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足坏疽在临床上是糖尿病比较严重的一类并发症,按照 Wagner 的分级情况已经属于五级,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个级别,多表现在肢体的远端出现坏疽坏死的情况,发生糖尿病足坏疽往往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的,而导致糖尿病足坏疽还分为三种情况,其中包括: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以及气性坏疽。
干性坏疽糖尿病足坏疽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原因在于肢体远端出现了严重的缺血状态,长期的缺血会导致组织坏死并且逐渐变为干燥的情况,形成坏死的干燥部分称之为"干性坏疽",是糖尿病足坏疽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湿性坏疽同样是糖尿病导致肢体远端逐步的坏死,同时会伴有瘀血而形成的坏死组织逐渐溶解,致使坏死的组织周围和附近出现较为明显的发黑,肿胀,热痛以及炎性反应,严重者会出现水肿,逐渐的扩散可导致感染大范围的进展,最终形成湿性坏疽,是糖尿病足坏疽发生原因比较严重的的一种。
这类坏疽在糖尿病足的患者当中发生几率不是很大,往往是由厌氧菌感染或者是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比较少见,糖尿病足坏疽还是以湿性和干性坏疽最为常见。
总结,糖尿病足坏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的治疗可以避免截肢及其引起严重的循环衰竭的问题,查找引起糖尿病足坏疽的原因,然后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相信会得到一定的好转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致残率、致死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如果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糖类的摄取,有的患者会因饮食中的糖类无法估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戒掉了,就会造成营养素加速流失。因此,我们该如何保持一边的摄取营养一边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呢?在平时我们除了“少吃精制糖”、“控制糖量”,以外,还应该从饮食、运动、治疗等一起控制血糖,还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因此就要树立正确的营养摄取观念,轻松地应对血糖的控制。
为了预防肾脏发生病变,我们就要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症状,并且适量的摄取蛋白质。因此我们除了控制糖的摄入量,还要适当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适量的摄取蛋白质的含量也是保护肾脏和预防肾脏发生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神经病变,若是因为我们疏于预防和照顾,如果病情出现恶化就难以复原,甚至还会面临截肢的命运。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多尿的症状,就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大量流失。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就会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因此就会引发贫血的症状或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重保护手和足部外,还要适量的摄取锌、铬、镁、钙等矿物质。我们还要补充体内流失的维生素B12.
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的血糖升高就会对末梢神经的微血管造成一定的伤害,明显的症状就是眼部会出现问题会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未来预防视网膜发生病变,在平时除了积极控制血糖与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对眼睛的保养。在平时可以多摄取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素,比如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也会因为多尿导致体内的钙、磷等元素流失,胰岛素分泌的不足对造骨细胞的活性也有很大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如果要预防骨质疏松,在饮食中要及时的补钙,也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3。
糖尿病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多注意,就可以起到预防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出现的症状有视力下降,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白内障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调养,预防并发症。首先,控制饮食。其次,戒烟戒酒。锻炼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最后,做好筛查。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的。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四肢麻木疼痛,餐后低血糖等等。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仔细调养,预防并发症,接下来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预防并发症的几个方法吧。
1、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饮食原则,低糖,低脂肪,低盐,中等蛋白质,高纤维,少量的膳食。平衡指的是热量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病人需要根据体力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2、戒烟喝酒
戒烟应该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吸烟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冠心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此外,酒精的控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
3、锻炼运动
日常运动不是辅助疗法,它是治疗肥胖症的主要方法。运动后必须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锻炼效果在24小时后消失,所以每天必须锻炼半小时。锻炼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走,上下楼梯,游泳,乒乓球等,可以因人而异。
4、严格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因此,患者应及时监测血糖、饮食、运动或用药,最终控制血糖。如果觉得眼睛不舒服必须定期做眼部检查。
5、做好筛查工作
对于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是要了解糖尿病的具体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一般来说,这些并发症会发生在1型糖尿病确诊5年后,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5年后及时筛查。糖尿病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筛查心血管疾病。
现如今,糖尿病的人数在逐年的增加。大家亲朋好友中应该会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患有糖尿病,就意味着要长期的治疗。随着医疗发展,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寻求着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的治疗方法中,可以选择口服药物、胰岛素、饮食、运动。并且每天都要监测血糖的变化,记录血糖的变化趋势及规律,防止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或者血糖过高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给我们带来的不但是经济上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身体上的痛苦,及生活饮食习惯上的被迫改变。
目前,有研究发现易患人群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
除了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外,大部分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年龄是易患因素中的一种,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脏器功能在逐渐的减退,包括胰岛功能在内,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失去平衡,血糖超过正常的波动范围,发生高血糖。这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
肥胖或超重的人越来越多,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紊乱导致的过多脂肪的堆积,给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体现在各个方面。据研究发现,肥胖的人易合并糖尿病,由于肥胖导致细胞表面的受体敏感性下降,信号传导障碍,形成了高血糖。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患病机制。在临床中,这一特点非常明显。
妊娠期间的正常产检中包括血糖及甲功的检查,由于妊娠期间激素分泌的变化,会出现妊娠期间血糖及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发生。一般在妊娠结束后上述紊乱可恢复正常。在妊娠期间出现血糖升高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加。有巨大儿史的人易患糖尿病,这类人要提高监测意识,注意血糖情况。
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亲属中有患病者,那么该病的患病率会明显的增加。
患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基础疾病的病人,患病率增加,由于这些代谢性疾病有相互影响的作用,糖尿病也是代谢紊乱形成的,所以也会影响糖尿病的患病率。
经常暴饮暴食,爱吃油炸、肥肉、口味重的人易患糖尿病,具体原因未明确,应该与物质代谢中影响胰岛功能有关。平时生活中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抵抗力以及脏器的功能会下降,这也是易患病的原因,包括糖尿病在内。
只要说起糖尿病,我相信生活中的很多人应该对这个疾病都不会感到陌生,而且因为糖尿病的不可治愈性,曾经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恐慌,很多人就在找寻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因此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生活中诱发糖尿病的几个因素:
一、饮食因素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诱发糖尿病。尤其是长期以精米精粉为主食,造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大量丢失也可能诱发糖尿病,因为某些微量无素如锌、镁、铬等对胰岛素的合成及能量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肥胖因素
肥胖是诱发II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要高30倍,且腹部肥胖较臀部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
三、妊娠因素
有人认为多次妊娠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四、体力活动因素
体力活动的减少亦是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力活动减少一方面可引起肥胖,另一方面也可以影响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并使其敏感性减弱。
五、年龄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后患病率开始明显升高。50岁以后急剧上升,高峰约在60-65岁。
六、应激因素
应激是当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影响时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当处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外伤、大手术等应激情况时,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增加,会使部分患者发生高血糖。这些人中部分患者随疾病的好转可恢复正常,而另一部分则成为糖尿病。
经过我对糖尿病诱发因素的详细讲解,您此刻应该明白了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了吧?那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请广大朋友们积极的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多注意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用这些办法来降低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几率。
这是许多糖尿病人都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人体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
其实只有一小部分糖尿病人有家族史,但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是体检时无意间发现血糖高,诊断了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想要了解人得糖尿病的原因,就先要弄清糖尿病的发生机制。糖尿病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慢性病,目前的观点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体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
人体并不是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而是因为人体中的重要器官——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分,胰岛中至少存在三种细胞,A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D细胞是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当胰岛功能正常时,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输送到血液中,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糖,正常人的血糖都稳定的维持在一个范围内,这都是因为胰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旦胰岛出现了损伤,胰岛功能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减少,都会产生糖尿病。
其中,胰岛素绝对不足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原因,即胰岛受损,β细胞功能完全破坏,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几乎产生不了胰岛素,只能靠“外援”(注射)来获得胰岛素,以便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
而当胰岛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相对不足,就会出现2型糖尿病。
所以,可以这样说,以目前的技术,1型糖尿病还没有很好的预防手段,因为绝大多数都是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如病毒感染、药物等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引起发病。遗传与免疫无法改变,所以防治的难度很大。
而2型糖尿病占了大约80%以上的人群,它的发生因为与后天的环境因素有极大的关系,所以,目前认为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只要改变环境因素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环境因素,主要是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比如进食过多、运动过少、经常熬夜等等。
改变环境因素,主要还是要从以上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长期高油高脂高糖饮食等等。
建议平日要控制饮食,尽量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粗细搭配,坚持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粗粮、绿叶蔬菜等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限制高糖食物、高油食物的摄入,比如含糖量很高的饮料、甜品及糕点或者肥肉等等。
因为长期摄入这种食物,一方面会增加胰岛的负担,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热量超标,引起肥胖或腹部肥胖,而肥胖很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所以,管住嘴巴是保持正常体重的不二窍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持运动。
现代人吃得好,但是动得少,以前干体力活的占大多数,吃得也是粗茶淡饭。
但现在人的生活大多反过来了,想吃的都能吃到,但是动的却越来越少了,而且还有很多是脑力劳动者,运动量就更少了。
所以在闲暇时间,最好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的“动”起来,不仅能甩掉肥肉,让多余的热量消耗掉,还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建议平日加强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劳动或者体育锻炼,运动的方式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比如慢跑、快走、打球、跳广场舞、打太极等等,实在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在家跳跳健美操,打扫打扫卫生,多动一动,对于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除了积极运动,还要戒烟戒酒,不要经常性熬夜,保证良好休息和睡眠,注意保证良好情绪,减少生活的压力,这样也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人之所以会得糖尿病,并不是人体内缺少什么而造成的,应该说是胰岛出现损伤,胰岛功能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减少,都会产生糖尿病,而这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无法去改变遗传因素,但对于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就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患者认为糖尿病的并不会给患者本身带来实质性的伤害,认为糖尿病只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甚至放任病症不管,任由其发展。
可是糖尿病真是如此吗?糖尿病在它普遍常见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危害。
糖尿病可不仅仅只是糖多而已!如果在患病之后不及时的对症下药或者治理不当,任其发展起来的话极有可能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末梢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足病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安全的病症。
1. 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患者血液中的糖分逐渐上升,不断的在侵蚀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血小板大量的聚集在血管受损的地方,时间一久,便形成了一种叫做血栓斑块的东西,血栓斑块会引起血管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患者患上冠心病、心绞痛、脑梗等极难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
2. 末梢神经病变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糖含量太高,影响了人体血管的正常血液供给。末梢神经本就距离人体的中枢神经较远,血运供给本就相对较差,加之血糖过高,使得末梢神经对供给血液中的营养吸收效率大大降低,这便会使患者出现发冷、手脚麻木、走路不稳的一系列表现。
3. 糖尿病足病
足部在人体的最下方,血运分布相对较多,而患者血糖升高之后,供给给足部的血液常会出现血液淤积的现象!血液淤积过多加上血液含糖量过高,就会导致患者足部一旦受伤出血,伤口便极难自动愈合,同时还会引起伤口的溃疡及感染。糖尿病足病一旦出现,轻则需要进行手术缝合,重则可能发展成需要截肢处理的严重危害。
以上便是最需要引起糖尿病患者重视的健康安全危害,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病情,不可过度的害怕,但也一定不能轻视了糖尿病。患者在发现患上糖尿病之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身体,听从医生建议采取规范的治疗。
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可以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运动、饮食习惯。不熬夜多运动,控制饮食,少盐少油,努力将糖尿病拒之门外!
国庆节去探望一位多年未见的老邻居,老人家85岁,除了有20年病史的糖尿病之外,身体没有别的大碍,精神矍铄,气宇轩昂,生活巨细都独立完成,极少依赖儿女,我们这些小辈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老人的乐观豁达和顽强的自律精神。
就在我们纷纷对老人表现赞叹敬佩之余,老人却一个劲摇头摆手:快别表扬我了!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年轻时管不住自己,太贪糖了!记得单位每年发5斤劳保糖,十天半个月就让我拌稀饭、喝糖水给吃光了,夏天几乎每天都得1-2根冰棍,参加个婚礼拿回的喜糖也没几天功夫就吃个净光,这不一口气给自己吃出个糖尿病!
吃糖多真能吃出糖尿病?这个说法其实不止是第一次从这位老人口中听说,身边不少得了糖尿病的朋友也有相同的认识。
可真相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糖尿病的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机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导致的。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就是胰岛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胰岛素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分泌不足,一种是作用不足。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多数情况。由于这些抗体的存在,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岛素,1型与遗传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周围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即使分泌,也无法起到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是正常人,胰岛素功能没有问题,它能使血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能量。正常时,进餐后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反,如果用胰岛功能出现障碍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金钥匙或者金钥匙坏了,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无法敲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机体既无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糖比正常人的含量大得多,血液中的糖因此会升高并引起糖尿病。
所以说,患糖尿病,首先是您的胰岛功能出现了问题,没有办法象正常人一样把吃进去的糖分解利用掉,使糖长期地堆积在血液中而导致的,而并不是因为你猛个劲地吃糖给吃出来的。所以,我的这位邻居大爷年轻的时候一定是先出现胰岛素功能的障碍,而他并不知道,还毫不节制地吃糖,当然是雪上加霜喽。
过量吃糖与糖尿病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糖也绝对脱不了干系。众所周知,糖也是产能大户,每克糖能产生4千卡的能量,吃了糖如果不减少其他食物,就必然发胖,造成体脂肪过多,特别是内脏脂肪过多,就会带来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压、血脂上升等的综合效果,胰岛素功能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恐怕要加入糖尿病大军了。
而且单纯的游离糖,它除了能量什么都没有,想要代谢分解掉这点糖,还需要很多维生素帮忙,糖多了必然会造成营养素供需的矛盾,多糖实在是对身体无益。如果你一直大量地吃糖,包括白糖、砂糖、红糖、糖块、雪糕、冰淇淋等,先是不知不觉地会发胖,下一步,很有可能离糖尿病就不远了。
虽然多吃糖不能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反过来的因果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成立,那就是得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少吃、少吃、少吃糖了!那种甜甜香香的糖块、饮料、雪糕等加工类甜品,绝对是糖尿病人的禁区,除了能量,不能给人体提供任何营养素,而那些没什么甜味、但升糖速度很快的精制米面,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米粥、白面条,还包括粘性较大的糯米饭、黄米饭、粘豆包等,糖尿病要尽量少吃。
另外提醒大家,民间普遍认可的大枣、蜂蜜,升糖指数都非常高,大枣甚至超过了葡萄糖,对需要从大枣中补充维生素C的朋友来说非常适合,但糖尿病人就要敬而远之了。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越来越多,网络上关于糖尿病预防的文章铺天盖地,内容的参差不齐很容易让患者进入治疗的误区,从而影响病症的治疗。那到底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糖尿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开始逐年流失,如果不刻意锻炼,肌肉流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到七十岁左右的时候甚至会流失掉50%的肌肉。
而现在多见的2型糖尿病,与肌肉的丢失就有着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为胰岛素想要发挥降血糖的作用的话,就离不开胰岛素受体这个帮手的帮助,而这个厉害的帮手就隐藏在你的肌肉细胞之中。可随着你的你年龄增长和运动量的减少,这个帮手的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离开了帮手的帮忙,胰岛素对降糖的能力也就渐渐下降了。
所以,勤锻炼,保持肌肉活力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急剧上升,每天都在摄入超标的热量,加之过度缺乏锻炼,肥胖也就成了大多数人绕不开的问题。
而你不知道的是,肥胖人群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发人群,想要避免肥胖,有效的预防糖尿病,不如就这样做:谷物为主,少油少盐,饭吃八分饱。
说句实话,你的肠胃对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各类营养吸收消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而因为一些个体的差异,在人体对食物吸收之后,哪些是升糖容易,哪些是不易升糖的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特定的可降糖的食物,食物都会引起升糖,不过是快慢问题罢了。
不过就算是升糖速度慢的食物,也需要你去合理的搭配。
导致糖尿病的诱因有很多,撇开外在看内在,精神世界的活动和糖尿病也有着不浅的联系。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工作量也在频频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养家糊口通宵工作,这就造成了太多紧张、疲累的精神压力。导致患者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无法控制,也就患上了糖尿病。
所以精神活动不可忽视,预防糖尿病,应该由一个平和理性的心态来面对。
糖尿病是一项慢性代谢性疾病,很多患者感受不到明显的症状,但是这就是最大的误导,以为身体没有异常,其实是很容易引起特别难医治的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并发症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血糖没有控制好而引起的,所以如果你患有糖尿病最好是听从医生的嘱托,该吃药吃药,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不吸烟不饮酒、清淡均衡饮食,血糖才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说到糖尿病不得不提胰岛素了,胰岛素能够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带进细胞里,作为一个细胞运作的能量。
我们打个比方比如在皇宫中,水果是葡萄糖,宫女是胰岛素,妃子是细胞。妃子不可能自己去水果摊上卖水果吃吧,于是宫女就从水果摊上买了水果,送给妃子去食用,这就是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因素会导致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而留在血液里,使得血糖高居不下。
第一个原因是体内的胰岛素供应量不足。如果体内的胰岛素供应量不足,葡萄糖没有办法通过胰岛素供给细胞利用,无法被传输就会留在血液中,就会让血糖持续的飙高,最后成为高血糖。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因为自己免疫系统攻击了胰脏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造成的。
第二个原因是胰岛素阻抗。胰岛素阻抗其实和上面所提到的有种相反的感觉,是因为细胞无法合理的运用胰岛素,使得胰岛素不能够有效地代谢葡萄糖,导致葡萄糖滞留血液当中,肾脏无法完全回收就残留在尿液中。
由于细胞无法获得足够能量,身体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它认为是胰岛素不足导致了葡萄糖不被搬运,所以疯狂的产出胰岛素,可是细胞已经对胰岛素反应低落,所以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最后身体会快速消受。
还是上面的那个故事来加速你们理解,话说妃子(细胞组织)长期的被喂食水果(葡萄糖),不仅已经吃腻了,身材也渐渐臃肿丰满,然后又看到了宫女送来了水果,难免会觉得想吐不要再吃了(胰岛素抵抗)。
皇上呢看到了全部的水果都快把国库填满了,以为是宫女太少了,没有能力搬运水果。最后怕妃子饿着,于是就又招宫女来运送水果到妃子宫中。但贵妃实在是不想吃,偶尔的时候吃一两个就已经是极限了。最后就算宫中有大量的水果和宫女,但是贵妃却日渐消瘦。(身体组织无法吸收能量)
这就是糖尿病的形成原因了,大家了解了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人对糖尿病还算了解,但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却知之甚少。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糖尿病并发症,看看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是什么时候出现?如何早发现和早预防?
一、糖尿病都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比较重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比如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脑梗塞等,甚至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本身也会出现糖尿病各种酸中毒等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糖尿病损害最多的,依然是血管,由血管病变衍生出的各种病变是主要的并发症。
二、糖尿病并发症几年的时候会出现?
我理解提问者的意思,糖尿病3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5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10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但实际上,糖尿病确实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高,但绝对没有这样的时间规律可以遵循。
如果我们血糖控制得好,可能我们可以和糖尿病和谐共处一辈子,但如果我们血糖控制的不好,可能我们很快就会被糖尿病的并发症所淹没,无论是你半年还是一年的糖尿病。
三、如何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并不一定有症状,很多人都是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而就诊才发现糖尿病,或者是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所以如何才能早发现糖尿病呢?有人说这样的症状,那样的症状可能是糖尿病,我觉得症状不一定更早,但体检却会比症状更早的发现糖尿病。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体检越来越多,而血糖几乎是每一个患者体检时的必备项目,所以如果你没有体检过,我建议您也要定期监测一下血糖,这样就能最早的发现和识别糖尿病。
看懂了吗?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但如果我们有方法,糖尿病也可以早期发现。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头疼的病痛。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易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血流缓慢,血液供应不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血管堵塞和组织坏死。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常常伴随下肢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微小创伤也可能导致感染和溃疡。因此,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至关重要,而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则是预防足部并发症的关键。
穿鞋不当会增加足部风险
糖尿病患者穿鞋不当会增加足部风险。硬质鞋面和硬质鞋跟会对脚部造成压迫和摩擦,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和溃疡。此外,鞋子过紧或内部有硬物也会对脚部造成伤害。研究表明,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足部病变,轻则出现溃疡、起泡、变形,重则可能需要截肢。
选择舒适柔软的鞋子
为了降低足部风险,糖尿病患者应选择舒适柔软的鞋子。鞋面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棉布材料,避免使用塑料或其他硬质材料。柔软的鞋面可以减少对脚部的压力,减轻摩擦和压迫。鞋底应具有足够的弹性,可以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减轻脚底的冲击力。鞋子的形状应与脚形相符,留出足够的空间,避免压迫脚趾和脚背。
系带鞋更合适
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系带鞋,因为系带鞋可以调整鞋子的松紧度,适应脚部肿胀的情况。此外,系带鞋还可以防止因脚部麻木而导致的鞋子脱落。建议糖尿病患者购买鞋子时亲自试穿,确保鞋子尺寸合适,脚趾、脚背、脚弓等部位都有足够的空间。
特制鞋更适合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市面上有一些特制鞋可供选择。例如,印度医学研究中心制作的“糖尿病人鞋”可以有效预防脱皮和溃烂;德国研究人员设计的“水鞋”则通过在鞋底中央放置水垫,将压力均匀分散到足底各个部位。然而,这些特制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常见的特制鞋包括康复鞋、深口鞋、外部可修改的鞋和矫正鞋等。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针刺样或灼烧样感觉异常,夜间加重,有时难以忍受。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
1.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偏高,导致神经损伤和血管病变,影响神经营养供应。
2. 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和神经。
3. 家族遗传因素,特别是合并肥胖、超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4.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可能导致毒素积累,加重神经损伤。
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治疗需要综合管理,包括控制血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日常保养等。
1. 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药物治疗:针对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可选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 物理治疗:如神经血管治疗仪、超声脉冲治疗等,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
4. 日常保养: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定期修剪趾甲,选择合适的鞋袜等。
糖尿病足部病变的预防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足部病变。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其中,脚部问题尤为突出,尤其是脚烂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文将针对糖尿病引起的脚烂问题,从病因、治疗、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糖尿病脚烂的病因
糖尿病脚烂主要是由高血糖引起的。高血糖会导致足部血管病变,使得足部组织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感染和溃疡。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难以察觉到疼痛和异常,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糖尿病脚烂的治疗
1. 控制血糖:首先,需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方式来控制血糖。
2. 清创处理:对于已经出现的脚烂,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处理。医生会进行清创、负压引流等操作,并定期换药。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去腐生肌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促进新生组织的生长。
3.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给予患者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以控制感染。
4. 伤口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要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划伤脚部皮肤。
三、糖尿病脚烂的日常护理
1. 每天坚持泡脚:用39-40摄氏度的温水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足部状况。
2. 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划伤脚部皮肤,减少感染风险。
3.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压迫脚部,导致足部损伤。
4. 注意足部卫生:每天清洗脚部,保持脚部干燥,预防感染。
四、结语
糖尿病引起的脚烂问题需要患者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并做好日常护理。通过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加强日常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脚烂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治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展开,从血糖控制、局部减压、感染控制、清创和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等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因及危害
糖尿病足溃疡的病因主要包括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和大血管并发症(如外周血管病变、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血糖控制困难,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二、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方法
1. 血糖控制: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2. 局部减压:对于局部压力较大的患者,可通过穿减压鞋、使用减压垫等方法减轻压力,避免足溃疡加重。
3. 感染控制: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4. 清创:对于溃疡部位,需定期进行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5. 改善局部血液供应: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三、糖尿病足溃疡的日常保养
1. 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保持足部卫生:每天清洁足部,避免足部皮肤受损。
3. 选择合适的鞋袜:选择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到摩擦和压迫。
4. 定期检查足部:定期检查足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四、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机构与科室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可前往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等科室就诊。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那么,初期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症状、成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足。
一、初期糖尿病足的症状
1. 血管缺血症状: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毛发脱落、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等。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患肢皮肤出现破损或水泡后感染,可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2. 足部一般症状: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使骨头下陷造成趾间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当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发生劳损时,易致骨关节及韧带损伤,引起多发性骨折及韧带破裂,形成夏科关节。
3. 糖尿病足溃疡分类:根据病变性质,糖尿病足溃疡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足底,血液循环良好,足部温暖、麻木、干燥、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波动良好。单纯缺血所致的足溃疡较少见。神经-缺血性溃疡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消失,足部发凉,可伴有休息时疼痛,足边缘部有溃疡和坏疽。
二、糖尿病足的成因
1. 高血糖: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狭窄、闭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2. 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减退、麻木等症状,容易导致足部受伤。
3. 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
1. 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病变。
3. 保持足部卫生:每天清洗足部,保持干燥,避免感染。
4. 选择合适的鞋袜:选择透气性好、鞋底柔软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
5. 做好足部按摩:每天进行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6. 及时治疗足部病变:一旦发现足部病变,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七种常见并发症及其危害,包括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功能障碍以及糖尿病引起女性外阴搔痒。
一、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性眼病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等,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这些眼部疾病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二、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变及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等。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加重,心脏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包括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会导致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
四、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这些肾脏疾病会导致肾功能不全,严重时甚至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
五、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异常改变,包括足部溃疡、坏疽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
六、糖尿病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性功能障碍主要包括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这些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七、糖尿病引起女性外阴搔痒
糖尿病引起女性外阴搔痒,会导致患者瘙痒难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同时,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并发症,避免病情加重。
立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其中,脚部保暖是秋季养生的关键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足部关节、韧带、骨骼逐渐老化,足弓塌陷,对身体的支撑能力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鞋类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选择凉鞋的建议:
1. 选择软底硬面鞋
老年人穿的凉鞋应以软皮材质为主,鞋底不宜过软。硬底鞋可提供更好的支撑和助力,有助于行走。
2. 选择可调节鞋带或粘扣的凉鞋
可调节肥瘦的鞋带或粘扣凉鞋可避免脚部血液循环不畅,减少脚趾肿胀的风险。
3. 选择防滑性能好的凉鞋
选择带防滑纹鞋底的凉鞋,可减少老人滑倒的风险。鞋跟高度以2-3厘米为宜,提高足底抗震能力。
4. 选择透气性能好的凉鞋
老年人出汗较多,选择透气性能好的凉鞋,可防止脚部真菌感染。
此外,老年人还应注重饮食保健和生活习惯,如适量补充钙质、保持乐观的心态等。外出时,还应准备外套保暖,以防着凉。
那是一个平凡的周末,我带着父亲来到了河南新乡市的一家互联网医院,寻求血管外科专家的帮助。父亲患有糖尿病多年,最近右脚第四趾出现干性坏疽,疼痛难忍。由于地处偏僻,我们只能通过网络与医生沟通。
医生首先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包括糖尿病史、脑梗史以及目前的症状。通过查阅父亲的报告单和片子,医生给出了初步的诊断: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并小溃疡形成。他告诉我们,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病情会进一步恶化。
医生建议我们尽快到大型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他详细介绍了几个北京知名医院的血管外科,包括宣武医院、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等,并告诉我们,如果能够挂上号,前三个医院更为权威。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耐心。他不仅给出了治疗建议,还详细解答了我们的疑问,包括手术费用、术后护理等。他告诉我们,手术疏通血管是最佳选择,虽然风险存在,但成功率大于50%。
医生还提醒我们,要严格控制父亲的血糖,并建议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贝前列素钠片等药物。在饮食方面,医生建议我们采取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适当增加瘦肉和鸡蛋。
虽然父亲的病情严重,但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帮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们决定前往北京的大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希望能够帮助父亲摆脱病痛的折磨。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糖尿病足的危害
1. 高致残率:糖尿病足会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据统计,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足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致死率:糖尿病足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3.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足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按照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硬底鞋。
3.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应尽早戒烟。适量饮酒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4. 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慢跑等。
5.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糖尿病足风险。
三、糖尿病足的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2. 遵医嘱: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3. 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糖食物。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足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足部问题尤为严重。许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脚部肿胀的情况,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糖尿病足病。那么,糖尿病患者脚肿怎么办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脚肿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脚肿的原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导致血管病变,使得脚部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起脚部肿胀。此外,糖尿病患者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疼痛等不敏感,容易造成脚部烫伤、挤压伤等,进一步加剧脚部肿胀。
针对糖尿病脚肿,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首先,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每天检查双脚,注意足部卫生,避免脚部受伤。此外,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进行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脚肿,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利尿剂、抗炎药等;物理治疗方面,可进行足部按摩、温水浸泡等;手术治疗方面,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足病,可能需要进行足部截肢等手术。
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糖尿病脚肿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脚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