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从一个自觉“咽部不适感”的病例聊到一个治疗痰凝气滞的经方

从一个自觉“咽部不适感”的病例聊到一个治疗痰凝气滞的经方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从一个医案谈起

 

2018年5月4日青年节那天我接诊了一个患者,患者男性,自觉咽喉不适,总觉得有东西,同时伴有咽干,唾液有血,心胸处热,胃胀,刷牙时偶有恶心感,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轻度食管反流性胃炎;予西药治疗,仍有咽喉部不适感,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处。

 

患者有3年的浅表性胃炎病史。患者舌淡略紫,舌苔薄白而少,脉稍弱,是一个气阴两虚夹瘀之象。

 

 

患者的主证是痰凝气滞,当用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之法。其病因则与胃气阴两虚有关。胃气羸弱,肺胃宣降失常,水津补布,聚合为痰,痰凝气结,上逆于咽。事实上,患者不仅仅会在咽喉部有不适感,在心胸处也可能会有梗阻感,烧灼感。痰凝气滞日久,则会伤阴,化瘀。

 

所以一诊用了这个方案:姜半夏9克 、姜厚朴6克、 紫苏叶12克、 生姜6克、麦冬12克、 蒲公英15克、 山药10克、 木香6克。中药配方颗粒 ,7剂 ,每日两次 ,每次一袋 , 200毫升开水冲 , 饭前温服。患者服药后前三天咽喉感觉很舒服,第四天又有咽干之感,同时唾液有血色。

 

遂二诊如下,加了收敛止血补虚的仙鹤草,益气养血的大枣,养阴清肺的北沙参,以及凉血清心的丹参,其中仙鹤草和大枣是一个药对,有补虚强壮之效,方药:姜半夏9克 、姜厚朴6克、 紫苏叶15克、 茯苓12克、生姜6克、 北沙参12克、 麦冬12克 、蒲公英15克、山药10克、 木香6克、 仙鹤草12克、 丹参12克、大枣12克。中药配方颗粒 ,7剂 ,每日两次 ,每次一袋 , 200毫升开水冲 , 饭前温服。

 

患者服药7日后,诉症状较强明显好转,唾液亦已无血色,只是仍有口干,遂在前方的基础上再加南沙参12克。北沙参和南沙参都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效,不过,北沙参滋阴之力强一些,南沙参益气化痰的力量强一些。

 

我医案中用到的经方

 

其实不管我怎么变化,都是在一个经方的基础上加减,这个经方的名字叫半夏厚朴汤。

 

这个方子原记载于《金匮要略》中的“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原书叙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用,日三,夜一服。

 

如果按照汉制一两为15.625克换算,原方的剂量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半夏,按照汉制换算一升就是90克,可见我前面的用药量似乎有点过分小了,但是,由于患者病程较长,身体较虚,所以谨慎一些是应该的。

 

这个方子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只用于女性,男性也可用之。原文叙述的“咽中如有炙脔”,不是纤维食管镜下的结果,而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千金要方》描述得较为确切:胸满,心下坚,咽中怗怗,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咽部异物感

 

这个“如有”就把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都囊括了。

 

在这个方子中,半夏,茯苓,化痰除饮去湿;紫苏叶行气解郁,厚朴下气除满,两者一上,一下,共散气结;生姜健脾,鼓舞胃气;这个药又有祛饮化痰散结的作用,又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在古代,这个方子又叫七气汤,所谓七气也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他们认为这个方子可以治疗七气所生的气逆,气结,其主要表现有:脏气不平,憎寒发热,心腹胀满,傍冲两胁,上塞咽喉,有如炙脔,吐咽不下。

 

紫苏叶

 

在现代则可以治疗慢性咽炎,支气管炎,颈部异物感,甲状腺囊肿,颈部淋巴结肿大,顽固性腹痛等等伴有上述病机和表现者。

 

在加减时,有阴伤津少者,可与麦门汤,百合固金汤等配合;兼有咽喉肿痛,咳痰不利者,可去生姜,加瓜蒌,杏仁,海浮石,连翘,桔梗;有郁郁寡欢,叹息不已者,可加柴胡,郁金,青皮;咽部异物感明显者,可加威灵仙。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天气日益寒冷,北方地区暖气刚供应半月余。室内外冰火两重天的不适应,使感冒、咳嗽的患者增多。痰黏、咳痰不利是很多人共同的症状。其实,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按揉天突穴。

     

    天突穴,归属于人体的阴脉之海——任脉,有宣通肺气、利咽止咳的功效,被誉为“清咽利喉第一穴”。位于颈部前方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按揉天突穴,操作很简便,可起到迅速缓解咽喉部不适的目的。首先,找到天突穴,然后,用拇指或食指按揉穴位,并配合吞咽动作。随呼吸,将唾液吞咽下去,这样既可增强按揉刺激的强度,也可通过吞咽唾液缓解咽喉处的干痒症状,从而解决咳痰不利的问题。

     

     

    天突穴治疗痰症,很多人可能会不解,和丰隆穴有什么不同呢?的确,中医知识日益普及,丰隆穴作为化痰要穴,人们早就有所认识。天突穴与丰隆穴虽皆可治疗痰邪所致之病,但天突穴重在利气道、降逆气、利痰咯出、止咳喘,可治疗痰盛之咳逆、哮喘等病证,以呼吸系统为主;丰隆穴则从调和脾胃着手,可治全身之痰,包括有形和无形之痰,如头痛眩晕、痰多咳嗽、胃痛呕吐、癫狂痫证等。

     

    天突穴可治疗打嗝。中医认为,打嗝主要由于胃气上逆引起,故疏通胃气,使气向下行就是解决的关键。天突穴相当于肺与自然相通的通道,清气与浊气均在此处与自然交通。按压天突穴可导气下行,从而缓解打嗝症状。当您有打嗝症状时,可按压天突穴2-3分钟,并配合深呼吸,很快就能缓解症状。

     

     

     

    天突穴还可治疗“梅核气”,是指咽喉部似有异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症状。西医称之为“癔球症”、“咽喉部阻塞感”、“咽球综合征”等,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轻者可通过按揉天突穴来缓解,重者可在本穴上针刺治疗。

     

    另外,天突穴是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重要穴位。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专业针灸师常采用芒针(古代九针之一,3-6寸长,甚至更长者)弯刺本穴,因取穴少,可减轻患者的畏针心理。再有,天突穴可缓解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的症状。北方的冬季雾霾天气较多,艾灸本穴还可缓解因天气带来的咳嗽、咽痒不适等症状。

  •   多痰或者痰液粘稠的情况应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因为,如果痰液潴留在体内,不仅会使病原体在呼吸道内生长繁殖,导致炎症的恶化,还会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不过用药要禁用中枢性镇咳药,不然可因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痰液阻塞,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窒息。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也要根据痰液的性质选用。

      痰液灰白痰液为灰白色粘痰时,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用复方棕色合剂,成人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该药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也可用氯化铵,成人每次0.3——0.6克,每日3次,儿童每日30——60毫克/公斤。氯化铵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等刺激症状,因此,该药宜饭后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及胃溃疡患者慎用。也可加用盐酸溴已新(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2次。有恶心、胃部不适感,胃溃疡患者慎用。中药止咳祛痰制剂有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因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禁用)。

      痰液稠厚痰液稠厚难以咳出时,上述化痰药无效时,可选用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该药可使痰中黏蛋白分解,从而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咳出。该药为喷雾型,10%的溶液成人每次13毫升,每日2次,儿童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做气管注入。它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故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另一种止咳药吉诺通,每次30毫克,每日3次。这两种药物除了能使痰液变稀外,还能促进纤毛运动及保护支气管黏膜,是目前最理想的祛痰药。

      痰液黄绿痰液为黄色或绿色脓液时,说明伴有感染,故除选用止咳化痰药外,尚需添加抗生素。有条件者需要到医院就诊,并送痰培养检查。痰培养阳性者再按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痰培养阴性者则根据平常所用药物的有效性,选用抗生素抗感染。同时应加强体位引流,如拍背等。

      另外,咳痰要有正确方式,不要在痰液刺激气道咽喉时被动地将痰咳出,咳痰要主动一些。先用鼻深吸气,然后放松用嘴呼气,重复1——2次,再深吸气,在吸气末收缩腹部用力咳嗽。同时为使咳嗽更加有效,可以喝一杯热饮,湿化痰液,因为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痰液变稀,从而更易咳出。

  • 作者:刘玉杰

    咽喉部位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通道。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出现咽干咽痛的困扰?如果是这样,说明你可能患上了慢性咽炎。中医则认为经常出现咽干咽痛是脏腑阴虚,虚火上浮所导致的。对于长期处于咽喉失养的人,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才能养护好自己的咽喉。那么咽干咽痛应该怎么办?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常出现咽干咽痛的人,适合滋阴降火,当用嗓过度、气候干燥的时候,人体咽干咽痛的症状可能会加重。要缓解上述症状,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蒲公英泡茶。蒲公英是一种亦药亦食的中药材,将蒲公英放入杯中,直接冲泡沸水,半小时即可饮用。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对扁桃体、急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肿痛有一定的调理功效。蒲公英性质偏凉,上火了才可以饮用,对于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重使用。

    2、金银花泡茶。金银花同蒲公英一样,具有清热去火、抑制细菌生长的功效,因此,经常出现咽干咽痛的人,不妨每天泡上一杯金银花泡水。

    3、胖大海泡茶。胖大海能明显改善因为肺热引起的咳嗽,大便干燥,咽干咽痛等症状。

    4、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出现咽干咽痛,在饮食要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饮食,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发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根据上面的内容介绍,经常出现咽干咽痛怎么办?小编已经针对这个问题为大家进行了详细地介绍。经常出现咽干咽痛,说明你可能有上火的现象,或者有急慢性咽喉炎。出现了咽干咽痛,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缓解疼痛。建议大家可以用蒲公英、金银花或者胖大海泡水喝,坚持饮用,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服用后病情未能缓解,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

  •   止咳和祛痰是两个概念,比如因感冒出现刺激性咳嗽时,也要分有痰、无痰两种情况用药,而不是说吃点止咳药就能达到既祛痰又能止咳的效果。

    感冒患者请注意 止咳药不等于祛痰药

      止咳药主要用于减轻咳嗽不适,其中可待因、咳必清等止咳药在痰多或痰液黏稠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复方甘草合剂和各种止咳糖浆等则适用于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而且痰量要很少。

      一般来说,咳嗽、无痰可用一般的止咳药;如果有发热、痰多等炎症可加用消炎药和祛痰药;如果是肺结核导致的咳嗽,应用抗结核药配合止咳药。

  • 作者:李晓

    过敏性咳嗽是因为一种病因复杂,容易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除了要认真听从医生吩咐服食药物外,还可以结合日常饮食进行调理。中医认为这种病症大多数是阴虚、燥热所致,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症进行食疗。下面介绍一些适合过敏性咳嗽患者的食疗方。

    1、马蹄汤:把洗干净的马蹄去掉皮后切成小块,放进锅里加入适量水和冰糖,中火煮大约十几分钟,晾到温度合适的时候吃马蹄喝汤,有清肺润肺、滋阴润燥的作用,对咳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蒸橙子:盐蒸橙子的止咳效果比较好,做法也很简单。取一个干净的橙子削掉顶部,在橙子肉上撒少量食盐,放入锅里蒸20分钟左右把果肉和汤一起吃下去,止咳化痰的效果特别好。

    3、萝卜姜枣汤:把萝卜、生姜、大枣一起加水煮大约30分钟,去渣后加蜂蜜拌匀趁温热食用。有润燥化痰、祛寒宣肺、祛风止咳等作用。

    4、百合乌梅雪梨汤:如果患者属于刺激性干咳,有咽痒的症状,可以用雪梨、百合、乌梅、银耳益气炖汤饮用,每天喝3次。

    5、雪梨鱼腥草汤:把雪梨洗净去核切碎备用,鱼腥草洗净后切碎放入锅内加水煮大约30分钟,去渣后加入雪梨、适量清水和白糖,小火炖煮到梨酥烂即可吃梨喝汤,每天早晚吃2次。有清肺止咳、清化痰热的作用,对过敏性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6、枇杷蜜汤:要准备的材料有枇杷叶、桔梗、杏仁、蜜枣、冰糖。把这些材料洗净之后放入锅里面加水炖大约30分钟食用,患者每天可以吃1次。

    过敏性咳嗽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要尽量清淡,多吃有清肺润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比如雪梨、无花果、枇杷、百合、鱼腥草、萝卜等。同时还要合理忌口,避免辛辣刺激性、热燥上火、油腻甜腻的食物,冰冻寒凉、海腥味的食物也要忌口,只有合理安排饮食才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

  • 作者:李晓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恶心想吐肚子胀的症状,这种症状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可能是由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感觉恶心想吐肚子胀应该如何治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以通过按摩解决恶心想吐肚子胀,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在手上涂上一些精油,然后按顺时针方式在腹部按摩,需要大约两分钟的按摩,然后逆时针按摩,还需要按摩约两分钟,重复2至3次,可以很好地解决胃胀气。

    饮食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可以适当多吃排气食物,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胀气问题,如大蒜,白菜,甘蓝,西红柿应多吃,不要吃容易胀气的食物,如土豆,豆类应少吃,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胃痛和呕吐的感觉。想要解决恶心想吐肚子胀的症状,也可以喝一些薄荷茶调整或喝一些洋甘菊茶,缓解的效果非常明显,当然,一次不要喝太多,这只会有不利影响 。

    恶心想吐肚子胀也应该做排气工作,尽量排出胃内的气体,你可以平躺在床上,然后弯曲两个膝盖,两只手握住小腿,使大腿尽可能接近尽可能的胃,这样,排气可以更顺畅,身体可以更快地排出,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如果恶心想吐肚子胀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感觉恶心想吐肚子胀如何治疗的详细介绍,看完上面的介绍后,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上述方法解决恶心想吐肚子胀。通常,恶心想吐肚子胀是由胃肠功能障碍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在生活中,必须注意适当的饮食,积极去医院检查,并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 作者:胥小鹏

    寒饮咳嗽属于中医的体格病症,脾阳不足、水分津液运化失调就会导致水聚成饮,而寒饮犯肺就会引起咳嗽痰多、痰液清稀等情况。患者平时的饮食应该清淡,避免生冷寒凉、肥甘厚味的食物,多吃一些可以温肺化饮、祛风散寒的食品。下面介绍几个适合寒饮咳嗽患者的食疗方。

    1、紫苏杏姜汤

    主要材料是杏仁、紫苏、生姜、红糖。把紫苏洗净,杏仁捣碎,生姜去皮切丝,先把杏仁和生姜放进锅里加水煎煮30分钟,然后加入紫苏和红糖,煮沸5分钟去渣趁热饮用,每天可以喝三次。这款汤有驱寒祛风、止咳平喘的作用。

    2、茯苓甘草姜汤

    把干姜、茯苓、甘草、款冬花、杏仁、五味子和细辛洗净浸泡30分钟,然后煎服半个小时,去渣后趁温热的时候饮用。早晚各喝一次。这款汤有健脾渗湿、温肺化饮、敛肺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特别适合寒饮咳嗽、痰多的患者。

    3、姜豉膏

    材料有干姜、淡豆豉、饴糖。把干姜和淡豆豉加水煎煮两次,去渣后把两次的汁液混合,再用小火浓缩,然后加入饴糖煮成膏状就可以了,每天可以取一些用开水冲服。特别适合寒咳的患者。

    4、香菜汤

    材料是香菜、饴糖、粳米。先把大米洗干净加水煮汤,取一些米汤加入香菜和饴糖,煮沸十分钟就可以喝了,这款汤可以祛寒止咳。

    5、生姜葱白粥

    材料有生姜、葱白、大米。把生姜、葱白洗净切丝,和大米一起煮粥,可以食用的时候加入一些米醋煮沸就可以了。此粥要趁热吃,这样才可以驱寒祛风。

    为了避免加重咳嗽痰多的症状,寒饮咳嗽的患者要吃一些温热、清淡的食物,不要吃生冷寒凉、肥腻厚味、煎炸烧烤的食物,水生食物、海鲜虾蟹等食物也会加重咳嗽,患者尽量不要远离。同时也要注意身体保暖,根据气候增减衣物,避免受寒着凉。

  • 很多人都经历过喉咙有痰的情况,这本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你忽视它,那就错了,人的身体是一个神奇的组成,每个部分之间都会有联系,如果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的健康。

     

    正常人的身体产生痰的量是很少的,如果你是偶尔有痰的话那么有可能你只是因为感冒而引起的症状,稍微吃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就会康复。但是如果你长期喉咙有痰,而且不易咳出,咳嗽等,那么你就要小心慢性咽炎了。

     

    什么是慢性咽炎呢?

    慢性咽炎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它的患病人群很广,上到老人,下到儿童,都有可能患上慢性咽炎,慢性咽炎患者一般会出现咽喉不适,异物感,咽干,瘙痒,咳嗽,喉咙有痰等症状,可是很多人却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因为在他们看来慢性咽炎并不是什么大病,也不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慢性咽炎的危害有多大。

    慢性咽炎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呢?

    慢性咽炎如果长期拖延下去,就有可能使病菌侵入血液,影响其他器官。而且炎症还会蔓延。慢性咽炎引起的并发症有很多,包括鼻炎,气管炎,鼻窦炎,肝肾类疾病等,这些问题可大可小,轻微时只要及时治疗就可以痊愈,严重的情况就是治疗不及时或者病症太重而危及人的健康。

     

    慢性咽炎导致的喉咙有痰咳不出问题应该怎么样解决呢?

    其实只要治疗慢性咽炎,喉咙有痰的症状就会消失。

     

    治疗慢性咽炎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与日常调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药物可以选用西药或者中医含片,药物推荐慢严舒柠咽炎片,慢严舒柠青橄榄咽含片等。可以清咽利肺,消热解毒,对于缓解治疗慢性咽炎很有好处。其次还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杀菌药剂涂抹炎症部位。以起到消炎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休息,远离刺激性环境,保持良好心态等。

     

    还可以选用手术治疗的手段,因为手术对于病人的适应性要求较高,所以应该谨慎选用,不能盲目听从广告的介绍,最好了解它的疗效与后果。然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只要治疗好慢性咽炎,那么喉咙有痰的情况也会解决的。

  • 感冒时最让人难受的症状,非“鼻塞”莫属


    有的人把感冒看成一种养生病,因为感冒本身有自限性,如果保养得当,很快就会好,而且感冒后,找个借口跟老板请请假,躺在家中软软软绵绵的,看看视频,聊聊天,似乎很舒坦。

     

    可惜这仅仅只是“似乎”,因为感冒会有一系列让人难受的症状,比如流涕,咳嗽,发烧,最最教人难受的是“伤风鼻塞”,此时,患者流涕不已,喷嚏,鼻窍不通,因难以呼吸,所以嘴巴张得大大的,像鱼一样。

     

    如果几天之后,病情痊愈,那还算好的,可惜,有部分病人会转为慢性的鼻塞,此时,鼻塞时轻时重,双侧鼻孔此起彼伏,反复堵塞,经久不愈。晚上更是难受,因为鼻子不通,总感觉有鼻涕在堵着,但是又找不到鼻涕在哪儿,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如果病情拖延下去,还会出现嗅觉失灵,中医叫“鼻窒”。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一些方法可以让鼻塞的症状缓解。例如进行剧烈运动,去泡泡温泉,用生姜或艾叶熬汤泡脚,鼻子会感觉一下子通了,这是由于肌表的微循环得到改善的原因。但是,这种改善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旦你停下运动的脚步,停止泡脚,鼻子很快就会再次拥堵不堪。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能鼓舞体表机能,改善气血循环之道。

     

     

    所以,这是属于“桂枝汤”的地盘

     

    “伤风鼻塞”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鼻粘膜肿胀淡红,鼻内肌膜红肿,正邪交争于肌表,若转为慢性,邪毒久留不去,久病必淤,还会出现气滞血瘀。而解肌发表,恰恰是桂枝汤的强项,所以,这类疾患属于桂枝汤的领域。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桂枝”能推动人体的“气血”由脾胃向“肌部”供给,同时能引诸药上行,推动营血的循行。如果大家对《伤寒论》熟悉,就会知道在经方的使用中,药物是有方向感的,比如“桂枝”的作用是向上向外,芍药的作用则向下向内。若加大桂枝汤中“芍药”的剂量,“桂枝汤”就成了治疗“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所以治疗鼻窍不通,桂枝的用量一定要大,至少不能低于15.625克,这样身体的肌表才会有血行通畅之感。

     

    但是光用桂枝不行,还要用甘草,大枣补胃气,守胃气,生津;生姜促进胃气的生成,并将胃气全方位输出;也就是说,甘草,大枣,生姜,就如同发动机一般,在脾胃持续地,生成气血,而桂枝将其引入“肌表”,使不通的气血得以流通,正盛邪退,鼻塞的症状就能得以持续地缓解。芍药也必不可少,因为芍药有一定的引肌表之湿回流的作用,对于祛除肌部湿邪有很好的效果,只是用量不应过大。

     

     

    那么,还需要加点什么药效果才好?

     

    经方不宜盲目加减,但是也不应该套用成方,而应随证治之。

     

    “桂枝汤”最适合治疗的是“太阳中风证”,这证也叫“伤寒表虚证”。这个证型的特点是患者肌表腠理疏松,细皮嫩肉,容易自汗出,若遇到风邪,风邪一下子就突破了皮部卫气的防御,窜入肌部了,所以叫“中风”,这个过程就像箭瞬间命中靶子一般。

     

    如果,患者肌表结实,卫气充足,寒邪只能外束皮部,进入不了肌部,这就是“麻黄汤证”了。这时正邪斗争于皮部,皮下是充溢的被鼓舞的气血,会郁而生热。所以说,身体平素强壮的人外感风寒时,容易出现高烧,素体亏虚的人,反而不易发烧。

     

    而且麻黄解表祛邪的力量比桂枝强,所以,若患者皮肤紧凑,素体强壮,遍身疼痛,用“葛根汤”(即“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的效果比用“桂枝汤”的效果好。即使患者身体较弱,也可以短期加少量麻黄以祛邪解表,通透鼻窍。不过长期而言,还是要用桂枝汤。

     

    此外,还有一个药我觉得很有必要加,那就是“薄荷”。使用经方,我们一定要在脑中抛开“风寒”,“风热”的概念,觉得薄荷是风热解表药,不能和桂枝合用,要知道这些“概念”实际上是上个世纪生造出来的。我们引用薄荷熬的水后,咽喉,鼻窍会觉得很爽快。薄荷有畅通口鼻的作用,能让鼻子更加舒服一些。

     

    最后提醒,使用“桂枝汤”,一定要用足量,否则效果是不好的。请背下来,桂枝汤原方,原剂量: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伤寒论第十二条》

  • 按:慢性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虽然病位在肺,但临床上也多和脾肾等脏腑的功能紊乱,导致风寒、痰湿、痰热等病邪痹阻有关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胃功能差,土不生金,肺气虚弱而导致脾肺亏虚,卫气不固,正气不足不能抗邪而导致外邪侵扰,症状反复发作,而容易累成慢性气管炎、哮喘等病症。

     

    加上脾胃不和,胃肠水湿停滞,痰湿凝结,上阻于肺,而形成容易肺气壅满、咳嗽、咳痰、气喘等病症。

     

    因为如此,在临床上从脾肺两脏进行调理,并配合祛风化痰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慢性气管炎或哮喘等病症,虚则以补虚益气健脾益肺为主,实则祛风化痰平喘;或虚实互见,补虚泻实同用。

     

    从脾肺调理,能改善绝大多数的肺系病症。

     

    【案例分享】曾经治疗一个青年男性患者,从小体弱,容易反复感冒咳嗽气喘,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医院常用平喘止咳类药物治疗,效果甚微,病情反复发作,平常有气短乏力、胸闷、腹胀、大便不调、睡眠差、形体瘦弱、面色白、疲倦乏力等症状。

     

    辩证考虑脾肺亏虚风邪痰湿壅肺导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先用宣肺祛风、化痰止咳、运脾祛湿等方法治疗为主。

     

     

    麻黄、杏仁、甘草、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白术、生姜等药物加减调理,服药后咳痰咳喘的现象逐步好转,胃肠症状也逐渐改善,之后以陈夏六君汤、玉屏风散等药方加减,以调补脾肺为主善后。

     

    患者平常体弱,脾肺正气不足不能抗邪导致风邪痰湿壅阻,以至于发生肺系的相关病症,治疗以三拗汤配合二陈丸、三子养亲汤等,三拗汤宣肺祛风,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理气降肺化痰祛湿,症状改善了之后,以培本扶正、健脾益肺的治疗为主,以增强身体机能,防止症状反复。

     

    日后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脾胃功能,少吃生冷寒凉肥腻饮食,注意照顾脾胃,预防感冒发生,这些善后的调养,对于预防疾病的反复都有比较大的好处。

     

    以上病案仅供参考,不宜照方抓药。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