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针对人格障碍患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治疗?

针对人格障碍患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治疗?
发表人:刘庆雨

药物治疗必须与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联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睡眠改善,攻击行为减少,冲动性降低,情感控制能力提高,心境好转。

但是,药物不能改变患者的思维定式,不能改变患者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所以,必须继续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希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认知;即使不能改变认知,学会有技巧的沟通,学会应用相对成熟的心理防御也是可取的。

综合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确立现实的生活目标,发挥特长等。近年来人格障碍的治疗进展可以概括为:常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以理论为基础的方法,现正让位于以循证为基础的干预和治疗。该领域已从疗效的总体问题,转移到了如下关键性问题:治疗一个特殊问题或精神病理成分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导致改变的机制是什么?如何将不同的干预措施整合为一个完善的治疗模式,以便形成更完整的治疗手段?等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多重人格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强迫症的最常用治疗手段。选择适宜的心理和(或)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序贯治疗,是《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中写明的治疗原则之一。

     

    药物治疗的原则

    (1)系统评估: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优化患者的起始剂量、滴定速度、治疗剂量、减药换药及增效治疗等治疗策略。

    (2)综合治疗:一系列的研究证据支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3)个体化治疗:根据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态度和接受度、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患者既往药物治疗的反应、是否伴有躯体疾病等情况,来选择治疗强迫症的药物。

     

    (4)全病程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足量药物治疗10~12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至少维持药物治疗1~2年,可以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5)提高治疗依从性:不服药或停药在强迫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导致疾病慢性化和迁延不愈。因此需要评估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综合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

    (6)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及治疗特点,保持良好的医患治疗联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治疗过程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和维持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防止和处理意外,降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及相关症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同时监测病情变化和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调整治疗,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制定急性期和长期(预防复发)的治疗计划等。

    维持期治疗: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至少维持治疗1~2年,以达到预防复发和使病情进一步得到的目的。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应从推荐的一线药物足量足疗程开始,急性期治疗10~12周,维持期治疗1~2年。经12周急性期治疗疗效不佳者首先考虑增加药物至最大治疗剂量;仍无效者可考虑联合增效剂、换药治疗或者选用其他治疗方法。

    现有研究证据支持一线治疗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SSRIs)的总体疗效相似,没有证据支持某一种SSRIs的疗效优于其他的SSRIs,但不同的患者可能对药物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感觉身体有异样,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求助专业医师,用药也要遵医嘱。毕竟在看病方面,医生才是专业的。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精编版)[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6, 49(6).

  •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朋友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女性朋友到一定年龄阶段之后就会出现这种病症,因为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就需要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方式,运动疗法等及时的进行治疗。


    在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中年女性都受着更年期综合症的困扰,此病一般是发生在45岁左右的,更年期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就是会让女性精神变得越来越差,甚至出现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所以应该趁早采取治疗方案,那么更年期综合症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方法


    药物治疗

     

    轻微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一般不需要服药,如症状严重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切忌自行滥用、错用药物而损害健康。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对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者可遵医嘱服用适量镇静剂安定情绪,保证睡眠。对少数症状严重的可遵医嘱适当服用性激素,服法和剂量均应严格按照医嘱。


    心理治疗

     

    该病患者首先要明确的是,更年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生理变化的一个过程,可持续几个月也可以几年,因此出现一些症状是不可避免的,患者不必过分的焦虑,一定要解除自己的思想负担,从而为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可以适当的多参加一些娱乐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乐趣。同时还应该注意改进人际关系,及时疏导患者新发生的心理障碍,以保持患者精神愉快,稳定的情绪。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推荐用于特殊的恐惧症如飞行恐惧、舞台恐惧或考试以及体育竞赛恐惧症。对广泛性焦虑症亦有很大的帮助。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进行催眠,催眠师仅仅是教你如何运用技巧以达到最佳效果。


    运动疗法

     

    运动及休息对此病的治疗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你将惊讶它们给您带来的治疗效果。运动可消除患者的一些烦恼及控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运动还能消耗一些紧张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其次运动还能让患者的肌肉疲劳,也就是让肌肉呈现一个放松的状态。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可以跑步、走路、打球等等。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对病情非常有益的,但要能定时定量。十天半个月才运动一次,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癔症型人格障碍是固定处理行为模式,癔症是精神障碍,患得患失。一般由重大事件引起,表现精神失常,比如大哭大叫、学狗叫猫叫或者幼稚、做作的行为,有暗示和自我暗示现象。对此类型人格障碍我们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一、提高认识

     

    我们要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二、情绪自我调整法

     

    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问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三、升华法

     

    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四、移情焦点疗法

     

    移情焦点治疗是主要用Kernberg在发明的治疗癔症性人格障碍的动力学疗法,早年的创伤体验造成患者们神经生化的改变,主要是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从而使患者们容易激活攻击性和抑郁情绪,以及对某些刺激过度敏感。这些生物学改变铸造了患者们的气质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患者们与重要养育者的攻击性客体关系被内化,形成了BPO患者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内化的攻击性灌注的客体关系决定了患者们前俄狄浦斯期的固着,并且主要使用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来保护好自体-客体不受到攻击性的损害,这样在心理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 了身份认同弥散的症状。在此时此地的情景中,患者重复内化的病理性客体关系,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困难。特别是在和治疗师的移情关系中表现出来,通过治疗师对移情的处理,患者能够整合那些分裂或投射出去的心理成分,从而获得康复。

     

    特别注意:癔症型人格障碍很可能是抑郁症等症状的前兆,因为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不能接受不完美的事物,所以出现癔症的同时,亦要当心抑郁症发作危险。

  • 一、躯体形式本来就是心理的一个外在反应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躯体形式,本来就是心理变化的一个外在反应,比如害怕时我们会发抖,生气时我们会心跳快,抑郁时我们会情绪低落,不高兴时我们会食欲低下等等等等,躯体形式,是心理在人身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从很多细微的小细节中对人的心理有所表达,如果我们细心的观察,可能会有很多的发现。

     

     

    二、为什么情绪障碍会表现为躯体症状?

     

    正如第一个问题所描述的那样,躯体形式本来就是心理的一个外在反应。而且人们在潜意识里,会把情绪障碍中的情感冲突,以类似于表演性质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高兴可以表现为手足舞蹈,而不高兴则会表现为情绪低落。正是因为情绪障碍大多数都是负面的,所以,在躯体上的表现,也都是以负面的身体不适为表现形式。

     

    三、怎么缓解这种躯体症状?

     

    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时也同样如此。这样的躯体症状,如果仅仅是以器官为躯体疾病为治疗靶向,往往治疗效果较差。类似于这样的疾病,需要我们从本质入手,从疾病的原因入手,解决了情绪障碍以后,患者的躯体障碍也会随之缓解,迎刃而解。

     

    躯体障碍也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很久,所以,需要我们首诊医师掌握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你!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

     

    案例

     

    芳芳,女,33岁。

     

    我得抑郁症是不知不觉的。去年1月,我发现我的工作能力莫名其妙地不行了,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应对自如,记忆力也不像以前好,反应没有原来那么快,处理问题也不够决断了。

     

    慢慢地,情绪也出了问题,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吃、对玩,都觉得没意思。本来睡眠就不好,这个时候呢越来越糟糕,每天睡觉的时间,逐渐从五六个小时,减少到三四个小时,每天都很累、很疲惫。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不快乐。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

     

    抑郁症对人最大的伤害,不是情绪好不好。正常人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开心就不开心,有什么关系?谁能保证永远开心?

     

    开心不是生活的必备条件。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我发现自己可能有抑郁症时,我告诉了家人,家人认为我没有病,不能理解我。因生活所迫,我几度努力工作,都是被不可名状的烦恼而障碍,最后只有放弃工作。

     

    我常常以泪洗面,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每天被恐惧,压抑,烦恼,嗔恨等情绪笼罩。

     

    家里一点细微的声音,小孩的欢声笑语,家人们进出房间的动静等足以让她我崩溃,我常常彻夜无眠,内心的痛苦莫可名状。

     

    后来,我几度寻医求治,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总结说问题不大,吃药就能缓解。我记得是一种白色的药片,一天三次,吃了一个星期后,之前仿佛在全身游走的烦躁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心情没那么差了。晚上虽然睡不好,但是能睡一点了。

     

    除了吃药,我还定期去看心理咨询师,她会帮我疏导自己的情绪,让我渐渐看到了久违的灿烂阳光,阴郁的心情也被一点一点照亮,病情逐渐好转。

     

    一个月后我去复诊,感觉自己像换了个人,原来那个活蹦乱跳的自己又回来了。

     

    虽然我现在也会有复发的时候,但是,克服了第一次抑郁症,就算后面复发,我也觉得很容易去战胜了。即使现在,我再想起那段靠安眠药都睡不着的日子,感觉也没那么可怕了。

     

    抑郁症虽然是心理疾病,但和躯体疾病一样,及时治疗是关键。通过接受正规治疗,按时服药,抑郁症也是可以战胜的。

     

    许多战胜抑郁症的人群,虽然抑郁症恢复的方法各有不同

     

    但是基本都离不开这几点

     

    一.正视自己的问题,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想自己怎么会得了精神疾病?简直是奇耻大辱!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坚决不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而讳疾忌医,不想让别人知道。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得抑郁症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抑郁只是因为你以前太累了,生命能量流失了,它提醒你需要调整,需要体养生息,得到更多的关照和支持。对于一个患者来说,打破病耻感,,积极治疗,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抑郁症就不可怕,是可以治好的。

     

    二.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抑郁症最痛苦和最可怕的,是动力缺失,能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哪怕是正常人轻而易举都可以做到的,抑郁症患者也努力去做,你只要做成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例如,写出一段表达自己的话语,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等等。

     

     

    曾经你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现在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你发现了自己存在依然有价值,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通过完成小事件,你积累了自己的成就感,你的自信心也会回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抑郁的症状也会一点点消失。

     

    三.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相当于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一个抑郁症患者通过自己单打独斗去对抗抑郁是很难把抑郁症治好的。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中,必须与这个社会建立起关系,身边最亲的人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利用好他们,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你会恢复的更快。

     

    最后,我想提醒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一个底线,就是绝不自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好起来的可能和希望。

     

    坚持做到几件事

     

    第一,就是不自杀;

     

    第二,按医嘱吃药,一粒都不少;

     

    第三,努力多吃点饭,增强抵抗力;

     

    第四,如果体力允许,哪怕多走一步路也行,加强锻炼。

     

    对抗抑郁症除了患者要及时就医,家人朋友也要给予关心理解。只有形成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抑郁症才能好得更快。​​​​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当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出现严重情绪低落,甚至自残、自杀倾向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心理治疗是根治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程相对较长,需要长期治疗。

     

     

    一、药物治疗

     

    SSRIs类药物: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被推荐为一线用药。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等,可以对患者的精神兴奋、思维障碍等异常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控制。
    苯二氮䓬类药物: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这是一种镇静、催眠药物,小剂量有良好的抗焦虑的作用,大剂量可出现镇静催眠的效果,对患者可以起到改善睡眠、镇静等效果。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对患者的情绪控制疗效较好,但可能出现口干、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失调等不良反应。
    抗惊厥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中度患者有明显的效果,除非病人有过度兴奋或暴力性的发作,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二、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尤为重要,及时予以支持性治疗,帮助患者接受事实,鼓励患者表达、宣泄内心的情感,对危机进行干预。制订长期的心理治疗方案,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积极资源,改善应对负性事件的方式,树立信心,着眼未来,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认知-行为治疗:该疗法有比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关于PTSD的心理教育、诠释、纠正偏差认知、焦虑处理训练,对创伤事件的想象和情境暴露。
    应激预防训练:这种方法包括一个教育阶段和一个应对技能阶段,教育阶段使个体认识到治疗的合理性,并在开始治疗时建立信心以及与治疗者的良好关系,应对技能训练包括松弛技术训练,用于抵消负性思维反刍的思维中断技术,及用自我对话叙述法,以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这种治疗方法是目前最有效、最快捷的心理治疗方法,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该疗法的明显效果。在接受仪器辅发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维度交替、变换的刺激信息情况下,请患者重新体验创伤情景带给自己的负性感受、体验、情绪、消极想法及不适躯体感受,反复体验、诉说。最后这些负面的身心感受减轻、消失,并逐渐从打击、伤痛中解脱,获得新的领悟和经验。
    心理治疗是根治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

  • 很多时候,人们去医院看病总是当成一锤子买卖,希望能够像游戏中回归泉水一样,期待一次性能够将自己的病情治愈。

     

    但大部分疾病真的是看一次就能好嘛?

     

    01 难缠的疾病

     

    实际上,绝大多数疾病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一次性解决掉的。

     

    且不论那些谈之色变的癌症、重症疾病,也不说那些常规手术有可能出现的诸多并发症,单单讨论我们大多数人群都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疾病,就可见一斑——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慢性疾病,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够控制解决掉的,哪怕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感冒、腹泻,也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

     

     

    这个时候,诊后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诊后管理呢?

     

    02 慢性病和手术后要当心

     

    首先,就是诸多慢性病的患者,那些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的患者。

     

    慢性病患者在我国占据着巨大的人群比例,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 》,在2019年,我国居民由于慢性病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据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8. 5%。

     

    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中最主要的 3 大死亡原因,特别是高血压,在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中的患病比例,高达27. 5%,也就是说将近四个成年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

     

    例如高血压这些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什么时候暂时停药,什么时候换药,药物引起了一些副作用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患者自身通常难以解决,更不要说如果病情出现了一些变化,患者更是难以判断,此时就需要诊后管理的参与。

     

     

    除了慢性病患者需要诊后管理,手术后人群也同样需要诊后管理。

     

    不论是何种手术,都需要进行术后观察,这个过程通常会在医院进行,观察一周或者三天、五天等等,来判断有没有一些术后并发症,但实际上有些并发症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会出现,此时患者往往已经出院。

     

    03 诊后管理的意义

     

    每种疾病的发生都有病因和诱因。医生在医院的工作,一部分是针对症状来治疗,例如身体哪里不舒服,出现了什么表现,就针对这个表现去用药,痛了止痛,血压高就降血压,血糖高降血糖……

     

    一部分就是想办法去除病因和诱因,例如身体内长了瘤子把它切掉,某个器官出现了一部分病变,就想办法将病变的部位去除或者控制住,例如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就在动脉中放一个支架将狭窄的部分撑开。

     

    但无论是控制症状,还是祛除病因,都往往需要长期坚持。

     

     

    除了那些已经彻底根治的疾病,实际上每个症状、病因和诱因还未祛除的病人,都需要参加诊后管理。说了这么多,诊后管理的意义,相比各位小伙伴已经很清楚。

     

    总而言之,诊后管理,能够方便患者一方面针对自己的症状变化及时和医生沟通,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让医生更好地参与到患者的后续病情处理,让患者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应对疾病,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

     

    04 线上诊后管理

     

    但是很多时候,患者往往无法及时参与到医生的线下诊后管理。

     

    例如有些患者是在北京、上海等医疗发达的区域看病,但本身居住在另外的城市中,出院后想要再次就诊咨询,自然是颇为困难的。

     

     

    患者自己的工作学习时间也往往和医生的工作时间出现冲突,导致无法及时参与诊后管理,此时一种新型会诊管理方式便应运而生——线上诊后管理!

     

    通过互联网在线和医生沟通,线上诊后管理能够极大方便患者向医生及时阐述自己病情变化,并能够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意见。并且有着正规平台的监管,线上诊后管理也将拥有极大的安全信任保障。

     

    线上即可完成诊后管理,还在等什么呢,不要再因为种种原因拖延了你的病情变化啦!

  • 病毒感染的持续时间会因人而异,也取决于感染的病毒类型、个体的免疫状况以及治疗措施等因素。一般来说,轻度的病毒感染可能在几天内自行缓解,而较重的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

    如果是普通感冒,一般持续约 7-10 天,症状逐渐减轻;流感通常持续 1-2 周;胃肠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通常持续 1-3 天,有时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健康成人中一般持续 1-2 周,但对婴儿和年幼的儿童来说可能会更长。如果感染了病毒并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诊治。

  • 女性月经第20天排卵一般不算晚。如果女性月经规律,通常在月经前14天左右会排卵,但排卵的具体时间也因人而异。有些女性排卵可能会晚一些,主要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服用避孕药,生活不规律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导致排卵提前或推迟,因此月经第20天排卵一般也属于正常。如果女性月经周期较长或卵泡的生长期长,也可导致排卵时间推迟,因此也可能在月经第20天排卵。女性平时一定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益于健康,如果身体有异常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 审核专家:山西省人民医院神内科 主任医师 柏雪

     

    当代医学进步的速度可谓是肉眼可见,每当提及存在某种疾病无法被彻底治愈时,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癌症”,其实并非如此,在医学界中目前还有许多无法被治愈的疾病,而帕金森病就是其中一种,这种不会立刻剥夺生命的疾病困扰了许多患者。这种看似其貌不扬的疾病为什么目前无法被治愈呢?

    一、病因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我们想要治愈一种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弄明白这种疾病是怎么发生的,正如消防员想要彻底扑灭火焰需要找到起火点一样,因此在了解某种疾病时,当在病因那一栏出现了 “尚未明确”这四个字时,就相对棘手一些。

    帕金森病目前病因没有完全明确,医学家们只是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通过发现 a 突触核蛋白基因产生的 a 突触核蛋白可以造成多巴胺能细胞的死亡 [1] ,证实了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家中有直系亲人患有这种疾病,那么自身患病的概率可能会提升;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有毒的除草剂等环境中的毒物可以增加帕金森发生的风险,年龄的增长也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促发因素。总之,帕金森病的发病绝不是某种单独的原因造成的,当无法找到病因 “对因下药”时,自然也就很难有效治愈。

    二、病变的不可逆性

    虽然病因纷繁复杂,但医生们也试图通过微观世界去寻求治愈疾病的方法。不过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 中脑 黑质 纹状体 系统。 这些地方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变性和死亡是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关键机制 [ 2 ] 另外 一种名为 “路易小体”的物质,这也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标志之一 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让已经死亡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死而复生”,这是导致这个疾病无法被彻底治愈的关键原因。

    三、治疗现状

    针对帕金森的治疗看上去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此外还可以配合肉毒素治疗、心理治疗、 运动 康复 疗法等 [ 3 ] 乍一看 治疗手段颇为丰富,这么多方法都搞不定这种疾病吗?其实正是因为帕金森病的棘手,才会导致这么多治疗方法的应运而生。

    比如最常见的药物治疗,医生们鼓励帕金森病患者尽早用药,在疾病早期的治疗主要包括症状治疗和疾病修饰治疗,常见的一些药物相信广大病友们也并不陌生,比如复方左旋多巴、 西宁 等,可以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延缓病情进展,但是延缓并不等于逆转,疾病还是可能逐渐地发展;中晚期的患者在药物治疗上更为棘手,针对这个时期的患者出现的运动症状和姿势平衡障碍则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药物种类,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运动并发症以及众多非运动 症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的效果会逐渐地减退,不能再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很多人认为药物不行那就手术,但 “哪里病了切哪 ”的思想并不适用于帕金森病,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有神经核损毁术和 DBS (脑深部电刺激),可以帮助改善患者出现的震颤、强直的症状,但是对患者出现的语言吞咽 困难 、步态障碍等症状以及认知障碍等非运动 症状没有特别理想的效果 [3]

    四、希望的曙光

    面对帕金森病,我们是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 2023 12 月《 Nature 》的一篇子刊中介绍,科学家们构造了一种干细胞,能够具有更强的生成特定神经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也就是说这种细胞可以产生新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为帕金森病的治愈带来了新的曙光。 [4]

    虽然目前帕金森病尚未被攻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治疗,科学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综合化、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是打败这种疾病最好的方法,相信在不久的某一天,帕金森病会被我们彻底地打败!

     

    参考文献

    [1]任湘鹏,侯志东,田静, .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早期出现社交认知障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J] .2022 , 38 ( 7 ): 1169-1176 .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731.
    [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12):973-986.
    [ 4] MuyesierMaimaitili .etal. Enhancedproductionofmesencephalicdopaminergicneuronsfromlineage-restrictedhumanundifferentiatedstemcells.NatureCommunications|(2023)14:7871
  • 我最近在网上看了一家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一次图文问诊。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所以想找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在开始问诊之前,医生提醒我需要完整查看病例后才能开始诊疗,还告诉我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有监护人和专业医师陪伴。这让我感到医生非常细心和负责。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描述问题,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医生的回复都非常及时,没有让我感到被忽视。最后,医生开具了一份处方,让我可以直接预约药品,非常便捷。

    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医生都很快解决了。医生的服务让我感到很满意,以后有需要的话我还会选择这家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

  •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位于湖北武汉的京东互联网医院。那时,孩子刚刚结束了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因为多动、抽动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问题。出院后,我们按照医生的指导在家用药,但孩子却因为药物副作用而痛苦不堪,不得不停药近一年。

    时间飞逝,孩子已经适应了新的学校,情绪也相对稳定。然而,脑鸣、做噩梦、无法入睡和喜欢无故骚扰人的症状仍然困扰着他。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我不得不给他服用褪黑素,但长期依赖药物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我又一次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这位医生在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后,耐心地为我解答了疑惑,并给出了治疗方案。虽然只是线上交流,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让我感到十分安心。

    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并不罕见,需要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他还提醒我,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心态,以减轻症状。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但孩子的症状已经有所缓解。我相信,在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会战胜病痛,健康成长。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跳出了熟悉的界面,那是我的家庭医生——肖茜医生。自从2023年6月25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边缘型人格障碍以来,我就成了她的复诊患者。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让我能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肖茜医生总是那么耐心,她详细询问了我的近况,并告诉我,由于我之前已经确诊并使用过相关药物,她可以为我续方。她提醒我,续方药品包括盐酸舍曲林片和富马酸喹硫平片,并让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没有用药禁忌。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在线处方,并很快收到了药师的审核确认。整个过程中,肖茜医生始终保持着专业和友善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医生的温暖和关怀。

    用药前,肖茜医生再次强调了注意事项,并告诉我,如果在用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到线下医院复诊。她的叮嘱让我感到安心,也让我更加信任她的专业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这都要归功于肖茜医生的专业指导。虽然我们之间没有见过面,但她的医术和为人让我深感敬佩。

    互联网医疗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也让我更加信任现代科技的力量。我相信,在肖茜医生的陪伴下,我会战胜病痛,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 在某个晴朗的下午,一位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了精神神经症型人格障碍的在线问诊。患者描述了自己晚上失眠、情绪波动大的情况,表现出明显的精神抑郁症状。医生在问诊过程中耐心倾听,细致分析,最终给出了合理的用药建议,并建议患者在症状持续的情况下及时就医。

    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的态度给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信任和满意。在医患沟通中,医生不仅仅是给予医疗建议,更是给予了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主观感受相结合,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 在互联网医院咨询医生,患者边缘人格障碍的主诉引起了医生的关注。医生在与患者的对话中,展现出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细致的品质。医生提醒患者需要完整描述病情,以便医生能够给出最专业的建议。在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医生为患者开具了详细的处方,并提醒患者在用药期间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最终,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顺利获取了药品并完成了问诊。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屏幕那头,是***医生,一位在精神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我,李小姐,一直饱受BD-Ⅱ双相情感障碍和BPD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困扰。

    “您好,李小姐。请问您今天想咨询些什么?”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亲切。

    “我最近抑郁症状很明显,失去了活力。”我有些沮丧地说。

    “我建议您可以考虑加用曲唑酮,但是为了确保您的安全,我建议您尽快住院度过这一关。”医生的建议让我既期待又担忧。

    “为什么您这次会觉得我很严重?我可以过来门诊吗?”我带着一丝不安问道。

    “可以来门诊,但是要下周四才有号了。”医生回答。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处方买了怡诺思,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是我知道,这是为了我的健康。

    预约药品的时候,我看到了医生发来的提醒:“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感到很安心,也让我更加信任这位医生。

    现在,我已经开始使用曲唑酮了,虽然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 我的线上医疗之旅

    2024年8月1日,下午5点37分,我在家中打开了电脑,准备与我的医生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我与他/她的线上沟通总是那么顺畅。今天,我向他/她描述了我的病情,主要是BD-Ⅱ双相情感障碍和BPD边缘型人格障碍。我告诉他/她,我感到非常疲惫,不想再治疗了,每次住院都让我感到个人意志的剥夺。

    医生***耐心地听我倾诉,然后向我解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难点,以及为什么我目前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矛盾。他/她告诉我,虽然药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停药会更糟糕。他/她建议我尝试更换国产药物,以减轻经济负担。

    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医生***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经济状况。他/她的建议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重新燃起了治疗的希望。

    与医生***的线上问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无论我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就能与医生进行沟通,得到专业的指导。感谢医生***,是他/她让我感受到了医疗的温暖。

  • 您好!我在2024年的一个春日午后,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精神心理科的主治医生。在屏幕的另一端,这位医生用温和的语调向我问好,并询问我的困扰。我向他讲述了我的经历,从最初的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到后来意识到可能存在双重人格。我描述了自己内向安静的性格突然变得难以静坐、异常活跃,以及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第二人格的存在。

    医生耐心地引导我描述了各种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包括情绪低落、焦虑、躁动、甚至出现了一些幻听和幻视的迹象。我详细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我如何区分主人格和副人格,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和冲突。

    在对话中,医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他不仅认真倾听我的描述,还通过提问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症状。他告诉我,虽然我描述的情况很复杂,但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真正的诊疗还需要在医院进行。

    尽管如此,这次线上咨询让我感到极大的安慰。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意识到,即使身处湖北十堰这样的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最近我因为一些心理问题,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在问诊开始前,医生提醒我需要提供完整的病例信息,并告知了一些相关规定,我觉得医生很专业。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很友善地和我交流,询问了我的病情,给了我一些建议。我告诉了医生我患有轻度双重人格障碍的情况,医生给了我一些问题需要回答,以便开具处方。虽然我有点不理解但还是耐心回答了医生的问题。

    在和医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医生非常细心,给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我向医生咨询了一些病情的好转方法,医生也很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病情,说出了我内心的感受和困扰。医生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希望我做心理治疗,并给了我一些专业的建议。虽然医生表示线上问诊可能不够,建议我去线下医院就诊,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

    最后,医生结束了本次问诊,告知了一些注意事项。我觉得这次线上问诊很有帮助,医生的专业素养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紧张地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诊。屏幕那头,是那位和蔼可亲的***医生,他总是用温和的语调,给我带来一丝安心。

    我的病情复杂,多重人格障碍伴抽动双相强迫,这让我在现实生活中倍感困扰。但是,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病痛共存。

    记得有一次,我在病情反复时感到无比绝望,甚至对***医生说出了‘吴再不好,也没这些问题,别连病人都不如’这样极端的话。然而,***医生并没有责怪我,反而耐心地听我倾诉,给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他告诉我,干好本职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对抗病痛最好的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甚至觉得减药的过程太急,难以理解。但是,***医生总是耐心地解释,让我明白每一个决定背后的科学依据。他告诉我,测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撤药是为了让我逐渐适应治疗。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关心和尊重。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更关心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他建议我结婚或者养猫,希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康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医生的指导下,病情逐渐稳定。我开始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病痛和平共处。

    如今,我已经不再害怕与***医生进行线上会诊。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在我身边,给我提供帮助和支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