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哪些中药与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哪些中药与西药不能同时服用?
发表人:不药博士

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一旦生病了,从药店推荐买回来的或者医院医生开回来一堆的药,这里面不乏中药和西药混着用的情况。正确的中西药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结合”不当的中西药,轻则降低疗效,重则导致无法挽回的疾病。

 

下面总结几种不能同用的中西药:

 

1、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所以含麻黄素的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与降压药不能同时服用。也不宜与地高辛合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

 

2、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所以含芍药的中成药均不可同服,例如舒肝丸。

 

3、含有苦杏仁甙能抑制呼吸,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容易导致呼吸衰竭,例如蛇胆川贝液。

 

 

4、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的中成药与阿托品,咖啡同服会增加毒性,例如活络丹、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等。

 

5、含丹参酮、丹参酚的中成药,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络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

 

6、酸性药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不宜与碱性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同服。中和降低疗效。

 

7、中药降糖药与西药降糖药不能同服,比如消渴丸。另外,甘草、鹿茸与降血糖西药不能同用,二者均含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8、酶类药物,很容易被中药中的物质吸附或中和。比如活性炭能吸附酶类,鞣酸和砷类能使酶类形成沉淀,黄连素也能明显抑制乳酶生中乳酶菌的活力。

 

9、含钙的中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能同用。会增加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含钙中药有龙骨、牡蛎、海螵蛸、鹿角、枸杞等。

 

 

10、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不能同用。会形成络合物而沉淀失效,比如 石膏、珍珠母、磁石等。

 

其他: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为了提高疗效,避免毒副反应,中西药同用时一定要慎重。有学者提出的建议可作参考在不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中西药服用时间应间隔4小时为宜。

 

不药博士才疏学浅,只能总结这么多,欢迎留言讨论!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感冒了应该怎么处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

     

    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现在有不少的酒桌文化,虽然大多数人对于酒桌文化表示无奈,但是,除了酒桌文化,还有人们忍不住的欲望,喝酒是会上瘾的,喜欢酒精的人就像喜欢上了“卡洛因”一样,喜欢上了,就很难戒掉,但是有一点必须要知道的,就是喝酒之后,有些药物是不可以碰的,不管你的身体多么不适,都不要碰。


    因为,你在喝酒之后,如果碰了这些药物,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自己命丧黄泉,我们都要引起重视。


     

    曾经有不少因为吃了感冒药后参加酒局,导致意外发生


    不少小年轻可能因为这种,那种因素,需要带病上阵,在医院里面,不少因为吃了感冒药,然后喝酒,身体产生不适的个案,甚至有些小伙子直接送到了ICU抢救,经过12-24小时的奋战,虽然不少生命都能够挽回,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拿自己的生命开这种玩笑。


    其实,最建议的是,只要是去喝酒,最好什么药物都不要吃,这样是最保险的行为。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喝酒前后都不能够吃药。
     

    吃头孢药物,不能碰酒


    头孢药物,不管是先锋,还是头孢克洛,或者头孢曲松等等,反正是这种类型的消炎药,都不能喝酒沾上边,因为这种类型的药物,很容易会轻者恶心,呕吐,重者死亡。

     

     

    除了口服,打了消炎针也是在这种范畴以内,我们打了消炎针同样也是会出现这种类型的反应,不会因为吃还是打而有所区别,如果我们需要服用这类型的药物,就尽可能让自己在家好好休息,保重好自己,别跑去应酬或者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忍不住喝酒。
     

    除了头孢,这些药物也不能和酒沾上边


    第一种:安眠的药物,如果安眠药物和酒一起,容易产生眩晕的感觉,或者引起严重的困倦感,这种感觉会加重死亡的风险。


    第二种:止痛药也不能和酒同服,不然容易发生胃部的异常情况,严重情况会发生胃出血等症状,我们不可轻视。


    第三种:降糖药以及降压药,这类型的药物并不建议在服用的前后喝酒,这样比较容易出意外状况,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当场休克。


    第四种:抗抑郁药物也不能和酒共同服用,这类型的药物如果和酒一起,很容易会造成血压升高,从而意外发生。


    第五种:关节类的药物也不能和酒一起服用,因为这种情况会让我们的肝和胃受到损伤。

     

    为了避免我们踩到雷区,为了避免我们出现意外,最好还是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如果需要长期吃药就把酒戒了,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让喝酒和吃药的事情打扰到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尽最大限度能够保障好自己的身体,保重好自己,减少损害。

  • 不可否认,好多药物不良反应一栏标识“尚不明确”,特别是中药。中药是复杂的,组分复杂,多以复方居多,而且治疗过程只有中医懂。这是中药无法明确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

     

     

    标识“尚不明确”的原因

     

    据统计,超过60%的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未标示信息,或仅仅标注“尚不明确”。

     

    这当然是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些方子在民间甚至用了几千年。按照当时的条件,可以没有办法像按现在的标准去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这些即使药物有不良反应,也很难发现。因为多数的不良反应都是迟发的、长久之后出现的。而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又要求说明书中要有不良反应标识,没有智能标识“尚不明确”了,这也是被允许的。

     

    目前,对于中成药而言,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不需要做临床试验的 ,具有长期人用经验证据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以减免部分临床试验。所以通过药监局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不需要做临床试验的,没有临床数据的支持,不良反应一栏只能标注“尚不明确”了。

     

     

    虽然标识不明确,但是中药使用却有章可循。中药或中成药的使用,必须经过炮制处理的,还要配伍使用,毒性中药的毒性会下降至安全范围。而且中国药典明确规定了药物的常规用来,合理使用理论上是安全的。而且目前市场上用的中成药多数是比较成熟的方剂制成,经过多年临床反复使用并监测,多数已被证明安全有效的。但是未发现不良反应并不代表没有。而一些存在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已经很少用或不用。

     

    国家和各个省市均设立有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目的就是进行了不良反应的上市后监控,收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上市药品做出处理。国传统医学需不断探索前进,逐步阐明药品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特殊性

     

    首先,中药很多都是对身体进行慢慢调理,在短时间内很难了解到全部的不良反应。其次,中医讲究辩证用药。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有毒性的药也可以治病;在辩证错误的前提下,好药也可以变成杀人毒药。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吃药期间不能喝酒,但依然有不少人还是会这么做,导致最终被送进了医院,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硫仑样反应是什么?

     

    双硫仑样反应系指双硫仑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挠乙醇的正常代谢,致使饮用少量乙醇也可引起乙醛中毒的反应。双硫仑,又名戒酒硫,用药后再饮酒即出现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反应,令嗜酒者不再思饮酒,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对于一般较轻的反应,不需治疗可自行恢复。若出现剧烈反应,如呼吸抑制、虚脱、惊厥、心功能失常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救治。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吃上它再喝上酒,会让人很难受,就可以让人慢慢把酒戒掉。

     

     

    注意事项

     

    而有些别的药物与酒精也会产生类似的反应,其中最多的就是头孢类的药物。起关键作用的是这些药物中有一个叫甲硫四氮唑的东西,酒精进入体内分解成乙醛,甲硫四氮唑这个东西抑制了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乙醛就不能降解为乙酸排出体外,产生很多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死亡。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很多,头孢类的大多数药物都会反应,还有左氧氟沙星、氟康唑等。该病发病凶险,症状变化多端,对老人小孩这样身体较差的人来说,很容易危及生命。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就非常重要。用药时医生必须询问患者最近是否饮酒,并且一定要交代病人用药期间及停药一周后才可饮酒、饮酒类饮料和含酒的食品,以免发生意外。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际交往,各种应酬不断增多,酒就必然成为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在觥筹交错之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千万不可因此而被送入医院,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并且,喝酒过多,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服用会使肝脏受到损害,而肝脏每天代谢酒精的量是有限度的,长时间过量的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严重者会导致肝衰竭或肝硬化危及到生命,所以应该少量饮酒。有心脏病者也不应该喝酒,会导致心跳加速甚至有生命危险。

  • 春天天气变化急骤,可是让不少人中招,咳嗽感冒,开始吃起药了。可朋友聚在一起总免不了吃吃喝喝,来点小酒,大家可要当心。朋友圈里也有不少人都在转发一条“医生提醒”,说服用了头孢类、硝唑类抗生素药物,不能饮酒,否则可能猝死。别觉得夸张,其实,不少常见药物服用时都是有禁忌的,一不小心,轻则药效下降,重则病上添病。人在喝酒后之所以会变得不清醒,是因为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还有的人会通过吃药来解酒,但这时候一定要小心了,很多药物都会加重乙醇对神经系统的伤害。喝酒后不能吃什么药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中枢抑制药

     

    乙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且作用强度与饮酒量成正比。人在饮酒后服用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丙嗪等中枢神经抑制药,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深的抑制,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2、抗过敏药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去氯羟嗪,赛庚啶等.这些药与酒同服其后果同镇静催眠药相似。


    3、降血糖药

     

    乙醇具有抑制糖吸收和糖异生作用,而降血糖药也主要作用于这些环节。两者协同产生的后果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此外,酒后服用降糖灵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

     

    4、降血压药

     

    乙醇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

     

    5、解热镇痛药

     

    乙醇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解热镇痛药同样可使血清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联用可致胃泌素浓度剧增,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坏胃黏膜屏障,损伤黏膜下血管,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

     

    6、感冒药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过量饮酒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内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7、抗结核药

     

    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增加乙醇的肝脏毒性,引起黄疸及肝功能减退。

  • 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刚过,又有好多人去医院开膏方、去药店买补品用来调补身体,在冬季适当地进补对一些大病体虚、手术后或者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者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妄服补药却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搞不好还会出大问题的。

     

    《余听鸿医案》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医案:广东有一郑某人,将上好的人参放到老鸭腹中,煮熟后食用,五天后视物模糊,十天后两目失明。随后就诊于清代名医费伯雄处,费老对患者说此病不须服药,每日喝一碗梨汤,保持大便通利每日达两到三次。患者服用梨汁十天后,“双目见物”,一月后,视力完全恢复,“能察秋毫”。费老不愧是一代名医,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案,却能用食疗的方法治愈,对于一般临床大夫来说很难做到,正如书中所说:“治法虽极平淡,非伯雄先生做不到”。

     

     

    那么为何食用人参会出现突发性的双目失明呢?费老为何用人人熟知的梨汤就能治疗这样的患者呢?

     

    余听鸿进一步解释:“能容各物者,其气必虚。其体本实,再充而益之,气有余,即是火,煎熬津液为痰,清窍充塞不灵。”意思就是体虚之人,适当地进补是可以的,这时药物在体内也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若是体健之人,进补人参、党参、黄芪、阿胶、甚至冬虫夏草、三七之类的药物的话就会出现充而满溢、郁而化火、壅塞阻滞之象,这时的药物不但不能发挥其功效,反而成了致病的毒药。这也是中药在古时不叫中药而名毒药的原因。

     

    我们的双目之所以能视物、辨色,是 “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的原因,若气机壅塞阻滞,精气不能上注于目,于是出现双目失明。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更多的过服补药的患者是气机郁而化火的情况,出现诸如便秘、流鼻血、口舌颜面生疮、月经先期等多种多样的症状。

     

    如何治疗呢?《黄帝内经》云:“益者损之”、“实者泻之”,所以本医案中费老用性寒凉,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润燥的青梨来泻有余的实火,通过让患者泄泻的方法清内热、泻实火,畅气机,开郁滞,从而达到气机通畅,阴阳平调的目的。

     

    如果大家服用补药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试着熬煮梨汤来喝,但慢性肠炎、糖尿病患者或者脾胃虚寒的人还是少喝为好。

     

    该医案告诫我们补药不能滥用,临证处方要时刻心存谨慎!

  • 感冒了,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其实只需5步就可自己处理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3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在西医看来服药期间一般不需要有什么饮食禁忌,不像中医,会讲究饮食不要辛辣刺激,不要吃发物之类。但是有一种水果对西医是例外,那就是柚子,经常会听到医生向病人交代注意吃某某药期间不要吃柚子,因为柚子影响部分药物的药效。

     

    其实柚子影响药物效果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他们意外发现西柚汁和一种降压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西柚汁会导致降压药的效果突然增加,患者的血压比平时明显降低,差点休克,从这时起人们开始吃药注意提防柚子了。

     

     

    柚子为何和有些药有冲突?

     

    柚子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活性成分,能辅助减肥、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润肠通便助消化等。但是柚子特别是西柚富含柚皮苷、呋喃香豆素、佛手柑素等活性成分,能够抑制人体肝脏的一些代谢酶的活性,而有些药物主要通过此类代谢酶代谢进而排出体外,如果服这些药物的时候,同时吃柚子特别是西柚,就会影响药物的正常的代谢以及排泄,从而在体内存留过多,就等于是药物过量服用,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果吃柚子太多,甚至能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哪些药物会被影响?

     

    柚子(特别是西柚)常见能影响以下四类药物的代谢,从而产生对身体不利影响:

     

    1. 降压药:

     

    主要是钙拮抗剂类降压药,也就是地平类药物,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服药同时服用柚子,可导致血压过度下降,产生头晕、心慌、乏力,严重者会诱发心梗、脑梗发作,甚至可导致休克。另外柚子富含钾元素,而很多降压药本身可导致血钾高,如果同时大量吃,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2. 降脂药

     

    对降血脂药的影响主要是他汀类药物,特别是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服药同时吃较多柚子,可以导致转氨酶升高,严重的有肝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不可解释的肌肉酸痛)。

      
    3.抗肿瘤药物

     

    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帕唑帕尼、拉帕替尼等。伊马替尼就是大名鼎鼎的格列卫,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就是这个神药能对慢性粒细胞血液病有特效。这些抗肿瘤药服用期间如果同时吃较多柚子,会引发药物本身副作用发生,如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减少、尖端扭转角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

     

    4.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是一些肾病病人常用药,如果服药期间大量吃柚子,会导致过度免疫治疗作用,容易发生感染,同时药物的其它毒副作用也容易发生。

  • 我一直很纳闷,中药也是药,西药也是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吃中药而不愿意吃西药呢?直到有一天,一个同行说这其实是文化问题,我才恍然大悟。西医西药太直白,不符合这些愿意吃中医中药的人的心理预期,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牵涉东西太多,就不啰嗦那么多了。咱们讨论今天的重点——中药能不能降血压?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中药降血压不推荐!我要说中药不能降压,估计会被喷死,所以想来想去,才改为中药降压不推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来看看为什么不推荐使用中药降压吧!

     

    一、长期服用西药依从性更好

     

    无论中药西药,都很少能根治高血压,都需要长期吃药,对于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西药会有更好的依从性。此时会有很多的喷子来喷,说中药吃几剂可以除根,好吧!如果你抱着这种态度,要么会被骗,要么是在拿着生命开玩笑。那么接下来的几条,你也就不用看了!

     

    二、降压效果西药降压更明确

     

    降压才是硬道理,无论什么方法,能把血压降低到正常、降到达标才行,而这方面,西药更有优势,而且降压效果更明确。西药作用靶点明确,降压机制清楚,对于血压的降低幅度也好把控。

     

    三、西药剂量标准更容易量化

     

    西药剂量标准明确,很好量化,而中药不好量化。对于患者来说,反复波动的血压,更容易造成急性的高血压事件和并发症,所以使用固定剂量的药物,长期使得血压达标而不反复,是减少事件和并发症的基础。而西药在这方面,更能稳定的控制血压达标。

     

     

    四、西药降压的获益证据更足

     

    西药降压的临床证据充足,中药几乎没有相关临床循证证据。实际上西药降压,已经经过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人亲身试验,明确的有获益的证据。这时候还会有喷子来说,中医已经几千年,还不比上百万人试验更厉害?好吧,我只是来告诉大家降压不推荐使用中药的,而不是来诋毁中医的。

     

    不知道这样能否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至少在很多的中医那里,也是在使用西药降压。信则有,不信则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得到大家。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