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树自然长,花儿朵朵开——青少年成长陷井如何避开?

小树自然长,花儿朵朵开——青少年成长陷井如何避开?
发表人:闵宝权

闵宝权大夫  (最新改动:20140826)

社会大小环境和家长们的焦虑无奈的心态确实令人堪忧啊!!

他们正值年少,本该朝气蓬勃阳光灿烂,但为何面露菜色,沉默寡言,目光低沉?

为何同性恋的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女性)(因为阳刚气的男生总数量正在减少)?

看看多少小学生中学生是近视眼?多少学生睡眠不足、脸色蜡黄?多少学生对学习心生厌烦或畏惧不前?多少孩子不能与同龄人正常交往?多少孩子受不了星点委屈?多少学生只知读圣贤书,空抱远大理想而不懂简单的人情世故迂回曲折?多少男生阳刚气不足畏畏缩缩优柔寡断??.多少青年步入社会难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多少孩子把事事依靠父母视为理所当然(长大后就容易成为啃老族).......??等等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对比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嫉妒和无奈;有需求就有失落,有失落就有痛苦和苦闷。

理解别人难,明了自己的内心更难,有效安抚自己内心的各种苦楚难上难;每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难!每人要适应各种竞争态势,更难!!

作为家长,尽量少批评孩子,少做无谓重复的大道理灌输;

要尽量肯定和赞赏您的孩子,她/他一定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赞赏和肯定孩子但绝不是无条件的娇宠和护短,也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让孩子知道或明白:做人做事仍然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底线,突破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受罚。

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孩子能自己做决定或自己能完成的事,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仅需保持适当关注、支持和监督即可)(这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可惜中国家长和老师们的控制欲望太强,喜欢控制和操纵孩子,“孩子听话”、“乖乖孩子”实际上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过分苛严/忽视和过分溺爱是教育的两个极端,都会把孩子往人生陷阱里推,当孩子还小时一般看不出来,等孩子慢慢长大时(12岁以后),恶果定会逐渐显示出来。

总有家长感慨,过去父辈一家养一群孩子没出问题,为何现在仅养一个孩子反倒养得如此艰难问题重重?为何父母给了更多关爱,结果反而令人沮丧?当父母真不是见容易和轻松事啊?!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和挣钱,忙于人际应酬或娱乐,就是没时间多陪陪孩子,多看看书,多琢磨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不惜花费一切财力物力,培养了孩子过分的虚荣心;为了孩子不惜牺牲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进取,用无尽的恩情绑住孩子,孩子能轻松上阵吗?

有的家长自信满满,自觉自己教育孩子得法,结果没与时俱进,没审时度势去调整亲子方法,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结果还是很不如意。

家长自己不能维持婚姻和谐,没有良好心态,又怎么带好后代呢?

青少年成长的最大陷井即是心理问题,而非智能和学习成绩问题,如何有效识别和避开呢?

小树自然长,花儿朵朵开,愿祖国大地郁郁葱葱、鲜花盛开!

主要内容:

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的成因;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或忠告;

推荐闵宝权大夫个人或其他大夫的某些文章;

推荐家长看的书目;

青少年心理扭曲”的症候;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谈大众心理健康的标准;

最后是闵宝权评论1: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应尽早进行正规和有效心理干预 

评论2:人生就好比要经过那片玉米地,有各种陷阱

正文:  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的主要表现;

最近几年青少年心理疾患的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的神内门诊每周均会接诊数十余例青少年抑郁/焦虑或人格/精神障碍的案例。青少年抑郁更常见些,常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悲伤和各种痛苦的体验。患者表现闷闷不乐、不爱说话、高兴不起来、成绩明显下降、人际交往减少等。有的患者情绪波动,易激惹,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哭闹。常伴有很多的躯体化症状:易紧张失、眠、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浑身无力、身体多处不定部位疼痛、胸闷、手麻、手不自主甩动、身体多动和爱出汗等,有的不愿上学(也包括动辄要求换班或转学)、不愿和人交往、甚至懒得同父母说话,个别与偷盗、打架斗殴、离家出走或自残和极端举动等。

有的少年认为自己相貌一般、智力不优秀、学习不好、不得家长或老师的重视等等,对自己没自信。有的受点委屈或打压,从此一蹶不振;部分学习成绩不错的少年,心中害怕不能保持目前状态而焦虑不安。有的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或在身边但经常争吵不和或离异,常处在感情贫瘠和不安全的环境中;有的上学中承担的学习或人际关系的压力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某次考试失利或受到欺负或误解,孩子心里留下焦虑、恐惧、无力、无奈、孤独、过劳和不安全等难以名状的苦楚痛苦,养成敏感、多疑、封闭、自卑和孤傲等性格,难以与同龄人正常交往和适应各种环境。

中国人溺爱孩子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父母太过娇宠或溺爱孩子,物质上尽量满足,精神心理上照顾过多或过少或不当,没有让孩子享受自主和“奋斗”的快乐,没有或很少经受适当的挫折磨练,容易养成专横跋扈或养尊处优或好吃懒做或社交退缩,同样心理素质或情商不高,而且易形成人格障碍。“温室中的秧苗”或“豆芽菜”即是对此很贴切的描述:外在体形发育看上去良好,但内心脆弱无力,成人后也难适应社会上的各种环境,时间长后很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

(当家中有2-3个孩子时,哪位太过受宠,或要求太过苛严,那他/她就容易是那位心理出问题的孩子。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当家中孩子是1男1女时,出问题的往往是男孩,当是2位同性别的孩子时,出问题的往往是最小的那位。大家想想道理何在?)

(不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往往会让当父母的在中年尤其是老年品尝难以名状的苦楚!养子为养老,子大不能自立自主,反过来还要啃老欺老,值得天下父母深思为戒!!)

现实中,当家长的或监护人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情绪反应或反常举动,及时给予关注、劝慰、疏导和探究可能的原因,必要时应求助医生或专业心理工作者,消除可能的隐患,以免孩子做出各种过激反应后才引起重视和发现潜伏的问题。

前几日有一位儿科医生带15岁的外甥(头晕)找我看病,男孩有些自闭、寡言少语、目光躲避,这自然与爸妈的高期望和严格管理有关。我问那位儿科医生为何他不早提醒孩子爸妈注意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他讲他曾数次提醒过他们,没用的啊!孩子妈妈说,我们严厉些不都是为孩子未来考虑吗?何况你当舅的还没有孩子,在教育上你没发言权。那位儿科医生讲,其实工作中我们作为旁人看某些小孩长大后很可能会在心理上会出问题的,但若我们稍给孩子的父母提醒,父母方常常会很不高兴的,故一般就懒得开腔了。是啊,谁又愿被乌鸦嘴做不好预测或过多指责呢?谁又愿自己的养儿育女的方式被否定呢?何况中国人向来喜耳顺耳清和报喜不报忧的。

故我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变得很严重了,闹到不去学校了或不出去上班或人际关系异常紧张或拒绝与同龄人交往整天呆在家里,父母才赶紧带来看病,我这儿很少有父母主动带14岁以下的孩子过来看心理问题的。儿童医院的心理科的心理咨询也不温不火。要是你有机会,去广安门中医院儿科韩斐大夫看小儿多动,那真是人山人海的。家长们披星戴月去挂韩主任的号,有几个家长能想到应去看看儿童心理科?我也接待过多例类似病例,后来有几例按心理问题处理后明显见效了。我估计不少所谓的小儿多动症其实就是心理原因所致。

青少年抑郁焦虑障碍的成因;

青少年抑郁症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掌握各种青少年抑郁症病因,可以从源头对这种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心理障碍进行适当预防和干预。

一、应激事件刺激导致应激反应和后续结果 是指人们面对特定的环境或事件时身体、心理作出的反应。而负性的生活事件在从童年到成年的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早年的应激事件,如童年期被忽略,分离性焦虑(父母工作忙,把孩子送到老人家养一段时间),被躯体虐待(经常挨打)、精神虐待(父母老师过分苛严、家里或学校里不公平对待、被讥讽或谩骂)或者性虐待,或早年丧失父母某方,或受惊吓恐吓或生病等,父母没离婚,但常争吵打架(孩子本来就害怕不已,有时父母某方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另一方)或形同陌路(孩子能感受到,难免担心不已),或父母离婚,某一方阻止孩子与另一方接触,或父母方有意无意把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等等,是诱发青少年抑郁症焦虑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几乎所有的抑郁焦虑障碍者在抑郁发作前的一个月遭遇至少一件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有部分是长期负性因素逐渐累及的。此外,青少年在抑郁发作、复发以及症状恶化前大都经历过应激事件。

二、家族遗传因素 青少年抑郁症病因中包含遗传因素,这是因为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家庭精神疾病史,特别是父母罹患抑郁症与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相关。其中女儿从母亲处继承的抑郁症的概率大概为10-20%。因此有抑郁症史的父母应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抑郁情绪,同时应着力开展抑郁症专业预防或治疗。

三、人格特质和认知模式的影响 人格特质和抑郁症之间有着复杂的相关性。神经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遗传的,更是可以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逐渐形成的,大量研究发现养育模式(7岁前尤为关键)明显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格心理发展走向。高神经质的人具有高敏感性,情绪易明显波动,倾向于体验更多的负性的情感体验,更多的从负面角度去看问题。所以神经质是儿童和青少年罹患抑郁症和体验更多应激的易感因素。神经质和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是比较明确的。

人格心理特质和认知模式已经被多方证实主要与0-7岁的养育环境和模式明显相关,当然7岁后的教育模式和教导角色也起重要作用的。

另一方面,负性的认知方式,比如自我批评、低自尊、认为自己无法应对负性的生活事件,无端将过错归为自己等,这些都是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他们相互作用可以使原来没有症状的个体抑郁症状增加,有轻度抑郁症的变得加重。研究这些失调的态度和行为与应激相互作用-----可预测临床青少年抑郁症产生的可能性。

给家长的一些建议或忠告A

孩子学习好不如性格好!

好性格和好情商是构建正常人生的塔基和塔身部分,好智商和好的学习成绩是塔尖部分。最好的情况是有完整坚实的塔基塔身和高高的塔尖,这也是众多家长孜孜以求的。次之的是塔基塔身很完整和坚实,塔尖一般,这样的人工作生活还不错的。紧接着的是塔基塔身非常一般,塔尖也一般,这样的人能自食其力没问题的,但人生境遇很一般的。最不好的是塔基塔身存在障碍,不和谐不完整,不管塔尖如何(即使塔尖很高),这样的人的人生多半会荆棘遍布、陷进重重和磕磕碰碰,很多时候连自己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好多家长眼光就只盯着塔尖部分,而想当然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只要学习好,能上个好大学,光明的未来就有保证了。实际上是无意中忽视了对塔基和塔身的构建和维护。等塔快建至结束时(指人长到15岁至23岁时),问题集中暴露出来,才发现孩子的塔基和塔身原来是如此的脆弱,此时再调整和修改时可能会比较难的了,调整过程需花费心智、精力和财力的,而且须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好效果。若到了23-30岁,严重的若已经形成人格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再想纠正几乎不可能了,有这样孩子的父母到老年时的心情和处境可想而知(本来中国人养子为了养老的心结是很重的,但养子不慎,老来莫悔啊!可谓“子女不孝或心理不健康或不能适应社会,谁之过?”)。

有完整坚实的塔基塔身和高高的塔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今后即属于人上人的队列了,但这些仅能占很少数。多数孩子仍是一般人,塔基塔身不怎么坚实,塔尖也不高,但只要顺其自然的培养,今后成为社会人(自食其力)没问题的。但问题就出在这儿,本来塔基塔身就不怎么坚实,由于父母一心让孩子只进补聪慧糕状元粥什么的,鄙视粗杂粮,或只读圣贤书,充耳不闻凡俗事,缺乏社会普适性知识和不懂人情世故,缺乏必要的适应性锻炼或挫折体验,其结果是塔基塔身建的不结实牢固,无法承载塔尖的重负了。故不难理解不少孩子长大后成不了社会人,不能自食其力(即使不少孩子智力是不错的)。

故培养孩子的总体方向上,有如下建议:

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开朗坚强的性格,学会包容、承受挫折和委屈的心理能力,有一颗平常心,有较大的心胸,不要太贪婪和计较,要培养正确解决问题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改变和纠正孩子个性特征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和锻炼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个性。这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学业及事业的成败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不抱怨、积怨,乐观向上,清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建立合理适度的生物钟。

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能力,孩子能自己做主或自己能完成的事,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

(为何,我把上面这句话变为红色,这是我个人尤为要强调的。上面提到的各种能力是需让孩子成长过程中慢慢培养的,不是单纯学习好,单纯听话就能具备的。尤其是父母要有意放手,让孩子去体会各种生活、学习和与同龄人交往中的各种酸甜苦辣,而不是大包大揽,孩子稍有身体不适或心情不高兴,家长就急忙帮想各种对策帮其应对。)

社会环境确实令人堪忧啊,看看多少小学生是近视眼?多少学生睡眠不足、脸色蜡黄?多少学生对学习心生厌烦?多少学生只知死读书?多少男生阳刚气不足(建议教育部硬性规定小学中学的教师中,男性的比例必须达到1/3以上)??多少青年步入社会难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等等。

给父母的简单建议B:

如何预防?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

作为家长,将心比心、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内心各种感受),而不是世俗的过分追捧的学习成绩、荣誉、地位等等,勇于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老师们也应提高自己的人文涵养)。主动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做事。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阅历经验是有独特之处的,对孩子可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之处,但家长不要对孩子强行灌输各种自己的理念,不要以让孩子事事都听大人的指令为上,不要动辄指责或打骂孩子。

只有坚信自己的孩子很独特,为其感到骄傲,经常提及孩子的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孩子们是会接收到的这些正性信号的(表扬太过太滥也不好,尤其是不必在外人面前过多自夸自己的孩子,适当肯定即可)。他们内心是非常愿意与家长呆在一起、渴望沟通的。有时他们需要家长出出主意或解惑;更多时候,他们渴望的是家长的倾听,那怕是听会儿就好,更多时候,他们渴望被家长在一定距离默默注视着,关心着,鼓励着,宽容着;反之,如果家长每天都在抱怨孩子,即使是内心的想法,没有说出来,孩子们能感受得到,面对一个厌烦自己的家长,要求甚高的求全责备的父母,他们的心门自然会逐渐关闭的。其实,每个孩子好比是花园里的一朵花,每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你的那朵花并不是园中最漂亮的,但他(她)只要开在那儿,就已经表示他/她的存在了,就会渴求一定土壤、水和阳光的滋润。若这些基本条件满足后,绝大数就会自然而然成长,开花结果。今天是一颗小树,今后也许长成一大树。也许长成一不起眼的树,每一颗树都有自身的成长逻辑和轨迹,成长命运,父母除了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行使适当监护外,无需过多加压或拔苗助长。

给父母的简单建议C:

要用心陪同孩子慢慢成长,家长也应一同成长(心理方面)

父母的亲子教育心态和模式无疑直接与孩子的成长关联,故孩子有心理问题后(轻者可不用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在服用正规抗焦虑或抑郁药的同时,应做心理咨询和治疗,必须要有父母(或直接抚养人)的积极配合才可能有较好效果,否则难以真正见效。

在临床工作中,多数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治疗需求,一般会尽力配合,亲自参加心理访谈或家庭治疗,回家后按咨询师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此的话孩子的心理调整效果可能会较好。

(心理疏导案例:《父母多责备,少年无语对;父母予尊重,少年笑意浓》

。在此案例里,孩子父母均愿积极配合,当下效果即非常好。但相反情况我也见不少。)

也有不少如下情况:父母仅愿部分配合;初始配合,应急于见效而中途退出;初始积极,中途懈怠;嘴上积极配合,行动无改进;干脆拒绝医方的任何建议;.....等等。

我有个很能干的朋友给我讲,只要他儿子能恢复心理健康,能安心回去上高中,他干什么都可以的,就是去死他都愿意啊!多好的老爸啊!多感人啊!!我给他列出一个简单的计划:少搓麻将,多看心理方面的书,少打骂儿子,少发脾气,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和玩耍,多鼓励和尊重儿子,夫妻俩遇事多协商,少吵架。他答应很痛快,他儿子在旁苦笑(私下偷偷给我讲,叫我不要再费心了)。实际情况大家都猜到了。当老爸的回去后一如既往。那就只能建议他儿子去外地上学,随便学什么都可以,上个职业学校吧。他儿子去外地了,心情随即好多了,然后我再给小伙子列出详细康复建议,现在已经起作用了,能与同龄人一般交往了。

即使做心理咨询和治疗,需满足下面条件:

1.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可能需要一个双向选择过程。总体上需要一系列的咨询,1次1小时,病情轻的3-5次,较重的5次,或10-20次是起码的。

2.长期系列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3.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4.恢复可能需一个长期缓慢过程。过程是很辛苦,艰辛的,很折磨人的,但心灵成长确实从来没有捷径啊!故需要来访者有很强的自我心理疏导和治疗动机才行。

5.病人及其家长都需要心灵成长的,也就是说家长也需要积极配合的。

另外若孩子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或躯体症,应该及时去看病,该药物治疗或/和心理咨询的,应听面诊大夫的具体处治意见。

闵宝权大夫个人网站内数篇科普文章推荐:

1. 《高考中考来临,各方焦虑如何了?B家长篇》

2.《父母多责备,少年无语对;父母予尊重,少年笑意浓》

3.《亲子教育--龙凤难求,真爱普传》

4.《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 》里重点是附录1介绍的少年案例。

20100905刚在网站上读到下面这篇有关儿童心理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刘跃梅大夫,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儿科医生;儿科临床与心理疾病”倪爱华大夫河北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影响孩子发展的八大关键问题(转)”20130403闵宝权:推荐家长在百度收看“董进宇讲座”的视频,或“杨凤池 和孩子一起成长”定会有大的收获的。推荐给家长们看的书目:

王学富 著 《 成长的路》机械工业出版社

尹建莉 著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东    子 著 《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辛    明:《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蓝天出版社)(书里倡导的精神尤为重要: 孩子要学会方方面面做自己的主人,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父母要学会更多的放手,保持适当监管即可。既尊重孩子的个性,又让她/他懂得和做到能遵守一般性大众性的规矩。

若上面推荐的书是为了很好地当好爸爸妈妈的话,那家长为了自己的心灵平和喜悦,不妨阅读   张德芬 著:《遇见未知的自己》(小说,易懂)推荐网站阅读:张德芬主办的 内在空间 http://www.innerspace.com.cn

如何了解自己,善待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此书很好回答了“我是谁?”“我真正需要什么?”“如何处理各种纷杂的人际关系?”,.....??最终如何获得个人内心的平和和喜悦(说起来容易,做到太难了!!)。当我们真正找回属于自己那份自信和淡定时,当平和和喜悦留驻我们内心时,何愁找不快乐呢?何处没有快乐呢?偶尔的着急焦虑来扰(遇急事或内心不高兴时),何愁不能妥善处理各种冲突呢?(对内指自我意识与潜意识的、面上指自我内心与外在表现、对外指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各种冲突)

闵宝权 20110721 凌晨1:42浏览患友们留言后有感。

前几日有位患友(36岁)门诊看病时回应我,他说他不喜欢看书,那我就建议不妨找几个好朋友倾诉也有效果的。他说他很孤独,离过2次婚,家人不待见他,朋友,或者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我问他,不是还有哥哥姐姐吗?他幽幽说爸爸妈妈在世时经常让哥哥姐姐无条件帮衬他,他也只是接收(没做过回报),可爸爸妈妈现都走了,......。我无语了,他自小习惯了索取和享用,没有善用他的心智来维护各种人际关系,拓展他今后的人生路。连哥哥姐姐的情谊他都没好好珍惜和维护,可怜啊!可谁该为之负责呢?18岁以前父母的责任占主导(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护和娇宠,其实是削弱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流能力,反而害了孩子)。18岁以后他自己的责任占主要了,哎,他习惯了索取和享受,在大社会面前已变得低能和颓废,他自己不振作和修炼自我,谁又能真正帮到他呢?

我建议他目前不妨暂多去爬山跑步,多与自然界为伍。

今后,书还是要看的,书是最无私的老师。老师水平有高低,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啊!有得过且过的,有不甘心沉沦于现状的;有愿意调动心智不辞辛劳寻求自身上进者,有不愿付出实际辛劳者(纵使内心有良好愿望)。

我问他,您愿当什么样的学生呢?他没回答我,说声谢谢,走了。但愿...........!

(但愿退回去36年他父母能预知到他们这个小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人生路还是要往前走的,书最好要看的,是真正静下心来看书和反思对他来说可能殊为不易啊!

附录一、案例介绍:20100315 首次来宣武医院神内记忆心理专科门诊就诊,下面是大致情况介绍。

树枝挂满圣贤书,小树欲挺腰难直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曾某某,男,汉族,17岁,北京某高中二年级学生

二.来访者者自述

主诉:觉得生活没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头晕1年

个人陈述: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家庭教育严格,父母非常看重学习成绩,一名正在上高二的男生。他的父母根本不了解他内心在想什么。经常批评他学习不够刻苦,经常拿邻居或亲戚的孩子同他比较,虽然对有关学习的花费当父母的可以毫不犹豫的掏钱,但父母在肯定和赞赏孩子方面却很少有表示。他平时和父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唯恐遭受到严格审查或指责。“有一次,他和爸妈提到了一个明星,他们就觉得孩子没把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把他大骂一顿。”从此以后,她在家里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觉得学习无趣,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内心有时非常彷徨,上高中后,不知今后的路如何走,也没有朋友可说,要好的同学几乎没有(妈妈也不愿儿子过多与同学交往以免分散精力)。不愿和父母沟通,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不愿和人交往,爱好也慢慢丧失(原喜欢画画)。开始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浑身无力等症状。看书时上述症状就更严重些,最后只好休学,家长着急到处求医就诊。已开始服抗抑郁药2月,但效果不理想,故来宣武医院神内记忆心理门诊求治。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没有很好的心灵沟通,由于多次的不理解最后不愿再和家长沟通。

诊断;根据症状诊断为:抑郁症,伴躯体化症状

四.药物治疗:

闵大夫处方:

百忧解 半粒 1次/日,2周后加量至1粒 1次/日。

罗拉   1粒 1次/晚睡前

通天口服液  1支 3次/日

五.心理治疗:(简述)

截止写此文时,孩子仍在我这儿随诊,刘钰华老师前后给予该少年6次心理访谈和疏导:画图识心理、浅睡眠人格分析、角色扮演、情景回放、浅睡眠放松和自信注入、浅睡眠中试着读书和同父母交流说话、认知行为疏导和指引和家庭治疗,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逐渐得到释放,内心的自信逐渐得到增强,与周围人的交往增多,最终主动要求回到学校学习了(我和刘钰华咨询师之前就给他父母商量了,何时复学由孩子自行决定,父母不给加压的)。

刘钰华和闵大夫多次同家长沟通,向他们解释孩子心理成因,目前的整体情况和进步。劝告家长不要太过于看重学习,家长要做到:既是父母,又是老师,还是朋友。将心比心、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世俗追捧的学习成绩、荣誉、地位等等。根据我们的经验很多孩子很愿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的,然而很多的父母整天最多的话题就学习成绩用孩子的话说,唯成绩至上,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如果我们和孩子换一个角色考虑他们的各种感受,如果我们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多花些时间去陪陪孩子,多些理解和同理,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可能会更顺利些,通畅些。“同理”是心理学用词,也可用“共情”,它不等于同情,指不管孩子有什么想法或做法,家长均要能心平气和地先听其倾诉,与他/她感同身受,承担痛苦和酸楚,分享快乐或收获等……,说起来容易,能做到的家长不少,做不到也不少,做得很好就更少了……..,。

六.结果:

1周后复诊,睡眠见好;

3周后复诊,睡眠见好,心情明显好转,能间断看书;

5周后复诊,睡眠见好,心情明显好转,能自如看书(任务不能太多),与父母一般交流可以,愿与同学私下交往。

8周后复诊,睡眠见好,间断服睡眠药,心情和表情均正常,偶有波动,期间妈妈因一件小事同他大声叫喊,孩子当时就头晕卧床了数小时才能起床活动,后来妈妈给其道歉解释后才部分好转。自己一直在家看书,给同学借笔记来抄读;

10后复诊,主动回学校上课,同意额外请家教补课;

暑假孩子和妈妈来取药了解到:最终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一般但确实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父母不再规定具体学习任务了,生活中妈妈适当放手,不要管得太多了。父母表示明年高考志向也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再非让其学经济类不可了,孩子想去学绘画或设计)。

医嘱:停用罗拉,嘱百忧解继服至6-12个月。

(刘钰华老师提供上述案例,在此致谢!)

20130616 闵宝权 下文是我网上无意间搜到的关于“青少年心理扭曲”的症候(佚名作者,我也未做任何改动):

1. 自卑型。自卑型扭曲心理大多由于对自己不够自信或因某种挫折、失败而产生的。人们在生活、工作登过程中遇到挫折或打击,容易使人产生自卑,但一般情况下还不至于出现自卑型扭曲心理。自卑型扭曲心理与个人的自闭性格有关。如果遇到失败、挫折或不顺心之事,不去正确分析、总结经验,而是一味抱怨自己,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就容易产生自卑型扭曲心理。有了自卑感,需要正确的分析、认识和疏导,需要主动,需要朋友的鼓励、需要调整计划。这样做了,就不会产生自卑型扭曲心理。
2. 嫉妒型。嫉妒型扭曲心理主要产生于主观的嫉妒。由于出身、学习、社会分工、社会分配、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原因,造成不平等、不公平,产生了贵贱贫富、畅达与败落的你我他,嫉妒心理油然而生,原本也是情理之中。但过度的攀比和嫉妒就会使原本不理性的心理产生过大压力,导致扭曲心理。正常的一句话,在扭曲的心理中被认为是讽刺,别人取得的一点成绩变成了对她/他的刺激,别人的失败反而成为了他/她的安慰;更有甚者,整天打听别人(包括朋友、同事)的成败,整天诅咒别人的好运,对别人的不幸总是幸灾乐祸。
3. 自以为是型(自恋型)。顾名思义,这种心理的根源主要是自以为是,自诩正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自己就是比别人强,自高自大,专横跋扈,不能理性,不能客观分析,片面、偏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目中无人。另一种是害怕别人比自己强,故作清高,傲慢不逊,声色厉人,直至自欺欺人。
4. 自私型。自私作为人的属性之一,有主客观之分,主观上的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使坏心眼、不顾情意、不讲公德;客观上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目的,多吃多占、诬陷他人、侵吞公款、杀人越货、铤而走险。它经常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概念连在一起。自私之心自古有之,也是万恶之源。在日常生活中,自私型扭曲心理主要指主观上的自私欲。由于自私欲望的极度膨胀,自私者一心只想着自己,一切为了自己,过多的看重钱财,从不关顾别人,只要索取,不愿付出,翻脸不认人,直至不与别人交往,没有朋友。
5. 虚荣型。虚荣即讲求表面上的光彩和荣耀,表现为虚荣心理。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比如,明明知道某个名人住在你们小区但跟你没有多大关系,你总是说你和她/他如何熟悉,总是夸耀你和他/她的关系来抬高自己;明明知道作这样的决定对自己不利,但为了面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6. 幻想型。幻想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过度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会造成心理扭曲,造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整天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长期以往,会患上幻想症,严重者形成心理变态。20130617: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网上搜到的,未做任何改动):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据一项调查统计,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20%,而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  由于我国公众对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至悲剧发生。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工作者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

那么,青少年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心理健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附录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A

1.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4、不脱离现实环境;

5.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大众心理健康的标准(20130617 网上搜到的,未做任何改动)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附录三、一位亲子讲师的10年演讲精华,句句经典,解答中国家长常见困惑!

1、让孩子活出自己,他才可能超越你!

  如果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道路都给设计好了,可以确定——孩子的成就不太可能超越父母。即使是最后他达到父母想要那个结果,他也不可能快乐。因为,他活出的不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活出的只是你的人生而已。

2、你做过“融合”孩子的事吗?

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融合”孩子的事情——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完全覆盖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喜怒悲惧从属于父母的情感波动。而一个“有觉知”的母亲,则会给孩子留下空间。

举个例子,一位有觉知的母亲,当与老公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有能力去告诉孩子:虽然妈妈对爸爸很生气,但那是我事,你还可以去爱他,妈妈现在很伤心,但你可以去玩。

3、溺爱是一种态度,与贫富无关

所谓溺爱,就是当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父母心中有担心、生气或是难过,但却还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觉,而无法同理对方的感受,从而习惯把所有过错推给他人——怪父母、怪老师、怪同学、怪社会、怪时运,怨天尤人。

4、男孩与女孩,父母的影响不同

一个女人的仁慈和柔爱,取决于内在阴柔的能量,主要从母亲身上习得;

一个男人的创造力和赚钱能力,取决于内在阳刚的能量,父亲是重要的传递者。

 如果儿子与父亲缺乏连接,内心里对父亲缺乏认同,那么他在事业上难以获得成功;

如果女儿从小生活在一个“强势妈妈”的家庭,她将来可能会以同样态度对待丈夫。

5、孩子为什么撒谎?

在传统观念里,撒谎几乎与学坏划成等号。孩子撒谎,父母往往会生气和担心。然而,你能否看到孩子撒谎时内心的那个害怕,能否同理到他未被满足时的那个难过?撒谎,是一个孩子对父母操控过严的反操控。

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会撒谎?事实上,每个爱撒谎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允许度极低的父母,左一个不同意,右一个不允许。正是在与父母一次次的互动过程中,孩子逐渐得出了一个认知——坦诚地表达需求或是讲真话,肯定会“倒霉”的。所以只要父母多一些允许和倾听,孩子就慢慢不再撒谎。

6、我从哪里来?

孩子会问父母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很多父母会这样回答,“你是路边捡来的”,“你是从外面抱来的”。即便是亲生子女,父母如果经常传递如此信息时,也会给孩子造成内心的混乱,会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造成损害。要知道,“身份问题”是开不得玩笑的。

7、父母争斗,孩子自弃

父母双方的争斗不休,孩子一方面会很恐惧和害怕,一方面也很困惑——他不知道到底该帮谁?到底帮哪一方才是对的?类似问题会不断纠缠折磨这个孩子。这样的现象一旦不可调和,孩子就很可能以生病、自残、堕落甚至死亡的方式,来试图唤回父母双方的和解。

8、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与父母无话可说,甚至会拒绝沟通。其实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向孩子真实地呈现所谓“脆弱”的部分,比如你的无奈、你的悲伤、你的痛苦……而不是把这类感觉都化作“愤怒”去指责孩子,孩子的心门则会逐渐再次为你开启。

举个例子,孩子某天很晚回家,很多父母会对孩子发火,事实上在生气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自己对孩子的担心。遗憾的是,少有父母能够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忧和焦虑,更多的是责骂和威胁。然而亲子之间的沟通,坚硬换来的往往是冷漠,柔弱反而胜刚强。

9、你会否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

当孩子跑来想和妈妈一起玩时,妈妈说,“我正在做家务,现在很忙”;当孩子在学校领了奖状,想给爸爸一个惊喜时,爸爸却因应酬在外......这些行为无非给孩子在传递“不重要”的信息——你没有我的工作重要,你没有我的生意重要,你没有我的朋友重要,你没有我做美容重要,你没有我跳舞重要,你没有我买衣服重要,你没我的**重要。你,不重要。

一个自认为不重要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没有能力去争取自己喜爱的东西,不习惯当众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失去成为重要人物的机会。

10、换个角度谈青春期“叛逆”

每每我看到“很听话很乖”的孩子,我就有些担心。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干出很“判逆”的事情来。

当一个人到了12岁左右,他内在的本能会隐约意识到——我长大了,我离开父母也能活下去了,他的内在就会出现一个冲动,鼓励他再一次活出自我,把他生命中曾被压抑的面向活出来,幼年被压制越狠,他爆发的反抗能量也越大。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孩子的能量已被彻底压制,他甚至都不会有判逆,整个人会变得比较内缩,无力感很强。

11、言传,不如身教

我们很多时候都以为,跟孩子说了什么,孩子就会记得什么,殊不知当语言和行为相违背的时候,行为本身会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举个例子,一位爸爸天天对孩子讲要“孝敬父母”,可是对自己的父母却“颐气指使”,孩子会怎么看?长大后他也学会对你颐气指使。而一个孝敬父母的家长,即便从未与孩子讲过“感恩教育”,长大后,孩子自然也会孝顺。

12、请与孩子一起,欣赏他当下的成就

孩子考了95分,妈妈说,“95分固然很好,再要5分就100分了,再努力一点吧!”很多人就是被这句“要更努力”,给催眠得一辈子都停不下来,永远没有能力享受过当下的幸福,忽略了当下的喜悦,他们的整个人生就是未来,未来,还是未来。

我们不是说不要努力,而是要让孩子学会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片刻,在幸福中按照他自己的步调自信前行。请好好地跟他一起去欣赏,去欣赏他在当下获得的成就与喜悦。这样的孩子,他才能活出从容、优雅和平衡的人生;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让你对他的未来放心的孩子。

13、被当众羞辱和体罚是自杀之源

小时候当我们写作文,当描写一个人受到当众羞辱时,往往会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

这个形容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在受到当众羞辱的时候,他的身体无法逃离,他只能下意识选择让自己的意识逃离,简单地说,那个片刻他肉体还在,但他的心则是处于逃离或休克的状态,那个时候的他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当被侮辱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在他内心深处种下自杀的种子。

附录四、有一种“笨”,是学来的(网上搜到此文,未做任何改动)

梭子鱼“笨死了”

科学家做过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的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越学越笨”的孩子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

那么,孩子是怎么变“笨”的呢?

◆ 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 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 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暗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意无意地拿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聪明!”“李阿姨的女儿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还小呢。”……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当宝宝承受不了挫折时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

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及做家务等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比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对小孩子来说,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 “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兴趣永远第一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 “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下例中的老师很擅长于这门艺术——

幼儿园里,老师要求小朋友用左右手拍球30次。阳阳动作欠协调,拍了20多次,球滚掉了,阳阳两眼直望着老师,急得眼泪也淌了出来。怎样给他打分呢?打“×”?标志着失败,若打“”,又不符合事实,失去了游戏的真实与趣味。能否打出一个既不是失败又不是成功,让阳阳又乐于接受的记号呢?老师在阳阳耳边悄悄地说:“你拍得很好,只差几个球,离‘’只缺一条边。”老师走到黑板前在阳阳名字后面打了一个缺一条边的“”。阳阳破涕为笑,承认自己与其他人相比是差了一点点。

缺条边的“”虽然也表示不成功,但不是结果,仅是一个过程,离成功仅是一步之差,却给孩子带来了希望,增强了成功的欲望。阳阳在以后的活动中充满自信,第二次拍球终于成功,老师不仅给他打了一个“”,还在第一个缺条边的“”上添了一条边,因为阳阳不怕受挫,仍然继续努力。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最后,让我们思考国际21世纪委员会对“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

关于闵宝权医生个人介绍的附录说明(20190119):

注1: 目前闵宝权的专家门诊所接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抑郁状态疾病介绍: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以情感低落、兴趣缺乏、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期抑郁相关症候群。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老年期抑郁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因为发病年龄的关系,临床症状与治疗有其特点,与老年人群自身躯体疾病、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故单独出来。通常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一般患者可以消除相关症状,恢复正常生活,但容易复发。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相信很多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一到夏秋季节,农村随处可见蒲公英的身影,这种植物虽然多见,但很多却忽视了它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蒲公英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我们生活中很多常见的药方当中都含有蒲公英成分。那么蒲公英到底具有哪些功效呢?中医表示:蒲公英虽然不起眼,却能在4个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北方的某些地区,很多人会感觉空气非常干燥,若是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下,就会出现眼睛酸涩的现象,对于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的上班族来说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下班后继续玩电子设备,就很容易导致眼睛出现不适感,情况严重的还可能患上眼疾。而蒲公英则具有缓解眼睛酸涩、疏通身体脉络的功效,因此,眼睛经常出现不适感的人,可以适量用蒲公英泡水喝,这能够有效缓解不适。

     

     

    很多人都有过长结节的经历,对于直径较小的结节来说,一般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的危害,但大家在平日里最好注意控制饮食,少食用“发物”。此外,结节患者还可以通过用蒲公英泡水喝的方式来进行改善,这是因为蒲公英具有消散结节、缓解便秘的功效,对于体内有结节的朋友来说,可以在平时喝水时,在饮用水中适量加入一些蒲公英。

     

    在众多的泌尿系统疾病当中,尿道炎是最常见的,它主要是因为尿道中出现了炎症,从而造成感染导致的。对于尿道炎患者来说,同样可以用蒲公英来泡水喝。因为蒲公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将它泡制成茶饮,坚持饮用,能够有效改善尿道炎。

     

     

    蒲公英当中含有十多种氨基酸成分,在这些氨基酸中,有一种名为γ氨基丁酸的物质,它不仅可以加速人体的代谢,还能有效稳定血压。因此,对于血压值偏高的朋友来说,可以喝一些由蒲公英泡制而成的茶饮,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蒲公英虽然功效众多,但大家在泡水喝时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无论是每次泡水喝的数量,还是一段时间内的频率,都要加以控制,这是因为蒲公英是一味药材,若是过量摄入,就可能使人出现腹泻或腹痛等症状。对于需要用蒲公英泡水喝的朋友来说,建议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食用的数量与频率,这样既能保证不影响身体健康,又可以起到养生的效果。此外,大家还需注意的是,在用蒲公英泡水喝的时候一定要趁热,因为蒲公英本就属于寒凉食物,若是放凉后再饮用,就会加重寒气,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腹泻等症状的出现。

  • 1、喜静少动


    许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往往呆在家里的时间多,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2、餐后零食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边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3、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4、体质肥胖


    许多女性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这一嗜好的直接成果就是身体发福,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40岁以上体胖女性,是胆结石最高发人群,此时,女性雌激素会使得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

     


    5、不吃早餐


    现代女性中不吃早餐的恐怕要比吃早餐的多,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6、多次妊娠


    女性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造成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之妊娠期血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容易发生沉淀,形成胆结石的机会则大大增加,而多产妇女发病率则更高。


    7、遗传因素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美国西南部的当地美国人患胆固醇胆石症的危险性很大(80%),这一点似乎包含一种遗传因素。

  • 皮肤过敏就是一种对物质的排斥现象,过敏了会使得脸上发红发痒,简单地说就是对那种过敏的物质特别的敏感,就是皮肤对那种物质进行排斥,经常看到一些人戴着口罩,那些大部分都是过敏的人,过敏会自己好吗。

    1、皮肤过敏不是很严重的话不用去医院治疗会自己恢复好的,一般情况下有轻微的皮肤瘙痒,就是轻微的皮肤过敏,但是过了几天症状没有减轻还有变严重的情况就要注意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严重的要去医院做全面的化验来诊断,看是什么类型的皮肤过敏,要对症治疗,免得情况变严重,严重的就会导致毁容。

    2、如果是以前就有过皮肤过敏的老毛病,自己也知道原因,那么就可以再等等只要它不在变严重就让他自己痊愈,要是自己的体质是容易过敏的体质的话,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自己对哪些东西过敏,要对过敏的东西杜绝,下次才不会再接触这种物质,导致过敏了,造成不必要的再次伤害。

    3、要是皮肤过敏会很痒的话,不能去抓,要是抓的太严重,就会让皮肤有破损,手上也会有细菌,会感染破损的皮肤的,让皮肤发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过敏了可以打开窗户,多通风,要是痒的很厉害,就要去医院看看,自己不能乱用药,免得会留下疤痕,那样就更难的治疗好了。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句话表明了皮肤是表面最重要的物质了,皮肤要是变的不好,形象也会大大打折,尤其对女性而言,好的皮肤意味着好的心情,皮肤变坏了。人的心情也会随着变差。皮肤过敏了很严重就一定要去医院的,不然会后悔死,也要对过敏源进行彻底的拒绝。

  • 菊花茶不能治疗口臭,但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临床上大约 85%的口臭病例由口腔环境不佳引起,比如牙周炎患者,当食物残渣经口腔内的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一些挥发性的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和甲基硫醇。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呼气时产生可感觉的挥发性物质,如肾功能衰竭可使口气闻起来像尿或氨。

    治疗口臭需要解决口腔的炎性环境或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牙周炎、坏死性牙龈炎需要牙周治疗,肾衰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透析治疗等。菊花茶暂时没有明确的针对口腔菌群的抗炎药理作用证据,也不能完全治疗全身性疾病,其味甘苦,清热能力稍强,具有草本植物芳香,服用菊花茶可暂时清口气,缓解口腔炎性环境。

    口臭患者建议前往医院进行系统性治疗,调理饮食不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 如发现自身患上癫痫疾病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对于癫痫病患者来说,了解癫痫病的治疗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提升大家在治疗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毕竟治疗的越快越好才能够降低疾病对人体的伤害。既然如此,为了使癫痫病患者更好的治疗,下面就给癫痫病患者具体介绍一下癫痫病的治疗原则。

     

     

    一、癫痫病的治疗原则

     

    1.明确康复标准。治愈癫痫病不要以癫痫症状的消失为标准。很多癫痫病患者都认为只要身上的症状消失,癫痫病也就是治愈了,这是极为错误的。也有些癫痫病患者即使已经彻底康复了,但是癫痫却没有根本治愈。这是因为部分癫痫病患者的没有有效的根治癫痫病,巩固癫痫病治疗,这是癫痫病的治疗原则之一。

     

    2.用药正规,遵照医嘱。癫痫病的治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不是随着一家诊所或者医院就能治好的,因此癫痫病患者不要听信游医偏方或者路边的小广告。在发现自己换了癫痫病后,应该及时的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科学规范用药,不可擅自购买滥用药物,否则不但不会真正的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导致癫痫病的白斑扩散等不良后果。

     

    3.选择科学适合的治疗方法。癫痫病的治疗要因人而异,选择科学规范、适合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案。虽然癫痫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同的期型、病因和患者适合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及身体状况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否则一味盲目治疗,就会导致疾病久治不愈,甚至病情加重,这也是癫痫病的治疗原则。

     

     

    二、癫痫病的治疗误区

     

    1.癫痫发作时,患者都有神志丧失。绝大部分癫癫患者发作时都伴有神志丧失。但有些类型的癫痫,如局限性发作,肌阵挛癫痫等病人发作时意识清楚。因此,不能因为患者神志不丧失,就否认癫痫的诊断而贻误治疗。

     

    2.原发性癫痫与遗传有关,而继发性癫痫与遗传无关。通过对癫痫病人及其有血缘关系亲属的大量调查发现,不仅原发性癫痫与遗传有关,而且继发性癫痫的直系亲属发病率远比普通人群高。从临床上分析,发生了脑外伤、患过脑炎、脑膜炎、有产伤窒息史的患者不一定都发生癫痫。

     

    3.患者抽搐,就是癫痫病。抽搐是癫痫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不是癫痫病的独有症状。其它疾病也可引起抽搐,如癔病抽搐、低钙抽搐、小儿高热惊厥、低血糖惊厥等均不属癫痫病范畴。因此抽搐不一定都是癫痫病所致。同时,有些类型的癫痫病人没有抽搐症状,如失神发作,颞叶癫痫、腹型癫痫、头痛癫痫等。

     

    4.癫痫具有遗传性,癫痫病人不宜生育。癫痫虽有遗传性,但对下代的影响不是百分之百的。一般说来,癫痫病人的子女只有5%发生癫痫,因此癫痫病人是可以生育的。我国法律也未明令禁止癫痫病人生育。但从优生学的角度,癫痫病人最好避免与惊厥阈值低的人癫痫病包括癫痫病人和有高热惊厥史者结婚,癫痫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基本控制发作后生育。

     

    现在我想大家对治疗癫痫的误区和原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希望对您在治疗癫痫疾病时能够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关博元 王春雪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16年前,香港文华酒店,他纵身一跃,传奇落幕。

     

    张国荣,除了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还留下“抑郁症”这个悲伤而沉重的话题。

     

         

    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困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困扰,遍布各个年龄组。

     

      “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是浑浑噩噩……”

      “最近一直不开心,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听说抑郁症会自杀,吃药会有依赖……”  

        抑郁症的阴云仿佛挥之不去,然而我们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情绪”并不是抑郁症

     

    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情绪不高”“不开心”“不高兴”只能叫做“抑郁情绪”,大约1/5的人都会存在一定的抑郁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可以通过旅游、散心、运动等方式“烟消云散”。

     

    抑郁症患者的压抑、绝望往往比较严重、持久,很难自己恢复。

     

     

    抑郁症包括三个核心症状: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以及七个全身性的症状,包括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

     

    一般来说,具备至少2条核心症状或2条附加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轻度抑郁状态;核心症状至少2条、附加症状至少3-4条,持续两周以上,可诊断为中度抑郁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不爱笑”不代表就是抑郁症,因为有的人的确个性拘谨,但是内心仍然充满喜悦并保留自己的兴趣;反之,看上去总是笑嘻嘻的人很可能却饱受抑郁的折磨,尤其夜深人静时,常睡不着或者早醒,第二天精神疲惫,生活也逐渐失去了色彩......

     

    总之,识别抑郁症需要科学全面地进行判断,普通人很难通过“自测”等进行确诊,如果感觉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应尽快向专业医生求助。

     

    得了抑郁症很丢人?

          

    事实上,有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有研究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脑部疾病,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也有观点认为,抑郁症是心理因素导致。

     

    在我们很多人心中,由于不了解或其他原因,对于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仍有偏见甚至歧视,患者走进精神类疾患的相关医院、科室,需要面对各种压力,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就导致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时常出现“病耻感”。

     

    偏见、不了解、恐惧,导致了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直到发生悲剧时才后悔莫及。

     

    记住,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病,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病,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得流感一样。

     

     

    得了抑郁症就没有办法了?

          

    错!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坚持治疗,抑郁症没有那么可怕!

     

    数据显示,采取规范的治疗,抑郁症症状越早纠正,症状消除越彻底,社会功能将恢复得更好,复发的可能性越小。

     

    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受影响例如不能应对工作,有自杀观念、计划,甚至自杀行为者,主要给予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治疗过程应遵照医师建议,切忌妄自停药减药换药!

     

    对于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者,可给予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为心理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运动治疗等。

     

    抑郁症用药治疗的原理是,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HT”含量减少,需要使用药物提升“5-HT”的含量。随着神经脑网络重塑,最终一部分患者药物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停药的。

     

    研究证明,症状改善后,如果给予持续的心理治疗、运动等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抑郁症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的只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寻求帮助,接受规范、足疗程的治疗,希望就在前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杨大姐之前有乙肝,基本上没有体检过。

     

    这一次下定了决心来检查,看到结果却总是在纠结。

     

     

    B超提示肝光点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没有明显的门脉高压和脾脏变大。DNA在复制,不过是低水平的。乙肝五项是小三阳,表面抗原一千多。

     

    这种情况应该是很常见的了。

     

    很多人觉得小三阳就是好了,不用治疗,在临床上却发现很多小三阳的患者病情并不稳定,更容易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
    回到这位大姐,就目前的结果,可以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当我跟她沟通完病情后,大姐一直在担心得了肝硬化,就活不了多久了。

     

    事实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很多肝硬化患者,尤其是早期肝硬化经过积极、准确的治疗,是可以改善肝脏形态的,甚至逆转早期肝硬化。所以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而是要积极的配合治疗。

     

    那么治疗的方案主要就是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治疗。

     

     

    前者是西药的优势,后者则是中药的优势。所以对于早期肝硬化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手,足,口疱疹的发生。手足口病有周期性倾向。症状是颊,舌,内唇,手,足,肘,膝,臀部和阴道前腔中的小米或绿豆的大小红色或者白色疱疹。那么怎么确定手足口病是好了呢?手足口病的痊愈的标准,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下面给大家说一说。

    手足口病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手,脚和喉咙上的皮疹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如果手,脚和喉咙的皮肤完全退化,体温恢复正常超过两天,没有脑膜炎,肺炎。腹泻等并发症,可以认为手足口病已经愈合。然而,其隔离期是从疾病发作开始的两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当孩子不再发烧,并且身上出现的红疹慢慢较少,并且消退的时候就可以还锁门手足口病要痊愈了。家长应经常让孩子用温水洗净口腔,禁食感冒或辛辣食物,不要给予咸味食物,以免引起疼痛而拒绝进食,饮食宜易消化,少吃一些清淡,柔软,温和吃饭,多喝温水。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是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口腔疾病,避免与孩子接触,幼儿园机构找到病人,采取隔离措施。通常,应加强体育锻炼,以调节脾胃。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触摸外面的世界来传播,因此儿童使用的一些玩具,衣服和被子应该晒晾和消毒。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有这样十五个字的口诀那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服,这十五个字只要能够做好这十五个字就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我们必须知道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如果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不要害怕。你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跟环境。同时我国已开发出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疫苗预防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 房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房颤的并发症,如心衰、脑卒中、冠心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与患者原发性疾病、年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脑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非房颤患者高。房颤治疗能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率,很难根除房颤,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经过心内科系统的治疗后,房颤的复发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导致房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脑卒中。

    一、房颤患者需要定时复查

     

    房颤患者一旦出现心悸、乏力、气短不适,应该复诊。如果房颤患者转复窦性心律后在家没有不适症状,但摸脉搏发现不齐也应尽早复诊。如果房颤患者在家更换房颤的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药物后再次应用时,也应到医院进行复诊,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再次规范用药。平时即使没有任何症状及体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内科体检。

     

    定期体检,做好监测,如做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的功能及心室、心房的大小;复查心电图了解自身心率及心律的情况,以及有无缺血的情况等;定期复查凝血象,尤其是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时。

     

    二、房颤患者的日常护理

     

    房颤大多数是由于心脏性疾病所引起的,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养成维护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劳逸结合,心情愉快,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卧床休息时要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了解口服房颤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减少引起心率增快的因素,如咖啡、浓茶、饮酒等。极治疗能引起房颤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长时间静坐及过度运动会增加房颤的发病率,要适当运动。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房颤药物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应用抗凝剂治疗时要做好房颤的卒中的评分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此外,抗凝治疗对于有瓣膜病并置换金属瓣的房颤患者只能使用抗凝剂华法林。

     

    三、房颤的日常预防

     

    房颤的预防包括没有出现房颤时对房颤的预防,以及出现房颤,但经过治疗后房颤已经转为正常窦性心律后,需要预防房颤的复发。

    1.早期筛查:心电图的检查是早期诊断房颤最有利的手段,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该检查。

    2.预防措施:在生活方面,要减少喝咖啡、浓茶,少吃巧克力,禁烟,少喝酒,因为这些可以导致心跳加快。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劳、过累,减轻体重,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的几率。对于高血压及心衰患者,应用ACEI及ARB类药既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同时对于导致房颤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防止或延缓房颤的发生。

  • 在娱乐圈中,不少明星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好身材。而他们维持身材的秘诀之一,就是益生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微生物,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减重功效。

    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活性微生物,它们能够在肠道内定植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而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减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益生菌能够抑制体内脂肪的吸收。某些益生菌菌株能够分泌脂肪酶抑制剂,减少脂肪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脂肪堆积。

    其次,益生菌还能促进机体代谢,加速脂肪的燃烧。它们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提高机体的代谢率,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此外,益生菌还能调节食欲,减少过量进食。某些益生菌菌株能够刺激肠道分泌饱腹激素,增强饱腹感,从而控制食量,避免热量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

    90%人不知道的益生菌真相!如果你还在单纯地依赖节食和运动来减重,那么不妨试试益生菌的力量。选择一款优质的益生菌产品,让这些小小的健康助手为你的减重之路助力吧!

    当然,科学系统的减重离不开专业的指导。如果你正在为减重问题发愁,不妨来京东家医推出的减重中心看看。这里有专业的医生团队,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并提供益生菌等减重黑科技的支持,帮助你更高效、更健康地达成减重目标。相信在益生菌和专业指导的双重加持下,你一定能够拥有明星般的好身材!

  •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更年期忧郁症是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本文将从更年期忧郁症的成因、治疗方法、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女性更好地应对更年期带来的困扰。

    一、更年期忧郁症的成因

    1. 生理因素: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情绪波动、失眠、易怒等症状,进而引发忧郁情绪。

    2. 心理因素:对更年期的恐惧、对衰老的焦虑、对生活压力的应对能力下降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更年期忧郁症。

    3. 社会因素: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压力,也可能加重更年期忧郁症状。

    二、更年期忧郁症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治疗更年期忧郁症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训练等,有助于缓解更年期忧郁症状。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更年期忧郁症状。

    三、更年期忧郁症的心理调适

    1. 树立正确的观念:了解更年期是女性必经的阶段,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2.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关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支持。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忧郁症状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然而,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某些降压药可能会引起抑郁症。这让人不禁产生了疑问:降压药真的会引起抑郁症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

    那么,降压药是如何引起抑郁症的呢?研究表明,某些降压药,如利血平、肼苯哒嗪、心得宁等,可能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导致情绪低落、抑郁等不良反应。

    除了降压药,其他一些药物也可能引起抑郁症,如抗结核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抗帕金森症药、解热镇痛药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情绪异常。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应对可能的抑郁症风险呢?首先,患者应该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如果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改善情绪,降低抑郁症风险。

    总之,降压药可能会引起抑郁症,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患者应该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就医,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抑郁症风险。

  • 服务已开始。

    提醒事项:1、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2、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请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3、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

    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您共有10次提问机会。

    您已接诊,本次问诊支持10次对话,医生回复后一次对话结束。请尽量一次回复完整,节约问诊次数。

    您好请详细描述一下您的具体情况。

    是您本人的问题吗?

    不是,是我家先生,从去年开始他就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并且认为就医吃药副作用太大。中间好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又开始这样了。晚上睡眠很晚,有时候晚上会发朋友圈说巨大的白色幕墙冲他而来。对待家里人表现的极其不耐烦,有时候跟他说话,他会没有反应。一个人情绪特别低落。我就想知道这个症状是是抑郁症嘛?为什么对待家人是这个样子的。

    但有时候看他在游戏里的交流沟通,又跟我们家里人的完全不一样。我就又开始纠结他是否真的抑郁。

    抑郁症本身是一个向内攻击的疾病,如果患病后,会有情绪低落,而且是早晨严重,晚上会好一些,他有去过医院就医吗?

    如果确诊是抑郁症,家属陪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刺激他的情绪,多说让他开心的话。

    如果他跟你说了有抑郁症,应该不是撒谎。

    那作为家属该怎么处理。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就医?现在就是他自己认为的抑郁以及我自己观察。

    他的情绪应该不会很稳定,睡眠质量肯定不太好。

    你和他沟通的时候要先和他共情:感受到了你的不舒服,我能帮助你做些什么吗?

    以这样的态度去和他沟通,不要产生情绪对抗,要让他有安全感,让他知道家里有你支持他。

    抑郁症如果很严重的话你可能听说过是会有幻听幻视的情况。

    患病的原因你慢慢和他沟通,让你成为他最好的陪伴者和倾诉对象。

    我有试着沟通,他抗拒,表现出来的是拒绝沟通。烦躁不安,进一步就会出现情绪激动,离家出走逃避的行为。

    那就不管他,不对抗,接受他情绪的低落。

    可以用纸条的形式和他沟通。

    把爱传递给他。

    建议他进行心理咨询。

    找当地的线上的都可以。

    我现在努力的是把他当平常人对待,这样对吗?但有时候自己也会陷入低情绪区,他不回应,我就不知道怎么继续沟通了。

    面对面价格比较高一些可能他也比较抗拒。

    你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也要照顾好家庭。这段时间非常不容易。

    他需要一个人修复创伤,可能是工作压力引起也可能是人际关系引起,也可能家庭关系引起。

    工作压力引起的。

    他现在能正常上班嘛?

    有上班,到上班期间玩游戏,因为是房地产行业,大环境导致近一年没什么收入了。

    不过这也是我的猜测。

    能上班最好,游戏里可以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

    观察他的情况,慢慢让他放下戒备。

    抑郁症群体都是有恐惧心理不安全心理,非常缺爱,缺少关怀。

    偶尔家里有事情,我们让他参与进来,也还可以,我想让他多一些事做。是不是会让他有价值感一些?我适当的弱下来。

    嗯嗯,只要他可以接受就好。

    对,他还说过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不喜欢热闹。

    跟其他家庭成员讲一下他的情况。

    让大家关注他的情绪,对他多一些包容和爱。

    其他人不认为他有抑郁,也只有我认为。

    我们都很爱你,这样的话检查让他知道。

    我们都很爱你,这样的话经常让他知道。

    因为抑郁症很少有人知道。

    头疼胃疼可以接受,精神有问题,只要不是精神病,平常人都不会当回事情。

    是的,所以这也是我自己有时候经常矛盾地方,然后我就开始不确定他的状态。我也害怕我自己做的不对,反而起反作用。

    你是对的,精神疾病更难痊愈,如果睡不着有幻觉是需要就医控制的。

    患者已用完所有沟通机会,本次问诊结束。

    问诊已结束。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服务已结束。

  • 减肥并非难事,关键在于坚持从细节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五点心态,助你轻松拥有苗条身姿。

    一、平衡饮食,避免盲目跟风

    在饮食方面,女性应避免盲目跟随男性大吃大喝。男性需要健壮的体魄来保护女性,而女性无需与男性比拼体力。在外就餐时,一杯饮料、几块小食即可满足,而家中则需多道菜肴才能满足饱腹感。因此,女性应时刻注意饮食平衡,避免过量摄入。

    二、适度运动,享受运动乐趣

    运动是减肥的重要手段,但并非一定要进行剧烈运动。适合自己、能够长期坚持的运动才是最佳选择。例如,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长期坚持即可达到减肥效果。运动应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睡眠不足会导致瘦蛋白水平下降,饥饿荷尔蒙水平升高,从而增加食欲。研究发现,65%左右的卡路里在睡眠时消耗。因此,保证充足睡眠对于减肥至关重要。

    四、选择合适的减肥产品

    减肥产品种类繁多,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至关重要。例如,针对不同体质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减肥产品。如“绿瘦”针对大众市场,适合脂肪堆积不明显的姐妹;而韩国、日本的产品则针对不同类型肥胖者,具有更好的减肥效果。

    五、保持乐观心态,远离抑郁情绪

    情绪低落、抑郁会导致食欲增加,从而增加体重。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有助于减肥成功。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医生的回复。我的心情有些忐忑,因为已经吃了近两年的草酸和黛力新,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突然,屏幕上跳出了医生的消息:“都比较稳定的话,黛力新可以停药。”我惊喜地回复:“隔日一粒草酸。”医生又回复:“好的,谢谢,你想问下吃了这么久的药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吗?明天要体检。”医生的话让我放心了不少:“应该抽血检查一下就知道了,影响不大,因为用量小。”

    随后,我根据医生的建议开了几盒草酸。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我及时与医生联系,得到了及时的指导。有一天,我发现地址填错了,于是联系医生重新开药。医生很快回复:“处方过期。”我赶紧重新提交了申请,很快,处方又重新生效了。

    然而,有一天我因为停用了黛力新,胸口有些闷。我立刻联系了医生,医生给出了建议:“一种办法就是草酸可以用到两粒。一种就是临时按需服用黛力新。”这些建议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因为我知道,无论何时,医生都在关注我的健康状况。

    通过与医生的线上沟通,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治疗建议,还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 那天,我感到心情低落,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我决定向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缓解我的抑郁状态。

    我打开手机,轻点了几下,便找到了一家知名的精神心理科医院。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出现在了屏幕上。他亲切地问候了我,询问了我的具体情况。

    医生询问我是患者还是家属,我回答我是患者的父亲。他接着问我是否需要开具处方,我点了点头。

    医生询问了我之前是否有线下医院的就诊资料,我告诉他之前曾在医院开过奥氮平,效果还不错,但时间太久,资料已经丢失。

    医生提醒我需要完善复诊信息,并告诉我,由于线上只能续方开药,我需要上传患者的线下医院就诊病历或处方。

    我意识到,虽然线上问诊方便快捷,但在某些情况下,还是需要线下医院的配合。我开始整理资料,希望能尽快得到医生的回复。

    几天后,医生回复了我。他告诉我,根据我的病情和之前的用药情况,他决定继续给我开具奥氮平的处方。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服用药物,并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逐渐恢复信心,重新拥抱生活。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高效。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关怀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坚信,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爱,就有希望。

  • 抑郁症是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抑郁症,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一、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较高。

    2.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环境中,容易引发抑郁症。

    3. 生理因素:内分泌失调、神经递质失衡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抑郁症。

    4. 心理因素:个性缺陷、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因素容易导致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症状

    1. 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感到无助、绝望。

    2. 睡眠障碍:失眠或过度睡眠。

    3. 食欲改变: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4. 疲劳无力:精力不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

    5. 自我评价低:对自己失去信心,感到自卑。

    6. 思维迟缓:思维变得迟钝,难以集中注意力。

    三、预防抑郁症的措施

    1. 培养乐观心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抑郁症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有时候,这些压力会让我们感到无法承受,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正如这篇文章中的女孩,她因为遭遇了人生中的一系列不如意,感到生活毫无意义,甚至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然而,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她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它,并且努力让它变得有意义。她开始寻找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周围的爱意和温暖,最终走出了困境。

         那么,当我们遇到压力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寻求支持:当我们感到无法承受压力时,可以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或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的帮助。

         3.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4. 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缓解压力。

         5. 寻找生活的意义:找到生活的意义,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目标,可以让我们更有动力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总之,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求帮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 近年来,儿童抑郁症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家长和教师意识到,青少年时期的抑郁情绪并非简单的“闹情绪”,而是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儿童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例如,孩子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学习困难、社交退缩等行为。这些症状与一般的青春期叛逆行为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儿童抑郁症,家长和教师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1. 儿童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学习困难、社交退缩、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责、自杀念头等。

    2. 儿童抑郁症的预防措施: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

    3. 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治疗、学校治疗等。

    4. 儿童抑郁症的预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自杀风险。

    5. 家长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关爱孩子、耐心倾听、善于沟通、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 我是一位母亲,我的女儿余诗琪在2022年3月7日被确诊为抑郁状态。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像被黑暗笼罩一般。我们曾经去过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直到我们遇见了汤医生,他给了我们新的希望。

    在汤医生的指导下,余诗琪开始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这个药物帮助她控制了情绪波动,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和长期依赖性。于是我联系了汤医生,希望能调整用药方案。

    汤医生建议我们来面诊,重新评估余诗琪的病情。在面诊中,汤医生详细询问了余诗琪的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等情况,并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最终,他决定继续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但同时也开了一些中药方,帮助余诗琪调理身体,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现在,余诗琪的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她可以正常上学,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笑容也重新回到她的脸上。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激汤医生和他的团队,感谢他们的专业和关心。

    抑郁状态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抑郁状态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精力不足、自我评价过低、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精神科 调理要点 1.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如富马酸喹硫平片等。 2.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4.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5.中医调理: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药方,如治疗小儿积滞脾虚夹杂证的方剂,帮助调理身体,缓解药物的副作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