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什么是支原体感染?感染后或可导致不孕,是真的吗?

什么是支原体感染?感染后或可导致不孕,是真的吗?
发表人:赵彦鹏医生

支原体虽然只是一种极微小极微小的生物,但是感染了支原体危害却很大很大,不容轻视。因为支原体可以布散到各个地方,形状种类也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如球状、分枝状等等,到目前人类已知的种类是16种,如肺炎性的、解脲性的、生殖性的等等。想要确诊的话,需要做几项检查,抽血做血常规和血清学检查等等。

 

  
这里解释几种比较常见的支原体感染,首先是影响生殖道的解脲性、人型、生殖性的。在妇科门诊,支原体、衣原体、白带常规等等的检查都是很常见的,尤其是治疗不避孕两年以上却不能有孕的患者。

 

随着社会经济蓬勃的发展起来,女性穿着的衣服各种材质都有,有的不透气或者使用强效洗衣粉等,使得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女性越来越多。若不孕的女性检查出来支原体或者衣原体感染,临床上消炎治疗痊愈后不久,诊室就传来患者来报喜有孕的消息。这个小例子也可以说明:支原体、衣原体的威力有多大,感染后就会很影响夫妻有孕。

 

女性在感染后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很容易被忽视掉。一般都表现在小便上,例如小便时很急,小便次数很多,小便会有疼痛的感觉等,也会表现在宫颈等生殖器上的炎症。需要注意的是:若有支原体感染的女性,在有孕后,流产、胎停、产后合并病症等的机率都会比常人要高很多。

 

  
肺炎性的支原体感染,这种疾病相比解脲性的感染病程会长,毕竟是肺部的病变,一旦患者咳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肯定会溅出口鼻内的物体引起疾病的传播。这种类型属于呼吸道的感染,表现比较典型容易分辨,一般会有发烧的症状、头晕头部不适、咳和咽喉部的不适等。这种类型的感染都需要拍一个肺部的X线片,明确肺部炎症的轻重程度。

  
关于支原体的感染这里着重介绍了两种最常见的类型,在治疗方面多是选择抗菌药,到底选择哪一种抗菌药还是需要大夫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感染的轻重来处理。

 

这种感染类的病患也是可以自愈的,也可选用一些药物对症施治,减轻咳嗽、发热、头痛等的症状。平时要多注意卫生,不勤换衣物、不勤洗澡不注重个人卫生是会引起很多疾病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支原体培养阴性,提示没有这种病原体感染。怀疑支原体感染,采集相应标本置于支原体培养基中,促使支原体繁殖,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称支原体培养。没有支原体感染时,培养基无支原体繁殖,属培养阴性,不再做药敏试验。培养出支原体时,进一步做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常用敏感、耐药等表示,不用阴性、阳性表示。部分支原体感染者,采集标本不规范,或用红霉素等抗生素后采集标本,培养基可无支原体繁殖,称为假阴性。有支原体感染症状,培养阴性,可停用抗生素3周复查,有助于提升阳性率。

  •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要坚持多病同防同治,密切关注肺炎支原体、新冠感染、流感、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等流行情况,加强监测预警,掌握病毒活动强度,病毒变异等变化。

     

    米锋表示,要加强农村地区、学校、养老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传染病监测和健康管理,做好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随访,优化疫苗接种服务;要统筹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加强门急诊、儿科、呼吸科等力量,做好各项医疗救治工作;要持续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今年呼吸道疾病增多?专家回应

     

    很多公众感觉在新冠疫情以后,甲流、支原体肺炎、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等,身边的呼吸道传染病好像更多了,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对此回应称,每年冬季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常见的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会比夏季或春季活跃,导致感染的人群明显增加,这些疾病特征与往年一样,预后均较好,不需要担心。

     

    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情况,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已经进入流感季,目前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也有乙型流感流行。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主要由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导致,疾病呈自限性,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加。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采用严格呼吸道防控措施,因此包括支原体,流感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确实下降,随着防控的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回归到疫情前的发病率水平是正常的,所以今年大家感觉呼吸道疾病增多了。

     

    近三年全球范围监测支原体感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再结合肺炎支原体自身有其流行的规律,每3—7年出现周期性流行。因此今年儿童支原体肺炎呈流行趋势,大家要引起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的关键。

     

    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低龄化趋势

     

    童朝晖介绍,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北方地区在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一般是在夏秋季流行,儿童每三到七年会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它是以发热、咳嗽为主的临床表现。

     

    在起病时表现为有剧烈的、阵发性的、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头疼、流涕、咽痛、耳痛等。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流行中,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感染,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但是从病情上来讲没有明显加重。

     

    绝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都是轻症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在会上表示,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及以上的儿童人群,但是,包括婴幼儿在内的5岁以下的儿童同样也可以发病。

     

    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会相对比较长,通常是1-4周,平均大概3周左右。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是轻重不一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轻症,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并不是所有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都会引起肺炎,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可能会发生重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也是会引起一些肺内和肺部外的并发症,肺内包括可能会导致塑型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或者坏死性肺炎,在肺外有可能会累及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包括循环系统等等,也有可能会引起皮肤黏膜损害或者关节炎等。

     

    公众确诊病原学后如何用药治疗?

     

    近期网络上不少人说自己全家感染了支原体肺炎。也有人认为,许多成年人感染的其实是新冠。

     

    对此,童朝晖表示,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根据2016年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有关监测数据,肺炎支原体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每年秋季高发,儿童、青少年易感,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无防护的情况下,在人口密集的场所如幼儿园、学校会导致集中暴发流行,家庭成员感染肺炎支原体也是比较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症状相似,可以通过抗原及核酸的检测方法明确,建议大家在确诊病原学后用药治疗,而不是靠猜想乱用药。

     

    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不可取!

     

    近期有部分患儿家长听从网络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王荃表示,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的做法不可取。

     

    目前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不少,但从整体来看,病毒仍然是当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而阿奇霉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也是不合理的。加之儿童年龄小,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滥用药物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是处方药,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包括剂量合适、疗程适宜、给药途径正确等。

     

    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用药不能随意,要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孩子发热超三天,建议及时就医

     

    王荃强调,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居家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

     

    首先,孩子出现超高热或者持续发热超过三天,或者是持续的频繁地咳嗽,影响了正常生活。

    其次,孩子精神差,甚至出现了嗜睡,或者出现了明显的呼吸频率增快、呼吸困难、喘息、头痛等情况。

    再次,有的孩子可能还会出现抽搐,甚至出现频繁的呕吐、皮疹等等情况。医生都是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就医的。

     

    我国流感持续呈上升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我国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的3月中上旬左右,一般在1月份左右达到峰值。近期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持续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各地区正逐渐进入冬春季流感流行季。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国家已对加强流感疫苗接种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各地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积极做好流感疫苗接种服务,通过增加服务时间、分时预约等方式,不断提升流感疫苗接种服务质量。重点做好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高风险人群及员工,6月龄—5岁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和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根据有关信息,今年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可以满足接种需求。

     

    我国新冠疫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王大燕表示,近期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今年8月下旬至今,全国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已连续10周下降,全国发展门诊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也呈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全球和我国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和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新一周采样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全部为XBB的亚分支,未发现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的变异株,国家对新冠病毒仍然在进行系统性的多渠道监测,数据定期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公布。

     

    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呼吸道疾病?

     

    王大燕介绍,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公众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能降低发生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第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

    第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风险。比如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或用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第三,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冬季室外温度低,通风期间也要注意做好保暖。家庭中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患者,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

    第四,老年人、儿童、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通不畅的密闭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避免将病原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做好个人防护,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肺炎支原体阳性就是肺炎了吗?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迄今所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有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等80余种。

     

    肺炎支原体只是个名称、符号而已,它可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仅仅有3%-10%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孩子会发展为肺炎。低于5%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疗。所以即使肺炎支原体阳性也要结合症状和胸片结果。

     

     

    血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就一定要治疗吗?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临床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要方法。又细分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分析、免疫荧光、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五花八门。抽个静脉血或戳个手指血,结果很方便获得。

     

    常有家长或医生一次检测阳性后,就乐此不疲的复查。结果支原体检查结果一会儿阳性,一会儿阴性,过两周又阳性,由此陷入了沉重的支原体感染的怪圈中。阿奇霉素(针对支原体感染)也是停了再吃,吃了再停加重了用药负担。医生在配药的同时又加一句:这个支原体很难好的!雪上加霜。

     

    其实血肺炎支原体抗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才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IgG抗体代表过去感染,阳性无意义;IgM抗体虽代表近期感染,但可在人体内持续数月,如果不随访滴度,即使检测阳性,是否用药治疗也需结合病史症状和其它检查结果细细考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