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恐惧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类型及特点(二)

恐惧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类型及特点(二)
发表人:刘庆雨

兴奋症状及回避行为。

在临床上,社交恐惧症可以表现出两种亚型。一种是特定

性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表现为对孤立的社交情形的恐惧。如患

者害怕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怕自己做出一些难

堪的行为而使自己感到尴尬、窘迫等;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自

己脸红(脸红恐惧)、怕与他人目光对视(对视恐惧),或怕别人审

视自己而发现自己的不安窘相和内心秘密等。另外一种是广泛

性社交恐惧症。患者对广泛性的社交情形恐惧、害怕,如除家庭

情景外害怕所有的社交情形。由于患者在与人交往或社交场合

表现出明显的害怕、紧张,回避行为比较明显,严重者可导致完

全的社会隔离。在两种类型中,广泛性社交恐惧症对患者社会

功能的影响更大,与抑郁症、酒精依赖的共病率较高。

(3 )特定恐惧( specific phobia ):以前称单纯恐怖症( simple

phobia )。

大多发生于儿童早期,女孩多于男孩,部分严重患者

可持续到成年。特定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些情景、活动或客体

的非理性恐惧,患者极力回避所恐惧的情景或客体。特定恐惧

症包括预期焦虑、恐惧刺激引起的焦虑情绪,以及为了减轻焦虑

而采取的回避行为。特定恐惧的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给患者带

来很大的痛苦,并对其社会功能带来明显影响。特定恐惧症也

会有惊恐发作,或伴有心率加快、震颤、虚脱或头晕、呼吸困难、

出汗等反应。

特定恐惧症在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①动物恐惧:最常见

表现为对动物或昆虫的恐惧,如昆虫、鼠、蛇、狗、猪、猫等;

②自然环境恐惧:如恐高处、黑暗、雷电、风、水等;

③血液注射损伤恐惧:对鲜血、外伤、打针、拔牙、手术的恐惧;

④幽闭恐惧:如飞机、电梯等密闭空间的恐惧;

⑤其他类型的恐惧:害怕窒息、呕吐或脏的地方,或尖锐锋利物品等。

其中,害怕血液注射损伤类

型的恐惧表现为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甚至晕厥,与其他类型的

恐惧生理反应不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混合性焦虑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密集恐惧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在患者看到密密麻麻物体后,如蜂窝、莲蓬、海绵,出现头晕、恶心、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若病情严重,还可伴有广泛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生理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头皮发麻、手脚麻木、起鸡皮疙瘩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昏厥。
    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回避心理、焦虑、恐惧、紧张、厌恶等症状。


    2、并发症


    睡眠障碍:某些患者可能因看到密集物体而彻夜难眠,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等。
    广泛性焦虑症: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疑虑、胃肠道不适、气短、呼吸困难、出汗、心跳过速、恶心、头晕等症状。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患者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不语、思维迟缓等症状。
    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通过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一般可治愈且预后良好。病情严重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时,需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可出现抑郁症等疾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按时复诊,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一次,可进行面谈等了解患者目前病情恢复情况,防止病情复发。

     

    二、密集恐惧症的日常护理

     

     

    1、日常护理

     

    针对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无饮食要求,可与常人无异,均衡营养即可。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无需特殊护理,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情,注意病情监测,防止病情复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规律作息。积极锻炼身体,可进行深呼吸、瑜伽等运动放松身心,保持情绪平和。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本病病情监测主要通过复诊进行,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接受密集型物体,测试不良反应,以便自己了解病情恢复情况。患者应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平和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若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如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应及时就医。

     

    2、预防密集恐惧症

     

    密集物体恐惧症预防主要从心理方面入手,患者应尽量保持心理健康,多与人交流排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作息习惯,不熬夜。患者家属可注重患者日常情绪变化与身体健康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诊。本病早期筛查效果不明显,患者家属可注重患者日常情绪变化与身体健康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诊。保持心理健康,多与人交流排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运动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建立正确的认知,了解恐惧是属于一个正常的情绪体检,不必过度担忧。

  • 说起抑郁症,人们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林妹妹的形象:整天唉声叹气,动不动就淌眼泪。像这种单纯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其实属于单相抑郁,较好识别,反倒是双相抑郁易被忽视,而双相抑郁却是青少年高发的心理疾病。

     

     

    1.什么是“双相抑郁”?

     

    所谓双相抑郁,指的是患者既有躁狂表现,又有抑郁症状。躁狂时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思维灵活,又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抑郁时则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极度自卑。有的人笑嘻嘻地说自己已经自杀过很多次,可怎么都不成功。听语气感觉很搞笑,一般人也会觉得这些人是故弄玄虚,但他们却真的想死。因为存在开朗外向的一面,这类患者常常是群体里活跃的中心,即使情绪低落,也常会被身边的人误以为是遇到一点挫折,暂时闹闹别扭罢了,从而掉以轻心。

     

    2.双相抑郁的苗头

     

    生活中人们常有烦心事,随着时间消逝,心情也会逐渐平复。而双相抑郁患者情绪时好时坏,病程长,通常直到病重时才被家人发现而就诊。据统计,由于患者情绪反反复复,难以识别,一般要5~6年以上才能确诊。而患者就医时如果病情缓解,症状又消失了,加上每个医生的诊断可能不同,最终平均要经过4.6名医生才能确诊。

     

    不过,即使难以识别,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双相抑郁患者多数在少年期起病,以青少年多见,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此外,双相抑郁常常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躁狂和抑郁周而复始,就像海浪一般,情绪高涨时如同到了浪峰,情绪低落时却如跌到浪谷。如此循环往复,即使不干预,抑郁症状也会自行缓解。最重要的是,双相抑郁的发生多与生物源性因素相关,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不大,发病时往往毫无来由,找不到具体原因或明确的导火线。

     

    3.及时治疗双相抑郁

     

     

    虽然双相抑郁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患者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

     

    就诊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是抑郁发作,医生无从判断有没有躁狂症状。为尽早确诊病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向医生说明日常生活情况,否则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治疗单相抑郁只需用抗抑郁药,治疗双相抑郁则需加上情绪稳定剂,把两者弄混会加大治愈难度。经正规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改善,但均需要足够的时间。一般而言,控制症状需半年以上,此后还需维持治疗。如果每年发病一次,服药后两个周期不发病,便可暂时停药观察。但对面临较大压力或复发的患者,服药的时间应更长一点。如高三和大一的学生,或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或急需适应大学生活,即使之前已经通过服药控制住症状,此时也千万不能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影响学业。

  • 焦虑症多好发于16~40岁女性患者、自小性格孤僻者、家庭或者生活中发生过重大变故者,例如亲人离世、应激障碍者,例如经历某种事件打击后。外伤和压力过大,患者本身有其他精神疾病,长时间压力积累,长期使用成瘾物品,如咖啡因等,均可诱发焦虑症。

     

     

    一、饮食调理

     

    焦虑症与饮食相关性不大,一般维持正常健康饮食即可,但需要注意,应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烟草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会导致或加剧焦虑。

     

    二、日常护理

     

    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情绪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为主。家属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况有无加重或者减轻,并给患者充分的陪伴与爱护,让患者早日摆脱病症。家属对患者关注保持在正常范围即可,不要过度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逃避心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给予适度的关心与鼓励,让患者做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家属要保管好医生的处方药物,并督促患者服药治疗,大量服用抗焦虑药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加上患者的情绪本就不稳定,因此药物由家属保管会更安全。

     

    三、心理护理

     

    家属或者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想表达的问题,适当进行回答和提问,同时给予理解、同情及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

     

    特殊注意事项:对于焦虑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家庭干预,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支持和关心,能促进焦虑症患者尽快康复。

     

    四、如何预防焦虑症?

     

    焦虑症目前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要平和。如果心理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家长、朋友或医生进行诉说,防止现象加重。

     

     

    早期筛查

     

    可自行在家测试焦虑自评量表测评(SAS),若50~59分可在家观察,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与同学、同事之间多交流。若为60~100分以上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做检查,进行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如学生学习压力大、工作人群面临就业压力等,要学会自我舒缓,做好自我定位,减少自我压力。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工作及生活方式。相信自己,当焦虑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能减轻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反应。活动四肢缓解压力,比如做扩胸运动以及深呼吸,也可以去户外进行活动。患者还可以进行户外活动进行有氧锻炼,多向别人倾诉,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焦虑症发生。

  • 抑郁症是一个人们了解较早的疾病。但人们往往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对病不予重视。其实,在正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生通过检查和问诊能很快确诊抑症。目前也有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抑郁症。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都可得到改善。抑郁症主要改变人的情绪,不影响人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所以,已患抑郁症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1、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 判断抑郁症的标准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 变笨了;3)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 生活不能自理。

     

     

    2、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 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3、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 最容易造成误诊的症状

     

    躯体症状是相对精神症状而言,就是身体感到不适。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很多病人都有身体不适:如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悸、气短胸闷等。一般老年患者多见。这些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如果您或您的父母家人感到身体不适,又查不到其他器质性疾病,建议您到专科医院就诊,也许精神科医生会帮助您尽快恢复健康。

     

     

    4、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 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 大部分人对焦虑症并不感到陌生,因为焦虑症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常见障碍性疾病,因此大家对焦虑症还是有所了解的。虽说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焦虑症这种疾病,但是对焦虑症的诊断常识却不是特别清楚,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正确对焦虑症进行诊断才可以更好的治愈焦虑症,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发作的不可预测性

     

     

    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病人在间歇期因担心再次发病而紧张不安,并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症状称预期性焦虑。在发作间歇期,多数病人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

     

    二、发作突然,时间短暂

     

    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此种发作虽历时较短暂,一般5-10分钟,很少超过 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仍如常人,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病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 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常持续1个月以上。

     

    三、发作的典型表现

     

    发作的典型表现常是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像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同时病人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四、早期发现,及时就诊

     

     

    焦虑症对身心伤害极大,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在早期可以通过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若得分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根据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如果经常心里不踏实、紧张、烦躁,常常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或者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担忧,自己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若感觉自己有易激惹、易怒、经常抱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浅、睡觉容易惊醒、多梦、梦魇的情况,应及时就诊。经常突然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症状,常感觉疲劳、坐立难安,应立即就诊。

  • 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即坐立不安、失眠、呼吸紧迫、多汗、皮肤潮红或苍白、心悸等,焦虑症患者时时刻刻都处在警惕的状态。对待周围的人或事物小心翼翼,影响工作和睡眠,会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信心,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亲人或是财产。

     

     

    一、急性焦虑


    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内心焦灼、惊恐或激动,由此而产生幻觉和妄想,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急性焦虑发作一般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病程一般不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趋于缓解。急性焦虑患者几乎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睡眠障碍,大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惊醒,常伴有噩梦,醒时不安宁,醒后感到很恐惧。

     

    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常会伴随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如患者感到心跳得像要爆炸似的,觉得心脏快要跳出来,不时地出现心悸、心慌,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厥。由于过度呼吸导致血中碱性成分增加,而发生手足麻木和头部发胀,以至出现肌肉颤动。患者也可以有胃肠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感、腹痛、大小便紧迫感、腹泻或便秘等。另外,患者还可以出现震颤、多汗、阳痿、早泄、月经失调和性欲缺乏等症状。

     

    二、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症其焦虑情绪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其焦虑程度也时有波动,老年慢性焦虑症通常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慢性焦虑症有区别于急性焦虑症的表现,多表现为焦虑情绪,对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患者总是担心、不安和害怕,尽管知道是一种主观的过于思虑,也常不能控制,使患者颇为苦恼,另外还有易激惹、对声音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等症状。慢性焦虑症患者的躯体症状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胸闷、吸气困难或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频、尿急、阳痿、性感觉缺乏、月经时不适或痛经、昏晕、出汗、面色潮红等症状出现。慢性焦虑症患者还会出现运动症状,与肌肉紧张有关。有紧张性头痛,在头部顶、枕区有一种紧压感,肌肉胀痛并强直,特别在背部和肩部有轻微震颤,做精细动作更加明显。

     

    三、并发症

     

     

    神经功能调节紊乱;患者经常会感到头昏、头晕、失眠、多梦,晚上睡不着觉或者白天会过度嗜睡,颠倒黑白,感到紧张、压迫,会出冷汗或很多汗,怕冷并怕风吹。

     

    心脑血管类疾病;如对血压的影响,临床常见脑血管病的患者本身不紧张。一旦焦虑、紧张其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消化不良;长期焦虑会引发结肠炎、胃痛、慢性胃炎,患者会经常食欲不振和心里烦燥。有些患者会暴饮暴食,引起肠胃消化不良等症状。

     

    抑郁症;患者过度焦虑,发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抑郁症情况,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 幽闭恐惧症属于恐惧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幽闭恐惧症是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电梯、车箱或机舱内,可能发生恐慌症状,并因出现预期焦虑而产生回避行为的一种心理疾病。幽闭恐惧症患者处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会出现恐慌焦虑的表现,因为幻想到无法逃离恐慌情景而感到恐惧,进而出现焦虑、惊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流汗等生理性反应,严重时会出现窒息、昏眩、有濒死感等。

     

     

    一、幽闭恐惧症原因有哪些?

     

    出现幽闭恐惧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长经历、性格因素、心理压力等,幼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跟幽闭恐惧症的关系很大。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和生物学因素。

     

    教养方式:幽闭恐惧症皆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教养方式有关。如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单一,使其社会理解和适应能力相对较低,难于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
    遗传及性格因素:幽闭恐惧症与人的性格特征有关。比如3岁以前表现胆小、羞怯者,成年以后往往较容易发生社会交往恐惧症,遗传因素在幽闭恐惧症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生物学因素: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触后5-羟色胺能受体超敏感的可能,曾患神经系统病变,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肥胖症等也有影响。


    二、幽闭恐惧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会在密闭空间中发作,常见的有电梯、车箱、机舱、剧场等室内场馆,出现焦虑、紧张等恐惧表现。

     

     

    1、主要症状

     

    进入特殊环境时:包括空旷的广场、拥挤的公共场所、封闭的环境等,如球场、商店、剧场、公路、电梯、公共汽车、火车、黑暗等。表现为紧张、焦虑、惊慌、胸闷、烦躁、失控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脸红流汗等。
    无法控制恐惧心理:总是担心在此场所中,会昏倒、发作某种病症、失去控制,而又无法逃离现场。知道恐惧是过分、不合理、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
    预期恐慌:不接触特定的环境则无任何症状,但病人只要设想进入恐怖处境,就感到紧张不安等。日常会出现预期性焦虑,并产生回避行为。


    2、并发症

     

    焦虑症: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而且患者一般同时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表现。这种焦虑是继发于恐惧内容所出现的症状。
    强迫症:患者后期可能会继发形成强迫性地回避所恐惧场所的想法以及行为。
    伴有广场恐惧的急性焦虑发作:幽闭恐惧症被普遍认为是广场恐惧症的反例,恐惧症患者会害怕待在群众当中,并出现急性的紧张、焦虑、心慌、胸闷发作。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恐惧的咨询个案 ​

     

    志​明是个​刚上初一的​男生,​一张稚气的​脸上还有着小学生​的痕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中学​生​却显得格外的沉默,​在班上​很少说​话,一说话就会脸​红,无论​跟谁说话都​是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握着,​一​副做错事​的​样子。​

     

    一旦老​师上课提问到​他,志​明更​是一副被人虐​待的​样子,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而且志​明​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每​次​有集​体活动​他都会找到​借口不参加,​而且一放学​就回家,​极少​跟同学交流,​同学们都觉​得志明是​一个​很奇怪的​人。

     

    志明也觉得自己​越来越怕​见人,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一和他​人说话就​脸​红,​所以尽​量避免跟人说​话,可是现在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会​觉得​紧张、脸红、心​跳加快,和他​人单独交谈​的时​候,他从来不敢​正视对方,​总在​想“​别人看​到我脸红​会不会觉得奇怪,​觉得好​笑”,​这种心理​负担使他渐​渐​地​产生​了见人就恐惧的心​理,​而这种恐惧的​心​理​也加重​了他见人​脸​红心跳的症状。

     

     

    所​以志​明逃避了所有他能​不参加​的​活动,​在班里也很少跟人​说话,因为​怕人家看​到他脸红。志​明的​父母也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沉默,​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会脸​红,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可​是,志明小时候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小​孩,​见谁​都乐,从来​不怕生,可不知道​怎么​长大了​反​而情况变​糟糕了。​从志​明​的表​现​来​看,他是属于社交​恐惧障碍,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也​时有​发生,​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关系。

     

    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开始关注自我形象,特别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如果过分地关注有时会适得其反,引发社交恐惧。志明就是怕别人看到他脸红,觉得脸红不正常,因为过于关注这一点,而使情况越来越严重。

     

    一、恐惧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恐惧障碍常见表现在初中生中比较多见的有以下几种恐惧障碍:

     

    (1)聚会恐惧

     

    聚会恐惧的人害怕到各种公共场所去,害怕参加各种聚会。

     

    (2)赤面恐惧

     

    这种人在别人面前自感羞愧、愚蠢或笨拙,尤其当众讲话、写字、饮食时,表现得更为明显,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3)动物恐惧

     

    这种恐惧表现为惧怕猫、狗、鼠、昆虫等动物,而且往往只是害怕某种特定的动物。

     

     

     

    (4)境遇恐惧

     

    主要是指害怕登高(恐高)、临渊、黑暗、暴风、雷电等,而且对所害怕的对象目标恒定,从不改变。

     

    (5)异性恐惧

     

    这种情况尤其多发生在青春期,其表现是对异性感到惧怕,不敢与异性交往,并常常采取竭力回避的态度。

     

    (6)对人恐惧

     

    这种情况也是多起源于青春期,起初与某些人在一对一的社交处境下产生强烈的恐惧,恐惧发作时可伴有头晕、恶心等,慢慢地这种恐惧泛化到所有的陌生人,甚至熟人身上,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与世隔绝开来。

     

    (7)学校恐惧

     

    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害怕去学校,害怕参加考试,害怕当众出丑;

     

    二是如果强迫他们去学校,他们会产生焦虑情绪和焦虑性躯体不适;

     

    三是倘若同意他们暂时休息不去学校,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四是有学校恐惧的人多数是较为优秀的学生。

     

    (二)恐惧的成因

     

    关于恐惧的起因有很多种说法,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遗传因素

     

    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有恐惧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因此,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性格因素

     

    有恐惧障碍的人性格通常比较胆小、内向、羞怯、依赖性强、自卑等。

     

    第三,过去的经历

     

    尤其是童年经历。很多人在以往的经历中,尤其在儿童时期,有过强烈的创伤性体验,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被遗忘,但在后来遇到类似事件时,受到了条件性刺激,这种创伤又重现出来,重新唤起了恐惧反应,从而患上了恐惧障碍。例如动物恐惧,就有可能是在童年时期被动物攻击或者目睹别人被动物攻击,因此在后来见到这种动物就会不由自主地恐惧

     

    二、恐惧的心理疏导策略

     

    对于恐惧障碍的心理疏导要视其恐惧的对象和程度,如果像恐高、恐惧动物等对其生活没有特别严重影响的,一般只要当事人不处于恐惧情境中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是一些如学校恐惧、社交恐惧等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我们就要适当地加以辅导和疏导。

     

    对焦虑障碍的心理辅导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恐惧障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主要还是运用一些综合的调节方法来帮助有恐惧障碍的学生,比如运用行为疗法并结合认知疗法来进行。

     

    (1)帮助恐惧者学会运用系统脱敏疗法来进行自我调节

     

    具体的操作方法分四个步骤:

     

    ①与当事人倾谈,了解引起其恐惧的具体刺激情景;

     

    ②将恐惧的反应症状由弱到强排成等级;

     

    ③学习一种或数种与恐惧反应相对立的松弛技术,也就是说,让当事人默想其恐惧情境之后,让其学会放松的方法;

     

     

     

    ④使松弛反应逐步地随着由弱到强的焦虑刺激而出现,使两种互不相容的反应发生对抗,从而抑制恐惧反应。

     

    (2)帮助恐惧者学会运用建设性发泄法进行调节

     

    这种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场景训练,增强患者应对困难和危险的适应能力。在训练中,要让患者从理论上先适应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宣泄一部分恐惧情绪,并向他人学习一些有益的经验。

     

    应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排除部分恐惧情绪、训练日常心理承受能力,一般作为先导疗法或同伴疗法。这种方法其实是利用了模仿。

     

    开始的时候先让有恐惧障碍的学生观察其他学生或成年人在其恐惧情境中谈笑自若的情景。这样数次后,就鼓励学生逐渐接近引起其恐惧的对象,最后达到直接与恐惧对象接触,如同示范者所做的那样。还有,向学生展示有关真实情况的图片或照片也是常用的方法。

     

    (3)帮助恐惧者学会通过心理分析法进行调节

     

    这种方法在部分恐惧者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它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倾诉和回忆,帮助他们自己找出早年重大挫折和创伤性的生活事件,分析出他们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使之上升到意识层次,让患者学会“领悟”。在他们了解了自己恐惧的原因以后,让其认知重构,从而达到缓解恐惧情绪的目的。

     

    (4)帮助恐惧者调节认知

     

    部分恐惧者是因为头脑中所存在的不合理认知而导致恐惧障碍的发生,例如,有些社交恐惧者就是因为觉得自卑,觉得自己不能像其他人那样侃侃而谈,就会害怕见人,不敢与人相处,最后甚至发展到足不出户。

     

    这些都是由于他们的不合理观念所导致的,因此,在辅导的过程中,可先针对他们的不合理认知进行纠正,然后建立合理认知,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障碍,进而克服。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一、焦虑和抑郁有什么区别?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的核心;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基本表现,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的精神障碍,心情郁闷和兴趣减退是抑郁症的核心。焦虑症和抑郁症如果同时存在,既可以诊断为抑郁症,又可诊断为焦虑症。区别的关键是看这两种症状是否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状态。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该原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从发病年龄上看,抑郁症可发于任何年龄的人群,而焦虑症多见于35岁以上的中青年,尤以老年人为居多。抑郁症患者对亲人、朋友表现的很冷淡,甚至毫无感情,对以往的爱好兴趣丧失,这是与焦虑症患者的显著区别。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害怕乘坐交通工具等。总之,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是惊恐向上的。

     

    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1.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

     

    2.应有下列症状中的至少4项:1)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下降或缺乏。2)精力明显减退,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的疲乏感。3)精神运动型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甚至出现罪恶妄想。5)思维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6)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明显减退。

     

     

    3.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以下情况之一):1)社会功能受损。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标准:症状至少持续2周。

     

    5.排除标准:1)应排除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抑郁。2)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应注意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 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其可以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症状,因为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多在各个脏器,所以就有了心脏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多数患者表现并不是非常的典型,所以往往以某个脏器的表现到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等各个科室就诊,但因为患者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所以也就造成诸多困扰,疾病本身和反复就医使得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如此反复,对患者本人以及家庭造成了许多的困扰。

     

     

    神经官能症患者对自身没有充分认识,反复就医又查不出原因,使得家属也深受其苦,有许多家庭因为神经官能症被折磨的几近崩溃,严重困扰着患者本身及家庭,严重者甚至危及到患者所在的圈子的各个角落,单位、社会、朋友等。

     

    神经官能症本身多有诱因,比如某件不能被理解的事,使得患者出现诸如失眠、焦虑、抑郁、惊恐等各种情绪障碍的应激,从而继续发展为躯体表现,再导致反复就医。

     

    所以如何预防神经官能症呢?

     

    1.心态——乐观向上

     

    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性格,是避免出现情绪障碍的关键因素,不是笔者一句话说乐观豁达就乐观豁达的,但妥善处理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事件,理性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挫折挑战,才能更好地避免走入情绪陷阱,避免出现神经官能症。

     

    2.阳光——走出去

     

    阳光可不是简单的晒太阳,阳光可以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走出去,走向大自然,领略自然之美,让自己在有生之年看到更多的美景,看到更多趣事,了解更多风情,才能让有限的大脑祛除阴霾,充满阳光,避免走向情绪应激甚至情绪障碍。

     

    3.运动——动起来

     

    动起来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运动导致大量的激素释放入血,也是可以让人高兴起来的。运动不局限于室内,更提倡走出去的动,爬山、郊游、骑行等等,运动的同时会有更多的美好事物映入大脑,是避免情绪障碍的一大利器。

     

     

    4.美食——享受生活

     

    好多人说,吃的美食多了不就胖起来了吗?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需要身体健康,更要心理健康,还要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而美食则是社会交往的良好载体。美食可以让人快乐起来,比如被称为快乐食物的香蕉,食用以后会释放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让人快乐和兴奋,所以,吃货的世界始终充满阳光,只有会吃,才会享受生活,才能拒绝思想上的阴霾。吃多了,动起来走出去就是了。

     

    除了心态和性格是我们不能决定的,阳光运动和美食堪称避免情绪障碍的三大杀手锏,如果你觉得不高兴了,或者有人说咱是神经官能症,试着走出去、动起来、吃起来,或许,不需要更多的心理治疗或者药物治疗,你也可以生活的更好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直到那一天,我的世界被焦虑和失眠所笼罩。每天晚上,我都会被恐惧和不安所包围,无法入睡。白天,我也无法集中精力,总是感到疲惫和无助。我的生活被这两种疾病所控制,直到我遇见了晏医生。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我与晏医生进行了交流。起初,我对这种方式持怀疑态度,但晏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在他的指导下,我重新开始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米氮平。这些药物帮助我控制了焦虑和失眠的症状,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平衡。晏医生还建议我进行一些放松和调理的方法,如深呼吸、瑜伽和冥想,这些都对我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在,我已经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了。虽然焦虑和失眠仍然存在,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它们。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平台为我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我非常感激晏医生和这个平台。

    焦虑失眠综合症就医指南 焦虑失眠综合症就医指南 焦虑失眠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焦虑和失眠。易感人群包括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有过创伤经历的人群等。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药物治疗: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等抗焦虑和助眠药物; 2.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放松训练; 4.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5. 自我管理:学习应对焦虑和失眠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

  • 考试焦虑症是学生在考试前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考试时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记忆和思维,影响考试成绩。长期焦虑可能转化为慢性焦虑,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引发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治疗考试焦虑症需要去除焦虑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心理调节手段。常见的心理调节方法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等。团体心理辅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我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最近遇到了一个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我的孩子在寒假期间和爷爷玩得非常开心,整天黏在一起,什么也不让爷爷做。开学后,孩子总是念叨找爷爷,甚至在学校里跑回家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孩子和爷爷分开了,但是现在孩子不愿意进教室,每天送学校都很费劲,闹一会脾气没人理一会自己就什么事没有了。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功能联系了一位儿科医生。医生听完我的描述后,首先安慰了我,并告诉我这可能是分离性焦虑症的表现。医生建议我带孩子去做一些心理治疗,并且要多关心和关注孩子,适当满足他的小要求。医生还提醒我不要让孩子过多地依赖爷爷,避免老人惯着孩子。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给他一些小奖励和玩具。虽然一开始孩子还是很抵触上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和规则。现在,孩子已经能够正常上学了,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

    分离性焦虑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分离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对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的过度依赖和分离时的强烈焦虑情绪。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出现,尤其是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 推荐科室 儿童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多关心和关注孩子,适当满足他的小要求; 2. 避免让孩子过多地依赖老人或其他人; 3. 带孩子去做一些心理治疗; 4. 给孩子一些小奖励和玩具,鼓励他独立和自信; 5.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我曾经是一个快乐、自信的女孩,但自从被诊断出双相焦虑后,我的生活就像一场噩梦。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不知道自己会是哪种状态:高涨的、兴奋的,还是低落的、绝望的。这种不确定性让我感到非常恐惧和无助。

    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控制我的情绪:瑜伽、冥想、心理咨询,但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直到我遇到了帕罗西汀,这种药物改变了我的生活。它帮助我稳定了情绪,减少了焦虑和抑郁的发作。

    然而,最近我发现自己需要续开帕罗西汀的处方。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不想去医院排队等候,于是决定尝试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并成功续开了我的处方。

    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和高效。医生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情况,询问了我的用药历史和当前的症状,然后给出了合适的建议和处方。最重要的是,我不需要离开家就能完成所有的流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避免社交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现在,我可以安心地继续我的治疗了。虽然双相焦虑仍然是我的一部分,但有了帕罗西汀和在线问诊的支持,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管理我的症状,过上更正常的生活。

    双相焦虑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双相焦虑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易感人群通常是青少年和成年人,尤其是有家族史或经历过创伤的人群。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 2. 参加心理治疗,学习应对技巧; 3. 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 4. 避免过度使用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 5.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保持社交联系。

  • 我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自从3月份在红桥区的一家心理医院做了心理CT,检查结果显示我患有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我的生活就被打乱了。每天早上醒来,我都感到一股无名的压力,仿佛全世界都在对我施加压力。这种感觉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甚至连最简单的日常活动也变得困难重重。我试图寻求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去医院面对面咨询医生。于是,我开始尝试线上问诊,希望能找到一些解决方案。

    我在一个互联网医院上预约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开始了我的治疗之旅。起初,我对这种方式持怀疑态度,担心医生无法真正理解我的问题。然而,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发现他们非常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给我开了解郁丸,还提供了一系列非药物治疗建议,包括作息规律、增加户外运动、增加社交、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实施;同时配合正念冥想、呼吸、或者瑜伽等放松练习。这些方法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有效。通过坚持这些习惯,我逐渐恢复了自信和活力。

    解郁丸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医生说它的效果有限,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一些改善。每天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一天三次,一次1袋,我的心情变得更加平稳,焦虑的感觉也减轻了不少。当然,药物治疗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的问题,我建议你不要犹豫,尽快寻求专业的帮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多优秀的医生和治疗方案等待着你。记住,你并不孤单,有人愿意倾听和帮助你。

  • 假焦虑症的症状包括担忧过度、恐惧回避、心悸胸闷、易激惹以及肌肉紧张,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当大脑皮层持续兴奋,神经递质失衡时,个体可能会出现过度担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植物神经活动亢进,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并可能导致回避行为;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会使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激动;肌肉紧张则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导致肌肉持续收缩。针对这些症状,建议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评估测试,必要时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我一直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直到最近开始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每天早上醒来,我总是感到一股莫名的焦虑,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这种感觉让我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连日常生活也变得困难重重。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这种情况,但似乎都没有效果。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出于尝试的态度,我决定在线上寻求帮助。通过简单的注册流程后,我被分配到了精神科的李医生。起初,我对这种线上问诊方式持怀疑态度,但李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很快打消了我的疑虑。

    在与李医生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与轻度焦虑有关。李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虽然我不能在这里透露具体的药物名称,但我可以说这些药物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我已经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也恢复了正常的节奏。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对于像我这样忙碌的人来说,线上问诊无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选择。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尝试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方式。

    轻度焦虑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轻度焦虑的常见症状包括心烦、总往不好的结局上想、惶恐不安等。易感人群主要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人群。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2. 学会放松和自我调节,例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3. 如果必要,可以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5. 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 春节的团聚总是让人倍感温馨,但节后的离别却常常让人心生感慨。尤其是对于老年父母来说,面对儿女的离去,更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影响身心健康。

    分离性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对亲人分离的极度恐惧和不安。这种情绪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尤其是那些与儿女分隔两地、长期缺乏陪伴的老人。

    分离性焦虑的常见症状包括:

    • 情绪低落,易怒,焦虑不安
    • 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
    •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 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等
    • 原有慢性疾病加重

    那么,如何帮助父母应对分离性焦虑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 多陪伴:尽可能多陪伴父母,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
    • 保持沟通: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父母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父母症状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此外,以下方法也有助于缓解分离性焦虑:

    • 进行深呼吸练习,放松身心。
    • 进行冥想,缓解焦虑情绪。
    • 进行适度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父母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晚年生活。

  • 我父亲的健康问题始于两个月前,当时他因失眠和食欲不佳被诊断为轻度焦虑。医生开了黛力新和度洛西汀,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起初,父亲的症状有所改善,食欲恢复,睡眠也变得更好。但是,最近他偶尔会出现肚子不舒服和食欲不振的情况。今天,他甚至因为呕吐去门诊输液。医生建议我们先排除胃部疾病的可能性,明天带他去做胃镜检查。虽然我担心父亲的健康,但我也很感激医生能够在网上为我们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避免了不必要的外出和接触风险。

    轻度焦虑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轻度焦虑的常见症状包括失眠、食欲不佳、肚子不舒服和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定期服用医生开的药物,如黛力新和度洛西汀;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3.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和焦虑; 4.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 我从小就很胆小,总是害怕黑暗和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恐惧并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强烈。尤其是在我父母开始给我施加高压学习环境后,我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每天晚上,我都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笼罩,总感觉有人在我身边,摸我的脚,或者是盯着我看。这种感觉让我无法入睡,整夜都在恐惧中度过。

    白天,我也会经常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在考试时。每次老师走近我,我就会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完全无法集中精力。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三个月,我的父母非常担心,于是带我去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

    医生很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问诊和检查。最后,医生告诉我可能是分离性焦虑引起的,并且建议我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还提醒我,虽然我现在的症状很像神经分裂症,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才能确定。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接受治疗,并且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压力。现在,我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恐惧和幻觉。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分离性焦虑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分离性焦虑的常见症状包括:恐惧、幻觉、睡眠障碍、学习压力过大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 推荐科室 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2. 适当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 3.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4. 增加社交活动,避免孤独; 5.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