前,原发性肠叠套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改变(如添加辅食)、感染、发育异常等造成的肠道蠕动异常有关。我们知道:为了容纳、消化更多的食物,人的肠子上有很多褶皱,并且会呈波浪样蠕动。而当上述那些原因导致蠕动异常,就可能导致肠子像袖子一样套起来。

     

    至于继发性肠叠套,则通常是继发于肿瘤、息肉、乃至肠道蛔虫等病症。

     

    治疗与预防

     

    一旦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可能是遭遇肠叠套,那就要立刻去医院。肠叠套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在24小时以内,越早越好,而超过48小时的话,就有可能肠坏死,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通常来说,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空气灌肠。特别是发病时间还不太长,且身体整体状况尚好,没有出现肠梗阻、肠坏死的情况,空气灌肠就是最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而如果是拖延时间太长、情况严重,已经有重度脱水、大量便血,甚至肠坏死的情况,那就不再适合空气灌肠,而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需要手术:在实施空气灌肠过程中,如果确定叠套部位在小肠,那就要立刻停止,改用手术治疗,因为小肠壁较薄,承压力弱,可能造成穿孔。另外,灌肠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因为时间越长,也越可能造成穿孔。

     

     

    最后,还是Dr.京多次强调过的:“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

     

    对小儿肠套叠来说,家长要注意科学喂养,防止肠道负担过重;添加辅食时不要操之过急,以防孩子尚未发育健全的肠道不能适应突然改变的食物;根据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物,避免因过冷或过热而引起的肠胃蠕动紊乱。

     

    参考文献:
    [1]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鉴别[J].健康管理.2015
    [2]刘娇静,侯燕莉,荆长有.338例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体会[N].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 当宝宝遇到胀气时,会感到不适当孩子,便会出现哭闹、睡时惊醒、腹部鼓胀、打嗝、放屁甚至腹泻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时,妈妈通常也变得束手无策,想解决问题,就得知道宝宝为什么会胀气。

    一、宝宝出现胀气的原因有这些

    1.尚未发育成熟

     

    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所以大脑无法准确对消化道进行准确控制。

     

    于是在宝宝吃完食物后,肠胃中消化吸收的过程无法协调分工,就会出现肠道局部地区蠕动程度快慢不一,造成每段肠道之间的先接触不顺畅,引起胀气。

     

    2.喂养姿势错误

     

    进行母乳喂养时,妈妈使用的的姿势不正确、孩子衔乳头方式不对等行为都会容易使孩子在吃奶的同时,吸进空气。如果是奶瓶喂奶,如果吃奶时奶水没有充满奶嘴或者奶嘴孔过大等,都会使孩子吸进过多空气。

     

     

    3.宝宝日常哭闹

     

    孩子在哭闹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吸入大量的气体,使孩子出现腹胀。

     

    另外乳糖不耐受也是一种原因,当孩子出现腹泻时,小肠黏膜会出现损伤,影响乳糖酶的分泌。导致乳糖进入小肠后不能被充分分解,便直接进入大肠,孩子则会出现腹泻和胀气的症状。

     

    4.错误的冲奶粉姿势

     

    很多家长为了让奶粉混合均匀,喜欢拿着奶瓶上下、左右使劲摇晃。但奶粉冲泡均匀了,可是在摇晃的过程中奶瓶中会产生很多气泡,宝宝吞入太多的空气,容易导致胀气。

    那么,妈妈们应该如何给宝宝冲奶粉呢?


    1.泡奶粉的温度要合适,按照奶粉说明的温度冲泡;

     

    2.加水后放入奶粉,沿同一个方向摇动,或用搅拌棍搅拌;

     

    3.冲好奶粉后,轻轻敲打奶瓶底,让泡沫浮到上面;

     

    4.静置待泡沫消失后,温度合适,就可以给宝宝喝了;

     

    5.奶瓶的瓶口不要过紧,保证奶不流出即可。

     

    二、宝宝胀气不舒服,一直哭闹怎么办?

    小儿腹胀首先考虑食物原因,如果小宝宝肚子胀气得厉害,应先注意饮食。

     

    如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进食,列出有嫌疑的食物,如豆类、花菜以及辛辣食物等,此外,苹果、梨、杏儿等含高浓度糖分的纯果汁也是诱因,那么之后在喂奶期间应该注意减少此类食物的食用。

     

    对于一些非病理性的小儿腹胀可以考虑以下三种做法。

     

    1.拍嗝

     

    在宝宝吃奶的间隙,让宝宝竖直后背地坐在你腿上,轻轻地拍他的背,直到他打了嗝。

     

    2.给宝宝按摩腹部

     

    当宝宝因胀气难受哭闹时,可以试着把宝宝平放,将手伸进他的衣服里,轻轻地呈顺时针方向为他按摩小肚子。一方面可以缓解腹胀,另一方面宝宝也会因为舒服而转移注意力。

     

    3.简单药物治疗

     

    宝宝腹胀、腹痛,因为他们胃肠的消化能力太弱,可以根据医嘱给宝宝吃一些益生菌,以调节小宝宝的肠胃,帮助他消化。

  • 作者:赵路红 主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普通外科

    宝宝在发烧时,半夜会哭闹;憋尿时会哭闹;缺钙时会哭闹;突然离开妈妈会哭闹;室内温度过高时也会哭闹。
    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闹,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发热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或解热剂,给宝宝尽早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长牙期的疼痛
    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闹。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颏,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憋尿而哭闹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闹。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水太多,要掌握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排尿引起的哭闹。
    鼻塞
    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或是感冒了的宝宝。鼻腔中有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肠道疾病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经常会因为吃了引起宝宝过敏或腹部不适的食物,宝宝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有无胀气,包块,拒按,大便等的情况,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注意夜间温度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闹。
    空气中的刺激物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闹。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以惊醒宝宝,引起哭闹。
    突然的母子分离
    由于妈妈或看护人的突然离别、更换,造成宝宝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监护人需多拍拍、抱抱,亲切地小声说话安抚宝宝,使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 2017年3月的一天下午,军军妈妈正忙着工作,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肚子疼得厉害。军军妈妈接上孩子急忙赶往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后,认为孩子只是消化不良,给开了益生菌后让孩子回家了。回到家,军军吃了些益生菌后感到肚子不那么疼了,于是妈妈也没当回事。

     

     

    然而刚吃过晚饭,军军突然叫唤肚子疼得厉害,浑身冒冷汗、手脚冰凉、脸色发白,紧接着倒地不起。这可吓坏了军军妈妈,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0分钟就把军军送到了附近的医院。遗憾的是,抢救无效,7岁的军军还是离开了人世。

     

    仅仅因为消化不良就夺去了7岁小孩的生命吗?一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导致孩子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强忍悲痛,孩子父母选择了尸检。原来,是“肠梗阻”要了孩子的命。

     

    什么是肠梗阻?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指肠管内或肠管外的病变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的说就是肠子堵了。

     

    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叫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物理性梗阻所致。

     

     

    另一类叫功能性肠梗阻,多由于消化不良、腹部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肠麻痹导致。该病的发病速度和病情进展都十分迅速,严重时会导致人直接死亡。由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肠胃炎相似,故临床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其实,肠梗阻相当于人体的“下水道”堵了。那么下水道堵了有什么表现呢?

     

    第一,该往下走的,下不去了,还往上翻,导致肠道停止排气排便和呕吐,严重的会吐出“粪便样”物质。

     

    第二,堵住东西,下水管道承受的压力大,因此肠梗阻患者会有腹部绞痛、腹胀等不适,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休克、腹膜炎和胃肠出血等。

     

    这场医疗事故本来是完全避可以免的:一方面我们广大读者需要尽量了解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另一方面,对于医生而言,遇到严重腹痛的患者要排查肠梗阻、肠套叠、腹型寻麻疹、紫癜等多种内科疾病,不可粗心大意,毕竟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嘛!

  • 很多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入学体检。听到体检,不少宝爸宝妈以为很简单。想象中的体检应该很顺利,宝宝到了医院以后,爸爸妈妈陪着去量身高,称体重、测听力、测视力等等。很顺利的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部体检项目。

     

    小朋友真正去医院里体检时,哭闹不配合,可着实让不少宝爸宝妈跟着出了一身汗!

     

     

     

    实际上,有不少小朋友到了医院之后,健康检查时会到处躲闪,哇哇大哭,不配合医生,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体检项目,却变得颇有难度。一个很简单的量身高,称体重,量头尾,甚至测听力,都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我们先看一下, 幼儿园入园健康体检,检查项目主要有哪些

     

    1.建立健康档案。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测试。

     

    2. 称体重。量身高。量头围。

     

    3. 左眼、右眼的验光和斜视度测定。

     

    4.通过耳声发射检查,来测左耳、右耳的听力。

     

    5.口腔检查包括牙齿数和龋齿数。

     

    6.心肺听诊触诊。胸廓肝脾触诊。

     

    7. 验血检查:主要有血常规、血型、肝功里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微量元素、血铅、乙肝抗体等。

     

    小朋友去医院检查时,害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 之前因为打疫苗,或者因感冒发烧去医院,有过打过针儿或抽血的经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本能的害怕。

     

    2.医院环境相对嘈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小朋友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体检项目对我们大人而言挺简单,对小朋友而言,他们还太小,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事情,不知道体检时会发生什么,本能的恐惧和害怕。

     

    小朋友,去医院检查时,会有哪些恐惧不配合表现呢?

     

    1.小朋友原本活泼好动。进了医院,紧紧的搂着爸爸或妈妈的脖子,让爸妈抱着,坚决不肯下来自己走路。

     

    2. 做检查时,比如测听力,在爸妈怀里,反复躲闪,一直不配合医生戴上耳机。

     

    3. 心肺听诊时,紧紧用手挡着自己胸前,不让医生用听诊器听诊。

     

    4. 测视力时,一直大哭。不睁开眼正视验光仪。

     

    5. 口腔检查时,不配合,张开嘴巴。嘴巴闭的紧紧的。或者冲医生吐口水。

     

    6. 还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验血,直接在地上打滚,父母怎么拉,都不起来。

     

    如何科学让宝宝远离体检恐惧,顺利体检?

     

    小朋友去医院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哭的满身是汗,家长也跟着着急。其实,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可以让小朋友,减少害怕,顺利完成检查项目。

     

    1.在家时提前预演模拟几次体检过程。

     

    用生动有趣的话,让小朋友了解将会面临的体检过程,心理有个底。比如:

     

    ①测视力:医生叔叔有个望远镜,想让你看看里面有没有小猪佩奇的房子。到时候你要看看里面有没有,告诉医生叔叔好不好?


    ②测听力:一些小朋友平时从来没用过耳机,看到医生,把耳机塞到耳朵里,总是躲闪。针对小朋友的听力测试一般是放的汪汪队、ABC字母歌等儿歌。这时可以引导他,医生想考考你,能不能听出来里面放的是汪汪队还是其他儿歌?

     

    ③验血:拿家里的圆珠,用笔尖在小朋友的手上,轻轻点几下,并引导,验血时就是这样,医生给你轻轻点一下,把里面的小虫子给你捉出来就好啦。

     

    ④心肺听诊:现在市面有一款模仿医生过家家的玩具,十几块钱一套。家里有玩具听诊器的,可以先拿着玩具听诊器,让孩子听这玩,告诉她,到了医院,医生就这样给你听听,并很夸张的配上噗通-噗通-噗通的声音,让小朋友觉得很有趣。触诊,是医生想要摸摸你有没有吃饱哦?

     

    ⑤口腔检查:张大嘴巴,啊-啊-啊!医生想看看,你有没有吃太多的棒棒糖,有没有小虫子在咬你呀。

     

    总之,提前用形象有趣的表达,提前给孩子预演几次健康检查的过程,能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的恐慌心理,让孩子进了医院后,顺利的接受检查。

     

     

    2.积极的心理暗示。

     

    告诉小朋友,要勇敢。每完成一项检查,要很夸张的夸赞她,让她获得积极的暗示,觉得自己表现很棒。

     

     

     

    3.给与积极的诱导,如果能顺利完成,可以一些适度奖励,比如去儿童乐园玩或者买一个她喜欢的小画书或者玩具。当然,如果小朋友顺利完成健康检查后,一定要按承诺实现,不可以许下空头承诺。

     

    如果你家孩子去医院时,哭闹,你会怎么做?欢迎留言评论。

     

    A. 别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B. 一会检查完,妈妈替你打这个医生阿姨。

     

    C. 宝贝,你很勇敢哦。你可以努力试一试。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哦。

     

     

    事实上,以上三个选项,我在医院里曾经不止一次的碰到。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引导教育方式也不同。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与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