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女子掏耳朵致“失聪”,只因她做了1件事

女子掏耳朵致“失聪”,只因她做了1件事
发表人:梧桐健康

掏耳朵是大家都干过,也是比较喜欢干的一件事。那种越掏越痒,越痒越掏的酸爽感让人十分迷恋。甚至有人调侃道“吃饭、睡觉、上厕所、掏耳朵,是人生几大舒爽之事。”

 

最近,家住河北某市的王女士碰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几日前的某个早晨,王女士耳朵总是痒痒的,准备找个挖耳勺掏一掏,找了一圈没有找到挖耳勺。面对着越来越痒的耳朵,王女士无奈之下用棉签伸进耳朵里掏了掏,但就是这个大家平时也都经常干过的一件事让王女士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失聪了。

  

 

掏完耳朵的王女士就去上班了,但是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发现了一件令她惊恐无比的事,她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平时让人讨厌的汽车鸣笛声也听不到了。就这样她忐忑的来到单位,同事跟她打招呼,她也只是礼貌性的笑一笑,因为她连同事说的什么都听不清楚。

 

紧张了一天的王女士终于熬到了下班时间,然后马上奔向医院,来到医院耳鼻喉科找到正要下班的医生。医生通过内窥镜发现王女士耳朵被耳屎堵得死死的,难怪她以为把自己掏聋了。通过医生用盐水配置的软化剂的作用下并在耳内镜指引下成功从王女士耳朵里夹出一大块耳屎,让王女士又重新恢复了听力。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由外耳道软骨部位的耵聍腺分泌而来,有的会呈现干燥的薄片状,有的人则会呈现黏稠如油脂状(即“油耳朵”)。耵聍一般情况下会随着咀嚼、说话等动作自行排出耳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耵聍会自行聚集成团,时间久了或者像王女士一样用棉签掏耳朵反而会加重耵聍堵塞的情况,导致耵聍栓塞,引起耳鸣、头晕、听力下降,严重了直接会造成失聪。

 

 

平时清理耵聍方法比较多

 

第一,可以选择用小镊子将体积较大的耵聍夹出耳朵。

 

第二,可以用耵聍钩钩取。

 

第三,可在医生协助下用耳内镜吸取耵聍。

 

第四,如果使用挖耳勺的话,一定要保证挖耳勺的清洁,并且在掏耳朵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划伤耳道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第五,切勿使用棉签、火柴棒等掏耳朵,易在耳道内残留棉丝、木屑等。

  
耵聍的存在有助于吸附进入耳朵内的灰尘、小飞虫,起到阻隔的作用。油脂丰富的耵聍还能保持耳道内的湿度和温度,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因此,不用经常掏耳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很多与音乐相关的职业都可能会患此疾病,这对歌手而言是致命性的打击,但依然可以借助很好的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康复。

       

     

    张靓颖演唱会自曝右耳间歇性失聪,这对她的职业生涯必然是有影响的,但是如果采取合适的治疗也不至于会使以后的歌手生涯寸步难行。只要好好治疗,认真康复,她依旧给大家带来好的音乐。本病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的患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但是如果没有伴有其他各种症状如眩晕、恶心等,就是症状比较轻的一种,所以也谈不上是治愈不了的。目前现代医学发展迅猛,即使没有适当的方法和药物可以治愈患者,人工耳蜗在国内还未普及,但是在国内却是有成功的案例的。再退一万步讲,这些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那么还可以借助助听器帮助平时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只要在发现这个疾病之后好好治疗,治疗好之后再重返舞台也是可以继续职业歌手生涯的,具体怎么治疗和修养呢?

     

    1.保护听力,我们应当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所以此时歌手出现这些症状可以让患者暂且放松工作,在家或者医院静养,配合医生好好治疗,等到病情有缓解甚至全部治愈之后再开始接触音乐。

     

    2.预防感冒、清淡饮食,感冒也会导致耳聋的发生,耳聋的一大诱因也是感冒,在感冒之后一定要谨慎用药,有的药物本身就具有耳毒性,防止将原本就出现的症状加重。

      


    3.很多神经性耳聋都可能是神经精神紧张因素导致或者加重的,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作息时间规律。好好休养指的不只是指身体,还有心。整个心态的调整、心绪的放松绝对是同身体的静养同样重要的,所以患者也一定要防止将过多的压力放在疾病发生之后,若不能做到,反而会加重疾病的进展。

     

    最后,歌手的职业肯定是需要经常性的接触各种声音大的场合,也希望她能够很好的治疗,在确定好治疗方案之后好好静养、配合治疗,积极治疗疾病,争取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 掏耳朵,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很多人几天不掏耳朵便浑身难受。全国对掏耳朵最有研究的地方,应该非成都莫属了。成都人把掏耳朵叫做“采耳”,据说最早兴起于民间的剃头匠,后来逐渐演变为四川民俗中的重要一技。去过成都宽窄巷子的人可能体会过当地采耳师傅的绝技,耳扒子、鹅毛棒、铗子、震子、马尾、刮耳刀、耳起、头灯等大大小小的工具一应俱全,顾客在酥痒、紧张又刺激的采耳过程中直接体会到了“销魂”的含义…

     

     

    掏耳朵确实是一件很“小舒服”的事,但是,不恰当的掏耳朵方式,也会给人带来麻烦和痛苦。最近笔者就诊治了这样一位患者,因为长期错误的掏耳朵方式,给自己惹了不小的麻烦。该患者为25岁女性,自诉患“外耳道湿疹”已经有五六年,在很多地方治疗过,但总是反反复复发作,让人很烦恼。最近几天病情加重,外耳道内肿痛伴烧灼感,有结痂,感觉瘙痒时必须用棉签用力掏,直到皮损处破溃流出淡黄色液体才算舒服,但接下来又是肿痛、结痂有时还会化脓,排出物有臭味,严重时耳朵有堵塞感。

     

    在她讲述病情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于是问她:“经常用棉签掏耳朵吗?”姑娘回想了一下,表示用棉签掏耳朵是在上大学开始化妆之后,而患上外耳道湿疹则是养成用棉签掏耳朵这个习惯以后。这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很多女孩子基本都有化妆用的棉签,而顺手用棉签掏耳朵看似舒服又干净,实际上埋下了不少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

     

    用棉签掏耳朵有以下弊端:

     

    第一,用棉签掏耳朵可能会把耳垢推向深处,部分碎屑可能会黏附在耳壁深处不易排出,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第二,耳垢,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指的“耵聍”,其中的油性物质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用棉签掏干净之后反而会造成外耳道干涩发痒,让人对掏耳朵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损伤外耳道皮肤。

     

     

    第三,棉签本身可能就是污染源,尤其是一些生产加工过程不是很严格的产品,或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都可能破坏外耳道原本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造成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者合并感染。

     

    文中提到的这位患者,就是用棉签掏耳朵“上瘾”了,自述每天如果不用棉签掏耳朵就会感觉别扭,最后变得如同家常便饭,一天之内只要闲下来就会随手抽出一根棉签开始掏耳朵。经过详细诊断之后,我嘱咐她先戒掉这个坏习惯,随后开了一味“黄连”30克煎浓缩汤液外涂患处,每日3~5次,取其燥湿解毒之用,两天之后已经明显取效。同时嘱咐该患者,饮食一定要清淡,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

     

    仅以文中病例提醒各位读者,尽量不要用棉签频繁掏耳朵。同时,人耳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健康成人平均2~3月清洁一次即可,过犹不及。

  • 耳朵经常会嗡嗡响个不停,自嘲耳朵里像住进了一个装修队。

     

    情况严重时,耳中共鸣声会越来越大,影响到人正常的交流和学习,是很让人苦恼的一件事情。

     

    那你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耳鸣的情况嘛?面对出现耳鸣的情况时,又该怎么办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呢?

     

     

    三种病或引起耳鸣

     

    如果患有慢性中耳炎这种疾病的话,有很大的可能会引起耳鸣的出现。

     

    其实如果患有耳硬化症状的话,也是可能会引起耳鸣的出现的。

     

    而对于患有神经性耳聋的人来说,也是很容易出现耳鸣的情况的,不过这类患者通常会只注意到自己耳聋的情况,不能很好的察觉到其实自身也会出现耳鸣的情况。


    这些因素对耳朵不好,或出现耳鸣

     

    如果长时间的处于噪音的环境下的话,是很容易导致出现耳鸣的情况的。

     

    这是因为噪声太大的话,会伤害到耳朵,造成对听力的损伤,导致耳鸣的发生。

     

    所以要避免让自己长时间处于噪音当中,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带耳塞的方式来解决噪音的情况。

     

    拥有一些不良习惯的话,也是会导致出现耳鸣的情况的。

     

     

    比如抽烟这一不良恶习,它会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会对耳部的细胞造成刺激伤害,从而会导致听力的下降,出现耳鸣的症状。

     

    而且喝酒也是会对耳朵产生不好的影响的一种行为。

     

    如果饮酒过量的话,会影响到人体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会伤害到神经,从而导致出现耳鸣的情况。

      
    当情绪处于压力太大和精神很紧张的状态的时候,是很容易导致出现耳鸣的情况的。

     

    长时间的工作会让身体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之下,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时,也会诱发出现耳鸣的状况。在这时,就要学会适当的放松自身。不要长时间让自己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之下。这很不利于身心健康。

     

    此外,有时身体出现了其他疾病,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时,也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可能会诱发或者加重耳鸣的情况。


    上述说到的处于噪音的情况下、拥有不良习惯、压力过大,处于疲惫状态下、一些药物的服用等等这4件事都会对耳朵产生一定的伤害,增大出现耳鸣的几率。那么,如果想要防治出现耳鸣的话,又该具体怎么做才好呢?

     

    佩戴降噪耳机

     

    上面也说到过,如果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之下的话,是很容易伤害耳朵,出现耳鸣的情况的。

     

    那想要避免出现耳鸣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佩戴降噪耳机,将噪音对耳朵的伤害降到最低。若没有降噪耳机,像是耳塞这类东西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如果想要很好的保护耳朵,减少出现耳鸣的几率的话,也要在饮食习惯上做出自己的改变。

     

    要少吃脂肪量高的食物,因为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而血液流通不畅也很容易导致出现耳鸣的情况。除此之外,也要戒烟戒酒,防止烟酒对耳朵产生伤害。

     

    多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因为血液流通不通畅的话是很容易导致出现耳鸣的,所以想要避免出现耳鸣的情况的话,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能够活血化瘀的食物。


    比如像黑木耳、韭菜这些食物就可以多吃些,而且喝一些葡萄酒也是有活血的作用,对耳鸣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对于耳鸣的防治还是很有必要的,不妨从上述说到的几点做起,能够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如果耳鸣情况很严重,而且持续时间很长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治,防止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 头皮屑太多的情况,应该很多人都遇到过,穿了一件深色衣服,一天下来,肩膀上落了很多头皮屑,确实会令人抓狂。毕竟,即使一个人把自己收拾得再好,化了再精致的妆面,一旦被别人发现有头皮屑,好感也会降低。

      
    有些人就很困惑,自己明明很爱干净,每天都会洗头,为什么还是会有头皮屑呢?而且头皮还总是发痒?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一起看下去吧。

     

     

    头皮屑是什么?

     

    每个人的表皮细胞都有一个新陈代谢的周期,一般都是28天,在28天过后,部分细胞就会衰亡,形成皮屑,从皮肤上脱落下来,而头部的皮肤也是如此,所以头皮屑就是头皮上脱落的衰亡细胞。

     

    头皮屑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生理性头屑

     

    这种类型的头皮屑我们一般来说是看不见的,因为它们都是按照正常的周期进行更新和脱落,数量少,更新慢,尺寸极小,用肉眼很难分辨。所以头上出现这样的头皮屑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病理性头屑

     

    那些被我们所看到的头皮屑,其实都是属于病理性的,因为我们头皮生态平衡被破坏了,对头皮的保护能力就弱了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头皮屑增多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也影响了头皮角质层的新陈代谢规律,导致头皮的免疫力变弱,引发头皮发痒、出油、头屑增多等症状。

     

    为什么天天洗头,还会头痒、头皮屑增多?

     

    其实,这个原因很可能跟你做错了一件事有关,那就是——洗头方式不正确。

     

    破坏了头皮的生态平衡

     

    在我们的头皮和头发表面,其实存在一层有自我保护功能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用来平衡头皮生态的,是头皮健康的“护卫军”,每天洗头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会破坏这个保护层,让头皮变得干燥、发痒。

      
    头皮过度清洁

     

    虽然经常不洗头,对头皮健康不利,但是每天洗头这种过度清洁的方式,或许也是一种隐患。因为很多人可能对自己头皮的特性不太了解,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的洗发水,而且在洗头的过程中喜欢抓挠头皮,清洁过度,这些都是会危害头皮健康的行为。

     

    洗发膏没有冲洗干净

     

    有些朋友洗头时间比较短,经常三两分钟就洗好了头,其实,这个时候,你的头皮上可能有很多洗发膏残留,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头痒、头皮屑变多的局面。所以,洗头的时候,要记住用清水多冲洗几遍,切不可图快。

      
    做到这2点,轻松去屑止痒

     

    选择适合自己的洗发水

     

    头皮比较干燥的朋友,可以选择能够补充油脂及水分的洗发水;头皮容易出油的朋友,可以选择添加了抗真菌成分的控油洗发水;混合性头皮的朋友,要根据自己头皮目前的现状来调整洗发水的功效。

     

    用正确的方式洗头

     

    头皮干燥的朋友,切记不要每天洗头,尽量用温水洗头;头皮爱出油的朋友,平时要勤洗头,清洁要到位;混合性头皮的朋友,还是跟上面一样,根据自己头皮的情况调整洗头的频率。

      
    看完以后,相信大家都对自己出现头皮屑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能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洗发水和洗头方式。

  • 近日,在太原市某三甲医院门诊来了一位25岁的女子,年轻貌美,不觉得有啥异样。可她进来就撩起了右胳膊说:“大夫,您看我这是咋了,胳膊还有腰上痒的厉害,我天天挠,天天痒”。明显看见胳膊上有很多个丘疹样红斑,在胳膊肘部有一个大疙瘩。随后,主任又看了她的腰上,右侧多处红色坚实丘疹,说:“你这是得了结节性痒疹”。

     

     

    随后,女子说:”大夫,我身上已经痒了好久了,一痒我就去挠,越挠越痒,咋办啊?”主任指着疙瘩说:“这个病就是痒,但你挠的多了、久了就变成疙瘩了,尽量不要去挠。”

     

    这个女孩还没出门,又一个17岁的女孩进来,伸出胳膊,前臂布满了红色丘疹,也是反反复复不好。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这个病影响了生活质量,有的对家庭、日常生活都失去了自信。

     

     

    这个病到底是怎样的?

     

    结节性痒疹又名结节性苔藓,好发于四肢外侧,发病的特点是会有结节状的疙瘩,瘙痒剧烈,常常反复不愈。具体发病原因与遭受精神刺激、被虫类叮咬、胃肠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等有关,不会传染。

     

    女性朋友得了这个病关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会不会留疤?医生:这个病消退后皮肤会发黯,也有可能有瘢痕。如果挠的剧烈,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硬疙瘩,更不好痊愈了。但大家也不能失去信心,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直到治愈为止。

     

    得这个病的朋友,常常有以下心理状态,要积极克服:

     

    1、焦虑。担心这个疾病的治疗效果,对家庭、对子女带来的影响。

     

    2、急躁。因为这个病常反复,病程长,就想着尽快治好,就各处寻医,来来回回更换医院治疗。

     

    3、侥幸。部分人认为这个病没啥大问题,不需要治疗,过几天就好了,这样时间一长,就更不好治愈了。

     

    4、情绪改变。这个病好发女性,有人会觉得自己有病会受到家人的冷落,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表现急躁易怒;还有的产生自卑心理,行为表现异常。

     

    上述心理都是因为这个病引起的,努力克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是关键。

  • 某晚上,一对夫妻搀扶着一名年轻的女孩急匆匆地来到医院急诊,听见患者家属焦急的呼喊声后,值班医生立马冲出诊室,只见这名年轻患者的一侧嘴唇红肿的十分厉害,仔细检查后发现同侧眼睛也有轻微肿胀,由于嘴唇肿胀,她张口说话十分困难、呼吸也不是很顺畅。

     

     

    详细询问其父母后得知,女孩3天前因为右侧上唇处长了一颗青春痘,便自己用手将痘痘挤破;第2天,女孩觉得痘痘没挤干净,就再次用没有消毒的粉刺针将其挑破,并用力挤压局部;今天早上醒来后,女孩发现嘴唇肿胀疼痛的厉害,家人刚开始都以为是上火了,就去药店买来清火药让她吃下,到了晚上,不仅嘴唇肿胀没有缓解,眼睛也开始肿胀,而且出现了高烧、张口困难、全身无力、呼吸不畅等症状,父母见状后立即开车将其送入医院。

     

    行血常规检查后,提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结合其发病过程,明确诊断该患者存在严重感染,随后将其转入感染科的重症病房进行治疗,1周后,该患者才从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20天后治愈出院。

     

    那么,一颗青春痘是哪来的威力,竟能将这个女孩送进重症科?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青春痘都能随意挤压,“面部危险三角区”就是一大“禁区”,它是以鼻梁骨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包括上下唇、鼻子、鼻翼两侧等部位。该部位的皮肤最为敏感,且血管丰富,血管内没有阻止血液双向回流的“阀门”,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在肌肉收缩状态下,还会逆行流向颅内。

     

    当面部发生炎症时,可以扩展到此区域,并在静脉内形成血栓,同时使携带毒素的血液逆流至眼上静脉,导致眼睑水肿;如果炎症继续向周围组织扩散,一旦经眶上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最终传播到颅内,便可引发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感染性疾病,重则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发现面部危险三角区长了痘痘、疖子等,千万不能用手去挤压,否则容易使细菌随着血液流散,轻则导致感染,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注意饮食清淡,让它自然消退即可。

  • 自从有了近视眼手术以后,大家都对近视有一个误区,不用管,等够了18岁再去做手术,近视眼不用怕,可能因为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大家玩手机频率增多了很多,一来手机的吸引力大,二来我们有近视眼手术,大家更加肆无忌惮地玩起手机。


    其实,近视眼并不是这么简单,高度近视虽然有手术可以治疗,但是万一你过度用眼以后,患上了眼疾,后果则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因为疾病不一定就是像我们预定的方向去走。

     

     

    21岁女孩长期关灯摸黑玩手机


    相信不少小年轻都会摸黑玩会儿手机,但是这位女孩玩得太过分了,而且长期都如此,导致了年纪轻轻就引发了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才21岁的女孩子,非常让人感到心疼,怎么就不懂得爱自己呢?


    其实,高度近视我们也不要太过于放心,因为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睛脆弱,长期摸黑玩手机,会导致眼压异常,引发各种并发症,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有了近视眼手术就是万能的保障,万一你发生了并发症了?
     

    眼珠变白


    其实,这位年轻的女孩在三年前就开始发生了事物遮挡的情况,但是忽视了,仍然晚上在被窝摸黑玩手机,长期如此,而且玩的时间非常长,直到家长发现她的眼睛怎么瞳孔变白了,立即带她到医院进行诊断。

     

     

    结果非常让人心疼,这么年轻的女孩子已经视网膜大面积脱离,只能手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而且这位女孩的近视程度也让人堪忧,已经1000多度。

     

    高度近视,不可忽视


    第一:高度近视会有盲的风险,一般来说,近视程度少于300是轻度近视,一般这种近视不会影响生活,工作或者学习上需要用眼镜,300-600度是中度近视,大于600度就是重度近视,需要重视,并不是镜片的问题了,因为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眼睛瞎了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眼部并发症,多发于高度近视,因为高度近视导致眼睛脆弱,容易引起视网膜出血的情况,甚至导致眼球玻璃体液化,引起明显飞蚊症等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预防近视,有方法


    第一:20分钟作业,或者工作20分钟,往远处看20秒。


    第二:距离书本,电脑至少一尺。


    第三: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最好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如果没有自己喜爱的户外活动项目,慢走也是可以的。


    第四:定期检查眼睛,儿童建议一年一次,如果有近视的情况,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及时能够调整,特别是刚开始近视的儿童,调整过来的几率比较大。


    第五:如果孩子眯眼看东西,或者斜视等等的情况,要及时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

     

    第六:眼保健操不可少,要标准化。

     

    我们不要把近视眼想的太过简单,虽然现在有近视眼手术,但这只是多了一个解决高度近视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用眼,改善自己用眼的不良习惯,省了手术这一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才是最优的选项,大家都要好好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眼睛,因为没有人会比你更爱你自己,无条件的爱只有自己能给予自己。

  • 小莉是个20多岁的年轻白领,近日来医院跟医生说自己上厕所大便较干,用尽力气去排便,但是到最后清理时却发现纸上有血,并且是鲜红色的血,且伴有肛门疼痛。她心里便十分恐慌,害怕身体出现了病变。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肛裂。

     

     

    为什么这么年轻的女孩会肛裂呢?原来小莉很久以前就出现便秘了,自己买了开塞露使用,并未太在意。之所以便秘,其实与小莉的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小莉作为年轻白领,长期坐在办公室,缺少运动,喜欢吃辣椒、麻辣火锅,喝水较少,在加上平常工作压力大,心情经常不好,所以才出现便秘,最后发展为肛裂。

     

    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便秘的情况,说起便秘,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只是小病,一定要引起重视。便秘,指的是大便秘结,排便时间延长;或时间不长,但粪便比较干,排出困难;或粪便干,想要大便而很难排出。这些情况可能与我们的饮食,日常生活情绪及排便习惯等有关。无论从小孩还是到老人,我们都经常见到,甚至都不以为常,但是有时候会让人很痛苦。

     

     

    对于便秘的患者来说,不能大便不通,就使用开塞露,此药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时间使用便会形成习惯性的便秘,并最终有可能就是使便秘发展为肛裂、痔疮等其他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若是经常上火心烦,口干口臭,可以食用一些麻仁润肠丸。此药对老年人也适用,但要注意药物的用量,谨遵医嘱。而对于那种一吃凉食便拉肚子的人,可以吃一些麻仁滋脾丸。

     

    另外,对于便秘患者,除服药外还要注意饮食,多吃一些膳食纤维多的蔬菜,尤其是那种绿叶子的蔬菜,如油菜,茼蒿,芹菜等。当然,在上厕所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上厕所要集中注意力,不玩手机,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心里暗示,不要过多的思考学习及工作上的事情。除此之外,最好能够定时排便,一般在饭后两小时为佳。

     

    此外,建议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可以给肠胃以条件反射,以使肠胃有更长的时间运动,加速排便。

     

  • 一同学打电话咨询皮肤病问题,对方是个女性,没结婚但年龄也不小了。她的问题相当简单,就是突然出现外阴和肛门部位瘙痒红肿,偶尔还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不知道为什么? 

     

    由于皮肤病比较特殊,一般咨询我都会让患者拍照片给我看看,但是对方是女同学,加上疾病位置特殊,所以我没有提这样的要求。只是询问她的情况。

     

    以前没事,这几天突然出现瘙痒,红肿疼痛。自己是学医的,就胡乱买点药上了,刚开始有用,慢慢效果不行了。近来一个月反复好多次了。没办法,就咨询老同学了。

     

     

    听描述,过敏症状。但是什么过敏的呢?一般来说,女性这个部位过敏通常来说会有几个原因,比如卫生巾过敏,一般在月经期出现;还有就是洁癖,造成反复清洗也会过敏;内裤造成的过敏,比较符合她的情况。 

     

    的确是内裤造成的。她两个月前换了一批内裤。我不知道女孩换内裤也有讲究,她一下子买了好多,然后轮流穿,过一段时间就换一批。这次买的内裤和以前不一样,好看,但不是棉的。刚开始穿没啥事,慢慢的就出问题了。

     

     

    她没想到是内裤的问题,我提示她买些棉内裤,发现问题慢慢就没有了。内裤的材质很多,棉的、化纤的还有莫代尔的等等吧。有些人是敏感肤质,就会对化纤材质的衣服尤其是内裤过敏,所以也就出现同学所说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找到原因,先从接触的物品开始,比如内裤。其次,就是换回原来常穿的内裤材质。如果瘙痒不缓解,可以用凉白开水坐浴解决,慢慢就没问题了。

     

    现在人不知道咋弄的,简单的生活常识,往往也没有了!

     

    (附:外阴瘙痒是妇科疾病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外阴是特别敏感的部位,妇科多种病变及外来刺激均可引起瘙痒,使人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外阴瘙痒多发生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和肛周。

     

    临床表现:外阴瘙痒多发生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和肛周。多为阵发性发作,一般夜间重。瘙痒重者,可见皮肤抓痕。

     

    根据病史,全身、局部检查,血、尿、便、阴道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的天气,骑电动车戴个头盔实在是太热了!每次都捂得满头大汗,但是想到为了安全,也就忍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Dr.京看到了这条新闻:

    “76%被检测电动车头盔不安全”。

     

     

    什么概念?你花钱买一个头盔,它不合格的可能性有八成!

    忍着大汗戴个头盔,却戴了个寂寞?

     

    戴劣质头盔到底有多危险?

    广东中山一起电动车与汽车剐蹭事故中,碰撞并不激烈,但电动车车主眼部却出血不止,原来用来防护的头盔的塑料外壳已经破裂,正是破裂的头盔碎片扎伤了眼睛。

     

     

    劣质头盔不仅不管用,反倒又添了份危险,来了个二次伤害。

    戴头盔是为安全负责

    2020年4月,公安部就已经开始提倡骑行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

    如今在不少地区已经严格执行,甚至为了督促大家戴头盔,推出了不戴头盔就罚款的规定。

    为什么催得这么紧,要求这么严?真的是为了你的安全负责。

    保护头部:意外发生时,头部受到撞击时保护头部,降低伤亡率

    防风:电动车在行驶时风较大,头盔可以遮挡一部分风。

    防光:太阳大的时候,阳光照在地面上容易反光刺眼,影响视线,头盔的护目镜可以遮挡反光。

    头盔是必备的,但市场上出现的价格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的头盔究竟该怎么挑?

    如何挑选一个真正安全的头盔

    一个完整的头盔由壳体、缓冲层、佩戴装置构成。

    这次央视曝光的劣质头盔中,有20批次头盔没有缓冲层。没有缓冲层的头盔在受到外力碰撞后,很容易破裂。

    除了缓冲层,外壳的原材料是检验头盔是否可以保护头颅的一大因素。

    质量较好的头盔,头盔的壳体为ABS工程塑料,而劣质可能使用的是回收塑料,劣质材料结构强度低,更容易摔烂。前者价格20000元一吨,而后者价格仅为5000到6000元一吨。

    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外壳采用劣质塑料,不用缓冲层或者使用劣质缓冲层,还有的只考虑外观而忽略了安全结构,这些都是造成劣质头盔的原因。

    消费者在挑选头盔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只是觉得价格款式合适就付钱购买,还有消费者直接在路边随意摆的小摊购买,然而这些头盔来源不明、安全性未知,存在很大的隐患。

     

    如果我们在网上搜索,销量靠前的都是仅仅只有十几块的头盔,这些头盔大差不差,很难从外形方面找到不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一个合格的头盔呢?

    看企业:拒绝地摊或者三无头盔,选择靠谱的品牌。

    看认证:虽然说电动车头盔还没有国家标准,但摩托车头盔有呀,质量合格的摩托车头盔上粘贴有CCC认证标签,我们在买电动车头盔的时候完全可以按照摩托车的标准来。

    如果是网上购买,记得查看商家是否有3c认证证书。

     

    看大小:如果是网上购买,一定要先量一下自己的头围,按照头围尺寸选择,不可过大或过小。

    闻味道:一般回收的塑料是废旧材料打碎后重新制作的,会存在异味,网上购买的头盔到货后可以先闻一闻。

    看外壳:头盔边缘应有软质圆钝的缘圈,避免边缘锋利坚硬损伤头颈部。

    看系带:系带以及搭扣在佩戴头盔时应该长短合适,解脱方便。试戴时,用力拉扯,检查系带是否结实。

    看内部:用手把头盔内部各个地方都摸一遍,检查是否平滑。

    看缓冲层:晃动头部,缓冲层不应移位。可以用力按压缓冲层,应该会回弹,不应出现坑印。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头盔按照覆盖头颅的面积分为半盔、3/4半盔、全盔。


     图片顺序从上至下依次为:半盔、3/4半盔、全盔

     

    • 半盔:体积小重量轻,关键是不热。但防护面积有限,侧脸不能做到保护。
    • 3/4半盔:头部后方完全覆盖,安全性较高。
    • 全盔:保护了头部和下巴,防护效果最好。但透气性最差。

    安全性:全盔>3/4半盔>半盔

    透气性:半盔>3/4半盔>全盔

    关于挑头盔,Dr.京还是建议大家安全为重。

    除了带头盔, 骑车时还要注意这些

    骑车前检查

    检查轮胎是否有气,检查刹车是否有用

    遵守交通规则

    不闯红灯、与前车保持车距、不占道不逆行

    下雨天要减速慢行

    遇到雨天湿滑天气,要尽量避开雨水。停车时,要注意切断电源,避免因受潮引起线路短路。

    规范充电

    充电时尽量在室外,避免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不能被覆盖。

    最后,Dr.京再啰嗦一句,大家在买头盔时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一定要安全为先!

     

    参考资料:
    《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团体标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