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类丹毒科普

类丹毒科普
发表人:住院医师鲁凡

类丹毒是猪丹毒杆菌经皮肤伤口引起的类似丹毒损害的感染性皮肤病!多见于有外伤史的从事于畜牧业相关的执业者。一般潜伏1-5天。长发于手部,初为红点,逐渐扩大为紫红色肿胀斑,境界清楚,类似丹毒,不化脓和破溃,胀痛,皮温升高,瘙痒。可伴发骨膜炎或关节炎。治疗上一般青霉素敏感,每日200万~300万,病程2-3周。局部热敷或10%鱼石脂软膏外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丹毒是什么样的疾病到现在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很多的人之前并没有了解丹毒,对于丹毒的治疗方法更是一无所知。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都在想要了解,我们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和丹毒治疗方法有关的内容。

    丹毒是由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皮内或粘膜内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下肢和头面部,有接触传染性。临床可见炎症呈片状红疹,鲜红似玫瑰色,周围界限清楚,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除去压力,红色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 丹毒是由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皮内或粘膜内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下肢和头面部,有接触传染性。临床可见炎症呈片状红疹,鲜红似玫瑰色,周围界限清楚,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除去压力,红色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呈棕黄色,红肿边缘隆起,高于正常皮肤。有时可发生水泡,呈烧灼样疼痛,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血液常规化验可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加。下肢丹毒常和足癣、血丝虫病有关。故预防本病应积极治疗足癣,防止蚊虫叮咬传播血丝虫病,并且防止接触丹毒病人的病灶。

    中医称本病为丹毒,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有“抱头火丹”、“内发丹毒”、“流火”等名称。本病因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损伤,毒邪乘隙侵入而成。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方1 鲜芦根汁

    组成:鲜芦根2 000克。

    用法:鲜芦根洗净,榨汁,分次当茶饮,每次1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初起,色鲜红,伴畏寒,发热头痛,口干,舌红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241

    方2 马齿苋菊花粥

    组成:鲜马齿苋60克,菊花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鲜马齿苋洗净切碎,粳米淘洗干净一同人锅加水l 000毫升,文火煮成粥;取霜降前菊花烘干研成粉。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3次,连服数天。

    功效:清热解毒,泻肝利湿。

    主治:丹毒急性期,病变部位较局限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98

    方3 拌马兰头

    组成:马兰头500克。

    用法:马兰头洗净,人沸水中烫数分钟,取出略挤,切碎,加入香干末糖、盐、味精、麻油拌和食用,其水代茶饮,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丹毒急慢性期均可食用。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赤小豆苡仁汤

    组成:赤小豆100克,苡仁100克。

    用法:赤小豆、苡仁浸泡半天,加水500毫升,文火煮烂,分次服用,每日3次。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丹毒下肢肿胀明显,或伴水泡。

    方5 茯苓红花粥

    组成:茯苓30克,苡仁30克,红花5克。用法:茯苓、红花熬汁去渣,加入苡仁、大米若干,用文火煮成粥,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健脾利水,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丹毒,皮疹色暗红,舌紫苔薄。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丝瓜银花饮

    组成:老丝瓜500克,银花藤100克。

    用法:上药洗净,加水1 000克,熬汁去渣代茶饮,每次2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慢性丹毒。

    以上就是关于丹毒的治疗方法的介绍了,看了这么多和丹毒有关的内容,我们大家一定要认真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疾病,这些疾病我们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对于大家来说,疾病是我们大家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好好的了解疾病,做好预防工作。

  • 作者 |  周纡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第一集就讲到两位中医为同一位患者开出不同的药方,患者着急治病,同时服用,结果导致当即丧命。这个情节让不少观众产生疑虑:难道医生给患者服用了毒药?

     

    其实,剧中两位中医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是一致的,开出的药方也不乏“补中益气汤”这样的名方,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这就需要谈到中医方剂的配伍禁忌,简单地说,就是从中医的观点看,有些药禁止一起用,否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增加毒性,最常见的就“十八反”“十九畏”。就像剧中赵闽堂所说:“中药讲究的是十八反、十九畏,相生相克,配伍严谨,切不可胡乱来。”

     

    十八反歌诀,最早见于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说的是甘草不能与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三味药同用;乌头不能与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五种药同用;藜芦不能与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六种药同用。

     

    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代刘纯《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这两个歌诀流传甚广,多年的实践可见,“十八反”“十九畏”确实有一定道理,如甘遂与甘草合用,可能会增加毒性;川乌草乌是祛风湿、温经止痛的,不应该与清热凉血的犀角同用。但有关这方面的争论在中医界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些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药物配伍在不同个体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所以还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情况做出判断。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自身的偏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只要辨证准确、合理配伍,药物在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是不会损伤身体的;而如果辨证错误、配伍失当,即使用药看似平和安全,也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产生不好的效果。

  •  

    活着,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曾接诊过很多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喝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去喝百草枯,要知道,这种除草剂的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事实上,我们一直非常害怕抢救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大家心里都清楚,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百草枯对人体有巨大的伤害,4-6g的百草枯,即可以致死。

     

    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还没有一种特效药能解百草枯的毒,所以你可以想象,如果喝下了这种除草剂,后果将是何等的严重。

     

    每一个喝下百草枯的患者,都有着极大的肉体和心理痛苦,百草枯对人体有剧毒,它会引起严重的消化道腐蚀,导致胃肠出血,穿孔,会引起肝肾等多器官衰竭,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会导致肺纤维化,呼吸衰竭。

     

    而内心的痛苦,如同一块压在心头的重石,是的,要是真的活的好好的,谁又愿意去喝百草枯,若不是万念俱灰,若不是被逼到死角,谁又会这么做呢?

     

    32岁的小娟,一名普通的电力机车厂工人,先后经历了家庭变故,疾病折磨,丈夫因为有了外遇与她离婚,父亲罹患晚期肺癌,四年前离开人世,而两年前自己也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先后经历了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内分泌药物治疗,沉重的医疗负担让她一贫如洗,更糟糕的是,仅仅两年的时间,复查的时候,肿瘤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

     

    活着,从来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可是厄运接踵而至,她试图抗争,到最后才发现,还是无力回天,是的,她一无所有了,她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将会在巨大的痛苦中走向死亡。

     

    可是,她的哥哥却说,她真的太傻了,她以为百草枯能让她远离痛苦,却不知道,即便只是喝了一口,自己也因此承受从未有过的痛苦,曾经,在她手术,放化疗的时候,经历的那些痛苦,在百草枯引起的不适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

     

    喝下百草枯的患者都想一了百了,但每个人都会后悔,因为百草枯引起的巨大不适,虽然结局已经注定,但整个过程却漫长而痛苦。

     

    她对哥哥说,我真的很难受,你求医生,给我用点药让我快点走吧,我谁都不会怪的。

     

    她从急诊科被转入重症监护室,三天后陷入昏迷,我们无奈地告诉她的哥哥,她已经出现呼吸、心脏、肝肾等多器官衰竭,我们已经尽力了,最终的结局,依然是那四个字,人财两空……

     

    就让她安静地走吧……她的哥哥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最终在谈话记录单上签下了,放弃一切治疗,一切后果自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丧尸药”(也成“浴盐”)并非指某种特定的毒品,而是一类化学成分为卡西酮类的合成兴奋剂,因其外观看起来与我们平常洗澡时用的浴盐类似,容易伪装。并且在2012年5月26日美国美国迈阿密“啃脸男”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故称为“丧尸药”。

     

    “丧尸药”(“浴盐”)是什么?

     

    甲卡西酮是卡西酮类的衍生物,一种化学合成类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其中4-甲基甲卡西酮和亚甲基二氧毗咯戊酮是“浴盐”中最常见的成分,通常为白色或者类白色粉末,但也会被制成各种颜色的片剂和胶囊贩卖,味道类似鱼腥味,遇水易结块。

     

     

    最常见的吸食方法是鼻吸,其次为口服、静脉注射、烟吸、直肠给药等滥用方式。静脉注射1~2分钟就能快速起效,服用后易引起欣快、感觉轻盈、精力旺盛、刺激等,与可卡因、苯丙胺(冰毒有效成分)、迷幻药等相似,但兴奋功能比可卡因强13倍。

     

    “丧尸药”( “浴盐”)的成瘾性临床研究表明,“浴盐”在吸食者首次吸食或连续几次吸食后都不会出现很强的生理成瘾症状,但在心理上易形成高度成瘾,有苯丙胺类似的戒断症状。

     

    丧尸药”(“浴盐”)有哪些危害?

     

    英国国家成瘾中心中心调查资料显示滥用4-甲基甲卡西酮的人67%过量出汗,51%感觉头痛 43%感觉心悸,27%感觉恶心 ,还有 15%的人手指变凉或变蓝,该物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甚至造成死亡。2010年,该毒品在英国和爱尔兰已至少造成37人死亡。

     

     

    长期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可产生广泛的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胃肠道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以及类似早期帕金森病症状的震颤、颈肩僵硬和动作灵敏度下降精神表现主要有:烦躁、易怒、攻击性加强、短期记忆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妄想。过量使用4-甲基甲卡西酮可引起心肌发炎,导致猝死。亚甲基二氧毗咯戊酮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诸如剧烈头痛、妄想、焦虑、惊厥、甚至忧郁症等。

     

    在美国,服用“浴盐” 而失去控制的案例也时有发生。2011年因滥用浴盐寻求医疗救助的病例迅速增加至6138例,比起2010年增加了20多倍。在日本,2012年6月爱知县警方在名古屋市查获了一批自动售货机。这些自动售货机里装满了新型毒品“浴盐”,被摆放在名古屋市的大街小巷里。东京地区短短5个月内,就有94人因吸食这种毒品被送往医院急救,而同期因吸食其它毒品送往医院急救的只有11人,可见“浴盐”比起其他毒品药效竣猛。吸食“浴盐”的多为20~30的年轻人,不仅对自身的健康伤害之大,引发的暴力事件对社会治安同样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警惕。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