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阿里员工因白血病去世,甲醛会引起白血病吗?

阿里员工因白血病去世,甲醛会引起白血病吗?
发表人:梧桐健康

阿里P7级员工因为白血病去世的事情引起了广泛关注。因阿里员工租住的房屋甲醛超标,半年后因急性髓系白血病去世,后该案件交给法庭处理。那么,留给吃瓜群众的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白血病和甲醛有没有关系?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又被称为“血癌”,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白血病的种类虽然有很多,但临床表现大都相似,主要是由于血液里的三种细胞减少有关。

1、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

 

2、白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感染、发热,这也就是为什么白血病的患者的病房设有层流床的原因,就是要相对无菌的环境。

 

3、血小板减少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等,所以白血病的患者尤其是一些孩子,不能磕着、碰着,必须要小心呵护着,因为一旦出血很难止住,过多的出血又会加重贫血,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白血病这么可怕,重点就在于预防,避开高危因素。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白血病呢?其实白血病的病因机制并不是很明确,主要是与以下几点有关:

第一,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患者。病毒进入人体经过激活、表达等一些列作用后,可影响健康或直接致病。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其感染病毒的机会就会更多。

 

第二,物理因素。比如接触较多的射线。日本的广岛、长崎被原子弹炸后,幸存者患白血病的风险要比没有的高数十倍。

 

第三,化学因素。主要是与苯有关的有机溶剂。现在房屋装修后,大多数苯、甲醛都超标,苯作为有机溶剂在油漆、涂料里含量比较多,长期小剂量的吸收,在体内累积,就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影响健康。

 

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目前甲醛暴露的动物实验尚没有诱发白血病的证据。但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甲醛是人类一类致癌物,甲醛会引起鼻咽癌已经得到公认。虽然动物实验没有得到足够的与白血病相关的证据,但有研究表明,甲醛会影响健康,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至于与患白血病有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仍需大量的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脐血病疾病介绍:
红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红白血病是很少见的病例,占急性白血病的3%~5%,其中60%~70%为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反复感染等,较难治愈,常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化疗以减缓患者病程发展,延长患者寿命,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据报道,经过5年调研发现,“家装污染、父母吸烟、父母饮酒”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3大主要病因。

     

    因此有了:“家装污染、父母吸烟、父母饮酒有可能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诱因。但目前医学界关于白血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仍尚无定论,这个调查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引起家长对于高危致病因素的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是,导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其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往往是很多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家族遗传因素,还包括辐射因素、化学药品因素(如化肥、农药)、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

     

    其中,家装污染、父母吸烟、父母饮酒近年来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影响越来越大。

     

    “刚装修完的房子和新购汽车中的毒性物质浓度较高,其中的甲醛、苯等毒性物质是高危致癌因素,如果通风不好会危及人体健康,增加血液病发生几率。”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后发现,其中关于父母吸烟、饮酒对 于儿童患白血病的影响也没有一致看法。

     

    那么,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在这里提醒家长,为了让孩子远离白血病的高危致病因素,家具和装修材料最好选用环保材料,装修后至少通风半年再入住,可以在入住前请专门的检测机构检测甲醛等毒性物质是否超标,确保不超标后再入住。另外,准备怀孕的夫妇要提前戒烟禁酒。  

     

    此外,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的关键。专家表示,有的孩子在某个阶段免疫力较低,比如过度劳累、容易感染疾病等,此时再接触一些高危致病因素,发病率就会增高。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健康、规律、快乐的生活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自身防御机制。 

     

    最后,需要在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一听说孩子得了白血病,就以为是不治之症,放弃了治疗。这个观点十分错误。”一般来说,如果及时正确治疗,70%— 80%的白血病患儿可以治愈。

     

    如果孩子出现不可控制地发热,脸色苍白、发黄,浑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皮肤出血点,贫血,骨关节疼痛 或肚子肿胀等白血病常见早期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 医生……我……我还能活多久……说到活的时候,她的身子瑟瑟发抖。

     

    有人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是做一切的前提,但对于27岁的她来说,生命却已经步入了倒计时,医生虽然一直在安慰她,但是心里却比谁都明白,她时日不多了。

     

    三个月前,一个高热的女性患者在朋友的搀扶下走进了急诊室,护士报告,她的腋温高达39.5摄氏度,即便诊室里开着空调,但她仍然不停地打着寒战,她的身子缩成一团,看起来像是一只受伤的小兽,眼神里满是痛楚。

     

    事实上,通过医生的询问,她除了发热之外,还有头昏乏力,护士为其抽血检查的时候,她的伤口一直不停地渗血,这让医生不得不怀疑她的凝血功能很差。

     

    血常规结果很快出来了,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

     

    一高两低,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她一直问医生,不会有什么大事吧?

     

    但医生说,需要住院做进一步检查……

     

    四天后,她被一纸宣判,骨髓涂片显示,她罹患的是让人毛骨悚然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医生说这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标准,又分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它的恶性程度都是很高的。

     

    拿到病理报告单,她失声痛哭,她想不通自己为何会罹患这种病!

     

    医生说,导致白血病的因素主要包括四方面,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因素。

     

    如果仔细询问病史,医生发现,27岁的她在酒吧工作,喜欢追求潮流,所以有长期染发的情况,按照她的诉说,几乎每两到三个月就要变一下头发的颜色。

     

    但问题是,染发剂真的与白血病的发病有关吗?

     

    染发剂属于化学品,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染发剂中含有高达100多种致癌物质,某些劣质染发剂更是高达150多种,如果长期使用染发剂,身体罹患癌症的几率也会更高。

     

    还有研究发现,染发剂中含有大量的对苯二胺,这是一种含苯的化学物质,众所周知,苯及含苯的有机溶剂是导致血液系统疾病的凶手之一。

     

    所以,染发剂会诱发血癌的发生,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爱上了染发,特别是女性,大街小巷,各式各样亮丽的染发剂颜色的确能够吸引眼球,但也无形中增加了健康风险。

     

    对于急性白血病,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骨髓移植,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是那么简单的,事实上,骨髓移植只是白血病治疗的第二步,第一步则是化疗诱导缓解,很多患者往往无法度过第一关,也有的患者因为严重的并发症,没能等到骨髓移植。

     

    对于27岁的她,虽然求生欲望很强烈,但却难以耐受化疗的副作用,三个月后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因为难以控制,不得不住进重症监护室,经过近两周的抢救,但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医生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最好不要长期频繁染发,一年染发的次数不要超过两次,在选择染发剂的时候要非常慎重,市面上很多染发剂都是劣质的,对身体影响很大。

     

    染发剂不但会诱发恶性肿瘤,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过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到白血病印象深刻。

     

    小学二年级,我的一个男生同桌上了一段学以后突然间请假,好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他。过了段时间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整个人都变得比较的臃肿,当时听同学说可能是吃药吃的。然而在学校没待了几天又请假回家了。

     

    等到刚升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男同学去世了。这个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后来才听说这个男同学家里不止他,他的爷爷也是因为白血病去世的。也因为这,我从小对白血病就比较的畏惧。

     

    什么是白血病呢?

     

    白血病是由于血细胞分化或凋谢障碍导致的一类恶性肿瘤。表现为血细胞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呈自发性、进行性无限增殖,并伴骨髓和其他器官的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它就像一个可怕的吸血鬼吸光人的血一样,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发热、出血等症状。

     

     

    白血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4)/10万。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是如何分类的按病程长短,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的自然病程约为两年。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前者又分为L1~L3三个亚型。后者有M1~M7七个亚型。慢性白血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多毛细胞白血病及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类型。

     

    现有的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白血病最初的诊断方法是外周血细胞计数、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然而,单纯以形态学分类不能全面反映白血病的异质性。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的结合使白血病分类更加准确。依免疫学分型,ALL可分为B细胞型、T细胞型、非T非B细胞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白血病都有染色体异常,其中某些亚型白血病具有特殊的异常染色体,如CML的t(9;22)易位;AML-M3(APL)的t(15;17)易位等。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常使得断裂点附近的基因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基因缺失、融合基因等),这是白血病及血液系统其他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基因诊断提供特异的靶基因。

  • 2月20日,网传北京市西城区外国语附小某班级因发热学生较多,由线下转为居家线上教学4天,经媒体记者核实,该消息属实,学生发热原因为甲流。京东健康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白澎,为我们答疑解惑:

     

    甲流感染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两者均属感冒,只是感染的病原体不同

     

    最近高感染率的甲流与普通感冒均属于感冒,区别在于病原体的不同,治疗手段也存在着差异。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涉及鼻病毒、腺病毒、细菌等等。

     

    甲流和普通感冒的临床症状也不全一样

     

    从临床症状上来看,有相似之处,比如:发烧、咳嗽、咽痛等。但两者也存在细微差别,甲流多会引起高热(一般可能烧到39℃-40℃),全身症状也很重,可能还会伴有头痛、全身明显肌肉酸疼,还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像肺炎,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甚至会危及生命;而普通感冒大部分会出现低热,伴随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甲流的传染性比普通感冒更强些,人群扩散能力更大,这也解释了近期甲流大规模流行的现象。

     

    对症治疗,是甲流和普通流感的共性

     

    甲流和普通感冒,均是需要通过对症来完成治疗的。其中,甲流需要使用抗病毒的药品,如:磷酸奥司他韦(别名:达菲);而普通感冒,则不需要使用特殊抗病毒的药物。

     

    哪些人是甲流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或缺乏的人群更易感

     

    甲流的易感人群和新冠易感人群非常相似。像老人(特别是平时合并慢性疾病者)、儿童等,免疫功能也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甲流病毒,另外孕产妇也易感。自身免疫缺乏,指的是罹患艾滋病、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也很难防止甲流的“侵犯”。

     

    近期如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该怎么办?甲流会流行多久?

     

    低热可以居家治疗,高热要高度重视

     

    如果只是单纯的低烧、低热、嗓子不舒服、流鼻涕,不一定非要去医院就诊,在家自服感冒药即可缓解症状,如感冒冲剂、连花清瘟。但体温超过38.5℃以上,且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的,周身酸疼、头疼难忍的时候,还是要及时医院就诊,发热门诊是首选,可以先做些病原学检查,如是甲流感染,尽快使用上达菲等抗病毒药品是最好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比如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3-5天症状不好转甚至加重,建议不论是甲流还是普通感冒,都要快速去医院就诊。

     

    甲流大约会流行1个月

     

    历史医学文献的研究上,的确没有明确指出甲流的流行有个时间范围。但据我的临床经验,并综合流行的地域、人群的特点及季节等因素来看,一般甲流易在冬春季节发生,大约的流行时间会在1个月左右。

  •  

    甲流是由甲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常发生在冬春季。近期「甲流也会引起白肺」、「奥司他韦」等热搜词条频上热搜。

     

    到底如何才能从症状上区分甲流与普通感冒、新冠的区别?如何正确应对甲流?

     

    京东健康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呼吸内科主任医生 刘泽英为您解答↓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

     

    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

     

    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

     

    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

    (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

    (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

     

    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

     

    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提起艾滋病,很多人会感到恐慌,如果一个人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那肯定整个人都不好了。可偏偏有些人,总怀疑自己生病了。前两天,在我一个朋友身上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我这朋友不知在哪听来了这么一套逻辑:艾滋病能通过血液传播,蚊子吸了艾滋病患者的血之后,再去吸其他人的血,就会把艾滋病毒传播到这些人身上。从这之后,他整个人都焦虑的不行,没事老想去化验个血。那么,蚊子到底能不能传播艾滋病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

     

    1、血液传播。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艾滋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里面都有艾滋病毒,但是这些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很脆弱,从人体出来很快就会死亡。所以,要想感染艾滋病,首先要有血液或者合适的分泌物作为媒介。我国最早的时候,艾滋病患者很多都是吸毒者。这是因为吸毒者共用一个注射器,如果有一个人患有艾滋病,那么使用同一个注射器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这是血液传播的一种方式。有人说,这不是和蚊子吸血一样吗?

     

    蚊子和针头有两点不同:一是蚊子会消化艾滋病毒。二是蚊子的“嘴”很小。艾滋病毒在人体内可以繁殖,但是在蚊子体内就会被“吃掉”,被消化掉了,自然就不能再祸害人了。而且蚊子吸血的导管又细又小,相应的每次携带的病毒也很少,要知道,不管是什么病毒致病,都是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据说有外国专家做过研究,要想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艾滋病,需要被蚊子叮咬几千次。

     

     

    这样看来,通过蚊子叮咬感染艾滋病还不容易呢,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担心感染艾滋病了?

     

    其实艾滋病离我们很近。在我国,光是目前存活的艾滋病患者就有80万之多。而从我国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这也不过才过了短短30几年。艾滋病治不好,发病以后人会因为免疫力低下,并发各种各样的感染、癌症。

     

    生活中,如果想要避免感染艾滋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切断传染源。防止血液传播,就要对沾有他人血液的物品保持警惕,像一次性注射剂这样的物品,就不可重复使用。防止性传播,就是要杜绝不洁性行为。对于母婴传播,只能希望每个母亲都平安健康。

     

    艾滋病虽然危险,但是和艾滋病人握手、拥抱、一起就餐并不会传染艾滋病,所以和艾滋病人正常交流并不会感染艾滋病。

  • 一、他汀有什么作用?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他汀类药物,是降脂药物的一个代表,其可以有效的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从而调脂稳定板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后!

     

    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常见的主要是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颈动脉斑块等疾病!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而他汀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

     

     

    二、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三类,一是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压太高,导致血管压力太大,最终脑出血!二是脑动脉畸形,尤其是脑动脉瘤较为常见,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也很常见!三是外伤性脑出血,多有外伤病史!这三大类原因是脑出血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三、他汀和脑出血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他汀类药物和脑出血并无直接关系,如果非要扯上关系!只能是他汀类药物服用以后,会减少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可以改善血管内皮,避免血管内皮脆性增加,这样反而可以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他汀和脑出血,真的没有关系,如果真要扯上关系,那也是减少脑出血的发生!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日前,北京市要求,在加强社区对居家隔离康复人员摸排的基础上,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医生表示,一旦出现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的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就医。#如何自查是否出现白肺#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自诊白肺靠谱吗?丙种球蛋白需要囤货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王艳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自诊白肺靠谱吗?什么症状提示,急需医院就诊?

     

    仅通过症状,无法自诊"白肺"

     

    "白肺"是临床影像学的表现,反映肺部有炎症渗出。通过居家病人的症状,很难预测病毒性肺炎的程度和进展。但备有指夹血氧仪的家庭,可以初步判断是否缺氧。正常人血氧在95%以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血氧93%以下则诊断为重型。部分老年患者缺氧并不一定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或呼吸困难,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食欲下降等。但仅仅根据临床症状,不能居家诊断为"白肺",建议及时就医。

     

    肺部出现"阴影",不一定是重症

     

    新冠病毒感染累及肺部,会出现程度不等的肺部毛玻璃样、斑片样、大片状阴影。轻度和中度的肺部炎症渗出,不用过分焦虑。肺部CT提示肺部病变受累面积超过50%,甚至超过75%才是老百姓理解"白肺"。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患者,少量的肺部磨玻璃影或斑片影,临床症状不会很重。

     

    问题二:出现白肺,采取怎样的治疗?效果如何?

     

    国内的诊疗,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新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更清晰的梳理并推荐一系列治疗措施。轻型和中型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酌情选择解热镇痛类药物和祛痰镇咳类药物对症处理即可;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如患者出现指氧降低,呼吸衰竭,可根据血气和临床症状,给予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甚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呼吸支持的同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小剂量短疗程激素治疗、托珠单抗或巴瑞替尼。年龄65岁以上、肥胖(IBM≥30)、未接种疫苗、长期吸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重症高危人群,建议发病5天内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时且精准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积极呼吸支持、生命支持和对症处理,是改善不良疾病结局的重要措施!

     

    问题三:丙种球蛋白需要囤货吗?

     

    "囤药"是对未知疾病焦虑的体现

     

    从布洛芬、思密达的疯抢断货,到医疗机构的人满为患,体现了社会面对未知疾病流行走向的恐慌。建议大家要理性分析网络信息!现位居北京、上海的"阳康"们,也在传达着疾病康复的经验,所以正确的心态很重要,过量囤药真没必要!

     

    丙种球蛋白不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丙种球蛋白适用于部分免疫介导的疾病,多用于住院患者,不适合居家使用,更没有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临床获益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因此丙球治疗并未纳入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临床诊疗方案,更不建议家中储备!

     

    问题四:关于家用指氧仪、运动腕表、制氧机的科学使用

     

    家中有老人,仪器确可提示疾病发展

     

    家用的指尖血氧仪、运动腕表,随时随地可以检测血氧,对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非常有帮助,家人可以给安排上!对高龄、有慢性基础肺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家庭具体情况考虑备个制氧机。有备无患!

  • 骨髓移植作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效果如何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原理、适应症、风险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首先,骨髓移植是一种将健康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由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功能异常,无法正常产生血细胞,因此需要通过移植健康骨髓来恢复其正常功能。在移植过程中,患者自身的骨髓首先需要被摧毁,通常采用放射线或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以消除癌细胞。随后,从遗传基因相匹配的供体身上采集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

    骨髓移植的适应症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下、化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骨髓移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骨髓移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骨髓移植的风险主要包括感染、出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感染是骨髓移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出血也可能发生,需要输血支持。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风险,医生会采取多种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近年来,骨髓移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安全性逐渐提高。新型移植方法如脐带血移植、基因编辑技术等也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然而,骨髓移植仍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治疗手段,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总之,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病情、供体匹配度、治疗方案等。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骨髓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近年来,关于‘开灯睡觉会导致白血病’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让许多家长和孩子们担忧不已。然而,经过查阅资料和专家分析,这一说法其实并无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增多。目前,白血病的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主要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关于开灯睡觉的说法,其实源于10多年前国外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夜晚暴露在灯光下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激素,可以帮助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然而,这一研究被误读和夸大了。事实上,灯光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白血病。

    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吴学宾指出,目前白血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和放化疗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家用灯光既不属于化学物质,也不会产生强烈的辐射,因此不会导致白血病。

    当然,从影响睡眠的角度来看,保持黑暗的环境对睡眠质量是有益的。黑暗的环境可以帮助人体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而开灯睡觉则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因此,如果担心灯光影响睡眠质量,可以选择使用小夜灯或眼罩,以保持睡眠环境的舒适。

    此外,一些孩子因为害怕黑暗而开灯睡觉。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留一盏小夜灯,或者给孩子戴上眼罩,帮助他们逐渐适应黑暗环境。

    总之,开灯睡觉并不会导致白血病,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预防和控制白血病的关键。

  •   血癌,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除了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外,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愉快疗法,也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欧美,愉快疗法被称为“幽默疗法”,它通过运用幽默、轻松的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学家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幽默疗法确实可以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改善。

      研究表明,当患者接受幽默疗法和放松情绪的治疗后,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会增加10%~14%,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血癌患者,因为血癌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为脆弱。

      除了增强免疫功能外,愉快疗法还可以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乐观的情绪可以延缓甚至抑制癌瘤的生长,使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痛苦。

      愉快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观看喜剧电影、综艺节目**:观看轻松愉快的节目,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

      (2) **与亲朋好友聊天**:与亲朋好友聊天,分享快乐的事情,可以使人心情舒畅。

      (3) **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使人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放松心情。

      (4) **进行冥想、瑜伽等放松训练**: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5) **进行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缓解病痛。

      为了更好地实施愉快疗法,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是愉快疗法的基础。

      (2) **多参加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3) **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之一是皮肤出现小红点。这些小红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身性、压之不褪色的针尖样红点,另一种是凸起于皮肤表面,伴随瘙痒、疼痛症状的丘疹样红点。

    除了小红点,白血病的常见症状还包括感染、发热、出血和贫血。其中,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疲劳等症状。

    白血病的出血症状可能出现在全身的任何部位,但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包括牙龈、皮肤、鼻腔等。女性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月经过多的现象。发热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常见的感染包括肛周感染、口腔炎、咽峡炎等。

    预防白血病的方法包括避免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中,例如苯及相关化学制品。对于具有白血病家族史或血液疾病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一旦确诊为白血病,患者应尽快开始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

    白血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由于白血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应注意防治感染,特别是口腔、鼻腔及肛周的护理。此外,吸烟会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患者应戒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以防止病情进展。同时,患者应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总之,了解白血病的症状和特征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 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环境污染、装修甲醛污染、个人体质等问题。患上血液病,尤其是白白血病等白血病类型,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那么,怎样治疗血液病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种白血病治疗方法。

    一、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使用细胞毒药物,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化学治疗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通常在治疗后的1-2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然而,化学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二、骨髓移植:对于一些高危型的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健康的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重建正常的造血系统。但骨髓移植费用昂贵,成功率约为50%,且术后复发率约为20%。

    三、中医治疗:近年来,中医治疗血液病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日常保养。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血液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治疗起来需要耐心和信心。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许多血液病患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血常规检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检项目,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血液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一、呼吸系统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支气管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而病毒感染则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升高。

    二、血液疾病

    血常规检查是筛查白血病的有效手段。当白细胞数量异常升高或降低时,可能提示患有白血病。此外,血常规还可以帮助判断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

    三、贫血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患有贫血。贫血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四、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肺炎等。感染会导致白细胞升高,从而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五、免疫系统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升高或降低。

    六、肿瘤

    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患有肿瘤。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虽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检查手段。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骨髓中的单核细胞。这种疾病通常由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增殖引起,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病情的急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M5型白血病属于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其特点是骨髓中单核细胞比例异常升高,患者常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发热等症状。

    遗传因素在M5型白血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M5型白血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会相应增加。此外,基因突变、电离辐射、化学暴露、酗酒、吸烟和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诱发M5型白血病。

    M5型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旨在消灭白血病细胞,缓解病情。靶向治疗则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基因或信号通路,提高治疗效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患者。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摔倒。同时,要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食物,预防口腔溃疡感染。此外,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提高M5型白血病的诊断率,我国医疗机构已建立了完善的血液病诊疗体系,包括血液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患者应及时就诊,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 生活中,牙龈出血这一现象十分常见,很多人在咀嚼食物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牙龈出血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牙龈出血的潜在病因

    牙龈出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常见的口腔卫生问题,如牙龈炎、牙周炎等,还可能是以下疾病的早期症状:

    •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贫血等,会导致牙龈出血不止。
    •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等,也会引起牙龈出血。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牙龈容易受到感染,导致出血。
    •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影响牙龈健康。

    如何应对牙龈出血

    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首先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水等。此外,以下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牙龈出血:

    • 定期洗牙:清除牙齿上的牙结石,预防牙龈炎症。
    • 治疗牙周炎:及时治疗牙周炎,避免病情恶化。
    •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有助于牙龈健康,可适量服用维生素C片或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口腔健康。
    •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果牙龈出血情况严重或持续不止,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鼻出血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但若出现鼻血流不停的情况,则需引起重视。鼻血流不停可能与以下几种原因相关:

    首先,鼻腔黏膜血管破裂是导致鼻血流不停的主要原因。当鼻腔受到刺激或受到损伤时,如挖鼻孔、擤鼻涕过猛等,黏膜血管可能会破裂,导致出血。

    其次,鼻腔血管瘤也是鼻血流不停的一个常见原因。鼻腔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类型。毛细血管瘤通常生长在鼻中隔上,容易反复出血,且难以止血。海绵状血管瘤则生长在鼻腔内壁,体积较大,也可能导致鼻血流不停。

    此外,鼻腔乳头状瘤也可能导致鼻血流不停。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生长在鼻腔、鼻窦等部位。当乳头状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阻塞鼻腔通道,导致出血。

    白血病作为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鼻血流不停。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会破坏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

    若出现鼻血流不停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确定具体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鼻血流不停:

    1. 避免挖鼻孔、擤鼻涕过猛等刺激鼻腔的行为。

    2.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4.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药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很多人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比较小,甚至有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然而,事实上,中药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药并非有毒中药就不是好药。中药的毒性并非新发现,它和其他药物一样,有些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例如,《中国药典》2000年版就明确记载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材有72种。而且,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不少中药的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

    其次,中药的毒副作用问题并非不可控。中药饮片炮制就是增效减毒的一种手段。另外,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采用复方,通过组方配伍,也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中药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相使相须相畏相反’、‘七情和合’,还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这些理论都是古人对中药毒性趋利避害的总结。

    此外,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也在不断加强。我国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药材真伪研究、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中药的毒副作用问题。既要看到中药的疗效,也要注意其潜在的风险。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