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原因
发表人:
耿巧
阅读量:
1554人
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热,其中以前者多见。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常见于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因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引起的内脏梗死,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热、药物热,结蹄组织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如甲亢、重度脱水等;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慢性心力衰竭等;体温调节中枢失衡。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判断是否发热,最好是和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定义包含三个要点:发热时间持续超过三周,体温多次超过 38℃,经一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继发性高血压简介
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疾病继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以高血压伴低钾血症、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浆和尿液的醛固酮浓度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PA 占住院的高血压病例的 1%到 2%,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但若病程过长,长期高血压和严重的低血钾也可造成严重的危害。PA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而导致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并排出钾离子和氢离子。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癌、异位醛固酮分泌的肿瘤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耿巧
主治医师
浮山县医疗集团
15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
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为:对抗钾对心脏的抑制;促进排钾;减少钾的来源。 具体的治疗方案有: 11.2%的乳酸钠溶液 60-100 毫升,或 4%-5%的碳酸氢钠溶液 100-200 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注意诱发肺水肿的可能; 25%-50%的葡萄糖溶液 100 毫升或 10%的葡萄糖溶液 500 毫升,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为 5-4: 1 的比例静脉滴注。 利用钙对钾的拮抗作用: 10%的葡萄糖酸钙 10-20 毫升用 25%-50%的葡萄糖溶液等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排钾治疗: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应用盐皮质激素、排钾利尿剂;腹膜透析或血压透析治疗。 减少钾的来源:停止或减少经口、静脉的含钾食物、药物;供给高糖高脂饮食或采用静脉营养,确保足够热量,减少体内分解代谢所释放钾;清除体内积血或坏死组织;避免应用库存血;控制感染,减少细胞分解。
耿巧
主治医师
浮山县医疗集团
15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头晕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头晕需要鉴别的有: 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不能睁眼、听力下降,常由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等周围病变引起的眩晕,称周围性眩晕或真性眩晕。 由小脑、脑干和大脑等中枢病变所致的眩晕,或有视力障碍、深感觉、耳石或共济失调等病变引起的眩晕称中枢性眩晕或假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与体位有关,伴有恶心、呕吐及颈项僵硬,上肢麻木,常伴有颈椎增生或脱位,椎动脉狭窄、扭曲或缺如,以及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等临床征象。 脑源性眩晕,眩晕常呈旋转性或垂直性,头部运动、睁眼无眩晕加重,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病变侧肢体共济失调,向病侧倾跌,偶尔见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偏瘫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 心源性眩晕常伴心慌、气短等心脏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耿巧
主治医师
浮山县医疗集团
155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向耿巧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